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美术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学前美术教育》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美术教育理论课程。开设《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员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特点和美术教育规律。以便能够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中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运用多种多样的物质材料,采用多姿多彩的美术活动方式,以丰富的外部环境刺激幼儿的“创作”愿望,使他们能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认识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促进幼儿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美的情操、情感和陶冶美的人格,并能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为学员今后从事幼儿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诸多教育课程中,《学前美术教育》是在学习了《学前教育学》以后开设的一门美术教育理论课程,它与《学前心理学》并行开设,是在学生有了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以后,运用有关的教育理论专门研究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规律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策略,使学员能够更好地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指导方法。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既是一门教育理论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讲了很多学前美术教育的理论,也介绍了很多幼儿美术的教学方法。因此,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建议采用老师讲授与学员自学、实习、见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近年来,我国美术教育研究的发展比较快,特别是在小学新美术课程标准的贯彻中,产生了许多教育科研成果,涌现了不少好的经验,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介绍这些新的进展,把这些新成果引入我们的教学中。
第二部分大纲本文
第一章学前儿童美术概述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美术的概念及美术的三个特点。
2.了解美术的种类
3.理解学前儿童美术的概念、学前儿童美术学习领域的划分以及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意义
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一节什么是美术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
第二章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特点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一般特点,理解幼儿美术能力发展的“涂鸦期”、“象征期”和“形象期”的概念。
2.了解四种涂鸦线条,了解幼儿涂鸦的实质和原因。
3.掌握象征期幼儿绘画发展的特点
4.掌握形象期幼儿绘画在构思、造型、构图、设色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5.掌握幼儿泥工和纸工的发展特点。
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一般特点
第二节 第二节涂鸦期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
第三节 第三节象征期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
第四节形象期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
第五节幼儿手工的发展特点
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指导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影响幼儿美术创作的主要心理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幼儿美术创作中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教育的对策。
2.掌握引导幼儿从主题内容出发、从形式规律出发、从材料特性出发进行美术创作的三条思路。
3.掌握幼儿园各年龄班美术创作的指导要点,掌握幼儿绘画、装饰与美化、手工的指导要点。
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与教育对策
第二节 第二节幼儿美术创作的引导
第三节 第三节幼儿园各年龄班美术创作的指导要点
第四节 第四节各类美术技能的学习与指导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美术欣赏与指导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为什么美术作品是幼儿欣赏的主要内容,理解幼儿美术欣赏的作品的种类。
2.理解幼儿美术欣赏的特点。
3.掌握指导幼儿美术欣赏的谈话欣赏法、综合欣赏法和游戏法。
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幼儿美术欣赏的内容
第二节幼儿美术欣赏的特点
第三节幼儿美术欣赏的指导方法
第五章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
2.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集体活动、美术角区、美术环境和家园联系四大板块的活动组织方法。
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
第二节 第二节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四大板块
第六章学前儿童美术能力评价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明确评价幼儿美术能力的目的,明确评价是活动过程与作品评价两个方面的结合。
2.掌握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步骤,掌握优秀作品的评选标准及不良作品的鉴别。
3.掌握幼儿美术活动过程评价的各个环节,掌握观察记录活动过程的几种方式。Ⅱ·教学内容
第一节评价的目的与内容
第二节美术作品的评价
第三节 第三节美术活动过程的评价
附录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附录部分的学习,理解撰写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方案的要求,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方案的写法。
Ⅱ·教学内容
附录学前儿童美术参考教材
第二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课程的任务
1、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儿童美术教育的相关理论。
2、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与表现以及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3、掌握学前儿童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高设计和组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能力;掌握学前儿童美术基础知识与相关技能。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是一门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学科领域知识的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学科,以及东西方美术史论,素描、水粉水彩、油画等美术绘画类技能都与之存在关联。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以及美术的专业知识技能为学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奠定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相关理论。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是一门复杂并涉及广泛领域的课程。教学中除介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发展历史外,还应向学生讲清楚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其它学科领域、社会活动领域的关系,引导学生结合学前儿童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的现状,展开学前儿童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设计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教师讲述为主,方法、活动设计等以讨论、合作学习及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初步方案
一、课时、学时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课内学时为72学时,学分为4学分。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1、文字教材
2、录像教材
3、IP课件
4、网上辅导文本
以上几种教学媒体在教学大纲指导下,进行整体设计,使各种辅导媒体与教材做到相辅相成,同时又可使教师、学生根据教和学的条件,对辅助媒体进行选择。
三、教学环节
(一)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
1、文字教材是教师教学、辅导和学生自学的主教材。
2、IP课件和录像教材按教学进度精讲课程文字教材中主要章节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
3、网上课程辅导文本按教学进度,针对课程文字教材进行重点、难点内容辅导和提供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主要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建议一览表 章序 1 2 3 4 绪论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简介 学前儿童美术美术理论的发展与表现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内容
学时数 6 4 4 6
录像IP课件课时
0.5 0.5 0.5 1
面授辅导 2 2 3
自学课时 2 1 1 4 5 10 4 3 6
1.5 4 5 7 8 9 10 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评价 学前儿童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简介
合计 10 6 8 72
1.5 1 0.5 1 9 4 2 3 30 5 3 4 33
(二)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考试)
本课程的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考试命题以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体现教学要求的重点和层次设计的规定。课程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占40%,其中自主学习占10%)和期末考试(占60%)两部份构成,具体办法由专门制定的课程考核说明作出规定。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
1、美术
2、美术教育
3、学前儿童社会美术教育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1、学前美术教师
2、学前儿童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4、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使用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定位
1、为学前儿童提供自我表达与交流的工具
2、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3、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
4、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
5、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
(二)理解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三)掌握
1、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
第二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
一、教学内容
(一)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
1、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
2、中国近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3、中国当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二)外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
1、西方早期儿童美术教育
2、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儿童美术教育
3、当代外国儿童美术教育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
1、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
2、中国近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3、西方早期儿童美术教育
(二)理解
1、中国当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2、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儿童美术教育
3、当代外国儿童美术教育
第三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简介
一、教学内容
(一)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
1、以陈鹤琴为代表的我国早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2、以屠美如为代表的我国20世纪后期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二)西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
1、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和视觉思维的理论
2、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融的理论
3、艾修勒和哈特薇克的美术是儿童人格表现的理论
4、古德伊纳夫和哈里斯的美术是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指标的理论
5、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
1、以陈鹤琴为代表的我国早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二)理解和掌握
1、以屠美如为代表的我国20世纪后期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2、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融的理论
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4、艾修勒和哈特薇克的美术是儿童人格表现的理论
5、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和视觉思维的理论
6、古德伊纳夫和哈里斯的美术是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指标的理论 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与表现
(一)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
1、涂鸦期美术能力的发展
2、象征期美术能力的能力
3、概念画期美术能力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表现
1、太阳
2、蝌蚪人
3、图形的选择和组合
4、事物之间关系的处理
5、动态的表达
6、色彩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
1、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
(二)理解
1、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表现
2、象征期美术能力的能力
3、概念画期美术能力的发展
(三)掌握
1、蝌蚪人、图形的选择和组合、色彩、事物之间关系的处理
第五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构成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目标的编写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
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依据
2、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的选择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组织程序
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准备
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
3、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延伸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组织原则与方法
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
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常用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理解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构成
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依据
(二)掌握和运用
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目标的编写
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
3、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的选择
4、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常用方法
第六章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目标 1、2岁——3岁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 2、3岁——4岁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原则 3、4岁——5岁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原则 4、5岁——6岁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原则
(二)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
1、临摹画教学
2、写生画教学
3、命题画教学
4、意愿画教学
(三)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指导
1、指导学前儿童学习绘画技能
2、诱发学前儿童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
3、激活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
4、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四)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案例与分析
1、小班绘画
2、中班绘画
3、大班绘画
二、教学要求
(一)理解
1、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目标
(二)掌握和运用
1、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案例与分析
2、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
3、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指导
第七章 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1、2岁——3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2、3岁——4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3、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4、5岁——6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二)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类型
1、平面手工活动
2、立体手工活动
(三)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指导
1、提供必要的手工活动的技能
2、收集多种手工材料与提供必要的手工工具
3、选择合适的手工题材
4、提供与手工材料、工具接触的机会
5、引导学前儿童积累丰富的表现,积极地展开联想
(四)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案例与评析
1、泥塑教案(小班)
2、剪贴教案(大班)
二、教学要求
(一)理解
1、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二)掌握和运用
1、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类型
2、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指导
3、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案例与评析
第八章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1、2岁——3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2、3岁——4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3、4岁——5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4、5岁——6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二)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1、2岁——3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2、3岁——4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3、4岁——5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4、5岁——6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三)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程序
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准备
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过程
(四)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
1、讲究合适的方法
2、创设有效的环境(物质与心理环境)
3、进行有效的设问
(五)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案例与评析
1、徐悲鸿的《奔马》欣赏
2、汉代《说唱陶俑》欣赏
3、蒙德里安和他的作品
二、教学要求
(一)理解
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二)掌握和运用
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程序
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
3、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案例与评析
第九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评价
一、教学内容
(一)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
1、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的视角
2、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二)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过程的评价
1、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行为过程的评价视角
2、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能力的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三)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
1、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价的视角
2、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
1、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
(二)理解
1、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过程的评价
(三)掌握和运用
1、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 第十章
学前儿童美术知识与技能简介
一、教学内容
(一)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
1、关于色彩的知识
2、关于线条的知识
3、关于形状的知识
4、关于造型的知识
(二)幼儿园常用的美术教学技能简介
1、刮画
2、版画
3、泥塑
4、蜡笔(油画棒)画
5、水粉画
6、线描画
7、国画
8、撕纸
二、教学要求
(一)理解
1、关于色彩的知识
2、关于线条的知识
3、关于形状的知识
4、关于造型的知识
(二)掌握和运用
1、刮画
2、版画
3、泥塑
4、蜡笔(油画棒)画
5、水粉画
6、线描画
7、国画
8、撕纸
第三篇:《美术教育研究》教学大纲
《美术教育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总 学 时:34 学
分:2 开课对象:高等师范三年制专科初等教育 课程类别:美术专业延伸课
课程英语译名:Research on Arts Education
一、教学任务和目的:
学生通过学习和了解美术教育理论、我国美术教育的历史发展以及国内外各种美术教育学理论,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教育学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能够对美术教育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有更多的了解。
二、教学方法和要求:
通过系统知识、专题研究成果的讲授和研讨,使学生能够对美术教育学理论的一些基本知识和重要原理、中外美术教育历史发展的重要现象和规律、教育改革的实践、主要的美术教育体系和流派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对美术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的了解以及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在美术教育学理论方面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科研能力。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两类: 1.系统知识的讲授与研讨.主要用于美术教育学理论的课程学习。教师的备课和讲授,对与课堂提问及考试相关的概念解释、问答题、思考题等内容,要有准备并有明确的讲解。课堂传授中要求学生做笔记,记要点。教师可以指定学生在课下需阅读的参考书或论文,并组织课堂研讨。
2.专题研究成果的讲授与研讨。
通过对某一个专题研究成果的介绍和了解,选择其中主要的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其中的重要问题和研究成果,也可以作为考试中问答题、思考题的内容。教师可以指定学生在课下阅读的参考书或论文,并组织课堂研讨。
课堂讨论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课下阅读和课堂研讨也可以分组进行。
教学要求有两方面:
1. 培养学生理解和思维能力,而不是对知识、原理的死记硬背,考核应遵循这一原则。2.结合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的实践,以及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来认识相关的理论问题、认识各国美术教育改革的经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是掌握和了解美术教育学理论中的基本事实、概念、观念和问题。
2. 难点: 是使学生如何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起包括思维能力在内的各种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美术教育作为美术教育学的学科基础理论,其内容可分为体系的和历史的两个方面,主要包括有美术教育学原理、美术教育哲学、各类有代表性的美术教育理论以及美育理论、中外美术教育史、美术教育心理学、美术教育各主要体系和流派、各国美术教育、中外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各人文学科相关的美术教育学理论(如美术教育社会学、美术教育生态学、等)等。这些内容,是可以开设出多种课程的。但是限于学时,在目前,这些是作为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这些内容的讲授,根据教学的需要,详略可以不同,一般采取专题性的讲授方式,择其要点讲解。
《美术教育研究》课的教学,主要包括系统知识的讲授与研讨、专题研究成果的讲授与研讨两类。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以下所列内容,属于主要选择范围。系统知识的讲授与研讨主要选择范围
(共28学时)1. 中国古代美术教育
(4学时)2. 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
(6学时)3. 外国美术教育
(6学时)4. 美术教育学概论
(8学时)5. 美术教育心理学
(4学时)专题研究成果的讲授与研讨选择范围
(共6学时)
1. 美育理论研究
(4学时)2. 中国学校美术教育研究
(2学时)
五、选用教材与教学用书: [教材] 1. 美术教育:
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
尹少淳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2. 美术及其教育 : 尹少淳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7年版
3. 走进美术:
.[美]拉尔夫·史密斯.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4. 美学与艺术教育.[美]帕森斯·布洛克.李中泽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5. 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美]布郎,科赞尼克.马壮寰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6. 论美育的功能.赵宋光.载《美学》第三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六、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相关课程: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美术教学法
七、考核方式:
该课的考核与评价,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课程修毕,可以采取专题论文写作、自由名题写作、卷面考试等方式进行考核。主要原则是,不提倡死记硬背,结合一些基本的概念、事实、观念,以检测学生的理解、分析和思维能力为主。
《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总 学 时:34 学
分:2 开课对象:高等师范三年制专科初等教育 课程类别:美术专业延伸课 课程中文名称:美学
课程英语译名:Research on Arts Education
一、教学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属于高等师范三年制专科初等教育(美术方向)专业的延伸课。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美感、艺术,并主要研究艺术的科学。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明确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美学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美学作为自己美术鉴赏和美术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方法和要求:
1.教学方法:
《美学美育》课程主要从什么是美学;美及其形态;美感;既有一定理论性,又有一定的操作性。因此,教学中必须在讲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注重美的修养的培养。
2.教学组形式:
本课程的教学应当是:在老师的系统讲授,和讨论研讨为主的基础上,学生自己阅读老师指导下的文字教材和收看电视录像资料(如直播课堂、网上教学、电话、信函、期刊等)。此外,还可以将学生组织成学习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活动,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3.教学要求:
1.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反映出来的重点、难点、疑点作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能系统地从理论上把握美学的必备的理论知识并在现实生活中用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来分析美的现象。
3. 在教学中,本课程强调实践环节,教师要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注意防止学生死记硬背,脱离实际。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用相关的具体的美学现象来深入浅出地诠释美学的原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是掌握和了解美学的基本原理及美学基本理论中概念和范畴。
4. 难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相关美学原理来指导实际的艺术活动与今后的艺术教育。
四、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约28学时,播放教学录像4学时,外出参观考察约2学时,共34学时)
1、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绪论)(3学时)
2、第二章 美的本质(5学时)(本章为难点)
3、第三章 美感(3学时)
4、第四章 美的形态(3学时)
5、第五章 美的范畴(5学时)(重点)
6、第六章 形式美(2学时)
7、第七章 美的创造(3学时)
8、第八章 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4学时)
五、实验教学要求:
本课程实验教学主要为学生播放两场或两场以上的教学录像,介绍中外美术作品,使学生能形象具体感受艺术品之美。
六、成绩评定与考核方式: 卷面成绩占50%,作业成绩占50%。采取闭卷笔试。
七、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本课程属于审美教育课程,能开拓学生美学知识视野。具体的教学方法则主要采用讲授法,辅于各种有关讲授资料,有时采用形象直观性教学,在学期中组织一到两次参观考察活动,带学生走出校门,参观本地或周边地区一些现存艺术遗迹。
八、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美学原理》,杨辛、甘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
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一、二、三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宗白华《美学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983。
九.附录:《美学》课推荐阅读书目:
朱光潜《美学书简——给青年的12封信》 朱光潜《美学拾穗集》 王朝闻《美学概论》 蔡仪《美学原理》 李泽厚《美学三讲》 胡经之《文艺美学》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第四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和平电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美术的概念和种类。(2)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3)绘画的年龄特点以及绘画中的特殊表现。理解:
(1)幼儿各年龄班美术教育的目标: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2)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并喜爱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2)教学难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的常用方法;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在美术绘画方法中主要运用“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见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3)学生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讨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艺术的门类包括戏曲、舞蹈、音乐、美术,以及电影、电视广播等艺术。他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那么美术 在我们身边扮演什么角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
(1)美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时时处处都有美术,它在社会中应用广泛。例如:建筑、工商业、服装、居室设计等都离不开美术。A:日用品(例茶杯、壶、炊具、餐具)的造型审美。B:机械制造专业,机械零、部件图的绘制、识读,零、部件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标准,实用,还应美观好看,(尤其是外部表面的零、部件)。C:交通工具:汽车等色彩与外观审美。D:商品包装外观 E:广告业的装饰装潢。都需要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审美修养。
(2)对审美水平的提高、性情的陶冶、情绪情感的引导、形象思维的训练、感知能力的促进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一)美术的概念。
作品展示与分析:教材插图:一幅是梵高的《向日葵》,一幅是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 《人投鸟一石子》。旨在向同学们展示美术的魅力,使同学们对“美术”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1、先简单介绍画家的情况后,请学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有意识地将有关颜色和线条等造型元素的探讨引入学生的视线,让他们说说对画中一些颜色和线条的感受。
2、在你生活中都接触过哪些美术作品?
3、有人认为美术教育对幼儿可有可无。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1)启发学生了解画家运用的是一种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2)如:油画、壁画、浮雕、陶瓷玉石雕刻等等。
(3)幼儿美术教育和幼儿园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例如,常识、语言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出的内容反过来又对其他学科起着重复、巩固和提高的作用。美术是指作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可视的、静止的、平面的或立体的形象,表现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感受、信仰、生活理想和美好追求。
(二)美术的种类 美术主要包括:
1、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绘画: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 从工具材料绘画可分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绘画可分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
从作品形式分,绘画可分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中国画又称水墨画,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最有影响的画种;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
2、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雕塑可分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胚体上,把多余部分删掉、挖凿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连接、构成所需要的形体。
从表现形式来分可分为圆雕、浮雕。
3、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是指那些摆设、欣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以审美为其的首要价值。
4、建筑艺术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建物的统称。
建筑艺术:指按照没的规律,运用独特的建筑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三)学前儿童绘画心理发展阶段研究的有关论述
1、法国儿童画研究者吕凯把儿童绘画分为四个阶段:(1)偶然的写实阶段:又称涂鸦期(2)不完全的写实阶段(3)知的写实阶段(4)视的写实阶段
2、心理学家柏特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七个时期:
(1)搔笔(2岁—6岁)a、无目的的线画b、有目的的线画c、模仿的线画d、局限的线画(2)线画(4岁)
(3)记叙的象征主义(5岁—6岁)(4)记叙的写实主义(7岁—8岁)(5)视觉的写实(9岁—10岁)(6)压抑(11岁—14岁)(7)艺术的复活(15岁)
3、哥仙修泰纳把儿童画分为五个阶段:(1)错画期(1岁—3岁)(2)图式期
(3)对线及形发生感情的时期(4)想表现得象实物的时期(5)正确地表现形状的时期
4、布莱德拉把“错画”和“空想的象征表现时期”亦即儿童画渐具绘画的形象时期以后,分为三个时期:(1)概念画时期
(2)用线表现画的时期
(3)以颜色构成空间画的时期
5、美国心理学家罗文斐尔德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错画期(2岁—4岁)(2)前图式期(4岁—7岁)(3)图式期(7岁—9岁)(4)写实初期(9岁—12岁)(5)拟写实时期(12岁—14岁)
6、我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1)涂鸦期(1岁—2岁)(2)象征期(2岁—3岁)(3)定型期(3岁—7岁)(4)写实期(7岁以后)
(四)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作品展示与分析:(1)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是在用色,笔调方面比较凌乱、抽象;把从外面看不到的而里面有的东西也画出来;有的画桌子把四条腿都画上而且一样长;给花画上眼睛;人的胳膊会很长很长等等。
(2)幼儿心理及生理的发展,决定着幼儿在画画时采取的方法。先画哪里,后画哪里,怎么画?每个小朋友会各有不同。幼儿认为物 体大小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重视程度来确定的。比如,画骑自行车人的腿要比不骑车人的腿要长,因为,腿要用劲。画踢毽子人的腿要比不踢的腿要长,画晾衣服人的胳臂,是根据需要画多长能够着晾衣绳就画多长,不是按正常人的比例去画的。
1、幼儿绘画发展的特点:
(1)涂鸦期(2—3岁左右)属于无目的地乱笔画。这个时期的婴幼儿常常是五个手指头抓着笔(如粉笔、蜡笔等较粗易抓住的笔)在纸上乱涂乱画些杂乱的线条,这是缺少视觉控制的肌肉运动,无明确的作画意图。涂鸦后期,出现简单的目的,但不能成形,不注意色彩变化,常常使用单色笔,偶尔换另一种颜色笔涂画。
(2)象征期(3~4岁左右)象征期是在涂鸦期基础上的进步。其特点是乱线条略有减少,开始有了简单的、不太明确的构思,偶尔也能有意识地画出一个类似某种东西的图像,但这些图像与事物实体没有直接的关系,仅仅是简单的图形和线条的组合,是粗略的、不完全的,往往会遗漏部分特征,没有整体感,结构有时不合理。从色彩上看,此阶段的幼儿画面上颜色的种类通常达到3—4种以上。他们喜欢在每种物像上都涂上颜色,并开始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选择相应的颜色涂染,如树叶是绿色、树干是棕色。
(3)形象期(5—6岁左右)形象期是幼儿开始真正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描绘周围事物和表现自我经验的时期,也是幼儿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在造型、色彩、构图方面较之象征期有了明显的发展。从造型上看,能用较为流畅、熟练的线条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试图将部分与部分融合为整体,并用一些细节来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其结构较合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基本正确。从色彩上看,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注意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随着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的提高,他们在涂色时,不仅能做到均匀涂色,而且能不涂出轮廊线。从空间构图上看,这时的幼儿画中形象丰富,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但还不能把握住分寸。我们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适时地提供不同条件,给予恰当的指导,促使幼儿的绘画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
2、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1)拟人化。指幼儿把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动植物画得和人一样,不仅赋予它们以生命,而且赋予它们一切人所具有的特点和本领的绘画现象。幼儿把自己的情感和意识赋予整个世界,使之生命化。同时,他们也觉得自己和它们更亲近,对它们易于理解和交流。(2)“透明”画。指幼儿在绘画表现时,总认为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必须把它们画出来,虽然是重叠的两物,但画面上还是互不遮挡,全然不考虑透视的绘画现象。这种透明式的画法,宛如幼儿的视线像X光一样穿透任何东西,所以也称为“X光的画法”。
(3)展开式。又称异方向同存式或视点游走式。指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事物在同一个画面上表现出来的绘画现象。也即画中的人物、事物由中心向四周或上下或左右展开的画法。
(4)夸张法。指幼儿在绘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关心的事物、认为重要的事物画得很仔细、很突出,而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他没注意到的地方却加以忽视和遗漏的绘画现象。幼儿的“夸张”法实际上是他们画其所注意、所关心的事物、忽略了其他部分的“顾此失彼”的做法,是对事物的相互关系缺乏比较和认识的表现,是幼儿自我中心主义在绘画领域中的表现。
(5)基底线。幼儿往往在画纸的底部画出一条长长的线条作为地面的标志,把整个画面分成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所有地面上的物体都在基底线上排列成一排,表示这些物体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注意:幼儿阶段是不需要“绘画技法”的,幼儿有自己 “无师自通” 的学习方式和“天生”的创造能力和条件。我们成人特别是教师和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自然“天赋”,重视利用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去教育儿童,别干“统一”画法,抹杀孩子个性的傻事。
3、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激起幼儿的操作欲望,引起绘画的兴趣 工具的种类:有油画棒、蜡笔、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毛笔、油画笔、棉签、彩色粉笔、印章、水墨、水粉等。材料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学习、创造的中介和桥梁。生活中的材料更易引发幼儿浓厚的兴趣,激起创作的灵感。如:树叶、线、纸、海绵、瓶盖、玻璃球、等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心发展水平不一样,在运用同一性质的材料时的目标和要求也是不相同的。
(1)要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工具简便易操作,材料是身边熟悉有趣的,其实孩子们的小手就是一种简便、有趣的绘画工具,有趣的手指画经过掌心、手指肚的变化,再用彩笔添上一些辅助的成分,进行简单的装饰,孩子们更是兴趣十足。
(2)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丰富的操作工具和材料可以激发幼儿主动 探索的愿望。彩色水笔是孩子最爱用,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绘画工具。许多幼儿总喜欢在手、脸、桌、椅上画,这些多彩的圈圈、线线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满足和快感。油画棒又短又粗,便于掌握绘画方法,是中班幼儿首选的绘画工具。他们还可以用棉签、竹签、纸团、树叶、粉笔、毛线等材料作为幼儿的绘画工具,让幼儿学习选择利用这些工具来绘画,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幼儿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更快,更能表现出幼儿自己作品的特色来。
(3)大班幼儿多用素描、水粉等工具材料: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好的掌握水粉画的色彩、色调、构图的布局,以及怎样握笔、添笔、运笔的基本技能掌握。我们注重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
小班:报纸撕贴纸盒画〈机器人〉手掌拓印〈春天的色彩〉 毛线拖印〈风筝〉棉花、布料拼贴〈帆船〉。
中班:海棉蘸色画〈春天的梦〉 沥粉画〈艺术盘〉 纸盒装饰立体画〈脸谱〉 报纸立体画〈水果娃娃〉 大班:硬纸壳宣纸立体画〈魔法面具〉 卵石彩绘〈动物园〉 塑料瓶彩绘 玩偶之家〉 口罩彩绘〈我的大嘴〉
四、幼儿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幼儿绘画教学的方法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绘画教育目标,在绘画活动中具体运用的方法。方法使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绘画的效果。结合案例分析各方法: 观察法含义:是指启发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事物间的空间位置、相互关系等,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是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方法。观察法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分析:
1、观察时,可以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包括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及用动作模仿等。如绘画“调皮的小猴”,教师不仅可以组织幼儿去动物园参观,还可以在参观后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猴子调皮的各种表情、姿态等,这样更能激起幼儿创作的欲望。又如泥工活动“刺猬”,教师除了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外形特征,还可请幼儿轻轻触摸刺猬的刺,加深感受,获得更深刻的印象。
2、观察被看作是美术活动的基础,没有观察就谈不上分析。如“节日的街道”欣赏活动,幼儿通过视听器官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节日的热闹与喜庆。但这种气氛是从何而来的呢?必须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如远处的天空飘着彩色汽球,周围的树枝上挂满了灯笼,广场中间摆放着鲜花,四周插着彩旗等等,从而更深刻地感受理解热闹与喜庆,产生审美的愉悦体验。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和与幼儿的交流,找出幼儿的兴趣点。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从幼儿 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现实世界的运动感、力度感、节奏感以及和谐感等,形成幼儿对这些特征的敏锐的选择能力,防止幼儿对一些东西视而不见或者走马观花,使幼儿不断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范例演示法含义:范例是指用来向幼儿演示的直观教具,如图片、模型、画册、教具、实物以及教师画或做好的样品等。范例的运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和表现对象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细节,也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对范例的要求:(1)形象明确、清晰,能够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篇幅要大一些,使全班幼儿都能看清楚。(2)富于美感,有一定的艺术水平,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情感。(3)描画方法和制作方法易于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在绘制程度上是大多数幼儿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在使用范例中应注意的是:(1)要对范例有明确的使用目的。(2运用范例要和示范、讲解相结合,因为幼儿不仅看范例,还难以知道它的绘制过程。(3)有时,范例应有一定的数量,能从各个角度反映事物,启发幼儿的思路也为其创造性地表现事物提供借鉴和参照。(4)正确处理好运用范例和创造表现的关系。范例是为幼儿学习提供的参照物,而不能机械划一地作为统一的范本,要求幼儿画和做的范例有所不同。(5)要掌握好出示范例的时间。一般在交待课题后才出示范例,在上课前可以用白布或白纸将它们遮盖好。(6)范例并不是每一节课都使用,在教师的影响下,幼儿的观察力越强,表象积累越丰富,技巧越熟练,他们的创造性就越强,而范例的地位就越小。相反,美术活动中创造的成分越少,利用范例的机会就越多。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一切机会让幼儿亲自观察,丰富感情,提供想象和创造,补之以适应得范例,为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创造才能提供条件。演示:是教师或幼儿把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显示出来,使幼儿对步骤方法有所了解,以利于他们再直接模仿的条件下更好地掌握技巧。演示要求:动作熟练连贯、节奏速度适中、线条清晰流畅、想象准确优美。种类:分步演示、连续演示、局部演示、对比演示、反复演示、归类演示。游戏练习法含义:游戏练习法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愉快、积极的状态下学习美术技能,把视觉形象改变为视觉——运动形象,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分析:游戏练习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它的使用是 灵活多样的,游戏性的命题、游戏化的练习方式、对美术成果的游戏性处理以及美术活动中游戏性材料的使用等,都可以把美术和游戏结合起来。如“吹泡泡”、“煮元宵”等游戏化的命题,能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如“装饰背心”,每不幼儿穿上纸做的背心,用水粉颜料在其他小朋友背上画。这种绘画方式的变化,使得幼儿学习的兴致很高。有时教师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运用谜语的趣味性,增加游戏的成分,巩固绘画的技能。如教师出一些简单的谜语,让幼儿把谜面简单迅速地画下来。如“星星点点朵儿小,黄色小花缀细条,不要嫌它不火红,春天一来它报到。”(迎春花)。另外,喷洒画、泡泡画、滚画、印章画中牙刷、吸管、玻璃球、各种水果做成的印章,这些材料本身就给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激励了他们参加美术活动的热情。
语言指导法含义:语言指导法是指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教师要运用积极、有效的语言,培养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他们善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内容:(1)用和蔼可亲的语言,营造幼儿创造的氛围(2)运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3)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创造信心(4)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引发幼儿创造动机。分析: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世上的一切物质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当我把蜜蜂比作“蜜蜂宝宝”时,幼儿会让它们害羞、哭泣,和蝴蝶、蜜蜂做游戏等。当我把花儿比作“花姐姐”时,幼儿会把它们比作花房子,给“蜜蜂宝宝”遮风挡雨。在想幼儿讲述创造意图时,将讲述的语言精简成以动词、名词为主的句子,并将动词、名词以象声词、叠声词的形式出现,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创造意图,更有助幼儿浮想联翩。
(五)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分层次目标 目的和目标的关系: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
1、心理层次的目标
分为审美感知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和审美创造目标三大类。
美术教育的审美感知目标:培养学前儿童丰富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美术教育的审美情感目标:激发学前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学前儿童对形式和内容及其风格的体验。
敏锐的感知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的重要手段。
美术教育的审美创造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创造力。美术的核心在于创造。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创造主要培养儿童通过美术操作活动体验美的模式,懂得表现自我,表现生命。年龄层次的目标
⑴3岁—4岁(小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①欣赏教育目标
②绘画教育目标 ③手工教育目标
⑵4岁—5岁(中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①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②绘画教育目标 ③手工教育目标
⑶5岁—6岁(大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①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②绘画教育目标
③手工教育目标
幼儿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具有特点: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3岁—6岁年龄幼儿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2、充分的考虑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幼儿自身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3、为单元目标和具体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四)幼儿园儿童绘画造型的基础练习
1、线的练习
线是点运动所造成的轨迹,是一切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也是幼儿从涂鸦开始进入绘画世界的途径。线的构成练习,通常以直线和曲线为主。
儿童最原始的,用以表现思想的图画是从线开始的
2、线条的内容
表现线的力度和方向的直线与曲线 重力线和悬浮线 旋转、重叠的线 生长和构造形成的线
3、形的感觉
形状是由点、线、面积、体积等要素组成的。(1)圆和圆的组合(2)方形和长方形(3)部分与部分的组合和融合
4、色彩的感觉
色彩是造型艺术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形状与色彩的结合对于创造绘画是必需的。(1)基本色训练:对年龄小的儿童可以先从认识原色红、黄、蓝开始(2)认识间色:绿、橙、紫。(3)认识无彩色:黑、白、灰。(4)学会辨别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年龄稍大的儿童学会调色时,在纯色中加一点白色或黑色,就可以使颜色变浅或变深(5)背景色和主题色(6)用色彩表达自然界(7)色彩的情感(8)色彩的装饰
5、材料的体验
由于每种材料都有其不同的特性,会给儿童带来兴趣和快乐,也是激励儿童创造性的手段之一
一是视觉的材料感练习,一是触感的材料感练习(1)手指画:(2)吹画(3)蜡笔画(4)彩色铅笔画(5)彩色水笔画(6)水色画(7)水粉画(8)水墨画
6、装饰与美化
⑴线的游戏:用一根曲线像散步似的,由画面的某一点开始,顺着手的运动方向,自由的转动,组合成一幅曲折交叉的形态。⑵线和色的自由分割:用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的排列与组合自 由分割画面,利用其互相间所产生的和谐与美的效果,给视觉产生美的感受。
⑶方形的结合:方形有长方和正方之分。它们都由水平线和垂直线组成。
⑷三角形的组合:三角形三根直线所围成的一个形态。当三角形的底边与画面的水平线成水平时,具有稳固的感觉。⑸圆形的组合:圆形是由曲线组成的一种基本形态。它的空间具有充实、圆满及向外扩张的感觉。
⑹图案装饰:运用简单的图案花纹,如点、圈、线(直线、曲线、折线、水波线)、几何图形、民族传统花纹,在不同的纸形上装饰。⑺日常用品装饰:引导儿童观察生活中的工艺品。(五)幼儿园不同年龄儿童绘画的各种呈现
一、小班
1、线的产生:线条是儿童画中最基本的陈分,线条也是人们用来表现二度空间最简单的式样
2、圆的世界:圆形产生于手的旋转运动,就像胳膊围绕着肩旋转形成的圆形轨迹一样,圆没有方向、没有棱角、是最简单的视觉样式。鲁道夫认为:当儿童处于圆形式为主的阶段时,他还根本不能分辨形状。因此,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圆圈并不代表圆形性,而是代表某个具体事物的性质。
3、二维空间的影响:从儿童最初的画面来看,他们所观察到的物体基本上是通过二维空间形式出现的。没有前后、上下、远近之分,不能区分物体的立体性。而常常是一个用轮廓线包围着的物体的表层面,正、侧面混杂在一起。
4、教育的作用:
(1)儿童绘画的发展是与儿童认知发展同步进行的
(2)儿童对形状轮廓的掌握,是按照儿童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前进的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4)教师必须根据儿童对形象轮廓知觉掌握的规律,设计各种课题
5、形象轮廓线的发展:
(1)阳光放射式样发出的光线往往是由直线构成的
(2)以平面为主的表现方式是小班儿童的主要特征,但必须加 强培养空间观念,这方面泥工、积木、结构游戏对加强三维空间概念是最适宜的手段
(3)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能加强儿童对物体的印象
二、中班(4岁—5岁)
符号性表象能力的发展是这个时期儿童画的重大特征: 线条:线条仍然是这个时期儿童中最基本的成分,直线和横线是他们普遍运用的,用它画出人、树木、房屋等各种物体。形状:儿童把握的是事物的粗略结构特征,以二度平面表现物体的空间。一方面力图反映他自己所注意到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添加了自己内心的主观图式。
大小、方向:儿童通过视觉已经能够区分别大小,但在儿童的画面中,大小的准确性程度却很低。中班儿童,已经注意到在组合一个整体时的大小比例关系。
色彩:早期儿童的发展,形状先于色彩。4岁儿童开始对颜色发生兴趣,他们会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选择,不再使用单色画。黄、绿、棕、紫、黑等颜色是这个时期儿童最常选用的 想象和情感:色彩和形状的每一种运用,都是用来创造意象 教育的影响:中班儿童画是在以儿童为主体,积极鼓励儿童主动地探索和创造的环境中产生的。每一根线条,每一种形体,都来自于儿童直觉的感知、观察和想象,是他们的探索发现的结果。
三、大班(5岁—6岁)
1、用二度平面表现物体的各个方面:阿恩海姆所说,用轮廓线表现事物适合人类心理状态的最简单的和最习惯的表现技巧,儿童画的空间是通过二度平面表示出来的。
2、基底线的突破—空间表现之一:用纸的底部或者划上一条底线作为地平线,在地平线上一字排列着物体,这种使用基底线的作画方式,是早期儿童画的特征之一。
3、深度关系—空间表现之二:随着儿童认识事物和观察力的扩大,儿童对画面的处理更深入细致。儿童不仅画出物体的表面特征,还希望解剖内部,于是出现了“透明画法”。
4、构图:比较幼儿园中班来说,大班年龄的儿童更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不仅从内容上,画面组织合乎逻辑,具有一定含义,物体之间有相互联系,从形式上也更讲究画面的平衡、对称和统一。
5、色彩:儿童使色彩的范围扩大了。经常用的有:红、橙、黄、绿、蓝、黑、褚、紫等。喜爱运用装饰性色彩,则是这个时期儿童的又一特色。在选择用色时,儿童为了使色彩鲜明,自发的运用冷暖、对比色。活波开朗属于强型孩子,使用色彩明快的颜色较多;胆怯、反应迟钝的孩子在使用色彩上杂乱,举棋不定,喜欢用中性色彩;自信,有主见的孩子喜欢用对比色表示强烈的情感。
6、情感、兴趣、想象:这个时期儿童的泛灵理论思想,即把事物视为有生命、有意向的一种倾向,在绘画中有明显的表现。儿童所以喜欢绘画的原因之一,不仅是因为它的艺术表现,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种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语言。
7、教育的影响:大班儿童画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在教室正确的指导下,儿童有可能产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并获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四、课堂小结:
利用范例图片回顾复习所学知识。本课作为全书的重要章节之 一,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幼儿美术教育,美术的相关知识、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绘画工具和材料以及幼儿美术常用方法。其中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从幼儿绘画发展的特点和幼儿绘画的特殊表现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认知特点理解有限,所以只有了解幼儿绘画的年龄特点及特殊表现,才能进行美术指导。幼儿教育指导方法从观察法、范例演示法、游戏练习法和语言指导法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组织教学活动时选择和使用哪些教学方法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来决定,还有考虑活动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幼儿年龄特点等。
五、布置作业:
1、选择几幅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2、观摩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分析教师在活动中是如何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第五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生的主要动因。
持这一理论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
(四)巫术说
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理论中最有形象、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主要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
三、美术的概念和种类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美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主要包括:
(一)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绘画: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
从工具材料绘画可分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从题材内容绘画可分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
从作品形式分,绘画可分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
中国画又称水墨画,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最有影响的画种;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
(二)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雕塑可分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胚体上,把多余部分删掉、挖凿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连接、构成所需要的形体。
从表现形式来分可分为圆雕、浮雕。
(三)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是指那些摆设、欣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以审美为其的首要价值。
(四)建筑艺术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建物的统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建筑艺术:指按照没的规律,运用独特的建筑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物的首要功能;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才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四、学前儿童美术
(一)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人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科学的方式,一种是审美的艺术方式。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所显示正是他们对世界感性的、直觉的、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表现出他们思维的直觉性、具体符号和情感性特点。
儿童与成人开袋世界的眼光与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的,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是独特的,事物在他心里的样子往往迥异于成人眼睛所看到的样子。
(二)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反映了他们整体智慧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美术是其心里活动的反映,是其心里表象的图式化。组合成奇特的画面,是他们自我心中思维方式在绘画中的体现。
(三)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表达情感与进行交流的工具
认为艺术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表现说,这种理论认为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可以说所有儿童的美术创作都具有“表现主义”的色彩。满足儿童交流宣泄情感的需要是儿童美术的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的需要的情感教育。
幼儿时期,其心里发展的最大特点是自我中心。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
儿童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事物的能力。学前儿童中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是指他们利用物质材料及过去的经验加以从新组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
艺术是无措的,自由创造和追求变化正艺术的追本质的特征之一。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艺术是无错的,美术活动的特点也是自由的,不带惩罚性的。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一般智慧和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想象:是指大脑对以往经验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心形象的心里过程。
创造性有赖于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协调动作,受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少,因而他们的思维也更加自由,更加具有发散性,更富于想象和创造性。美术教育可以说是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西泽克出生于波西米亚,童年时代宽松、自由的生活与所受的艺术熏陶。
西泽克的教育观点:儿童美术教育以儿童的自由表现为主,重在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本能与创造热情。
西泽克秉承了卢梭的思想,持一种自然主意的儿童观,儿童艺术是神圣的主张“大人”严禁“入内”,既成人不要干涉儿童的艺术创作,更不要压制儿童表现出的生命的原创力。西泽克最大的贡献还在于,美术教育从过去的重技术训练的功利立场,转到重视儿童艺术的创造性和表现性。
这些美术教育家的观点分别形成了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工具论与本质论两大派别。
三、美国当代儿童美术教育
《标准》是美国艺术教育有史以来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早在明代,我国的教育家王守仁(1472~1525)就提出了儿童教育要从幼儿乐嬉游的特点出发进行诱导的观点。
康有为(1858~1927)在《大同书》中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兴趣性原则:萌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将之引入以后的人生,给一生一个好的开端。
兴趣性原则实施要点:
1、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快乐地从事美术活动的态度。
2、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刺激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3、适当运用表扬、赞许和挑战、竞争来强化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兴趣。
六、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
美术活动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实践操作活动,实践本身比成功或失败更为重要。
实践性原则实施要点:
1、让学前儿童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进行美术活动。
2、避免两个倾向即纯技巧和纯抽象的思想内容说教。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四、对话法
对话式教育特征:
1、教师与儿童,家长与儿童,儿童与学习对象之间,不再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
2、儿童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其学习不在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参与。
3、衡量一个人所受教育的标准,不再单纯看其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因该知道其来源,懂得其运用。
4、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和谐和整合。
5、对话意识必须消除自我中心意识,不一致的观点和行为对于产生新观念和产品更为有利。
6、对话教育着眼于破除种种极端倾向。
7、不管是教育还是受教育者,都因该感到自己也要接受教育。
对话方式基本形式:儿童与艺术品的对话;儿童与自然地对话;自我对话。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具体方法:
1、作品临摹法
2、情景观察法 观察是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3、语言描述法 语言指形象化的文学语言。
4、联想迁移法 通感是学前儿童感知的一个特点。
5、游戏练习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5)视觉的写实(9岁—10岁)
(6)压抑(11岁—14岁)
(7)艺术的复活(15岁)
3、哥仙修泰纳把儿童画分为五个阶段:
(1)错画期(1岁—3岁)
(2)图式期
(3)对线及形发生感情的时期
(4)想表现得象实物的时期
(5)正确地表现形状的时期
4、布莱德拉把“错画”和“空想的象征表现时期”亦即儿童画渐具绘画的形象时期以后,分为三个时期:
(1)概念画时期
(2)用线表现画的时期
(3)以颜色构成空间画的时期
5、美国心理学家罗文斐尔德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错画期(2岁—4岁)
(2)前图式期(4岁—7岁)
(3)图式期(7岁—9岁)
(4)写实初期(9岁—12岁)
(5)拟写实时期(12岁—14岁)
6、我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1)涂鸦期(1岁—2岁)
(2)象征期(2岁—3岁)
(3)定型期(3岁—7岁)
(4)写实期(7岁以后)
二、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划分的研究
儿童画发展归纳为四个阶段:
(一)涂鸦期:(1)无意识涂鸦(2)有控制的涂鸦(3)圆形涂鸦(4)命名涂鸦
儿童产生涂鸦现象的解释:
(1)心理分析学派认为婴幼儿的涂鸦是一种反抗和报复行为。
(2)柏特、罗文菲尔德等人认为儿童涂鸦可以获得肌肉运动所产生的满足与快感
(3)涂鸦起源于模仿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综上所述,幼儿涂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活动。
幼儿涂鸦学习活动表现为:
(1)认知能力是儿童产生涂鸦活动的重要因素。
(2)涂鸦是儿童有意识的模仿活动
(3)兴趣和联系是儿童涂鸦发展的动力
(二)象征期
(三)图式期
图式初期,大约从5岁到7岁左右,是儿童的形象思维发展最敏感的时期。
图式后期,约7、8岁左右,相当于学龄初期的一、二年级学生。
从象征期到图式期,儿童画的特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表象符号的形成(2)感觉的强调和夸张
(3)主观印象的表现
(4)写实期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3)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能加强儿童对物体的印象
二、中班(4岁—5岁)
符号性表象能力的发展是这个时期儿童画的重大特征:
1、线条:线条仍然是这个时期儿童中最基本的成分,直线和横线是他们普遍运用的,用它画出人、树木、房屋等各种物体。
2、形状:儿童把握的是事物的粗略结构特征,以二度平面表现物体的空间。一方面力图反映他自己所注意到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添加了自己内心的主观图式。
3、大小、方向:儿童通过视觉已经能够区分别大小,但在儿童的画面中,大小的准确性程度却很低。中班儿童,已经注意到在组合一个整体时的大小比例关系。
4、色彩:早期儿童的发展,形状先于色彩。4岁儿童开始对颜色发生兴趣,他们会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选择,不再使用单色画。黄、绿、棕、紫、黑等颜色是这个时期儿童最常选用的
5、想象和情感:色彩和形状的每一种运用,都是用来创造意象
6、教育的影响:中班儿童画是在以儿童为主体,积极鼓励儿童主动地探索和创造的环境中产生的。每一根线条,每一种形体,都来自于儿童直觉的感知、观察和想象,是他们的探索发现的结果。
三、大班(5岁—6岁)
1、用二度平面表现物体的各个方面:阿恩海姆所说,用轮廓线表现事物适合人类心理状态的最简单的和最习惯的表现技巧,儿童画的空间是通过二度平面表示出来的
2、基底线的突破—空间表现之一:用纸的底部或者划上一条底线作为地平线,在地平线上一字排列着物体,这种使用基底线的作画方式,是早期儿童画的特征之一
3、深度关系—空间表现之二:随着儿童认识事物和观察力的扩大,儿童对画面的处理更深入细致。儿童不仅画出物体的表面特征,还希望解剖内部,于是出现了“透明画法”。
4、构图:比较幼儿园中班来说,大班年龄的儿童更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不仅从内容上,画面组织合乎逻辑,具有一定含义,物体之间有相互联系,从形式上也更讲究画面的平衡、对称和统一
5、色彩:儿童使色彩的范围扩大了。经常用的有:红、橙、黄、绿、蓝、黑、褚‘紫等。喜爱运用装饰性色彩,则是这个时期儿童的又一特色。在选择用色时,儿童为了使色彩鲜明,自发的运用冷暖、对比色。活波开朗属于强型孩子,使用色彩明快的颜色较多;胆怯、反应迟钝的孩子在使用色彩上杂乱,举棋不定,喜欢用中性色彩;自信,有主见的孩子喜欢用对比色表示强烈的情感。
6、情感、兴趣、想象:这个时期儿童的泛灵理论思想,即把事物视为有生命、有意向的一种倾向,在绘画中有明显的表现。儿童所以喜欢绘画的原因之一,不仅是因为它的艺术表现,更多的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是把它作为一种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语言。
7、教育的影响:大班儿童画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在教室正确的指导下,儿童有可能产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并获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四 材料的体验
由于每种材料都有其不同的特性,会给儿童带来兴趣和快乐,也是激励儿童创造性的手段之一
一是视觉的材料感练习,一是触感的材料感练习
(1)手指画:
(2)吹画
(3)蜡笔画
(4)彩色铅笔画
(5)彩色水笔画
(6)水色画
(7)水粉画
(8)水墨画
五 装饰与美化
1、线的游戏:用一根曲线像散步似的,由画面的某一点开始,顺着手的运动方向,自由的转动,组合成一幅曲折交叉的形态
2、线和色的自由分割:用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的排列与组合自由分割画面,利用其互相间所产生的和谐与美的效果,给视觉产生美的感受
3、方形的结合:方形有长方和正方之分。它们都由水平线和垂直线组成
4、三角形的组合:三角形三根直线所围成的一个形态。当三角形的底边与画面的水平线成水平时,具有稳固的感觉
5、圆形的组合:圆形是由曲线组成的一种基本形态。它的空间具有充实、圆满及向外扩张的感觉
6、图案装饰:运用简单的图案花纹,如点、圈、线(直线、曲线、折线、水波线)、几何图形、民族传统花纹,在不同的纸形上装饰。
7、日常用品装饰:引导儿童观察生活中的工艺品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指定课题完成作品。
命题画的基本的任务是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能力,帮助幼儿学习新的技巧。使幼儿学会从特定条件的相互联系中去描绘物体,表现情节。
教师提出的主题,是以周围环境为依据,以幼儿的经验为基础的(二)自由画
自由画是在绘画题材、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对幼儿部加任何限制,完全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去作画。
自由画的创导者是维也纳美术法兰兹-西泽克
自由画的目的是为了给儿童提供充分表现自己对自我生活的认识和情感的机会,使他们在没有压力,没有限制的条件下,得到自己的抒发情绪的机会,以促使他们独立性、创造性的发挥
自由画的范围,不以实物为对象,记忆画、想象画、幻想画属于此列
自由画的原则
1、创设自由而快乐的气氛。提供可供选择的作画工具。
2、由于自由画是孩子们兴之所至,有明显的个人作画动机,不需教师所引发。
3、对幼儿的绘但是教师在指导幼儿创作,画技能不作过高的要求,以鼓励创造性、独特性为主。
4、自由画是一般在儿童分组活动、游戏活动时,或在家里进行、也可以配合教学活动在课堂中进行。
二 幼儿园绘画创作过程的指导
命题画和自由画在由谁确定绘画主题方面是有区别的,但是教师在指导幼儿创作过程方面,除了上述特点以外,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一)引发和激发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引起儿童对绘画的兴趣的范围包括:
(1)学习美术技能的动机:如美术材料的运用;设计的学习
(2)掌握知识的动机:目的在于发展儿童对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概念。
(3)想象的动机:重点是引导儿童的构想、观念的独特性,强调个人的构思技巧和独特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起兴趣的方法:
(1)语言讨论是一种基本的刺激儿童思考歹念形式。
视觉经验:录像、幻灯、图片是诱导儿童观察的重要手段。
(2)亲身体验:现场参观、询问、调查。
(3)材料经验:让儿童直接对造型材料作尝试、实验和研究。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4)感觉经验:充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外在信息,训练敏锐的感知能力
(二)从生活经验中挖掘题材
指导儿童绘画就要孩子们的生经验中挖掘题材。
1、从儿童生活的经验,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经验出发:对儿童直接生活的描写,是儿童画最主要的题材。
2、从他们觉得惊讶、好奇,希望进一步探索的心情出发。
3、从看到的事件、听到的故事出发。
(三)重视观察和引发各种感觉
(四)培育主动的构想
围绕主题,创设一定的情景,提供各种与主题有关的资料,启迪幼儿的情感,使他们广开思路
(五)绘画的的评价
可以用启发对话的方式,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其目的的主要是谈谈一些造型要素,鼓励美的感知觉和潜能的发展
1、讨论非巨象的画:可以寻找儿童画中的一、二种造型要素
2、讨论具象画:可以寻找孩子画中的具象表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件进行全面的计划与思考的过程。
构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