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出“地方味” 彰显“特色牌”2
突出“地方味” 彰显“特色牌”
——广丰县群众文化建设有声有色为提升城市魅力指数和群众文化幸福指数,广丰县以文化教育群众、引导群众、陶冶群众为目标,着力打造特色群众文化品牌,不断强化文化民生保障力,用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引领风尚,为广丰科学发展提供强力文化支持和丰富精神食粮。
一、依托传统优势,群众文化实现全民化
广丰是享有“江西书画之乡”、“中国武术之乡”之美誉,人文底蕴深厚,地方特色浓郁鲜明。该县充分挖掘和激活传统优势资源,积极探寻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通过多渠道、多方式举办各类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的内涵。每年在全县各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书画进课堂活动,定期举办书画作品展、艺术研讨会等活动。连续8年举办书法家义务写春联活动,每年都会组织10多名广丰籍书法家入社区进农家义务写春联,为广大群众送去“文化年货”。广丰籍中国书协、美协、作协会员共有20多名、省级会员有120多名,县会员人数近万人。仅2012年,就有28人次书画、摄影作品入选市以上展览,有31人次文艺作品获得市以上奖励,有7人出版专著8部。同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重开武馆、组建舞龙舞狮队。舞龙舞狮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农运会,屡获金奖,广灵武术院的《舞龙》还走上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和“心连心”艺术团。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该县涌现了一大批民间文艺组织。据统计,目前全县有音协、美协、作协、书协、诗词协
会等20余个文化协会,足球、象棋、自行车等10余个体育协会,60支民间文艺团队。这些民间文艺组织足迹遍布县内外,通过创作笔会、体育联赛、公益汇演、文化交流等活动,将独具地方特色风情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了群众文化活动中,丰富了群众文化内涵。
二、依托产业载体,群众文化实现品牌化近年来,广丰县充分运用群众文化的社会性和参与的广泛性,以产业为载体,围绕经济中心工作,全力打造挖掘机文化、红木文化、马家柚文化,让群众文化向品牌化发展。
广丰是“挖掘机之都”,全县在外挖掘机保有量6到7万台,约占全国保有量的十分之一,从业人员逾10万,可实现年劳务租赁运营收入100亿元。从2010年起,每年正月都举办了挖掘机文化宣传月活动,举办挖掘机博览会、挖掘机技能大赛、挖掘机创业文化图片展、挖掘机产业发展座谈会、挖掘机技能培训、挖掘机品牌推介促销会等六项活动。在挖掘机文化宣传月活动的辐射和带动下,全县云集了徐工、龙工、现代、斗山、小松、沃尔沃等30多个国内外挖掘机品牌,此外,围绕红木文化产业和马家柚产业,该县以中国广丰木雕艺术高峰论坛、红木文化旅游形象大使大奖赛、马家柚柚王擂台赛等活动为载体,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依托广场电影,群众文化实现常态化
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广丰县以广场电影为切入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群众文化常态化发展。
以群众为主角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该县根据文化设施的功能布局和群众的娱乐爱好,举办了迎新春文艺晚会、才艺大赛、“可爱宝贝”选秀大赛、与浙江余杭文化走亲、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提升了群众文化品位,丰富了群众文化内涵。
持续深入开展文化“三下乡”。该县做到了每个月全县办一次综合文艺活动、每个乡镇演一出戏、每个村居放一场电影。特别是广场电影,已连续放映十四年。1999年以来,该县采取“政府买单、群众受惠”的方式,在县城月兔广场每天放映一场露天电影,场场免费。每次放映前,根据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放映一部以科普法制、致富技术、生活保健等为主题的公益片或科教片,宣传政策法规,普及科技知识,弘扬文明新风。并在每月底,统筹安排下月放映计划,多形式、多渠道向社会公布影片名。如今,广场电影的放映已延伸到各个中心集镇。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该县还着力将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不断健全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启动了吴俊发艺术馆、广播电视中心、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免费向公众开放,高标准建设了23个乡镇综合性文化站、163家农家书屋,兴建改建了21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广播、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夏广凯)
第二篇:彰显地方的特设文化
引领特色民办教育,彰显地方特色文化
——阆中机电学校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花香暗动、阡陌碧蕊的嘉陵江岸边,滨江路东段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学校——阆中机电职业学校。这是一所集中专、大专为一体的多学科、综合性民办学校。他们在短时间里的崛起,创编了民办学校的又一个传奇神话。这与学校创办者段阳宗同志办校的立足点及观念分不开的。他们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为基础。提出的以“以德树人、以技成人、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号召,全面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模式、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学校崛起,形成了中职学校的楷模。
一、教育质量的召唤——“广纳”“优送”
民办学校都是自主招生,生源都是分流下来的学生或者问题学生,而学校提出的绝不落下一个学生,不向社会释放一个“包袱”的招生主旨,更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推向了首位。因为这些学生进入学校后,学生缺乏刻苦的学习态度,文化基础较差,有的学生生活散漫,有逆反心理,不愿受管。将这样的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培养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并非一件易事。“广纳” “优送” 的指导思想,又迫使学校要不断地创新、不停地拼搏!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广纳”“优送”对民办中职学校来说,是个矛盾的统一体,不“广纳”,没有生源,“优送”无从谈起;只有实现了“优送”,培养出高质量的有用人才,学校的社会信誉才会提高、生源才会拓展;有了生源,资金、设备、师资就容易解决。在“广纳”的条件下实现“优送”,不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必须做实实在在的努力,必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从实际出发,加强心理引导,实现教育优化
我校对于刚入校的14、15岁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承受了来自家庭及社会压力,第一步做的就是让他们从分流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做好这些,我校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把关爱尊重摆在首位,关爱可消解他们逆反心理,尊重可重树他们的自信,鼓励可促进他们的转化。教师有转化学生的信心,学生才有信心转化。从这点出发,我校对刚入校的学生扬长避短,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坚决实施小班化,力求做到“个对个”的师生了解,及时发现学生的长处,进行心理引导,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主持小组、健美操小组、舞蹈小组、科技小组等)。在老师辅导过程中,学校提出了:a、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一个人有了爱国主义思想,有了远大理想,就会坚持发奋学习,就会注重锤炼品德,就会勇于进取创新。b、重视教育管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管理结合起来,有配套的规章制度。刚开始,有的学生对“管”有习惯性的反感,我们反复强调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生活在社会上的人,必须学会被人管,学会管别人,更要学会管自己。以抓好过程管理来实现目标管理。C、培养学生干部,重视发挥团委、学生会各类学生干部的自治自管作用,全校学生干部的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果这些干部都能起模范带头作用,那么管理工作就能好做得多。而对学生干部重培养、严要求,讲清工作任务,提供工作方法。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我校坚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把学法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读的时间、讲的机会、论的安排让给学生,让学生学有办法,学有主动,学有进步。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关。确立学校无差生,只有差异学生的理念,相信学生都是人才,但不是全才。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科学的学习方法得到不断潜移默化,把教师的“教”、“导”变为学生的“思”、“悟”,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规律,学会学习技巧。把学生推向勇于进取、勇于创新的新境地。
(三)、开放教学时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我校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材——学生”三点一线式的生产流水线,“学习——归纳——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教学模式(10+35的模式:教师10分钟引导,35分钟留给学生讲演、谈论、参观、实践)。
1、把刻板的时间打破,根据学习和活动的内容设置长课、短课。
2、教室空间多样化,教室并不一定是课桌椅、讲台、黑板的简单组合,是根据课的内容和活动的要求,来选定上课的固定的教室,还是设置的活动教室。课的形式也有大课、有小课而论。
3、学习形式丰富多变,有大小班教学,有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有讲演、谈论、参观、实践等。
4、创办模拟工厂,树立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习的观念,创设情境给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进社会,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使学生不仅看到社会的快节奏,人际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还不时碰发出“价值观”的火花,以达到有所体验,学有快乐的最高境界。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学校教师坚持教法改革:一是课堂围绕重难点设计问题,做到: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不同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和答疑,以学论教;二是利用教具直观演示改进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办学特色——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的教育。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教育方针就强调了中职学校必须根据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职教就业几年累计的经验,中职学生毕业也就十六、七岁,学生到沿海一带就业苦、就业难,而家长还不太放心的情况,也致使职业学校的招生更难。我校领导从实际出发,制定以学生为主体,着眼本土文化的基础上,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向地方输送人才的教学计划。
1、培养学生外在气质:每天早上学生晨练后第一节课:(6:40-7:30)开设了形体组、舞蹈组、健美操组播音主持组。从学生兴趣出发,重塑学生的外在气质及内涵,增加学生多兴趣、多爱好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每天下午的第三节课,则是个兴趣小组的另一种展示机会。电子科技小组融合了机电专业、电子专业、建筑专业的学生开创科技讨论(他们一部分加入到学校实际建设操作组中,一部分学生进行科技讨论);而音乐、舞蹈小组的学生进行音乐舞蹈组的编排;而来自服装专业的学生,他们在自己的领域探索,进入小饰品想象的发挥空间„„
2、培养能力、磨练意志力的总裁训练班:周六、周日每天下午的第三节课则是培养学生能力、意志力的总裁培训训练。总裁训练不仅锻炼体能,还增加掌握生活技能、社会商业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环境的适应能力。
3、训练仪容仪表、重塑学生的外在气质及内涵:每周的竞赛活动更让学生在机电校的大舞台上得以展示自己的才华,释放出异样的光彩。“我是中专生”的演讲大赛,让所有新生丢掉了分流的包袱,勇敢地
走上演讲台,大胆的抒发自己选择中专的那份凌云壮志和远大抱负,不仅是他们走出了那份阴影,还从心底里充满对未来前景的美好憧憬„„那接下来的“放飞梦想”、“我为青春而放歌”、“舞蹈大赛”、“感恩的心的演讲大赛”等等,让孤僻的学生不再孤僻;让猥琐的学生彻底改变形象„„
4、着眼地方旅游,演绎阆中本土文化:以服装专业为导航,机电、电子专业强力配合,发展独特的校本文化。我校是以服装专业为龙头,为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孩子们自制服装作品。为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再用作品演绎本土文化。在学校的主持下,学生们穿越时空,与巴人会晤、与三国英雄评品人生„„既增加学生的本土文化认知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5、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向地方输送人才。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自偏远的农村,没有给自己人生定位的孩子挺多的。但随着地方经济的日益发展,建筑人才日渐稀缺。对于没有经济基础的农村孩子,这是一块沃土。学校以地方经济为着眼点,开设了为地方输送人才的专业。孩子们安装水电、工程制图、工程预算、工地实训,忙的不亦说乎。
三、延伸发展——大中专专业衔接、中高等教育融通、成职教同步发展
大中专专业衔接、中高等教育融通,是地方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及其家长对子女的就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始只要求进厂找份工作,现在却要求有技术、有专长,开始只是进职技校学点技术,现在却要求上大专;大中专专业衔接,这是社会的需求,是时代的必然;我校坚持为学生的未来谋发展,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有知识、有技术的专业性人才。采用了1+2.5的大中专套读制。目前我校自考学生、成考学生以及中职技能学生向着自己拟定的目标,沿着学校指引的方向„„向着美好的未来冲刺!
我校以低收费、多类别、多专业型为办学特色,以办大、办强、办出特色为办学宗旨。总之,学校坚持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克服传统教育的流弊,为学生和阆中的发展作出贡献。校长段阳宗同志在管理过程中、“事必躬亲”,他以身作则,虽然事务多,工作繁忙,但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为孩子们的琐碎事情亲劳亲为。大的到学生的前途,(为每个孩子们量身顶做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氛围和工作岗位),小的到孩子们的每餐饭,孩子们的生病熬药。有这样的教育主持者,机电学校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第三篇:突出特色 彰显亮点 抓出成效
突出特色 彰显亮点 抓出成效
——泸溪县委组织部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我们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要点,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团结协作,狠抓落实,常规工作有特色、主要工作有亮点、自身建设有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计划,为实现“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环境创优”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2011年的工作情况回顾
(一)常规工作有特色。
1、夯实基层组织建设。一是规范“三制一卡”党建工作模式。全县435个基层党支部全面落实“三制一卡”(党建责任制、公开承诺制、考核评价制、行动目标卡)党建工作模式。突出党员公开承诺,以公开承诺制的落实体现先进性,充分激发党员体现先进性的内动力。在承诺内容上,坚持“自己提、群众评、组织定”三项程序,突出“贡献性”,严格“程序性”,体现“公开性”,彰显“先进性”。党组织落实公开承诺2000多条,党员公开承诺事项2.4万多条,每名党员达到 2 条以上,签署公开承诺书1万多份。全县制作了统一规范的“三制一卡”公示牌400多块。有50个党支部被确定为县级创先争优党建示范点,11个党支部被确定为州级创先争优党建示范点。二是科学设臵
党组织,理顺党员归属。以“健全组织、规范管理”为主线,新成立了1个县委直属机关党工委和7个县直单位党委,归并了56个党支部,新成立了15个非公企业党组织,试点成立了金圆桔城楼宇小区党支部,划转了化工总厂等3个破产国企的党组织和党员的关系,规范了党的基层组织设臵和党员归属,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和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过程中,乡镇党委书记自办点示范点,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具体责任人共同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的落实。15个乡镇共派出联村领导121人,驻村干部298人,选举村民代表4859人。解决实际问题277个,实施村级重大事务决策329个,210个村民小组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2.2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89个村修建通村公路198公里,完成村间道路硬化20万平方米,完成其他事项64个。四是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推进社区“四有一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加强村(社区)党建工作的部署,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保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努力实现“一定三有”(定职责目标,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后有基本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四有一化”建设,把社区组织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工作的重点来抓,坚持以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为宗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做到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处议
事,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据统计,16个社区已先后获得省、州、县各种奖励达15项。今年先后投入68.5万元建设的41个村部楼项目年内全部完工,使我县村级活动场所达到87.3%,实现基本覆盖。
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为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改善党员结构,提高党员素质,下发了《泸溪县二○一一年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全年共发展党员240名。将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生产、工作一线和知识分子群体、优秀青年中,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的文化、年龄、性别等结构。新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达到75%以上,女性比例不少于30%,工作生产一线比例达80%以上。加大了在农村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杜绝了农村党支部连续三年不发展党员的现象。同时,加强对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情况的检查。对全县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的党员的工资基数进行了核查,按工资基数重新核定党员应交缴党费。县委组织部对县直单位及各乡镇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在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上提交了全县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的报告。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群众的有效渠道。今年对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科学发展指导员、大学生村官共举办了3期培训班,7月-11月,分四批组织全县150名村(社区)村支书到省、州委党校对进行集中培训。
3、推进远教平台建设。今年远教工作以“双创双争”为载体,重点推进全国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县工作和“天翼”信息化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4月29日,与商务局、电信局共同召开了推进会,对全年的远教、商务、天翼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布臵。确定了60个商务试点,在夏季农村品对接会上,信息发布量居全省第二。完成了88个行政村开通互联网,行政村通网率超65%。强化了红星视频学用工作,从7月份以来,保持全州领先状态。远教站点全部推行以公开承诺为主题的“双创双争”管理模式,顺利通过省、州远程教育检查小组验收检查。此外,我们还配合县电视台拍摄了《巴斗山上一劲松》的专题远教资源片,向乡镇、村级远教站点推广播出。优选了20名农村青年村干部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历教育,使全县一村一名大学生目标达到了51名。
4、强化“三支队伍”建设。今年共选派了12名村党组织第一书记、23名大学生村官、13名科学发展指导员服务农村、帮助发展。出台了三支队伍的管理办法,做到严格管理考核、优质保障服务。12位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深入12个重点移民村(社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围绕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党的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集民力,聚民心,兴办了村级集体经济农副产品销售窗口5个,引进项目10余个,投入资金300余万。目前在岗大学生村官44人,在乡镇和村(社区)主动工作,健康成
长。县委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养、管理考核和激励关爱工作机制,强化措施,建立了选派大学生培养、选拔、使用、管理“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实现了大学生“村官”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全县13名科学发展指导员配合建整扶贫工作队,主动寻求项目,帮助联系资金,引领农村发展,引进项目60余个,投入资金近2000余万。
5、完善档案信息管理。在县委、乡镇换届中,提供查阅干部档案240人次,收集、整理、审核、归档干部档案材料1200份,完成干部任免审批表150份,整理档案10卷,转交档案8卷。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大组工网”技术培训班的精神,加强硬件建设,配备了专职信息查收员,负责“大组工网”信息资料查收工作,并负责系统安全保密管理。
6、抓实建整扶贫工作。我县以实施新一轮建整扶贫工作为契机,采取“领导联点、单位包村、干部驻村”的方式,全县110个县直副科级以上单位集中整合,组建20支建整扶贫工作队(省、州7支)开展建整扶贫工作。每个建整扶贫村至少有1名县级领导联点,实行各部门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县直副科以上在职领导干部都要联系1户贫困户,把建整扶贫工作作为党政领导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纳入当年对县直各单位“四个文明”考核目标,实现人员、经费、管理“三到位”。
(二)、主要工作有亮点。
1、换届选举工作“先”。自1月5日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启动以来,我县按照省委和州委统一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科学制定方案,严格过细操作,切实确保成效。一是率先试点。我县洗溪镇党委在年初被确定为全省乡镇党委提前换届试点以来,省委、州委、县委高度重视、精心指导,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郭树人听取了洗溪镇党委关于乡镇党委换届专题汇报,州委乡镇党委换届指导组副组长、州委组织部副部长钟立文两次到洗溪镇指导,县委常委会两次专题研究部署,县委书记刘时进、县长杜晓勇等多次到镇里指导,县委组织部从宣传发动到代表提名,从人员培训到程序把关全程进行指导。3月2日,湘西州全省乡镇党委提前换届试点工作在洗溪镇圆满完成,拉开了全省乡镇党委换届选举的序幕。3月3日州委组织部将洗溪镇的 “坚持五个做好、实现五个确保”的经验做法在《中共湘西自治州委组织部通报第3期》上全文刊发向全州推广。二是率先召开党员大会。3月22日,八什坪乡作为全州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党委换届的试点,从“五种类型”党员调查到上门宣传动员和接送代表参会,每项工作都责任到人,全力保证党员参会。22名流动党员接通知后从吉首、白沙、武溪等地赶回参会,使党员参会率达98%。整个大会组织精心、安排细心,代表开心,圆满完成了选举工作。三是率先完成乡镇党委换届。3月22日,随着八什坪乡党员
大会的成功召开,同时也标志着全县15个乡镇的党委换届工作圆满成功,这也是全州第一个完成乡镇党委换届的县,实现了县委提出的“选出好代表、形成好报告、配强好班子、营造好风气,带准好方向”的目标。
在县委换届中,我们紧紧围绕“公信度高、结构合理、复合人才”的要求,始终坚持做到“正气”保驾,“清风”护航,预选了66名政治坚定、能力突出、群众信得过的两委班子预备人选。提名的40名县委委员、候补委员预备人选的平均年龄43.5岁,女干部4名,少数民族33名;提名的26名县纪委委员预备人选平均年龄40.3岁,女干部4名,少数民族13名。新当选的11名县委常委平均年龄42.9岁,其中研究生学历7人,大专、本科学历4人。在党代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县委常委向全县人民郑重承诺带头履行“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同时,聘请了10名党员干部为换届风气监督员,省、州组织部还委派了督导员到大会会场进行指导和监督,并对换届风气、换届纪律知晓情况进行测评。6月17日,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指导暨换届风气督查组在我县听取了全州换届工作情况汇报。
2、创先争优活动“实”。今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扎实做实开展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和评选表彰活动四个环节,按照规定步骤有序推进,达到了创先争优活动效果“创先争优就是和自己比,今天比昨天做得好;和
过去比,今年比去年做得好;与同行比,我比他人做得好”的目标。一是公开承诺实。践行公开承诺以来,全县6000余名党员干部在扶贫帮困、抗旱救灾、村支两委换届和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中践行公开承诺,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宣传活动实。全县在州以上宣传媒体上稿600多篇,自办《简报》40期,电视电台播出530余条,扩大了创先争优活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覆盖率。4月30日,《团结报》以《在科学发展中崛起》为题,从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环境创优和社会事业等几个方面,通过专版形式刊载我县创先争优活动经验和经济社会取得的突出成就,社会反响强烈。三是工作成效实。我县紧紧结合“走出机关、服务群众”活动,把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作为为民服务工作重点,围绕推行“六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全程代办制、一票收费制、责任追究制),重点在32个窗口服务单位广泛开展“三亮三创三评”(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创岗位奉献先锋、创群众满意窗口、创优质服务品牌;党员自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活动,实现工作常态化。
3、庆90华诞节目“多”。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积极营造“创先争优、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我县开展以“忆党史、铭党恩、强党性、促党建、肃党纪、正党风”为重点的“六个一”系列庆祝活动,即“表彰一批先进、选读一本好书、共唱一支颂歌、举办一场球
赛、重温一次誓词、走访一批党员”,通过活动引导党员增进爱党之情、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省委表彰了1名优秀共产党员,州委推荐表彰4个先进基层党组织、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县委于6月21日召开全县“七一”庆祝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了2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2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90名优秀共产党员。
4、干部选拔机制“全”。我们今年来在选人用人上推行公开选拔、公推竟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进一步落实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完善干部选拔机制,切实增强干部人事工作的透明度,形成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优秀干部干事业的良好环境。一是公开选拔职务多。今年5月县委拿出县教育局副局长、县物价局副局长等7个职位;9月又拿出县安监局副局长、县法制办副主任等6个职位在全县进行了公开选拔,通过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13名优秀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副科级领导岗位。8月县委将县交警大队正科级领导、县公安局正科级领导和县一中校长3个职位进行了公推竞选。二是面试环节机制活。在公开选拔面试环节中首次实行大众评委评分制度,面试评委由专家评委和大众评委两部分组成。专家评委和大众评委按照7∶3的比例折算成面试总成绩。大众评委主要由“两代表一委员”、参加过公开选拔考试的领导干部代表等组成,全程参与和监督面试评分,进一步增强了面
试的准确性、公平性和透明度。三是干部选拔机制全。由于近年来我县每年都举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在探索中逐渐完善、形成了一整套的干部选拔机制,在选拔中把选举权交给专家、评委,扩大群众的参与面和知晓面,更好的体现了民意,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今年9月在全州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的面试环节中,凤凰县还专程邀请我县 人组成专家评为赴凤凰参加面试。
5、绩效考核成效“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村级班子及村干部绩效考评办法,规范考核考评程序,准确考评履职情况,建立完善业绩考评档案,加大考核考评成果运用力度。出台了《关于规范村(社区)干部任免程序的通知》(泸组通﹝2011﹞16号),花垣县委组织部一行到我县探讨绩效考核的主要做法,州电视台还专程到我县拍摄绩效考核的电视专题片,我们也重点向省州推荐了泸溪村干部绩效考核工作经验,并在《湘组研究》、《湘组信息》上刊发。县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村干部激励机制的意见》、《泸溪县村(社区)干部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由县委组织部统一安排,乡镇党委具体实施,对村(社区)干部实施绩效考核。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村组干部岗位职责,建立和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确定考核指标,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等次奖优罚劣。
6、乡镇干部管理“新”。我县自2009年实行干部驻村“两分一包一突”的工作方式,使乡镇干部与基层群众
“零距离”接触,通过两年的实践,今年再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干部包村驻点工作的通知》,将干部包村的工作细化,并将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率作为干部职务调整、提拔重用、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今年我县开展的“两分一包一突”工作获省委、省政府肯定,9月株洲县委由县委副书记黄亮文带队一行10人专程到泸溪县考察“两分一包一突”工作;10月在全省基层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培训班上,将我县的“两分一包一突”做法作为典型交流材料装订成书。2011年,全县村(社区)运转经费总计超700万元,其中134个行政村运转经费总计627.75万元,村均运转保障经费为4.68万元。共发放离任村干部补贴66.78万元。同时,积极拓宽村(社区)干部的“政治出路”。一是在村(社区)干部中定向招考公务员、乡镇事业站所人员。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吸引了大批能人、强人和文人加入村干部队伍。在今年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中,全县在外经商、务工的近100位能人、强人返乡参与竞选,白沙镇还率先试点,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文人”村干部,吸引了15名高素质回乡大学毕业生参与竞争。二是积极尝试选拔优秀年轻的村(社区)主干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县委每年“七一”县委隆重表彰做出突出成绩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并积极拓宽他们的政治出路。从40岁以下高中文化的村(社区)三大主干中选聘6人担任乡镇基层事业站所工作人员。先后有261名村干部通过规定
程序当选为州、县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今年八什坪乡塘食溪村支书张健强被破格提拔为合水镇副镇长。
7、干部教育培训“活”。为了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建设,我县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下发《关于2011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的通知》,对全县干部培训作出了具体安排。一是课程设臵活。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我们将干部自主选学这一做法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在开设主体班前将《泸溪县委党校自主选学调查问卷》的“菜单”发放到每位参加培训的学员手中,由学员自己“点菜”,从而提高党员教育的实效性。二是二是教学基地活。我们还与湖南省委党校、无锡市委党校联合建立了干部培训外培基地,在县内设立了浦市镇马王溪村新农村建设基地、湖南金旭集团新型工业化基地和县人武部国防教育基地。在今年干部培训中,中青班、外培办、新提拔干部培训班的120名学员都到教学基地实习锻炼,撰写出一批高质量的理论调研文章。按照干训计划,全年共举办干部教育培训班 期,调训 人次,其中主体班 期,调训 人次,非主体班 期,调训 人次。中央、省、州调训 人,县内调训 人次。
8、科技特派帮民“富”。我们高度重视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先后制定和下发了《泸溪县2011年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方案》和《2011年科技特派员工作考核方案》,今年来共选派科技特派员105人,其中省派7人、州派2人、县派9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51人,这批科技特派员分别进驻42个新农村示范点、10家民营企业、11所乡镇卫生院、3个养殖场、5个种植基地和3个社区。科技特派员采取无偿服务、全额承包、技术入股、创办实体、松散结合等技术服务形式开展工作。服务农业的科技特派员在工作中推广了“浦市铁骨猪”“网箱养鱼”“油茶低改”等新技术16项,引进辣椒、黄瓜、白菜、玉米等新品种20余个,83户接受科技特派员服务的农户均增收5000元;服务工业的10名科技特派员结成9个利益共同体,实施5项企业技术改造,研制出6个新产品,获得3项专利,带动实现项目总投资460万元、工业增加值7400万元、利税470万元。
9、人才队伍注重“培”。我们认真履行组织部门人才工作牵头抓总职能,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的意见》、《泸溪县2011年人才工作要点》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干部人事工作的意见》,不断拓宽引才渠道,实行项目引才、基地聚才,共集聚各类人才 名。其中,招考公务员20人,为卫生、教育、财政、城管、计生等部门招聘工作人员122人,高学历人才引进4人,自愿回县工作的研究生、重点本科毕业生安臵27人,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人员安臵5人,引进事业单位急需专业技术工作人员39人。县委组织部加强对去年引进的4名高
学历人才的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引进人才的工作和生活动态,并于今年8月将这4名高学历人才全部明确副科级,1万元的安家费也全部发放到位。为解决工业企业紧俏技术人才的匮乏,我们出台了《泸溪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引进人才管理办法》,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引进的人员按照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聘用制管理,引进人员在县内企业服务2-5年,工作期间财政发放基本工资,企业根据个人工作能力和表现按月发放不少于财政津贴的待遇。共从全国本科院校成功引进了16名化工冶金、经济学、国际贸易等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其中包括数名硕士研究生和重点本科毕业生,极大地缓解了县域企业的人才压力。在对引进人才的管理上,采用双重管理模式,即由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用人企业双重管理。以企业管理为主,引进人才的工作业绩由企业评价,考核与职称的评定由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管理。
(三)、自身建设有成效。
1、组织工作满意度得提升。我们高度重视组织工作满意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推动组织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一是高度重视。我们把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畴,作为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专题谈心谈话、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县委领导出席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有关的会议、与干部谈心谈话、到基层调研,必谈组织工作满
意度。全县的各类评优评先,都将组织工作满意度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今年国家统计局和省统计局联合对我县组织工作民意度进行调查,在民调中我县组织工作满意度排名全省前列。二是注重宣传。结合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广泛开展干部工作政策法规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四进”活动,充分运用创先争优简报、县电视台、政府网络等媒体,及时宣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全年发表原创网评文章 篇,转帖 篇,跟帖 篇;在省部《湘组研究》上千字文3篇,《湘组信息》上稿 条;在《湘西组工》上千字文 篇,《湘西组工信息》上稿 条;在《湖南日报》上千字文1篇,《团结报》上千字文6篇;在《湖南日报》上信息3条,在《团结报》上信息50多条;在《人民网》、《红网》等省级以上网站上稿50多条(件)。
2、组工干部素质得锻炼。2010年部机关获得全州“书香机关”的荣誉称号,今年来更是狠抓学习型机关建设,不断提升组工干部素质。每月的第一周星期二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开展集中学习,不定期开设“组工干部大讲堂”,开展部机关室主任和组工干部授与受、讲与听、问与答互动。相继邀请了10名在县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有影响的专家讲课。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深入部机关驻点村良家潭乡布条坪村和所联系的达岚镇指导党建工作、组织工作,并与村党支部开展联谊活动。在加强学习型机关
建设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和锻炼年轻组工干部,今年来提拔重用了2名工作优异、成绩突出的组工干部到县纪委、乡镇担任领导干部,在部机关提拔了4名干部担任科室负责人,并选派了1名干部到州委组织部跟班学习、1名干部到州委统战部跟班学习,进一步激发组工干部工作的热情,使组工干部团队的整体素质得到锻炼提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年采取了“强制性修公休假”的办法,部办公室将每位组工干部参加工作年限核实后,按《公务员公休假的规定》列出休假的天数,要求每人都必须带薪休假,达到放松工作压力,释放工作的激情的目的,为组工干部更好的、更精力充沛的投入工作打下基础。
3、工作作风变务实。结合“讲重作”活动和县委开展的“走出机关、服务群众”活动,我们一年来分别召开了党务干部、干部工作监督员、县直单位中层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和基层党员群众代表等不同层面征求意见的座谈会,通报组织工作开展情况,专门印发组织工作民意调查表,征求参会人员意见和建议。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组室进行梳理分析,按照党员干部群众所思、所想、所需确定公开承诺事项,制定整改措施,制定《泸溪县委组织部便民服务接待首问责任制》,落实专人对来人来访进行接待,实施便民接待首问责任制,全年共接待来人来访52人次,办结46件,在年初,部机关就着手制定《泸溪县委组织部机关工作人员制度汇编》,建立
了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奖优罚劣等一系列制度,改进考核方式,以考核显导向,以考核促压力,以考核增动力,充分调动了组工干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强化组工干部的公道正派意识,时刻注重组工干部党性教育,牢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理念,争做“六个组工”(理性、铁面、规范、阳光、人文、勤廉),树立“四可形象”(可亲、可信、可靠、可敬)和建设“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严格执行有关政策,严格按程序办事,树立了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形象,赢得群众普遍赞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努力方向
今年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尚存不足和薄弱环节。一是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村级组织的建设不均衡;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在干部工作方面,干部监督四项制度的学习贯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解决干部“进退留转”的任务还比较艰巨。三是在自身建设方面,与新形势对组织工作的要求比,还有差距,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打算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1、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注重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培养。继续做好农村远教工作和完成边远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
设。
2、继续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3、继续加强组工干部自身建设。认真抓好部机关作风建设,创建学习型书香机关,使组工干部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
4、搞好明年的人大、政府和政协换届工作。
第四篇:彰显语文味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彰显语文味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正文】
新课程理念中强调语文教学应注意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依据语文学科固有的特点而倡导的。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好地加以整合呢?笔者依据对新课程理念的探究和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最佳切合点就是要彰显语文最本质的东西——“语文味”。那么“语文味”指的是什么呢?从理论层面上来讲,著名语文教研员程少堂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自由的境界。这一个界定强调了语文教学中值得奔赴的几种境界:(1)“语文味”是一种具有诗意美感和达到自由境界的教学,文化大背景中的“文化味”是“语文味”的重要元素;(2)“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给人的一种感觉或体验,具有令人欢愉的,吸引人的魅力;(3)具的“语文味”的教学是渗透了师生生命体验的教学;
(4)“语文味”只有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形成;(5)“语文味”主要是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来获得;(6)语文味是文本、教师、学生等教学要素在动态中形成的一种和谐的整体美;(7)“语文味”是教师的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和谐统一。这一些“语文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基本原则,与新课程理念中强调的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互助、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不谋而合的。真正要将语文味彰显出来,也是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课堂教学中“语文味”的彰显与学生、教材等因素有关,因人因情而异,但笔者如下一些尝试权当引玉之砖。
一、共享“激情”演绎生成,彰显语文味
“语文味”只有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形成的,那么酿造互学互享的“激情”,通过师生的相互配合,挖掘提升蕴含于教材、教学激情的语文味,使语文味在一种兴趣盎然的师生互动互学中生成。如在汉语拼音教学中,仅仅由视图、发音、纠错、抄写、单一的拼盘教学来完成,显然缺乏激情,缺乏对学生求知欲望的唤醒,“语文味”则被枯躁、死板、教条所僵化和扼杀。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拼音形似形近的特点。采用讲故事,编游戏、容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诱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触发求知欲望,教学效果便事半功倍。整个教学便洋溢在浓浓的语文味中,一说一编,让师生互学互享,感受语文本身所具有的魅力,碰撞灵感的火花,与生活体验与感受接轨,演绎生成语文味,语文便“看得见、摸得着”化解机械记忆难度,变厌学为喜学。例如,教学b、p、d、q等易混声母时,编顺口溜,分小组游戏等方式方法,激情彰显语文味,在互助、合作、探究中,轻松课堂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更好的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深掘文化底蕴,目标生成、凸显语文味
任何一派语系,皆有着大的语言背景,及其渐进的演变,创生与创新过程,这便是文化。汉语尤其如此。置身于文化大背景中,每一字每一句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韵味。既然“语文味”是教师的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动态而和谐统一,那么我们就可以挖掘文化底蕴,目标生成,来凸显语文味,达成教育教学目标。文化底蕴的深究,不是千篇一律,也不是复古语文,而是把握文化传承规律,生成意象、意境,化解难度,真正达到共生互学,提升语文素养。关于这一点,在汉字教学过程中,如教学“看”字时,将其分成“手”、“目”两部分,再将“手”与“目”汉字的形体演变,告诉学生,如“目”在古体中有“”这种形象,就像睁着的双眼,可阳光刺射,只好用手搭凉棚,故为“看”,这是古代“六书”中的指事造字法,无需给学生讲述造字法等知识,只简简单单的几根线条勾勒出简笔画,挖掘出文化底蕴,创生“语文味”,学生便在趣味中解读,学得有劲,正如王菘舟老师所倡导的那样,将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印象、形象和意象,语文味便在一种和谐的师生中共享互学中攀升,潜移默化,提升了语文素养。
三、回归生活体验,再造意象,创意语文味。
“以人为本”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以人为本”是以人的需要出发去研究人性,而不是以科学上的需要去研究人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处着力。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将教材所构造的特定的时空置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认知结构中,再认与再创,建立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意象,复活语文味。在古诗文教学中与作品阅读方面,尤其重要。如在教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时,“枯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如果我们只看重语文的工具性方面,逐一讲解,一则学生只会徒劳而收效微小,一则根本无法品悟到古诗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胜景。我们只有发挥学生想象力,让学生的想象长上翅膀,并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让学生在自我认知天空构筑起一幅萧条萧瑟的秋景。进而理解作者深遂的洞察力,娴熟的艺术手法和凄凉的悲痛的思想感情。这种“生活体验造象”法中,语文味复活,语文素养合也“潜滋暗长”了。又如,在教学李商隐无题诗时对“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一句,我敢断言,没有哪一位教师能不让学生通过想象,获得对诗人笔下丰富意象的饱满理解的,这种回归体验想象本身就具有一种魅力,本身就是一种美,也才能孕育出浓浓的语文味。也只有这样才能赋予经典以新鲜的生命,赋予生命以永恒的经典。
四、多元激活,畅通路径,激活语文味。
教育要面向未来。在当今多元思想碰撞,多元理念对接时代。语文教学本身也应当反思唯工具论和唯人文论,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我们敞怀吸纳,多维解读,多元激活,不走偏执之路,搞保守和闭塞,造成僵化教育。学生的知识阅历不同,解读也是多层次,多层面的,这才叫做真实。因此,在语文教学设计上,要有开放的“大语文”意识,目标不能过死过窄过高。要畅通感悟语文味的路径,只要能张扬个性就行。合理解读,将“语文味”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末,使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打破传统的讲授与灌输,让师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彰显;“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流溢;“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口味张扬。在这种语文味路径畅通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就有明显的实效。
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努力彰显语文味,围绕“语文味”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就能产生事半功倍之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五篇:地方债务的存在及突出问题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念及范围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举借或者合法担保以及在特定情况下需由政府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1.政府或财政直接借款或转贷的一类项目债务。主要有国债转贷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2.政府或财政出具承诺、担保的二类项目债务。包括基本建设举债,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贷款或者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进行转贷担保等。3.地方政府的欠款。主要包括对行政单位人员工资等的欠发、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挂账、义务教育投入负债,以及按照国家的规定,需要地方政府配套的资金的欠交等。4.社会性负债。主要是指国有企业改制兜底、社会保障资金的缺口、化解地方金融风险贷款等。
政府负债的管理形式大致有:一是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二是举借时不列入预算管理,归还时通过预算扣款的管理方式。三是分散管理,矛盾引发时则转嫁为政府债务风险。
二、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机理分析及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一)未清晰界定政府职能成为根源性诱因
随着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逐渐成为拥有自我发展目标的行政和经济实体。在强烈的利益动机下,地方政府运用其职能追求本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将大量资金运用于可能会带来较高收益的竞争性和盈利性项目,以致该退出的领域没有退出。由于政府该进入的领域和重点扶持领域还必须保证,根源于这种财政压力,地方政府通过各种融资渠道筹集资金,导致债务加重。部分地方政府主管人员对政策法规、涉外经济知识缺乏了解,随意为外资项目提供担保,许多项目属于竞争性领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而且贷款项目自身产生的效益受到汇率风险、市场风险、配套资金、引进设备等因素的制约,从这类贷款的使用效率上看,难以依靠项目自身形成偿债能力的问题,一旦拖欠外债,地方政府被迫“埋单”。
(二)未建立规范的分税制成为体制性诱因
1.财权与事权逆向运行,导致地方政府寻找其他“生财之道”。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地方政府原有的主体税种上划中央,留给地方政府的预算内收入的主要财源即地方税,税源零散、稳定性差,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税收体系,致使地方税收入难以真正成为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特别对于省级以下地方政府来说,导致“财权”与“事权”逆向运行。省以下政府同样层层向上集中资金,刚性强的基本事权却有所下放。县、乡两级政府,履行事权所需财力与其可用财力高度不对称,成为现在的突出矛盾。
2.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未建立,造成部分欠发达地区财政债台高筑。目前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过于庞杂,其中税收在返还时充分考虑了过去各地的既得利益,因而使这一转移支付形式基本上没有起到均等化效果。而专项补助大多是在预算管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特别是多数专项补助往往要求资金配套,不利于欠发达地区。这使得部分欠发达地区在无法通过正常的预算内收入和转移支付获得财力的情况下,不得不求助于银行贷款、单位借款等各种债务融资手段,或者暂时挪用其他专项拨款,来保证本级政府基本职能的正常履行。
(三)或有负债成为潜在性诱因
1.支出上的刚性是地方政府或有负债出现的内因。从理论和实践上看,收入与支出总是一对矛盾,收入是有限的,而支出是无限的。为了满足无限的支出,政府的途径是增加税收或增发债务。对于前者,增税不仅遭到纳税人的强烈反对,而且还会抑制经济发展,造成的结果是财政收入会因增税在短期内有所增加,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因增税失去了活力,政府的财政收入会因此减少。所以,政府一般不会选择增税来为政府的支出筹资。顺理成章为了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选择债务筹资就是一个合适的途径了。
2.解决本地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是地方政府或有负债出现的外因。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原则是政府基本上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投资,而主要承担负责地方基础性、公益性领域的投资。从理论上讲,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也可以由民间资本承担,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地方政府主要担负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职责。从各地情况来看,在地方基础设施方面,地方政府除了利用预算内资金外,还充分利用了银行贷款、外资等,不过在利用这些资金时,由此就会产生大量的政府或有债务。在这些项目当中,一旦出现了还款危机,政府的或有负债就变成了直接负债。
3.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容易导致地方政府或有负债。或有负债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同经济发展有关。在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时,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常常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扩大支出规模,拉动社会总需求,在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果的同时,由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有限,故扩大支出规模往往增加了政府的债务负担,尤其是地方政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都要增加财政支出,在没有新的收入来源、地方政府不允许发债的情况下,政府只能变相借款,由政府以担保、抵押等多种形式利用社会资金,来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的,由此形成政府大量的债务,而且大部分以或有负债的方式存在。
三、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上还没有真正到位。目前,市政府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已经比较重视,但是,部分市、县政府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想通,还在以消极的态度看待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以致在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机制上应付了事。
2、防控机制上还没有真正完善。目前我市各县、市、区政府出台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仅依照口径设置了几个比率上限指标,而没有风险评判制度,还没有风险化解机制,比如债务到期偿还不了如何解决预案也没有制定。同时,在比率上限指标设置上也是一刀切,不符合各县市政府性债务风险承受能力差异显著的实际。
3、防控措施上还没有足够力度。如债务存量已严重超比率,在债务增量上如何控制,存量上如何限期逐年压降到位;大量债务集中到期不能偿还,如何化解风险等,都缺乏有力的防控措施。在地方政府超过规定举债现象较为普遍,且政府背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较多,贷款到期时间又过于集中,按时还贷较为困难,已出现不良资产苗头,风险初步显现。至于如何防范和化解贷款到期偿还风险,却没有积极的措施。
四、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政府债务控管体系。一是要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债务的总量和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和测算,确定警戒线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二是要实行政府债务统一归口管理,防止出现无政府状态。三是要建立完善政府偿债渠道,多渠道筹集偿债资金,同时在财政设立偿债准备金专户,做到未雨绸缪。四是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严格的还贷还债激励约束机制。
2.严格政策分类处理。建立和完善与“借、用、还”相衔接,“责、权、利”相统一的运作机制,实行“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明确债务主体,避免债务多头管理、各自为政、责任不清的局面。
3.严格控制政府债务新增规模。严禁举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建设。同时对负债搞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要量力而行,不能超越财政承受能力。改革政府投资公益事业的方式,推行公益事业市场化,改变过去财政包揽一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作法,鼓励民间投资和多种形式的筹资形式,以减轻财政压力。
4.积极稳妥化解处理不良债务。对业已形成的不良债务和逾期借款,按照实事求是,分清责任,分类处理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分期分批予以化解,减少债务的长期累积,努力降低财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