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会微笑乐观生活——听袁立壮老师课有感
学会微笑 乐观生活——听袁立壮老师课有感
国培学习习近平半,听了那么多专家教授的课,每节课都或多或少的有所收获,但记忆最深的还是袁立壮老师的课,每每想起都会回味无穷。
袁老师讲课不让记笔记,他说记在笔记本上的东西都是准备忘记的东西,而真正学到的东西会记在脑子里,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点,我觉得我们政治课教学更应该适用,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高尚的情操。而记在笔记本上的,写在考试卷上的,是否真的融入了学生的思想,是否能真正地引导学生的生活,恐怕我们是不敢做肯定回答的。
袁老师还有一句简单而具有指导意义的一句话:“控制你能控制的,不要尝试控制你不能控制的。”这句话谁都能理解,但不是谁都能做得到,我们很多时候郁闷,是因为我们为我们无法控制的事儿烦恼。这件事情明明是这样的,他怎么能那样呢?想不通,越想越想不通,请问他的想法你能控制码?不能,那你就不要想了,为什么要对自己无法控制的事儿烦恼呢?于事无补嘛!
老师是一个严肃的职业,但是严肃的态度不见得用严肃的表情来传达,袁老师的课堂非常活跃,充满了笑声,调侃,戏谑,但是仔细分析每一个环节无不渗透着人生的哲理与人生的思索,我们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借鉴一下袁老师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袁老师还说:“职业倦怠是不爱自己的表现。”这一点我有同感,因为我基本上还没倦怠,所以在这里不赘述。
总之,袁老师让我这个本来就很乐观的人更加乐观了,同时我也找到了理解别人,接纳别人,帮助别人的方法,我感谢袁老师,感谢国培!
第二篇:听徐老师课有感
2012年的12月27日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学校——和平小学名师讲坛,这一天的时间听了和平小学两位教师的课,还有一节是徐长青老师的课,都是数学广角中的问题。和平小学老师的课我就不说了,下面就徐长青老师的课谈几点感悟:
徐长青——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著名特级教师,听徐老师的课感觉像是走进了奇妙而又快乐的大舞台,徐老师的课笑声不断,学生学得轻松,我们听的放松,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听了徐老师的《烙饼中的数学》我觉得自己真想走进课堂,成为徐老师此时此刻的学生。
1. 幽默
徐老师幽默,风趣,略带京味的普通话感觉就像是一个相声演员,整节课你会听到笑声一片,有学生的,也有听课老师的,40分钟的时间好象一下就遛过去了,以下就是课堂上的一些片段。
(1)在让学生上台演示烙2个饼的过程时,学生没把饼带上来,(徐
老师让学生把练习本当烙饼)徐老师说:你的饼呢?忘带了?哦,没事,徐老师笑着拉着学生的手说:“那咱就烙你这双小肉饼吧,(台上台下都笑了)
(2)当学生开始演示烙饼时,徐老师又提出要求,要边烙边说:“学
生先放两张饼,熟了„„“不行” 徐老师打断了学生,“要配上音,先放两张饼,嗤,熟了,3分钟再翻过来,嗤,又熟了,3分钟。、(3)在探究烙3张饼要用的时间时,学生探讨出最优化的方法是9
分钟,徐老师进行了总结,先烙两张饼3分钟,然后借一张,让第2张的另一个面等一等,让锅里同时烙两张,徐老师借用了“借一借,等一等”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演示,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如何进行交替烙,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2. 睿智
在徐老师的课堂上,你可以时时看到闪烁着的数学思维,处处体现着的优化方法,[片段1]
上课后,徐老师一拍脑门,“糟了,练习纸忘发了,一张还要裁两半呢?徐老师故意一张一张裁,并故意对着话筒,发出很响的声音,学生开始在笑,接着马上有学生说:老师,你可以一起裁,那样快一点,徐老师:“你的意思一起裁可以更„„,生,节约时间!”接着,徐老师又针对发练习纸抛出第二个问题:“那我怎么发?”学生提出了各种能节约时间的解决办法,随之,徐老师出示了华罗庚的两句话,1.从整体去考虑,创造多种解决方案,2.选择最佳方案,节约时间和资源。
[片段2]当探究2张,3张,4张,5张饼的优化方法后,徐老师让学生探究烙饼所用的时间,1个学生说:“1张饼要用6分钟,因为1张饼不能优化,只能一面一面烙,正当学生都持相同的意见时,徐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3分钟肯定不行吗?学生都说肯定不行,只见徐老师嘿嘿一笑,随之出示了电饼铛,看,电饼铛就可以做到,有时,改
变环境与条件,同样是一种优化。
[片段3]
在课堂总结时,一学生说:优化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徐老师马上说:“对,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这就是一种创造。”
纵观整堂课,那精彩的互动,知慧幽默的语言,高超的调控和娴熟的教学技艺,无一不让我们感受着大师的风采。
徐老师在讲座中的有些经典语录,我整理了几个,与大家分享。
1.在特殊中猜想,在一般中找规律。
2.要给孩子闭上眼睛思考的时间。
3.许多孩子还在思维的路上。(课堂用语)
4.教师要摆脱教案!
5.教师不能“好心种恶果”!(针对有的老师喜欢把内容讲几遍的现象。)
6.孩子,你就是老师讲课的“托”!(针对学生揣摩教师用意的现象。)
7.教师的脸千万不要变成“天气预报”!(教师不要轻易透露答案的信息。)
8.问题要问到中上等,解答要做到中下等。
9.有的课没有高度和深度,只有温度。
10.通过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知识。(针对惯常所说:通过教学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最后,用一首散文《生命的列车》结束我今天的交流
人生一世就好比是一次搭车旅行
要经历无数次上车、下车时常有事故发生
有时是意外惊喜
有时却是刻骨铭心的悲伤
降生人世我们就坐上了生命列车
我们以为
我们最先见到的那两个人我们的父母
会在人生旅途中一直陪伴着我们
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
他们会在某个车站下车
留下我们孤独无助
他们的爱他们的情
他们不可替代的陪伴再也无从寻找
尽管如此还会有其他人上车
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将对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
他们之中有我们的兄弟姐妹
有我们的亲朋好友
我们还会体验千古不朽的爱情故事坐同一班车的人当中
有的轻松旅行
有的却带着深深的悲哀
还有的在列车上四处奔忙
随时准备帮助有需要的人
很多人下车后
其他旅客对他们的回忆历久弥新但是,也有一些人
当他们离开座位时却没有人察觉有时候对你来说情深义重的旅伴却坐到了另一节车厢
你只得远离他继续你的旅程
当然,在旅途中你也可以摇摇晃晃地穿过自己的车厢去别的车厢找他可惜你再也无法坐在他的身旁因为这个座位,已经让别人给占了没关系
旅途充满挑战、梦想、希望、离别
就是不能回头因此,尽量使旅途愉快吧善待旅途上遇见的所有旅客
找出人们身上的闪光点
永远记住在某一段旅程中
有人会犹豫彷徨
因为我们自己也会犹豫彷徨
我们要理解他人因为我们需要他人的理解我时常这样想
到我该下车的时候我会留恋吗?我想我还是会的
和我的朋友分离我会痛苦
让我的孩子孤独地前行我会悲伤我执着地希望
在我们大家都要到达的那个终点站我们还会相聚。
祝大家在生命列车中旅途愉快。
第三篇:听窦桂梅老师课有感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通阳小学
赵越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在这酷暑难耐的六月,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观摩读书课———一本瑞典作家波•R•汉伯格的小画书《我的爸爸叫焦尼》。如同夏日的一场及时雨洗涤着我的心灵.第一次听窦老师的课,深深吸引我的是她那甜美的声音和亲切的诵读,可以这么说她的声音是我听过的课当中最好听的一位。让人感到新鲜和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她讲的故事是那样的扣人心弦。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最好的读书赏学课,在听这一节课之前我有一个观点是绘本只适合低年级的孩子阅读,听完这一节课以后我觉得我原来的观点需要改一改,绘本凭着它那丰富形象的画面,简短的文字,可以根据书的内容适合不同的人群去阅读。
窦桂梅老师,并非我想象之中的老教师,她40出头,但看上去也就三十几岁,我怎么也不会相信一个饱经评优课、观摩课的女教师,却依然保持着秀美的容貌,匀称的身材,浑身上下充溢着的朝气,看不出丝毫疲惫,这不禁让我有些惊诧了。这就是我们大家都十分欣赏的名师窦桂梅吗?
窦老师以《我的爸爸叫焦尼》这一本情节并不复杂的“小人书”为教学蓝本,从“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四方面入手,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不断地引导学生品味感受。教学一开始,窦桂梅老师以低沉温婉、深情款款、饱含磁性的声音再现故事情节,老师的动情引领着学生们入境入情,同时也让与会者在故事结尾的时候回味无穷。
1、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
纵观两节课,文章语言简单,蕴意深刻。窦老师紧抓一个主题“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通过文中人物两句话“这是我爸爸,我的爸爸叫焦尼!”“这是我的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这两句简单的语言表达,反复地让孩子们朗读,比较各种各样的语气语调,直到找到最切合当时情景的读法为止。通过朗读体会文本所蕴涵的丰富情感,这份浓浓的父子情。
2、细致的观察,精彩的发现
窦老师注重细节,精选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以小见大,从不同侧面映射出父爱的动人光彩;而且善于紧扣语言文字重锤敲击,去演绎子爱父丰富具体的内涵。她还注重启发的巧妙,整个教学过程中善于巧妙的启发,窦桂梅老师在引导学生通过文本之中的简单语言,感受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后,引领学生转向书本简单的图片,去寻找丰富的感动。通过对绘本语言、画面、细节、环节等方面的学习,体现“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这一主旨,如“想一想画面之中,还会有哪些简单的表达?从头至尾看画面,想:色彩的变化,书中的细节带给你怎样的发现?把你的发现,用读书的眼光说给大家。”学生的思考因老师的启发引导而越加明朗,回答越加精彩。如有学生发现故事的构图都是方的,而只有最后一幅是圆的,学生就有了“画家希望他们一家能够团圆、完满”的精彩回答。故事虽然有些伤感,但他们愿意让故事有更优美的结局。整个教学没有多样的游戏,没有复杂的教学环节,她只是通过简单而朴实的教学,让上课的学生和与会的老师领悟到:好的作品并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渲染,“简单的表达”也可以带来“丰富的感动”。
3、轻松的沟通,情感的延伸
结束此课之前,窦老师还引领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去真实地体会生活中的这份情感。语文的工具性在此处得到了真实地体现。孩子们在文本的欣赏之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生活作出了恰如其分地判断,这份爱得到了升华。正如窦老师所说“希望我们的读书课,能延伸到生活中,解决当下儿童的情感问题,”文中的荻姆在生活中会不断地坚强起来,不因父母的感情问题而自卑、孤僻,而会更加地坚强、乐观。现实中的孩子们也会在心与心的碰撞中更加珍惜这份爱,更加用心体悟这份爱。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以读书为载体,以简单的环节,使儿童对当下的生活做出正确的判断。让我们在随意之中,用心去教语文;在努力之中,用语文教做人。
时间悄无声息地走过,一堂精彩的课结束了,但窦老师的教学技艺却一次又一次地荡涤着我的心灵,引领着我的思想。窦老师的这一节主题阅读赏学课给我的启发是:语文教师要善于去寻找教科书以外的营养来丰富孩子的知识世界和提高孩子的精神境界,并且应该善于发现文本的内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品读文本。同时,阅读文本要注意观察图画的细节,从细节中理解文本的意图。以她的教学作为一面镜子,我也发现了自己平时教学的诸多不足,如朗读,在教学中窦桂梅老师声请并茂地朗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窦老师扎实的语文素养,教师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年龄变换不同的语气:将孩子那种天真、稚嫩的声音读出来了,父亲的说话的语气则是稳重、深沉、幽默。从中可以看出她那扎实的朗读水平和朗读技巧。反思自己平时的自己虽然注意到了教师朗读的重要性,但没有认真地去训练,语文功底不扎实。其二,从窦老师身上,我深深懂得读书对于一个教师的重要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就凭自己现在仅有的知识经验?那这肚子里的水是活水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水也会慢慢干枯的。没有源头的活水的不断滋润,很快就面临“捉襟见肘”的窘境。那么这样的老师只是一位让学生嫌弃的老师。其三,她讲时妙语连珠而且风趣、幽默,吸引了每一位听众的注意力,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我丝毫没有觉得累。我在想:讲课能如此生动,作她的学生多幸福呀。学生不注意听我们讲课,只能怨自己讲的不生动。
我们教语文,不只是为了教书而教书,还在教会孩子们生活。也许,窦老师朗诵的功底,生动的语言我无法复制,但终于有了一个前进的动力,为今后的教师道路找到一些新的目标。
第四篇:听林丽老师课有感
听林丽老师课有感
林丽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生动活泼的优质小学英语课,符合新课标对小学英语的要求,听后感受颇多,结合自己的听课情况从以下几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1.课的开始,师生问候及教师学生姓名的询问Do I know your English names? 接着用歌谣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由此自然地展开本课的话题,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进入比较真实的交际场景,学习积极性被带动。学生在回答的同时不但巩固了旧知识,同时也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接着老师围绕歌谣,继续进行交流,从歌谣中学生总结出老师的姓名、爱好、职业等信息对重点单词进行教授,练习句型:I like … because it’s …然后让学生用这一句型去描述自己喜欢的东西及原因。在这个操练环节中,老师充分给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操练语言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让学生感到一种成就感。
3.然后教师将话题自然地从歌谣中讲到了其中一个词:job恰当地引出了新内容。通过对采访家庭的照片,出示冰冰家人的工作,和这项工作具体做的事情,帮助学生来理解:cleaner、firefighter、and spaceman这三种职业。对职业介绍中涉及到的生词进行讲解,同时声音、图像、文字相结合给学生以视听等多感官的接触来帮助学生理解新内容。
4.最后用歌谣的形式,结合相应动作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渗透,采用生生练习、师生互动练习歌谣的形式结束了本堂课的全部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形式简单,学生易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以及知识的开发,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在教学中自主探索学内容,同时及时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效果显著。
这样的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运作效果良好。
第五篇:听胡老师的课有感
丰盛热烈
自带光芒
——听胡红梅老师的课及报告会有感
6月12日上午,胡红梅老师带领着二(2)班的同学开展了一场《绘本·童谣奇遇记》。通过对绘本《幸运的内德》的童谣改编,胡老师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了在场的学生和听课老师热情,其中听课老师和学生一起读童谣,一起学习,极大吸引了学生并巧妙训练了学生评价的能力(她让学生给老师大胆打分,并评一评老师们读得怎们样),可谓一举多得。她巧妙地把绘本与童谣结合一起,让绘本课堂不单单是故事的讲授,而是让学生快乐地读童谣,创编童谣,进而提升到一种写作技能的学习,最后师生作品的展示,使会场内响起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这节课,让在场的所有老师都大开眼界:原来绘本教学也能上得这么有意思。
紧随着名师的步伐,我们聆听了胡老师的报告——《儿童阅读课程实践分享会》。胡老师编写了四套校本教材,举办了“阅读分享活动”,“百师讲坛”栏目,“教师读书分享会”。创办“班级博客”,师生一起写了1500篇博文。为了让阅读更加系统,经过多年的探索,她推出了借书卡和阅读存折,完善了借阅机制和记录模式,为孩子绘制了一份阅读地图和精神发育史。在她的文学课程里,孩子们玩童谣、读童诗、诵读民国的老课本。家长们也受到感染,和她们一起吟诵、一起读诗、让平凡的日子闪烁着文学的光泽。胡老师有着普济天下的情怀。胡老师是两个工作室的主持人,不仅带着区内老师开展教研活动,而且还带动外区、外省市的老师们一起做儿童阅读,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以及丰富多彩的阅读形式,推动更多的家庭阅读。在儿童阅读推广这条路上,胡老师付出着自己,向我们诠释了“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证明了“一心一意是最温柔的力量。”她,美丽、温柔、聪慧、坚强;她,宁静的绽放;她,丰盛热烈
自带光芒。
此次培训活动充分地发挥了名师的引领作用,对老师的专业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