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主的细节[精选]
《民主的细节》读书笔记
证券与期货学院龙盈41104686
《民主的细节》这一书是由著名学者刘瑜编著。这是一本“当代美国政治观察随笔”,通过对美国政治中看似平常的芝麻大的小事的刻画,来告诉读者美国最真实的政治,其中的民主、自由。而在这里,我将从法治和公民的法律意识谈谈我的读书感想。
在书中,作者谈到了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存在的一个现象:轻浮诉讼。即使很小的事情,比如说在1992年的时候,一位叫里贝克的女士因为自己不小心打翻了麦当劳的咖啡,烫伤了大腿,却以“咖啡不合理地烫”为由将麦当劳告上了法庭,获得了64万美元的赔偿。虽然上述案例过于极端,但美国人对于诉讼的热爱可见一斑。不过,这并不是民族特性,而只是制度使然。这种法治制度使得美国民众可以轻而易举将侵犯他们利益的企业或集团告上法庭,养成了美国民众“不告白不告”的习惯,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加强了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而通过民众对于法律的利用,形成了一种外部的监督,使得企业对于普通民众更加负责,减少对于消费者的伤害。
而在2007年7月4日的中国,一个名叫龙圳的小男孩因为医院以各种理由拒绝接收他而去世。对比美国的情况,我们不禁联想,若美国到处是“轻浮诉讼”,那么中国的情形正好相反,到处是“轻浮审判”。在如今的中国,食物中毒、药物副作用等各种侵害民众的事情层出不穷,令我们疑惑的是,究竟是什么漏洞让这些事情屡次发生?我认为,这就是法律的疏忽,法治的不到位,民众的法律意识极为薄
弱导致的。
因此,面对中国和美国的相反情况,我们该怎么做?首先,我们的政府需要提高对于法律的重视,加强法治的建设,完善基本的法律条例,做到“有法可依”;其次,我们需要改革整个社会的法律体制,加强诉讼的力量,做到“有法必依”;最后,我们应该提高政府的执法能力,加强民众的法律意识,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在各个方面共同作用,促进中国法律领域的飞跃。
第二篇:读后感-民主的细节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
聂磊案引发警界大地震、定边县林业局长孙怀胜口出“老百姓是吃饱了撑的”、人大教授刘俊海对“当年辛苦写在《政府采购法》里的规定被虚置”深感痛惜„„.最近的一幕幕事件,让我不禁和正在读的《民主的细节》结合起来,刘瑜教授的这本文集,不仅仅是美国当代的政治观察,更让我们从中学到对我们中国自己有用的东西。
刘瑜认为,美国民主最大的优势莫过于其制度。拿公共资源来说,作者举了这样的例子:据报道,抛开公车购置、出国考察、政绩工程、高干医疗,中国 04 年的公款吃喝高达 3700 亿元。当年军费也就 2117 亿元,中央财政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才 100 亿元。而美国,涉案200多万美元就已经成了“现代过会史上最耸人听闻的受贿案”。除了私吞,美国人很反对财政资金浪费,从05年纽约申办2012年奥运会,07年的拨款改革以及诸如”公民反对政府浪费“一类组织的出现便可见一斑。而中国高校却出现”大学请客,政府买单“的轻浮现象,导致投入多、产出少,公共资源不明不白地被花掉。
究其原因,在于美国人的钱袋子有立法机关管,而中国政府自己开支票,才会有那么多的陈水扁、胡长清。事实证明,中国政体内部的问责体制不够完善。想想我们的人大,几乎从未否决过政府提案,两会上“睡倒一片”;想想我们的法院,“走关系”“轻浮审判”;想想我们的一些听证会,竟然有“彩排”。我们不是要去搞“三权分立”,但我们的法律体系需要完善,我们的各种制度需要完善,我们的各种口号要落到实处。
除了这些,在制度层面,我们还应该注意各项法令后的配套措施,更重要地,及时去改进制度,拿近年频发的矿难,且不说得不到像美国弗吉尼亚州理工学院里同一天死去的 32 位师生一样被隆重悼念,平顶山矿工的死,还没来得及在各大媒体中露上一脸,就很快沉没在“辽宁铁岭钢厂钢水包脱落 32 人死亡”、“河北邯郸煤矿爆炸死亡 11 人”这样层出不穷的新闻里。想当年,美国的矿难数量也很多,但因为每次矿难都引发一次制度、法规的更新,才使如今的矿难越来越少。所以说,政府不可能不出错,重要的是对待错误的态度,是否能改正,是否保证不再让悲剧重演。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政府做的不够,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由于公众反抗,州长被迫睡办公室,只为让财政预算快一些通过;各大工会的势力让政府生畏;宾夕法尼亚州未听证给官员加工资而被告“违宪”;甚至连一个清洁工都敢于为自己的权利说话„„正
因为这样的公民,使美国当总统无限艰难,除了接受各类媒体的批判外还担心有人跑家里来闹。媒体的作用不用多言,美国的媒体对政治错误不依不饶:水门事件似乎把尼克松的一切政绩粉碎,纵然再去挽回形象,唯一的遗产是让”所有政治丑闻后多了一个“门”字;克林顿外交内政硕果累累,但人们议论更多的是“莱温斯基的蓝裙子”事件。
如今的我们,总是习惯于说“我不关心政治”,美国之所以“阿猫阿狗都安心”,是因为公民勇于并积极去捍卫自己的权利。哲学家柏克说过“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的沉默”。行动起来,不要在一味地沉溺于私人生活,去关于一下一度被我们遗忘的公共领域。
明星也是一样,无论是朱莉的“热烈”还是苏珊萨兰登的“温和”,越来越多的艺人投入到慈善事业中。
有人说,一个人做出善行,是“好人”,一群人做出善行是“文化”。从小就听着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有爱的人,做一个善者,不在政治领域沉默的善者。中国民主的未来,中国国民素质的未来,我们自己的未来,都要每个人真正地去努力。
后记:
虽然这本书两年前就出版了,但这是我第一次去读。作者细腻、平实的笔触,让对政治话题并不怎么感兴趣的我也读得津津有味。它是美国当代民主的缩影,让远在地球另一极的我们,对美国的民主、美国的政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得不说,从刘老师的书里,我学到了一些政治知识。但是,有一些地方,我不太同意。刘老师认为美国体制的优势是制衡,而中国缺少,其实我觉得中国的人大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北京共识”是很好的中国式制衡。说中国大学的资金浪费问题,谈到”创一流大学“的口号,似乎美国注重基础教育很棒,而中国很傻跑去大搞大学教育,事实证明,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很多方面是比美国要优秀,而大学教育确实差的很多。大学浪费财政资金的问题的确很严重,但这是另一个问题,而且中国政府在基础教育方面的花费绝对不少,不能一棒子打死。关于明星公益的阐述,刘老师谈了很多美国的许多例子,似乎在暗示中国人做的不多,实际上中国的许多明星也在坚持为社会播撒爱心的种子。也许是写作时间并非现在,也许是我看得不够仔细的原因,以至于我对作者的思想态度理解有些片面。这些仅代表个人的一点小看法。
我只想说,纵然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纵然正在美国的政治领域内存在不为人知的黑暗因素,美国也有腐败,美国人的犯罪事实比我们更触目惊
心,美国的媒体过于偏激,美国的低俗节目有些市场。但是,正如我们不希望别人只看到我们的劣势一样,不希望别人对我们”以偏概全“,我们应该看向好的方面,从中获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2011.1.4
第三篇:民主的细节书评
《民主的细节》书评
关于西方与中国政治、民生、文化之间的比较,从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以来,就一直在国人之间存在,从鄙夷怀疑,到部分学习,再到“全盘西化”的盛行,以及后来的排斥敌视,直至今日科学理性地反思理解,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过程中,西方世界对于我们的影响,即使用“至关重要”也不为过(实际上我们推崇备至的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西方社会思想)。
现今社会,我认为,任何主流的国家或社会都不是封闭的,也不是纯粹的,它们总是在不断的相互交流碰撞中发展的,所以,作为一个以复兴崛起为己任的大国——中国,深入了解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此,刘瑜女士作为一个长期在西方国家学习、生活的华人,以她丰富的阅历、独到理性的眼光和随笔的形式,在《民主的细节》一书中像我们展现了美国生活中的政治民主细节,让我们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有了一个平台抑或是契机,通过了解美国社会的运作方式,来对比和反思中国社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书中,作者首先是从美国的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原则谈起,并在整本书的文章中,或多或少地提及这项原则——制衡,而这一点,也正是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之处,或者说是对我触动最大之处。
在书中,作者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来解释美国政治社会中那些笼统的、抽象的理念,并通过其流畅的思路、客观的思考,带领读者从纸面的文字,在脑海中构建大洋彼岸的那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作为一个几乎没有什么历史、几乎完全由移民组成的社会,建国伊始的美国开创了一种先前只存在于社会学家著作中的、在当时看来极为先进的政治体系。尽管这个体制的问题依旧不少,许多不平等与压迫依旧存在,但是美国的“开国之父”们本着“充分制衡”的原则,建立了一整套有着极强自我纠正能力的体系,使美国在之后两百多年的发展中,无论是那种思潮或是主义占领上风,依旧能够保证其政治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正是由于美国政治体制中的这种制衡均势,带给了美国以巨大的自我调整能力。美国的“开国之父”们也不是什么圣人,他们在制定美国法律与政治体制的根本基础时,也不可能料到之后的美国会发生什么,而且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当时他们所制定的法律也不是多么得尽善尽美。然而在之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之中,美国每每遇到重大的法律或政治体制危机,它都能以极强的自我纠正能力,改善自己体制中的种种问题,使其能够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到今天这个样子。其中的,我认为,“充分制衡”原则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我们可以从书中可以看出来,整个美国社会的文化、理念、政治经济体系以及种种涉及每一个美国人生活的方面,无不能从中找到“充分制衡”的影子,小到一个人生活所在的社区、工会、消费,大到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处处彼此独立而又相互牵制,层层交织地组成了美国纷繁复杂的社会体系。
其实现代社会中的主要国家,没有一个从意识形态、体制上来讲是十分纯粹的,尤其是在美国这个崇尚言论自由的国度(崇尚言论自由的民族特性,其实也可以看成是其建国初各种思想、力量制衡妥协的一种表现),各种各样的思潮、主义甚至是一些在我们中国人看来“非主流”的东西都能找到一席之地,尽管有过麦卡锡主义反共清洗这种事情的发生,但总体上讲美国还是一个各种思想、各种体制交错的社会,例如,其福利国家就是一个资本主义主流中带有社会主义的制度,只不过这个社会主义是改良的社会主义而不是我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罢了。尤其的,这个代表了一个曾经被马克思列宁预言即将“全面崩溃”的制度的国家,时至今日仍能保持着令人惊奇的充沛活力,我想,是不能用单单一个“奇迹”
来一概而过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主义”能够一直“腐而不朽”的原因,除了生产力发展阶段这种深层次原因外,恐怕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它一直坚守着“充分制衡”这一原则,能够不断地解决或是最大程度上缓解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种种问题。尤其是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和中国的现状作出一些简单的比较,正如作者在书中偶尔为之的那样,思考能够改变我国政法体系中种种制度上的不完善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令人民不满的问题。
另一点值得重视的是,就是美利坚民族那种自由平等观念。这种观念可以说是在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都能找到,尤其是东方人初入美国时对于这一点感触会很深。这固然是有着其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的,无论是随着从欧洲移民而来的那些平等自由思想,还是之后的各族移民相互接触融合过程中(尽管歧视长期存在,但情况确实是在不断改善的)建立起的那种各民族文化杂糅的大局面,都是造成今日这种自由平等思想的坚稳根基。其中,言论自由这一点,能够达到美国各大媒体都会经常性地调侃国家领导人、那国家政策开玩笑、甚至是能够直接当面调侃或是指责总统的程度,这种情景在我国是不可想象的。当然,在书中作者并没有将东西方这种在言论自由方面的差异做出孰优孰劣的评判,尽管完全没有作者的个人倾向是不可能的,但是她尽量地将这种差异向读者展现出来然后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判断,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客观负责的写作态度。
由大可及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是需要像美国体制的那种制衡精神,具体来说,就是不走极端,在事情上寻求平衡,以及使整体都受益。
基于这两个中美两国政治生活中最直观而全面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个个事例中的透露出的两国差异,并且以此为鉴来反观、反思我们中国政治文化体系中的不足,反省中国社会中的种种不和谐现象的原因,最后,“洋为中用”,找出大洋彼岸那个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国家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从大的方面讲,使我们现在这个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国家能够更加健康地运行,从小的方面讲,是我们在今后看待问题(尤其是国际问题时,毕竟绝大部分我们关注的国际问题都跟中美两国有关)时,能够从更加全面客观的角度来理性地思考,不再人云亦云,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几方面的判断来了解事物的发展。而最后一点,才应该是我们大部分人能从这本书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第四篇: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国梦”
学生:徐凌超 20090840523
最近无意在豆瓣读书上看到对这本《民主的细节》评价很高,出于兴趣,我就买了一本回来。翻开目录一看,话题很大很深奥,既有权利制衡、公民社会,也有福利平等、法治自由等。想来就当是政治学课本去看了,于是把这当做“任务”对待。然而看了几页,我欣喜了,我发现这并不是一本纯理论的教科书。这本书的妙处在于作者刘瑜她不跟你讲理论,而是把政治当作故事来说。于是乎,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评论,经过她散文式的语言分析,生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而且丝毫不损逻辑的严谨性。记得叔本华说过,一个人要像伟人一样思考,像普通人一样说话。我想刘瑜做到了,她把枯燥难懂的政治知识装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实事里,既言之有物,又不失作者特有的韵味,让读者读起来倍感亲切。作者试图用故事的方式讲述民主与美国,讲述民主的细节,美国的细节。对于美国,从小耳濡目染,尽管没有亲自去过,仅从教科书以及老师的教导中,我了解到了我们要警惕美帝国主义,因为它支持台独分子,因为它时不时对中国指手画脚。然而了解止于此,从来没跨出过国门,甚至身边的人都没有去过美国的经历。再长大点,是高中同学的出国热,是大学时同学们对谁谁能出国的羡慕,尤其是能去美国。这个美国跟自己以往认识的那个美国,其实不是一回事。我们不再称呼它为美帝国主义,我们了解到了在美国你可以指着总统大骂而相安无事,知道了在美国的平均工资水平是中国的N倍,也了解了弗吉尼亚校园枪击事件,知道美国的种族冲突,然而,我们每个人心中似乎都充斥着一个“美国梦”,这个梦她意味着公平,自由,以及平等。找工作不需要凭关系,到处托人,网络上不会有人随意对你的言论进行审查,更不会有人带着一帮人,强制拆除你家房子。
我们会发现越是长大,这个梦想越是在滋生,而现实却越来越远离梦想。《民主的细节》又一次让我重新审视心目中的“美国梦”。我们大多数人没离开过中国,对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总有一些好奇和感到奇异,正如作者在书中描述的: ABC电台天天骂总统、为什么美国前司法部长会去给萨达姆做辩护律师、老百姓自掏腰包购买比较贵的咖啡以支持巴西的咖啡农、巴菲特抱怨自己的收入税交的太少或者是美国人至今还在津津乐道的谴责30多年前的“水门事件”。
我惊异,因为想不通;想不通,因为这些事在我们自己的国家从来没发生过。不仅仅是我,就连当年法国青年托克维尔参观美国之后写道:“在所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新鲜事物中,没有什么比平等给我带来更大的冲击力了。我很快发现了这个基本事实对整个社会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它给公众舆论带来一定的方向,给法律带来一定的基调,给统治机构传输新的公理,给被统治者带去特殊的习惯……平等是所有其他事物资深的基本事实……”
所有的这些都在告诉我一个事实,那就是抛开所谓的意识形态,从细节去解读一个国家。正如作者试图提醒人们的那样:别忘了细节!美国是一个细节的美国,政治也是细节的政治,我们从个人的细节往往能更好地解读一个人,对于国家同样也是一个道理,我想“民主的细节”正寓意于此。
当然,任何一种政治都有它的两面性,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所谓的“美国梦”仅仅是美丽的泡影与真实的谎言。然而正如《民主的细节》获评为新京报2009社科书之后,刘瑜的答谢辞里说到的那样:不要让“最好”成为“更好”的敌人。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也许没有完美的人性、完美的制度,完美的政治,但是完美的不存在,不应该是我们放弃追求“稍微美好一些”社会的理由。我们应该用自己手中的能力去建设我们自己心中的“美国梦”!
第五篇:民主的细节 读后感
从细微的生活中寻找民主的真谛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
最近,有幸读了刘瑜《民主的细节》,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我们普及了有关美国“民主的细节”,原本枯燥的政治生活在作者的笔下显得是如此有趣。
通过这本趣味十足的书,我看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美国发生的很多事情似乎让我们有些不可理喻:纽约公交工人拿着超过大学教授的工资,享受着终生的福利,却仍然在工会的带领下举行全市的大罢工;作为世界上第三有钱的人——股神“巴菲特”,却嫌政府对其收的税太少,要求政府对富人增加税率;有人可以一边吃着麦当劳,一边打官司告麦当劳使其肥胖,要求巨额索赔„„我惊异,因为这些事在我们自己的国家从来没发生过。不仅仅是我,就连当年法国青年托克维尔参观美国之后写道:“在所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新鲜事物中,没有什么比平等给我带来更大的冲击力了。我很快发现了这个基本事实对整个社会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它给公众舆论带来一定的方向,给法律带来一定的基调,给统治机构传输新的公理,给被统治者带去特殊的习惯”。太多的“奇事”给我带来一个又一个的问号,也吸引着我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翻开本书,可以发现该书是通过一篇篇小文章从各种角度论述了美国的民主问题。每一篇都是从一个普通的,看似细小而无关紧要的,或者说中国人很少会关注的社会现象入手,由浅入深地讨论该现象所体现的民主现状及相关问题,或贯古通今,或旁征博引,一步步将这
个问题的因果关系和多面效应阐述清楚,最后再联系一下中国的国情现状,得出一个顾全大局的结论或是悲天悯人的愿景。而所有的这些都在告诉我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要抛开以前所谓的意识形态,从细节去解读一个国家。正如作者试图提醒人们的那样:别忘了细节!美国是一个细节的美国,政治也是细节的政治,我们从个人的细节往往能更好地解读一个人,对于国家同样也是一个道理,民主就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在这细微的生活中,我们看到了在不同人物和事物身上的民主: 地铁工人可以因为交通局要提高从工人工资中提取养老金的比例,在公会的组织下组织全系统的大罢工,并最终取得补偿。哈佛大学的学生可以仅仅是因为学校解雇了某清洁工,而为他组织游行,向学校施压,并最终迫使学校重新雇佣该工人并向其支付过去的薪水和医疗费。因为,在这里没有人能够随意鱼肉“小人物”。这是弱势群体身上的民主。
作为美国的前司法部长,一个政府高官,他可以高举着“法律高于政治的旗帜”,成为萨达姆——这个美国敌对政权领袖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他明确表示萨达姆是无辜的。而更有千千万万封美国群众的来信,支持他的做法。这是法律上的民主。
在小布什在任期间,每天晚上在脱口秀的节目都能整出几个“布什笑话”。如果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杂志,每次都能找出拿政治人物开刷的新闻和评论。在这里即使你在大街上指着总统的鼻子脱口大骂,也不会关进监狱。这是在言论上的民主。
还有很多很多,很多都是最细微的生活,却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民主之风。当然,这本书不仅关注了美国,也比较了中。在这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是因为有对中国热点事件的关注在先,才会去到美国的类似情形中求索;或是看到美国的热点,会联想起中国的类似事件,一般有着什么样的过程和结局,它激起了人们好奇心,急于想知道我们国家能否效仿和推行?
其实,一项制度能够推进社会进步,必然要有相应的社会经济文化作支撑,美国的民主制度能发展到如今的程度,是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以其自由平等、权利意识等观念深入人心,并在实际中实践推行为保障的。我们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有自己特色的民主之路。
一座宏伟的大厦支撑它的是不起眼的柱子,一个国家的强大支撑它的是国民的精神和行为方式,而民主最能反映它的,不是口号而是细节。当我们用一种审视的眼光来看待一种事时,我们首先要忘掉空洞的宣言,从细节、从人们的言行去看,看一个真实的社会,民主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