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答案

时间:2019-05-14 23:0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答案》。

第一篇:语文答案

2014年高考语文信息卷答案

1.C(“在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的影响下”错。原文中说“因此,正是在这文化的影响下”的“这”,从前后语境看,应是指代“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2.A(“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于文无据,也与事实不符。一般说,德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

3.B(“诗书教化是儒家的思想核心”错,原文是说“‘诗书教化,所以明人伦也。’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诗书教化”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明人伦”;在本文作者看来,“明人伦”才是“儒家的思想核心”)

4、B(事先)

5、A(②是对“洪州失官锡”的看法⑤是当时官员的贪赃情况⑥是张根批评官场的贪腐风气)

6、C(“力陈贪官横行”无中生有)

7、(1)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累、被动句式、耗、不肖、振”各一分)

(2)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侧目、所以、交、罪、宾语前置”各一分)参考译文: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年幼时入太学,刚满二十岁,考上进士。调任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应当改任京官,因为四亲在堂,希望把给父母的恩封转给祖父母,把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于是离职,得任通直郎,成全了他的志向。当时年仅三十一。乡里有个贤者叫彭汝砺把这件事写出来,自以为不如他。

闲居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书说明他的义行,徽宗召他到宫。他对皇帝说:“陛下日理万机,所依靠的是心而已。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希望陛下清心寡欲,来消除祸乱的源头。”于是请求罢去钱塘制造局。皇帝高兴地赞美他,任命他为亲贤宅教授。

不久,出任杭州通判,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官府中失了官印,把上千兵吏关起来审治。张根说“:这是有关部门不仔细查管的过错。现在羁押无罪之人,而索要不可得之物,怎能带来和气呢?”于是停止这个案件。

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又因为水灾多,乞求蠲免租赋,发放洛口米、常平青苗米,赈贷流民。诏令褒扬他。

徙官两浙,谢绝不听,于是写下条疏交驿站传奏。大概说“:现在州郡没有两个月的储积,太仓没有一年的积蓄,军需匮乏,边备不周。东南水旱,盗贼常常发生,西、北二国窥伺日久,怎么能不预先计谋?”于是条列茶盐、常平等利处与弊端,于是说:“从现实考虑,应该节制的大项目,最首要的是土木之功,现在赐给大臣一栋房子,有时耗费百万。我所管辖的二十个州,一年上供才三十万缗而已,甚至不足以供足造一栋住宅的费用。拿住宅来尊宠元勋盛德之臣,犹恐不够,何况赐给那些阿谀邀恩者呢。即使有赵普、韩琦佐命定策之大功,希望陛下也要吝惜赏赐。其次如田园、邸店,虽然不如赏赐宅第那么多,也希望日削月损。像金帛之类,也不可不节制啊。”书表奏上,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

不久因为花石纲强行占有漕舟,官府买一根竹子耗费至五十缗,却大多落入诸位大臣之家。于是力陈弊端,更加忤逆权贵,于是摘录张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认为傲慢不恭,责令他为监信州酒。不久又认为张根诋毁常平之法,摇动继承新法的政策,再贬为濠州团练副使,安置在郴州。不久因讨伐淮贼有功,获准自便居住。以朝散大夫身份死于家中,终年六十岁。

8.(5分)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依恋之情。(2分)②反衬(或“乐景衬哀情”)。前两联描写了盘豆驿周围清丽恬静的如画美景:滩头清波中鹭鸟静立,农人披着夕照在原上耕田。诗人描写这幅的画面意在反衬自己对江南的思念依恋之深。(3分)

9.(6分)示例一:①借景抒情。描写消失在天际的南飞去雁和净空中产生的一点孤云,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漂泊孤独之感和其对江南的思念;(3分)②实现由景到情的过渡。第三联通过描写去雁和孤云使诗歌由前两联对盘豆驿周围美景的描写转入到对江南思念和依恋之情的抒写。(3分)示例二:①描写消失在天际的南飞去雁,含蓄地表达诗人对江南的思念;(2分)②净空中产生的一点孤云,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漂泊孤独之感;(2分)

③借景抒情。实现由景到情的过渡。第三联通过描写去雁和孤云使诗歌由前两联对盘豆驿周围美景的描写转入到对江南思念和依恋之情的抒写。(2分)

10、(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2)、砯崖转石万壑雷。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

11.(1)【选E得3分,选D得2分,选A得1分】 A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老头儿离家出走的目的不是(或者不全是)教训老婆儿。B“快七十岁了再离婚,只会惹人笑话”的原因解说不恰当,由原文可知,老婆儿觉得荒唐可笑是因为她认为他们俩什么危险急难的事都经受过了,为小事不值得吵。C老婆儿担心老头儿遇到不幸,不是怕“给自己带来麻烦”。

高三语文试卷答案高三语文试卷答案

(2)小说在结构安排上使用了插叙。这样安排可以让小说情节更紧凑,内容更丰富,有助于揭示主题。(2分)小说主要写老婆儿外出寻夫,中间插入她对自己与老伴年轻时相恋相爱、相伴相助等往事的回忆。(2分)这些回忆都由眼前的雪景引发,合乎情理,显得自然,反映了老夫老妻之间深厚的感情基础。往事与现实两相照应,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老来伴”的重要性。(2分)(3)老婆儿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妇女形象。①老婆儿生性好强,性情急躁。与丈夫从年轻吵到老,年轻时每次吵架吵到高潮,她必喊出“离婚!马上离婚!”的话语。②老婆儿重情重义。她与丈夫相濡以沫,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丈夫生气外出,两个小时未回,她开始担心,拿着丈夫的围巾、棉帽,冒着大雪外出寻找丈夫。③老婆儿还善于反省,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会想“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吗”。(每点2分)

(4)示例一:老头儿会回来。①老头儿与老婆儿结婚几十年,有着坚实的感情基础,以前吵架,老头儿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虽说这回间隔有两个小时,但老头儿亦会像以前那样悄悄回来。②老头儿也会像老婆儿那样,冷静下来时会对自己在吵架时候的荒唐言行反省检讨,深深认识到“老来伴”的重要性。③老头儿是一个正派人,吵架外出,只是为了消消气而已。气消了,自然还会像以前那样悄悄回来。④老头儿外出时,外边正下着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不久,他亦会回到家中。

示例二:老头儿不会回来。①老头儿以往与老婆儿吵架,跑出去后,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这次不回来,可能是不想像以前那样太快向老婆儿示弱。②老头儿外出的时候,外边正下着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照常理说,他应该快点回家避寒,而两个小时过去了他还没回来,他或许是去了别人家里借宿,或许是遭遇了什么不测。(言之有理即可)

12.(1)E、C(E项3分,C项2分,B项1分;A项原文说:吴作人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并未说吴作人绘画成就仅次于徐悲鸿。D项“说明他已经看出中国艺术远不如外来艺术”无中生有。B项“一系列画作”不很准确。)

(2)①吴作人认为大自然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源泉,努力去师从自然;②吴作人既诚恳的以自然为师,又坚决反对作自然的奴隶,充满活力地进行艺术创造;③不断吸收中西方艺术精华,创造全新自己。(每点2分)

(3)大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家的灵感来源于自然;但大自然也不能控制艺术家的画笔,艺术家应该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创造万象”;艺术家应融汇古今中外艺术精华创造新的面目,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每点2分)

(4)启示:①良好的教育是成功的关键。吴作人不仅师从绘画大师徐悲鸿,而且还远赴欧洲学习,这为他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②勤奋永远是成功的法宝。古今成大业者,唯勤奋为要务。吴作人也不例外,他勤奋学习,掌握了熟练的专业技能,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油画作品,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③善于借鉴是成功的突破口。吴作人师从自然,向自然学习,向古今中外名家学习,集天地之精华,汇百家之荟萃,吸纳古今,方能成就自我。④创造是成功的灵魂。吴作人是创造的践行者,也是创造的成功者。(每点2分)

13、D(A、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贬义B、“坐地分赃”指不亲自偷空抢劫而坐在家里分取赃物的盗犯.D、离经叛道:指偏离或背叛正统的学说和学派。

14、C(A项,语序不当,应为“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市特色、彰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品位”。B、句式杂糅,去掉“盖的”或“盖的除个别人由大衣充当被子外,绝大部分人没有,只能挤在一起和衣而睡”。D、两面对一面。)15.A

16.示例:①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呢②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 ③ 有没有突破和创新(每句2分,共6分;意思正确即可)

17、选序号(1分)

(1)通过“典”与“点”谐音双关,(2分)巧妙突出了词典对学习现代汉语的作用;(2分)(2)以对仗形式,(2分)突出了词典规范现代汉语、传播中华文明的巨大价值;(2分)(3)运用排比,(2分)突出了词典对于求学与人生的重要作用。(2分)

18、参考立意: 1.珍爱生命。卖肾只为iPad2,再次叩问生命教育。

2.盲目攀比,虚荣心。为了一部时髦的“苹果”手机,孩子选择去卖肾。说到底,可能更多的是爱面子、虚荣心在作祟。

高三语文试卷答案高三语文试卷答案

第二篇:语文答案

2013年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一)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B(“创作者都采取„„”有误,原文说“大部分的创作者”,说法绝对化)

2.C(强加因果,与原文意思不符)

3.A(作者认为“微小说”似乎是一场广场式的狂欢)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4.C(报:答复,回复)

5.D(②表明皇上对王竑信任与重用。⑤表明王竑为了百姓不惜担责的精神)

6.A(打死马顺、毛贵等人时,郕王还没有“执掌”朝政,而只是“代理”,这从第一段“摄朝”及第二段开头“王即帝位”可以看出来;毛贵是嚣张,还是收敛,文中没有述及)

7.(1)请下令责成众臣彻底对自己修身反省,减少刑罚减轻赋税。(敕,下令。修省,修身反省。薄敛,减轻赋税。一点1分,大意对2分)

(2)广运仓储藏的粮食仅能维持三个月,请命令判处死罪以下(的罪犯),能够在受灾地区交纳粮食为自己赎罪。(得,能够。被,受。入,交纳。一点1分,大意对2分)

【参考译文】

王竑,字公度。正统四年考中进士。英宗巡幸北方,郕王在午门代理朝政,群臣以误国罪弹劾王振。读弹劾文书时群臣还跪在地上没有起来,郕王让大臣们出去待命。众人都伏在地上哭泣,请求诛灭王振家族。锦衣指挥马顺是王振的同党,厉声呵斥进言的人离去。王竑十分愤怒,抓住马顺的头发大吼道:“你们这群奸党,罪当杀头,现在还敢这样!”一边骂一边咬他的脸,众人一起揍他,马顺即刻被打死了。郕王感到害怕,急忙起身入宫,王竑率领群臣跟在郕王后面。郕王令宦官金英询问他们想说什么,王竑说:“宦官毛贵、王长随也是王振的同党,请按法律处置他们。”郕王命令叫出他们两人。众人又打死了他们。当时,王竑的声名震动天下,郕王也因此事很看重王竑。

郕王登上帝位后,也先侵犯京师,命令王竑与王通、杨善守卫京城,提升(王竑)为右佥都御史,统领毛福寿、高礼的军队。寇贼败退,皇帝下令,让他同都指挥夏忠等一起镇守居庸关。王竑到任后,精简士兵和马匹,修缮险要的关塞,弹劾不称职的将帅,营垒焕然一新。

景泰元年八月,王竑因疾病回朝。不久,命令同都督佥事徐恭管理漕运,治理通州至徐州的运河。第二年冬天,命令王竑兼巡抚淮、扬、庐三府和徐、和二州,又命令兼管两淮的盐税。

四年正月,因灾害接连出现,正是春天却很寒冷,王竑进言说:“请下令责成众臣彻底自我整治反省,减少刑罚减轻赋税,取消无益的工程,严禁无功的赏赐。”并且自承罪过请求辞职。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下令反省,征求直率的谏言。

此前,凤阳、淮安、徐州发大水,路上饿死的人接连不断。王竑上疏报告,还未等到答复,就开仓救济灾民。这时山东、河南来求饭吃的饥民一齐涌来,仓库的粮食不够供给。只有徐州广运仓有多余的粮食,王竑想把这些粮食全部发放,主管官员不答应。王竑前去告诉他说:“老百姓马上将要成为盗贼。你不听从我的话(开仓发粮),如果发生变乱,将首先杀了你,然后我自己请求死罪。”中官畏惧王竑的威名,不得已而听从了他。王竑于是自我弹劾擅自行事的罪过,并进言说:“广运仓储藏的粮食仅能维持三个月,请命令判处死罪以下的罪犯,能在受灾地区交纳粮食为自己赎罪。”皇帝又命令侍郎邹干携带资金飞驰赶往,听任他自行处理。王竑于是亲自巡行散发救济,粮食不够,就命令沿淮河上下的商船,根据船的大小拿出粮食,保全救活一百八十五万多人。

8.运用了比喻、借景抒情的手法,“浮云”喻两人行踪不定,“流水”喻两人年华逝去。此联既说明分别十年后的重逢,又跟眼前淮水边的浮云、流水之景暗合,即景设喻,借景抒情。(比喻、借景情、分析各2分)

9.示例(1)“淮上有秋山”,此句巧妙回答了上句“何因不归去”的设问,内容上说明只因留恋淮上的美景,才没有回到故乡。通过自问自答,抒发了作者喜爱自然风光的高雅情趣。示例(2)“淮上对秋山”,从内容上说明不知什么原因使自己滞留此地不能回故乡,结果使自己客居淮水,愁对空山。抒发了诗人欲归无计的愁苦和不能主宰命运的无奈。

10.(1)赢得生前身后名(2)以塞忠谏之路也(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5)虽九死其犹未悔(6)银瓶乍破水浆迸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1)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A、“交代了张大保后来受处分的根源”错,张大保受处分是因为有人举报他“弄虚作假”。E、小说虽具有讽刺意味,但主旨却在于表现基层村官一心为民的淳朴品质和关心群众的工作作风。小说中的人物身上流淌着浓浓的温情,并没有“让人感到现实的冰冷与无奈”。B、“实属幸运”有误,“被救”与“搬进新房”都得益于张大保的关心与帮助)

(2)①补充说明了危房由来,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②突出了村主任张大保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品质。(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3)①一心为民,不辞辛苦。在水灾中日夜忙碌,组织群众清除田里积水,带领民兵巡视河提。②不怕危险,不顾得失。在水灾中先是冲进五保户张老三摇摇欲坠的房中背起他就走,后又急于帮助张老三得到补助搬进新房而一脚踹倒危房。③勇于担当,心地坦诚。镇纪委接到举报调查倒房事件时,勇于承认自己踹倒危房之事,并说清不关文书的事,坦然接

受了处分,彰显了基层村干部淳朴为民的形象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观点一:不同意,小说结尾写镇长打来电话表示理解和安慰不是画蛇添足。①农村基层干部张大保身先士卒、急人所难、不计个人安危与得失的精神理应得到肯定,镇长的电话强化了小说的主旨。②在张大保“受委屈”遭处分时,镇长的电话使小说充满温情。③结尾这样写,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④镇长的电话,使张大保的情感世界得到了更好的展现,使这位心系百姓,体察民情的基层干部形象更丰满、更鲜活。

观点二:同意,小说结尾写镇长打来电话表示理解和安慰是画蛇添足。①如果不写镇长打来电话表示理解和安慰,坦然接受处分的张大保淳朴高尚的基层村官形象会更加突出,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的个性也会更加鲜明。②如果不写镇长打来电话表示理解和安慰,小说将折射出讽刺意味,小说的主题更深刻。③如果不写镇长打来电话表示理解和安慰,写到张大保坦然接受处分回到家小说就戛然而止,故事情节会更紧凑,更令人回味。(观点明确,给2分;论据充分,言之有理,要点清晰,给6分)

12.(25分)(1)(5分)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C、E错在最后一句,B错在“文学概念”不是通过大学生邻居来家获得的)

(2)①想象力来源于童年饥饿的记忆。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啃煤块都说“味道好极了”。

②想象力来源于乡村的生活资源。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和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他想入非非。

③想象力来源于小时候听了很多鬼神妖怪的故事。听这种故事就会有一种恐惧感,觉得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想象力就产生了。

(3)①这句话的含义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莫言可以卑微懦弱,忍受委屈,但作为一个作家一定要有勇气敢说话敢做事,不会有所顾虑和畏惧。

②莫言觉得讲真话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对社会无益,也会影响文学的品格。他坚持文学作品要写真实的东西,要真实地反映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③他不把文学作为唱赞歌的工具。他认为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④不会因为迎合部分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6分,答出三点即可)

(4)(8分)示例:文学创作要有丰厚的生活积累,作家要从熟悉的生活写起。

结合文本:①莫言的文学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于二十岁以前积累的乡村生活资源,如放牧、听鬼神故事等。②莫言总是把自己身边的人物,甚至把自己的亲人当作小说中的人物来描写。

联系现实:如贾平凹的商州、陈忠实的白鹿原、沈从文的湘西、汪曾祺的胡同里的文化等。

其它诸如作家应该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作家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作家要有独创性,才能得到世界更大的认可等启示均可。

(观点2分,结合文本4分,联系现实2分。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C(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A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B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D衣锦夜行:夜里穿着锦绣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

14.D(A搭配不当,“成就自我”与“是否”一面与两面不搭配;B成分残缺,应在“兰州”前加上“以”;C句式杂糅,在“印发”后加上“的”,或改为“„„印发《 „„》,通知指出„„”)

15.A(④②①承前句,论说传授思维心理学知识的意义,关注两个“有助于”及指示代词“这个”,可确定其顺序;③⑤与之构成转折,指出单纯传授知识之弊,关注“否则”即可确定二者顺序)

16.【示例】

(1)北京下岗工人因私刻公章救妻受审(2分)

(2)[例1]这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但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剧。如何让此类悲剧不再发生,医保体制的健全和完善迫在眉睫。

[例2]“私刻公章救妻”,于情可以理解,于法似难宽容。怎样做到既合乎情理又不触犯法律,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观点鲜明1分;论述到位1分;语意通顺1分)

17.【示例】 一道牢固厚实的大坝,不能任由蚂蚁打洞筑巢,否则就会趋于崩溃;一朵娇艳无比的鲜花,不能任由风雨侵袭摧残,否则就会趋于凋谢;一方明净清澈的池塘,不能任由浊流注入其间,否则就会趋于污染。(每句3分,句式相同1分,语言准确2分)

六、写作

18.【立意提示】

(1)贫困并不可怕,成功还是要靠自己。

(2)物质贫困不需自卑,自信和自强才是成功的钥匙。

(3)要提倡正确的“比”,不比物质条件,不比享受消费,应比学习,比能力,比创新精神,比对社会的责任感。

第三篇:语文答案

豫南九校2011—2012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B(“前者务实,后者务虚”意思和原文不符。)2.C(“以求成为名士的历史代表”和原文不符,名士淡泊名利,非刻意追求。)

3.B(“导致人口的素质普遍下降”于原文无据,“因此”表示的逻辑关系也错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

4.B(将:拉,拽。)5.C(①表现朱云勇猛;⑤表现朱云率直、倔强;⑥表现朱云不拘礼法。)6.D(应是他所探访

7.(1)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得分点:“匡、亡、尸位素餐”各一分,大意2分)

(2)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得有是、容”各一分,大意2分)

8.(5分)答: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2分)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 “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3分)

9.(6分)答: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2)(6分)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为人物活动创设为刻画人物(少年儿童、朱丹)作铺垫,打基础。③烘托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暇。(从渲染氛围、推动情节、烘托人物三方面分析即可,每点2分)

(3)(6分)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2分)首先他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这主要表现在:①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②从纪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最终被音乐学院录取也证明这一点。(2分)同时他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2分)

(4)(8分)作用:①这句话交代了朱丹被录取的根本原因。(情节)②指出了朱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丰富人物形象。(人物形象)③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主题)(从对

启示:才华横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敬佩。作为一名中学生,要不忘民族的耻辱,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为时时维护国家利成理即可,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5分)A(3分)E(2分)C(1分)(B“表达了作

一种人格的完满和升华。(2分)他之所以刳骨剔肉,抛妻别尘世的一切牵挂,才能获得心灵的真正自由。(2分)他大彻大悟,不求虚名,清苦自守,只是为了自己的心,为了传经受禅,普度众生。(2分)李叔同以一钵了却浮生,粗钵里盛满(要求观点鲜明、准确,理由充分,从文本出发。)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D(A项“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应该用“痛心疾首”。

B“指日可待”:不久就可以实现。重在“实现”,而不是“出现”,侧重指希望发生的事。C对象错误,“器宇轩昂”形容人气质、风度出众,不同一般。D“如出一辙”,好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14.C(A项成分残缺,应在“情况”后加上“的汇报”。B项句式杂糅,去掉“的发生”。D项“加强”与“级别”不搭

15.答案:C(分析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知,④揭示的是“翻拍经典成风”的实质,⑥是⑤的陈述主体,③和②陈述的对象是“影视剧创作人员”。②放在③的后面,和“让经典焕发新的风采”呼应。)

16.⑴①指“目的”“意图”;②指“表示心意”;③指“趣味”、心机、头脑等。

⑵张局长准备收下礼物的客气说法。(或张局长收下礼物了、或那“我’就收下了)。

17.答案示例:夏风热,给大地送来活力,那是风对大地的问候;(3分)秋风凉,给大地铺上金黄,那是风对大地的喜好其解说,想考辩梁丘氏与其他各家解说的异同,就命令五鹿充宗与《易经》学各家辩论。五鹿充宗凭仗着贵宠和能言善变,诸儒不能与他相抗衡,都借口有病不敢与会。有人推荐朱云,就把他召入。朱云提衣登堂,昂首提问,声音震动左右。开始辩论以后,他接连驳倒五鹿充宗。所以诸儒为他编了一句为杜陵县令。

到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位至特进,(皇上)极为尊敬推崇他。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时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朱云说:“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臣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 “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朱云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的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的不对,也应该宽容。臣斗胆以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这样)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

朱云从此后就不再做官,常居住在户县的颖村中,教授学生。有时带领着学生们乘牛车出来,所探访的人都对他很敬重。薛宣为丞相,朱云前往拜见。薛宣以宾主之礼相待,并趁机挽

典型环境,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②推动情节的发展。子,是因为他知道需求越少,得到的自由就会越多。只有舍弃

自由,通过宗教生活找到了他人生境界的圆满,灵魂的归宿。词儿:“五鹿高又高,朱云折其角。”由此朱云担任了博士,迁的人都恭敬地对待他,“但是”所表示的逻辑关系也错误。)这主要表现在:①宁可落选也不愿吹奏欢乐曲,②到南京大屠

理,就不可诛杀;他说得不对,也应该宽容。(得分点:“使、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三方面分析即可,每点2分)配,可将“加强”改为“提升”。)

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益和民族尊严的卫士。(扣住民族精神、国家尊严回答,言之

(1分)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者深深的忧伤”错误;C“高傲的张爱玲”不确切;D“是留有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2分)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2分)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1分)

10.(1)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谁家新燕啄春泥,浅草才能没马蹄。(3)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1)(5分)C(3分)E(2分)A(1分)(A“情节的发展过程也是朱丹精神的发展过程”不确切。B朱丹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对木笛的珍爱,而木笛是一种中华民族乐器,其意图显而易见,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D考查情节及主题: 大师最后录取朱丹是因为认识到他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更有崇高的民族精神,因而能够理解他,接受他。)

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错误。)

(2)(6分)“快乐”指不再关注世事、生死和贫富,了却世俗,心游宇内;享受人生的平淡与本真带来的自由;“痛苦”是指忍受毁家弃业、抛别妻儿的悲伤;(4分)

二者的关系是:要想获得心灵的自由,大道的幸福,就必须放弃尘世间的繁华和情欲,忍受孤独和寂寞。(2分)

(3)(6分)①引用李叔同作的《送别》和他的诗,直接表现李叔同的过人才华和其思想精神;②引用丰子恺、叶圣陶、林语堂、张爱玲等人的评价,表现了众人对他对他追求自由的高度敬仰,更加突出李叔同才学和品性的不同凡响。③这些引使传记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每点2分)

(4)(8分)我认为,李叔同之所以做出如此抉择,是因

赞美。(3分)(首先做到语意连贯,写四季风中的夏风和秋风,留朱云住宿,很随便地对朱云说:“您在田野间也没有事,暂所写的风必须吻合季节特点,其次要句式一致,„„给大地„„那是„„;其次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最后要保持意蕴和谐,抚慰,问候,赞美等和风的特点保持和谐)。

六、写作

18.参考201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译文:

朱云,字游,原为鲁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喜欢)结交力闻名。到四十岁时,他才改变行节跟从博士白子友学习《易经》,又师从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他)都能传承师业。

且留在我的东阁中,可以看看天下的奇士。”朱云说:“小生想把我当成你的属吏么 ?”(一说是:我难道是想做丞相的小吏么?)薛宣就不敢再提这事。

朱云七十多岁的时候,在家中去世。他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临终嘱咐用身上的便服入殓,棺木只须容身,墓穴只须容棺即可。(家人)只造个一丈五尺的小坟,(把他)埋葬在平陵东郭之外。

用印证了作者的观点,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加文章的知识性,游侠,借助宾客为自己报仇。身高八尺有余,仪容伟岸,以勇

为人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和崇高独立的人格,(2分)他洒脱不羁而能守大节,世人因此很尊重他。他博学精艺,初始华丽,已经达到人生的很高精神境界;后来的出家,正如丰子恺所言,是出于对人生追求的自然渐进,是

当时,少府五鹿充宗显贵,很得元帝宠幸,他治学《梁丘易》。汉宣帝在位时就赞赏梁丘氏的《易经》解说,元帝也很

第四篇:语文答案

高2011级考前模拟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 D /A.理-礼B.志-致、堤dīC.协-胁、掣chè

2. B / A.【式微】:出自《诗经》,“式”是文言的语气助词,“微”是衰微的意思。“式微”原来指国家

或世族衰落,现在也泛指事物的衰落。“式微”有书面语色彩。B.【不为已甚】: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C.【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D.【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比喻贪心不足。

3. C /题目不是作品本身,故最后一个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4. A /④句承接上文“北方”。②句具体写“瓢泼大雨”。⑤句写“瓢泼大雨”的作用和北方“雨”、“晴”

变化的特点。①句用“忽晴忽雨”回应上文。⑥句③句续写“雨”“晴”变化的特点,③句解释⑥句。

5. B /“左侧现象”与“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无关。

6. D /原文中是“日本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左侧现象’”。

7. A /B.因果关系不成立。C.患癌和强磁辐射相关,与在床上本身无关。D.改变后只能减弱对左侧的伤害。

8. C /预:相干、关涉。

9. B /A.第二句是张溥的事迹,正是因为此事才产生了“社会影响”。C.第一句体现的是张溥对朝廷的忠

诚,第二句是他人的遭遇。D.第一句体现的是张溥的才华。

10.A /“抄书”是因为“嗜学”而非“家贫”,也看不出“读书极为不易”和“条件异常艰苦”。

11.(1)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以此也/与同里张采共学齐名/号娄东二张。(每处1分)

(2)①捐献钱财做了监生,请求加入复社却没有得到准许,张采又曾经因为一件事情鞭打过他。(3分)

②周延儒主持国政,他能够第二次担任相国,在这件事上张溥有功劳,所以张采的奏章献上之后,事情就得到了解决。(4分)

12.(1)上片:思妇怨鹊、锁鹊;下片:灵鹊委屈、盼望。(各1分)

(2)①衬托思妇的失望之愁,委婉表达思妇的期望。

②形成对话式结构,使上下两片浑然一体。

③拟人化手法使诗歌别具审美趣味。(第①点2分,②③点各1分)

13.(1)斗酒十千恣欢谑(2)女娲炼石补天处(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4)士不敢弯弓而报怨(5)凌濛初(6)堂吉诃德

14.人们没有意识到曾经拥有的生活经历会伴随着生命的岁月,影响着我们的人生。(4分)

15.(1)那是人生成长的轨迹。

(2)那是以往生活经历的证明。

(3)那是情感永远的寄托。(每点2分)

16.①承接上文,回答没有珍惜曾经的生活的原因。(2分)

考前模拟测试卷(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②领起下文,展开对曾经的生活的描写,并对其于人生的意义进行挖掘。(4分)(答“过渡”不得分,仅答“承上启下”无具体分析得1分)

17.①观点:曾经的生活痕迹消失了,就找不到回家的感觉,精神将缺乏归宿感。(2分)

②情感:对故乡、对曾经的生活经历的珍视与留念;对家园废失的伤感。(4分)

18.②,将“成为”改为“作为”。(2分)

③,将破折号改为逗号,删掉“万州”后的逗号。或:删掉破折号,将“万州”放到“作为”的前面。(2

分)(指出句中错误点和改法或写出正确的句子同等给分)

19.示例:居里夫人一直是我崇拜的少数名人中的一个,因为她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和她的人格、精神都超群

绝伦。(4分)

20.示例:①听巴山夜雨,品天下园林②园博景醉八方客,山城情留四海宾(4分)

21.A涨幅均呈现先上升后回落趋势;

B房价涨幅最高;

C涨幅出现明显回落。(A处2分,B、C各1分)

参考译文:

张溥,字天如,太仓人。张溥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学习。他读的书一定亲手抄录,抄录完毕朗诵之后,就将它烧掉,接着又抄,像这样六七遍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管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冻皲裂了,他就每天用热水浇洗几次。后来给他的书斋取名为“七录”,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与同乡张采一道求学,名声也差不多,号称“娄东二张”。

崇祯元年他以选贡生身份进京,张采这时刚考取进士,两人的名声响遍京城。不久张采去临川做官。张溥就回到家乡,召集郡里的名士一起复兴古文学,命名他们的文社为复社。崇祯四年他考取了进士,改授庶吉士。后来因为要埋葬父亲请假回乡,不分寒暑地专心读书,像一个专门抄写经书的人。四方贪求虚名的人争相跑来拜访他,全都称自己是复社文人。张溥也谦逊地和这些人结交,结交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他的名气一直传到了朝中大官那里。经他品评过高下的人物,很多会因此变得显耀,或被辱没。那些前来依附他的人,总是自夸说:“我们是在继承东林党人的遗风。”当朝执政的高官因此忌恨他。同乡有一个叫陆文声的人,捐献钱财做了监生,请求加入复社却没有得到准许,张采又曾经因为一件事情鞭打过他。于是陆文声向朝廷告发他们说:“现在社会风俗的弊端都起源于读书人。张溥和张采是他们的领导者,倡导成立复社,扰乱天下秩序。”当时温体仁正好执掌国政,将这件事交给有关部门查办。拖延了很久,提学御史倪元珙、兵备参议冯元扬、太仓知州周仲连都报告说复社没有什么地方值得定罪。三个人都被贬官,朝廷严令一直追究到底。福建有一个叫周之夔的人,曾经当过苏州推官,因为犯事被罢免,他怀疑这是张溥所为,对他非常痛恨。听说陆文声诬陷张溥,于是向皇上上奏说张溥等人把持了官员考核,自己罢官的事实际上就是他干的,趁机讲到复社骄恣横行的情形。这份奏章交给地方处理,巡抚张国维等人说周之夔的罢免不关张溥的事,也遭到旨令谴责。

到了崇祯十四年,张溥已去世,可是这件事还没完结。刑部侍郎蔡奕琛因为和薛国观结党关进监牢,他不知道张溥已经死了,攻击张溥遥控朝政大权,自己的罪名是由张溥诬陷的,趁机又说张采结党扰乱朝政。皇上下诏责令张溥、张采上奏回复,张采上奏说:“复社不是我做的事,可是我和张溥一生相互激励,就是死我也要帮他挣脱罗织的罪名,辜负道义只求保全自己,就凭我们的情谊我也不会这样做。想张溥不分白天黑夜地解释经义讨论文学,一心报答皇恩,没有担任过一天官职,心里怀着忠诚去世。即便像今天受到皇上严厉的责问,也不能悲痛地替自己辩明冤屈,实在让人感到悲伤和怀念。”在这个时候,之前温体仁就已经被免职,接任的张至发、薛国观都不喜欢东林党人,所以有关部门不敢再报告张溥的事情。到了这时,张至发、薛国观也先后被免职,周延儒主持国政,他能够第二次担任相国,在这件事上张溥有功劳,所以张采的奏章献上之后,事情就得到了解决。

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向他索取诗文的时候,他不起草,当着客人面提笔就作,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名声在当时非常响亮。去世的时候,年龄只有四十岁。

考前模拟测试卷(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第五篇:语文答案

怀仁八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论述的是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2、D(错在“这深深影响了以后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相关文字在最后一段,其中并没有薛易简,前段引用过他阐述古琴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的文字,但这与庄子道家思想无关)

3、B(A项主客颠倒,应是儒家和道家对古琴的影响,C项《琴诀》宣扬的是琴曲的道德功用,D项错在和雅)

4、C(C中的“壁”应作“军营”讲;“驻扎”也是其常用义项之一,如《史记·魏公子列传》中之“魏王恐,使人出晋鄙,留军壁邺”即为“驻扎”之意。)

5、B(A中后一句是写王霸作战英勇;C中前一句是写王霸与其部下分析敌兵的现状;D中后一句是写王霸处变不惊。)

6、C(C项概括的意思在时间上存在错误,“部下几十名壮士断发请战”并非在王霸的此番解释之时,而是下面“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之时。)

7、(1)因为王霸通晓军事,爱护士兵,可以独当重任,便任命他为偏将军。(省略句1分,重点字词有:“以”,因为,1分;“拜”,任命,1分。)(2)这样,苏茂的军队就会疲劳,我们趁他疲惫的时候进攻,才能够战胜他。(“承”,趁机,1分;“弊”,疲惫,1分;“克”,战胜,1分。)

(3)现在我们关闭营门,使军队休整,就是人们所说的不用打仗就能使敌人屈服,这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判断句,1分;“休”,使„„休息,休整,1分;“屈”,使„„屈服,1分)

附【参考译文】王霸字元伯,颍川颖阳人。光武起兵,经过颍阳时,王霸于是跟从光武在昆阳击败了王寻、王邑。等到光武为大司马,就把王霸任命为功曹令史,王霸就跟从光武向北渡过黄河。追随王霸的几十个宾客,都渐渐离去了。光武对王霸说:“跟随我的颍川人都离开了,唯独你留了下来。努力吧,真是疾风知劲草!”

王郎起兵的时候,光武帝在蓟地,王郎发布公告悬赏缉拿光武帝。光武帝就骑马南下至下曲阳。听说王郎的部队在后面追赶,随从们都很害怕。到了信都以后,光武发兵攻破邯郸。王霸追击败军,亲手斩杀了王郎,获得其印绶,被封为王乡侯。

王霸跟从光武平定河北,经常与臧宫、傅俊同营驻扎。王霸最为关心士卒,士兵死去,他脱下衣服来为他们收殓;士兵受伤,他亲自为他们疗养。刘秀即位光武帝后,因为王霸通晓军事,爱护士兵,可以独当重任,便任命他为偏将军。

光武四年秋,光武帝驾临谯地,派遣王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一起向东讨伐割据垂惠称雄的周建。苏茂率领五校军到垂惠援救周建。马武依仗王霸会来增援,不倾力应战,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奔逃到王霸的营垒,大声呼救。王霸说:“贼军的士气很盛,我如果出兵,你我两军一定会都被打败,你只有自己努力了!”于是关闭营门,严密戒备。军官们争相要求出战,王霸说:“苏茂的军队很精锐,人数又多,我们的将士内心恐惧,而马武依赖我军,两支军队不一致,这是失败之道。现在我们闭营坚守,表示我们不援助马武,贼军定会乘胜轻举冒进。马武得不到救兵,战斗力自然培增。这样,苏茂的军队就会疲劳,我们趁他疲惫的时候进攻,才能够战胜他。”苏茂、周建果然出动所有的军队进攻马武。交战了很长时间,王霸军中路润等几十名壮士割断头发请战。王霸知道手下心情坚决,于是王霸打开营垒后门,派出精锐骑兵从背后袭击苏茂、周建。苏茂、周建前后受敌,在惊慌混乱中败阵逃跑,王霸、马武各自回营。苏茂、周建又聚集兵力到营前挑战。王霸坚守不出战,正在营中设宴,犒赏将士,饮酒作乐。苏茂向王霸营中放箭,箭如雨下,射中王霸面前的酒杯,王霸安然坐在那里不动。军官们都说:“我们昨天已经击败了苏茂,现在容易打败他!”王霸说:“不是这样。苏茂的军队从远道而来,粮食不足,所以频繁挑战,想取得一时的胜利。现在我们关闭营门,休整军队,就是人们所说的不用打仗就能使敌人屈服,这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苏茂、周建既然不能和王霸交战,就只好率军回营。

8.这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手法2分,分析2分,情感1分)

9、①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②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每点3分)10.(6分,每题1分)

(1)官盛则近谀

(2)寄蜉蝣于天地

(3)赢得仓皇北顾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连峰去天不盈尺

(6)望帝春心托杜鹃

三11.(1)解析:选BE。B.“我”只是提醒老周别管闲事,以免惹出麻烦,后来的救人行动“我”都全程参与其中,与袖手旁观说风凉话的“看客”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E.“我”的县政府机关干部身份是通过对通过对机关的位置和路的下坡上坡的描写中表露出来的,“我”的言行和处事方式不能表明这种身份。(2)答案:①重情义,热心助人。②敢作敢为,有社会责任感。③理智冷静,善于保护自己。(3)答案:①揭示了老周的心理:做了一件好事且未留下“后遗症”,又验证了自己让老人签“证明”的正确性,因而很兴奋。②老周的兴奋与“皮夹克”的沮丧、失望形成鲜明的对比,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锋芒所指。③引发读者深思:当今社会,要不要做好人?如何做好人?这社会风气到底怎么了?从而深化了小说主旨。(4)答案:赞同老周:①老周既要救人,又设法避免惹上麻烦,这是社会环境逼他如此,老周这样做,既善良又有理性。②老周既救了人,又没惹上麻烦,不论手段如何,结果是最理想的。

反对老周:①抢救生命第一,容不得犹豫、拖延;②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应该有附加条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观点中的任何一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

四 12.(1)解析:选CE。A项,辜振甫并没有做“行政院副院长”。B项,“从此改变了蒋经国的反商情结”与文无据,原文是“使反商情结甚深的蒋经国对他印象十分深刻”。D项,应该“是为了说明辜振甫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很深的渊源”。(2)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梳理文章内容,并对其进行分层。其次,归纳概括各层意思,归纳时可以借用文中的关键词,但主要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答案:①出身鹿港世家,享受高等教育;②推行“务实外交”不遗余力;③酷爱中国京戏,是港台知名票友;④是前清宿儒后裔,精通书画诗文。(3)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写作意图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回答有关作者的写作意图类题目时,应主要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入手。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由于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考生可以从记叙入手进行分析。另外,本段还明显地运用了引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①增加了传记的真实性。文章以传主的口吻讲述了最值得他回忆也是影响他最深的一段日子,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②说明了传主从小受到国学的深刻影响,这是他后来思想和世界观形成的依据。③突破了传记一般以时间为顺序的记叙习惯,顺序和插叙相结合,既使叙述方式显得更加灵活,又突出了传主的爱国情怀。④适当的引用,既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又让传主的形象跃然纸上,真实可感。(4)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此题为半开放性题目,既要求学生能结合文本领会传主的精神实质,又要求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联系社会现实答题。回答此题,首先要在文中找出爱国情感在辜振甫先生身上的具体体现,对此要做到分层梳理,提炼要点。然后,学生可以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并结合平时的观察思考,在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上畅所欲言,力求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答案:爱国情感在辜振甫先生身上体现的特别强烈,具体体现在:①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②对两岸和平发展的前景有正确的认识;③身体力行地重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④当选海基会董事长,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

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大背景下,国家的安定团结与和平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然而,要维护好目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并最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要靠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大家爱我中华,也就是要有爱国主义精神。如果缺少了爱国主义精神,那么哪里还会有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更何况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呢?

五13.D.A“妄自菲薄”指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与句中“自己”重复,可将其后“自己的成绩”删去。B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好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用在此句中属望文生义;C“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者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不能形容精神,使用对象错误,根据语意可用“志在必得”。

14.C A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应为“干部对于改革会感到压力”;B“进入”后缺宾语,应在“分成”后加上“的阶段”;D句式杂糅,应为“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

15.C(⑤与前面联系紧密,都是错误态度。③①是正确态度。④⑥是季羡林的两个“轻视”。②与后文联系紧密。④⑥②是季羡林先生的见解。)

16.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中的短句变长句。解答思路是:先在所给句子中找出一个中心句,以此句作为新句子的主干,再把其他的句子作为新句子的修饰成分,如定语或状语,添加进去。

答案:一种借助能源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以达到低能耗、低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的新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17.就不要抱怨不能拥有大海的壮丽 如果你是一弯明月 就不要抱怨不能发出太阳的光辉 就决不能满足燕雀的志趣

六18.阅卷标准请参看高考作文评阅标准。

审材料:所给材料有两段,第一段是一个故事,第二段是哲学家的观点。实际上,哲学家的话就是对故事内涵的最好阐释。哲学家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一是“不断唤醒自己”是成功或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这两层意思概括起来就是说,每个人都必须首先相信自己,而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又必须不断地“唤醒自己”,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激情等。这是写作中应当要体现的思想。抓关键词:“唤醒”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词义是:①叫醒;②使醒悟。抓住这个关键词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立意。

①为什么要唤醒自己?(即唤醒自己的意义。)

②怎样唤醒自己?(即唤醒自己的方式。)

③唤醒自己的过程。(可以写作记叙文表现唤醒的过程。)

④唤醒自己的什么?(唤醒自己的责任:唤醒自己的良知;唤醒自己的潜能„„)

但注意要阐释清楚“什么人(或什么事)”“怎样”唤醒自己。例文

唤醒自己

孤灯一盏,冷月一轮。漫漫长夜,迷茫了斑驳的过往,也迷茫了稀疏的未来。一切坠入一个冗长的梦——是谁,在无边无际的夜色中徘徊、等待?是谁,探着直指苍穹的臂膀,在无望中索取着希望?

也许是你。此刻的你,正在无边的夜色中踽踽独行,睁着惺忪的双眼,寻觅着下一站的方向„„

也许是你。此刻的你,正躲藏在醉人的梦里,重复着昨天的甜蜜,沉迷于渐行渐远的光影,迷茫了自己的双眼„„

也许是你。此刻的你,正独自咀嚼着痛苦,舔舐着凝固的伤口,给心灵套上沉重的枷锁„„

桑德伯格说:“生活就像剥洋葱,你一片片地剥,总有一片会让你泪流满面。”是的,人生不可能永远欢歌笑语,永远阳光灿烂,人生也会遭遇风雨雷电。那么,请你睁开眼,抬起头,走出过去的繁华与艰涩,唤醒自己,还自己一方澄澈干净的天空。

别再用迷惘解释徘徊,别再把未来葬于过往,别再把沉默当作伪装。你可知,被麻痹的梦境不是人

生的温床,而是时光的眠床。唤醒自己的灵魂,用犀利的眼光打碎不真实的幻想,醒着才能将自己写进生命的意象。

你可知,两千多年前,汨罗江畔,峨冠博带的诗人,用万腔文气挥毫出一个滴血的传说。众人皆醉我独醒,唤不醒天下,就唤醒自己。醒着,黑云压城却压不垮坚毅的脊梁。一腔正气熊熊燃烧,天地也会为之颤抖你可知,那曾经高歌着名骓美酒的西楚霸王,在战鼓平息后安逸的梦境里冷却了熊熊的激情,打天下是他神勇的表演,烽火熄灭后,他在台上欣赏着自己的影子。梦太醉人,他不愿醒来!而梦中的霸王,终被乌江滚滚大浪吞没。唤不醒自己,终究会在时势的大河中如浪里漂萍,零落无终。你可知,那位扼住命运咽喉的音乐大师在双耳失聪后,用灵魂弹奏出最上乘的音乐?他用命运赐予的悲怆,弹奏出反抗命运的坚强。耳朵不过是迷人的摆设,倾听灵魂不需要耳朵。他唤醒了痛苦中不断挣扎的自己,昂着头,踏破了生命沉重的镣铐,还了命运一记有力的耳光。醒着,方能看到浓密的阴霾后,还有一轮圆满的希望。

岁月如川,绵绵行远。熟睡着的灵魂,赶不上逝水的步伐。别再沉睡,唤醒自己,生命的状态有两种:要么逃亡,要么碰撞。骄傲的灵魂,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唤醒自己,用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给灵魂挣脱麻木、诽谤、迷茫的力量;用一声沸腾着热血的惊雷,震碎蒙着灰尘的虚幻。醒着,才能成为自己的上帝

记得有位哲学家曾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那么就让我们唤醒自己,唤出透射阴霾、喷薄而出的力量,让生命之花在精神的高处绽放!

文章简评:文章采用第二人称,以一种娓娓叙说的笔调涵盖人生的困境,为下文蓄势;然后拓开一笔,旗帜鲜明地点出“睁开眼,抬起头,走出过去的繁华与艰涩,唤醒自己,还自己一方澄澈干净的天空”“唤醒自己的灵魂,用犀利的眼光打碎不真实的幻想,醒着才能将自己写进生命的意象”这一观点,可谓水到渠成;然后采用铺排论证,步步紧逼、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让人感受到鞭辟入理的逻辑力量,同时使得文章论证力量陡增,从而形成一种雄辩关;最后以“醒着,才能成为自己的上帝!”“唤醒自己,唤出透射阴霾、喷薄而出的力量,让生命之花在精神的高处绽放!”深化主旨。从而使得全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思辨色彩浓郁

下载语文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 答案

    答案: 1—6ACCBDB 7.(1)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一切都将会过去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3)鸟向檐上飞(4)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5)思君不见下渝州 8.前苏联高尔基在人间......

    语文答案

    期中语文答案 1.C (因果倒置。原文第一段中提到:“东方主义” 建构成一种优劣对比的知识体系,通过教育、媒体以及留学生,向全球扩散,它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弱者会被教育得产生“自认......

    语文答案

    2013年下学期期终检验测试题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1、略2、B3、C4、B5、D6、C7、D 8、(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4)春......

    高一语文答案

    “BEST合作体”2011级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答案 命题人: 张国霞2012-5-3 一、(每题3分,共9分)1.B(“并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错,原文为“生活在中国以外地区的贫困人口较之19......

    语文A答案5篇

    河北省2013学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综合检测试卷 语 文 答 案(A)1.(1)瀚海阑干百丈冰(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4)云归而岩穴暝 (5)示例:(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语文阅读答案

    散文阅读 [阅读点拨]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题材,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初中阶段常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这种文体的最大特征是“形......

    高一语文答案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2、D(等闲视之: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应换成“拭目以待”) 3、A(B、改为“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

    高一语文答案

    高一语文答案1.D2.C3.C4.C5.D6.D7.D 8.(1)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 (2)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侍奉他。 (3)吴起贪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