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公安工作公众安全感满意度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公安工作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基层一线和窗口单位,也是公安机关的根基,担负着保一方平安的重要责任。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是人民群众接触的第一界面,是公安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派出所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态度,直接反映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通过在市局开展的民警联村大走访,千警进万家的活动中调研,现立足于我梅林派出所的现实情况,面向全市公安工作就如何提升公安工作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谈谈自己一些看法。
一、抓服务,提升派出所辖区人民群众的形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安机关的宗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是公安机关的任务,服务工作做的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公安机关的形象,特别是窗口单位更是重中之重,窗口民警、执法民警必须规范自身文明用语,态度和蔼,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和感到不耐烦。
一是在日常户籍工作中,规范户籍办理手续,禁止乱收费,态度要热情,解释要耐心,办理要积极,并对有困难的群众要给予适当的方便,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定期有针对性的对困难的群众进行上门服务,减少群众负担,多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加深警民感情。让群众感受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实在效果。
二是在日常接处警中,执法民警做到及时出警,有警必
接,提高处警质量,不能敷衍了事,将有困难找警察这句话贯彻下去,当好群众的保护伞。
二、抓打击,提升派出所辖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打击犯罪,调解矛盾纠纷,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所在,一个地方的治安情况直接影响辖区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的下降直接促使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评价下降,所以公安机关要让群众应时刻体恤群众之苦,及时发现民生治安问题,深入如开展各项打击活动。
一是对矛盾纠纷以调解为主,既要法制,但也需要仁治,对于辖区内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打架斗殴或损毁他人财务治安案件,在法律允许的大前提下要坚持“能调则”、“多调少罚”的原则,积极开展防范排查、教育疏导、调处化解工作,及时快速地将各项矛盾纠纷化解,解除群众心结,防止矛盾恶化。
二是做好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做好日常巡逻工作,提高街面巡逻见警率,特别是提高重点路段、重要部位、重要时段巡逻密度。我派出所在重大节日或特殊时期联合乡镇综治办进行夜间徒步巡逻,每日派出民警二人联合乡镇综治办四人对辖区内宾馆、娱乐场所进行检查,有效挤压犯罪空间,减少发案率,提高抓现率。
三是依托派出所现有条件,对于辖区内的“小案件”树
立“零容忍”理念,现公安工作对一般小案件侦破和查处力度不够,导致一般案件在侦办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措施,长时间没有得到侦破和查办,没有及时给群众答复,有的甚至带来群众信访问题,引起群众不信任,这些‘小案件’危害面极大,涉及群众多,容易引起不满,所以在今后公安工作中我派出所力求多破一些 ‘小案件’,做到是群众报警的案件,都要认真受理,做到“有案民警必到,有现场比勘察”,依法查处,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护一方平安。
三、抓队伍,提升派出所民警自身素质。
塑造公安机关良好的社会形象。民警都要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积极上进的精神状态,要紧紧围绕人性化执法要求,从细节抓起,进一步对自身执法值勤的方式方法、行为举止、语言态度等方面加以规范,坚持规范执法值勤,加强执法和服务,全力打造公安机关良好形象。
一是加强制度管理,严格按照规范执法、热情服务的要求,提升自身素质,养成过硬作风,在单位车辆上加强警车管理,杜绝公车私用,尤其是上、下班;在单位经费上严格管理,防止形成所长独占独支现象。通过公安机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树立良好公安形象。
二是加强民警思想纪律教育,反复对民警开展教育整顿
活动,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执法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对全体民警加大教育,对以上方面存在问题,认真查找原因,积极及时整改,大力提高民警的法纪观念、廉政意识及工作能力,重塑当代公安民警新形象。
三是落实派出所民警值班制度,安排每人一天的值班,让每一位民警都参与到派出所的出警活动,提高民警对公安机关派出所归属感,加强民警对公安工作的责任心,提升派出所民警内部凝聚力,从而调动民警工作热情,提高办事效率。
四、抓走访,加深派出所民警和人民群众感情
以大走访活动为契机,深入走访群众,把走访作为一种工作常态,把走访寓于工作之中,创新走访方式,扩大走访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向公安机关报过警、报过案或接受过处理的当事人,深入走访检法机关等办案人员,广泛征求各方面对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的意见,科学评估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是扩大走访面,深入乡村,每一个村委会,每一个村小组,每一户困难人家,都进行定期的,选择性的走访,将工作做下去,并坚持下去。着重采取登门走访,民警恳谈、矛盾调解、宣传发动、爱心帮扶等方式,及时了解群众诉求,职责内的马上办,职责外的帮着办,真正做到事事有着落,把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里去。
二是要让派出所把走访工作常态化,把走访寓于工作之
中,坚持贯彻走群众路线,不能只为测评而走访,不能为应付检查而走访,要将走访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及时了解群众所需,解决群众所急,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
总之,公安机关一定要深刻认识当前社会矛盾的主要特点,坚持不懈地研究警民关系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一切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以真诚的服务、高效的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不断提高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率。
第二篇:提升公众安全感
XX乡“五严五抓” 提升公众安全感
一是严阵以待抓部署。一是立即行动,迅速部署,科学调度,排兵布阵,把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做细做严做实。二是要全面梳理,查补漏洞,始终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始终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要加强专项治理,针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比如说偷盗行为等。四是要加强宣传,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宣传单、标语、走访等多种形式,集中反映我乡平安创建的新举措、新成效,积极争取群众支持和参与,为全面做好公众安全感测评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严格纪律抓落实。一是责任到人。该项工作是当前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乡村干部责任到户。二是保障到位。从人、财、物三个方面做好保障工作。三是任务到岗。要将本项工作任务逐一分解细化,做到定岗位、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四是督查到底。对不能按要求安排落实工作、行动迟缓、措施不力、工作流于形式、弄虚作假应付差事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警告,对因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责任人,严厉追究其相应责任。
三是严肃认真抓整改。对于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实实在在地开展整改,及时解决到位。要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撒手,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综治办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及时整合各村各线力量,加强协调,加强沟通,各村、各部门单位既要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也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凡涉及公众安全感工作中的问题,要及时通报、互通有无。
四是严密防范抓安全。一加强治安巡逻,特别是加强对学校及其周边地区和重点区域的治安管理和巡逻,提高见警率。二加强科技防控。以“天网工程”为抓手,加大投入,提升技防水平,不断扩大科
技防控的覆盖面。三加强社会防控。要不断加强农村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邻里守望、户户联防等活动,营造人人都是治安员、处处都有警戒线的社会治安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四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种规章制度,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抓好生产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
五是严于律己抓形象。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做到依法依规办实事,围绕群众办好事。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掌握群众诉求,找出突出问题,切实解决矛盾纠纷。各村、各有关单位迅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特别要将对政府不满意、对社会治安不满意的人员排查出来,然后逐人走访,解决其实际困难,化解其心中怨气。
第三篇:全面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思考
全面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思考
群众的满意度是衡量公安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根本所在。开展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测评工作,把评判权、审议权、考核权交给群众,以“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双测评直观地评价和衡量公安工作的优劣,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总体要求。如何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以强有力的便民举措和切实可行的服务渠道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的满意,逐渐成为实现公安发展和群众满意双赢的瓶颈性、症结性问题。公安工作要取得群众满意,须举“六常”,克“六重”、避“六轻”,以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贯穿于工作始终。
一要“常练平日之功”,克服“重突击、轻平常”的思想。任何事物没有量变的积累,不会有质变的飞跃。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的提升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公安机关只有坚持不懈地走群众路线,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扎扎实实开展工作,群众才会满意。反之,仅靠一时一事做表面文章、搞突击应付是万万行不通的。要真正赢得群众的满意,须常练平日之功。公安机关作为时时处处都和群众打交道的刑事司法力量和治安行政力量,与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对公安工作的评价会随着一时一事而发生变化,弹性大,波动性强。因此,功夫必
须下在平时,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把群众需求、群众意见放在第一位,关注服务民生,真抓实干,不搞虚夸,通过平常的功夫去赢民心、创佳绩,只要工夫到,工到自然成。
二要“常行打防之举”,走出“重打击、轻防范”的误区。打击和防范是辩证统一的矛盾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打击的同时要抓防范,防范的同时力促打击,唯有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方能实现治安大局的平稳。然而,在有些公安机关存在着“重打击,轻防范”的误区,谈及打击,兴奋不已;说起防范,萎靡不振。不愿意把过多的精力放在防范上,这种此消彼长的做法,势必会造成案件高发,特别是侵财类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可防性案件高发,打不胜打,防不胜防。要想赢得群众满意,必须不发案、少发案,切实摆正打和防的位臵,做到打防并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首先要善打,没有主动有力的打击,案件破不了,群众损失挽不回,群众不会满意。同时要重防,无论从经济效益角度,还是从社会效益角度,预防一起案件的社会价值,要远远超过破获一起案件的价值。今年,我局从实际出发开展了“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两抢一盗”、涉赌、涉毒、黑恶势力犯罪,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秩序、城区居民和社区秩序、集贸市场秩序、公复娱乐场所。在有效打击的同时,积极布建城乡巡防网络,以快侦快处打
击犯罪,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提高公众安全感、满意度。
三要“常办大小之案”,杜绝“重大案、轻小案”的做法。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多次强调,公安机关“既要重大案,又要管小案”,要切实提高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小案牵大案,小案连民心,量大面广的多发性侵财案件已经成为社会治安和群众安全感的晴雨表,件件连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起起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然而,在一些公安机关重大案轻小案的思想依然存在。遇大案领导亲自挂帅快侦快破,见小案往往重视不够、办理不好、侦破不了,在破大案维护一方平安的同时,也导致了不起眼的小案多发、常发、频发,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要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社会治安热点问题出发,重大案不轻小案,对小案同样要“重视、重防、重侦、重破、重沟通”,坚决杜绝对待小案“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接而不处、处而不破、破而不馈”。要逐步建立小案接处监督机制和沟通反馈机制,破的案件,告知结果,在侦案件,告知进展。要想尽一切办法消除误解争取理解,积小安为大安,积小益为大益。
四要“常抓管理之能”,摒弃 “重执法、轻管理”的理念。要处理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明晰二者关系。事实上,管理是影响更广的执法。在群众眼中,民警的一言一行、一
举一动都是执法行为,管理的对象远远超出执法对象,因此管理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群众对执法的满意度。公安机关的形象不仅仅体现在办案上,同样体现在管理的言行态度上。要赢得群众的满意,必须常抓管理之能。我局认真开展了公安部、省委政法委、市委政法委关于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五个严禁、六个严禁、十条禁令”活动,增强抓好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自身形象。注重在“规范管理、注重言行、改变态度、沟通告知”上抓管理,逐步建立健全沟通制度和强制告知机制,扩大警务公开范围,让群众对警务活动切实明确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以执法管理的透明化、明晰化、规范化,提升群众满意度。
五要“常做服务之事”,转变“重处罚、轻服务”的观念。“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是公安机关始终坚持和秉承的宗旨理念和职责任务。严格执法保平安,热情服务促和谐,有机涵盖了公安机关的两项重要职能。坚持严格执法、依法处罚是公安民警义不容辞的职责。但在依法处罚的同时,一些同志却忽略了“服务”职能,没有把执法寓于服务中,摆不正位臵,做不好工作,处不好关系,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没有形成警民的鱼水关系,以致群众满意度不高。要赢得群众满意,公安机关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有警务活动都应寓于服务之中,坚持服务至上、服务至极、服务至本。要通过扎实有效的便民举措,以全警
动员、全员参与、全方位的服务不断改善警民关系,促进和谐发展。今年,我局党委研究出台了“未破案件限期回访,案件物品及时发还,公安工作民意主导,关注民生民警走访,办事办证绿色通道,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公安外网警民互动,重大事项新闻发布,主动汇报提升信任,公安信访限期办结”十件实事,并公开承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将落实十件实事作为创人民满意公安机关的重要举措,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六要“常响外宣之声”,改变“重内报、轻外宣”的现象。宣传增进理解,宣传树立形象,宣传打造成果。公安工作的好坏优劣,需要群众的了解和评价;公安工作的发展进步,需要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而争取群众的了解、理解和支持,需要公安机关主动宣传、沟通和交流。多数情况下,公安机关虽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往往因正面宣传不够、不深、不透,造成了群众不了解、不掌握。相反,对于少数的执法负面效应却以负面报道的形式快速介入群众的思想和生活,直接影响了公安整体形象。要善于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不断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宣传法律政策,征求意见建议,增进群众的了解、理解和支持,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要善于做好媒体的宣传工作,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主动占领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舆论阵地,用记者的手、笔和声音客观全面地报道公安工作,唱响主旋律,努
力实现公安工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宣传效果的有机统一。今年,我局采取新闻记者招待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案件通报会等多种方式宣传公安工作,全力塑造了公安机关良好形象。
第四篇:提升公众安全感 增强人民满意度2
提升公众安全感
提高群众满意度
我乡地处山区矿区,流动人口众多,人员情况复杂,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的青壮年较少,这几年,公众安全感已成为我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的一项重要的制约因素。现就我乡如何提升公众安全感、增强群众满意度工作做一简单汇报:
一、加大宣传力度
这里所指的宣传,是指上户宣传,上辖区村民每家每户的门。上门宣传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第一件事:宣传我们的工作。让村民知道,为维护我乡社会稳定,为提高公众安全感,我们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下一步还要做些什么。
第二件事:征求居民对我们的工作、对提高公众安全感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
第三件事:指导居民开展自我防范。比如说,要安防盗门、装防盗锁;陌生人进村多询问,可疑人进村多警惕;尽量避免深夜外出,僻静地方结伴行等等。
通过上户宣传,我认为可以起到这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让群众知道为提高公众安全感,我们一直在努力,以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二是释放村民的情绪,排泄群众的不满;三是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四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 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五是为建立我乡自己的测评体系打下基础。
二、建立我乡公众安全感测评体系
我们可以采取随机方式,定期不定期的开展测评,通过测评及时掌握群众的动态与需求,有针对性开展一些工作。比如说,知道哪些村民对安全感不满后,通过分析其原因,再组织有关人员上门工作或者以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宣传解释,征求意见,释放情绪,排解不满。建立自己测评体系的目的就是增加工作的针对性。
三、用好治安巡逻队,提升公众安全感
制定了在重大节日、敏感时间和不定期进行治安巡逻制度。治安巡逻队队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职能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得到了全乡群众的充分肯定,并逐渐成为我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又一中坚力量。治安巡逻队,由乡里应急分队队员组成,乡综治办进行业务指导。将他们专门用于治安巡逻工作,定期不定期的在各村、社区开展巡逻。虽然很难做到辖区全覆盖,起码也能控制住重点村、重点区域。
四、加强与派出所配合,共同提升公众安全感,提高群众满意度
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处置得到派出所支持,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个月我乡有2起因林业纠纷、1起因计划生育工作引发的治安问题,和出现了2名因精神病危害社会治安者,这几起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在我乡综治办和派出所干警的密切配合 下处置得非常妥当。尤其是对2名精神病危害社会治安者进行紧急收治工作处置时候,围观的群众特别多,反响很大,群众很满意,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公众安全感。2名精神病刚出现了危害社会治安的苗头,村里的维稳信息员立刻把情况反映到乡综治办,乡综治办工作人员,马上到现场与村干部、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稳控,请求派出所派员支援,同时做好家属工作,联系精神病医院,在派出所人员的协助下成功对这两个精神病患者进行了紧急收治。
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很多,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否固然是主要因素,但绝不是全部因素。农村宗族势力的影响、矛盾纠纷及信访问题的处理、部分基层干部的粗暴工作作风等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最后都会集中在公众安全感上体现出来。因此,提高公众安全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思广益,需要群策群力,需要全乡上下共同努力。
第五篇:转变观念加强法院管理 提升公众安全感满意度
针对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高及政法“六项动态指标”的现状和贯彻落实广西区政法委书记温卡华的重要指示精神,博白县人民法院从2月起到12月底组织开展“下基层、转作风、访民情、创平安”活动,并将这项活动贯穿今年法院工作的一条主线。
2月1日,博白县法院召开了全院干警动员大会,要求全院干警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通过深入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在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促使博白县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及政法“六项动态指标”全区排名尽快稳步提升。为确保这项活动开展取得成效,该院决定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这项活动: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这项活动是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迫切需要
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结果,是老百姓对一个地方社会治安工作的真实反映,事关一个县的对外形象和投资环境,事关一个市县的声誉和发展。近三年来,博白县每年都实现了“六个不发生”目标,特别是占刑事案件比重较大、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两抢一盗”案件实现了总量的持续下降,社会政治大局保持了总体稳定;过去该县群众热衷于在清明、重阳等节日期间开展大规模联宗祭祖或宗族姓氏非法活动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社会风气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是,与博白县社会稳定工作日趋向好的形势不相对称的是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及政法“六项动态指标”在全区的排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从三个方面查找原因
(一)自身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有些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不够深入细致,拿不出改进作风做好群众工作的具体思路和措施,普遍存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细、重点群体和人员稳控不力、案件回访不到位、“大走访”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二是个别干警业务素质不高,执法随意性大,存在着执法不公的现象。三是一些干警在对待群众时,仍存在着“冷、硬、横、推”以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四是少数干警大局观念不强,考虑自身利益多、扎实做事的少,发牢骚的多、讲怪话的多,甚至极个别干警纪律松驰,影响了人民群众对法院队伍的整体评价。
(二)来自群众的原因。一是期望值过高。相当一部分群众希望法院是万能的,“没有执行不了的案件,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群众向法院提出诉求,一旦期望无法实现或结果达不到其“想要的标准”,消极看法就会随之产生,甚至可能转化为负面效应。二是误解率过高。一些群众的法律知识有限,而客家人的维权意识又特别强,对正常的司法行为容易产生误解,例如取保候审、适用缓刑、从轻减轻情节等正常法律措施,很可能被群众误解为“法院办关系案、人情案,放纵犯罪”,从而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三是自我评价过低。少数群众思想观念滞后,对博白发展的大好局面视而不见,而对该县改革发展中遇到的一些不良现象,以及各地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扩大化,把博白的社会治安描绘得危言耸听,往自己的脸上抹黑。
(三)来自社会发展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社会管理难度增大。当前,博白县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期,由经济发展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产生的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矛盾凸显,信访事件增加,虽然该县政法干警在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短时期内仍难以解决所有问题,使得一些群众存在不满情绪和怨气,就把公众安全感测评当做了发泄渠道。另一方面民生改善任重道远。近年来,博白县委、县政府在关注和改善民生上下了很大力气,不仅实现了经济总量的逐年增加和财政收入的稳步提升,还加大了民生资金的投入,修建了大量的民心路,办成了很多惠民实事,使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很多改革发展的成果,但是仍很难做到人人满意。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教育、就业、医疗、道路交通、环境卫生、农田水利等任何一项民生工程推进和管理的缺位、错位,都有可能成为影响群众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针对上述情况,博白县法法院党组要求全院干警,特别是基层法庭的干警,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庭地处前沿和干警下乡巡回办案接触群众,熟悉、了解情况的优势,坚持送法下基层,服务零距离,在利用巡回办案中,认真倾听群众的咨询,耐心解答群众疑难,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充分体现法院接受群众社会监督的诚意。同时结合阳光司法、法庭开放日等活动,向群众普及法律常识,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拉近法院与群众的距离,提高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认可感和满意度;要真真正正的深入到基层、走入到群众当中,以良好的司法作风、提高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大民商事案件的调解力度和生效判决的执行力度,满腔的服务热情解民忧、办实事,千方百计扭转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高及政法“六项动态指标”排名靠后的被动局面,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活动要以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提高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反映的却是政法干警的作风和素质。此前在开展“下基层转作风访民情创平安”活动中,广大干警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通过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真真正正为群众送平安、解民怨、办实事,以此来凝聚民心、赢取公信,实现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赶超进位”和政法“六项动态指标”的大幅提升。法院党组要求法院干警在这次活动中总结并借鉴以前的成功经验与做法,一是要在下基层中“解民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大量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往往发生在基层,而影响稳定的大问题很多也是基层的一些小矛盾、小纠纷未能及时化解所致。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最佳的地方在基层,最难的地方也是在基层。衡量法院工作的实绩,不仅要看审结了多少案,所以还要看是否化解了矛盾纠纷、理顺了群众情绪,是否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要把开展“下基层转作风访民情创平安”与开展“四大纠纷调处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变群众上访为干警下访,通过带案下访、上门走访、预约接访等多种形式,主动走访、联系、帮助群众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二是要在深入排查上下功夫。对近年来未执结的案件、涉法涉诉案件、解决的上访问题,要进行一次“回头看”,对当事人进行回访,做好巩固工作;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行业、重点人群、重点问题,尤其是对“四大纠纷”,以及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法涉诉、劳动社保、环境保护、医患纠纷等重点问题,要重点排查,掌握动态,真正把情况摸清、摸准、摸透。三是要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坚持边排查边调处,对发现的矛盾纠纷,要集中进行梳理分析。对于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纠纷、小案件、小隐患、小事情、小问题”等法院自身能解决的问题,要尽最大的努力、尽量从快予以调解处理,引导群众理顺情绪;对于像“四大纠纷”、涉法涉诉、企业改制等仅靠法院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推动尽快解决。四是要在下基层中“办实事”,进一步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法院要求干警活动中,一定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走访群众、联系群众、帮助群众,以老百姓最需要法院干警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为着力点,满腔热情地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要紧贴老百姓的实际和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发挥各法官以案说法作用,面对面地向群众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最近修订出台的一批法律法规,如交通法规新规定、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要面对面地向群众做好深入宣传、解读工作,增强群众自觉守法和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要加强对群众的安全防范知识教育,积极传授防侵害、防事故的安全防范常识,提高群众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要积极当好政策宣传员,把开展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的程序、方法、目的同群众讲清楚,让群众客观评价,争取群众对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的支持。对那些有实际困难的群众,特别是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要采取走访慰问、“结对子交朋友”等有效形式,积极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上的、发家致富上的帮助,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把好事实事真正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
四、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博白县法院为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把这次“下基层转作风访民情创平安”活动贯穿今年法院工作的一条主线。一是广泛动员,有序推进。要求各中层部门要高度重视“下基层转作风访民情创平安”活动,层层搞好思想发动,引导广大干警明确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教育广大民警摆正位子,端正心态,以公仆身份、平等心态对待群众,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开展工作,绝不能有“额外负担”的思想。要求中层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坚持率先垂范、亲历亲为,带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凡是要求干警做到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到。要选择工作难度大的人员结对子、交朋友;要选择反映最集中、最突出的问题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以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带动周边同志。要紧贴工作实际,精心组织策划,制定具体方案,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动活动顺利开展。二是要面向群众,转变作风。要求全院干警要切实转变作风,苦练群众工作能力,确保在深入群众的过程中能敲得开门、说得上话、交得上心、办得成事。要结合以全区法院开展“改革创新年”活动为契机,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力戒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搞有形无实的事,真正把“服务零距离、办事零条件、窗口零投诉、干警零违纪、执法零差错”的要求落到实处,以此来树立新时期法院队伍的良好形象。三是加强督查,确保开展活动取得实效。要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经常组织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对各中层部门开展“下基层转作风访民情创平安”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查找薄弱环节,推动工作落实。要求各中层部门在开展“下基层转作风访民情创平安”活动中,一定要按照实施方案不折不扣进行,严格把握好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以及步骤和方法,做到工作与学习两不误、双促进,认真做好学习部门和个人的学习笔记,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好开展活动的台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