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民主政治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22:2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美国民主政治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美国民主政治的思考》。

第一篇:对美国民主政治的思考

10思政1班巫春雨2010644145

读《如彗星划过夜空》有感

说到老虎,我们有谈虎色变,是因为老虎给我们的印象是很凶恶的、很残忍的,见到它的每一个人,没有谁会是从容不迫,淡定自如的。这个是人们对于老虎的总体形象。那么在今天,如果被问及你对美国的印象时,也就是用几个次来形容美国时,很对人也许会第一时间,条件反射似的、不由自主地会联想到例如自由,民主、现代化、发达······来形容美国这一个世界大国。为什么呢?对于上面体到的两种事物,我们为什么会在主观上对于同一事物就给他们贴上相对类似的标签呢?是因为它本来的面貌就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林达,是一对美籍华人作家夫妇合用的笔名。夫为丁鸿富,妻为李晓琳,另还有“丁林”、“Dinglin2”等笔名。林达的书,在中国风靡一时,被誉为是介绍美国最好的作者之一。最近看了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作品《如彗星划过夜空》,在此书中,作者以信件的形式讲述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梳理了美国宪政民主从源头、发展到相对成熟和付诸实践的基本过程。我看了这本书之后也深感自己对美国的民主化过程有了比较详细的认识,深知美国的民主化道路之艰辛,宪政道路的艰辛历程。

通过以前历史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美国其实封建专制文化基本不存在,它没有专制主义的传统,而是由它的根深蒂固殖民文化所取代。因为美国曾经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后来由于受到大不列颠的严重不公正对待(不平等的税收制度、公民权利的不平等)以及资本主义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受到了觉醒,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13个殖民地联合起来要求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要求独立,并经过长期的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在今天,我们都认为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国,是经济强国,它宣扬自由、民主思想,维护个人的权益,而且经常抨击世界上不尊重人权的国家,并以维护正义为旗号为世界的自由、人权作出自己的行为。例如对于萨达姆政权的严厉打击,对于中国计划生育的严厉谴责等等,我们先撇开它背后的国家利益关系,其实它以它自身的公开的目的而言,是有其根据性的,并不是无理取闹。因为美国的独立战争经历了8年,他们深知取得自由,实现独立的不易,而且独立之后他们实行的是松散的邦联制度,各邦联有着很大的自主权,相对的比较松散,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管理和领导国家,特别是南北方之间由于经济基础的不同,阶级的利益追求不一样,美国也于1861到1865年间经历了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主要问题是围绕国内奴隶制的废除问题展开的。北方以工业资产阶级以及新贵族为代表,随着工业的发展,他们需要更多地具有人身自由的工人,而与之相对的南方是以种植园经济为主,代表种植园 1

主的利益,种植园主沿袭以前的传统,对很多的黑人拥有人身自由的支配权,黑人依附于种植园主,没有人身自由。这样南北双方就利益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冲突,并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并且在林肯总统在位期间,美国内战真正打起来了。南北战争的结果就是双发达成协议,对宪法进行修改,1804年的12修正案整整60年以后,美国又一次增加了宪法修正案,宪法第13条修正案正式宣布废除奴隶制;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所有公民都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宪法第15条修正案规定公民的投票权不受种族肤色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从此以后,“民主”在美国逐渐现代化,并形成在今天每一个美国公民的意识中都有一种自我权利维护的意识,特别是对私有财产的维护是尤为突出的。记得在美国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谚语:风能进,雨能进,政府不能进。“进”指的是进公民的住宅,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或者非常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政府及任何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都不可以随便进入公民的住宅,这是对公民私有财产尊重的表现。对于这一件事,在很多人的眼里也许会是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的,但是在他们美国,却普遍觉得那样是理所当然的,是很普遍的意识。这也是反映美国“民主”的一个重要的侧面。

书中也说到一个政府一开始运作,它不仅蕴含着种种潜在的、与权力膨胀有关的危险,还会产生民众膨胀的危险。因此,民主的运作,有许许多多是在宪法上找不到的,同样的宪法和制度,在不同的环境下,遇到的挑战也会不同,在同一个国家,都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不同的危机。这也是美国建国者们当初担忧的原因。美国建国初期,也就是建国者们自己参与的“精英执政”时期,他们对权力、对共和政府的忧虑,保守、谨慎的风格,成为美国的一个重要的开端,但这里的“精英执政”是指在美国建国初期,非常特殊的、一批具有古典共和主义精神的绅士执政的情况。在1828年,约翰·昆西·亚当斯总统,就是约翰·亚当斯总统的大儿子,在竞选中输给了平民化的安德鲁·杰克逊将军,标志着美国建国初期“精英政治”时期的结束。在安德鲁·杰克逊总统时代,美国的政治生态起了明显的变化,在制宪会议上,把大选举团的产生方式留给了各州。各州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逐步使得大选举团不再由州议会而是由民众产生。实际上是民众在间接选举总统。总统候选人必须通过竞选来让民众了解自己。竞选亮相、拉选票,成为民选官员的必备功课。到林肯总统上台的时候,民主化已经基本完成,美国从立国初期的精英政治彻底演变成一个现代民主国家。没有一个政治制度从他产生的时候就已经是很完善的,它必须经过在实际的运作中发现问题,并且不断修正、改进的过程。只有发现不足然后不断地改善才是一个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否则终将会因为不合时宜或者不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被摒弃。看到这里,我就联想到了我们国家的制度,我们个人觉得我们都是缺乏竞争的,特别是比较重要的国家领导人的选择,基本

上都是由一个中央集团——党中央,首先拍板决定,然后再形式上进行选举的方式产生国家领导人的过程,这个过程毋庸置疑是可以简化很多手续,可以比较集中选票,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管理,以及地位的巩固,但是并不能真正地体现民众的直接意愿,说白了,实质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这与我国的国家性质是相冲突的。这个不能体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做主这些原则。而且另一方面,缺乏竞争是很恐怖的,因为它很容易导致权力的腐败,以及不能真正地实现民主,公民没有真正的意愿表达的途径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对执政党以及相应的国家机关产生不满情绪,这样也会影响相关机构政策的实施,最终可能会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整体发展产生比较深远的负面的影响,而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意看见的局面。而美国在这方面相对于“民主”这一概念是做得比较好的。然而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细细想一番,其实也不能把我国的这种选举国家重要领导人的选举方式贬得一无是处,其实这些选择无一例外都是结合自己的国情,在长期实践中比较符合本国国情的制度,是有它的可取之处的,不可以一味地推崇外国的国家管理机制而盲目地否定自己本国的制度,这是不可取的,也是严重错误的观念,但是我们对有利于我们自身建设的制度是要抱着虚心学习、借鉴的态度的,只有这样才可以集众家之所长,不断地完善自己。

书中说到的我比较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件事,就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越战运动中,《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在披露所谓“五角大楼秘密文件”的事件中,凭借宪法权力,与当时的美国政府当局抗衡的故事中,涉及的有关新闻自由与政府的机密发生冲突是该如何抉择的问题。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斗争,最终是由最高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伯格简短地宣布了一条未经签署的最高法院法令,这是对新闻界有利的命令,宣布解除对《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有关发表五角大楼秘密文件的禁止令,也就是报纸取得了胜利。这表明了美国是是注重新闻自由的,而且他们也意识到新闻自由对于一个国家的国家机关以及国家公职人员所起到的监督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可以作为一种很重要的监督力量,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这对于美国的民主也是起到一种极大的推动力量,是美国民主得以不断完善、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新闻自由,我觉得我们中国是做得比较欠缺的,因为据有关认识都透露,有很多事情,特别是一些比较负面的问题,政府都企图把它压下去,本着让越少人知道越好的原则,但是即时鸡蛋是那么的精密无缝,但还是可以孵出小鸡,这就说明了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逃得过群众的眼光的,有些事情其实你越刻意去掩饰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越得不到掩饰的效果,反而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并且政府也肯有可能会因此而公信力下降,得不到民众信任的政府是很悲哀的,它是政府处事方式严重失误的结果,最终也是不利于社会的的稳定与和谐的。我所说的其实是事实,不存在抨击政府的过激观点,只是看到美国不由自

主地与本国的世纪情况作了小小的比较,说出来心里的一些想法罢了。同时我的感性的一面又深感理解政府的做法,因为毕竟就像藏独分子、**·喇嘛等等煽动反动分子等事件大规模地肆意报到,由于一部分公民的素质比较低,容易受到鼓动,导致可能会引起更多潜在反政府思想的组织或者个人联合起来,扰乱社会治安,引起更大的恐慌,人民生活不得安宁,这也将会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但是群众最基本的知情权还是应该有的,就是希望政府可以相信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不需要刻意地去隐瞒事实或者刻意地去美化谁、丑化谁,而是应该相信群众的辨别是非的能力,相信群众是可以做到理性对待的。这样的政府才是人民想要的政府,我觉得这样更能够得到给多的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我就对于书中的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作了一些评论以及与我国相关情况作了相应的比较,上述观点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并不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而且可能存在一些错误,希望可以得到理解。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其实我也只是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机关、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可以结合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和观点,作出有利于我们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策略,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更加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断奋斗。

第二篇:对美国刑法体系的思考

对美国刑罚体系的思考

关键词:美国刑罚体系刑罚目的 假释减刑 缓刑和中间刑 我国

论文摘要:2003年在美国监狱和看守所中被关押的人数达两百万,此外,还有400万人在监狱外服刑。美国目前的人口总数为2.8亿。以此计算,在美国,每140人中就有1人在监狱中服刑,如果加上在监狱外服刑的人,平均每3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在监狱内或监狱外服刑。这一比率不可不说是高的惊人。在这种情况下,刑罚体系的设定不仅仅是符合公平和正义的问题,更是关于经济关于实用的问题,其中有更多的智慧和可借鉴之处。

为更好的了解美国的刑罚体系的设定及作用,我首先了解了美国对于刑罚的目的的主要观点。美国刑事司法学者一般认为刑罚有四个目的:(1)报应目的;

(2)威慑目的;(3)剥夺罪犯犯罪能力目的;(4)改造目的。刑罚报应主义主张罚当其罪,犯罪对社会造成的损害越大,对犯罪的刑罚也就应越严厉。但其内在的困难性在于“社会损害性”判断的标准难以统一;刑罚功利主义者则认为刑罚的严厉程度应以其刚好能预防犯罪为限,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刑罚过于轻缓,起不到威慑作用,而过于严厉又会适得其反,使犯罪分子从事更严重的犯罪。但显然,一味强调这一主张是十分不可靠的,因为威慑是因人而异难以衡量的。而剥夺罪犯犯罪能力则是主要通过监禁方式在客观上使罪犯失去犯罪的能力(当然不是绝对的)。但是其问题在于,如只是强调这一点一则会导致侵犯罪犯的相应权益,另外,刑事司法机构很难准确判断犯罪分子重新犯罪的可能性,自然也就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来防治犯罪。改造论则是通过对罪犯的教育、治疗、改造,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新人。但在20世纪70年代后该理论已经日渐衰弱,而被其他三个理论占主导地位。在实践中,有时,这四个目的可以同时体现在一个刑罚中。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四个目的很难在具体的刑罚中得到完全的统一。

基于以上的刑罚目的,我试图逐一考察美国的刑罚体系中的刑罚是否很好的体现了其刑罚目的并有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美国的刑罚体系中有死刑、监禁(包括终身监禁和有期监禁)、缓刑、介于监禁和缓刑之间的中间刑、罚款等。似乎这样说并不能表现其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

第一点,时间的充分连接性。在中国的刑罚体系中,刑罚的时间段最短可以是一个月(拘役),最长的有期徒刑是二十年(数罪并罚),紧接着便是无期徒刑和死刑(包括死缓)。可见,在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中出现了断层。这种断层的出现当然是有其理由的,但是在提倡限制死刑的今天是否还有更合理的方法呢?在美国,面对数罪并罚的情况,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其一是法官可以要求罪犯同时服若干个刑期,这样其实际受监禁的时间即是最长的刑罚的时间;而另外一种情形则是法官要求服完一个刑期再服另一个刑期,实际上就是将所有的刑罚相加。在两种刑罚的具体适用上,法官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允许罪犯同时服几个刑期,只有在犯罪情节特别严重或罪犯态度极为恶劣的情况下,法官才会要求罪犯服完一个刑期后再服另一个刑期。在这样的刑罚体系下,量刑的层级更加丰富,从而可以使量刑更加公平合理。试想,在没有中间选择的情况下,法官不得不从就低刑却违背公平或者是就高却侵犯了人权中选择一个,面对这样的两难选择,一般中国法官可能会根据社会舆论选择其一,当选择后者时便往往将希望寄予后来的减刑或是假释,从而使司法审判不公正。(当然,选择了前者也是不公正的。)而

拉长了可选择段则更有利于司法的公正和审判机构对于刑期长短的控制,从而避免了监狱的相应机构慢慢的也成为了量刑机构的可能性。当然,在美国判例中也出现了判罪犯八十年、九十年甚至几百年监禁的情况,这从实践上来讲似乎也是不太合理的,如果仅是为了彰显法律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强调其与终身监禁或是死刑的区别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点,在关于假释制度与减刑制度的适用上。在刑罚构成上,美国刑罚可分为确定刑和不确定刑以及强制性刑罚。随着近些年来对不确定刑的抨击,美国大概有十个州开始适用了确定刑。而从书中我了解到,假释制度是与不确定刑配套适用的,而减刑制度则与确定刑配套适用。我也认为不确定刑是不太可靠的,对于同罪的罪犯想达到同罚是很难的,而且由既不是十分专业又不是十分了解这些罪犯的假释委员会来决定是否假释其实已经间接的将量刑权转交给了假释委员会,这不论从司法威严还是司法公平的角度来讲都是不应该的。而在认同确定刑排斥不确定刑时也同时排斥了假释制度的适用,即确定刑不能与假释制度同用而只能适用减刑制度,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确定了所应服的刑期后就不能假释而只能适用自动减刑制度呢?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我又结合了中国的刑罚适用现状:我国是允许减刑和假释同时适用的。这二者在应用上个有什么优缺点呢?不允许二者并用一方面是避免假释委员会与法院审判的冲突,另一方面是避免过分的消减罪犯应服的刑期。第一方面的问题在我国不存在,因为最终的批准机关均是人民法院。而在第二点上我国似乎在实践中出现过相应的问题,即经过假释和减刑并用后,罪犯实际服刑的时间大大减少了,从而很可能达不到相应的刑罚目的。但是我国的制度也有其可取之处,即是对于刑期较长而有确实表现良好的,两个制度并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二分之一”和“十年”的限制,从而更有利于罪犯的重新回归社会。综上,也许可以考虑对于相对短期的刑罚不允许两个并用,而对于服较长的刑期的罪犯则可以并用。

第三点,是关于美国的广义上的缓刑和中间刑,这是美国刑罚体系中最耀眼的部分。广义的缓刑和中间刑包括一般缓刑、加强监督式缓刑、分段刑和震慑式刑、家中监禁、电子监视、居住式社区矫正。其中,缓刑的概念基本与我国的缓刑概念相同,只是其实施也分为两种方式:其一是不服监禁刑的缓刑;另外一种即是需要服一段监禁刑以进行威慑,然后再进行缓刑的方式(即震慑式刑或是分段刑,取决于宣判时是否告知)。加强监督式缓刑即是法院雇用的监督官更频繁、更具突击性地对罪犯进行监督,该种多针对重罪犯。而电子监视则是通过装在罪犯手腕上或是脚脖上电子装臵定期、不定期的监督罪犯行踪和行为的一种方式。居住式社区矫正,一般是由一个监督人员管理大约十名到二十五名罪犯,但是罪犯的服刑地点是在社区中以保持其与社会中的人们的交往以保证其与社会不脱离。从对这些概念中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两个词:缓刑、监督。我国的缓刑理念也是追寻这两个词的,但是效果却不尽如意。归纳开来,我国的缓刑制度与美国的有以下几点不同:其一,我国的缓刑是单一的缓刑,只有在缓刑中违反了相应的要求时才会运用监禁的方式让罪犯服完刑期。而美国刑罚体系中是允许缓刑与监禁同时使用的,目的恰恰落于刑罚目的的“震慑”二字上,而实际上,除此作用外,监禁的加入也将被判缓刑的不同社会恶性的罪犯区别开来了,更具有针对性。其二,美国对于服缓刑的罪犯的监督工作是具体的、细致的、专业的。相对而言,中国的缓刑、假释、管制则缺乏相应的、可行的、实际的并且行之有效的监督体制。刑法中规定将上述的监督工作都交给了公安机关,而就当今中国的公安机关的工作强度而言,这种工作的交与似乎是不合理的。美国采用的是监

督官的方式,一般由一些专业人员或是曾经是罪犯而后表现良好的人担任,并且有一定的责任和酬劳。同时运用各种科学手段和社会资源尽全力使罪犯既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报应目的),有尽可能的接近社会从而在服完刑期后尽快地融入社会。而在我国,监督工作的进行似乎一直是空白,从而使缓刑、假释、监管等制度成为了变相的减刑制度,并不能完全达到当时设定这些制度的要求。也许在我国运用科学手段的监督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利用我国的人口优势和志愿群体来实现监督应该是有可能的。

以上三点是我眼中的美国刑罚体系相对于中国刑罚体系的特点,其中有一些制度我国运用的比较好,但更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我认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具体化我国的刑罚目的,从而从目的出发细化我国的刑罚体系、贯彻有罪必伐,罚必执行的原则,使我国的各项刑罚具体落实到位,从而更好的预防犯罪和树立法律的威严,维护社会安定。

参考文献:《美国量刑指南——美国法官的刑事审判手册》,美国量刑委员会编,法律出版社出版社出版,2006年7月第一版;

《美国刑事司法制度》,马跃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第一版;

《美国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务》,刘强编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

版社出版,2003年6月第一版。

第三篇: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一、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核心是人民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建国以来,我国实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伟大实践奠定了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民主政治形式的最高发展阶段,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常有以下原则和要求: 一是在国体意义上, 必须有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统治和管理的国家政权。二是在国家结构形式意义上, 必须建立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三是在政体上, 必须摆脱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中议会制的窠臼, 建立自己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机构。四是利益配置结果和执行机制上,必须建立廉价政府。五是在监督机制上, 必须保证利益配置结果的执行, 真正体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大多数的意志和利益。

同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在实践中, 随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时期, 以及在不同的民族国家, 它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就是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要求, 在中国当代以及今后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时期中的具体体现。如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又如政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对它负责, 受它监督。”再如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即共产党是执政党, 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作为不同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群众的代表, 在承认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前提下, 参与国家权力以及配置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利益的重大活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们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才能找到一条既能够适合中国历史和国情,又能够满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实行人民民主,首先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领导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主权的集中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且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人民利益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实现人民利益具有空前的复杂性、艰巨性,这就必然要求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利益,集中反映和有效体现人民意愿的政治核心,来团结、凝聚和带领人民把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当代中国,能担当这一任务的惟有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使民主与集中相统一、民主与科学相统一,使社会发展既满足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又合乎客观规律。党的领导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践沿着正确方向扎实有效地推进。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等制度形式,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实现人民利益和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我国,从根本上讲,法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党的领导,还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违反法治原则的权力意志和所谓的“民主”,都会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的权利与自由造成损害,进而危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法制与民主的密切结合,实施民主的法制化和法制的民主化,依靠法制推行和保障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特色。

二、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代表履职的思考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人民代表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若干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第一,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人民不仅有权选择自己的代表,随时向代表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意见,而且对代表有权监督,有权依法撤换或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代表;第二,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在国家事务中,凡属全国性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做出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都由中央决定。属于地方性问题,则由地方根据中央的方针因地制宜的处理。这既保证了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又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整体;第三,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使少数民族能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所以,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二)加强学习、树立意识、精通业务,提高自身履职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力虽小仍不怠,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添砖加瓦、做出贡献。

一是加强学习。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大代表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自觉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知识,自觉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要通过学习,深刻认识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了解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成和职权、行使职权的基本原则和议事的基本程序等基本知识,在思想上政治上充分认识和严肃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切实履行好代表职责;要加强宪法和代表法、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人大代表的代表职权,集中体现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上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并参加表决,提出议案与建议、批评和意见,熟练掌握法律法规、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是一项基本功,是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职责的前提条件。

二是树立意识。要树立法律意识,人大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法律性、专业性、程序性很强,法律法规是人大代表的“尚方宝剑”,也是必须遵循的“规矩”,因此人大代表必须牢固树立法律意识,依法履行职责。这是人大代表进行工作和开展活动的一条根本的原则。只有牢固树立了法律意识,才能保证真正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要树立责任意识,真正做到按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参与行使国家权力,积极参加人代会会议期间的工作和闭会期间的活动,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以及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诉求,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要树立群众意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是每一名人大代表当选时的郑重承诺,那么就要切实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加强与选举单位行政区域的人民群众、本单位本系统的人民群众、居住地附近的人民群众的联系,同时自觉主动地当好宣传员、联络员、服务员“三员”工作,做好群众的“贴心人”,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要精通业务。要积极参政知政,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参加人大及其常委会召开的各种会议和组织的各项活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履行代表职责,良好调节人大代表工作和本职工作的时间冲突;要勤于建言献策。要深入实际充分调研,围绕中心关注民生,要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具备鲜明的思想性、有预见的政治敏锐性、依法行政的权威性、反映问题的准确性、切合实际的可行性,引起政府所重视和采纳,切实为民做实事;要大胆审议发言,依法对“一府两院”实行民主监督,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站在一定高度上为民立言,真正把基层的好意见、好建议带上来,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上来,谈出对问题的见解,议出促进发展的对策。

第四篇:关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几点思考

关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古希腊,公民,平民,民主,法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457―6241(2012)03―0041―04

高中课程标准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内容的讲授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二是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人民版和岳麓版分别用古代希腊和雅典政治两课内容加以呈现,而人教版把两个要求压缩进了一课。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与中华文明截然不同的古希腊文明?作为教师如何将这一部分内容更好地讲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对这段内容有以下几点思考。

思考一:公民与平民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主体是公民,因此对公民概念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教版对公民的表述为“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岳麓版的表述大致相同。人民版的表述为:“公民通常由一个城邦的成年男子组成,他们有资格参加各种公共活动,有权利参与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但是公民这一群体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祖籍要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教材不断出现的“平民”概念,是否会引起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混淆?这些都需要作进一步的解释。

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而古希腊的公民概念显然与此不同。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给公民作了如下定义:“凡有资格参与城邦的议事和审判事务的人都可以被称为该城邦的公民。”这个定义是比较模糊的,亚里士多德自己也承认,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政体下,公民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公民一词在希腊文中是“共同祭祀”或“分享神圣与世俗之事”的意思,显然,公民最初的产生与宗教有着莫大的关系。在西方文化中,宗教是人们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古代所有的制度及私法皆出自宗教,而城邦的原则、条例、习俗及官职制度也都出自宗教”。每一个城邦都有自己的宗教,之所以是公民,是因为参与了城中的宗教,且正是因为这种参与,使之拥有了所有的公民权和政治权,所以,公民首先是拥有城邦宗教的人。“公民能参加集会前的祭祀,他也就能够在集会中投票,他能以城邦之名行祭礼,也就能成为祭司长和执政官。拥有了城邦的宗教,他便能引用其法,行所有法律程序所要求的仪式”。与此相反,外邦人则不能参与本城邦的宗教,如雅典,某人若是另一个城邦的公民,便不可能成为雅典公民,因为授予外邦人公民权是对本民族宗教基本原则的侵犯,这也就是为什么公民父母的祖籍必须均属本城邦的根源。

随着历史的发展,从古风时代到古典时代,参政权越来越成为衡量公民的一项标准,但多数城邦对公民的身份有德行和财产的要求。以雅典为例,在民主体制下,公民的参政负担是很重的:每月他要出席公民大会三次,不许缺席,听完所有的演讲才能投票,每三年必须出任陪审员一次,一生中至少两次出任议事会的议员,若经抽签或投票选举,还可能出任城邦中的官员、执政官或将军。因此,公民为其个人事务和家庭生活留下的时间很少,亚里士多德说:“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劳作的人是不能做一个公民的。”而战时的服役还必须自备武装,所以公民必须拥有一定的财产,这就是民主政治的要求。

平民的概念在习惯上更多的是和贵族联系在一起,通常指那些出身低下,缺少财富的穷苦人。实际上,在文明产生的最初时期,平民指生活在城邦周围的那些人,因为城邦一般都是建立在山顶之上,是以宗教仪式建立起来的,所以平民外在于城邦的宗教组织,没有祭祀的权利,也无拥有财产的权利,“因为财产是由炉火、坟墓和界石所确立的”。所以在古希腊文明早期,平民并非公民。大约到公元前6世纪,低等级的人们学会了耕耘之外的职业,在他们中间很快出现了一些富人,如工商业奴隶主。于是,平民也开始创立自己的神灵,拥有了宗教和祭祀,他们中间出现了富人、士兵和祭司,并最终迫使贵族认识到他们的力量,城市的大门也就为他们敞开了。一旦入城,平民不断地用暴力(如叙拉古)或相对和平的方式(如雅典)迫使贵族让步,或通过国王的授予获得公民权,成为政治团体中的一部分,因此城邦内的贵族、平民(包括农民、商人和工匠)都成为公民,在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时候,公民群体进一步扩大。但由于获得公民权就等于获得了一系列政治权益和法律的保护,因此,“城邦只给自己公民享受权利,公民权本身变成一种特权”。至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提议并通过公民权法,公民权资格受到极大限制,公民范围不见扩大反而缩小,作为自由民的妇女、未成年人及外邦人,可以是平民,却与严格意义上的公民无缘。

思考二:民主政治的标准和确立

世界各民族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最早建立的国家大都是城邦类型的小国,希腊文明的特点是保留城邦小国纷立的局面远较其他文明为长。最早的小国通常都有国王,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王权却不像东方文明一样日益强大,而是逐渐衰微,君主政体被绝大多数城邦舍弃。根据希罗多德等古典学者传统的划分,取而代之的大致有三种政体:贵族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和僭主政体。在不同的政体下,公民的权利也不尽相同,课标与教材所指的雅典民主实际上指的是古希腊公民权利最发达的平民政体。

在平民政体下,广大公民应在国事管理中享有充分而又平等的权利:“所有官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所有的官职都应通过抽签来任命;官职完全不应在财产方面有要求„„所有的公民都有审判权;公民大会对一切事情至少是最重要的事情拥有决定权”。把民主政体发展到极致的雅典,何时达到上述要求,或者说雅典的奴隶制民主究竟何时确立,史学界观点始终不一。而三个版本的教材无一例外都选取了把克利斯提尼改革作为民主政治确立标志的说法。这种观点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形成,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中指出,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古希腊民主政治。至19世纪,这种观点获得史学界的广泛认可,希腊史研究者几乎无一例外给予克利斯提尼崇高评价,如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当雅典人建立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新的政治体制时,他们的政府就是一种纯粹民主制的政府。”教材也是从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这一成果的角度肯定克利斯提尼改革的。由此就产生一个问题,民主政治形成的标准是什么?

山东大学顾銮斋教授认为民主政治的形成,可从两方面得到验证:一方面要看血缘关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否已削弱到无关宏旨的地步,财产原则是否已经取消;另一方面要看国家在立法、行政、司法诸方面是否已确实建立起民主制度。他认为,克利斯提尼时代的雅典政体仍属于贵族政体。以废除血缘关系为主要目的的地域改革为例,改革并没有废除旧的血缘

组织,氏族、部落与新的地域组织并存且在相当程度和范围内发挥作用,如胞族资格依旧是授予公民权的重要条件,地域改革越不彻底,氏族贵族赖以统治的基础就越加稳固,政体中的民主成分也就越难发展。此外,贵族会议实际上是最高权力机关,它享有监察宪法、决定国家大事要事、惩处罪犯、审判叛国者等重大权力。同时,改革严格遵守梭伦的财产原则,执政官只从第一、第二等级中选出,五百人会议也把公民总数很大的第四等级排除在外。种种现象都表明,把克利斯提尼改革作为民主政治确立标志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事实上,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后,民主化进程得到巨大发展。公元前487年,雅典执政官选举方式改革,将执政官由公民直接选举改为由享有资格的成员抽签选出。抽签方式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这对打破氏族贵族操纵选举的局面具有重大意义,由于组成贵族会议的不再是纯粹的氏族贵族,因此,贵族会议的性质开始变化。7年之后,雅典又废除了一切关于行政官职任选的财产限制,规定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财产原则构成等级和选官的基础,财产原则的废除,把权利向社会下层群众敞开,极大地推动了民主化。在此基础上,公元前462年,雅典执政官阿菲埃尔特进行改革,剥夺了贵族会议的权利,国家机构权利混乱的局面基本结束,公民大会真正成为最高权力机关,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机关,五百人会议成为最高行政机关,参政的资格和条件对于各等级公民来说大体平等。至此,雅典才形成了“主权在民”的民主政体,直至伯里克利时期,城邦出资鼓励公民参政,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思考三:法律的作用

在教授本单元时,教师大都会引用一句话:“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希腊的光荣因为它的民主,罗马的伟大基于它的法律,这表明法律是属于罗马的。那么法律对于希腊而言呢?翻开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只有人民版教材在“资料卡片”中引用伊斯科奈斯的演说词中提到希腊法律,其他版本都未提及。法律是民主的体现,也是民主的保障,雅典的民主如此“光荣”,显然和法律是密不可分的,课标与教材却似乎忽略了这一点。事实上,希腊法是欧洲最早产生的法律文明,深受哲学和政治学的影响,虽没有罗马法体系完整宏大,但在历史上仍有重要地位。

在古希腊氏族制国家逐渐向城邦制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法律也随之诞生。与罗马一样,希腊各城邦早期法律均为习惯法,至公元前7世纪,希腊各城邦进入成文法阶段,“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希腊早期法律文献是颁布于公元前5世纪,在,19世纪发现于克里特岛刻在哥尔琴古城墙上的《哥尔琴法典》,同时期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也是在考察了希腊法的基础上制定的。”牙崖典城邦法是希腊法系的典型代表,以城邦宪法和民主司法著称于世。雅典宪法是经过一系列立法改革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德拉古法典》是雅典的第一部成文法,其原文在公元前621年刻于重石上,至今只保留了杀人行为的片段”,由于规定伤害案件均由国家组织法庭依据法律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解释和使用法律的特权。公元前594年,讨论出任首席执政官,为缓解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创立了一个新的宪法„„法律写在牌子上,牌子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解负令、遗嘱法等内容意义重大,梭伦立法由此为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奠定了基础。公元前509年,克利斯提尼进一步推行立法改革,打击氏族贵族势力,其著名的“陶片放逐法”对防止野心家建立僭主政权起到重要作用,由此,雅典民主已兼有主权在民和轮番而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公元前462年,执政官阿菲埃尔特制定新宪法,剥夺贵族的权力,并在司法方面建立对不法行为的申诉制度,直至公元前443年,伯里克利当选首席将军,雅典“宪政”进入最发达时期,建立了立法、行政、司法的权力分立和制约机制以及确立体系完整、制度严密的监督弹劾机制,雅典的民主法制也发展到了顶峰。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跟法律的演变是相辅相成的,城邦通过一系列立法改革创建了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民主宪政制度,其某些司法原则、具体制度和法律思想,如陪审团制度、不法申诉制度,都对罗马法产生一定影响,虽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法律体系,也未能编撰完善成熟的法典,但它积累的法律传统对西方法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的胜利,其经济胜利的背后,隐藏的是权利意识、法制规范、社会结构等保障因素。“权利概念及与其相连的法律制度在西欧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浸淫了西方法律政治制度,在他们全部的公共生活中留下深深的足迹,然而却迟迟没有进入中国的传统社会”“西欧与中国的传统因素不同――主要是法律政治层面的传统因素不同,所以它们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程度也就不同:当近代文明来临时,一个似乎水到渠成;一个则百转千回仍不得要领”。由此可见古希腊文明对西方历史的重要性,而这种重要性仅靠教材的只言片语是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的,因此,教师对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不断地充实专业知识,吸收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作者简介】卞姗姗,女,江苏南京人,中学一级教师,南京市梅园中学历史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和高考命题研究。

【责任编辑:全骛颉】

参考文献:

[1][法]古郎士,昊晓群译,希腊、罗马宗教、法律及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古代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美]摩尔根,扬东莼等译,古代社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5]顾銮斋,论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形成[D]历史研究,1996(4).[6]何勤华主编,外国法制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7]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8]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五篇:对人性的思考——读《美国的悲剧》有感

对现实的思考

——读《美国的悲剧》有感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

这是一个刚刚经历过大萧条,经济慢慢复苏的时代。

而在这大好前景下,一场悲剧却正在悄然上演。

本书的主人公克莱德是个爱慕虚荣的年轻人。原本他找到了一份薪水丰厚的工作,但并没有好好珍惜,反而尽情放纵,最后不得不因为卷进一场车祸而远走他乡。也许是命运垂青他,克莱德在他富裕伯父的工厂里担任了一个主任的职务,生活条件一下子变得优越起来。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克莱德并没有吸取教训,依旧放纵无度,最后沦落为一个杀人犯,遭受法律严厉的制裁。

在我看来,主人公克莱德正是本书作者德莱赛所说的“欲望强烈,但是资质可怜”的那一类人,按照悲剧的传统标准,根本算不上一个英雄人物。他从小就反对父母的宗教狂热,当上侍应生,大饭店的富有和豪华使他眼花缭乱。在他比大多数人敏感而极易受外界影响的头脑里,似乎觉得人生就是追求美女和金钱。无奈他个人的所作所为,却表现得极其软弱无力,竟被称为“思想上和道德上的懦夫”。他陷入了究竟是忠于罗伯达、还是追求桑德拉的巨大矛盾之中,最终成为“美国梦”的牺牲者。小说问世的二十世纪初,美国社会崇尚伪善的侈谈,并没有好好去培养青年一代。美国的实利主义,是青年人认为,有了金钱就能占有一切。因此,《美国悲剧》就是对当时美国社会一个严厉地控诉。

在小说问世的那个年代,美国无数的青年,特别是出身低微,家境贫困的穷小子,无不梦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或妄想在一夜之间暴富,成为百万富翁。也有的痴心妄想,有朝一日能高攀上富家女,有钱有势,享尽荣华富贵。大肆渲染这类题材的文艺作品,充斥当时的美国文坛。作者德莱赛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大团圆的结局给颠倒了过来。显而易见,圆了这美国梦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大部分人都是遗恨终身。德莱赛的这篇巨作创作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可到今天,仍然能够发人深省,可见其具有极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有一位著名的文艺评论家曾经这么评价这部小说:“小说在叙述中一次又一次严厉地抨击社会,深深地沉浸在人的痛苦里,并把人们在狂热时下意识的各种不定型欲望挖掘出来,这一切都使我深为感动和震惊〃〃〃〃〃〃《美国的悲剧》完全算一部杰作。”

当今世界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有那么多人对“美国梦”仍然心向神往,趋之若鹜。然而,不管怎么说,只要世界上人们对欲望的狂热追求没有停息,就能够从德莱赛的不朽之作中继续受益。

七年级七班王澍

指导教师:成月霞

下载对美国民主政治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美国民主政治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调查报告:某村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现状思考

    社会调查报告:某村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现状思考一、问题的提出新世纪、新时期,我们党在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浅议美国安然事件引发的对企业伦理的思考

    浅议美国安然事件引发的对企业伦理的思考 1 安然事件的背景及事件的主要发生过程: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7月,总部设在美国休斯敦,曾被认为是新经济时代传统产业发展的典范,做着......

    2.2民主政治

    第二单元(2.2)《建设独具特色的民主政治》同步检测(一) (开卷测试,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来,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中国,有......

    美国对中国企业文化

    美国企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孙雨悦 摘 要: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美国企业文化......

    我市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了“构建和谐XX”的奋斗目标,“构建和谐XX”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市有农村人口260余万,占全市总人口的近80%,有村民委员会2242个,村民小组17745个。建设和谐......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党在基层执政地位的基础。近几年来,京山县顺应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方向,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探索出了切合实际、符合发展要求的新路子,效......

    对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中言论自由的思考(论文)

    《人类文明经典赏析》 期末课程论文 课程系列:《人类文明经典赏析》 开课学期:2016-17-01 任课教师:李杰 考试形式:提交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论文......

    对美国卫生信息管理的考察和思考(一)(定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医疗信息管理培训团去年底赴美国新泽西州参加“信息化管理在美国医疗卫生中的应用”等内容的考察和培训。在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以及我国“十一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