第一篇:美国史论文
美国印象
我不知道其他人选择研读“美国史”的原因是什么,而我是想来真正读懂美国的。我想要近距离了解在这个如今的“超级大国”背后,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历史足迹,而如今的它又是怎样一个生动的国度。
不可否认的是,“第一印象”往往能够说明一个事物的最大特点。我可以猜想到许多人在听到“美国”这个词的时候,脑袋里蹦出来的词会是“超级大国”、“好莱坞大片”、“高端”,甚至是“苹果”。这可能就是美国给人的“第一印象”。当然,能给人这样的印象必然有其原因所在。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大国,几乎在世界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是它给人一种强大的感觉的原因。然而“第一印象”绝非完整的印象。但渐渐地,美国印象开始脸谱化、统一化,这并非指所有人都执统一意见,而是指它的形象仿佛成了一个永远强大永远不变的大国。在对一个国家的了解上,许多人渐渐失去了其中该有的趣味和态度,将这个国家的形象硬生生刻在了脑袋里,或许呆上几年,又或许永远不变了。对我而言,一个国家不仅仅意味着一个群体。它的土地,它的民族,它的实力,乃至它的灵魂,都是可以令人滔滔不绝的话题。真正了解一个国家的人,是绝非用几个单词就可以概括所有的。这也成为了我强烈地想要了解美国的初衷——希望更加清晰和系统地去了解和获取这个国家的真实印象。
首先,“美国”本身是一个繁复的词条。字典会言简意赅地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由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共和制发达国家。它的国土面积超过962万平方公里。强大的美国不仅幅员辽阔,更具有高居全球第一的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是它具有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综合实力,其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娱乐等众多领域的庞大影响力更是其他国家所无法匹敌的——这可能会是你从资料上看到的第一眼信息。然而当我在课堂上看美国时,最先看到的,却是它在历史与政治中的样子。少了些许对头号强国的仰望视角,多了些许岁月沉淀之后的传奇色彩与品读气质。
既然是“美国史”,那我就得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研究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或许美国与四大古国之一的中国比起来,算是一个历史上的新生儿,因为它到1776年才正式宣告成立。然而,美国的历史虽短,但它在开启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历史——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宪政立宪共和国,有世界上最早并仍在运作的成文宪法。这也成为了美国的民主自由精神的发扬开端,并在这个国家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重要作用。
美国宪法规定了美国整个政府的组织和运作方式。其主要内容是建立联邦制的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包括立法权;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鼎立,并相互制约。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不对国会负责,任期四年。立法权属于国会。美国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美国参议院和美国众议院联合组成。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而司法权则属于最高法院。联邦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由总统授职且终身任职。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宣布联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无效。
由此可见,美国政府的运作方式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代表性的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体,并被其他国家所参考和效仿。从三权分立到联邦共和制,一个比较完善的体制体系已经在美国形成并随着历史的推移不断改进。
从立宪和政体上我们看到了美国民主精神的卓越所在,然而纵观它的历届总统,其实这也是一段有话可说的精彩历史,也更像是在看一部名人成长史。2009年1月20日,在世人的瞩目下,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成为美国第44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这一创举被视为美国又一次民主自由精神的顶峰实现,奥巴马本人也因此被寄予了整个民族的期望与重任。其实在历史上,还有许多届总统也创下了历史的足迹。三位被学者们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便是最典型的实例。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被学者们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原因有许多。这位一生丰功伟绩的领袖人物不仅主导实现了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更立定了许多政治传统和政策并深刻影响至今,其中包括著名的“总统不超过两任”的传统。他为这个国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使他被美国人奉为“国父”。亚伯拉罕·林肯则是另一位美国史上最伟大的总统。这位出身贫寒的总统本身就是一部奋斗史,再加上他在任期内领导人民夺取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并一直把废除奴隶制当做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一百多年来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还有一位伟大的总统便是在世界金融危机来临之时带领美国
人民走出大萧条阴影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他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第四届未任满)的总统。著名记者在他的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带着这样的坚定信念和不拘泥于教条的务实态度,罗斯福总统坚持愉快地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然后为了捍卫民主政体,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因此,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们一致认为,罗斯福与华盛顿和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从他们身上,我看出许多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气魄与能力。造就独一无二的往往是那些别人无法企及的闪光品质,而这些品质正来自于超出常人的努力与独到的眼光。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足不出户的书呆子美国印象吧,一个人只有花点时间在美国的城市大街上走一走,才能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国啊。的确,要了解一条河流、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真正走进它,感受它,才能了解它,才能切身体会。当我们把目光从政治、国家、利益转移到它的每一座城市、每一条街道,我们会发现,美国其实也是一片温和安详、适宜居住的土地。这一点从美国是每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国内城市上榜最多的国家中就可以看出。这个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有着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也有着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建设。有数据显示,全美国有大约77%的人口居住于城市地区,其中又有半数以上集中于37座主要的大城市。这些城市也形塑了美国的文化、传统和经济。许多重要的全球城市,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那些我们从报纸、网络上看到的大都市的名字都名列其中。与此同时,美国的文化艺术也为世人瞩目。从影视、音乐到体育、节日,从主宰世界的电影工业基地好莱坞到全球最热节日圣诞节,可以说美国的影响已经渗入世界生活的每个角落。
如今当我们走进影院,有多少影片来自美国的好莱坞?当我们被一次次的颁奖季头条新闻轰炸时,有多少诸如奥斯卡金像奖、格莱美奖的名号贴着美国制造的标签?没错,电影的发展主要源自美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电视技术发展和普及最早的国家之一。绝大多数电影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都是源于好莱坞,好莱坞电影也成为美国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由此也奠定了美国在全球的音乐影视娱乐领域中不可置换的地位。同时,在戏剧方面它也有杰出成就和代表。美国戏剧以纽约
百老汇大街的歌剧、音乐剧最为著名。许多好莱坞的明星大腕都是从百老汇的舞台艺术表演起家后走上电影明星的道路。好莱坞与百老汇一起,成为了美国式娱乐文化的代名词。
不仅用胶卷,美国人用一个苹果也同样改变了世界。有人形象地说,世界上迄今为止出现了三个改变历史的苹果,第一个诱惑了亚当和夏娃,第二个砸中了牛顿的头,第三个则握在乔布斯的手上。史蒂夫·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现任首席运行官兼创办人之一,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同时人们也把他视作麦金塔计算机、iPod、iTunes Store、iPhone等知名数字产品的缔造者。曾经陷入低潮甚至被微软等IT巨头预言即将破产的苹果电脑公司凭借打破陈规超越创新的新一代电子产品和全新概念一举打败了其他市场竞争对手,目前已拥有全球市场份额的3%,市值在2010年超越了微软,总额达3196亿美元。目前,苹果公司的数字产品以其创新实用的品质和时尚简洁的外观俘获了大批忠实消费者的心,成功横扫全球市场,并成为了工业生产的又一经典之作。苹果公司就这样又成就了一个美国神话,成为了美国梦的又一个典型代表。与此同时,美国在科技、军事、教育等众多方面依旧在作出不可忽视的贡献,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正不断投身于发展未来的事业。
然而我并不只是一味地赞扬美国,只是说出我心中的事实。一个精彩的观点就在于它的独立思维与立场。不可否认美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它在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达到超越优秀的成绩。但是人无完人,一个强大的国家又怎么可能没有弱势和问题存在呢?在美国拥有强大实力的同时,也意味着它拥有了世界上一流的资源。试着想象,在军事在科技研究所里,人们使用昂贵一流的设备;在世界知名大学里,学生们享受着一流的师资力量,接触着最先进的知识动态„„然而在世界的其他角落,依然有许多才华出众的人在默默浪费青春时光,把美好的才华浪费在错误的地方,得不到人力物力的支持,接触不到良好的导师。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种不公平造就了越来越成功的美国和越来越悲惨的人才。更无奈的是,正是处于这样一个优越的环境当中,许多美国青少年给自己找了放纵和挥霍的理由。在美国的初等教育机构中,辍学率正在逐步上升,而好莱坞里则充斥着浮躁的高中毕业生,等待着一生一次的成名机会。而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青少年正在努力获取知识的洗礼,更多的人选择了高等教育而非“出名要趁早”的道路。在这样的压力之下,美国在未来要如何保证自己的人才优势?我们都知道这仅靠国外留学生的涌入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薄的考虑与观点,难免还有许多疏漏与不成熟之处。
美国留给我的依旧是许多,有激励,有感慨。一个如此年轻的国家能够攀登上世界第一绝非偶然。有人说这是美国梦在起作用。所谓的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尽管有些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色,但许多美国人的确认为,这种获得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找不到也并不存在的。因为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透过自己的努力迈向巅峰。
美国梦代表着一种美好的信念,也是支撑着许多有为青年不断奋斗的动力。我们可以吸取的或许不是它的外壳,而是它的精神。这是一种无论在怎样艰难渺茫的情况下,都不可丢弃一颗怀有希望和充满干劲的心,都不可放弃相信自己的努力而去追求捷径。对于大学生而言,20岁上下的年龄正是内心澎湃而两手空空的年纪,需要方向,需要动力。只有耐得住寂寞,品得起孤独,方能在大学四年中充实自己,在未来拼出一片天。
这就是属于我的美国印象,我的美国观。
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词条美国http://baike.baidu.com/view/2398.htm
词条美国梦http://baike.baidu.com/view/77925.htm
商学院 国贸1002班 吴梦迪
第二篇:美国货币史小结
美国货币史的三大贡献:
1、发现货币供应量与与总体经济活动中的内在联系:
a,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总体经济活动、货币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变动紧密相连
b,货币变量与总体经济活动之关系高度稳定
c,货币变量之波动具体有起源性,并非被动反映
2、解释了30年代美国大萧条
弗里德曼从货币供应量视角揭示了大萧条,关键变量为“货币供应量的崩溃”,引用大量事实说明其崩溃的直接原因是美联储内部的权力斗争,间接原因是当时的美联储官员和经济学家对当是经济困境缺乏正确的认识。
像是一个灵感之源,美国货币史中弗里德曼对于大萧条的解释诱发了后续很多学者去重新考察大萧条,并且主要方向就是对弗里德曼“货币供应量视角”的延伸和拓展:
A,为什么货币供应量会急剧下降
B,为什么货币供应量的下降会导致真实的经济产出的下降和萧条?按照货币中性假
设,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不会改变真实的产出,弗里德曼并没有提出一个“货币
传导机制理论”来说明货币市场的变动左右资产市场和真实经济活动。“债务—通货收缩机制”。
C,“货币供应量视角”在全球范围内是否具有普适性
D,还有哪些机制,加剧了“货币供应量急剧下降”对真实经济的影响。
3、确立了货币理论在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篇:工艺美术史论文
中国美术工艺史论文
通过系统的学习,吴老师向我们详细地说明了工艺美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的美术加工,也就是对人们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化。从工艺美术的用途分,有生活日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从工艺美术的制作分,有手工制品,机器产品和电脑产品;从工艺美术的性质分,有传统工艺,民间工艺和现代工艺。通常是以材料来分类的,如染织工艺,陶瓷工艺,金属工艺,漆器工艺,木工艺,玻璃工艺,塑料工艺等。就工艺的创造过程来说,它包括设计和制作两个阶段。所以,工艺美术及不只是手工制作或传统制品。,也不只是设计的范畴。工艺美术是生活和美学的结合,它通过没的工艺美术形象(包括造型,色彩,装饰)对各种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做美术加工;工艺美术是艺术和科学的产儿。工艺美术不只是美的设计,最终是制成物质成品。因此,工艺美术作为一个艺术实体,他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它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精神产品。随着历史的延伸工艺美术大体分为欣赏性工艺美术和实用性工艺美术两类。前者已朝边缘性质转化,而后者却随着现实中使用的限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按照人们的情感的逻辑而潜移默化地发挥它应有的审美作用。为此,在广泛的现实生活中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征必然成为工艺美术最本质的审美特征。i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的破坏的反思,使得如今的设计趋于绿色设计的方向。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我,深知工业设计在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已经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地球逐渐变暖就是一个实例。也正因此,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使产品的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利用或重新利用,成了绿色设计的主要原则。所以,现代设计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减少高能耗材料(如锌,黄磷电石等)的用量,多用可循环的再生资源或是一些速生植物作为原料,如竹子等。
工艺美术作为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应需要而存在,应存在而被改变。设计不是无源之水,其本质是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用以满足源自生活中产生的人类各种需求的计划、行动和结果,任何人为事物,例如建筑、道路、桥、轮子、计时 1 器等等,它们的起源和演进最终都是因主观的或客观的限制与调整、突破,进而归结到一种适当的形式而存在。ii正如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也受着文化,经济等因素的限制。现今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让我们可以很好的将其很好的发展下去,所以,如今的我们除了要很好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还要很好的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将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以另一种方式传承下去。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产品的加以开发,增加新的品种,新的创意,提高产品的质量,是现代设计的发展的关键。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无论是宫廷画师还是民间艺人,还是人文宗教画,经过无数画师、艺人、巧工名匠的历经多年的创作专研,积累了大量种类繁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有的体现了恢弘灵巧,有的简约,有的精致,有的工整,有的奔放,有的质朴,有的奢华。无论是讲究意境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都在无形中为当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传统工艺美术资源。
当代设计可以将传统视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当代设计可以吸收传统的线造型,使一件工艺品有一种灵动的美。如交椅,以纤巧的线条为主要结构,造型简练,线条流畅,稳重不失轻巧。又如明式家具中的圈椅,以线为主,直中有曲,曲中有直,背板呈”S”形,与人的脊背弯曲度相符合,符合人体工程学;可以吸收传统工艺的意蕴感,将一件工艺不仅赋予现代感,又有意匠美。如宋瓷,由于宋代崇尚理学,所以是一个理性的时代,其反映在工艺美术的风格就是具有内蕴,恬淡,雅洁的特点,富于理性的美;可以吸收传统工艺那种重视材料自然美感的意识。《考工记》中“审曲面势”是指造物要顺应材料的特点,要认识材料的特征品性,从而适当选材用材。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漆器专著《髹饰录》以生活本身为出发点,一书提出了“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的工艺美学法则。iii可以说强调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着浓厚的生命象征意味,讲究因材施艺,因势利导,适可而止的工艺美学法则。如今,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除了绿色设计是其发展的趋势之一,设计的多 2 元化也是其发展的趋势之一。较早也较为系统的发展的国外工业设计,以其科技等一定的优势主导着设计行业,许多富有外国先进元素的产品冲击着中国的民族性的设计,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将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元素有机的融合到所设计的产品中,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不能在文化的碰撞中丢失自我,丢失传统的精华,所以,传统工艺美术也要进行多元化发展,要与时俱进,希望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文明,现代工业设计相结合后,传统的工艺美术以新的多样的形式存在着,带着特有的时代特色,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可以向世界展示一个悠久历史的中国,别具一格的中国设计风格。
对于历史,我们要辩证的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我们也应当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将其中落后腐朽的舍弃,将其精华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与生活结合,以生活本身为出发点,回归生活,以另一种形式,一种富有时代特色的形式,将优秀的工艺美术资源传承发扬下去。
14视觉传达设计
梁钰沛 20140190118
第四篇:会计史论文
JIANGSU UNIVERSITY
论晋商在中国会计史上的贡献
学院:京江学院
班级:会计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晋商在中国会计发展史上的贡献
摘要: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及其票号在商业活动中,对会计核算和会计制度所做的各种创新,不仅适应了当时企业管理的需要,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中国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中国会计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晋商在商业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晋商对中国会计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重视。本文将主要通过晋商对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和实践所做出的贡献、当今会计职业道德及诚信建设的启迪、对金融和银行会计的贡献等五个方面对本课题加以阐述。
关键词:晋商,会计职业道德,人力资源会计,会计核算方法
Abstract: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Period , Shanxi Merchants and their draft banks made innovations in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system, which not only met the needs of business management at the time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odity economy, but also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ccounting as a subject of study.With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accounting industry, and ShanXi in the commercial history of a pivotal position, ShanXi China accounting for the impact and contribution to development has been a growing number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attentions.This paper will mainly ShanXi Merchants of China through 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 practic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tribution made by the current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integrity of the building of the Enlightenment, the financial and banking accounting, and other contributions to the five aspects of this issue to be elaborated.Key Words:ShanXi Merchants,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ethics, 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 Accounting method
目 录 引言....................................................................1 2 晋商的起源及发展........................................................1 2.1 晋商的起源............................................................1 2.2 晋商的发展............................................................1 3 晋商对当今会计职业道德及诚信建设的启迪..................................1 3.1 重商立业的人生观......................................................2 3.2 诚信义利的价值观......................................................2 3.3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 3.4 同舟共济的协调思想....................................................3 4 晋商对金融和银行会计的贡献..............................................3 4.1 山西票号开创了中国金融史上专门从事异地汇兑的先河......................3 4.2 创造银行密押制度保证异地款项汇兑安全..................................3 5 晋商对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和实践所做出的贡献..........................4 6 晋商对我国会计核算方法的改进和影响......................................4 参考文献..................................................................6 致 谢.....................................................................7
一. 引言
商业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的主题,而位居中国十大商帮之首的晋商以其近五百年的光辉历史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晋商对中国商业和社会发展的颇多贡献中,他对中国乃至世界会计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所做出的贡献当然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 晋商的起源及发展
2.1 晋商的起源
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的大山丛林之中,四面都是屏障,处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之中。自汉代以来就有几条官道穿行其中,虽然路不好走,但在当时有路有交通的状况就算不错的了,这样山西人很早就有了商品交换和物资流转的商业概念,先秦时期晋南一带就有了商业交易活动。晋文公称霸时,榆次、安邑就已经成为有名的商业集镇。秦汉时期,太原、平陆、平遥、汾阳等地已成为重要商品集散市场,唐朝初期定太原为首都,使太原城成为商业繁华的有名城市,当时就有文字形容太原是“郎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2.2 晋商的发展
从明代到清代初年,山西商人势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当时流传着“凡是麻雀能飞到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说法。
明代全国较大的商业城市有33个,山西就有太原、平阳、蒲州三处。这时,山西商人的资本积累相当可观。康熙中年,山西商人进入外蒙古草原贸易,从此,东北的松辽平原和内外蒙古草原就成为了山西商人贩运贸易的新市场。此外,山西商人还到四川、云南、安徽、广东等地贸易和经商。至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扬州的盐商,江西和福建的茶商以及长江口出海与日本的贸易,也数山西人最为活跃。因此,世界经济史学界也把晋商与意大利商人相提并论,给予很高的评价。伴随着中国会计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晋商在商业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晋商对中国会计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重视。
三. 晋商对当今会计职业道德及诚信建设的启迪
晋商以其“诚信为本、以义制利”的商业理念,曾创建了辉煌业绩,在中国经济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研讨弘扬晋商精神,对现实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职业道德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从晋商各大家族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始由经商职业而后形成“诚信”的职业道德。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山西商人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从客观上分析,有其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但究其根本,“诚信为本、以义制利”的经商理念,成就了晋商富贾和晋商界精英,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失去这一基本理念,不仅失去了晋商的辉煌,而且也失去了我们所探讨的主体。
诚信,是晋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信条,也是其经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晋商称雄商界五百年,其完整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3.1 重商立业的人生观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重农抑商是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山西人自宋元以来,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一种重商观念,即“以商致财,用财守本”的立业思想,这种与传统伦理观念相悖的人生观,是山西商业发达,财富由省外源源流回山西的思想基础。
3.2 诚信义利的价值观
同全国各地一样,山西人受孔孟之道影响,崇尚信义。据老山西商人回忆,每到一地经营,各商号在号规中大都遵循“重信义、除虚伪”等经商之道,反对采取卑劣手段骗取钱财。晋商史料中就有很多不惜折本亏赔,也要保证企业信誉的记载,以致各地百姓购买晋商商品,只认商标,不还价格。3.3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晋地处黄土高原,自然条件较差。在这种环境中出身的商人,多能不畏艰险,万里行贾,勤俭经商。没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难以称雄于商界的。
3.4 同舟共济的协调思想
晋商信“和气生财”,重视与社会各方的和谐,尤其在同业往来中既保持平等竞争,又保持相互支持和关照。在晋商中,相互友好的同行为“相与”,凡是“相与”,必须善始善终,同舟共济。既是“相与”,必将尽心竭力维护,即使无利可图,也不中途绝交。
四. 晋商对金融和银行会计的贡献
4.1 山西票号开创了中国金融史上专门从事异地汇兑的先河
中国的异地汇兑,滥觞于唐宪宗时,当时主要由于铜料的缺乏,造币的手续又迟滞,社会上的货币,感到不足,并常有禁止钱币出境的事情,因而产生了汇兑的方法。商民交款于政府,取得证券,到目的地就可以兑现,当时称为“飞钱”,此种制度,实为政府办理汇兑。至宋初,又有“便换”的出现,此亦为政府为人民办理汇兑之法。到明清之际,又产生了为商民服务的“会票”,它虽突破了官府汇兑的范围,在商人之中进行,但此时的“会票”只限于地方和乡里的圈子之内,还没有被社会广泛使用。山西票号的产生,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产生了专门从事异地汇兑的民间金融机构,开拓了中国汇兑事业的新纪元。它的出现,使我国的货币清算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从运送现银为主的结算方式逐渐过渡到以汇兑为主的结算方式,这既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也节约了社会劳动,标志着我国金融汇兑制度的创立和成熟。
4.2 创造银行密押制度保证异地款项汇兑安全
为保证异地款项汇兑安全,使所用汇票真实无误,不发生假票伪票冒领款项,晋商创造了先进银行密押制度,各家票号所用会票(汇票)都有自己的密押。票号所使用的“票”,虽然各号有所不同,但都印制精美,书写规范,不易仿造。“票”的用纸各家有各家的特点,有的甚至使用了“水印”,一般不轻易更换;书写汇票,人员基本固定,其笔迹在各分号备案,兑票时要认真核对,以防假冒;票面美观大方,很是讲究,现存的一张平遥县蔚盛长票号的钱帖上辑录的“朱子家训”,全文约450余字,让人闻之有益。更让人叫绝的还属票号经营者们创造的以文字代替数字的密码法,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汇票的密押,或现代银行密押的
前身。号商们把代表签发汇票银两数目的10个数字、一年中的12个月、每月30天的这些数字,编写成易于背诵的汉字口诀歌,作为汇票的密码,写于每张汇票固定的位置,只有票面上所记载的时间、汇款金额与密码所代表的时间、款额相符,并与出票分号邮寄来的信函情况相吻合后,才能兑票。
五. 晋商对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和实践所做出的贡献
晋商较早地认识到人力资本在实现剩余价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率先实行身股与银股同样分取利润的分配政策即所谓顶身股。简言之,就是只出力,不出钱,以人力顶身股,与资本股同样分红,身股与银股并重,使财东(物力资本所有者)与员工(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有机结合,从而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晋商的管理实践中,劳动者以人力投入企业的方式一般有两种渠道:一种是财东在出资开设商号时,对其聘请的掌柜,事先言明顶身股若干,并以合同的形式规定下来,一般为每人一股(十厘),偶而也有一股二三厘的;另外一种是,普通职工进号,工龄在十年以上,没有过失,由经理向股东推荐,即算顶了身股。
薪金是晋商基本的工资形式,它保证了一般员工的生存、发展,是晋商在处理人力资源成本与费用(即保障员工基本生活必须开支的工资)方面实施的一种补偿制度,使得每个员工均可按其工作年限和业绩领取酬劳,没有顶身入股的伙友和已经顶身入股的伙友都各有所得。较好地处理了人力资源资本与人力资源成本费用之间的关系。
六. 晋商对我国会计核算方法的改进和影响
明末清初,晋商使用的是一套既简单又实用的民间商业会计核算方法——“龙门账”,促使我国记账方法由单式记账向复式记账转化,形成了“有来源必有去路”的复式记账原理。晋商的会计要素习惯为四要素,即“进”、“缴”、“存”、“该”。“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包括债权在内的全部资产,“该”指包括投资在内的债务。其原则是:进-缴=存-该,或者是:该+进=存+缴。账目的平衡称为“合龙门”,故有龙门账之称。
“龙门账”对我国会计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促进了单式记账向复式记账发展。进、缴、存、该全面连续地核算,解决了过去单式记账法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二,发展了记账原理。如把账目统叫流水账,现金账叫“银钱流水”,进、销货日记账叫“货物流水”。他们从实践中认识到资金运动和物资运动如同“流水”,治水筑坝最后要合龙,在“龙门账”中“有来源必有去路”,通俗地把资金来源和资金去路的关系比作“合龙”,如同西方会计把轧账叫做平衡一样。第三,初步明确了会计的基本职能。通过进、缴、存、该四大类的记账、算账、报账等环节,可以对商业经营过程进行控制和观察,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并作为经营者决策的依据。这就是现代会计学反映经营情况、监督经营行为和促进经营发展的基本职能。
参考文献
[1] 潘文伟:《中国商帮》,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2] 史若民:《晋商兴衰史》,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3] 邢维权:“傅山先生、龙门账与山西票号”,《 财务月刊》,2007年第三期。
[4] 孔祥毅:“晋商在会计发展史上的贡献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一期。
[5] 黄鉴晖:《山西票号史》,太原,太原经济出版社,2002。
[6] 张卫东:“浅析明清时代晋商的人力资源会计思想与实践”,《太原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张卫东:“人力资源会计鼻祖---晋商”,《会计之友》,2003年13期。[8] 林瑞焰、田朋:“山西票号内部控制分析”,《新理财》,2007年06期。[9] 康均:“山西票号的会计制度与会计方法”,《财会学习》,2006年07期。[10] 王雪丽、李占国:“从晋商的昌盛看商业诚信及会计诚信”,《商场现代化》,2005年18期。
致谢
首先,在此感谢XX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在平时的上课讲解以及课外的拓展中,给我介绍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让我从中有了选定此次论文中心的灵感。本次论文从选题、方案选择、实际撰写,导师对我的帮助都是很大的,在提纲设计、开题撰写的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对论述内容进行重新思考,支持其中不连贯的、错误的部分,帮助我更顺利的完成全文。
另外感谢学习和写作过程中各位老师和朋友的帮助,是你们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资源,让我能够顺利的进行资料收集。同样,没有你们的协助我也无法找到如此多的参考资料。
最后再次感谢XX老师,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同学和朋友们。
第五篇:汉语史论文
被动式的发展与演变
摘要: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子,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受事者的句子。被动句根据有无形式标志,可分为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上的被动句和有标志的被动句即被动式两种。该文即从意念上的被动句和被动式两方面进行分析辨别,并阐述汉语中被动式的产生、发展与演变。关键词:古汉语,意念被动句,被动式,发展演变
汉语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句式,根据主语与谓语之间的施受关系可分为主动句和被动句两类。主动句是指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的句子;被动句是指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的句子。简言之,被动句就是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句子。古汉语由于历史悠久,它的被动句式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且拥有丰富多变的句式,这必然会产生被动句与主动句难以区别的问题。本文从意念上的被动句和被动式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意念上的被动句
意念上的被动句是指主语的被动性质只能从句子中的意思上去理解,没有专门用来表示被动的词语,也没有形成真正表示被动的句式。这与主动句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例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从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来看,“金石”、“兵、地”、“蔓草”是不能发出动作行为的事物,所以只能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即“金石”是被“镂”的,“兵”是被“挫”的,“地”是被“削”的,“蔓草”是被“除”的。又如: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兔”在前一分句中是动词“得”的宾语,是受事者,在后一分句中则是动词“得”的主语,但表示被“得”,仍是受事者。“人”在前一分句中是动词“知”的主语,但表示被“知”,是受事者,在后一分句中则是动词“知”的宾语,仍是受事者。
二、被动式
被动式是指被动句中有表示被动词语的句子,是一种有被动标志的句子。被动句发展到后来,被动式逐渐取代意念上的被动句,成为古汉语中占主导地位的被动句句型。被动式的标志是放在句子谓语动词前面或后面表示被动关系的词语,归纳起来主要有“于”字式、“为”字式、“为„„所„„”式、“见”字式、“见„„于„„”式、“被”字式等。
下面就来分析这几种被动式句型:
(一)“于”字式
这种句式常以“主语+动词+于+名词”的形式出现。例如: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履。(《左传・鞌之战》)。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孙子兵法・行军篇》)。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
对于这种带“于”的被动句,介词“于”本身是没有表示被动意义的,其被动意义是由介词“于字所介绍或引进的名词在句子中充当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而产生的。因此,在分析和理解“于”字式的句子时,就不能单从介词“于”字来判断是否为判断句。在古汉语中,“于”字宾不限于表示被动,还常用以表示处所和时间、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比较对象等。例如: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越王勾践棲于会稽之上。(《国语・勾践灭吴》)。“于”表示处所。
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尚书・无逸》)。繁启蕃长于春夏,积蓄收藏于秋冬。(《荀子・天论》)以上表示时间。
先民有言,询于芻荛。(《诗经・大雅・板》)。爱公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郑伯克段于鄢》)以上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上表示比较对象。所以,在分辨“主语+动词+于+名词”这种句式是否为被动句时,关键是判断“于”字后面的名词是否谓语动作的发出者(施事者),当这个名词是施事者,则句子为被动句,否则就不是被动句。
(二)“为”字式
这种句式的结构主要是“主语+为+名词+动词”例如: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句中的介词“为”用以引出施事者,“名词”作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施事者),后面的“动词”为及物动词。有时,“为”字后面的主动者可以不出现,“为”直接放在动词前面,与其后紧接的及物动词构成被动式。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为戮没”就是“被戮没”,“为禽”就是“被擒”。
有时,“为”字前面的主语也可以不出现,同样具有被动性质。如:止,将为三军获。(《左传・襄公十八年》)。到战国末,用介词“为”的被动式逐渐发展成“为„„所„„”的被动式,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放在“为”和“所之间,即构成“主语+为+名词+所+动词”的句式。例如:夫直议者,不为人所容。(《韩非子・外储说上下》)。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为„„所„„”结构是战国末期以后,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式。在古汉语里,介词“为”后的行为动词优势也可以省略,使“为”和“所”连载一起出现。例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为”字在古汉语中的用法比较广泛。用介词“为”表示被动意义的语义是由动词“为”转化而来的。所以“为”的本义是作动词,表示“做、作为、成为”等,之后才慢慢演变为表示被动的意义。
(三).“见”字式
这中句式通常是在及物动词前加助动词“见”构成“主语+见+动词”的被动式。例如: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盆成括见杀。(《孟子·尽心下》)。
值得注意的是,像这话总用助动词“见”构成的被动式“见”字后不能直接引进行为的施动者。放句子需要明确表示动作的施动者是,则需要用“于”字里引出。这和“为„„所„„”式都是比较确定的被动句式,一般只要出现这样的句式就可判断为被动句。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随着汉语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后来表示被动的助动词“见”又演变成了副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对人所发出的动作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的作用。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这类句子的结构域“见”字句的被动式结构相同。但是,根据前后文的语义关系,可以看出,当“见”字表示被动式,句式结构为“受事主语+见+动词”,当“见”做副词时,句式结构为“施事主语+见+动词”。由此可辨析句子是否为被动句。
(四).“被”字句
“被”字句在先秦时很少出现,在汉代才出现得多一些。“被”既可以作为助动词放在动词前,也可作为介词引出动作的发出者,构成“主语+被+动词”或“主语+被+名词+动词”的被动句式。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兄固被召诣校书郎。(《后汉书・班超传》)。可怜夭艳正当时,刚被狂风一夜吹。(白居易《花》)。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含有“被”字的句式都理解为被动。例如:下施之万民,万民被其利。(《墨子・尚贤中》)。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闻妻言,如被冰霜。(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被”字的本义为“衣被、寝衣”,表示被动意义的“被”是由本义引申为“覆盖”,再引申为“蒙受、遭受”,最后由及物动词“蒙受、遭受”虚化为助动词的。因此,当“被”字后面仅有名词而无动词即为“主语+被(动词)+名词”时,“被”字本身就作为动词用,再结合全句或上下句的语义关系,即可知上面三个例句中前两例句的“被”的意思是“蒙受、遭受”的语义,第三个例句中的“被”的意思为“覆盖”的语义。三.总结
综上可知,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式丰富多样,我们在工作学习中要不断积累,巧妙地运用语境关系、句式转换、文言常识和历史知识等方法来分析、了解古汉语中被动句式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从而发掘汉语无限的语言魅力。
参考文献:王力《汉语史稿》
王力《古代汉语》
《汉语被动句的发展》
《古代汉语中典型的被动句标志和句法结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