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探索》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4 23:2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宇宙的探索》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宇宙的探索》案例分析》。

第一篇:《宇宙的探索》案例分析

活动2案例B《宇宙的探索》案例分析

1、在潘老师的这堂课上,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哪些“支架”呢?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看了潘老师的案例后,我觉得在潘老师的这堂课上,老师给学生提供的“支架”由下面四部分构成:(1)潘老师对太阳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介绍了绕着太阳运转的行星,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2)潘老师准备了8个信封,为每小组的5位同学指明的一项任务,作用是使每位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在老师搭建的脚手架上逐步攀升;(3)潘老师还给大家推荐了下面 3 个专业网站,作用是了方便学生学习查找相关知识,避免浪费不必要的学习时间;(4)潘老师在下课前又给学生出了一道课后思考题,作用是争取做到无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开展后继学习。

2、你认为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应该具有什么特点?潘老师设计的“支架”是否合适?

答:通过学习后,我认为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应该具有的特点:(1)要有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知识铺垫;(2)要有一个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情境;(3)要让学生独立探索,老师启发引导、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4)学生要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5)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我个人认为潘老师设计的“支架”比较合适,但有待完善。因为按“支架”应该具有的特点来看,潘老师设计的“支架”少了第(5)点,只是给表现最好的三个小组颁发了“优秀太空导游”的奖状,对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并没有体现,所以潘老师设计的“支架”还有待改进、完善。

3、想一想,潘老师为什么要在小组中随机选择同学进行讲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答:潘老师这样做可以使每个同学不但要了解自己负责的部分,还要了解其他人负责的部分,既有利于合作学习,又能把握到全面的知识,从其它同学的探究学习中直接得到知识。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对潘老师最后的分组展示与评价阶段,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答:我觉得潘老师最后的分组展示与评价阶段,只是给表现最好的三个小组颁发了“优秀太空导游”的奖状,对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并没有体现,所以建议加强评价环节,填写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不但要奖励小组还要奖励个人,这样更有利于每位学生的发展。

5、你认为潘老师的这堂课有哪些优点?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和应该注意的方面?

答:我认为潘老师这堂课的优点是:潘老师的这堂课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既能独立探索又能合作学习,在教师预定的脚手架中逐步攀升,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一堂比较成功的教学。潘老师这堂课需改进的地方和应该注意的方面是:(1)因为要求负责整理的同学,以word文档或PPT或者其它任何形式提交报告,所以还须提供一些制作报告的技术支持材料或技术网站;(2)增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环节和评价量表。

第二篇:《宇宙探索》案例分析

在模块三的可选案例分析(上)中,我选了《宇宙的探索》这一篇,以下是我对五个问

题的回答:

1.在潘老师的这堂课上,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哪些“支架”呢?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在潘老师的这堂课上,老师给学生提供的“支架”由下面四部分构成:

(1)潘老师对太阳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做了一个铺垫。

(2)潘老师让学生进行了自由分组,要求每个小组给自己的太空飞船取一个好听的名

字,然后拿出8个信封,为每小组的5名同学指明了一项任务,作用是使每位学生都明确自

己的任务,在老师搭建的脚手架上逐步攀升。

(3)潘老师给大家推荐了3个专业网站,作用是为了方便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提高学习效率。

(4)潘老师还给学生留下一道课后思考题,作用是学生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2.你认为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应该具有什么特点?潘老师设计的“支架”是否合适?

答:我认为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应该具有的特点: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应该具

有促使主动探究、扩大积极参与、鼓励合作学习等特点。

我认为潘老师设计的“支架”是合适的,因为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学习效果较

好。

3.想一想,潘老师为什么要在小组中随机选择同学进行讲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答:潘老师在小组中随机选择同学进行讲解,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样可以根据

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促进

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考察整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有利于小组间成员的合作学习。

4.对潘老师最后的分组展示与评价阶段,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答:分组展示阶段让学生们及时展示了学习成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果

在展示的过程中略微增加学生互动活动,比如“游客向导游提问”等,能让听的学生参与起

来。

建议如下:在答问的处理中,应该让一个同学回答完毕后容许其他同学做补充,让其它

同学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这样可以形成完整的小组答案,避免有遗漏的地方。老师在评价学生答问时,尽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强化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潘老师在最后的评价阶段,只是给表现最好的三个小组颁发了“优秀太空导游”的奖状,对学生个人的自

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并没有体现,所以建议加强评价环节,填写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不但要奖励小组还要奖励个人,这样才有利于每位

学生的发展

5.你认为潘老师的这堂课有哪些优点?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和应该注意的方面?

答:潘老师的这堂课,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强,主动学习兴趣高,合作交流多,教师的主导作用明显,引导点拨及时,照顾学生个性层次。一些学习任务可以放在课前完成,这样

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让学生活动,有倾向性地训练学生发表见解的能力、根据

特点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评价也要突出个性特点,奖励面要更广但不能滥,让每个人跳一

跳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

建议: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注重评价的效果会更好。

第三篇:《宇宙的探索》案例分析.doc

一、、在潘老师的这堂课上,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哪些“支架”呢?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在潘老师的这堂课上,老师给学生提供的“支架”有下面四部分:

1、简单的介绍太阳系及之运转的行星。这给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

2、准备好8个信封,为每小组的5位同学指明的一项任务。使每位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

3、潘老师还给大家推荐了3 个专业网站。方便学生学习查找相关知识;

二、你认为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应该具有什么特点?潘老师设计的“支架”是否合适?

答:我认为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应该具有一步下列特点:

(1)、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知识铺垫;

(2)、有一个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情境;

(3)、要让学生独立探索,老师启发引导、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4)、学生要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按“支架”应该具有的特点来看,潘老师设计的“支架”少了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只是给表现最好的三个小组颁发了“优秀太空导游”的奖状,对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并没有体现,所以潘老师设计的“支架”还有待完善。

三、想一想,潘老师为什么要在小组中随机选择同学进行讲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答:这样做可以使每个同学不但要了解自己负责的部分,还要了解其他人负责的部分,即有利于合作学习,也能把握到全面的知识,从其它同学的探究学习中直接得到知识。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对潘老师最后的分组展示与评价阶段,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答:潘老师最后的分组展示与评价阶段,只是给表现最好的三个小组颁发了“优秀太空导游”的奖状,对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并没有体现,所以建议加强评价环节,填写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不但要奖励小组还要奖励个人,这样才有利于每位学生的发展。

五、你认为潘老师的这堂课有哪些优点?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和应该注意的方面?

答:潘老师的这堂课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既能独立探索又能合作学习。在教师制定的脚手架中逐步攀升,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我认为没有什么改进的了。

第四篇:小学科学《探索宇宙》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探索宇宙》教学案例

前戚小学 赵军

教学内容:

河北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太阳系的奥秘》。课例类别:

多媒体网络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和观测工具的发展。教材按照人类时间顺序展示了一组图片,这组图片简要概括了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人类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最初人类用肉眼观测太空,于是就有索尔兹伯里的建筑奇迹:几十块巨石形成一个大圆圈,高的达6米,每块石头重数十至数百吨,在那一马平川的平原上矗立了几千年之久。考古学家们至今仍不能断定当初建造此“巨石阵”的确切目的。

从“巨石阵”到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江南登封观星台,再到明代浑仪;从伽利略天文望远镜的发明到美国工程师最早发明的射电望远镜直至20世纪90年代美国把哈勃空间望远镜装上了航天飞机。这一个个脚印记录了一代代航天科学家不懈的努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人类观察星空的视线越来越深远。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并于次日成功返回,宇航员杨利伟安然无恙。展望未来,在2010年以前,中国的宇宙飞船将有可能访问月球。2020年左右,中国将建立自己的空间站。设计理念:

本课图片相对较多,但内容很生疏,离学生生活很遥远,不容易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料引导并激发学生探究,让学生了解前人类的重要成果,来增加对宇宙的认识,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宇宙的认知体系。教学中设计利用观看媒体资料、图片、视频,通过学生 “观看、阅读、倾听、思考、探究、联想”等方式教学。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录像资料、文字资料,并将其整合成网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课件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学生利用百度搜索图片,浏览关于宇宙的图片。

二、引导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2)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3)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说明古人对天地产生最初的思考,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百度搜索有关这些神话故事的介绍。

4、了解火箭发射的现象。

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无法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铁,牢牢地抓住地表的各种物体。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它就能挣脱地球引力围绕地球运转。逐级加速的多级火箭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设计出来的。观看“神舟五号”火箭发射升空的视频。

5、了解航天器的发展史。

学生通过搜索百度搜索航天器的发展史,登录网http://course.jingpinke.com/gongxue/hangkonghangtiangailun/chapter1/chapter1-3-2.htm,阅读其中有关航天器的知识,重点了解“先驱者10号”太空探测器和“神舟5号“宇宙飞船”。

6、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升空的历史。

教师演示从古至今人类升空的历史,学生结合互联网阅读,并进行全班讨论:人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你认为是否值得?

三、全课总结:

人类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进军、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苗奥秘。然而,浩瀚的宇宙总让人感到神秘和无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吧!

四、课外拓展:

1、布置学生收集各种航空灾难活动。

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录像来了解航天灾难史。组织学生谈谈人类面对航天灾难史作如何感想?

2、布置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收集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的资料。

参考资料:

[最古老的天文台] 原始人类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很注意对天体的观测,因此在一些文明古国,早就建立了便于从事天文观测的天文台。在古希腊文化极盛时期,埃及亚历山大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30多年来,我国共研制发射了15种类型、51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率达90%以上,初步形成了4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目前“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使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2002年12月,“神舟”4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载入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其中第一次在1999年11月,第二次在2001年1月,第三次在2002年3月。“神舟”4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以后,于16日6点23分在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安全着陆,航天员自主走出返回舱,状态良好。这次航天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完成和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

总共搭载了6个国家的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其中包括中国学生设计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实验。

第五篇:小学科学《探索宇宙》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探索宇宙》教学案例

竹山县大庙全胜小学:殷均玮 教学内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的奥秘》。课例类别:

多媒体网络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录像资料、文字资料,并将其整合成网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课件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学生搜索资料及图片,浏览关于宇宙的图片。

二、引导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

到4米多。(2)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3)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它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在“星空天文网”分别点击相应的望远镜,了解其特征,并相互交流。

4、了解火箭发射的现象。

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无法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铁,牢牢地抓住地表的各种物体。观看“神舟五号”火箭发射升空的视频。

5、了解航天器的发展史。

学生通过搜集航天器的发展史,阅读其中有关航天器的知识,重点了解“先驱者10号”太空探测器和“神舟5号“宇宙飞船”。

6、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升空的历史。

教师演示从古至今人类升空的历史,学生结合互联网阅读,并进行全班讨论:人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你认为是否值得?

三、全课总结:

人类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进军、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苗奥秘。然而,浩瀚的宇宙总让人感到神秘和无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吧!

四、课外拓展:

1、布置学生收集各种航空灾难活动。

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录像来了解航天灾难史。组织学生谈谈人类面对航天灾难史作如何感想?

2、布置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收集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的资料。

下载《宇宙的探索》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宇宙的探索》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索宇宙教案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3、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

    模块三可已宇宙的探索上选案例上分析

    模块三可选案例分析 《宇宙的探索》案例分析: 1.在潘老师的这堂课上,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哪些“支架”呢?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1) 在这堂课上,潘老师提供的支架有:一是潘老师对学生......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

    主题2 探索宇宙

    主题2 探索宇宙 一、课程纲要依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要立足于学生,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采用多种方法,充分强调学生的活动主......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1 在认识宇宙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资料给学生视觉冲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宇宙的迷人,宇宙的神奇,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一系列数字,震撼......

    人类宇宙探索过程

    人类宇宙探索过程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序幕。前苏联宇航员、大名鼎鼎的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坐前苏联“东方号”飞船,环绕地球飞......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概述: 探索宇宙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中的第八课时,本课时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膨胀的宇宙;第二部分是认识充满活力的宇宙;第......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