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辅导-《今日心理学》十大心理学发现(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22:2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少年心理辅导-《今日心理学》十大心理学发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少年心理辅导-《今日心理学》十大心理学发现》。

第一篇:青少年心理辅导-《今日心理学》十大心理学发现

青少年心理辅导-《今日心理学》十大心理学发现

心理学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速,一些高科技的加入,使心理学研究有了新的工具,并产生了一些新的发现。最近,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评选出了“2010年度十大心理学发现”,这里简要介绍一下2010年的这些心理学重要研究发现。1 电脑是把“双刃剑”

数字时代,电脑游戏成了很多人的休闲伙伴。玩游戏好不好?心理学家争论不休。2010年3月,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特聘教授克雷格·安德森等人指出,有“打打杀杀”等暴力情节的游戏会让人滋生暴力倾向。2010年4月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玩PSP游戏机的孩子,学习成绩普遍下降。但是,还有科学家发现,打游戏,尤其是动作类游戏可以让人反应更灵活,是很好的反应能力和准确性训练方法;《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还有一篇文章指出,玩游戏会让人心肠好、更热心。

看来,电脑游戏还真是把“双刃剑”啊!偶尔消遣并无大碍,但切记不可玩物丧志。出国激发创造力

该不该出国?心理学研究告诉你。2010年6月,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心理学教授米歇尔·盖尔范德等人发现,与其他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文化的人群进行接触,会提高人们的谈判能力。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3位心理学家同样发现,旅居国外,学习并吸收外国文化,能帮你打开一种全新的思路,从而增强创造力。他们提出了“文商”(文化商数CQ)这一概念,并发现CQ在国际谈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男儿志在四方,这句话果然没有说错,为了让大脑更灵光,有机会还是出国“镀镀金”吧!冲动让人不理智

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距离”到底能变出什么魔法呢?2010年7月,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阿加姆·特罗普和美国特拉维夫大学社会心理学副教授尼拉·利伯曼提出“建构水平理论”的说法。他们指出,制造一点“心理距离”,比如想买手机时别马上掏钱,过几天再决定,会让你更抽象地思考,抓住如 “通话质量好不好”这种主要矛盾,而避开如“铃声好不好听、颜色好不好看”等细节问题和感性的干扰,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当然,过度理性可能变得固执呆板,因此,“距离”适中,才能英明决策。广告真的不白做

如今的世界,广告满天飞。无论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上网……广告简直无孔不入。你可能觉得广告只能宣传商品,买东西时,大脑自会有个“管家”让自己理性消费。而2010年8月,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梅勒妮·邓普斯等人发表在《消费者研究》上的文章表明,给某一商品“戴高帽”,会激活大脑愉快的情感反射,让你不由自主地对它产生好印象,而忽略其真实的质量。即使你知道它品质一般时,也会屈服于广告的效应,这一过程被称做“情感调节”,也叫“移情”,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就是典型的例子。

原来,广告商们早就开始使用这种神奇的力量,悄无声息地改变我们的购物选择了!花钱过程添开心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对于这句“至理名言”,心理学家们也力求证实金钱和快乐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联。经过多年研究,如今终于看到一丝曙光。

2010年7月,美国盖洛普公司公布了一项大规模调查结果,这项涉及132个国家13.6万人的研究发现,金钱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但对日常情绪的影响极小,这种联系与性别、年龄和社会阶层等因素无关。随后,英国沃里克大学和卡迪夫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幸福感并不在于金钱的绝对值,而是与身边的人相比,是不是比他们挣得要多。此外,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崔维斯·卡特和汤姆·基洛维奇发现,与花钱买到的东西相比,花钱的经历其实更让人开心。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则发现,花钱买礼物送人或者捐款做善事,不仅能让人更快乐,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原来,金钱与快乐还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难免沾点“铜臭味”了。努力赚钱改善生活质量无可厚非,但“君子爱财,取之以道”,钻到钱眼里,就得不偿失了!唱首歌恢复记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演讲稿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上了台却卡住了。越到关键时刻,越容易出“状况”,真的是太紧张了吗?2010年9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西汉·贝洛克在《窒息》一书中指出,大脑“卡壳”的秘密在于“内存”不够!紧张、焦虑等情绪会存在“工作记忆”这个“内存”里,太紧张了,不良情绪把“内存”装满,原本储存在大脑里的其它资源,自然没有空间提取出来了。

因此,重要时刻来临前,最好深呼吸,哼哼小调、唱个歌,把大脑内存清空一下。有自信就能成功

愚公移山的故事流传至今,而很多人认为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天生的、无法培养的。2010年10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等人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坚信自己拥有强大的心理潜能,并勇于挖掘,会激发顽强的意志力,使精力更旺盛,心里更有“韧劲”,从而可以更冷静地面对偏见、伤害和挫折,最终一步步赢得成功。

看来,“有志者”真能“事竟成”,心情消沉时,不妨大声对自己说:“我能!”“贴标签”影响判断

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010年11月,美国里海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阿曼达·布兰登和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博士苏珊·吉尔曼发表在《认知科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也有这个毛病。一旦我们把一个事物归到某一类,即使没有亲眼见到,也会把这一类物品的特点强加到它身上,比如“天下乌鸦一般黑”、“独生子女问题多”、“有钱人不靠谱”。研究者称之为“刻板印象”,这说明我们的大脑也会“偷懒”,想找捷径去认识世界,而“分类”是最便捷的判断方法。殊不知,生活中很多偏见和歧视正是由于轻易“贴标签”造成的。

知道了这点,以后听到这种“贴标签”的话时,恐怕应该冷静判断,不要以偏概全。研究结果更确切

由于心理感受百人百样,很多心理现象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无法像数学题那样得出“一加一等于二”的结果,这一难题困扰心理学家多年。2010年 12月,脑科学研究专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教授乔纳·莱勒对心理学研究的统计方法进行了改良,他将“贝叶斯统计”的手段引入心理学,这一“革命性” 的成果发表在《认知科学》杂志上。左右大脑能对话

2010年,“核磁热”横扫世界,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简称fMRI)让人在没有创伤和痛苦的情况下,看到大脑的活动。以前,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大脑思考时的活动状态。而2010年,新研究发现,大脑“休息”时也不平静,某些区域会出现同步的活动趋势,它们之间像说“悄悄话”一样,有重要的联络,被称为“功能连接”。可喜的是,我国科研机构,如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中心,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网瘾心理研究中心(免费咨询青少年问题,就上心理100)

第二篇:2010年心理学十大发现

电脑是把“双刃剑”

数字时代,电脑游戏成了很多人的休闲伙伴。玩游戏好不好?心理学家争论不休。2010年3月,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特聘教授克雷格·安德森等人指出,有“打打杀杀”等暴力情节的游戏会让人滋生暴力倾向。2010年4月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玩PSP游戏机的孩子,学习成绩普遍下降。但是,还有科学家发现,打游戏,尤其是动作类游戏可以让人反应更灵活,是很好的反应能力和准确性训练方法;《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还有一篇文章指出,玩游戏会让人心肠好、更热心。

看来,电脑游戏还真是把“双刃剑”啊!偶尔消遣并无大碍,但切记不可玩物丧志。

出国激发创造力

该不该出国?心理学研究告诉你。2010年6月,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心理学教授米歇尔·盖尔范德等人发现,与其他文化的人群进行接触,会提高人们的谈判能力。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3位心理学家同样发现,旅居国外,学习并吸收外国文化,能帮你打开一种全新的思路,从而增强创造力。他们提出了“文商”(文化商数CQ)这一概念,并发现CQ在国际谈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男儿志在四方,这句话果然没有说错,为了让大脑更灵光,有机会还是出国“镀镀金”吧!冲动让人不理智

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距离”到底能变出什么魔法呢?2010年7月,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阿加姆·特罗普和美国特拉维夫大学社会心理学副教授尼拉·利伯曼提出“建构水平理论”的说法。他们指出,制造一点“心理距离”,比如想买手机时别马上掏钱,过几天再决定,会让你更抽象地思考,抓住如“通话质量好不好”这种主要矛盾,而避开如“铃声好不好听、颜色好不好看”等细节问题和感性的干扰,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当然,过度理性可能变得固执呆板,因此,“距离”适中,才能英明决策。

广告真的不白做

如今的世界,广告满天飞。无论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上网……广告简直无孔不入。你可能觉得广告只能宣传商品,买东西时,大脑自会有个“管家”让自己理性消费。而2010年8月,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梅勒妮·邓普斯等人发表在《消费者研究》上的文章表明,给某一商品“戴高帽”,会激活大脑愉快的情感反射,让你不由自主地对它产生好印象,而忽略其真实的质量。即使你知道它品质一般时,也会屈服于广告的效应,这一过程被称做“情感调节”,也叫“移情”,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就是典型的例子。

原来,广告商们早就开始使用这种神奇的力量,悄无声息地改变我们的购物选择了!

花钱过程添开心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对于这句“至理名言”,心理学家们也力求证实金钱和快乐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联。经过多年研究,如今终于看到一丝曙光。

2010年7月,美国盖洛普公司公布了一项大规模调查结果,这项涉及132个国家13.6万人的研究发现,金钱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但对日常情绪的影响极小,这种联系与性别、年龄和社会阶层等因素无关。随后,英国沃里克大学和卡迪夫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幸福感并不在于金钱的绝对值,而是与身边的人相比,是不是比他们挣得要多。此外,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崔维斯·卡特和汤姆·基洛维奇发现,与花钱买到的东西相比,花钱的经历其实更让人开心。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则发现,花钱买礼物送人或者捐款做善事,不仅能让人更快乐,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原来,金钱与快乐还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难免沾点“铜臭味”了。努力赚钱改善生活质量无可厚非,但“君子爱财,取之以道”,钻到钱眼里,就得不偿失了!

唱首歌恢复记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演讲稿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上了台却卡住了。越到关键时刻,越容易出“状况”,真的是太紧张了吗?2010年9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西汉·贝洛克在《窒息》一书中指出,大脑“卡壳”的秘密在于“内存”不够!紧张、焦虑等情绪会存在“工作记忆”这个“内存”里,太紧张了,不良情绪把“内存”装满,原本储存在大脑里的其它资源,自然没有空间提取出来了。

因此,重要时刻来临前,最好深呼吸,哼哼小调、唱个歌,把大脑内存清空一下。

有自信就能成功

愚公移山的故事流传至今,而很多人认为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天生的、无法培养的。2010年10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等人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坚信自己拥有强大的心理潜能,并勇于挖掘,会激发顽强的意志力,使精力更旺盛,心里更有“韧劲”,从而可以更冷静地面对偏见、伤害和挫折,最终一步步赢得成功。

看来,“有志者”真能“事竟成”,心情消沉时,不妨大声对自己说:“我能!”

“贴标签”影响判断

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010年11月,美国里海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阿曼达·布兰登和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博士苏珊·吉尔曼发表在《认知科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也有这个毛病。一旦我们把一个事物归到某一类,即使没有亲眼见到,也会把这一类物品的特点强加到它身上,比如“天下乌鸦一般黑”、“独生子女问题多”、“有钱人不靠谱”。研究者称之为“刻板印象”,这说明我们的大脑也会“偷懒”,想找捷径去认识世界,而“分类”是最便捷的判断方法。殊不知,生活中很多偏见和歧视正是由于轻易“贴标签”造成的。

知道了这点,以后听到这种“贴标签”的话时,恐怕应该冷静判断,不要以偏概全。

研究结果更确切

由于心理感受百人百样,很多心理现象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无法像数学题那样得出“一加一等于二”的结果,这一难题困扰心理学家多年。2010年12月,脑科学研究专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教授乔纳·莱勒对心理学研究的统计方法进行了改良,他将“贝叶斯统计”的手段引入心理学,这一“革命性”的成果发表在《认知科学》杂志上。

左右大脑能对话

2010年,“核磁热”横扫世界,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简称fMRI)让人在没有创伤和痛苦的情况下,看到大脑的活动。以前,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大脑思考时的活动状态。而2010年,新研究发现,大脑“休息”时也不平静,某些区域会出现同步的活动趋势,它们之间像说“悄悄话”一样,有重要的联络,被称为“功能连接”。可喜的是,我国科研机构,如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中心,在这一领域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按时间顺序排列,陈芸整理)

《生命时报》(2011-01-21 第06版)

第三篇:2012年十大心理学发现

2012年十大心理学发现 1 电脑是把“双刃剑”

数字时代,电脑游戏成了很多人的休闲伙伴。玩游戏好不好?心理学家争论不休。2010年3月,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特聘教授克雷格·安德森等人指出,有“打打杀杀”等暴力情节的游戏会让人滋生暴力倾向。2010年4月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玩PSP游戏机的孩子,学习成绩普遍下降。但是,还有科学家发现,打游戏,尤其是动作类游戏可以让人反应更灵活,是很好的反应能力和准确性训练方法;《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还有一篇文章指出,玩游戏会让人心肠好、更热心。

看来,电脑游戏还真是把“双刃剑”啊!偶尔消遣并无大碍,但切记不可玩物丧志。

出国激发创造力

该不该出国?心理学研究告诉你。2010年6月,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心理学教授米歇尔·盖尔范德等人发现,与其他文化的人群进行接触,会提高人们的谈判能力。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3位心理学家同样发现,旅居国外,学习并吸收外国文化,能帮你打开一种全新的思路,从而增强创造力。他们提出了“文商”(文化商数CQ)这一概念,并发现CQ在国际谈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男儿志在四方,这句话果然没有说错,为了让大脑更灵光,有机会还是出国“镀镀金”吧!冲动让人不理智

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距离”到底能变出什么魔法呢?2010年7月,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阿加姆·特罗普和美国特拉维夫大学社会心理学副教授尼拉·利伯曼提出“建构水平理论”的说法。他们指出,制造一点“心理距离”,比如想买手机时别马上掏钱,过几天再决定,会让你更抽象地思考,抓住如“通话质量好不好”这种主要矛盾,而避开如“铃声好不好听、颜色好不好看”等细节问题和感性的干扰,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当然,过度理性可能变得固执呆板,因此,“距离”适中,才能英明决策。

广告真的不白做

如今的世界,广告满天飞。无论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上网„„广告简直无孔不入。你可能觉得广告只能宣传商品,买东西时,大脑自会有个“管家”让自己理性消费。而2010年8月,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梅勒妮·邓普斯等人发表在《消费者研究》上的文章表明,给某一商品“戴高帽”,会激活大脑愉快的情感反射,让你不由自主地对它产生好印象,而忽略其真实的质量。即使你知道它品质一般时,也会屈服于广告的效应,这一过程被称做“情感调节”,也叫“移情”,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就是典型的例子。

原来,广告商们早就开始使用这种神奇的力量,悄无声息地改变我们的购物选择了!

花钱过程添开心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对于这句“至理名言”,心理学家们也力求证实金钱和快乐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联。经过多年研究,如今终于看到一丝曙光。

2010年7月,美国盖洛普公司公布了一项大规模调查结果,这项涉及132个国家13.6万人的研究发现,金钱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但对日常情绪的影响极小,这种联系与性别、年龄和社会阶层等因素无关。随后,英国沃里克大学和卡迪夫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幸福感并不在于金钱的绝对值,而是与身边的人相比,是不是比他们挣得要多。此外,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崔维斯·卡特和汤姆·基洛维奇发现,与花钱买到的东西相比,花钱的经历其实更让人开心。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则发现,花钱买礼物送人或者捐款做善事,不仅能让人更快乐,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原来,金钱与快乐还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难免沾点“铜臭味”了。努力赚钱改善生活质量无可厚非,但“君子爱财,取之以道”,钻到钱眼里,就得不偿失了!

唱首歌恢复记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演讲稿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上了台却卡住了。越到关键时刻,越容易出“状况”,真的是太紧张了吗?2010年9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西汉·贝洛克在《窒息》一书中指出,大脑“卡壳”的秘密在于“内存”不够!紧张、焦虑等情绪会存在“工作记忆”这个“内存”里,太紧张了,不良情绪把“内存”装满,原本储存在大脑里的其它资源,自然没有空间提取出来了。

因此,重要时刻来临前,最好深呼吸,哼哼小调、唱个歌,把大脑内存清空一下。

有自信就能成功

愚公移山的故事流传至今,而很多人认为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天生的、无法培养的。2010年10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等人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坚信自己拥有强大的心理潜能,并勇于挖掘,会激发顽强的意志力,使精力更旺盛,心里更有“韧劲”,从而可以更冷静地面对偏见、伤害和挫折,最终一步步赢得成功。

看来,“有志者”真能“事竟成”,心情消沉时,不妨大声对自己说:“我能!”

“贴标签”影响判断

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010年11月,美国里海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阿曼达·布兰登和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博士苏珊·吉尔曼发表在《认知科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也有这个毛病。一旦我们把一个事物归到某一类,即使没有亲眼见到,也会把这一类物品的特点强加到它身上,比如“天下乌鸦一般黑”、“独生子女问题多”、“有钱人不靠谱”。研究者称之为“刻板印象”,这说明我们的大脑也会“偷懒”,想找捷径去认识世界,而“分类”是最便捷的判断方法。殊不知,生活中很多偏见和歧视正是由于轻易“贴标签”造成的。

知道了这点,以后听到这种“贴标签”的话时,恐怕应该冷静判断,不要以偏概全。

研究结果更确切

由于心理感受百人百样,很多心理现象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无法像数学题那样得出“一加一等于二”的结果,这一难题困扰心理学家多年。2010年12月,脑科学研究专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教授乔纳·莱勒对心理学研究的统计方法进行了改良,他将“贝叶斯统计”的手段引入心理学,这一“革命性”的成果发表在《认知科学》杂志上。

左右大脑能对话

2010年,“核磁热”横扫世界,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简称fMRI)让人在没有创伤和痛苦的情况下,看到大脑的活动。以前,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大脑思考时的活动状态。而2010年,新研究发现,大脑“休息”时也不平静,某些区域会出现同步的活动趋势,它们之间像说“悄悄话”一样,有重要的联络,被称为“功能连接”。可喜的是,我国科研机构,如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中心,在这一领域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由http://www.xiexiebang.com编辑整理)

第四篇:青少年心理学

子女不听话----是谁造成的???

一、单亲家庭

是指家庭出现一方亡故、分居、离婚、再婚、等情况,单亲家庭对青少年造成重大的不良影响,他们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温暖和关心,一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健康成长,诱发了他们的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不良环境

来自网吧、黄色、毒品、团伙犯罪的黑色、朋友的诱惑与利用、染上吸毒、吸烟酗酒、打架、性放纵等。

三.过分溺爱子女

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百依百赖,甚至袒护包庇。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或者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因此,他们无法适应竞争化的社会,反而在欲望无法满足的情况下,产生了不良行为。

四.对子女放任不管

父母忙于自身的工作、应酬等,无暇顾及子女,放任自流。这些孩子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及上网成瘾。

五、期望过高

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同时也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子女尽最大的努力也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这时孩子就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了逃避和逆反心理。当这些压力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时,可能会离家出走,以至误入歧途。

教育方法

一、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提高学生的理性自觉。

二、对孩子不良行为进行管制与约束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任何越轨

行为立即进行纠正,对心理堵塞的思想进行疏导.三、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孩子养成感恩心态,感恩意识,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负

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

第五篇:心理学作业:论青少年心理训练

论青少年心理训练

美学家朱光潜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这是发展和完善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手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尤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我国有关机构近年来所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心理疾患的高发病率已经成为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中约有35%左右的人存在着障碍性心理表现。因此,应当普遍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训练,帮助青少年不断完善自我内在机制,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疾患,增进其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统的健康发展。

人的一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特定的困惑和修身养性的要求,“通过自我冲突,达到自我完善可列为人的一种欲望,即列为在实际上是潜在的一种趋势,人应该成为自我完善的人,也可以成为自我完善的人”。例如,怎样提高学习效率,怎样使自己有开朗的性格和社交能力,怎样使自己出类拔萃、怎样才能使自己走出困境、走出“误区”,怎样才能使自己多些欢快幸福,少些烦恼忧愁,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时时面临而又必须经常解决的问题。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处于选择和抉择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可能困惑更多,更迫切需要不断解决面临的“心理纠葛”,了解和掌握自我心理控制与训练的方法及策略。通过持之以恒地开展心理训练,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自发性行为加以限制和调控,主动热情地开展有意义和有益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意义和有害的行为,长此以往,就能使他们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起来。

心理训练主要是通过接受师长指导和通过心理状态与行为方式的自我调控进行某一特定的心理素养方面的训练,通过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解决自己在认识、情感、人格、社交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具体地讲,对现代青少年进行心理训练主要是为了解决:l心理成长问题

通过有目的的全面训练,掌握正确的日常行为策略,以促进自身人格系统全面、健康地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促使其沿着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健康成长。2心理缺陷问题

个体已知自己在情绪反应和人格系统方面存有某些缺陷,并且对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已有比较迫切的要求,从而有意识地采用某些相应的正确行为策略和矫正方式,以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观念、情绪和行为。3心理障碍问题

个体整个人格系统或某一重要的心理活动侧面发生危机,不能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无法与外界开展正常的接触、交流,甚至有心理变态倾向。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接受专家的指导性训练或逐步开展自我训练,逐步纠正其心理状况与外部人际及社会环境关系的不恰当的观念和行为反应方式,通过调整其心理结构和心理状态,达到心理平衡和其心理对外界的和谐适应。4挖掘心理潜力问题

潜能是人类最大的宝藏。然而,由于情境上的限制以及个体长期以来缺乏潜能意识,未

予充分挖掘。人的一生训练越多,自我活动越活跃,则所接受的刺激越丰富;自身能量释放得越充分,则本体训练的强度就越充分,潜能被开发的也就越多。因此,经常进行心理训练,是有效地自我开发潜能的重要手段。

就学校教育而言,怎样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呢?一般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找准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就能选择突破口,推动自身整体心理功能趋向最优化的目标;找准了弱点和不足,才能掌握自身前进的主要内在障碍,从攻克“自我”着手,重点进行训练和“再造”,以完善和发展自己。这里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深刻剖析自我,找到自我心理训练的“起点”。

其次,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努力自我创造“氛围圈”。心理训练要高度重视环境的作用,要努力自我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与人际关系,最大可能地发挥外界对自己的塑造功能和影响力,借助客观力量以推动自身心理状态、心理素养的发展与提高。为此,心理训练者必须注重从人际关系与环境氛围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为进行有效的心理训练提供良好背景条件。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生活,而不同的环境氛围对人的精神、心理与情绪所产生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为了使自己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宁静的心理与饱满的情绪,每个人都应自觉地、主动地去努力创造一种美好的环境氛围,这也是自我心理训练、自我心理调控的重要方面。

第三,要增强学生优良素质的自我建构意识,激励学生自我完善。心理训练需要具备强烈的自我建施意识。只有具备了自我建构良好素质的要求和愿望,并主动寻找自身心理素养中的弱点,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去攻克这些弱点,教师的教育与指导才能卓有成效。因此,要使学生懂得优良的心理素质是个体主动建构的结果,从而增强积极开展心理训练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心理训练的过程是个体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这种交换过程越充分,越主动,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就越完善。

四,进行心理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技巧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随着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高度发展,也带来了心理学方法,包括心理训练方法的更新。现代心理学十分注重运用和移植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移植其他不同学科而形成的心理训练方法主要有:1物理一心理法

这一方法强调运用物理学的语言和方法来研究心理学,强调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强调环境以及环境调控对人的影响作用。为了增强心理训练的效果,训练活动中,个体应自觉遵循心理物理学的原理,注意调控环境力度与自身心理承受力之间的对应关系,主动地投入周围客观环境之中,注重主动接受和承受环境的影响,从而增强自己的思维、感知和行为方式等素养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2生物一心理法

这一方法重在从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揭示心理及其发展的生物机理,在身心统一不可分的原理指导下,致力于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生理素质,进而达到改变和改善人的心理素质。这是现代心理训练中应高度重视和积极采取的策略和方法。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高度重视科学进食、体育锻炼,以及食物治疗、药物治疗等等,都是自我改变生理状态,强化生理功能,进而优化心理素质的体现。实践证明,这些自我活动,如果能遵循科学原理,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将具有显著的“激发性”,不仅是引起积极活动的原因,而且是引起行为抑制的原因。不断地训练和强化,能够显著地增强人的心理功能,使人的某些优良心理素质得到稳固的提高与发展,不良心理品质得以逐步“淡化”和消除。3信息加工方法

这一方法主要是运用信息论的理论来探讨人类认知过程,探讨人类形成观念、目标、认知结构、理念体系等心理素养过程中的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原理,并探讨人们如何通过自身理念的重组、思辨方式的完善、思维模式的自我更新来优化自身的心理结构与心理素养。人们学习活动中的广泛阅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暗示、自我安慰、自我提醒、自我欣赏以及运用格言、警句、座右铭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写日记、周记方式自剖弱点,提出自我攻克„顽疾”的措施等,都是心理训练活动中初步运用信息加工方法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心理科学的繁荣,这种跨学科的综合性发展趋势必将促进心理科学方法多样化和更趋科学化,从而为心理训练提供更多和更为实用、有效的先进方法。要善于依据学生特点,综合选择那些具有先进性、互补性的训练方式,使青少年心理训练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下载青少年心理辅导-《今日心理学》十大心理学发现(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少年心理辅导-《今日心理学》十大心理学发现(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学考试-案例题(心理辅导)

    请结合案例论述如何消除学生的学习过度焦虑。学习过度焦虑又叫考试焦虑,主要反映在考试怯场上,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当事人在考试前夕普遍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担心考试考不好。......

    心理学十大效应

    一、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

    心理学十大效应

    心理学十大效应 巴纳姆效应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己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即所谓的“从众”。......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当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情绪或行为问......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本学期我选修了贾谊峰老师的“青少年心理学”课,我很喜欢这门课,也收获很多。该课程主要讲述青少年心理问题,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拥有健康的自我意识,会带给我心......

    青少年心理学读后感

    在米德学术生涯的后期,他对于世界范围内的代沟(即年轻一代和年老一代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对立,冲突)产生的必然性给予了颇具说服力的诠释,也对如何解决两代人之......

    心理学心理感悟

    心理感悟 《精神分析导论》是把弗洛伊德在一所大学上课的内容编在了书里,可能依据是演讲稿。好处在于,第一,这是从最基础开始教学的课程,因此,假定听课对象是对精神分析完全没有......

    2010年十大心理学发现面面观[小编推荐]

    2010年十大心理学发现面面观 日前,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评选出了“2010年度十大心理学发现”,我们不妨关注一下心理学界去年的“大事记”。 1 电脑是把“双刃剑” 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