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家庭教育理念更新走出
幼教小学化误区的建议
现在,很多家长们从孩子一出生就进行了赛跑,学什么都想超前。有的家长以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尽早学习读、写、算。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于是,孩子们在一岁以内开始认字,三岁以内开始学外语,3到6岁的孩子85%以上参加各种培训班。家长的这种心态和行为,致使有些幼儿园以读、写、算为幼儿主要活动内容,拿教一年级课程等小学化的东西来吸引家长送孩子来园。有些为了迎合家长的意愿或者进入小学考试,必须开设幼儿写字、算题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必然造成恶性循环——孩子因学习的压力而少有了天真、烂漫与快乐;孩子应有的认知过程被严重破坏,导致孩子的“知识消化不良”,到上小学时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并出现了厌学症等症状;许多孩子在疲于学习中抹杀了自己的想像力,长期处在机械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的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不能以幼儿为本,不能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更没有重视教育方法上的统筹兼顾,也没有以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育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形成。很多家长所说的那种让孩子一味接受书本知识的狭隘的教育,是与教育规律背道而驰的。幼儿园阶段主要是让孩子学习感性知识,发展形象思维。在小学阶段,才是学习理性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而要形成理性思维必须要有感性思维做基础,感性思维越丰富,理性思维越好。可现实是,很多幼儿园连孩子的形象思维都没有锻炼好,就对他们进行理性知识的灌输。这样做,虽然能取得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打乱了孩子的学习规律,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纠正和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承担起开展幼儿家庭教育咨询、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此,各幼儿园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家长工作。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让整个社会走出幼教小学化的教育误区,让幼儿的自然天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1、让家长看清隐性危害
每学年开学前,通过召开关于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专题家长会,帮助家长了解《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懂得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向家长介绍各阶段幼儿的培
养目标和班级教育教学计划、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等;并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带给孩子一生发展的危害性:
2、认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为家长树立新的教育观。社区文化活动多增设一些家庭教育理念更新栏目,多举办育儿经验交流,积极引导家长更新幼儿教育理念,正确理解幼儿教育。
3、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转变家长的育儿理念。幼教专家指出:幼儿园这个阶段该学的东西有这几个方面:一是要学会说话,学会口语。二是要教幼儿懂得一些规矩,行为规范,礼仪礼貌等;三是要学习一些能力,具体就是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学会自己穿衣服什么的;四是用大量的时间去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父母要抽出时间带孩子去逛公园,让他们感受大自然,或者带他们去街道上,熟悉社会等等;五是让他们学会交往,学会相处。
为了让家长了解这些,幼儿园有义务和责任,定期向家长开放班级的教育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的;组织亲子游戏活动,教师随时将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的优势与不足反馈给家长,使家长在亲子互动游戏中感受到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分享孩子们的快乐。让家长的关注力也从孩子“会算多少道题,能认识多少个字”的教育观念中逐渐转向从孩子的全面发展这一更重要的方面来看待和评价自己的孩子。针对家长认识上的误区,通过下发《致家长一封信》、《园报》等途径,积极做好相关宣传,以使他们能够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并赢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