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村镇街道村老人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村镇上湾村老人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三农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居住在农村的老人们的生存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现在老龄化人口正在不断的增加,根据资料了解,“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2亿,占总人口近25%.”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如何切实解决好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盼,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是摆在政府及整个社会面前的大问题。
一、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
调查目的:主要是让人们能够更加详细了解农村老人的生存状况。调查时间:2010年6月17日--2010年9月10日
调查地点: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中村镇上湾村
调查方法:上门访谈
调查对象:上湾村60岁以上老人。
但由于时间以及各种客观原因,本次只调查了约100位老人(本村现居人口现状:户籍登记人口有2400余人,除去常年在外打工者,实际居住人口只有1800人左右,60岁以上老人有240余人。其中女性130人左右,占到54%左右,男性110人左右,占到46%左右。)
调查人:刘渊
调查内容:老人的日常劳动量、老人的日常经济来源、老人的日常生活开支、老人的日常娱乐方式、老人享受医疗保障的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老人的日常劳动量。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免不了要干农话,如种菜和养殖家禽等。由于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农活大多交给老人,老人们每天都起早贪黑的操劳,农忙季节往往不得不进行超体能的劳动。调查时刚好赶上农忙季节,我亲眼目睹了很多老人顶着烈日、冒着大雨在田间劳动的情景。调查的老人中,我79%的人还具备田间劳动的能力,这些老人在非农忙时节的作息时间差不多都是这样:早上6点左右起床开始到菜地劳动,拔草浇菜,准备一家人一天菜,一般忙到上午8点回家吃早餐,吃完就开始煮猪食、喂猪。喂完猪就到稻田去巡视,看看稻谷的长势如何,及时灌溉施肥,中午11点回家吃饭休息到下午4点再到菜地浇水,一直忙到下午6点多再去喂一次猪,就这样结束一天的劳动。一天的劳动时间大概9个钟头,到了农忙季节其劳动量之大更是让人难以接受。
(二)老人的日常经济来源。由于本村地理位置偏僻,老人全部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所以6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来源不是来自于退休金,大部分都来源自己的劳动所得。在所调查的240位老人中,平均年收入7400元,最低的年收入居然只有2080元,有61%的老人经济来源于自己的日常所得,其中有28%的老人靠种地和养猪,有19%的老人靠养猪卖猪所得,有14%的老人是靠白天外出打工挣钱。其余有35%的老人经济来源于子女或其他亲人,还有4%的老人要靠当地政府部门的接济和以前的积蓄生活。由此可见,农村大部分的老人生活还不能得到稳定的保障,只能依靠自己辛勤劳动来维持生活或者依靠子女来赡养。
(三)老人的日常开支。本村的老人都是从贫穷的旧社会走过来的人,他们都知道钱来之不易,他们都会精打细算,合理的花每一分钱。由于年轻人多数在外打工,为了给外出的子女减轻负担,许多老人还担负着抚养和教育
孙子、孙女的重任,所以生活的经济压力还是比较重的。数据显示,农村老人平均有54%的生活支出主要在于饮食消费。由于本村老人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很多人积下了陈年老病,医疗上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除了饮食消费之外平均有30%的支出都在医疗费上有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老人在补品支出上也占了医疗费用的一部分。目前,本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剩下的支出有7%用于补贴家用,6%用于农田灌溉、农药之类的支出,还有3%用于其他如人情支出等。加上近期猪肉以及各类物价持续上涨,所以在饮食方面的支出也有所增多。
(四)老人的日常娱乐方式。农村老人生活比较单一。由于经济落后,本村基本上没有老人锻炼的健身器材,大部分老人没有文化,看电视看不懂其他语言的节目,只能看本地电台。其他时间只能在家与自己的家人或邻居聊天,在与人的交流过程中获得相关信息,同时也可将自己的烦恼向别人诉说,以获得帮助。在调查的老人中,有18老人由于经济困难,家中没有电视等电器,所以他们只能到邻居家电视度过农闲时间,要么天一黑就上床睡觉,精神生活非常单调。有的老人甚至怕使用过多电费而很少看电视。农村消息相对闭塞,一件家长里短的事情往往就是老人们几天的群资,可见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比较空虚。原来村里有一个老人会,但由于经费困难,已经关闭几个月了,原来可以让老人们一起聊天、玩乐的场所就这样因为经济困难而关闭。
(五)老人享受医疗保障的情况。在有2000多人的村子里居然只有一个卫生所或者个人诊所,全村人均医生量几乎为0。根据了解,大部分老人遇到身体不适,为了节省医疗费用,只能是小病不看,大病小看。“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一般看病都要到邻镇。有时迫于经济、路途
和时间的关系,有些老人只是根据经验,自己拔些草药用。除非等到非看不可才去医院。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条件太差,医疗费用开支过大,承受不起,慢性病长期得不到康复,重病不能及时治疗,导致老来贫困,一些贫困家庭,“看病难”成为老人最大的心病。根据调查,村里76%的老人有高血压,63%的老人有风湿病、慢性关节炎等慢性病,85%的老人需要长期服药治病。
三、对调查结果的建议
通过本次关于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的社会调查活动,发现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农村老人贫困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使老人能够安度晚年,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一要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医疗制度,为老人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在农村的一些地区,老人生活艰难,尤其是生病的老人穷困潦倒,看不起病可以说只能是在家慢慢的等死。二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增加农村救济投入支持。农村老人收入有限,收入方式也很单一,加大对经济困难的老人的经济补助。老人们普遍希望政府能够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健全农村老人的社会保障体系,使老人能够安度晚年。三要改善农村老年文化环境。改变农村老人单调的生活环境,使老人感到生活的乐趣非常有意义。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助农村村委会建设好村级的老人会,满足老人在空闲时的精神需求。同时加大农村社区文化基础建设力度,使农村所有老人也能像城镇的老人安度晚年。
第二篇:农村老人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索引
一、前言....................1
二、调查目的与调查方法....................1
三、农村老年生存状况存在的问题.................2
(一)“空巢”老年人独自居住存在安全隐患...............2
(二)生活水平低下,国家财政补贴少...........2
(三)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3
(四)缺乏乐观的精神生活.................3
(五)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缺陷...................4
四、对策与建议......................4
(一)社会应加强关爱老年人的宣传教育..............4
(二)适度加大对农村低保老人的补助...........4
(三)完善农村合作医疗报销....................5
(四)加大公共服务尤其是娱乐设施的建设..........5
(五)村委会要切实做到反腐倡廉,为村民服务................5
(六)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
五、后言....................6
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携手共建新农村
—— 关于农村老人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一、前言
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医学技术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人民健康水平逐步得以提高。通过查阅联合国相关文件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所以,按照这个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着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村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方向。如何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保障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利、稳定社会和谐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农村目前尚且处于一个发展相对薄弱的地位,生活水平及经济条件较城市落后,农村老年人作为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生活状况固然令人堪忧。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更有必要去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为社会存在的问题出谋献策。
二、调查目的与调查方法
关键词:兰围村老人生存状况
为了对目前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作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暑假期间我们首先去了一个小组成员的家乡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兰围村,展开了为期2天的实地调查。接着我们又分别回到自己的家乡对周边农村进行了5天的发放问卷调查。所以,我们小组的调查是以问卷形式为主,辅之以访谈的调查方式。本次调查当中,我们一共发放8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0份,回收率为94%。在被访者当中女性占58.8%,男性占41.2%,各年龄分布均匀,青年人(30岁以下)占32.5%,中年人(30-50岁)占29.8%,老年人(50岁以上)37.7%。
通过在实地调查中了解与反馈回来的问卷,目前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不少,我们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
三、农村老年生存状况存在的问题
(一)“空巢”老年人独自居住存在安全隐患
调查过程中,我们知道,为了改善生活水平,多数兰围村青壮年劳力选择出来打工,而不愿意留在家乡务农。因此,大多数老人只能独自留在祖屋看家。另外,还有部分人会在市区或工作地点买房定居,而老人由于怀旧情结不愿搬离旧居,又或是子女结婚后因为怕麻烦,觉得老人思想跟不上自己,不愿意老人搬出来同住。以上种种原因,都使得老人不得不独守空房。那些守空房的老人家,他们的儿子在外地工作甚至定居,一年或几年才回老家一次,因而平日里老人的生活无人照料,尤其是那些丧偶的孤寡老人,他们年迈行动不方便,疾病缠身,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访谈过程中,村里的一位老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悲剧:一对年迈的老夫妇,子女皆不在身边,老婆婆卧病在床,不能走动,生活起居全靠老爷爷照料。一日,老爷爷到楼顶晒黄豆时中暑晕倒,却无人知晓,老婆婆也不知道,所以未能及时求救。直至第二日早上,碰巧有个村民来到其家才发现,老爷爷早已气绝了。可见,空巢老人这个问题值得全社会去深思反省。
(二)生活水平低下,国家财政补贴少
调查显示,兰围村62.5%的老人经济来源主要由子女供给,37.5%是自己挣的。且不说当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子女建立自己的家庭后,由于小孩抚养读书等方面的压力,他们供给老人的赡养费很多程度上不足以解决农村老人的温饱问题。当地贫困户的老人告诉我们,他们迫切希望党和政府加大对老年人的补助力度和广度。同样在调查问卷中,我们知道只有5%的人认为老年人主要收入来源是国家补贴,可见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为发挥运行得最好。
其次,家庭养老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养老方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蜕变,农村家庭结构,家庭生活和养老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养儿防老,这是农村根深蒂固的观念,但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其实只是名义上有子女赡养,可见,家庭养老的观念已渐行渐远。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许多老人说起儿女时便眼含泪水,或闭口不谈。由此可得出,老人们的生活状况令人堪忧。
(三)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
在反馈回来的调查问卷当中,我们发现将近55%的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是属于自费的,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数据。看病难看病贵似乎一直都是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个问题就更为严重了,因为尚失劳动力后,他们的收入几乎为零。根据医学 上的鉴定,人到了五十岁以后,身体各项机能都会呈衰退之势。因此,中老年人每年定期进行一次包括心电图、测空腹血糖、甲胎蛋白测定等等的健康检查是十分必要的。俗话说“病向浅中医”,但是老年人进入年老阶段后,身体机能会逐步衰退,难免会出现身体上的一些毛病,只有及时治疗才能健康的活着。当面对昂贵的医药费用,他们很多时候都为子女的钱财着想,放弃最好的治疗时机。虽然部分老年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他们也表示了对合作医疗的不满。
首先,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范围过窄,受访者向我们反映,在镇里的医院看门诊住院均可报销,在市里的医院只有住院可报销,这样的补偿制度不合理。再次,报销的医疗费用金额比率一般都较低。许多老人都因为如此而选择私人诊所。要是有突发的严重疾病需要到级别高的医院治疗,费用高,但是报销的金额比率低或几乎没有,农村老人一般都难以支付医疗费用。
问卷调查显示,有76.3%的被调查者迫切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医疗护理功能公共服务的投资。
(四)缺乏乐观的精神生活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显示:竟然有高达47.5%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农村老年人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孤独。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老年人年迈后,劳动能力下降甚至劳动能力尚失是必然的。可是我们都知道,上一辈的人群都是质朴勤劳的,年老不能劳动了多多少少会让他们认为自己是子女的包袱,从而产生心情抑郁等情绪。即使是我们年轻人,突然停下手头上本来天天该做的事情也难免会感到空虚,更何况是本来就多愁善感的老年人呢。其次,针对调查问卷当中的第七第八问,我们又可以分析出,政府对养老体系投入不足,有42.5%的被调查者对政府关于设施建设表示不太满意,而有62.5%的人希望老年人得到娱乐悠闲方面的公共服务。在于老人交谈当中,我们又知道,他们很少有娱乐活动,更谈不上健康的体育锻炼及积极的精神文化生活,只是无聊的时候一个人会看电视,坐在一边想想出外打工的子女,久而久之又会产生孤独失落的感觉。这
样对生活丧失兴趣,缺乏精神上的满足,会降低老年人自身免疫力的状况,从而加快出现身体上的不良反应,导致百病缠绕。
(五)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缺陷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我们发现只有37.5%的被调查者认为老年人的生活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退休金或养老险,这个数据足以证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明显的缺陷。因为农村社会养老事业本身就起步较晚,底子较薄,发展合力不足。一方面,导致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我们通过查阅《基本方案》规定发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样,由于大多数集体无能力或不愿意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就使得绝大多数普通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在这种运行方式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或鼓励性储蓄。另一方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不够规范与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因此有时候当政府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有什么建设项目缺少资金时,就会要求动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有的地区官员官场生活腐败,村委会不是本着为村民服务的宗旨,而是贪污受贿,因此各地挤占、挪用和非法占用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基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就会给今后的发放工作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四、对策与建议
(一)社会应加强关爱老年人的宣传教育
1、学校多对学生进行“尊老、爱老、敬老”教育,并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宣传,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让“尊老、爱老、敬老”深入人心。
2、社会可以利用节日假期,开展一些关于亲子老人的活动,让全民齐齐参与,唤起他们关注老人生存状况的觉悟。
3、宣传部门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鼓励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二)适度加大对农村低保老人的补助
在农村,特别是低保家庭,老人们的生活尤为困难。在财政许可的条件下,政府可
以更大面积的给予老人们以补助。其次,政府还可以向社会各届热心人士征集资金,设立一个专项老年人基金会,定期对社会公开征集资金所得的数目,也可以在必要时为低保老年人提供帮助。从长远来看,这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人们晚年生活的困境,但更多时候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三)完善农村合作医疗报销
政府应对农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进行探讨,有针对性地扩大农村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使之与城市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差距减少。此外,提高到高级医疗机构的治疗费用的报销比率,这样老人就可以没负担地到医疗机构就医,而不用担心医疗费用高的问题。其次,从根本上社会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医疗生活水平。
(四)加大公共服务尤其是娱乐设施的建设
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社会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活动让他们参与,让他们认识更多的老年朋友,减少出现失落感和孤独感。广播电视台也可以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一份力,通过开设几个专门为老年人设计频道,播放他们感兴趣而又健康的节目,从而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其次,政府应该切实执行公共服务的职能,向社会筹集资金建立一些老年娱乐场所,包括戏曲班、读书看报班、太极班、种植花草班等等既可以怡情又可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场所。
(五)村委会要切实做到反腐倡廉,为村民服务
1、要及时调解涉及老年人权益的家庭纠纷,可以在村里树立孝顺父母的正面榜样,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
2、村委会妇女主任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应经常组织妇女们开展关于赡养老人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并建立相应的激励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六)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还必须采取如下措施来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是解决当前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的关键。
1、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制建设。利用法律强制性这一个特点,从法律上明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健康发展。
2、稳定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国家相关政府部门需要采取适当的手段将解决养老保险 存在的缺陷。
3、宣传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重要性及社会保险意识宣传的力度。要使各级领导和群众接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向各级领导和群众讲清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及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
五、后言
如何提高农村老人生存状况不仅仅是一个民生问题,还关乎到经济、政治上的发展,更是建设新农村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项目。但是,在实地调查过程及问卷反馈的情况上看,由于各种原因,老人的生活质量总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而农村老人的状况尤为突出。诚然,农村老人也是是社会曾经的贡献者,他们的生存状况与社会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相应有所提高。老人理应与其他人分享社会进步发展必然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过上安稳健康的晚年生活。其实,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想,今天的老人就会是明天我们的缩影,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也就是为我们的明天做好铺垫。古语有句谚语我们认为说得很好:树欲静而风不止,儿欲养时亲不在。尊老、爱老、敬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应该弘扬,作为儿女,我们应该多关心身边的老年人,让他们倍感幸福。同时,考虑到当今我国的国情,计划生育制度的普遍落实,在未来的日子,社会必将存在更多的独生子女,一个养四个,或是两个养四个,都会为养老问题带来更大的困难与挑战。因此,社会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从家庭养老逐步推及到社会养老,方能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真正改善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统筹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三篇:中国小留学生海外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小留学生海外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已成为全球低龄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国。低龄出国潮体现了中国教育、社会和政治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探索中国教育的救赎之路。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输出国。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公布的《2011中国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高中生出境学习人数已经占中国总留学人数的22.6%。随着出国热日益升温,低龄出国汇成了一股浪潮。从2009年起,在美就读高中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直线上升,中国已在2011年超过韩国成为美国高中留学生第一大生源国。中国成为全球低龄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国。小留学生的海外生存状况
根据我们在美国期间对小留学生的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如下几个问题是小留学生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和关口,同时也反映了小留学生实际的学习和生存状况。
(一)寄宿家庭问题小留学生初来乍到第一个问题是寄宿家庭的问题,根据美国法律未满18岁的青少年需要有法律意义上的监护人,如果留学生不选择寄宿学校,就要有一个寄宿家庭作为监护人。近年来的低龄留**使寄宿家庭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根据我们在美国对小留学生的访谈和在国内与留美学生家长的接触,发现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小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的第一个噩梦。
我没满十八岁,我需要homestay,homestay的妈妈要去别的地方去工作,她会一周只给我们做一餐,放在冰箱一周,我们交的是一天两顿的饭钱。吃不好是一方面,我记得吃完饭我们会直接把碗洗了,但她嫌我们这样会太浪费洗洁精,就让我们放着。我不用她们家的餐具,但有一次我拿了她家一次性的碗和筷子,她瞬间就说你放回去你不能用。homestay的妈妈态度不是很好,但你得忍下去,因为以后你还得在那里待下去。不过我换了homestay后更夸张,坐公交车去要一个半小时。早上homestay妈妈会带我们去,但晚上我们得自己回来,可是我有个朋友比较好,会带我回来,但我室友有时候真的没有办法,要(花)一个半小时。我第二个家庭是墨西哥人,挺好的,我病了也照顾我。我homestay的妈妈很好,但她的女儿心理上有点扭曲。有一天那个女孩准备割腕自杀,送到医院去了,警察也不准她妈妈陪护,我室友没有办法忍受,我还好。
除了小留学生在寄宿家庭遭到冷遇、吃不饱、花很长的时间坐车上学、寄宿家庭自身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外,小留学生初来乍到的不适应、亲情的缺失也是一个显著的问题。前半个月到美国看什么都新鲜,有人冲我笑我会很兴奋。后来就特别想家,什么地方都不想去啊,别人出去我也不出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觉得我想待在屋子里哭一哭。后来快开学前,都到了一个什么地步,就是不想再接触人了,包括室友。不想跟她们说话。包括进门,我都害怕,想千万别遇到她们,千万别遇到她们,就很害怕遇到人、很害怕说话,那段时间就想在房子里哭一哭。
当然,小留学生自身的问题也会因此而暴露出来。在那个天主教学校短短的半年,我就换了三个homestay。其实这几个寄宿家庭对我都很好,不是homestay的问题,是我被惯坏了。我那时候太自我中心、太任性了。我妈妈从小就很宠我,就算我做错了,也就说这个错了,其实我做错了是期待妈妈说我的。然后我要什么就给什么,所以我基本上考虑不到别人。
寄宿家庭问题是小留学生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在和留美学生家长访谈时,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很普遍,遇到一个好的寄宿家庭在留美学生家长群里仿佛就像中了彩票一样稀罕,有些留美学生家长在孩子赴美第一年一直在处理孩子寄宿家庭的问题。美国寄宿家庭大多是低收入家庭,自身素质不高,对小留学生缺乏关爱,甚至自私、苛刻、变态,对有些小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长远伤害,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二)语言与文化融入问题很多家长以为让孩子早一点留学,会更容易融入当地的生活与文化。然而,事实并不如家长们希望的那样,小留学生们在异国他乡,常常会因为语言和文化差异而很难融入西方文化之中。美国人说我们抱团封闭,不愿和他们交往。其实我们说不是的。就是因为口语不行,不敢说。我们说中国人很害羞,不想开这个口。第一次办银行卡我办了一个半小时,我当时英语不过关,又学的是牛津英语。我当时都不知道说是办creditcard。各种各样的事,诸多诸多的问题,问题是我听不懂,再说一遍没听懂,用简单的话我终于听懂了,花了一个半小时,我拿出一沓钱,我说要存起来,他说和他出去,我说出去干什么,他说去ATM机上把它存进去啊,我想你直接让我去柜台就好了。为什么要我出去,我当时有点害怕,怕被抢。很小心把钱放入ATM机。在国内我不复习、预习,但在这里必须预习、复习。更重要的是你的英文没有那么好,你不预习根本跟不上。刚开始几个月、半年多,只能听懂一半。每天都要学到3、4点。不过我没有崩溃。有时候有点烦躁,但相信自己努力就能行。
文化融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美国是一个多种族跨文化共存的社会,它有一种多元文化的传统,但是对于华裔学生来说,融入这个多元的传统是相当困难的,或者就干脆不融入。没有文化shock,主要是保留了中国的生活,除了上课外,就是回家写作业打游戏。因为家庭环境好,我们不需要一定要到外面交流。这一代孩子条件太好,不需要奋斗,所以感触不多,我是这么觉得的。不过,潜意识当中还是会觉得寂寞。在我的学校里,我的朋友就是和我一样的人,中国人。在教会学校的时候,我语言也不是很大问题,但我也不是很喜欢和美国人说话,说完了我很累,我觉得很假。你要装得很快乐。你必须装得兴高采烈。美国人自己是真的兴高采烈,但我兴高采烈我就觉得我是在作假,我没有那样的情绪。我也不太和ABC做朋友,因为她们觉得自己是美国人,不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我问过她们,她们说我是美国人。她们是美国人了我和她们说什么?
我妈妈总是很奇怪说我为什么不能融入?我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融入呢?
美国学校到了高中就没有固定班级了,美国学生一般都是通过长期社会活动形成一个小团体,他们会主动邀请陌生学生参加,所以要融入各种圈子需要自己主动参与美国学生之间的活动。但是因为语言障碍、陌生感、对各种社团信息不熟悉,中国学生之间会抱团或者独来独往,很难融进美国学校这个新环境,一位华裔奶奶告诉我们,她的孙女因为没有玩伴,快要得抑郁症了。
根据我们在美国期间的观察,中国留学生虽然和其他学生一起住在寄宿家庭,大学生合租在一起,但还是很宅,上网、打游戏、熟人之间聚会、旅游、去教会。缺少西方社会所要求的Social能力,一种热爱公众事务、集体运动、社会服务的能力。
(三)人际交往、情感生活和消费小留学生孤身在海外求学,常常没有归属感,情感处于空白状态,非常渴望友谊,所谓抱团取暖。有一个毕业了的留学生告诉我们:
在美国交往的圈子很小,如果留在芝加哥就很好。那里有很好的朋友。但芝加哥的朋友也基本走光了,能有两三个留下来,住得也很远。亲情没有办法(要求),对我们这些独生子女(而言),友谊更珍贵。
这个留学生告诉我们,她有一个同学每天开车2个小时去上班,不是因为工作的地方房租贵,只是为了和好朋友住在一起。没有亲情、友情的日子很寂寞也很孤独,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留学生同居的原因。
同居真是一个普遍现象,我室友和女朋友同居,但也就周末过来,平时还要读书,但我楼下一对就住在一起。有个纪录片就说留学生同居。国内的家长会很惊讶的,都同居呀,其实真的在留学生中很普遍了。
这个社区大学的学生回忆自己的留学生活时说:
太小出来不是很好,生病也没有人照顾,我很想回家,有几次在超市我差点要哭出来,一个美国小女孩,和我差不多年龄,妈妈问要不要吃这个要不要吃那个,小女孩说不要,我想如果我妈妈在,我就要啊。我特别珍惜和爸妈在一起。不是东西好不好吃的问题,是亲情。特别是生病的时候,以前在中国不吃药,现在一生病就马上吃药、吃水果、吃豆子饭。当然,离开了父母的视线,很多高中生也会很自在,这是一群高级留学儿童的圈子,有钱、任性、孤独、乖张、同居、为成绩焦虑,什么样的事都有。我们在美国调研时遇到了许许多多这样形形色色的高中留学生或高中毕业在社区大学读书的留学生。
一部分是带着父母的希望来的。不过一部分人是带着自己的梦想来的。她们的希望是什么呢?第一个是没有人管束,第二个来这个花花世界,经历一下这个花花世界。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同学会跑到什么地方看极光,会登山,会去零下的地方,如果在国内绝对不能,但在美国他们就能去做。两个人开一辆车,半路上没油了。他们来美国就希望过一个没有约束的生活。
有一位上海来的小留学生从俄亥俄州的一所高中转学到加州的一所高中以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连续旷课一个月。到了威尼斯高中,我很不满意。我觉得老师很不负责,上课就是布置点作业,然后让大家做。不好好讲课。我去找counselor换课,counselor的态度很不好,那时候虽然也不是说英语表达有问题,而是你根本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这时候就不太愿意去上学。我有一个月就不去上课,我觉得老师不负责任,我去一两天然后又不去。我在网上给自己找学校,我爸爸找我谈话,说我要踏踏实实留在一个学校,如果觉得一个不好就换下一个,你永远要换学校。我妈妈也找我谈,那时候我不去上学,天天有电话打给我哥,说我这课没来,那课没来,因为不去上学在加州后果蛮严重的。问到中国学生国际生之间的交往,他说:
中国学生相互都认识,平常见面不多,就中午吃饭见一次,然后放学可能见见。平时没什么大交流,就是有什么好笑的东西交流交流,包括老师发一个东西,我问一下他们,因为他们有的游戏,我不玩的。就交流一些好笑的东西,好笑的语言、图片、段子。朱同学、莫同学、江同学他们下午有网球课,因课程需要,他们三个就会在一起,放学后他们就各回各家了。每天都在重复。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成绩不好,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但是一个孩子的价值观、学习习惯、品性、自律性等这些属于家庭教育的部分都不是美国的学校可以负责的。
我先说裴这个人,他一个星期可以花掉1000块钱。你知道怎么花的吗?请黄同学吃饭,一天能花100块钱,主要原因是裴想去外面,他又叫不到人,只能叫黄同学了,那你叫黄同学,总不能不付出点东西吧,那就请他来吃饭。那请他吃饭,就会在外面玩玩,在外面的消费,都得裴一个人来付吧。有时候他们玩游戏,那个黄同学吸大麻。他和一个韩国人、一个老墨是吸大麻的。有的时候去篮球场吸,那个裴就陪着他去吸。黄同学和裴上次来我家跟我商量事情,黄同学就很没家教的,就和裴随便乱翻,他们说我在家里没事干,说给你推荐个黄片吧。在我家用我电脑看黄片,这是高中生经常做的事情,反正我是不看的,我要是看了,人性就被玷污了。裴来留学就是浪费时间,花钱的。家里估计是钱太多了,让他花着玩玩的。朱同学也是来这玩的,来养肉的,他天天在家睡觉。他有时候起来,躺在床上,看太早了,再睡一会,就到9点半了。他第一学期10月份才来,来晚了,缺太多的课。
(四)学校选课、成绩、买课代考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学校体制有很大差异,美国从高中(9年级)开始不再有固定班级。小留学生到国外上学,报到以后就要自己选课,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公平提供的教育资源。Counselor会给学生提供咨询,但是选什么课Counselor不会替你做决定。哪些是必修课,哪些是你将来要重点发展的方向,每门课的学分情况如何,全靠学生自己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选课对中国小留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根据笔者在美国的观察,很多小留学生的选课建议都来自中介人,第一年很多人选健康、修车、绘画这样容易拿高分的课程,而实际上,这些课程对于留学生今后在美国上大学并没有多大帮助。我们访谈了一个国内初三毕业到洛杉矶读九年级的学生。他在国内的课业成绩不算好,当他把他的选课单给我们看时,我们发现问题很大,总共6节课,其中2节是ESL,体育课有2节,画画一节,修车一节。这些课对他今后申请上大学基本没用,但是容易拿到高分,也就是说出国中介向他家人汇报时比较好听。
我这些课其实都是必修的,但对我的语言帮助不是很大。我的课是没办法的,我一年制的,我想换掉的,但发现太晚了。我就一个美术课是A。其他乱七八糟的都不太好,我自学能力不太好,上课有时看看手机。我们是国内的中介跟这边的中介有合作。我和朱同学就像货一样,被他们转来转去,我去过这边的中介家,他家里住满了留学生,他就靠这个挣钱。但是在美国的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希望通过SAT考试取得好成绩,以为通过自己的学业成绩就可以上一所好大学。重视成绩,但是成绩又不好,这时卖课买课就比较盛行了。很多先到美国社区大学就读,然后转学到四年制本科大学的学生,卖课买课现象非常严重。下面是一些留学生QQ群里常见的信息:
私人代课代考代写,出成绩再付款!最强代写团队各科目paper,essay,researchpaper,editing,rewriting,PPT,speech,bookreport/review,researchpropal等。提供科目,安排最适合的写手帮您!
一个社区大学的学生说:
中国学生买课代考刷成绩很普遍。帮着上课,全程上课,代考刷成绩,特别是网课。还有就是买试卷,SMC老师一般就只有题库的那几套试卷,教授一般不改试卷的题目,所以前面的学长会留下来卖,不过这次数学课有个中国学生特别傻,直接把以前的考卷带到教室去,被老师发现了,他自己买了用了也就算了,一般人都是买来回来闷声在家看,他背都不背,直接把考卷带到考场。因为他,老师发现了,抓了一个后,把试卷库都更新了,以前六年的考试卷全改了。另一个学生说:
考历史我们同学都作弊,他们考得好高,我学得挺好,考得也不错。但考不过他们,他们都抄,我只拿了B,历史老师问我,她们有没有抄,我说有。回到宿舍我舍友问不知道谁和老师告状了,说作弊。我就说我也不知道。我不知道和老师说对不对啊?第二天我去老师办公室,发现老师根本没有处理考试作弊的学生,我觉得很不公平。老师说作弊的人太多不好处理。你觉得我是不是要和老师争取让他给我一个A?
(五)升学问题作为美国高中的小留学生最后要过的一关是升学。一位受访的升学顾问告诉我,华人比较重视学业成绩,对美国大学升学的多元要求不熟悉,一般到高中(9年级)才开始做孩子的大学升学规划,比美国人迟多了。实际上,要申请到美国的名牌大学,除了有出色的功课表现(GPA)、良好的SAT成绩外,还要有突出的课外活动,以及老师中肯的推荐信。这样一种开放式的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是中国学生不熟悉的。
去年上UCLA最低是3.2,今年是3.1,没有一个固定的线,主要看你的其他地方强不强了。看你的personality。南加州国际生2.6、2.5都收过。本地的2.1都录取过。它是私立学校,有时4.0它也不会收。都会问很多个人的问题:你最想做的实务是什么、你最崇拜的领袖是什么,你最有名的发明是什么……
除此以外,在升学上的亚裔配额制度导致中国留学生的竞争对手仍然是华裔,目前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的SAT分数越来越高,很多留学生甚至回国参加SAT培训班通过刷分申请美国大学,这样一来,中国学生仍然处于应试状态,不过应的是洋高考而已,后遗症就是很多高分学生到了美国大学以后退学、转学到社区大学等问题。
2014年1月笔者在美国调研小留学生期间,加州就出现了一项要求限制亚裔在加大系统中入学比率的SCA5提案。另外,很多留学生到了美国学校会忘记自己的国际生身份,和美国学生一样轻松,最终GPA不够高,仍然上不了理想的大学。我表弟在苏州上的国际班,今年申请大学,来了很多好大学的offer,譬如伯克利、普度、圣母,我想都不敢想。我高一就来美国了,美国人没这么拼的,我现在觉得上什么大学都不要紧,我现在的情况也不和父母说,说了他们也不知道。我现在把申请大学看得很淡,能去好学校当然好,不能上好学校也很淡。我去counselor那里说我申请了UC系统,他就鄙视地看着我,我说你别这样吗,给我点自信。他觉得我根本不可能被录取,浪费申请费,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waste your money?他是国际生的counselor,他说4.0都不一定录取,你3.0凑什么热闹。我后来就不去这个counselor那里,我就去本国学生的counselor那里,那个counselor一看:哇,3.0,好高啊。
(六)就业问题留学生在美国大学毕业后会获得为期一年的OPT(毕业后的暂时工作许可)时间,如果在此期间成功找到工作并获批工作签证则被允许留下,否则留学生将被要求在OPT结束后的两个月内回国。因为每年工作签证名额有限,留学生需要参与抽签。一般本科毕业生的中签率已跌破20%。
我们学院有40多个中国学生,七八个人现在找到工作了。这个已经算高的。没有一个找到金融工作。我当时出来的时候申请了好几个金融工作,可能他们需要有经验的,金融没要我。但会计要了我。我12月15日上的班。四个多月里不断投简历面试。在美国推荐面试是最重要的。我现在觉得投简历根本没用。看都不看,看一眼说不错,也就放下来了。我是由同学推荐,就是网上面试,就行了。上次我们又缺人,我们那有一堆简历,老板说你们推荐一下。美国就信这个,信任社会。简历投了无数,面试好多。每天都在跑啊跑。芝加哥公共交通很方便。我的同学还有去郊区的,坐小火车。先坐地铁再坐公交。有时候一周两三个(面试),有时候一周一个都没有。都在等。有时面完就没音讯,当时很着急,也有点烦。有时候爸妈会问。反正是很不容易。找不到回去更糟。因为成本收不回来。我回去也没有好的出路,我家也不在北京、上海,我回去也不能回到我家那个小城市。我在这里拼和回去拼也是一样。
高昂的留学费用是一般家庭子女想留在美国工作的动力。我和同学聊为什么留在这里,发现实在没有回去的理由。我爸妈是说随我,哪里快乐在哪里待着。我实在不想回去啃父母。我们是按课交。一门课要3000到4000。3个学分。17门。光学费就要6万左右。10万美金差不多了。找到工作,两年可能差不多。至少6年拿到绿卡。你只能申请2次,第二次办不下来,必须回去。一般拿到工作签证可以拿到绿卡,反正就是熬呗。我现在不能回,在办工作签证的时期不能回去。
我们也访谈了好几位辞掉美国工作回国的同学,发现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更倾向于回国发展,他们认为“打工在美国,创业在中国”。当然,飘在美国的孤独感也会促使很多留学生回国发展。
刚到美国时就是觉得要成绩好,然后觉得需要留下来,现在留下来了我也很犹豫是不是工作几年再回去。我今天还和同事聊,她说她要回中国,这里不是自己的国家,没人Care你,这里唯一好的是空气。我另外一个同事说这里的制度好,你可以发声啊。中国没有办法发声。我那个同事说:第一代移民忙着生存根本没有发声的问题。我们同学也常常聊;觉得美国固然很好,但在这里终究很孤单。以我们的年龄现在觉得什么都有好坏的一面,没有很强烈的美国或中国立场。但是我们觉得回去没有回去的理由,但留在这里也没有很强的归属感,你终究融入不了美国。结论与讨论:中国教育的救赎之路
低龄出国潮体现了中国教育、社会和政治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社会整体系统出问题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中国社会问题的外部化、国际化。
(一)西方教育神话的迷思西方教育神话主导了一场中国低龄留**,这种教育神话的编织主要源于西方教育制度的比较优势、中西教育资本的推动以及家长和学生对留学神话的自愿服从和想象,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加强了这种趋势。首先,中国教育制度的劣势与西方教育制度的优势共同作用于中国家庭。劣势指的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单一分数评价使学生承受高度的应试压力,在不断的排名中心理和人格受到损毁,大多数学生因此被考试制度淘汰;优势指的是西方教育更加人性化,在多元评价中促进每个学生发展天赋才能和各项社会能力,学校教育能够给资优儿童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
其次,发展的意识形态话语吸引了家长通过子女留学对未来进行投资。今天在教育资本所营造的媒体上,诸如“发展”、“未来需要”、“经济桥梁”等已经成为拉动留学需求、制造西方教育神话的话语工具。
最后,家长和学生对留学神话的自愿服从和想象因为面子而得到了加强。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的留学意愿来自面子,周围亲朋好友子女的留学催生了自身留学投资意愿,孩子不再在国内是一个差生,而是镀金的留学生的想象使父母不惜一切代价进行留学投资。
(二)教育资本推动的留**与一百年前中国学生海外留学相比,就会发现今日中国留学生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不是对教育本身的追求,恰恰相反是另一种的反教育,就是通过追求洋学历更好地向上流动,这种趋势内生于中国教育的制度劣势,外生于中外教育资本,是两者共同催生的产物。具体到中西教育制度的优势和劣势,它并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实际上教育制度嵌入文化和政治因素之中,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分析和改革,但是目前中国由西方教育神话主导的留**实际是屏蔽了对不同教育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分析,单方面唱衰中国教育以此来鼓励留学,其实是教育资本的冲动。
留学低龄化,意味着中国应试教育制度与中产阶级家庭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或者说教育资源不平等趋势的加大,促使中产阶级家庭向海外教育寻求出路。这种教育压力实际上是经济社会结构失衡在教育上的反映。
(三)中国教育的他救与自救低龄留**和小留学生问题暴露的不仅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问题,更是更深刻的中国社会矛盾的反映。留学生在海外各国遭遇的语言、文化、升学问题,就业瓶颈以及回国低薪就业都表明留学生的向上流动和升迁有很多障碍。留学本身不会解决中国的教育和社会危机,它只是给我们推动中国本身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另一种动力。留学只是对中国教育和社会问题的逃避,也不可能根本上实现个人的教育和社会理想,中国问题只有回到中国来解决。从本文对小留学生的调查和研究来看,需要从根本上改革中国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一是改变应试教育的单一评价方式,真正减轻大多数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通过尊重教育规律实现教育本身的分层。二是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估上与国际接轨,有利于人才的国内培养,减少家长的教育投资。三是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分配机制,实现人人平等的资源分配环境,这有利于实现宽松的教育环境。
本文摘自《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本文作者:程平源
第四篇:村镇银行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江苏省溧阳市村镇银行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邱淳曜
【摘要】自2007年村镇银行开展试点至今,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迅猛,对于填补传统金融服务真空、支持“三农”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难以突破的瓶颈。本文在对区域村镇银行经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村镇银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对村镇银行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关键词】农村金融;小额贷款;村镇银行;金融创新
引言
金融的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据统计,2007年县以下的存款有10.12万亿,但是贷款额度仅有5.72万亿,存贷之间相差4万多亿。显然,区域金融服务的缺失以及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允许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在农村地区建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7年1月22日,中国银监会又出台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以缓解农村金融抑制、增加金融供给、增强农村金融机构活力。村镇银行凭借其机制灵活的特点得以蓬勃发展,近年来在机构数量、覆盖范围和盈利水平上均有较大突破。但仍存在吸储困难,业务单一,社会认知度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通过研究江苏省溧阳市浦发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结合对于其他类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走访,重点剖析村镇银行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力图解决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定位问题,把如何提升村镇银行的竞争力作为研究的重点。
一、调研地区的经济金融环境分析
江苏省溧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属常州市管辖。溧阳市地处长江三角州,属于上海经济区,总面积15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2.4万亩,山林32.8万亩;总人口78.15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2011年,溧阳
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503.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3%;人均GDP达到66935元,比上年增长17.9%,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5元,增长18.8 %,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1.96。2010年,溧阳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市”、“江苏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荣膺江苏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市),2011年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54位。
在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金融机构护航发展功不可没。全市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41.8亿元,贷款余额367.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8.8%和22.5%;实际新增贷款72.6亿元,其中工业贷款44.6亿元。新组建7家农村小贷公司,新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6家。联合举办中小企业银企对接12次,签约7.4亿元,全年新增实质性信贷投资超120亿元。可见金融对溧阳市经济的明显的支持作用。溧阳市的金融生态环境优良,信用环境日益改善。江苏省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小组已授予溧阳市“金融生态达标县”称号,3个镇被常州市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小组命名为“金融生态镇”。
可见,在江苏省常州市范围内,溧阳的地理位置优越、农业建设发展快、经济发展状况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在省内具有相当优势。从而为村镇银行的提供了优越的外部条件。
二、溧阳浦发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为顺应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要求,增加县域金融供给,2009年6月28日,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在江苏溧阳正式成立。该行是由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发起并控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其他参与发起的股东有江苏国强镀锌实业有限公司、镇江佳升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州晨远纺织品有限公司、江苏苏浙皖边界市场发展有限公司、溧阳市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天目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溧阳市扬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注册资本5000万元。
溧阳浦发村镇银行自成立起就积极适应溧阳经济发展的要求,践行“立足县域、支持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小、特、优”为方向提升自身竞争力。在服务三农的同时,着重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的力度,将业务聚焦在小微企业单户500万元以下的贷款需求上,并以此作为自身的市场定位。在大力拓展存款业务的同时,该行不断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投入。2009年总计发放贷
款20961万元,2010年发放63156万元,2011年1到11月发放81692万元,小微企业贷款客户达到381户,占全市借有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总数的15%。至今年6月末,溧阳浦发村镇银行贷款客户已超过400个,而平均贷款数额也在200万左右。
凭借着准确明晰的市场定位,至2011年9月,溧阳浦发村镇银行总资产达到107722万元,各项存款余额10084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67604万元,其中投向农业的贷款56000万元。上半年总收入2184万元,实现账面利润680万元。与创业当年比,存款增长150.77%;贷款增长229.65%;存款、贷款市场份额分别增长83.02%和156.25%。而根据走访得到数据,截至今年6月,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约1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月9.6亿元,实现账面利润高达1880万元,注册资本金经过融资也达到1亿5千万元。无论从资产规模还是盈利水平上,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在全省50余家村镇银行中都位居前列。
三、溧阳地区村镇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迎来的机遇
1.农村经济增长前景乐观
宏观来看,新世纪以来国家加强了对于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相继取消了农业税、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预见未来农村经济仍然会获得政策上的大力扶助和支持,农村经济环境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微观来看,2011年溧阳地区人均GDP达到66935元,比上年增长17.9%,而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5元,增长18.8 %,增速略高于人均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也缩小到1:
1.96。这些都说明溧阳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村经济增长将会为村镇银行提供更大的盈利空间。
2.县以下存贷差短时间难以消化
受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实际收入与消费水平增长的不匹配,传统理财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农村积累起数额巨大的存贷差。然而由于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竞争不充分,形成了供给不足,需求受抑制的状况。而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县以下巨大的存贷差还难以有效地利用。村镇银行因其资源配置上的调节作用,未来势必会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3.正规金融难以满足需要,农村资金需求缺口大
据估算,我国2.2亿农户中真正有贷款需求的大约1.2亿户,而正规金融仅仅能满足50%左右农户的信贷需求。而至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投入资金在15—20万亿元,仅仅依靠政府投入和民间资金显然不够,农村地区迫切需要有效的融资途径。小贷公司和资金互助社在规模上都受到较大制约,而村镇银行将会在弥补农村资金缺口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面临的挑战
1.风险管控存在困难
风险管控是农村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的难题,也是正规金融始终不愿深入农村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同样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江苏金峰数你集团控股的溧阳金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可以通过金峰水泥集团着重发展与水泥产业相关的产业链内其它企业作为客户,从而充分了解客户信息,实现风险有效评估和控制。而就溧阳浦发村镇银行,由于面对的客户都是小微企业,一般工商个体和农户。彻底调查每个客户的真实信用状况难度太大,只能借助社会评价并通过走访了解客户信用状况。无形中增大了村镇银行经营中的风险。
2.“吸储难”问题难以解决
尽管创立至今溧阳浦发商业银行实现了规模上的快速扩张,不过揽储困难的问题一直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普遍较短。凭借着浦发银行作为牵头行,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在创立初期在当地建立起较高的知名度。尽管与另两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较好,但在与国有银行的竞争中完全没有优势,反而会出现储户的认可度、社会认知度不够的问题。目前溧阳浦发村镇银行仍属稳健经营,资金压力不大。然而一旦需要增加贷款,扩大资产规模,村镇银行的流动性将要承受巨大压力。
3.利润最大化引发的市场定位偏离
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并不以追逐利润为首要目的,坚持贷款利率平均上浮幅度低于其他中小金融机构,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不超过10%。村镇银行的最主要作用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金融服务。村镇银行片面追求高利润必然会带来市场定位上的错误,违背服务“三农”的初衷,加剧金融业的同质化竞争,从而影响区域金融生态。
四、对于溧阳地区村镇银行竞争力提高的建议与意见
(一)建立区域企业信息平台,完善地方征信系统
由政府或独立第三方机构在区域内建立企业真实的信息平台。加强区域内的信用管理、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减少村镇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二)发展关系型贷款,贷款审批结构扁平化
小微企业的经营信息往往都是些难以量化,极难传递,为避免在向上传达的过程中会出现信息流失和失真。可以将审批贷款的责任和权利下放到客户经理身上,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一情况。与此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来控制贷款审批权下放引发的道德风险。通过过长期积累村镇银行可以与企业建立起私有的信息档案,真正意义上解决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也能提升村镇银行的盈利水平。
(三)扩大存款来源的渠道,实现差异化竞争
对储户群体的定位要与国有银行有所区别,有所差异。在江苏东部农村地区,农民进城务工较多,收入也较高。要重视农村闲散资金潜力,尽可能把这方面的资金动员吸收进来,同时多方面寻求和开辟其它资金来源,尽可能多地引流城镇资金用于三农需求。由于在农村广泛开设网点的运营成本较高,缺少完善的支付系统和理想的吸储品种。因此着重要从两个方面寻求突破:
1.加强金融创新,适应农户的金融需求
以溧阳地区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的“惠民通”工程为例:“惠民通”工程,将小额存取终端放置到地方各村的便利商店,既吸纳了农村地区可观的分散资金,更加提高了主要业务的服务效率。因而,加快打造现代化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通过设立自助银行、自动服务终端等服务设施和提供流动性服务来扩大服务辐射范围是村镇银行金融创新的重要部分。
2.尽快开通信用卡,发展中间业务
为了丰富面向农户的业务种类,村镇银行应该积极申请,尽快开通信用卡业务。同时,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发展各类中间业务,开展保险、证券等金融产品交叉销售,努力提升服务“三农”的效率和水平。
(四)政府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
为了保持村镇银行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政府在政策上需要给予更多的的扶
持。人民银行应当积极研究办法,帮助村镇银行加速完善结算渠道,帮助解决支付系统、征信系统方面的问题。并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自主权。另外,当村镇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该放宽经营区域上的限制,甚至采取上市手段扩大自身规模,同时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关于村镇银行安全性的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做好应急措施。首先,银行本身要有风险意识,做好应对风险的对策,以溧阳浦发村镇银行为例,不仅每一会计期间都提足拨备,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牵头行将按资本金的200%进行救助。另一方面,政府要做的除了加强监管,也可以尝试引入存款保险制度,致力于保障储户个人和中小企业存款者的利益。这对于建立健全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农村金融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志刚巴曙松—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新金融 2011年01期
[2] 辛本胜-《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展望》新金融2011年05期
[3] 姚世祜刘奎杉 —《经济发达地区村镇银行的创业与发展》江苏经济报2011年5月30日
[4] 陈佳昀 —《一剂良方:关系型贷款》国际金融报2009年9月8日
[5] 岳意定 刘蕾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困境及改善建议》金融经济 2009年20期
[6] 溧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第五篇:珠三角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珠三角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http://2010年07月07日09:17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6月26日,深圳,暴雨如注。这个一度承载中国经济和南下者梦想的新兴城市,似乎从不缺乏暴风雨的袭击。而长期以开放桥头堡和“代工王国”著称的珠三角,早已身处转型重压之下,风雨欲来。
二十多天前,由这里发轫的新一轮加薪潮、外迁潮和招商潮,开始在珠三角地区蔓延,并深度延伸至更广的范围。顷刻之间,这里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和漩涡。
一周以来,南下深圳、东莞等地,实地探访珠三角地区企业真实的生存现状。“加薪潮——外迁潮——招商潮”这一貌似严密的逻辑演进,究竟是否真如外界所推理?这一群中国最为活跃的民营企业群体,如今面临怎样的真实困惑与抉择?曾经作为“世界工厂”最为华丽和活跃“生产车间”的珠三角,前路何在?
资源争夺:激增的地方招商团队
珠三角的民营经济,是全国各地招商必争的目标
6月25日,深航大酒店,一个名为“二十城市招商推介暨项目对接洽谈会”收费性论坛上,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招商官员,占了压倒性多数。进行现场招商路演者,分别来自安徽蚌埠市、四川成都市、黑龙江省大庆市等八个城市。
路演仅仅是最基础的招商互动节目。在论坛午休时间,本报记者注意到,重庆为参会企业备下了一桌好酒好菜,浙江嘉兴安排的歌舞晚宴则已着手彩排。
有意向外扩展投资的企业在这里所受礼遇,用“殷勤”来形容并不过分。作为参会企业,深圳市南方创立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即在会后遭遇了轮番轰炸式游说。招商代表们使出浑身解数,竭力表现当地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人力成本优势、硬件设施,而底牌则是“政策优势”,包括地方财政税收返还、土地出让价格等。
这只是近期深圳招商潮的一朵浪花。在深圳街头,临近主干道的高端酒店,不论是大堂指示牌还是外墙电子显示屏,不间断更新变化的是各种各样的“某某省招商恳谈”或“某市某区与某商会联谊会”。名号繁杂的“产业对接会”、“招商恳谈会”,近期在深圳市区各大高档酒店里,如同走马灯一样喧嚣异常。
“地下活动”同样异常活跃。一段时期以来,不少城市的招商局或产业园,还有分工负责深圳招商项目的负责人,每日游走于深圳各种社交场所。“近期同行的‘会车’几率相当高。”某市商务局招商官员笑言,“甚至是中午刚一起吃过饭,下午在某个咖啡厅又撞上了。”
本报记者在深圳探访调查期间,亦偶遇几拨河南省各个级别的招商团队。
不仅政府,民企招商团队同样在这里聚集。在深圳偶遇的郑州西雅图创新产业园置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即冲着“外迁潮”而来。
新一轮的招商潮,直接推高了招商成本。深圳近期的酒店,不但不打折,还经常满房。论坛现场的5分钟路演,主办方的要价,就动辄上万块。
“因为深圳‘加薪’了,才让‘招商潮’显得格外热闹。”成都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项目官员曾颖透露玄机。在她看来,即便是没有加薪,珠三角地区的招商竞争强度,也是国内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
这位浸淫招商多年的政府官员有自己的一套“招商经”——北京多是央企或大型国企,一个公司的老总是无法决定投资的;而上海经济最为活跃的元素是外资企业,投资拍板的事往往在中国区搞不定;于是,珠三角的民营经济,是全国招商必争的目标。
实地探访:涨薪潮起与蔓延
由于沿海大量缺工已经引发了工人薪水上调,接下来更大面积的工人加薪将不可避免
来自各地招商团队的一个普遍看法是“加薪潮”的暴风骤雨,引发了这轮“招商潮”的前赴后继。
本报记者获悉,甚至有地方政府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催促”当地招商队伍南下。6月11日,河北省邢台市发出了一份工作简报,称珠三角地区加薪的连锁效应,将引起当地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增加,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着产业的北迁,请各县(市区)抓住这一次机会派人南下招商,力争引进一批企业入驻。
外界闻风而动,而处于核心地带的深圳企业,其加薪潮的真实状况如何?
6月9日,深圳市政府宣布,从7月1日开始,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到1100元/月。此前特区内最低工资标准为1000元/月,特区外的宝安区、龙岗区,是当地加工制造业最密集的区域,其最低工资标准为900元/月。今年5月,深圳关内关外一体化方案获中央批复,意味着工资统一为1100元/月。
据本报记者调查,深圳、惠州、东莞等地的大部分制造企业已经给员工加薪。但是其中的大部分企业反馈,他们的加薪,并非像外界所知的,是由深圳市政府的最低工资标准或某家大企业的加薪而引发,早在此前,他们已经为员工上调工资,且高于最低工资水平,幅度约为8%。
深圳加工贸易协会会长、港商陈永汉表示,目前深圳加工贸易企业流水线上的工人,月基本工资在加薪后平均约为1180元,加上加班工资每月至少可收入2000多元。工厂的班长、组长、科长以及工程部技术工人等加薪幅度更大,最少都增加了500元。以前每年工人也加薪,但是幅度没今年大,大约为4%左右。
作为一家以油墨涂料为主业的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深赛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民,同样并不认可这轮加薪潮是由个别企业引起。早在政府宣布涨薪之前,该公司就已经完成了加薪。根据他的观察,珠三角地区的用工荒和产业升级所需,是加薪潮的根本原因。
“今年怪异的是,金融危机过后,订单呈报复性反弹,包括我们企业在内的不少玩具企业,订单已经排到了国庆节之后。”深圳市玩具协会副会长、皮皮熊董事长扈蓝天给用工荒导致薪水上涨以佐证,“订单太多,自然带来了用工紧张,现在用人确实不好招,只能提高员工薪水。”
据了解,香港厂商会近期对“珠三角”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九成受访企业表示存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在更多人看来,从今年春节后,由于沿海大量缺工已经引发了工人薪水上调,接下来更大面积的工人加薪将不可避免。
事实上,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农村劳动力的供给方式将其价格压制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低价劳动力造就了珠三角“中国制造”的巨大竞争力和奇迹。然而,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结束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崛起,一向被认为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廉价劳动力,现在正面临短缺。而随着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劳动力价格势必会被重估,而这一股浪潮已在珠三角等东南沿海一带“登陆”。
内外交加:“珠三角”再临困境
汇改、退税同时“动刀”,加工企业压力巨大
在珠三角内部面临涨薪压力的同时,外部的政策环境亦遭遇突变。
就在本报记者赶赴深圳等地调查的前几天,6月19日,央行宣布重启汇改。当时市场分析认为,人民币汇率弹性将有所增强,但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
但到7月1日,作为人民币“官方”汇率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再创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宣布重启汇改以来短短9个交易日,“官方认可”的人民币相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已达0.61%。两周来人民币的升值明显超出预期。
祸不单行。6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决定从今年7月15日起,取消406个税号的产品出口退税。此次取消出口退税的产品主要分成6大类,而此前,这些产品都享受5%到17%不等的出口退税率。
中国重启汇改和取消出口退税,使得珠三角地区的出口企业感受了阵阵寒意。
“虽然早有预想,但还是感到了压力。”东莞市外贸企业协会副秘书长黄新文告诉记者,央行宣布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2005年7月21日,当天人民币对美元就升值2.1%至8.11元,随后三年间,仅家具行业,广东倒闭企业就达3000家之多,至今心有余悸。
据黄新文估计,汇改、退税同时动刀,加工企业压力巨大。年初至今,劳动用工成本普遍上升了20%,利润点卡在3~5个百分点。此前企业普遍预计,币值上升5个百分点,可通过退税维持,现在看来,原有营收模式再也无法维持。
广州台协会长程丰原则透露,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珠三角的多数台企还能够忍受,但升幅达到5%,则会有很多出口型台资企业将陷入艰困状态。
据当地人士分析,一些低利润率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将会面临迅速下滑的局面,其中,服装和鞋类出口将可能是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
这意味着,对于珠三角的出口导向型企业,未来的一个趋势是,或者改换门庭将目标瞄准国内市场,或者坐待利润遭蚀。
外迁矛盾:精细的成本博弈
财税政策、主力客户外迁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对产业转移的巨大促进作用不容小觑
涨薪压力、财税政策变局等因素,究竟能否有足够的力量,来撬动珠三角企业的大量外迁?
一个时期以来,外界不少观点认为,涨薪潮直接造成了珠三角企业的外迁。但本报记者在珠三角的深入调查,却否定了上述观点。
不同产业领域的生产型企业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涨薪固然存在,但却绝非外界所揣测对诸多加工型企业是“致命打击”。扈蓝天告诉记者,此轮加薪,尚不及2007年珠三角那场用工荒接连两次加薪时的处境艰难。
深圳市深赛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民同样对本报记者表示,涨薪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珠三角加工型企业“外迁”,是值得探究的问题。诸如他的企业,用工成本在生产综合成本之中所占比率,只有15%左右。
尽管涨薪并非核心因素,但外加财税政策、主力客户外迁等多种因素的叠加效应,对产业转移起的巨大促进作用却不容小觑。作为台商,已来郑州投资发展的西雅图台湾商会会长陈惠松对此剖析得一针见血:“珠三角等沿海不少企业向内陆迁移,涨薪和劳动力仅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出口利润趋薄和受阻使得这些企业将目光瞄准了庞大的内需市场,中国工业化正在经历一个由沿海到内地的趋势变化。”
然而,在趋势之外,这些企业眼下的现实处境却是两难境地:内迁,距离主力客户太远。不内迁,又面临用工和其他成本增加问题。当然,如果主力客户内迁,那是最理想的局面。
“内迁会比在深圳环境中节约劳动力、土地、生产要素成本等多方面成本。但是,每个老板脑子里装的第一意识,永远只有赚钱,而不是省钱。客户在哪里,供货商的生产车间就在哪里。而且,内迁还有政府环境不佳增加企业发展成本的风险。”刘国民的话,可谓代表了一部分企业的心态,“不过,大型的加工企业带头内迁,是加剧整个行业内迁的必要条件。”
调查中,记者发现,成本重压下,珠三角地区能够大块松动转移的产业,仍旧是医药、商贸、服装、鞋业、玩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而言,因涨薪或其他成本压力下的电子类的产业转移较难。)
据了解,2008年9月,深赛尔在河南信阳投建了生产基地,时至今日尚未全部建成。
不过如今随着主力客户的部分内迁,该基地建设开始加速。但即便如此,该企业仅仅是部分产能迁移,并未整体迁移,且信阳只被定义为分公司。
据调查,南方创力科技、帝光集团均是与电子科技产品加工相关的企业,且“已在外埠有发展项目,或正在筹备迁移”。但在记者采访中,两家企业的负责人对是否存有向中国北部地区渗透或对制造环节整体迁移的打算,均持否定态度。
“即便是做手机拼装的小贩(指小工厂),估计也不会乐于北迁。他在深圳跑一趟‘华强北’(深圳电子产品贸易市场),不但所有的零配件都可以买到,而且他组装的手机还可以顺利地卖掉。这是国内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比拟的优势。”成都驻深办的曾颖说。
事实上,客观而言,任何企业都不会盲目挪窝,决定企业外迁的,绝非仅仅是用工成本增高。企业是否挪窝,除用工成本,还须同时计较物流成本、上游产业及零部件配套成熟度、下游市场的就近性、栖身地的商业环境、市场秩序、法治水平、投融资条件、资金使用成本、人才集聚程度、政府服务能力等一系列复合因素,须作综合考量,才会慎重作出去留之策。
99度到100度:
谁是逼迁的真正稻草?
产业转移的真正原因,是珠三角“腾笼换鸟”产业布局政策的导向变化
事实上,在上述因素之外,对于更多企业而言,视为心头大患的则是另一个更为关键的逼迁因素。正是这一压力,直接导致了当地企业外迁转移的紧迫压力与实际需求——“腾笼换鸟”。深圳的企业普遍对本报反映,产业转移最为根本的核心,还是来自于珠三角“腾笼换鸟”这一产业布局政策的导向变化。
“腾笼换鸟”是中国经济大省广东2007年提出的对产业调整、升级的形象说法,即促使劳动密集型、低增值的传统制造业迁离珠三角,以“腾”出空间发展高增值产业。
扈蓝天的皮皮熊,是第一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玩具品牌。记者赶到深圳的时候,她还在拟订与周口市商水县政府对接动漫产业园的项目方案。扈蓝天称,他们去商水投资建厂发展,原因在于中国现实之中的玩具代工企业,已经满足不了订单的需求。但是,她的主观倾向是在深圳附近设厂,她对深圳的发展环境很留恋。可深圳连年提升的高地价成本、高基础设施使用成本,乃至“加薪”,在其看来都是“腾笼换鸟”政策导向落地的手段。
“我们不想走,可是产业政策逼我们走。我认为,深圳将玩具业定义为传统型的、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的夕阳产业,赶走我们是非常不明智的。”扈蓝天对“腾笼换鸟”颇有微词,但亦无可奈何。
而深圳九同鑫投资总经理梁先平则认为,客观评判深圳产业政策导向变化,应该尊重它的发展历史。据梁的观察,深圳能有今天的发展局面,得益于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经历的趋势性变化。
“首先是从大规模引进港资,到外资来源扩大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次是利用‘三来一补’企业的溢出效应,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梁先平看来,如今即将面临第三步,即以产品加工、贸易、科技成果、资金和其他资源为纽带,通过内地、深圳、海外“三点一线”的联合模式,共建出口加工基地,携手走向国际市场,使深圳和内地的出口规模迅速扩大。最终,从与香港建立“前店后厂”的产业合作关系,到共建世界级大都市。
梁认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三来一补”企业,它们多是改革开放之初,进入中国内地的港资或台资代工型企业。因为只赚加工费,从而享受了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甚至只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已。但是,30年后,这些企业的占地面积与赋税率已经是格格不入。更何况,它解决的不是深圳人口的就业问题,在内地采购的辅料,也是有限的。那么,呆在这里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但是不断增加的现实压力,却成为逼迫多数珠三角企业逐渐外迁的最后一根稻草。(来源:大河报)
本文转载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