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中职老师培训的问题及探索
当前中职老师培训的问题及探索
山东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满鹏
目前中职教育培训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这对我国中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我们国家职业教育目前发展时间短。任务重,对中职老师的显得更为迫切。我认为目前还存有几个问题
第一. 目前最关键的是对教育这两个字目前还理解不清楚。教是的对老师的自身的要求
比较多。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课件建设上,和对老师的学历的提高上非常明显。这一块进步非常快。育这一块是体现对学生人生观的影响上。这是老师与学生处理的关系的基础。如果不能很好的育人,对以后的老师在课堂上教学影响非常大。往往会出现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甚至一起起哄的现象。我认为中职教育应该培养老师的驾驭能力。而目前这一块是个短板。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认为第一是老师本身的人员管理能力不够,这个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先天性造成的。老师从大学毕业到学校没有经历过人事管理,大学过程中也就学哪几十门专业课。导致工作之后老多事情是想当然按照自己的情绪来。师范大学毕业的老师虽然有所涉猎但是时间很少。师范毕业的老师就是就是直接从学生到老师。就是工作后也没有太多的老师帮助指引。特别是一些不带班主任的老师更为明显。第二学生本身的问题。我们的学生本来就是重考失败的学生,学生自主性差,同时老多学生是来自单亲家庭,以及一些父母不懂管理孩子。导致这样的问题孩子出现叛逆。第三,中职教育学校没有很好的起到管理责任。像这些所谓的问题的孩子。学校没有及时及时的有效进行心理干预。特别是在学生发生问题之前。往往是在问题发生后才涉及。
第二. 老师的心理干预目前没有被重视起来。目前由于教育法规定不能体罚学生,所以老
师在遇到问题时感到很手足无措。学校再对一线教师支持不够,导致老师本省感到自己在孤身作战。使老师心理很受伤,特别是时间越长越明显。最后导致一线老师消极怠工。一切都是应付。心理上焦虑,严重着失眠。开学前的焦虑。
所以对中职老师也要定期进行心理干预。特别是让他们从心理阴影中走来
第三目前,基层市县对系统教育及职业教育认识不清楚,对系统教育抓的重。对职业教
育没有认识到他的重要性。不是两手都要硬而是顾此失彼。对中职教育关心不够投入不足。特别是学生毕业后的就是途径上。
第四学校主要领导本身思路不开阔,不能及时跟上新的思想变化。中职教育校长和系统
教育的校长不一样。要求与时俱进,特别是对人员的培训关键专业的建设上,没有长远的思路。往往出去培训后,回校建设出现4不像的现象。时间长了出现虎头蛇尾。
第五不能正确的认识学生积极的这一面,目前系统教育 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思路狭窄。
缺乏拓展性。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思维发散,灵活性比较好。
第二篇:当前教师培训存在问题及建议
当前教师培训存在问题及建议
从教十余载,有幸经历了学科培训、通识培训、心理学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校长班培训等,所经历的培训有几百场,但从培训的过程与效果来说,真正有效的并不多,这当中的原因很多:有受训者心态、知识结构的原因;有培训内容与方式的原因;也有培训者自身的原因。本文,本人着重从受训者的角度谈谈当前教师培训存在问题并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培训需求增长,培训供给难以满足
由于教育管理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培训对象的教师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从他们的培训心态上,都希望在有限(最短)的时间内,满足自己学习的需求: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理念与操作层面并举、内容贴近实际、有助于工作岗位上运用„„而这些需求又囿于培训时间、师资素质、个体差异很难满足,而培训师资水平有待于提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培训资源不足,手段单一
当前网络教学已日趋日常化,而一些培训者的网络水平不高,有的甚至只会用别人做的课件,而无法提供给学员大量而丰富的教学资源,有的甚至自称“保护知识产权”而不将资料存给学员。他们的教学手段更是单一,许多在课堂教学上淘汰的教学方式,在培训中还大量使用:如灌输式教学。很多新的教学方式如情景讨论式、角色扮演、辩论在培训中鲜见。
3、不了解培训对象实际,无兼顾个体差异
平时上课我们强调要备学生。而许多培训者根本不了解培训对象的实际,如他们的培训经历、知识结构、现有水平等。这就造成培训者讲自己的,受训者听自己想听的,无法造成互动,一些人听不懂,一些人听淡了。
4、内容无统一性、递进性
许多培训都有主题,但由于所请专家或培训者不同,他们都有自己的专业或主要研究方向,所以在授课内容大多迁就专家,造成每次的培训内容不统一,这里讲一点,那里说一下。甚至造成一种感觉:不听还好,起听越迷惑。还有一个递进性问题,一些培训是系列培训,即有多期,如心理学培训,但每次从内容上安排都大同小异,没有层层递进,每次都是泛泛而谈,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5、培训工学矛盾较为突出。各级培训都有规定时间及地点,但由于教师在学校担负着教育教学任务,因此,脱产集中学习虽能保证学习效果和质量,但往往处理不好又会影响教师个人的正常工作。
二、探索有效的教师培训
1、培训对象:适应不同教师不同阶段的需要
教师培训的目标采用多种措施提高师资素质,让其主动学习、有效学习。为此我们要根据不同教师不同发展的阶段需要选拔内容。如广大教师希望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操作层面。我们可对初级教师采用规范化培训,目标为合格教师、胜任教学、学会操作;对中级教师采用个性化培训,目标为特长教师、创作教学、学会创作;对高级教师采用核心化培训,目标为学科带头人、发展教学、学会研究。采用递进的方式,针对不同教师培训的需要,才能尽可能地提高培训效果。
2、培训过程:丰富教学方式
要充分运用角色扮演、情景讨论、辩论进行教学,达到师生互动效果
3、课程内容:系列化、层次化、生活化、人性化
在培训内容的选择设置上坚持“四性四化”,即针对性、实用性、启发性、指导性;系列化、层次化、生活化、人性化。教学上采取“四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重点研讨相结合,教师实施指导与学员主动学习相结合,常规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想必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4、培训模式:实用、有效、新颖
A创建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
由于每次都在个培训,由于培训时间、经费、人员等原因,不可能大批地选派教师参加培训,所以最好创建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可采取“自学”与“互教”相结合的形式,请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交流培训心得。或请校内某方面有专长的教师作“名师讲坛”,全面实施“优教工程”和“青蓝工程”。操作上以更新观念为主,以构建分阶段递进式培训格局。力争做到三个学习:“全员学习”,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学习;“全程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团体学习”,教师个体的实践和反思是基础和前提;同伴的交流和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
B“研训一体”的模式
把接受式培训与互动式培训、研究式培训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培训方式,称为“研训一体”的方式。既发挥了学校领导在统一部署、分类指导方面的积极性,又发挥了教师个人自主发展、追求完美的积极性。既注意学校教育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利用,又不是自我封闭、拒绝先进经验和先进思想的引进。
C“以课题研究带动培训”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时间跨度较长,对于骨干班培训比较适用。可先集中培训,然后在实践中完成课题,再集中总结,让学员边学边提高、边学边巩固。确定课题可做到两个针对:针对客观世界——教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主观世界——自己的思想实际。面对问题立课题,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撰写思辩性论文和典型性的经验总结论文。通过培训掌握了一定理论之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增强了、面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思路更加清晰了。
D激活学员资源,让部分学员参与授课 由于学员来自不同学校,各校都有自身一些不同的特色与好的做法与经验,这完全可以拿来供学员享,或许对于受训者在操作层面上更有益处。而且由于学员个人的知能水平、兴趣、需要等方面的差异,有些教师在某方面独有专长或特有研究,他们完全可以现身说法,将自己工作探索的感受及经验讲给学员听,这也是激活学员教育资源的一个好方法。
第三篇:当前农村形势及问题
徐勇: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思考
当前农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路
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取得的成效最明显。但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农村和农民问题又再一次成为改革开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2000年,湖北省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国务院领导写了一封信,引起领导人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这封信的中心思想是:现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江泽民在视察基层工作中也谈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朱总理在2001年人大会议上谈到,最担心也是最难解决的是农村和农民问题,主要工作是一增一减,即农民增收与农民减负。农民为什么苦,为什么穷,为什么危险?怎样才能实现农民增收和减负?对此作一些思考。①
当前农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对当前农村和农民问题的估计。有二个基本估计:从过去看,农村发展最快,变化最大;从现实和未来看,农村问题最突出,矛盾最深刻。前者主要表现为绝大多数农民实现温饱,基本达到小康,少数农民较为富裕。后者主要表现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没有根本性变化,农村发展后劲不足,城乡差距扩大。在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农村和农民处于相对贫困化状态。当前有三大突出问题: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加大。
经济问题的实质是收入问题。80年代我国农民收入在较低水平基础上有了明显增长。进入90年代以后,这种增长的趋势减缓。特别是城乡差距愈来愈大。1992城乡消费额大致相同。到1996年,农村人口占三分之二,消费额却只有40%。到2000年,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三分之二的农村人口的消费额只占三分之一。
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家庭承包制的政策和体制的作用愈来愈小。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土地问题。农村改革实行分田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现基本温饱。但家庭承包的局限性十分明显,这就是无法形成规模经营。目前人平不到一亩耕地,农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商品率低。参照发达国家经验和标准,人均耕地1
亩只能维持基本温饱,相当于贫农;10亩可以达到温饱有余,相当于中农;100亩可以达到小康以上的生活,相当于富农;1000亩以上便可以主要依靠农业到达富裕水平。人均耕地少,农产品商品率低,难以扩大再生产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无论是结构调整,还是农业产业化,这一“瓶颈”问题不解决,就难以从根本上走出农村发展困境。
第二,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但却永远是“嫌贫爱富”。市场化的起点是平等的,结果却是不平等的。马克思曾经说过,“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要的集中;而在乡村里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市场化一方面造成人力、财力等各种资源向城市集中。犹如抽血器,如学费。另一方面造成农民的边缘化。农业不再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农村和农民在整个国家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减低,如即使是农业县,其财政收入也主要依靠非农业。农民为现代化提供积累,却承受现代化的消极后果。如仅仅依靠农产品价格剪刀差,1949年到1979年30年内国家就从农村获取达7000亿元的财力。而同期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却远远低于此数。除了国家的汲取外,还要受到市场的掠夺。粮食紧张实行国家统购,粮食宽余时政府不再承担责任。农资市场价,农产品政府价。朱总理的粮价改革没有取得应有成效。一级骗一级,一直骗到朱总理。由于不等价交换,1996至2000年,农民减少16000亿元,同时保障了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这个贡献主要是中西部地区做出的。但这一贡献处于隐性状态,一般人意识不到,农业省份更是看不到贡献的回报,所以,重视农业成为口号农业,谁重视,谁吃亏。
第三,农民负担呈增长趋势。80年代,农民生活好转有三个原因,一是包产到户,二是风调雨顺,三是轻徭薄赋。1985年,整个国家的农业税才47亿元,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农村税费增加和市场化,农民负担不断加重。仅仅是农业税就高达500个亿,各种税费加以一起高达1000多亿。而各种名目的费更是无底的洞。直接后果是种田不仅不赚钱,还得贴钱。“一个农户1999收支表分析”。1个人耕种1.95亩水田,收入为990元(共收1800斤,政府价100斤55元)。支出:化肥319.2元,农药56.7元,水费94元,代耕费280元,各种税费281元,电费61.6元,农网改造223元。共支出1379元,收支相抵负389元。目前,相当多数的农民收入来自于外出务工。棋盘乡一个乡有25000人外出打工。擦皮鞋1元1双,1个月一般可以净赚300元以上。但城市无法容纳太多务工农民,形成无恒居无恒业的流氓无产阶级,流动人口犯罪率大幅上升。同时造成大量农田被抛荒。
总体上看,少数人富裕(主要依靠工商业),大多数人相当于下中农,少数人贫穷。而下中农是最不稳定的。随时可转为贫农。
(二)市场化程度不高,劳动力转移困难
中国正在发展市场经济,但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没有商品化,不能自由买卖。由于生产规模小,农产品商品化率低。有增长无发展。黄宗智。过密性增长。小商品生产加农业是对农业的补充而没有实现农业的商品化。“伪商品化”。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仍然大量堆积在有限的土地上。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只有减少农民,即卸载。其出路是工业化,将农民转化为工人。但由于我国工业化程度不高,城市和工业难以消化众多农村人口,只好发展乡镇企业。沿海地区主要依靠乡镇企业。但是乡镇企业有天生的弱点,就是分散,资源浪费,竞争性不强。沿海地区在国有企业尚没有走向市场经济时,依靠灵活的机制实现起飞,内地发展大规模发展乡镇企业没有这一条件,不仅没有能促进经济发展,反而成为包袱。目前乡村两级财务的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乡镇企业的跨越式发展。由农业溢出来1亿5千万以上剩余劳动力。城市无法消化。这种流动人口是社会不安定因素。如果切断了农民与土地的联系,农民就会失控。贫民----流民----难民-----暴民。但承包地实际上是农民的最后一道保障。轻易不能变。目前,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为什么没有1500万下岗工人问题严重,主要是农民有一块土地作最后的保障。这样就形成悖论。要提高农民收入,就要实现市场化和规模化经营,这必然要求改变土地家庭承包制;而这又会造成大量农业人口无法消化。
(三)乡村财政危机,基层政权不稳
财政,财是政的基础。目前,乡村财政十分困难,基本都为负债经营,处于破产边缘。主要原因是:
其一,现有国家管理和财政体制。国家管理必须付出成本。在现代化中,国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处于边缘地位的农民纳入国家体系中来。在中国更为突出。如计划生育、各种达标等形成的“压力型体制”。国家管理必须付出成本。但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国家管理成本由基层政府和农民承担。政府人员工资及行政开支、学校教师工资及行政开支及各种费。而机构的不断自我膨胀具有惯性。人民公社时期只有1个正乡级,现在至少有3到4个。湖北还将政协下沉到乡镇。汉川市平均每个乡镇180人,有的高达400多人。特别是实行分税体制后,好的税源逐级上收,中央集权,造成基层财力空虚。胡鞍钢写《中国国家能力报告》根本不了解中国国情。中国财力大了,农民没有得到好处,大多投入城市。如国庆50周年,仅仅一个北京市就投入1000多亿。为申办奥运会,又要不下1000亿以上。如果把这笔钱用于农村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其二,基层干部的“搭便车行为”,乡村干部与村民的脱节。管理层次。集体主义意识被市场化行为取代。一是应有的报酬,二是借政府名义。村干部补贴却成了固定工资。成为一个特殊利
益阶层。村干跑步。“一身酒气,两袖腥风”。国家权力的内卷化,机构增长,效率降低,成反比。治理成本进一步增加。
大量的管理成本和基层干部的“搭便车”使农民负担不断增加。特别是引起农民不满。国家的事情要农民出钱,农民交的钱并没有为农民办多少事,在村民自治条件下合法性受到怀疑。在家庭经营条件下,农民以种种理由不交,乡村干部收不到钱。方式:强迫,恶人治村;依靠罚款,计划生育;借债。黄梅一个镇平均一个村30万。汉川市629个行政村,有91%的村负债,总债务达1亿多。后果:种田赔钱,农民外流;信用危机,1999年湖北浠水4171人(1053户)农民联合状告乡政府。人民政府却成为人民的被告;农民反抗,江西、湖南等地多次发生恶性事件。如江西数万农民冲击乡政府,湖南省许多地方自发组成减负会,带头人主要是转业军人和外出打工者。2001年2月7日,湖北省利川讪数百人冲击镇政府,318国道被堵。出于稳定考虑,三令五申,减轻农民负担,但实际问题没有解决,乡村干部有难处,乡村干部队伍进一步不稳。走读干部。政权“虚化”。如果只是少数干部,属于个人品质,如果是多数人行为,属于体制。
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路
进入21世纪,农村和农民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瓶颈”。1975年四届人大周总理提出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设想,看来,农业现代化已不可能。中国科学院最近搞了一个各省份进入现代化的时间表,虽然不准确,但可以看出,越是农业省份,进入现代化的时间排在越后。在现阶段,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主要内容是农民增收和减负。
一是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形式创新。中国改革是从微观改革开始的,活力来自于微观社会。包产到户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联系,激活了农村的内在活力。但包产到户只是土地经营权的转移,没有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问题,即农业仍然依靠的是简单劳动与土地的结合。我们常说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1%的人口,但没有注意到我们是以占世界40%的农民才养活了21%的人口。所以,我们只能是农业大国,而不是农业强国。如以色列是农业小国,却是农业强国。10多万人口务农,不到我们一个小县的务农人口,却每年出口农产品14亿美元。将土地归还巴勒斯坦后只能开赌场。要实现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的转换,变农业大国为农业强国,必须将资金、技术、知识、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吸引到农业中来,与土地、劳动等传统生产要素进行最优化配置。而要使这些要素进入农村,就必须使其具有资本的性质,即有增值的可能。要实现增值,就必须扩大生产规模。现有家庭承包对土地的分割使规模难以扩大,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就没有资本的投入。为此,在家庭承包不变的情况下,可考虑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作为资本加以转让,将土地向种田能人或
农业经营者集中。原有农户转让经营权参与分红或者有偿转让。这种转让是有限的,农户可以按合同收回经营权。这种农业我称之为资本农业,即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引入现代生产要素,激活原有生产要素。以此改造微观经济。如我省的赵发所,成为“红色庄园主”。如他的6000亩美国黒了都收获,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中,仅仅依靠农业自身是难以摆脱农村困境的。因为,在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弱势社会,农民是弱者群体。没有国家的支持和宏观环境的改造,农村和农民问题难以得到妥善解决。这正是近几年农民负担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所在。所以,国家下决心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被之为农村“第二次改革”。其内容主要是费改为税,适当增加农业税的比例,取消各种收费。即朱总理讲的农业税由原500个亿,增加到700亿,将原收取的1200亿降到700个亿左右。税费改革从总体上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规范税费征收,缓和农村干群矛盾。但这一改革也有局限性。
其一,国家只是减负,没有增加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农业的弱质性天然需要国家的保护和扶持。WTO谈判最艰难的就是农业保护。受制于农业利益集团的压力,各发达国农政府都对农业有保护措施。如法国农民经常将剩余农产品堆到政府门口。美国农业十分发达,但也要给农民以大量补贴。中国农民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是非常善良的。但所获得的保护和支持却十分有限。WTO谈判的焦点集中在对农业补贴。龙永图说,“这绝对是选了题目”。因为根据WTO规则,发达;国家对农业补贴为5%,发展中国家可以达到10%,而我们只有2%,如果扣除农业税收,农业补贴实际是负数。所以,中国不仅要进一步减少农业税,还要更多地向农业投入。其重要方式是向城市收取工商税和个人所得税,返哺农业。国家的投入与补贴要远远高于收取的农村税费。如清朝康熙乾隆提间就实行过各省轮流免赋的政策,从而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
其二,税费改革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改革就无法取得应有的成效。税费改革只是改革了征收方式,并没有改革需要税费供养的机构和人。机构和人的存在,还会以新的方式收取。安徽是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省份,实行税改费不久,一些地方擅自开征“人头税”(个人所得税),收不到就办“学习班”。自如正在进行的河南省税费改革从理论上可减少23亿元。但全省2145个乡镇,财政供养110万人,平均每个乡镇超过500人。还有众多的村组干部。如果不把人减下来,23亿无是难以真正减下来的。我认为,税费改革必须加以配套。一是作为公共管理和乡镇机构和提供公共产品的学校应该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二是在合并乡村的基础上,随着村民自治的发展,逐步将乡镇政权改为乡镇公所,成为县级办事机构,主要负责收税、治安等政务活动,而不再直接管理经济。三是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一事一议”,有多少
钱办多少事。村内事务由本村负责。
总之,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但问题本身不在于农村和农民。需要国家高度重视,有效解决。否则每个人的幸福生活都得不到有效保障。因为你要时刻着治安!
第四篇:当前文化市场困难及问题
目前杭州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中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自2005年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以来,按照“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执法”的要求,杭州市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率先组建机构成立队伍,通过建章立制,不断探索运行机制,通过资源整合,不断完善监管体系,通过规范行为,不断提高队伍素质,通过手段创新,不断提升执法效能。然而,随着文化市场迅猛的发展,受执法手段、能力不足的影响,尤其是执法依据、政策法规滞后的制约,目前杭州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及困难,且在当前的法律框架内将长期存在,难以根治或解决。
一、网吧、娱乐场所超时营业管理难。
自2002年《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2006年《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对网吧的营业时间限制为早上8点至晚上12点,娱乐场所的营业时间限制为早上8点至凌晨2点。网吧、娱乐场所超时营业问题往往容易产生火灾隐患,一旦出事执法管理部门责任重大。但业主在利益的驱动下,或者为了经营生存的需要,违规超时经营屡禁不止。执法部门受监管力量、手段的限制,也难以做到依法禁止,无法根治,甚至高压态势下产生新的安全隐患。
具体原因与矛盾困难有以下三点:一是经营业主难以主动执行法规规定。网吧行业进入薄利时代,生存维持困难,网络提供商难以真正做到零点断网。娱乐场所难以主动驱赶顾客,取而代之的是执行凌晨两点不再接待新的消费者。二是执法力量、手段有限导致查处难。
作通宵生意的网吧多数在零时后关闭门窗,拉起窗帘,锁闭各个通道,禁止顾客中途离开,拒绝外面顾客进入,导致执法人员难以进入现场执法取证。执法人员对娱乐场所实施检查制止,清退消费人员,容易激化矛盾。三是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容易产生新的安全隐患。从执法实践来看,对通宵问题保持持续高压态势后,很多业主为躲避检查,在通宵营业时锁闭门窗、安全通道和出口,人为造成了很多安全隐患。
二、无证电子游戏机、黑网吧取缔难。
从2000年左右开始,杭州对网吧、电子游戏提高准入门槛、控制发展以后,无证经营现象越来越多,取缔任务很重,难度很大。据2012年的不完全的摸底调查了解,目前杭州全市无证的电子游戏房共有88家,黑网吧405家,上网终端4825台。主要分布在撤村建居的农居点内、小商品集市周边、外来人口密集居住地等,“无证黑网吧游戏机房多、接纳未成年人多、消防安全隐患多、聚众赌博纠纷多”的现象不容忽视,容易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损害政府正面形象。
具体原因与矛盾困难有以下三点:一是城郊结合部对娱乐上网消费需求与合法产品供给之间存在矛盾。无证电子游戏机、黑网吧的迅速蔓延和难以根治是因为这些地区有着强烈的消费需求。而大型正规网吧娱乐场所难以在此产生规模效益,不愿扎根提供消费服务。连锁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和较高的准入门槛为无证电子游戏机、黑网吧留下了生存空间。二是无证游戏机房、黑网吧经营成本低、违法代价低而获利金额高。这些无证游戏机房、黑网吧设在农居出租屋内,甚至更为偏远。经营规模都比较小,房租较低,设备资金投入少。由于业主们互相拉帮结派,通风报信,执法难度大、违法成本低,但是这些场
所利用赌博、接纳未成人、通宵等手段赚钱获利非常迅速。三是有关职能部门整治力度不够,而文化执法仅能依法罚款无法解决问题。根据摸底数字,拱墅区上塘街道辖区、江干区彭埠镇五堡一带黑网吧泛滥成灾,很明显相关职能部门的整治力度不够,甚至导致黑网吧压缩了正规网吧的生存空间。对于无证游戏机房,文化部门只能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取缔并给与一定程度的罚款,机器无法没收、取缔无法执行,难以彻底解决问题。
三、无证卫星广播电视地面设施查处难。
1993年10月施行的《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设立了许可事项,规范了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生产、进口、销售、安装和使用行为。1994年又发布《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但由于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的不足、正规渠道购买方式的缺乏、及国民对获取信息的猎奇心态,造成非法安装和使用行为逐步呈蔓延趋势。非法地卫设施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的原因,既有不法商家为谋取私利,也有非法使用成本相对低廉、承租户解决实际需要的经济原因,同时也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滞后,导致职能部门间无法形成合力打击。
具体原因与矛盾困难有以下三点:一是擅自安装和使用地卫设施有其存在的市场需求。公共服务场所安装地卫接收设施相比安装电视相关资费便宜很多,且不用缴纳年费。外来承租户以及个体户一般没有房屋产权证明,无法办理数字有线电视,或考虑到价格因素购买安装地卫接收设施方便省事。二是分段的立法设置导致行业监管体制混乱。《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明确了电子工业部门监
管生产、工商部门监管销售、广电部门监管安装和使用。这种分段管理的模式产生了“多头管理”、“监管脱节”等问题。电子工业部门对生产源头监管不力,使得大量非法地卫设施流入市场;而工商部门对地卫设施销售市场的监管不力,导致文化执法压力山大。三是查处非法安装使用的地卫设施进门难。针对个人住户安装的地卫设施,如果当事人不愿意开门配合,文化执法就需要公安部门的介入,而公安进门也需要走程序申请入户搜查证。特别是随着民众的权利意识逐渐提升,地卫设施执法查处经常面临无法进门的困境。
四、文化经营产品内容违法认定难。
根据统计,在涉及的文化综合执法管理的门类中,网吧、出版物、音像、娱乐、电游、演出、网络文化、网络游戏、网络视听、广播电视节目、公共电子屏等13个左右类型的文化经营产品中,相关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相关经营单位不得提供十项禁止性规定的内容,通俗简称“内容十不准”。尤其是最近几年网络文化视听产品的丰富和运营单位的增加,国家对于内容低俗、宣扬暴力淫秽的文化产品信息的打击力度空前加大,法律法规却无明确规定“十不准”的内容如何认定,谁来认定,导致了文化部门执法管理的困难。文化部门不管,就是不作为,想管,但是无依据认定。实际执法过程中,容易导致隔靴搔痒或者病急乱投的现象,无法切中要害。
具体原因与矛盾困难有以下三点:一是演出与淫秽色情演出的界限在哪里,什么是宣扬淫秽色情,文化执法无法把握。根据相关法规通知对淫秽色情出版物及声讯、物品等认定是明确的,但是演出是动态的表演活动,演出活动是否宣扬淫秽,文化部门一方面没有明确标
准,另一方面没有力量全程派员监管。二是网络低俗信息和内容的认定模糊、娱乐场所曲库音乐低俗违法的标准不清。近年来,随着“反三俗”口号的提出,网络低俗信息和内容打击力度逐年加强,然而具体到执法处罚时,很难找到合适的依据,具体套到内容“十不准”只能牵强往“宣扬淫秽”和“违反社会公德”靠,但是谁来认定,标准是什么,都是不明确的。娱乐场所曲库的低俗音乐和违法认定,对文化许可和执法部门来说,都是同样的艰难,仅靠文化部几十首违禁曲目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问题。三是宣扬赌博认定难,文化部门对游戏机房的机型机种的监管难以根治赌博的问题。赌博归公安部门管,但是游戏机内容宣扬赌博归文化部门管,宣扬赌博认定标准没有,文化执法只能退而求其次,抓住机型机种来管。但是游戏机业主通过正常倍率的游戏机,私下通过游戏币货值金额增大,彩票换钱轻松绕过监管。
目前文化市场出现的一些执法困难和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立法滞后、质量不高的原因,也有文化执法力量薄弱、手段能力有限的原因等等。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难点分析,目的就是基于当前机制体制、队伍人员的实际情况下,实事求是提出问题、分析原因,不推卸责任义务,也不回避矛盾困难。针对基层文化部门该管但无法可管、想管但无能为力的问题和困难,希望引起上级部门重视和注意,同时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以便我们更好地承担法律赋予的使命,履行净化文化市场的责任。
第五篇:当前做好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
2008年9月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县2000余名农民工返乡。为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县就业局积极整合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现开设的培训工种有siyb(创业)、美容、美发、计算机操作、中式烹调、电焊、氧焊、高平缝纫、家电维修、市场营销、家政服务、保安、汽车修理、摩托车修
理等14个,有报名参训人员530人。目前,汽车修理、摩托车修理、美容、美发工种培训已开班培训111人;siyb(创业)、市场营销、计算机操作、中式烹调、美容、美发等工种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做好,即将在近期开班培训320人。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反映出一些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技能培训周期长与农民工在短期学到技能的企望相矛盾,参训人员难以保证学时,从而会影响到培训效果。
二是有的培训工种由于受培训地点限制(如计算机培训不能迁移到乡镇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培训工作开展。
三是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装璜设计、建筑施工管理等工种,受报名参训人数及参训人员文化水平、家庭负担等因素影响,难于组织开班。
四是由于**县地处州府所在地,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容易交叉,一方面会出现重复培训情况,造成培训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会加大培训审核工作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