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发布《空间态势评估报告》评估未来发展

时间:2019-05-14 22:2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首次发布《空间态势评估报告》评估未来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首次发布《空间态势评估报告》评估未来发展》。

第一篇:中国首次发布《空间态势评估报告》评估未来发展

中国首次发布《空间态势评估报告》评估未来发展

4月17日,中国首次发布《空间态势评估报告》,向公众全面展示了国际空间活动现状,从学术角度评估了空间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通信、全球导航、遥感观测、气象预报、登陆月球、探测火星„„报告显示,近年来,世界航天活动越来越活跃,但空间活动显著呈现出“大国游戏”的本质,无论是年度发射次数还是拥有在轨空间资产数,都呈现出巨大的“贫富差距”,人类的空间活动设施与装备主要掌握在航天大国手中。

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航天运载器年发射次数已经进入世界前三。随着朝鲜与韩国先后成功发射卫星,全球已有12个国家具有独立发射卫星的能力。2012~2013年进行的159次航天发射中,俄罗斯、美国、中国和欧盟的发射量占到了全部发射的86.8%。截至2013年8月,全球共有1084颗卫星在轨运行,其中美国拥有461颗,俄罗斯拥有111颗,欧盟拥有110颗,三方拥有了全球63%的空间资产。从卫星用途看,通信卫星最多,占总数的55%,其次是导航卫星与侦察卫星。

据分析,截至2013年8月,近地轨道卫星占全球卫星数的48.9%,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占40.3%。其中,美国占有近地轨道卫星资源的44%,占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资源的40%。从地域分布上看,美国拥有美洲区上空72%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在亚洲区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资源占有量超过中国和俄罗斯,其中包括2颗预警卫星和3颗电子侦察卫星,而中俄两国在美洲区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零。

报告显示,近年来,国际上民用航天在担负公益性服务与科学探索任务的同时,越来越多承担了对于军事应用的支持功能,呈现出“民为军用”的趋势。其中,国际商业航天组织正在成为新兴航天力量。

据统计,截至2013年8月,全球在轨卫星中,商用卫星和军商两用卫星占比共计已达44%,其中,51%的商业卫星属于美国。全球军商两用卫星中,美国和俄罗斯两国拥有数占到86%。

这份报告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钱学森运载技术实验室空间态势评估课题组完成,今后将每两年发布一次。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发布类似报告。中国发布《空间态势评估报告》,对提升空间活动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On April 17, China's first release the space situation assessment report, a comprehensive displa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activities to the public,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cademic evaluation of the spac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Global communication, global navigation, remote sensing observation, weather forecast, land on the moon, Mars..., according to a report inrecent years, the world space activities more and more active, but the space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present the essence of the “great game”, annual launches, or have on-orbit space assets, all present a huge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human space activities of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mainly in the hands of the space powers.According to a report, at present China aerospace vehicle launches, has entered into the world's top three.As north Korea and South Korea h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a satellite, 12 countries worldwide have independent ability to launch a satellite.In 2012 ~ 2013 for space launch in 159, Russia,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he eu's emission accounted for 86.8% of the total emission amount.As of August 2013, a total of 1084 moons orbiting around the world,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has 461, Russia has 111, the eu has 110, the three parties have 63% of the world's space assets.From the satellite USES most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s, 55% of the total, followed by navigation satellite

reconnaissance satellite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in the year toAugust 2013, 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 account for 48.9% of the global satellite number, account for 40.3% of the geostationary satellites in orbit.Among them, it accounts for 44% of 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 resources, accounts for 40% of the earth synchronous orbit satellite resource.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the United States has 72% of the earth synchronous satellites in orbit over the americas, occupancy of geostationary satellites in orbit over the Asia resources than China and Russia, including 2 early warning satellites and 3 electronic reconnaissance satellites, and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americas over the earth synchronous orbit satellite is zero., according to a report in recent years, international civil space on public welfare service and scientific exploration shoulder the task of at the same time, more and more to assume the function of support for the military applications, present a “people for military” trend.Among them, th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space organization is becoming a emerging space power.According to statistics, as of August 2013, the global satellite orbit, the commercial satellite and the dual satellite accounted for a total of 44%, among them, 51% of the commercial satellite belongs to the United States.Global military contractor in the dual satellite,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have accounted for 86%.The report by the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qian xuesen carrier

technology lab space situation assessmentteam is completed, will be issued once every two years in the future.At present, only a few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ssued a similar report.Release the space situation assessment report, Chin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ransparency space activities.

第二篇:美国国防部发布《2018核态势评估》报告概要 (2018-03)

美国国防部发布《2018核态势评估》报告概要

导言

2017年1月27日,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指示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起草一份新的《核态势评估》。总统明确指出,他的第一要务是保护美国、同盟国和伙伴。他还强调了消除核武器的长期目标以及在核武器从世界上被谨慎地消除之前美国拥有现代、灵活和抗打击的安全和有把握的核能力的要求。

美国仍然致力于在全球最终消除核、生物和化学武器的美国的努力。美国已经将核武器储备从冷战时期的最高峰减少了85%,而且在二十多年来没有部署新的核能力。尽管如此,全球核威胁的状况从2010年《核态势评估》以来有明显的恶化,包括来自潜在敌人的越来越明确的核威胁。美国现在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更加多样化和先进的核威胁环境,潜在敌人非常活跃地进行核武器及运载系统的开发和部署。

正在演变和不确定的国际安全环境

1/15

在美国持续减少核武器的数量和突出地位的同时,包括俄国和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却一直走着相反的道路。他们在自己的武器库中添加了新类型的核能力,在他们的战略和计划中加强了核武力的突出地位,而且不断增加咄咄逼人的行为,包括在外层空间和网络空间。北韩继续其非法的核武器和导弹项目,直接违反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决议。伊朗已经在《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中同意限制其核项目。然而,他们仍然保留其技术能力和在决策以后一年之内开发出一件核武器所必须的大部分能力。

目前存在的威胁,其范围和混合类别史无前例,包括重大的常规、化学、生物、核、空间和网络威胁,还有非国家的暴力团体。这些发展产生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在我们制定政策和策略,并开始维持和更新美国核力量时,从2010年《核态势评估》以来这种迅速恶化的威胁环境现在必须主宰我们的思维。这份2018年《核态势评估》对过去在更良性的核环境下和更温和的大国关系中制定的核政策与规定做出评估。其重点是在美国、同盟国和伙伴面临日益恶化的威胁环境时确定保护美国所需要的核政策、核战略以及相应的核能力。它由战略所驱动,并对现在和未来需要的核态势及政策要求提供指导。

美国不希望将俄国或中国看作敌人,而且寻求与这两个国家建立稳定的关系。我们长期以来寻求与中国对话,增强对我们各自的核政策、理念和能力的了解,提高透明度,并帮助管理误判和误解的风险。我们希望中国也有这种兴趣,可以开始这种有意义的对话。美国和俄国在过去一直保持着战略对话以管理核竞赛和核危机。鉴于俄国的一些行动,包括其对克里米亚的占领,这种建设性的互动已经大幅下降。我们期望出现那种条件,允许我们再次与俄国开展透明和建设性的交流。

尽管如此,本评估对俄国、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战略政策、计划和能力,特别是核能力构成的挑战直言不讳。它提出了保护美国、同盟国及伙伴,以及促进战略稳定所要求的灵活、适应性强并具有抗打击性的美国核能力。

美国核能力的价值

2/15

对美国、同盟国和伙伴而言,美国的核能力和威慑政策的必要性的根本原因十分明显。美国的核能力对威慑核侵略与非核侵略做出了必不可少的贡献。这种对防止敌人的核打击有独特和关键性的威慑效应是美国的头等要务。

美国的核能力不可能防止所有的冲突,也不应该有这种期待。但是它对威慑核侵略与非核侵略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对于这种目的它必不可少,这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是如此。非核武力同样有不可或缺的威慑作用,但不能提供类似的威慑效应,正如在核威慑出现之前常规威慑未能阻止历史上强国之间过去的、周期性的和灾难性的战争。此外,仅仅有常规武力不足以确保许多盟国对美国提供的核威慑对他们的安全所赋予的巨大价值,而这也相应地成为核不扩散的一个关键因素。

美国核能力和持久的国家目标

美国核政策和战略最高的优先考虑是威慑潜在敌人不发动任何规模的核袭击。但是,遏阻核袭击不是核武器的唯一目标。鉴于目前和将来威胁环境中多样化威胁和极其不确定性,美国的核武力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发挥如下的关键作用:

›对核攻击和非核攻击进行威慑; ›对盟国和伙伴提供保障;

›当威慑失败时实现美国的目标;以及 ›为不确定的未来规避风险的能力。

这些作用互相补充并相互联系,必须根据每一种作用和设计用来实现这种作用的战略对美国核武力的适当程度进行评估。防止核扩散和阻止恐怖分子获得现成的核武器、材料及专业知识也是在制定美国核政策和规定时的关键性考虑。这些多重作用和目标组成了美国核政策和要求的指导核心。

对核攻击和非核攻击的威慑

美国对核攻击和非核战略攻击的有效威慑要求确保潜在的敌方不会对首先使用核武器(区域性的或针对美国本身的)的后果做出误判。他们必须懂得,他们不可能从非核入侵或者有限的核升级中得到任何好处。纠正任何此类误解在目前对于保持欧洲和亚洲的战略稳定至关重要。

3/15

潜在的敌对国必须认识到,在整个正在出现的威胁和情况范围中:(1)美国能够发现他们,并对其侵略行径,包括新形式的侵略进行追究;(2)我们将击败非核战略攻击;并且(3)任何核升级都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相反,将造成他们无法接受的后果。

没有一种适用于所有情况的威慑。因此,美国将使用量身打造的、灵活的方式来有效地威慑各种各样的敌人、威胁和情况。量身打造的威慑战略知会各种潜在的敌人,按照他们对风险和代价的估算,他们的侵略将带来无法接受的风险和无法忍受的代价。

美国的核能力以及核指挥、控制和通讯(NC3)必须增加灵活度,使威慑战略适应一系列潜在敌对国和威胁,并且能够长期进行调整。因此,美国将保持一系列灵活的必要的核能力,确保对美国、盟国及伙伴的核侵略或非核侵略无法达到目的,而且确保此类侵略会给现在和将来的潜在敌人带来无法忍受的后果的风险。

为此,美国将保持并更新其核能力,将NC3现代化,并加强对核军事与非核军事计划的整合。将为此任务对野战指挥和服务部门进行组织和资源配置,开展规划、训练和演习,以整合美国的核部队与非核部队的作

战行动,应对敌方的核威胁和部署。美国将与面临核威胁的盟国协调整合行动,审议盟国在核威慑使命中增加义务分担的机会。

对盟国和伙伴的保证

美国有正式和延伸的核威慑承诺,为欧洲、亚洲和太平洋的盟国提供担保。担保是一个共同目标,基于与盟国和伙伴合作,威慑或击败我们面临的威胁。任何国家都不应怀疑我们延伸威慑承诺的力量,或者怀疑美国及盟国威慑(或者在必要时击败)任何潜在敌人的核侵略或非核侵略的力量。在许多情况下,对盟国和伙伴有效的担保取决于他们对美国延伸核威慑可靠性的信心,这也使其中的大多数国家避免了拥有核武器,从而帮助实现美国的核不扩散目标。

在威慑失败时实现美国的目标

4/15 美国只在极端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使用核武器,以保护美国、其盟国和伙伴的生死攸关的利益。尽管如此,如果威慑失败,美国将奋力以可能的最低水平的破坏,以美国、盟国和伙伴能够达到的最佳条件结束任何冲突。美国数十年来的核政策始终如一地包括这个一旦威慑失败时限制破坏的目标。

为不确定的未来提供风险保护

美国将继续努力建立一个更加合作和良好的安全环境,但也必须规避预期的和不可预测的风险。风险保护战略帮助降低风险并避免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的威胁,包括地缘政治、技术、运营和程序上的风险。它们也有助于威慑,可以帮助降低潜在敌人通过对核能力的“突破”或扩展来获得优势的信心。鉴于核武器在潜在敌人的国防政策和战略中日益突出,以及未来威胁环境的不确定性,美国的核能力和迅速对其进行调整的功能对降低或消除风险(包括意外的风险)至关重要。

美国核事业的从业人员

没有成千的美国武装力量的成员和文职人员,有效的威慑是不可能的。这些人将他们的职业生涯贡献给对战争的威慑和对国家的保护。这些杰出的男女被要求遵循最严格的标准,他们对美国的核能力和核威慑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参与核威慑使命的军人和平民很少得到公开的褒奖或追捧。他们的工作是默默无闻的职责,却有着至高无上的重要性。他们为这个国家以至世界提供了安全和稳定,应当得到美国人民的支持。我们据此实施的军队改革已经被延误了很久,国防部依旧全心全意致力于充分支持那些保护美国免受核威胁的军人。

三位一体核力量:现在与未来

今天的核战略三位一体主要是在1980年代或之前部署的。由三部分组成:装备有潜射战略导弹(SLBM)的潜艇(SSBNs);陆基洲际弹道导弹(ICBM);以及载有重力炸弹和空射巡航导弹(ALCMs)的战略轰炸机。三位一体核力量和非战略核部队一起,辅以NC3的支持,可以提供适应美国战略所需要的多样性和灵活度,以实施威慑和担保,在威慑失败时达到目的,并避免风险。

5/15

对多样性和灵活性不断增加的需要反过来成为现在持续并更新三位一体核力量和非核能力并将NC3现代化一个主要原因。三位一体核力量内部之间的配合与重叠确保我们对抗袭击的威慑能力的持久存在,而且使我们在整个危机或冲突中有能力对付一系列敌对目标。取消三位一体核力量中的任何一个分支都会极大地减低敌方计划袭击的难度,并可使敌方集中资源和注意力来击败其他两个分支。因此,我们将保持传统的三位一体核力量,直到计划的更新项目部署完毕。

美国目前运行14艘俄亥俄级潜艇并将继续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俄亥俄级潜艇保持有效的运作和生存能力,直到被哥伦比亚级潜艇所取代。哥伦比亚计划将交付至少12艘潜艇以取代目前的俄亥俄潜艇舰队,该计划准备提供未来几十年中所需要的威慑能力。

陆基弹道导弹部队由400枚单弹头民兵三式导弹组成,它们部署在几个州的地下发射井中。美国启动了陆基战略威慑计划,准备在2029年开始取代民兵三式导弹。该计划还要将450个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设施现代化,为部署400枚洲际弹道导弹提供支援。

三位一体核力量的轰炸机分支由46架有核投射能力的B-52H轰炸机和20架有核投射能力的B-2A“隐形”战略轰炸机组成。美国已经启动了一项计划,开发和部署下一代轰炸机,B-21“袭击者”。从2020年中期开始,它首先将补充传统的和有核投射能力的轰炸机部队的装备,最终将其取代。

B83-1和B61-11重力炸弹能够威胁一系列有保护的目标。因此,这两种炸弹都会被保留在储备当中,至少要等到对2020年交付的B61-12重力炸弹有了足够的信心。

从1982起,B-52H配备了ALCMs。有了ALCMs,B-52H可以航行在敌方的防空系统之外而仍然保持其效力。但是,ALCM现在已经超过了设计的25年期限,却要面对敌方不断改善的防空系统。远程对峙(LRSO)巡航导弹更替计划将被保持在未来的轰炸机部队中,以提供能够突破先进的综合防空系统并在其中存活的对峙武器,支持轰炸机分支的长期有效性。

6/15 目前的非战略核力量只包括一小批B61重力炸弹,由F-15E和盟国双重能力飞机(DCA)携带。美国正在将核能力纳入可在前沿部署的、具有核投射能力的F-35战机,更替目前已老旧的DCA。和正在进行的B61炸弹延长使用寿命计划一起,它将对保持区域性威慑的稳定和对盟国的担保起到关键的作用。

灵活和安全的核能力:一项价格合理的要务

过去几十年来,美国高层官员一直强调,国防部的最高优先事务是威慑核袭击,并且为此保持必要的核能力。对保持和更新美国核能力的计划的费用有各种不同的估计,最高的预测将未来的费用估计为目前国防部预算的大约6.4%。维护和运营我们目前老旧的核武力要求2%至3%的国防部预算。重新建设准备服务几十年的三位一体核力量的更换计划在高峰的几年中只需要在2-3%的维护和运营费用之上增加额外的4%。这个长期更换计划需要目前国防部预算的6.4%,它只占全部联邦预算的1%。上次在1980年代进行的类似投资费用占了国防部预算的10.6%,几乎是当时联邦预算的3.7%,而在1960年代初期,所要求的费用占了国防部预算的17.1。相比之下,现在更新美国核能力的支出更加合理。

考虑到有效的美国核威慑对美国人民、盟国和伙伴的重要性,毫无疑问,此项保持和更新计划应该被认为是不仅必要,而且价格合理。

以非战略核能力提高威慑

核武力更新计划中的一些现有成份在战略环境剧烈变化之前就存在。为满足美国战略中出现的新要求,美国现在将对更新计划进行有选择的补充,以提高美国核武力的灵活性和应对能力。它是美国三位一体核力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反映,尽管当前威胁环境中的挑战大幅增加,现在只需要进行适量的补充。

此类补充将打击潜在敌人任何错误信心—以为使用有限的核武器就会造成对美国及其盟国的优势,从而提高威慑力。俄国相信,有限地首先使用核武器(可能包括低威力的武器)可以提供此类优势,这种信念部分基于莫斯科的错觉,认为更大数量和种类的非战略核系统可以在危机和较小规模的冲突中提供强制性的优势。近期俄国关于这个正在演变的核武器原则的声明似乎降低了莫斯科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门槛。俄7/15 国通过大量的演习和声明展示了他们关于这些系统提供优势的理念。更正这个错误的俄国观念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战略性措施。

为应对此类挑战并保持威慑的稳定,美国将提高其量身打造的威慑选择的灵活性和范围。要清楚,这并不是意图或发动“核战争”。现在扩大灵活的美国核选择,包括低威力的选择,对于保持对区域性侵略的可信的威慑非常重要。它将提高核门槛,并帮助确保潜在的敌人不会认为他们在有限的核升级中能得到任何优势,从而减低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因此,美国将维护并在必要时提高全世界前沿部署的核轰炸机和DCA的能力。我们承诺将DCA升级为具核投射能力的F-35战机。我们将与北约合作,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必要时改善)驻扎在欧洲的DCA的战备状态、生存能力和运作的有效性。

此外,在近期,美国将改进一小批现有的SLBM弹头,提供低威力选择,并在较长期间,发展一种现代的、可以携带核弹头的舰载巡航导弹(SLCM)。与DCA不同,低威力的SLBM弹头不需要或依赖东道国的支持来提供威慑效力。它们将提供在平台、射程和生存能力方面更广的多样性,并对未来“核爆发”情况提供有价值的规避风险保护。

国防部和国家核安全署(NNSA)将开发部署一种低威力的SLBM,以确保一种快速反应的选择,可以穿透敌人的防线。这是对现有能力的相对低成本的近期改进,将帮助应对任何关于美国区域性威慑能力“有机可乘”的错误观念。

除了这项近期的步骤,在长期,美国将开发一种携带核弹头的SLCM,运用现有的技术来确保其性价比。SLCM将提供需要的非战略性地区力量,一种有把握的反应能力。它还将针对俄国违反《中程核导弹条约》、其非战略核武器以及其他破坏稳定的行为提供一个合乎军备控制的回应。

在2010年《核态势评估》中,美国宣布之前的携带核弹头的SLCM退役。在过去数十年中,这种导弹为威慑和为对盟国的担保起到了作用,尤其是在亚洲。我们将立即开始恢复这个能力的工作,启动一项能力研究,为迅速开发一种现代的SLCM制定一份备选分析报告(AoA)。

8/15 这些对计划的核武力更替项目的补充是为增加美国核能力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做出的慎重选择。它们符合所有的条约和协定,总体上,他们将:提供一套多样的特性以提高我们适应威慑和担保的能力;扩展美国对核或非核战略攻击做出可靠反应选择的范围;而且,示意潜在的敌人,他们有限的核升级不能为其提供任何可利用的优势。

核武器的指挥、控制与通讯的现代化

美国必须拥有一个提供全天候,即使在最巨大的核袭击压力下也能控制美国核武器的NC3系统。NC3必须有能力保证所传送信息的完整性,并拥有必要的弹性和存活力来抵抗核袭击的影响。在和平时期和危机中,NC3系统具有五个重要功能:发现、警示以及攻击特征认定;随机应变的核武计划;决策会议;接收总统命令;以及启动对军队的管理和指挥。

目前的NC3系统传承自冷战时期,最后的一次更新还是在30年前。它包括了相互关联的部分,其组成包括预警卫星和雷达;通讯卫星、飞机及地面站;固定的和机动的指挥部;以及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尽管NC3系统一度是先进的,现在它既受制于老化的系统部件,也受制于新的、21世纪不断增长的威胁。尤其令人关注的问题包括不断扩大的太空和网络空间威胁、有限核升级的敌方战略,还有国防部内部对NC3系统管理权限与责任的分散;从其性质来看必须将该系统加以整合。

鉴于保证NC3系统具有存活力和效力的迫切需要,美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加强对付网络威胁的防护、加强对付太空威胁的防护、强化对战术预警和攻击评估的整合、改良指挥部和通讯联络、推进决策支持技术、整合规划与运营,以及改良对整个NC3系统的管理。

核武器基础设施

要具备灵活适应变化中的需求的能力,美国就必须拥有一个有效的、反应灵敏而且富于弹性的核武器基础设施。这样的基础设施为同盟国和潜在的对手提供了美国核武能力的确证,从而有助于进行威慑、提供保障、以及避免敌对势力的发展风险。它同时还可以阻止敌对势力的军备竞赛意愿。

9/15 国防部提出在运载平台上携带核弹头的军事需要,NNSA负责对国防部的核弹头要求进行研究、开发、测试、评估和制造的项目。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核武器基础设施受到了老化和经费不足的影响。超过半数的NNSA的基础设施已超过40多年之久,有四分之一可以回溯到曼哈顿计划的年代。之前所有的NPR都强调保持一个现代核武器基础设施的必要性,但美国在维持一个弹性化的而且有能力对未知的发展做出反应的现代基础设施方面显得不足。如今,重新调整为美国核武器制造战略材料和部件的实体基础设施已刻不容缓。如同我们的核力量是可负担的当务之急一样,建设一个有弹性并有效的核武器基础设施同样如此;没有这样的基础设施,我们的核威慑无法存在。

美国必须具备保持和确认一个有安全保障并且有效的核武器库的能力。与国防部的替代项目同步,美国将保持并按时交付所需要的核弹头,以便为战略和非战略能力提供所需要的支持。这些项目包括:

于2019财政完成W76-1使用寿命延长计划(LEP); 于2024财政完成B61-12LEP计划; 于2024年财政完成W88变更;

使NNSA的W80-4使用寿命延长计划与国防部的LRSO计划同步,并于2031财政年完成W80-4LEP;

提前一年于2019财政完成W78核弹头替代项目,以支持在2030年装备GBSD,并调查在海军飞行器上携带核爆装置的可行性;

维持B83-1使其超过目前计划的退役期限,直到找到一个合适的替代;以及 根据潜在敌对势力的威胁和弱点来探索未来对弹道导弹弹头的要求,包括探索在空军和海军系统之间通用的重入系统的可能性。

美国将推行计划以保证核武器基础设施必要的能力、能量和反应力,以及必需的员工技能,包括:

争取建立国防部和能源部共同的先进技术开发能力,确保适当整合这种能力,以满足国防部的需要;

10/15

提供长久的生产钚核的能力与能量,到2030年以每年不少于80个的速度进行生产,这方面的延迟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需求和更高的成本;

保证现有的重组美国生产锂化合物的计划,使其能够满足军事需要; 为铀处理设施提供全额资金,并保证有足够的低浓缩铀以满足军事需要; 保证必需的反应堆能量来生产足够的氚以满足军事需要;

保证美国在2025年之后继续研发和生产安全可靠的战略辐射硬化微电子系统,以支持库存现代化;

快速推进国会提出的库存反应计划,为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拓展提升核弹头设计、研发和制造技能的机会;

制定一个NNSA路线图,以评估生产能力与现代化及避免危机的需求是否相称; 保持对所需的核重力炸弹的信心,以满足威慑的需要; 保持并加强评估核武器所需的计算、实验与测试能力。打击核恐怖主义

美国打击核恐怖主义的战略包含了广泛的活动,形成了对现有的和正在出现的危险的深度防御。通过多管齐下的手段,美国竭尽全力来防范恐怖分子获取核武器或可用于核武器的材料、技术和专业知识技能;对他们获取、转移或使用这些资源的企图做出反击;并通过发现和解除核装置或处理核爆炸的后果来对核事件做出回应。

作为有效的威慑,美国将追究任何支持或允许恐怖分子获取或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恐怖集团或其他非国家行动体的全部责任。尽管美国核武器在打击核恐怖主义中的角色是有限的,我们的敌对者必须明白,恐怖分子针对美国或其同盟国和伙伴的核攻击将被视为“极端情况”;在极端情况下美国可能考虑使用终极报复手段。

核不扩散与军备控制

有效的核不扩散与军备控制手段能够支持美国、同盟国和伙伴的安全;它控制核材料和技术扩散;限制制造、储存和部署核武器;减少误解与误判,以及避免破坏稳定的核武器竞赛。美国将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1)减少持有核武器的国家数量,包括维持可信的美国延伸核威慑及核保证;2)阻止恐怖组织获取核武器和核材料;3)11/15

严格控制可用于核武器的材料、相关技术及知识技能;4)寻求能够加强安全并且可证实和可执行的军备控制条约。

《核不扩散条约》(NPT)是核不扩散体制的一个奠基石。它在建立核不扩散共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加强了国际间要让寻求在条约之外拥有核武器者付出代价的努力。

但是在今天,核不扩散核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最突出的是,北韩正在直接违背《核不扩散条约》,直接对抗多个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走上核武之路。在北韩之外还有伊朗的挑战。尽管JCPOA可能限制德黑兰的核武计划,毫无疑问,假如伊朗做出决定,它能够很快就拥有核武能力。

为了继续支持核不扩散,美国将通过战略对话、降低风险的沟通渠道以及共享核武安全与安保的最佳做法等方式来适当地提高透明度和可预见性,以避免在拥核国家和其他国家发生可能的误判。

尽管美国不会寻求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但仍会继续支持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筹备委员会以及国际检测系统和国际数据中心。美国不会恢复核爆炸实验,除非是为了保证美国核武器库的安全与有效性;美国呼吁所有拥核国家宣布或保持暂停核试验。

通过帮助管理各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军备控制有益于美国安全。它可以在对立关系中增加透明度、理解以及可预见性,从而减少误解和误判的风险。

美国致力于军备控制的努力,这样的军备控制要能够增强美国、同盟国以及伙伴的安全;可证实也可执行;而且有负责任地履行其义务的伴伴国家的参与。这样的军备控制能够使美国保有维持其战略稳定的能力。但是,在一个不断出现严重违背现有军备控制义务与承诺的情况、潜在的对立面企图改变边界并推翻现有规则的环境中,很难想象会出现进一步进展。

在这方面,俄国继续违反一系列军备控制条约和义务。在核武方面,俄国最明显的违规包括一个受到《中程核导弹条约》禁止的系统。在更广义的方面,俄国或是拒12/15 绝或是避免其在多个条约中的责任和承诺,而且拒绝了美国按照新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开始另一轮协商以商讨并寻求削减非战略核武器的工作。

无论如何,新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有效期至2021年2月,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延长5年至2026年。至2018年2月5日美国已经达到了条约的中央限量,并将继续执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美国仍然有意愿参与慎重的军备控制谈判。我们愿意考虑军备控制的机会,使各方回归遵守规则、有可预见性以及透明度上来;假如条件许可,而且可能的成果能够改善美国、其同盟国以及伙伴的安全,美国仍然会接受未来的军备控制协商。

13/15

14/15

15/15

第三篇:中国服装市场发展专项评估报告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市场研究报告

2013-2017年中国服装市场发展专项评估报告

中国服装行业是个永远的朝阳产业,因为人类对服饰的追求永远没有止境。如今,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对服装服饰类产品已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服装不仅仅是要求能蔽体保温。谁都会希望自己拥有更多的漂亮、健康、个性化的衣裳,而且由于服装类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又比较快,所以服装市场的蛋糕将会越来越大。到生产力足够发达的时代,人均拥有几十件甚至上百件服装产品将不再是梦想。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服装市场专项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服装相关概述、中国服装市场运行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服装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服装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中国服装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您若想对服装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服装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服装行业概述

第一节 行业相关界定

一、服装的定义

二、行业发展历程

第二节 服装产品细分及特性

一、产品分类

二、行业产品特性分析

第二章 服装行业全球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12年全球服装行业市场概况

第二节 2012年全球主要国家服装行业市场概况

一、欧洲地区

二、北美地区

三、亚洲地区

第三节 2013-2017年全球服装行业市场趋势预测

第三章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内服装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2年中国服装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中国服装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第四章 中国服装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服装市场分析

一、2010年服装市场形势回顾

电话:400-600-8596(免长话费)010-80993936

二、2011年服装市场形势分析

第二节 中国服装行业市场产品价格走势分析

一、中国服装行业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二、2010-2011年中国服装行业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第三节 中国服装行业市场发展的主要策略

一、发展国内服装业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二、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建议

第五章 中国服装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第一节 服装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预测

一、2009-2011年我国服装行业总产值分析

二、2013-2017年我国服装行业总产值预测

第二节 服装产品产量分析及预测

一、2009-2011年我国服装行业产量分析

二、2013-2017年我国服装行业产量预测

第三节 服装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一、2009-2011年我国服装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二、2013-2017年我国服装行业市场需求预测

第六章 2009-2011中国服装行业生产数据分析

第一节 2009-2011年中国服装行业总体数据分析

一、2009年中国服装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1年中国服装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第二节 2009-2011年中国服装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一、2009年中国服装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1年中国服装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第三节 2009-2011年中国服装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2009年中国服装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1年中国服装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第七章 中国服装市场竞争格局透析

第一节 中国服装行业竞争现状

一、同行企业间竞争分析

二、服装产品竞争分析

三、营销方式竞争分析

第二节 中国服装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生产企业的集中分布

第三节 中国服装行业竞争中存的问题

第四节 2013-2017年中国服装行业竞争趋势分析

第八章 中国服装行业优势生产企业竞争力及关键性数据分析

第一节 企业

1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二节 企业

2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三节 企业

3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四节 企业

4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五节 企业

5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九章 2013-2017年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第一节 2013-2017年中国服装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二节 2013-2017年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服装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二、服装市场供需及价格发展趋势分析

三、服装产品自身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 2013-2017年中国服装行业市场预测分析

一、服装行业市场供给预测分析

二、服装行业市场销量预测分析

第四节 2013-2017年中国服装市场盈利预测分析

第十章 2013-2017年中国服装行业投资分析

第一节 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投资领域

二、主要项目

第二节 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风险

二、经营风险

三、竞争风险

四、其他风险.第三节 专家投资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全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图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表: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

图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

图表:2012年中国GDP增长预测

图表:国内外知名机构对2012年中国GDP增速预测

图表:……

更多图表详见正文……

通过《2013-2017年中国服装市场专项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生产企业及投资机构将充分了解产品市场、原材料供应、销售方式、市场供需、有效客户、潜在客户等详实信息,为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产品特征、产品定价、营销模式、销售网络和企业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第四篇:教育部发布特殊教育评估报告

教育部发布特殊教育评估报告

一、评估背景与评估方法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这是我国对新世纪教育改革做出的全面新部署,不仅明确了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还特别强调了推动各项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及保障措施。《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改革和发展,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与人民群众新期盼,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5年4月,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残联”)组建近30人的评估组,对《教育规划纲要》中特殊教育部分的实施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估。评估组成员包括来自中国残联及下属教育就业部领导,中国盲人协会、中国聋人协会、中国肢残人协会、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5个专门协会主要负责人,部分高等院校特教专家以及部分特教学校校长等。调研评估的内容全面覆盖《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特殊教育发展任务。根据全国各地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选取了东中西部5个省(浙江、福建、河南、四川和陕西)进行取样。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实地考察以及深入访谈等方法全面了解了《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特殊教育的发展实际情况。

二、成绩与经验

评估组高度肯定了《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所取得的卓越成效。

(一)特殊教育政策保障显著加强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政策保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支持特殊教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行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

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七部门编制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国办发〔2014〕1号),要求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平、经费保障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确定了三年内将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从72%提高到90%以上,特教学校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从平均2000元提高到6000元以上的重要目标。同期,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王勇国务委员主持会议并总结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特殊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

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盲校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备标准》等三个特殊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教基二〔2010〕2号);2012年,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2号),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专业水平较高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教师数量基本满足办学需要。到2020年,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与此相适应,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及教育规划纲要都将发展特殊教育列入任务要求,各地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以及相关配套政策为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各地制定并实施的相关政策与措施,有力促进特殊教育事业有了一个大发展。

(二)特殊教育投入力度明显增加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国家及地方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明显增加。教育部、发展改革委、中国残联等部门从2008年开始,组织实施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项目。四年中,中央和地方累计投入54亿,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支持新建和改扩建1182所特殊教育学校; 2012年开始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二期项目,累计下达资金24.42亿元,重点支持了62所残疾人中高职院校和高等特殊师范院校,用于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及购置教学康复实验设备。1 从2014年起,各地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单列,年生均标准达4000元,预计2016年达到不低于6000元。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也逐步得到同标准落实。2 社会力量支持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也明显增加。交通银行筹资和6万名员工捐款1亿元,实施“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资助残疾学生完成学业,并设立“特教园丁奖”。据中国残联统计,五年间仅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特教方面筹款就有2亿多元,受益残疾儿童少年达28万人次。此外,各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持特殊教育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

各地执行“两免一补”时,普遍将特殊教育单列,其补助项目、标准普遍高于普通教育,生活费基本由国家“全包”。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都享有国家相应的助学政策资助。

(三)特殊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截至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2000所,其中2009-2014年期间新增加328所(图1)。3基本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且残疾儿童较多的县都有1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

图1 2009-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数

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特殊教育改善办学条件项目,中央特教专项补助经费从2011年的2500万元提高到2014年的4.1亿元,四年里累计投入5.4亿元,4资助范围由中西部地区扩大到除京津沪以外的全国所有省份,基本实现全覆盖,支持的内容扩展至重点支持普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特殊教育学校配备设备设施以及区域“医教结合”实验等,特殊教育学校少、破、旧、陋等状况正在加快改变,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四)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3年,在特教学校学前班(部)就读的残疾儿童近1万人。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有近万名残疾幼儿在普通幼儿园随园就读。

截至2014年,接受特殊教育的在校学生39.49万。未入学残疾儿童数从2010年的14.5万人减少至2013年的8.3万人。5视力、听力以及智力残疾学生入学率提升,自闭症、脑瘫、多重残疾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图2)。

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87个,在校生7227人;其中盲生1054人,聋生6173人(图3)。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197个,在校生11671人,毕业生7240人,其中5532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图4)。6

图2 2009-2013年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少年人数7

图3 2009-2014年全国残疾人普通高中学校(班)数和在校生数

图4 2009-2014年全国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数和在校生数

2014年全国共招收残疾大学生9542人,其中7864名残疾学生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678名残疾学生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图5)。8此外,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残疾学生有7000多人。2015年,教育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对各级招生考试机构为残疾人参加高考(精品课)提供平等机会和合理便利做出明确规定,有望支持更多残疾学生到普通学校就学。

图5 2009-2014年全国高等院校录取残疾学生数

(五)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2012年,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就加强特教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条件准入、培养培训、教师管理、落实待遇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国培计划”从2012年增设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已培训特殊教育骨干教师近6000名。高校开办特殊教育师范专业数量明显增加,人才培养规模持续加大;2013年,教育部批准华东师范大学开办全国第一个“教育康复”专业,推动培养特殊教育相关服务人员;2014年,教育部启动“特殊教育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确定了华东师范大学等五所高等院校为实验学校;2015年6月南京特殊师范学院实现专升本;教育部、中国残联从2010年起设立了 “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每年评选200名优秀特教教师,已有1000人获奖;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等各类教师表彰奖励都有特教教师的身影。

2009-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48125人,比2009年增加10180人,增幅26.8%(图6)。9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比从2009年1:4.19上升到2014年的1:3.86。10 2009—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教师参加特殊教育培训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有30802名特殊教育教师参加培训,较2009年增加了10088人,增幅48.7%。从参训人数的比例来看,参加特殊教育培训的教师比例由2009年的55%提高到2014年的64%(图7)。11

图6 2009-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数量

图7 2009-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教师参加培训人数与比例 各地以提高特殊岗位津贴的方式把提高特教教师待遇问题落到实处。内蒙古、浙江、湖南、海南、陕西、宁夏等省、自治区提高特教津贴比例,最高达到当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30%-50%。黑龙江、贵州规定随班就读教师享受特教津贴。陕西规定省、市、县三级特教专职教研员享受特殊教育岗位津贴。辽宁规定中高职特教学校教师享受特教津贴。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海南、甘肃将特教教师津贴范围扩大到退休教师。

(六)部分地区创造特教改革发展新经验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各地积极探索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的经验。【案例】浙江——卫星班模式

浙江省的特殊教育卫星班是介于“特教学校与辅读班”之间的一种残障学生分类安置形式,是为满足特教学校教学发展需要和某个区域特殊学生的就学需求,根据“资源集中、就近辐射、双向协同”的原则,在周边镇街的普通学校内延伸设立的特殊教育教学班;主要招收智障、脑瘫、自闭症等适龄特殊学生,按照相关程度进行教育训练。卫星班特殊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按当地同级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10倍以上拨付。每个卫星班实验点由省教育厅一次性拨付50万元建设经费。

【案例】四川——“1+5+N”模式

四川成都双流县特殊教育学校(含县级特殊教育中心)和彭镇中心小学的“1+5+N”融合教育模式,“1”是指设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县级资源中心,“5”是指建立在五个镇(街道)的中心小学的二级资源教室,“N”是指建立在乡村普通学校的资源教室。

【案例】福建——学前特殊教育

2011年,福建省出台了《特殊教育幼儿园管理办法(试行)》和《特殊教育幼儿园设置标准》,在各级残联的推动下先后设立了厦门市心欣幼儿园、福建省福乐幼儿园等5所公办特殊教育幼儿园;支持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举办学前班;推动和鼓励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学前班招收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随园就读;鼓励社会力量开办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机构。

【案例】上海——特教教师双证和职称考评单列

上海市教委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展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岗位证书培训,实行特殊教育教师拥有“教师资格证”和“特殊教育岗位证书”双证制度。五年来,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称评审单列,与普通教育教师分开评审,突出特殊教育教师的独特要求,有效提升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案例】广西——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

2012年11月,广西自治区教育厅设立广西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落实编制25名。中心组织开展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培训工作,组建专家团队,开展调研、考察、指导,为出台特殊教育政策提供专业支持。

三、问题与不足

当然,《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首先,评估组发现各级地市、县乡等基层政府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部分地方对特殊教育的认识水平偏低,仍将其定位为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而非残疾儿童应享有的权利。部分地市基础教育管理部门尚无专人负责特殊教育工作;各有关部门没有形成共同谋划和管理特殊教育事业的良好协作机制。

其次,特殊教育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发展的不平衡。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农村、牧区特殊教育发展缓慢,水平较低。同一省不同地区的发展也存在不平衡。老少边穷地区对特殊教育关注不够。全国仍有589个30万人口以下的县没有特教学校,多分布在全国老少边穷地区。二是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发展不平衡。学前特殊教育刚刚起步,残疾幼儿入园率偏低,贫困地区基本为空白;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高等特殊教育整体规划与管理亟待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对残疾大学生支持保障的力度也需进一步加大。三是特殊教育所关注残疾儿童的障碍类别不均衡。除视力、听力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自闭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情况堪忧。

第三,特殊教育质量不容乐观。调研发现,教材、教具、教法等诸多因素制约着特殊教育质量的提升。1983年为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编制的教材仍在一些特殊学校中使用。教师们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自主制作教材的必要技能相对较弱。评估组还发现作为我国特殊教育主体形式的随班就读呈萎缩态势,质量堪忧。送教上门服务普遍缺乏工作制度,对送教对象、人员、目标、内容、成效等重要问题尚未形成体系,服务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

第四,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我国目前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等各类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不足。

特殊教师津贴59年维持未变,虽然有部分省份提高了比例,但大部分省份在等待国家层面政策。亟待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政策,真正发挥激励作用。

四、对策与建议

评估组建议,《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后五年,即“十三五”期间,要按照总书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维护残疾人教育权利为出发点,以全面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为目标,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落实好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抓手,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扩大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残疾人教育改革发展。第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督导检查。加快推动《残疾人教育法》立法工作,提高各级政府依法履职的意识。将残疾儿童入学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特殊教育保障水平等纳入到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综合督政指标,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确保特殊教育政策法律落到实处。

第二,改革特殊教育管理体制,统筹规划全口径残疾人教育发展。将残疾人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扫盲教育和终身教育等的管理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内部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或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全口径残疾人教育,确保纳入教育发展全局,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保障投入,切实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满足残疾人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第三,继续加大特殊教育投入,保障正常运转。建立特殊教育投入增长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加特教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将残疾人学前、义务、高中阶段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实施15年免费教育。继续改善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启动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专项建设项目。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继续支持特殊教育发展。

第四,坚持普及提高并重,注重提升残疾人教育质量。在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同时,必须将提高教育质量摆上议事日程。在完成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研制和教材编写基础上,应开始研究非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建设,制定标准,加强内涵发展。探索普通高校如何为残疾大学生融合教育提供支持保障服务,出台随班就读相关政策,研制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师建设标准,建立随班就读质量监控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送教上门对象、人员、目标、内容、质量评估等多方面问题,保证残疾儿童获得适合的教育与康复服务。

第五,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推动各省出台特教教师编制标准。针对特教学校特点,提高编制标准。根据随班就读需要,提高普通学校资源教师配备标准。在编制结构中保证一定比例的康复等相关专业教师。

整体规划特教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体系。普通师范院校普遍开设特殊教育必修课。统筹规划高等特教师范院校布局,保证质量。特教教师培训全面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规划和项目,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教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加快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力度,充实优化特教专业队伍结构。制定特教教师职业标准和特教职务(职称)评聘体系。切实提高特教教师岗位津贴标准。注:

2、同上。

3、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jzx/sjcx/ndsj/,2015-03-25

6、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4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jzx/sjcx/ndsj/,2015-03-25

7、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09年-2013年数据[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jzx/sjcx/ndsj/,2015-03-25

8、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4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jzx/sjcx/ndsj/,2015-03-25

9、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78/A03/ghs_left/s182/,2015-09-11

10、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78/A03/ghs_left/s182/,2015-09-11

11、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78/A03/ghs_left/s182/,2015-09-11

第五篇:ITGov发布《中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引》

ITGov发布《中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引》(2008-11-10 16:10:47)

标签:电子政务 绩效评估 创新实践 中国 it分类: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2008年11月4日,北京,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发布了国内第一部《中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引》。该指引在充分分析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现状和实践,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框架及具体内容。最后,根据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四个层次模块,介绍分析了相关案例。

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作为中国电子政务管理的倡导者和创新实践者,始终关注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创新的各个领域。当电子政务绩效这个全新的概念诞生,ITGov一开始就投以极大的关注和热情,经过多年来的持续研究和创新实践,形成了一套覆盖电子政务战略、战术、操作在内的、科学的评估体系。

评估意味着发展。ITGov相信通过有效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可以指导电子政务的科学发展,切实提高电子政务应有的价值,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效能建设,为实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下载中国首次发布《空间态势评估报告》评估未来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首次发布《空间态势评估报告》评估未来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部发布《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规划》

    财政部发布《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规划》 2012年11月2日来源:财政部新闻办公室 近日,财政部发布《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总结我国资产评估......

    2013-2018年中国幼儿教育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2013-2018年中国幼儿教育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教育市场的规模为9600亿元。其中,按年龄需求分为四大领域,一是基于早教的婴幼儿教育,再者是基......

    世界银行中国贫困评估报告

    世行发布中国贫困评估报告‏2009-04-17 23:29文章来源:联合国 文章类型:转载内容分类 :新闻 世界银行4月8日发布的中国贫困评估报告指出,在过去25年里,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在扶贫方......

    有限空间事故演习总结评估报告

    有限空间事故应急演练总结评估报告 为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有效处置突发事故,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运转良好的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开展好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演练,现将有限空......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50年评估及未来方向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50年评估及未来方向 包蕾萍 【专题名称】人口学 【专 题 号】C5 【复印期号】2009年05期 【原文出处】《社会科学》(沪)2009年6期第67~77页 【英文标题】Ass......

    2013-2017年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运营态势及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1 - 2013-2017年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运营态势及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报告目录第一章2013年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行业整体运行态势分析-1 第一......

    2017年中国商品混凝土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目录)

    2017-2022年中国商品混凝土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目录) 观研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观潮向·研精深·怀天下 观研天下 (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观潮向·研精......

    中国衬衫市场运行态势发展报告

    2011-2015年中国衬衫行业运行态势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衬衫业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而国外衬衫品牌凭借自身的产品优势和品牌实力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国产品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