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走出网络营销理念的误区(共5篇)

时间:2019-05-14 22:1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你如何走出网络营销理念的误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你如何走出网络营销理念的误区》。

第一篇:教你如何走出网络营销理念的误区

网络营销: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崭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是近年来众多营销理念的进展、凝练和升华;是促使企业开辟广阔市场,获取增值效益的马达;是连接传统营销,又引领和改造传统营销的一种可取形式和有效方法;是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的全部营销活动;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一把金钥匙!特别是,当电子商务的整体环境尚不是十分成熟的情况下,网络营销将是广大企业、营销组织,特别是中小企业进军电子商务的切入点。

网络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网络营销理念的发展。特别是由于互联网改变一切的巨大作用,和现代营销理念的成功实践,使新的营销理念层出不穷。因此,网络营销理念,成了一些咨询网站咨询的重点,和发财的机会。尽管在电子商务的咨询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但相对而言,网络营销的咨询培训中,这种现象就更加严重。

由于我国营销人员的队伍庞大。很多人面对着由传统营销向网络营销的转型。市场的驱动,商机的诱惑,使相当一批网络营销咨询网站“火”了起来。登载了许多相关的文章。这其中,有成功的科学探索,有实践经验的阶段总结,有难得的一孔之见,当然也有刻意的猎奇出新,更有不负责任的“概念抄作”。某些咨询公司看中了其中的商业机会,或是把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信手载来,趸了就卖,或是打着种种诱人的光环,胡咨乱询。着实误人子弟。

因此,对网络营销中的一些模糊概念应该予以澄清。有关网络营销的种种说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有的说:网络营销是“虚拟营销”;

有的说:网络营销就是网址推广;

有的说:网上营销即网上营销传播和网址宣传;

有的说:网络营销是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强调个人化的营销方式;有的说:网络营销就是整合营销;

有的说:网络营销就是一对一营销;

有的说:网络营销就是直复营销;

。。。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很多。但是,所有这些说法,都没有抓住网络营销的核心和本质,没有跳出传统营销理念的思维模式。更没有深刻的认识网络营销对于提升企业竞争能力,解放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以上种种说法,我们应该重新的加以审视和研究。

1)网址推广不是网络营销的核心

网址推广曾被认为是网络营销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在几年前,甚至有人认为“网络营销就是网址推广”。他们的理由是:网站所有功能的发挥都要以一定的访问量为基础,所以,网址推广是网络营销的核心工作。甚至有人认为:只要可以将网址登录到雅虎网站并保持排名比较靠前,网络营销的任务就算基本完成,就意味着网络营销已经取得了成功。

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网址推广只是网络营销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网络营销的目的。更不是网络营销的全部。网址推广只是在营造网络营销的环境氛围。把网址推广当做网络营销的全部是一种“雾中网络营销观”。是注意力经济时代的一种观念。对网络营销是一种误导。

我们之所以叫它“雾中网络营销观”。就是因为:持这种观点的人,尚在云雾山中,未识庐山真面目。根本没有认识和把握网络营销的功能和作用,运作方法和特点。把网址推广看成一个决定一切的东西,否定了网络营销的丰富内涵,不仅在认识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中也是站不住脚的。试想,一个没有商气的网站,你拼了命去推广,也是推广不来客户的。即便这次把人家引进来,人家也是扭头就走。因为,商人自由商人的眼光。没有商气的网站,商人是不进的。没有客户资源,没有营销主体,网络营销,何以开展?

应该说,在网络营销中,特别是在网站建立的初期,用一定的力量去做好网址的推广工作是必要的,但是,网址推广不是也不可能是网络营销的核心。企业建设商务网站不是要养一个大花瓶。是要开拓市场,寻找商机,销售产品,获取经济效益。猪八戒开粥厂,混个热闹是不行的。

再说,即使功能最强的搜索引擎也只能检索到全部网页的大约14%到16%。显然,仅仅依靠搜索引擎推广网址,根本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把全部的希望和寄托都放在搜索引擎上,是相当一批营销网站“只见网页建,不见定单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2)网络营销并不是易如反掌

有人认为,网络进入的门槛很低,因此,网络营销易如反掌。每个企业都可以轻松开展网上营销。

不错,建立一个商务营销网站并非难事,在网站上处理一些商业交易也很平常。但是,想在网络营销的实战中,进行“有效的”、“成功的”商务运做,就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特别是对网上的大量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价值开发,更是一件艰难的,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不作出艰苦的努力是不行的。

美国德尔塔航空公司的首席信息官查尔斯·费尔德把网站比喻成一座冰山。他说:你所能够看见的那一部分非常简单,很不起眼。但水面下的部分工程浩大。所以,你最好不要凭臆想行事。

事实上,网络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因为在营销的过程中,将采用一种全新的技术和手段,进行商务运作。更是企业一种影响未来生存的选择,一种现代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实力的表现和反映。

网络营销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在网络时空中,用户突然获得了以前从未掌握的大量信息,研究,审视和处理这些信息。需要新的能力,需要新的知识。我们面对的许多问题,可能是传统思维所无法想象的。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商业的基本流程变了。同顾客和分销商的关系变了,获得数据的渠道和方法变了,定价的原则和策略变了……网络营销人员面对的是完全新奇而又默生的课题。这里,新技术和新思维所带来的碰撞和激荡是巨大的。

但是,网络上任何宝藏的获得是需要网络营销技能的。只有随着这种技能的增长,我们驾御网络营销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不断的有所增长。才能真正领略网络营销中的无限风光。轻易的就能在网络营销中,获得丰硕的成果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那种认为只要产品一上网,就会财源滚滚来,不知道开展网上经营需要一个过程,要面对多种风险,挫折,甚至失败。以为只要清点鼠标就可以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3)网络营销不是直复营销

有人创造了一种“网络直复营销说”认为:“网络营销是一种直复营销”。把网络营销和直复营销等同起来,纳入为直复营销的“一种”,这是网络营销理念中的又一种糊涂观念。

网络营销不是直复营销。更不能等同于直复营销!

直复营销是一种广告与通路相融合的营销方式。它是以赢利为目的,通过邮递、目录、电传、电讯等方式,向目标市场成员发出直销信息,进行商品介绍、推广,寻求直接回应的一种营销方式。

从现象看:直复营销的工作人员和目标客户之间似乎在进行“双向信息交流”。且直复营销的通路也是广泛的,效果是可以衡量的。顾客可通过电话反馈、直接邮购等多种方式将自己的反应,回复给直复营销人员。不仅如此,在直复营销中,营销人员已经开始意识到维系良好的客户关系。力求建立一个稳定的、经常购买的消费者群的重要。而且,数据库技术也已入主直复营销,并成为了直复营销的技术支撑系统。

可能有人会说:上述特点不是和网络营销一样吗?

这正是一些同志把网络营销和直复营销等同起来的一个原因。

正像有一种脑膜炎其初期的症状和感冒的症状差不多,因此极易被误疹一样。其实,椐此,把直复营销和网络营销等同起来,同样是一种营销理论上的“

误疹”。特别是,我们的一些市场营销的理论工作者,老不敢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发现和建树,总喜欢拿自己的研究成果去套洋人的理论怪圈。

事实上,网络营销和直复营销是根本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在以下三点:营销的主要载体不同

直复营销是一种广告与通路相融合的多通路的营销方式。在这种多通路中,可以利用电子邮件,更多的是利用直邮邮件、电话、传真。网络并没有成为一种主要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方式。因此,网络的功能和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

而在网络营销中,网络和商务网站是营销活动的主要承载者。因此,网站的功能和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挥。不仅成为了信息交流和传输的工具和载体。而且成为了现实商务交易的空间和基地。

营销的主体不同

在直复营销中,营销对方的主体是未知的。是“无目的的寻找”。其销售对象多以个人和家庭为主要销售目标。销售的产品多以生活资料为主。

网络营销的营销主体可能是未知的,但更多是已知的。未知的客户或信息,尚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整合变成已知的。不仅是已知的,更是互动的、可交流的。顾客在营销过程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明显的、重大的变化,成了营销活动的主体。网络营销的销售目标,可以是个人但更多的是企业、组织或集团。因此,网络营销销售的产品,类别广泛,可以是生产资料,也可以是生活资料,且数额巨大,效果显著。

营销依托的主要手段不同

直复营销依托的主要手段是“名录”。靠名录的传播和无明确目标的扩散,进行产品的销售。尽管在直复营销中,将数据库作为了技术支撑系统。但是,只是利用其从大型数据库所获得的客户资料,去编纂名录,进行名录细分、名录租赁和对客户进行静态分析。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法则:RFM法,也只是对顾客购买的近期性,购买频率和购买币值进行分析。数据库的功能和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发挥。只是一种局部功能的应用,好比高射炮打蚊子。浪费了相当多的资源。

网络营销所依托的主要是网上信息的传递、扩散,对接,从中去捕捉商机。商务网站的大型平台,可以让客户自主的、有选择的、能动的去实现买、卖双方的最短路径连接和最快速度成交。不仅如此,在网络营销中还可以主动的、智能化的进行客户分析、客户跟踪和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因此,网络营销的效果、功能和作用都是直复营销无法比拟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断然的说:网络营销根本不是直复营销!

4)网络营销不是“虚拟营销”

有人说:网络营销是“虚拟营销”。其实,这种说法也是值得研究的。这是错把网络的特点和网络营销的特点等同和混淆了起来。不错,我们在开展和进行网络营销的过程中,是在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的。但是营销活动的本身,确是事实在在的。

因此,可以说:网络营销是在虚拟空间进行的实在的商务活动和商务交易。是陆地商务市场的网络化转移和网络化发展。这里,我们不能用网络的特点替代和等同网络营销的特点。澄清这一点对于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推广和普及网络营销知识,扩展网络营销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5)网络营销不是整合营销

把网络营销和整合营销等同和混淆起来,是当前网络营销中的又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整合营销是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实战性较强的可操作性的营销理念。其核心理念是:建立品牌定位,然后“设计战略,支配资源,使公司各部门的力量与不同的营销功能------销售力量、广告产品、管理市场研究等部门的共同工作和内部协调。实现从”任知到购买“。

在这一点上,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公司所有部门为顾客利益而共同工作时,就是整合营销“。美国广告代理商协会则更加明确的指出:”通过对不连续信息的有机整合,提供清晰稳定和最大化的沟通影响“。这就是整合营销。

这种整合营销理论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它反映了营销理论体系重心的转移。和4P理论向4C理论的发展要求。介绍和传播到我国以后,对推动我国营销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和健全内部协调的营销机制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后,这种营销理念已经表现出种种的乏力和不适应。试想,我扪的许多企业其内部管理机制是健全的。是能够做到”公司所有部门为顾客利益而共同工作“的。无论是”金鸡鞋油“,还是”飞鸽自行车",为什么这些当年叫得响的品牌,全一个个败下阵来?固然这其中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但那种内部封闭的整合营销理念的仓白和乏力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我们与时俱进的对这种营销理念进行审视和研究时就会发现:它已被实践证实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变化。因此,把这种营销理念和当今的网络营销理念等同起来,混淆起来是不应该的。

第二篇:如何走出心理健康误区

如何走出心理健康误区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培养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外部支持

全社会应通过各种渠道增强教师的职业威望,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切实改善办公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为教育工作注入新活力,为教育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1.强化师德教育。教师的心态有时反映了教师的师德问题,如对学生的冷漠、报复、体罚等,反映了教师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总想用种种手段刁难学生,在心灵上伤害学生,反映了某些教师心理是不健康的。因此,学校强化师德教育,使每个教师都能以讲师德为美,真正以热忱对待每个学生,以真情爱护每个学生。

2.加强尊师爱生教育。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教育教师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热爱教师,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密切师生感情。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大有裨益,学生热爱教师,对教师良好心理的形成同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关心教师生活。学校领导要不断地深入到教师中间,对教师的性格、家庭等了如指掌,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学校要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要时刻把教师的冷暖记在心上,对教师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这对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有好处的。

4.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要想方设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组织教师进行文体娱乐活动,使教师的紧张情绪得到宣泄,使教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化解种种不良情绪,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自我调控

1、转变观念,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教师应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学生为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可以使自己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2、加强学习。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何克服狭隘、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态;如何面对工作;如何对待学生;如何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

3、悦纳自我。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我是教师这样一种角色,这样才能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乐趣。一个厌烦教师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育工作的同时,怎么可能会有一种好的心态呢?如果能冷静地对待自我、悦纳自我,就会“天天有个好心情”,也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4、拓宽心胸,寻找心理平衡点。有些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有心理疾病困扰。因此,广大教师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要有角色意识,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拼搏进取,要知道优胜劣汰永远是社会发展的公平法则,只有正视现实、不断奋进,才能适者生存。一味怨天尤人,就会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同时,要学会放弃,因为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像评先、评优、晋级、提干等,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等待你的将是痛苦。有时即使你付出了全部也不会是满意的结果,因为有许多东西自己是左右不了的,所以,该放下就放下,退一步海阔天空。

5、换个眼光看周围的人。比如班里的后进生,各方面发展都很不理想,我迫切地想要转化他们,步步紧逼着他们进步,他们却往往“刀枪不入”,双方的较量就像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搞得师生双方都疲惫不堪。后来我接触到班级结构“三分之一”理论,即根据学生水平和表现可分成三等分,优等生三分之一,中等生三分之一,后进生三分之一,这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这下我的心里舒坦多了。人都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头顶上都有一片蓝天,每个学生脚底下都有一条大路,气质、性格、态度、情感、能力和兴趣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要走不同的路,我不必为此而杞人忧天,也不必死拉硬拽逼着他们走进优秀的行列,不如教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膛做人。而且人是会变化的,有的学生今天学不好,说不定他明天会突飞猛进后来居上。即使他永远也学不好功课,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也许他以后走上社会却能如鱼得水。经过这样的心理调节,我实现了心理平衡。心理一平衡,竟然发现后进生也不那么讨厌,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变得有趣了许多。

6、学会放松。会休息才会工作。当自己的工作压力过大时,不妨到户外运动一下,或者跟朋友爬爬山、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更利于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可能的话,学会一种技艺最好,它会是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爱好中寻找乐趣,以驱散不健康的情绪,令生活更有意义。同时,也应增强自控能力,合理释放情绪,在适当的情况下多找好朋友谈谈心减轻精神压力和积郁的愤懑情绪,心情抑郁不想做事时,请选择放下,想休息就休息,想娱乐就娱乐,美国斯坦福大学都要求学生不追求十全十美,何况我们教师呢!

总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决定者,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帮助每个学生得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转变家庭教育理念,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推荐]

×××××

专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转变家庭教育观念,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专 业:班 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20××级)

学前教育专业 20××级××班 ××××× 20×× 年×× 月

目 录

摘 要 „„„„„„„„„„„„„„„„„„„„„„„„„„„„„„„„„„1 关键词

„„„„„„„„„„„„„„„„„„„„„„„„„„„„„„„„„1 1.引 言 „„„„„„„„„„„„„„„„„„„„„„„„„„„„„„„„„1 2.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性

„„„„„„„„„„„„„„„„„„„„„„„„„1 3.转变教育观念,践行“素质教育” „„„„„„„„„„„„„„„„„„„„„2

3.1 转变传统的育儿观念

„„„„„„„„„„„„„„„„„„„„„„„„2 3.2 构建新型的育儿理念

„„„„„„„„„„„„„„„„„„„„„„„„2 3.2.1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观察

„„„„„„„„„„„„„„„„„„3 3.2.2 引导——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3 3.2.3 反思——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 „„„„„„„„„„„„„„„„„4 3.3 践行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

„„„„„„„„„„„„„„„„„„„„4 4.结 语 „„„„„„„„„„„„„„„„„„„„„„„„„„„„„„„„„5 参考文献

„„„„„„„„„„„„„„„„„„„„„„„„„„„„„„„„„„6 致 谢 „„„„„„„„„„„„„„„„„„„„„„„„„„„„„„„„„„„„6

毕业论文提纲

题 目:《转变家庭教育观念,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

摘 要:“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育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形成。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纠正和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关键词:家庭

教育观念

幼教教育

小学化

正 文 1.引 言

时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既司空见惯也耐人寻思。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很多,要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不仅要遵循幼儿教育规律,摒除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而且要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2.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性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是育儿教育的起始点,家长便是育儿教育的主力。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3.转变教育观念,践行“素质教育”

3.1 转变传统的育儿观念

3.2 构建新型的育儿理念

3.2.1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观察

3.2.2 引导——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3.2.3 反思——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

3.3 践行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

4.结 语

根除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一方面需要社会包括家长转变观念和心态,另一方面需要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更需要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在教育投入均衡化方向作出更大努力。参考文献 致 谢

转变家庭教育观念,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

学前教育20××级××班 ×××

摘 要:“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育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形成。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纠正和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关键词: 家庭 教育观念 幼教教育 小学化

1.引 言

时下的幼儿园为什么会出现“小学化”倾向?这个问题既司空见惯也耐人寻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育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形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很多,要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不仅要遵循幼儿教育规律,摒除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而且要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

2.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非常的片面和陈旧,他们认为:知识是衡量孩子成才的决定因素,因而对孩子早期教育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要么自己在家中施教,要么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产劳动把孩子送入学校,让教师管理更为放心,家长的这一举动,违背了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

家庭教育是育儿教育的起始点,家长便是育儿教育的主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这样才能“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幼儿园要承担起开展幼儿家庭教育咨询、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 育观念。”这一要求体现了现代化的育儿理念,同时也确定了家园共育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家长育儿观念的转变,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能够为今后幼儿园和教师工作指明新的方向。

3.转变教育观念,践行“素质教育”

3.1 转变传统的育儿观念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和众多家长的强烈心愿。这种观念和心愿本身没有错,但却成了当前“幼儿超前教育”的强力推手。有调查显示,51%的中班、大班、学前班家长,赞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希望幼儿园提早介入小学教育,以便在应试教育中占得先机,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要破解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社会固然要大力宣扬科学的教育观,家长也应该遏制“卡位”的冲动。孩子是自己的,健康的人格、身心的健康,都高于分数和应试。传统的幼儿教育是学习取向的,目前中国的幼儿教育仍是学习取向的,但是幼儿教育的近现代立场却支持成长取向,因而中国的幼儿教育需要革命性的变革[1]。看来中国传统的育儿观念需要彻底性的转变,这种观念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幼儿家长,家长的选择和导向作用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育儿理念,如果说传统的记忆和认知是教育的根本,那么现今的革新和创造就是幼儿教育的方向。家长育儿观念的转变会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基础。而这种观念的转变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挑战传统的育儿观念,把原本的和发展的,本土的和外来的一些教育理念进行梳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育儿思想,结合幼儿个体差异的不同,来认识和教育幼儿的发展。3.2 构建新型的育儿理念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过度教育的内容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如再采取强制的方式来进行,必然会激发孩子的厌烦情绪和抵抗情绪,最终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受到损害[2]。发展适宜性理论要求教育的年龄适宜性和个性适宜性,这就要求家长在构建新型的育儿理念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性。在教育的过程中,这种育儿理念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会间接的对教师起到一种提示音的作用。这种提示如果符合社会新的发展要求,那么幼儿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衔接的过程中便会少走弯路,顺利过渡;反之,就会影响幼儿的正常发展,甚至会阻碍幼儿的发展进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纲要》中强调指出“尤其要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所以,建立新型的育儿观念,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有实际意义。

3.2.1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观察

要在教育的过程中使儿童自由,首要的问题是要认识其中哪些因素约束儿童的自由,然后对这些因素做出合理性评价,指出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这样才能使解放儿童不至于变成不切实际的空想,这就是我们对教育过程中的自由问题进行考察的思路[3]。幼儿要达到自由发展空间,在于解除束缚的影响因素。而在评价和选择的过程中,甄别能力的建立就需要具有一定的育儿理念,才能更好的给予幼儿自由,放手,让其自由的去观察,去认知。

当幼儿独立的有所发现,或者当他与其环境相互作用时,学习活动就开始了。为了满足幼儿的发现,幼儿需要一个从容不迫的,无压力的自由环境[4]。幼儿的许多体验都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有新的发现,才能获得新的知识和快乐的体验。

可以说给幼儿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家长适当的放手是一切教育的根本需要。幼儿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自己主动的去观察,去思考,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2.2 引导——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请仔细想一想,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因为这说明每一个孩子都是名副其实的唯一存在。但作为家长不要以为孩子是唯一独特 性的存在,自己就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了。事实恰恰相反。要想发展孩子的独特个性,必须借助家长的帮助,家长的引导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5]。

如果说适当的放手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需要,那么引导教育就是教育理念的一个必要导向。放手教育是以自由教育为前提,那么引导教育就是规则教育的延伸。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长的引导教育正是要在这种规则的引领下,体现民主决策,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

教育不是为幼儿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让幼儿现在过上完满的生活,这种生活过的是否完满,就在于它是否符合一定的标准——民主[3]。这是杜威民主主义教育的核心。他告诉我们教育在于过程,在于享受这个过程。而我们的家长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恰恰就是一种适应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带来的新发现,享受发现带来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这种兴趣的浓度,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才会使幼儿保持思考的态度,胜则不骄,败则不馁。

家长作为引导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育儿观念的正确与否。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育儿的基础,在今后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只能片面的教育,而不能全方位的进行解读和引导。3.2.3 反思——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

如果说自由教育和引导教育是教育必备的素养,那么品德教育的培养就是教育的根本。家长们有这样的共识,孩子的品德养成是从父母身上学得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是起到导向作用的。恩格斯曾经说过“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可见家长的素质直接关乎家庭教育的效果,而其教育的根本前提就是品德的培养。

新的教育观在关于讨论幼儿教育的问题上逐渐发展起来。幼儿发展的整体观要求全面而完整的看待孩子的发展,而不仅仅是重视智育;幼儿发展的主体观需要把幼儿看作是积极主动探索世界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融入社会的客体;幼儿发展的个性观也逐渐强调要发展孩子的个体差异,保持孩子的不同个性特点;幼儿发展的自由活动观更是以杜威的“在玩中学”的理念打破了传统的约束性活动[6]。3.3 践行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以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作指导。“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由此,幼儿教育应当是以优生学、儿童保健学、儿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教育。如果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侧重点来说,“幼儿园即保育园”,“幼儿教育即保教结合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的基本方式来说,“幼儿教育即游戏活动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的目标来说,“幼儿教育即身心和谐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来说,“幼儿教育即学前准备教育”。但幼儿“教育”不是“教学”,幼儿教育的首位不是“智育”。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领域,需要不同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如果不能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则幼儿教育必然偏离正确而科学的方向。

教育部网站2012年10月15日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至4岁、4至5岁、5至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时,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建议。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了解幼儿大班并不是小学一年级的延伸,懂得“顺自然,展个性”,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道理。从而纠正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思想,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按照教育规律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4.结 语

所谓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应试教育整个链条的延伸,是应试教育开出的毒花、结出的苦果。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根除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还是根本上提升教育对青少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塑造,都需要改变应试教育的局面,化解整个社会的教育功利心态。这一方面需要社会包括家长转变观念和心态,另一方面需要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更需要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在教育投入均衡化方向作出更大努力。参考文献 :

[1]刘晓东.中国学前教育需要革命性变革[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7):26.[2]朱迪.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2):94-96.[3]周浩波.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9,63.[4]张博.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4.[5](美)黛特森•道顿.郑瀞予等译.年轻妈妈须知[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15.[6]朱家雄.中国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致 谢:

在本人的写作过程中,XXX老师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和指导,在此深表感谢!同时也感谢其他帮助和指导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第四篇:走出备课的误区

走出备课的误区 2014.2.25 当老师的,都知道课堂教学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备课。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备课中不知不觉误入了歧途,让原本该重要的备课,变得了太简单,枯燥,以致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惟有走出“备课”的误区,老师们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备好课。

一、“备课不单是写教案”。

和老师谈起备课的事,都说是在抄教案,没意思,是徒劳,但备课真的就是他们说的抄教案那么简单吗?凡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都应该知道“备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的学习的一个准备过程。备课包括有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师,备教具和写教案等步骤,“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子内容,是被包含的关系。所以,老师要明确“备课”与“写教案”之间是个不等式关系,并非写了教案就是备了课。何况更多老师还不是在写教案,是在抄教案,就更不是在备课了。

二、“备课不是给领导看的”。

这个误区的直接诱因在学校的领导身上。本来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的前奏,但由于备课属于教学“六认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各学校都把它归入了“重点检查”的对象,把它当成了考核教师工作态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每次检查备课情况时,领导都只看了个备课本。只要教案字迹工整,内容多,样式新,就是在“认真备课”。为何领导都要这样来检查备课呢?理由是在备课活动中,其他工作几乎是无形的,就数教案最直观,既看得见,还能辨他个仔细;领导检查备课不要紧,但结果又导致了些怪现象,一是只要听说学校要检查备课,老师们就会熬上一个晚上把备课全部“突击”到位;二是只要有领导来听课,都会提前把教案抄好,上课时都夹着备课本是“有备”进教室。

为了给领导一个备课的好印象,很多老师都会到书店去认真挑选一本好教案,作为自己备课的“临摹本”。备课的概念这样转为狭义,而且又被蒙上了功利和应付的面纱,备课自然演变成了不少教师的精神包袱,再也不能能为教学服务了。为此,希望老师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看着领导的脸色去备课,要坚持我备自己的课,让领导去说吧!也希望领导们,在去了解教师上课的准备情况前,去认真温习一下“备课”的含义,免得把老师都“领”入“导”了“歧途”。

三、“老教师不能不备课”。

据调查,不少学校在备课上都出台了这样的政策:中青年教师备课必须写详案,老年教师备课可以不写教案。教育是“树人”工程,虽然几年内教材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我们教师的教学观,以及使用的教学工具也要随之变化才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都要在课前认真检查自己是否做好了上课的准备。不能因自己年老了,就可以课也不准备了。教师既然选择了教书,就不能因自己的年龄去简化不该简化的过程,不说教案要写成详案,至少要写出对待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的计划,记录出学生的进步情况,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么在备课本上作以记录,要么在教材上进行旁批,以免出现教学中的“老糊涂”现象。因此,建议各学校,在其他工作安排和待遇上适当偏向老者、照顾老者时,在备课上不能给老教师下什么特别的“恩惠式圣旨”,否则,利了老教师,有可能就害了老教师的“弟子”。

四、“备课不能只是教师单边活动”。

教学是双边活动,作为教学准备工作的备课,不能只老师动起来,也要积极动员、引导学生对课堂的准备。如今老师备课中的“备学生”,大多只是简单了解学生知识水平,有些还注重了一些学生的性格、爱好和特长。但这些几乎是老师以“旁者”的身份,单方面去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将会出现的“学法”,教师“一厢情愿”的预设课堂和现实中生成的课堂往往是两个样。原因就是在教师做教学的准备活动时,学生没参与进来,没有和老师互动备课。教师备课活动中,要先备教材,然后邀请学生加入,让他们去“备课”,预习课文,“备”出问题,老师再根据学生的疑难,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准备“开锁的钥匙”。只要这样在上课前,师生都认真进行了准备,难道课堂还会不精彩吗?

五、“备课不能‘闭门造车’”。

现在的“备课”,或是老师一个人在办公室“开单车”,或是年级组内几个教师聚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进行团队合作,美其名曰在集体备课,实则,这些备课,说白了,都是在“备教法”。特别是那诸葛亮式的大备课,看似热闹,汇集了大家的智慧,但这集中、统一形成的“优质教案”,根本无法去适应每个学生的口味,也不可能适应每个教师去操作。教无定法,对于不同学生,因需求的差异,教师的教法也应略有所别。对于不同能力的教师,教法上也要尽量贴近他本人,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要是一味拿名师的课去“依葫芦画瓢”,定然是课堂中没了“生命”。

这样闭门造出的“车”,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算得上是课堂前设置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备课时,不能一个或几个老师“远离教室”、“远离学生”、“远离教师个人能力”、“远离教育理论”,在那里“妄自菲薄”的搞什么“大教法”、“大智慧”的研究,又大张旗鼓地去拿学生做实验。

六、“备课并非课课都详案”。

学校要求中青年教师都这么做。但在一个由全国教师加入的QQ群里,经调查,85%的教师不同意这么做。理由一:教案本身只是一个上课计划,可行度到底有多少还难说,与其把时间耗费在写教案上,还不如多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上;理由二:教案本身就分为详案和略案两种,加之一个单元内的课文也有主次之分,所以在写教案上也要有轻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课课都详案。在编写详案时,不宜一味去追求什么师说,生

一、生二说的“预设”课,也不宜频繁回归到传统教案的套路,把课堂教学的目的、重难点,组复新巩布等教学过程全部都呈现在书面上,更不能机械地把学生的情况、教材的情况都一一累赘到纸上。

七、“网上的不能搞‘拿来主义’”。

现在的网络是个无穷的资源库。我们教师想要的教案,从小学到高中,从语文到美术,应有尽有,只要利用一搜索引擎工具,键入课文的名字或关键词,轻轻一点击,就会“网”到想要的教案。对此,不少老师开始用查找网上的“共享资源”,来代替过去的备课,“美其名曰”在搞什么“网络备课”。其实他们多是直接下载了教案,不用“加法”也不用“减法”,就直接用到了自己课堂。这样的“拿来就用”的方法,一是不利教师自己的成长。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路上,备课也是个“学习、研究的大课堂”,简单的“拿来主义”,不但不会让自己教学的本领增强,而且会增长自己的工作惰性;二是经常用别人的思想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很多时候做不到“对症下药”。久之,将会在学生中失去师者的“知识渊博”的好印象。

因此,教师在借鉴网络资源时,要学会“加一加”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减一减”别人不着边际的教法,把别人的先进理念补植到自己的大脑中,把别人先进的教法嫁接到自己的教法中,切实让自己的课堂也能丰富起来。

第五篇:走出读后感的误区

走出读后感的误区

读后感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所占的分量并不算重,不过我依然觉得学会写读后感很重要,因为它是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可以使阅读与写作相得益彰。传统的读后感因为陷入“两段式”的误区,使得这种文体应有的价值大大降低。我所说的“两段式”就是“概括介绍加体会”,其中“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往往占了读后感的绝大部分。仔细想来,这种“两段式”读后感存在两大问题:第一,它让“读”成了真正的空架子,即使不读也能写出后面的那些“感”,因为那不过是生活中的事例;第二,它让“感”成为无本之木,成了无水之鱼,因为那些感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笔者以为读后感应当提倡“三段式”,即“概要交代——感受作品——感受生活”。“概要交代”就是开头简要交代一下读的是哪一本书或哪一篇文章,主要内容与思想是什么,也可以用一两句话简单概括自己的主要体会。第二段“感受作品”就是抓住作品某些细节谈出自己对作品人物、事件的感受,有了这部分内容,就可以杜绝读后感的“有感无读”现象,也可以使后面的联系生活谈体会更加有根有底。第三段联系实际谈体会,可以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当然也可以联系家庭、学校、社会等生活实际,可“联系”的范围广了,读后感的思路就开阔了,学生也就不用再为读后感无话可说畏难发愁了。

附“三段式”读后感范例

读《两位母亲的故事》有感

今天,我含着眼泪读完了《两位母亲的故事》这篇短文,文中讲述了这样两位母亲:一位送儿子到站时看到儿子的背包提带断了,情急之下解下自己的腰带系在了儿子的背包上;另一位母亲探望监狱中的儿子,给儿子带去了自己亲口嗑好的一大包瓜子仁。这两个故事都不长,但是读过之后,却都像两条大河在我的心中奔流,卷起了巨浪。

这的确是两位令人感动的母亲。那第一位母亲,在解下腰带的时候就没想到一个女人提着裤子在众人面前走过时有多么尴尬吗?她就没想到过提着从车站回家走几十里路该有多么不便吗?她就没想到过在这样一个举目无亲的地方很难找到根腰带吗?没有,她想到的只是背包带断了,儿子旅途要增加许多的劳累,也只想少一些对儿子的牵挂,她知道让儿子抱着沉重的背包上了车那份担心要比没有腰带的尴尬难受得多。读着这个故事,我不知道这位母亲哪来的这般急中生智,但是我知道一位母亲的爱心可以化为任何智慧和力量。文中的第二位母亲让人更加感动。那“小山似的”一大包瓜子仁需要她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在那样一个生活难舍难分的家庭里,那散发着浓郁香味的“鹊舌头”难道对她就没有一点诱惑?我不敢相信这无数个喷香的小东西是怎样从这位母亲的嘴蹦出来的,但是我知道任何的力量都挡不信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任何诱惑都无法抗拒母亲对儿子的关怀。我不知道那个监狱中的儿子吃着母亲嗑的这些瓜子仁会怎样泣不

成声,会怎样以泪洗面,又会地痛悔愧疚,但是我相信这些小小的瓜子仁定会为狱中的儿子铺起一条浪子回头的路。

读着故事中的两位母亲,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我的母亲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本书,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母亲对我的爱可以汇成奔腾的黄河。母亲的百般呵护不止是在我小的时候,在我长大成人后似乎让母亲又多了许多牵挂。结婚以后,总是按月给母亲几个钱,工资收入不多,开始时只有几块钱,后来十几块,再后来就是几十块,可是母亲总是不舍得花。过几个月她就会打开小手绢从里面拿出积攒的钱塞给我,她始终就是那句话:“我老了,不会花钱,你留着好买房子用。”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心都会一阵阵地发抖——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哪!我不知道故事中的那两个儿子后来是怎样报孝母亲的,我只知道读着两位母亲的故事,让我的心中再一次涌起了深深的遗憾——要是父母还活着那该多好啊……

下载教你如何走出网络营销理念的误区(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你如何走出网络营销理念的误区(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

    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 论文摘要:社会的发展也导致我们的教学也在发生悄悄的变化,教学工具的变化就显而易见,由以前的黑板板书变成多媒体的展示。在多媒体普及的同时,问题也开始出......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家教误区呵护孩子成长 各位家长:上午好! 今天,我的家庭报告的主题是《走出家教误区呵护孩子成长》。首先,我要和各位家长谈一谈当前家庭教育的背景。 我和各位一样也是学......

    走出听课的误区大全

    走出听课的误区 郎文涛 听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活动,也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更是青年教师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捷径之一。因此,现在许多学校都设有“课堂开放周”,甚至“课堂......

    如何顺利走出面试误区?

    HR工具-文本范例 如何顺利走出面试误区? 一、面试常见误区分析: 1.内容准备不够: 有些招聘者临时被拉来负责招聘工作,事先对要招的岗位要求缺少了解,不知道招聘对方应具备何种能力......

    走出中风康复训练误区

    走出中风康复训练误区 很多中风患者家属认为: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就是“动动手脚”“做做理疗”,很简单的事。然而众所周知,中风后多数患者会留下后遗症,其中偏瘫、吞咽困难、语......

    走出备课的误区

    走出备课的误区 当老师的,都知道课堂教学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备课。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备课中不知不觉误入了歧途,让原本该重要的备课,变得了太简单、枯燥,以致失去了它应有......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之联想 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数量急剧增加,已成为全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据公安部统计,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青少......

    走出幼儿美术教育误区

    走出幼儿美术教育误区------------------近十年来,幼儿美术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幼儿美术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上教师们对新的幼儿美术教育理念的认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