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公害金鳟四级网箱养殖技术
无公害金鳟四级网箱养殖技术
建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王继法(邮编:311600)
建德市虹鳟鱼养殖有限公司方秀琴(邮编:311600)
金鳟属冷水性鱼类,是日本从虹鳟鱼的体色突变种选育出的金黄色品系,1996年引进我国后根据其体色特征命名为“金鳟”。其生物特性以及生长速度、单位面积产量等与三倍体虹鳟鱼相似。它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食用价值高,因其富丽典雅的金黄体色,是集观赏、游钓、美食于一体的优良品种,现已成为我国养鳟业继虹鳟后第二个重要养殖品种,市场价高于虹鳟鱼。建德市虹鳟鱼养殖有限公司(前身建德市虹鳟鱼养殖场)于2001年从北京引进5万金鳟发眼卵开始养殖,目前已掌握在新安江冷水区配套多级网箱进行苗种培育、成鱼养殖、亲鱼培育等系列配套技术和人工孵化技术,2004年生产发眼卵50万粒,鱼种58万尾,商品鱼80吨。现将无公害“新安江”金鳟苗种、成鱼四级网箱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水质和环境生态条件
在新安江水库电站大坝下游,形成面积989公顷的常年冷水区。建德市虹鳟鱼养殖有限公司位于大坝下游3公里处的江湾,该水域水质为国家一级水质,透明度2m以上,PH值6.6~7.2,水温常年变化在8℃~18℃,容解氧6~10㎎/L,耗氧量1.0~1.4㎎/L,氨氮0.001~0.005㎎/L,亚硝氨0.02~0.06㎎/L,养殖区水流稳,昼夜平均流速0.2m/s,水深3m以上。
二、网箱的结构和设置
(一)、网箱结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网箱均为单层封闭式六面体结构。一级、二级网箱为苗种培育箱,箱体材料选用聚乙烯(PE)无节网片,箱体规格2m×2m×1m,一级箱为16目网布,二级箱为网目1.2cm无节网。三级、四级网箱为成鱼养殖箱,箱体材料选用3×3聚乙烯(PE)网线,箱体规格4m×4m×2m,三级、四级箱网目分别为2cm、3cm,箱盖网目分别为4cm、5cm。
(二)、网箱框架:框架采用直径10cm的以上毛竹,制成正方形。一级、二级苗种网箱毛竹框架内空2m×2m,网箱吃水深度50cm,可倒置使用,在箱体一角设投饵口(倒置时缝合)。三级、四级成鱼网箱毛竹框架内空4 m×4m,箱体不可倒置使用,网箱吃水深度1.5m。
(三)、网箱排列:一级、二级苗种培育网箱与三级、四级成鱼养殖网箱各自分别排列,网箱间距 1.5m。两排网箱之间用毛竹、杉木或钢管制成的浮排固定,作为浮力装置,各浮排与所有网箱连成一个整体,管理人员可以在浮排上行走和操作。
网箱下水前,要认真检查网箱是否破损有洞,并于苗种进箱前7天下水,以便箱体网片附着藻类,形成生物膜,避免苗种擦伤。
三、网箱的养殖密度
当室内孵化槽培育的金鳟鱼苗规格0.5g/尾(35㎜)时,选择体质健壮、游动活泼、无病无伤的优质鱼苗,移入一级网箱培育,养殖密度1万尾/箱;当苗种规格达15g/尾(110㎜)时,移入二级网箱培育,养殖密度0.5万尾/箱;当鱼种规格达50g/尾(160㎜)时,移入三级网箱养殖,养殖密度1500尾/箱;当规格达250g/尾时,移入四级网箱养殖,养殖密度800~1000尾/箱。
四、科学投喂
苗种规格1g/尾以内,投喂全价微颗饲料,微粒直径0.1㎜,粗蛋白含量60%以上;苗种规格1~50g/尾时,投喂全价碎粒饲料,粒径大小适口,粗蛋白含量50%以上;三级、四级网箱养殖金鳟,使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粒径2㎜~5㎜,粗蛋白含量40%以上。投喂遵循“四定”原则,苗种规格小于10g/尾时,每日投喂3~4次,日投饲率8~10%;当苗种规格大于10g至成鱼养殖阶段,每日投喂2次,日投饲率2~4%。具体根据摄食情况、天气、水温等因素随时调整。
五、日常管理
(一)适时分箱:金鳟生长速度较快,饲养过程中根据个体大小进行筛选,按网箱级别分箱养殖,并适时调整养殖密度,避免两极分化,有利于金鳟均衡生长,提高生长率和成活率。
(二)勤巡查箱:做到早、中、晚巡查箱,注意观察金鳟的摄食和活动情况,及时捞除箱内异杂物。及时翻箱和洗刷网箱,一、二级网箱一般每周翻箱(倒置)一次,三、四级网箱一般每月一次清除箱体附着物,防止网目堵塞,影响网箱内外水体交换;同时经常清除网箱外飘浮物及水生植物,保
持水质清新。
(三)确保网箱安全:关注天气变化,如遇水位涨落或暴风雨季节,防止网箱搁浅,及时加固网箱设施;经常检查网箱有无破损,破损及时修补。
(四)记录《养殖日志》:详细记录好放养情况(时间、密度、规格等)、天气情况(气温等)、水域环境变化(水温、容解氧、流速等)、投饲量、自然灾害及鱼病情况、产品收获情况(产量、规格等)等,以便总结和分析;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六、鱼病防治
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健康养殖”原则,网箱及周围水域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坚持苗种进箱和每次分箱时都用食盐或二溴海因等药物药浴,且经常在网箱内用二溴海因等药物挂袋消毒。由于金鳟养殖需水质清澈且流动,且金鳟抗病力较强,一般不易发病;在本地网箱养殖金鳟过程中,曾发生过的鱼病有:水霉病、三代虫病、营养性疾病等。
(一)、水霉病:主要发生在发眼卵孵化期间,其菌丝首先感染死卵,后侵袭周围的好卵。防治方法:及时拣出死卵。成鱼因机械创伤等,也易发生水霉病,可用3~4%的食盐溶液浸洗20分钟。
(二)、三代虫病:三代虫寄生在金鳟的鳃、吻部、头部和体表,破坏表皮组织。使之急躁不安、食欲不振,严重时发生死亡。治疗方法:采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洗30分钟。水温在15℃以上时,浓度为0.02~0.03%;水温在15℃以下时,浓度为0.03~0.05%。
(三)、营养性疾病:营养性疾病有肝脂肪变性病、脊椎弯曲症、短体症等。防治方法:不投喂变质和含有氧化脂肪的饲料,提高饲料质量,投喂营养齐全的配合饲料,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和鱼肝油等。
文章摘要:网箱养殖金鳟尚无从饲养鱼苗、鱼种到成鱼和亲鱼的配套指导,作者对无公害金鳟四级网箱养殖配套系列化作一探讨,对网箱的结构和设置、养殖密度、投喂技术、日常管理和鱼病防治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第二篇:无公害鲈鱼网箱养殖技术
今日三农网,http://
一、养殖水域
养殖水域一般要求水深2 m—2.5m,在放养鱼苗前半个月,对养殖周边水域用生石灰遍洒消毒。
二、苗种放养密度及消毒
放养规格为0.5g/尾—0.6g/尾,放养密度100尾/亩—120尾/㎡。放养前用0.5%—1%的食盐浸浴3—5分钟;苗种放养时要细心操作,避免苗种受伤。
三、饲养管理
1、驯食:鲈鱼苗放入网箱2—3天,每天投入少量小杂鱼,待大部分鱼在水面上吃食食时,开始每天2—3次投喂小杂鱼。
2、投饲以当地捕捞的小杂鱼为主,每日2—3次进行投喂。
3、投饲方法:坚持定质、定量、定时、定点的“四定”原则进行。
四、水质管理
做到水质清爽,勤换水、勤加水,保持水中容量不低于3mg/L。
五、巡池
坚持早、中、晚巡池检查,随时掌握鲈鱼吃食情况,并调整投饲量,观察鲈鱼的活动情况,查看水色,测量水温,发现死鱼及时捞起,发现病鱼及时送检,查清病情,尽早防治做好巡池日志。
六、鲈鱼病虫害防治
1、药物预防。坚持养殖水域定期消毒、饲料消毒、工具消毒,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提早做好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可以采用在网箱四周挂袋晶体敌百虫的方法。治疗时最好不要采用拉网泼洒的方式,因为病鱼规格比较大,一拉网会加重病鱼体表擦伤的同时正常鱼体表也擦伤,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
2、病鱼隔离。在养殖过程中,加强巡池检查,发现病鱼,及时隔离饲养,并用药物进行处理。
3、对症下药。发现鲈鱼病原后,及时请技术人员查看指导,根据鲈鱼的病情,对症下药。
第三篇:无公害河蟹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河蟹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一、环境条件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实现“三通”(通电、通车、通讯);远离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区;设置垃圾废物收集桶,定时清理;养殖场内不得养禽畜污染池塘。
二、池塘
通风向阳,池形整齐,规格为长方形,南北走向;池塘面积10亩,池塘环沟呈“口”字形,平均水深1-2米。池塘四周设置防逃设施,用加厚簿膜制作,埋入土中20厘米-30厘米,高出埂面50厘米,每隔50厘米用竹桩支撑,拐弯处呈圆弧状,内留出1米-2米的堤埂。
三、水质
1、符合符合农业部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每年收获后排干池水,彻底清除过多的淤泥、充分曝晒,用生石灰和漂白粉等常规清塘药物消毒,清除过多的杂食性鱼类和有害生物,生石灰用量为100千克/亩,漂白粉用量为20克/米。
2、人工移栽种植水草。品种以芦苇、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为主。在放苗前一个月进行清塘消毒,再进行水草移植。水草移栽距池边3-4米,水草间行株距1-2米,刚栽下水草时水位控制在50厘米以下,及时用复合肥1-2千克/亩,促使水草快速成活生长,6-7月控制水草覆盖面积占水体总面积的60%以上。
3、投放鲜活螺蛳。每年清明前后在池中投放鲜活螺蛳,每亩投放量为150~200千克,全池均匀抛放,可吸食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质,同时提供鲜活饵料。
四、苗种
选择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繁育场,选择长江水系中华绒螯幼蟹作蟹种,选优质、体质健康、附肢齐全、规格整齐的幼蟹。蟹种放养时间在10下旬至11月底和第二年的3月初至4月中旬,放养水温4-10℃,应避开冰冻严寒期。放养密度为每亩一龄蟹种400只-700只,蟹种规格每公斤100只-120只。
五、饲料
池塘中培育有螺蛳、水草等天然饵料,可解决河蟹部分饲料来源。投饲原则“荤素搭配,两头精中间粗”,在饲养前期(4-6月),以投喂配合饲料和鲜鱼块、螺蚬为主,同时摄食池塘中自然生长的水草。在饲养中期(7-8月),减少动物性饲料投喂数量,增加水草、小麦、麸皮、玉米等植物性饲料的投喂量,防止大闸蟹过早性成熟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在饲养后期(8月下旬-11月),以动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为主,满足河蟹后期生长和育肥所需,适当搭配少量植物性饲料。颗粒饲料应按照河蟹生长的营养需要,符合农业部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
六、药物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使用的水产养殖用药应保证“四证”齐全(国家兽药GMP认证、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许可证、执行标准号),并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科学使用,遵守休药期。
七、病害防治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首先抓好清塘和苗种消毒关,再种植水草、移栽螺蛳,保证河蟹生长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高温季节前做好杀虫和水环境消毒工作,一旦发现病害及时对症下药,不用高毒高残留药物,确保生产的水产品无公害、环保。发现病蟹或死蟹要及时捞起,经技术员检测确定病因或死因后消毒并深埋泥土中。
八、生产记录
做好《水产养殖生产记录》:记录养殖种类、苗种来源及生长情况、饲料来源及投喂情况、水质变化等内容;《水产养殖用药记录》:记录病害发生情况,主要症状,用药名称、时间、用量等内容。生产记录应当保存至该批水产品全部销售后2年以上。
九、起捕运输
核对休药期,确保上市食用河蟹的药物残留限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的要求;起捕前15天内,不得使用化学药物;起捕前1-2天,停止投料。河蟹运输要求清洁无污染,运输密度合理,尽量在适当低温下运输。
十、养殖废水
为保护养殖环境和防止病害交叉感染,养殖废水须经消毒药物处理后方可排放到河道之中。
第四篇:青鱼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
青鱼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
青鱼又称青鲩、螺蛳青、黑鲩、钢青,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体型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乳白色,各鳍均为灰黑色。属底栖性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摇蚊幼虫及无节幼体;成鱼阶段喜食螺、蚌、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各种配合饲料。
青鱼个体大,肉厚,多脂,味美,肌间刺少,营养丰富,每100克肉含蛋白质19.5克、脂肪5.2克,并含有大量维生素和锌。它是淡水鱼类中的上品,在四大家鱼中肉质最好,经济价值很高,青鱼无公害养殖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养殖环境要求
养殖环境包括大气环境、鱼类生长水域环境和渔业水源水质等,养殖环境必须符合国标《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 -2001)、《渔业水质标准》(GB/T11607-89)、《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的规定。
1.养殖水域选择
青鱼养殖水域应选在生态环境好,水源充足,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域。养殖水域内以及上风向、灌溉水源的上游,没有对养殖水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2.清除池塘多余淤泥
淤泥是由生物尸体、残剩饵料、粪便、各种有机碎屑以及各种有机物和泥土沉积物组成。它们通过细菌的分解和离子交换作用,源源不断地向水中溶解和释放,为饵料生物的繁殖提供了养分。但是,淤泥过多,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甲烷、有机酸、低级胺类和硫醇等,这些物质在水中积累,影响青鱼的健康和生长。因此,应除去多余的淤泥。具体措施就是每养殖一二年,排干池水,挖除过多的淤泥,使其池底淤泥保留20厘米左右较为适宜。同时让池底暴晒和冰冻,杀死害虫、寄生虫和致病细菌。
3.池塘水体消毒
改善池塘环境,消除敌害生物,预防部分细菌性疾病,要对池塘及水体消毒。常用消毒剂及其用量如下:①用含量为每升200毫克~250毫克的生石灰带水清塘,或用含量为每升20毫克~25毫克的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消毒;②用含量为每升20毫克的漂白粉带水清塘,或用含量为每升1.0毫克~1.5毫克的漂白粉水全池泼洒消毒;③用含量为每升0.3毫克~0.6毫克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全池泼洒消毒;或用含量为每升0.2毫克~0.5毫克的三氯异氰尿酸溶液全池泼洒消毒。
4.水质管理
水环境是青鱼在池塘中生活、生长的基础,各种养鱼措施也都是通过环境作用于鱼体。因此,水质管理是青鱼无公害养殖的桥梁。要保证池水中浮游生物量多、有机物和营养盐丰富;池水的透明度要保持在25厘米~40厘米之间。水中的溶氧量大于4毫克以上,pH值为7~8.5,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
二、苗种的培育
青鱼苗种的生产与引进要符合我国《渔业法》、《青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GB9956—88)和农业部颁布的《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的规定,用于繁殖的亲本必须来源于原良种场,质量符合《青鱼、草鱼、鲢、鳙亲鱼》(GB/T5055—1997)的标准。生产条件和设施应符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苗种质量须经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检验检疫。
1.苗种的选择
青鱼苗种的优劣可以根据出塘规格的大小、体色、苗种的活动情况以及体质强弱来辨别:优质青鱼苗种应符合《青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出塘规格整齐,体色鲜艳,有光泽,行动活泼,受惊后迅速潜入水底,抢食能力强。进行抽样检查时,苗种在白瓷盆中狂跳,身体肥壮,鳍条完整,无异常现象。反之就是劣质苗种。
2.苗种的培育
根据青鱼苗种在不同发育阶段对饵料的不同要求,可划分成2个阶段进行培育。①鱼苗阶段。投放出膜3天~5天的水花,放养密度每公顷100万尾~150万尾,池塘面积以1334平方米~2668平方米为宜。下塘后第1天~第10天喂豆浆,其中前5天每公顷30公斤,后5天每公顷40公斤,10天后酌情增加,每天2次,全池泼洒均匀。每隔5天~7天加水15厘米~20厘米,到夏花出池加至1.3米~1.5米水深。根据培育池的水质,适量施用追肥。鱼苗经 25天左右的培育而成为夏花鱼种就应稀疏分池,出池前要进行二三次密集锻炼。②鱼种阶段。食性渐渐分化,开始摄食小螺类。放养时间是夏至以前,面积以 2000平方米~40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米~2米,青鱼每公顷放8万尾~10万尾,鳙鱼每公顷放1.8万尾~2万尾,鲫鱼每公顷放0.5万尾。先用少量精料引诱青鱼到食台,然后每天喂豆饼浆2次,每次每万尾喂豆饼浆二三公斤;规格达5厘米后混投菜饼,7厘米后改投浸泡的菜饼或豆饼;规格达 10厘米后混投轧碎的螺蚬,开始每万尾喂30公斤,以后逐步增多。
投饵要实行四定。定点:在食台或食场投喂;定时:每天2 次,上午8时~9时,下午2时~3时;定质: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给予优质新鲜的饵料;定量:每次投喂以1.5小时吃完为准,每月投喂量占总投喂量的比例: 6月占4%,7月占15%,8月占23%,9月占25%,10月占15%,11月占10%,12月占4%,1月~3月占4%。食场经常清扫、消毒,保持卫生。经常注水,控制肥量适度,溶氧充足。每天早晚巡塘2次,仔细观测,根据情况安排生产,发现病害及时治疗。
三、成鱼养殖
1.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水深保持在1.5米~2.5米,面积3335平方米~6667平方米,池埂坚实,不漏水渗水,阳光充足,池底平坦,淤泥较少。鱼种放养前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经冰冻曝晒数日,加水30厘米,然后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0公斤对水后全池泼洒,隔二三日经过滤注水后,每 667平方米再用茶籽饼50公斤浸泡一昼夜后泼洒。同时要求具备动力电源,每2000平方米~3335平方米水面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投饵机1 台。
2.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要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过滤注水,防止野杂鱼混入池内。鱼种宜在2月底前后放养结束,因此时水温较低,鱼的鳞片较紧,拉网、搬运等操作鱼种不易受伤。每667平方米放养尾重1公斤的二龄青鱼种200尾~250尾,搭配尾重0.3 公斤的鲢鱼种100尾、鳙鱼种50尾和尾重0.05公斤的乌鳢鱼种20尾。鱼种入池前用硫酸铜(每平方米用量8克)和漂白粉(每平方米用量1克)合剂浸浴 20分钟~30分钟,或用3%~5%的食盐水消毒15分钟。
3.饲养管理
①饲料的选择。饲料要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NY5072-2002)和水产养殖的行业标准。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养殖,并填好《水产养殖生产记录》表。饲料要求色泽一致,无异味,无发霉、变质、结块的现象,呈颗粒状,表面光滑,熟化度高。饲料不能过于松散,对水稳定性要求在20分钟不溃散。同时要对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定。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的营养价值需求也不同。鱼种阶段一般选择蛋白质含量在 35%~45%;成鱼阶段一般选择蛋白质含量在28%~41%。
②饲料投喂。用木板、竹板搭建一个向池中心延伸三四米的投饵台,以驯化方式使青鱼集群上浮抢食,逐渐集结到投饵台用投饵机定点投喂。日投饵率可按3月占鱼体重的1.5%、4月占2.0%、5月占3.0%、6月占4.5%、7月占 5.5%、8月占6.5%、9月占5.0%、10月占3.0%、11月占2.0%执行,并视水温、水质、鱼生长和吃食活动情况灵活掌握。每天投喂三四次。每次投喂让鱼吃七八成饱。均匀投喂,投喂持续时间控制在30分钟~45分钟。
③日常管理。巡塘:每天必须早晚巡塘,检查水质,观察鱼情。增氧:6月~9月,晴天中午开增氧机一二小时,阴雨天半夜开机,浮头较重时必须开机到天明。水质管理:定期加注新水,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6 月每隔15天~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每667平方米用量15公斤~20公斤)。
四、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渔用药物的使用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和《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养殖,并填好《水产养殖用药记录》表。
1.鱼病的预防
4月底5月初和9月~10月鱼病多发季节,用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用量为每升0.5毫克,预防杀灭锚头蚤、中华蚤等寄生虫。2天后再用含氯制剂(漂白粉、二氯异氰脲酸、三氯异氰脲酸、二氧化氯和二溴海因等)全池泼洒1次,防止继发细菌感染。自5月中旬起至8月底,每月2次,用生石灰与含氯制剂交替全池泼洒,预防肠炎、烂鳃等细菌性疾病发生,生石灰含量为每升20毫克~30毫克。
2.药物治疗
青鱼鱼苗、夏花阶段常寄生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鱼病;乌仔阶段可发生跑马病;青鱼鱼种常感染病毒性出血病;青鱼大规格鱼种和一二龄成鱼易患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和赤皮病。发现鱼患病,立即确诊治疗。
第五篇: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一、环境条件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证“三通”(通电、通车、通讯);远离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区;设置垃圾废物收集桶,定时清理;养殖场内不得养禽畜污染池塘 ;建立生产、用药和用料等制度。
二、池塘
通风向阳,池形整齐,规格为长方形,南北走向;池塘面积6-15亩,水深2-3米,利用生态循环水模式进行养殖,属于标准化池塘;每个生产周期,在放鱼入池前,要适时进行池塘干底修整、清淤泥、消毒、晒塘底、肥水、增氧气和试水处理。
三、水质
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要求水体无异色、异臭和异味,酸碱度在7.0-8.8,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总氨氮低于0.4毫克/升,亚硝态氮低于0.01毫克/升,透明度在25-35厘米,保持水体“肥、活、嫩、爽”。
科学肥水:使用合成肥水药物及微生态制剂肥水。苗种投放前5 ~7 天,施绿肥400~450公斤/亩或有机肥200~250公斤/亩;养殖期间追肥应以无机肥和微生态制剂为主;起捕前2个月不能将有机粪肥投入池塘。
水质调控:通过科学使用增氧机及时注换新水和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生石灰、滑石粉等措施改善水质。
四、苗种
选择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繁育场,选购外表正常、无病状、游动活泼、规格一致的优质苗种,购买前应细心检查,合格后方可放养;投放前应进行苗种常规消毒。
五、饲料
不使用无产品质量标准、无质量检验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及添加剂;不使用变质和过期的配合饲料;鲜活饲料鱼必须无病虫、无损伤,投放前进行常规消毒。
合理投饲:采用“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方法,以投喂具有质量保证的配合饲料为主,投喂量随鱼的生长、天气、水质情况适当增减。
六、药物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使用的水产养殖用药应保证“四证”齐全(国家兽药GMP认证、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许可证、执行标准号),并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科学使用,遵守休药期。
七、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要做好苗种入塘前后、渔具以及高温季节的常规消毒。发现病鱼或死鱼要及时捞起,经技术员检测确定病因或死因后消毒并深埋泥土中。
八、生产记录
做好《水产养殖生产记录》:记录养殖种类、苗种来源及生长情况、饲料来源及投喂情况、水质变化等内容;《水产养殖用药记录》:记录病害发生情况,主要症状,用药名称、时间、用量等内容。生产记录应当保存至该批水产品全部销售后2年以上。
九、起捕运输
核对休药期,确保上市食用鱼的药物残留限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的要求;起捕前15天内,不得使用化学药物;起捕前1-2天,停止投料。
活鱼运输用水要求清洁无污染,水温适宜,中途换水量不超过2/3,温差不超过5℃;运输密度合理,尽量在适当低温下运输,配备增氧设备和增氧剂,不得使用抗生素或孔雀石绿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
十、养殖废水
为保护养殖环境和防止病害交叉感染,养殖废水须经消毒药物处理后方可排放到河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