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作业 课堂艺术

时间:2019-05-14 23:4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习作业 课堂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习作业 课堂艺术》。

第一篇:实习作业 课堂艺术

做一个好老师,做一个好班主任

王思华 1030103

4刘老师布置这项作业的时候我实在很困惑,尤其是因为我后来要开会没听见老师的讲解,所以我对这次作业完全没有概念。在我看来,艺术和讲课完全不搭边,一点也不!

我们先来看一下艺术的定义。艺术,迄今还没有公认的定义。通常认为,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互联网纾,表示对互联网纾及自身,对二者关系的看法的一种特殊方式。其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通俗的说,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工艺等。通常提到艺术,我能想到的就是梵高的《向日葵》、《星月夜》,莫扎特的《幻想曲》、《安魂曲》,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垂死的奴隶》等等,但是绝对不会想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在我看来就是一群孩子和一个老师在一起完成的教与学的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合作式的,讨论式的,游戏式的,但也只是教与学,哪里来的艺术啊?

后来看见刘老师发来的PPT才对课堂艺术有所了解,它包括教师教态、心态调整艺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课堂教学节奏艺术;课堂教学启发艺术;课堂教学幽默艺术;课堂教学导入艺术;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课堂讲授艺术;课堂教学应变艺术;课堂教学举例艺术;课堂教学结课艺术;课堂教学板书艺术;课堂教学说课艺术等等多个方面。自从看过这些内容以后我才知道讲课不是那么简单。我实习的学校是新民市胡台学校,我被分到八年级进行实习,在后来的听课讲课过程中我才发现,艺术存在于课堂,它的创造者就是每个平凡的老师,老师的穿着、心态甚至是一个小的眼神都是艺术的体现,值得我去琢磨和学习。下面就是我在实习期间的所见所感。

英语课堂教学实例

讲到课堂教学,貌似必须是在课堂上发生的事,其实不然,在上课之前老师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准备也是一节精彩课程的基础。例如,孔子曾经总结

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就是说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适合他们的最佳的学习方法和有效引导,类似的,不同类型的课程也要求老师用不同的方式去讲解。例如在八年级上册英语教材Module 1 Unit 2中一共有两篇课文《The King and the rice》和《Counting before numbers》,我的指导老师就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前者时老师前一天就留了作业,让他们预习这篇课文,她把班级全体分成四组,要求第一、二组复述故事,要求复述出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详细的故事情节;要求第三、四组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表演给大家看。第二天讲课的时候复述故事的同学把故事讲完整,后又通过表演加深印象,最后老师总结重要的词组和句子,一堂枯燥的阅读课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而讲授后者时,老师提前留的作业是借助网络或书籍等其他材料,搜集关于数字未发明以前人类是怎样计数的相关信息,越多越好。第二天,老师要求同学以代表的形式总结他们搜集到的材料并在黑板上呈现出来,之后与课文作对照,对比学习,最后有老师做出总结。由此看来,同样是阅读课,因为内容的不同就要用不同的方式讲解,这就是艺术化的处理,如果千篇一律地只用一种方法就会造成失败的课堂,学生不会对一成不变的课堂感兴趣,因此学习效果也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摧残。

当然,好的一堂课仅仅靠老师在课前的准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要求老师有灵活应变的能力。我第一次进班级的时候就拿着椅子坐在班级的最后排,在老师与学生打过招呼以后老师就开始讲课,我发现很多同学投来好奇的目光,很多同学开始交头接耳,有的同学甚至开始走神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当然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她没有阻止学生,而是说了这样一番话“呀!看来大家对这个女生很感兴趣啊,大家都不想听我的课了,我有点伤心啊,怎么办啊?大家想认识她是谁吗?让她跟大家说几句话好吧!”接下来我就自己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说了此次来的目的,最后我说我最希望看到大家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我,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这个方法果然奏效,学生不在说话,专心听课,似乎期待自己能拿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给我看。正是老师灵机一动让我自我介绍,之后才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能把注意力从我的身上转移走。试想像,如果老师只是用言语阻止他们,结果会怎样呢?所以课堂教学应变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是十分受用的,因此老师要为这样那样的突发事件有心理准备,用灵活的方法恰当的解决好,才能

把课堂真正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让课堂顺利进行。

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

如果说当好科任老师是一件难事,那么做好一位班主任就是一次更大的挑战。我的指导班主任带的是八年级6班,这个时期的男孩女孩们正处于叛逆期,对跟自己不一致的想法根本不屑一顾,有时又很固执,以此同时,他们又抓紧一切机会来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是一群比较矛盾的孩子们,这个时期他们也比较敏感,他们在意别人的任何言语和评价,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需要老师给予同学们足够的关注和引导。

实习刚好赶上学期开始,班级都是新分的,老师和同学还没有真正的熟悉,一些孩子还没有露出真正的本性,我的指导班主任并没有给学生们下马威或者有杀鸡给猴看的行为,取而代之的就是观察,随时记下他们的表现,加分的,减分的,什么事情,具体在哪一天、哪一节课,甚至是在什么地方,老师都有详细的记载,两周以后老师才开始找其中的同学谈话,从老师的谈话中学生才知道老师时刻关注着自己,并且没有在同学面前揭穿他们,给他们留了面子和改过的机会,这样既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让他们感到老师随时随地的关心,比那些大声的训斥和拳打脚踢效果要好得多了。

就班级干部这一块老师也有自己的独特的安排。他的班级干部是流动的,而且分工比较特殊。例如,打扫卫生时,比较安静的同学负责室外,比较淘气的则负责室内,以免他们在室外贪玩效率不高;负责课前几率的多是比较淘但比较有威信的同学,这样一来他们自己有约束自己来树立威信的想法,也会坚持去做;不爱表现的同学老师让他们负责黑板报,他们很有成就感。另外,所有岗位都是轮流制的,每个同学都会体会到每个岗位的辛劳,每个人都会培养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教师与学生沟通艺术

良好的沟通会化解许多问题和误解,也会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这样一来,选择正确的沟通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胡台镇实际上是一个城乡结合部,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在此暂居,所以胡台中学生源背景比较复杂。指导老师所在的班级有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有很多孩子家庭比较困难。学校有扶贫的活动,可以提供二手的衣服和学具,但很多孩

子碍于面子不去领取衣物和文具,老师就把衣服装好悄悄的在放学以后把衣服再给他,等到班级的其他同学都走以后再让他走。这样的话及解决了他的经济问题,也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在我实习期间,学校举行了体操比赛,老师要选择一个体育课代表,老师并没有直接任命谁负责,而是让他们毛遂自荐,想通过这同样的方式锻炼他们的自信程度,最后是一个比较腼腆的同学来找老师推荐自己的,出乎我们俩的意料,孩子讲完以后,老师说了这样的话我印象比较深刻,“我在等你们自己推荐自己的时候也在谁比较适合体育课代表的职位,综合大家的能力和平时的表现,我觉得最适合,因为你号召能力比较强,组织能力也不错,最重要的是你有强烈的责任心,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你真的很放心,相信你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结果,孩子的表现更出乎我们的意料,做操、带队有板有眼,最后在比赛中拿到了年以第一的好成绩,这里有他的功劳。他能这样优秀的完成任务也是受老师的鼓励,其实老师没有想到他会推荐自己,老师的那一番鼓励也是临场想出来的,但确实起到了好的效果,这就是艺术化的处理。

上诉说的这些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剩下的部分还需要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希望在很近的将来我能成为一个合格、受人尊敬的老师。

Ps:我不知道写在这里合不合适,不过我确实想知道这两件事怎么处理,还请老师原谅。

第一件,我所在的班级有一个男孩喜欢他前座的女孩,在qq里已经说得很明显了,他虽然成绩很一般,但还是比较懂事的那种,我要怎么跟他讲呢?

第二件,在我监考的时候发现一个孩子脸特别红,就担心他感冒了,后来一问才知道是跟别人打架了,看那架势晚上还要“报仇”的样子,想了挺长时间我也没想好怎么说,考试结束以后我只能说一声做事别冲动,觉得挺没有的。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呢?

好困惑啊。请老师指教。

第二篇:课堂教学管理的艺术 我的作业二

课堂教学管理的艺术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由于学生各自的知识水平、心理素质、情感特征等个性各不相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课堂的混乱,从而导致正常的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如果及时恰当的处理好这些意外情况,就能让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教育机智,才能灵活巧妙地驾驭课堂,从而避免课堂僵局的出现。【案例一】 这是一节公开课。

开始上课了。老师采用“问题教学法”梳理知识点,循序渐进地设问,学生们很积极地呼应,课堂气氛活跃。到第三个问题,第一排的一个男同学举手发言,老师没有让他回答,而是叫了坐在后排的同学回答,但他不依不饶,甚至把手举得更高;第四个问题仍没让他回答,但他还是高高举着手。这时老师走到那位学生面前充满鼓励地说:“请某某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举手的同学异常兴奋地站了起来,还特意装出有点口吃的样子,吞吞吐吐的说了一大通。但却都是答非所问,还显出洋洋自得的表情。老师先是有点尴尬,然后面带微笑用充满真诚的口吻说:“看来,老师刚才提问时,声音不够响亮,说得不够清楚,以至于某某同学听成了另一个问题了,下次老师一定注意,也请某某同学督促,如不清楚可再问老师一次,以便帮助老师改正错误。这位同学能勇于举手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要向他学习。”这位学生满脸羞愧地坐了下去,课堂并没有因这段小插曲而受到影响,后面的教学在更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很多同学积极举手发言,这位同学的注意力也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去。

案例分析:

罗丹说:“珍惜每一次激情的冲动吧,这便是生命的意义。”当学生的行为处在心理困境中逆向的激情冲动时,教师用怎样的评价语言评价激情的冲动行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评价不慎不仅将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而且对学生个体人格造就、课堂群体的表现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上述案例中老师运用人文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行为,从整体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从学生群体出发处理事情,对学生行为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种语言的评价,不仅能改善师生关系,而且对学生本身发展和学生群体将产生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宽容的而不是苛刻的,用平等的而非专制的,用尊重的而非嘲弄的口吻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使学生得到人文关怀、人的尊严、人文情感的感悟,化解了学生的逆向激情心理,从而自觉地纠正自己的行为。【案例二】

上课时,班级异常吵闹,有的同学在说话,甚至还有同学在睡觉。

老师见状,大声地说:“上课时间,同学们保持安静。”经过老师的提醒,课堂里鸦雀无声。老师环视课堂,发现还有一名学生若无其事的趴在桌子上睡觉,教师走过去轻轻的拍拍他的肩膀,该生醒过来,不情愿的站起来,老师问:“你来回答一下老师刚刚问的问题”,没想到该生理都不理老师,当着全班的面用力的踢了几下桌子,老师顿时笑了起来,摆好被学生踢歪的桌子,让该生先坐下来“看来,我们班‘特困生’还在梦游呢!”全班哄堂大笑,“好了,继续上课!”

该生坐下来低下头翻开书本,原本顶撞老师后以为会被老师骂,没想到老师非但没有骂他,还用幽默化解当时的情景。下课后教师在楼道碰到该生,该生停下脚步,礼貌的对老师问好,老师笑着摸着他的头:“课间休息时不要活动过量,下次上课要精神点„„千万不要再犯困哦„„”

案例分析:以上教师先采用的是幽默处理法。教师在遭到学生顶撞时,应该更加的冷静处理,以避免与学生发生冲突,造成关系破裂。事后教育应根据学生顶撞程度而言,这边采用冷处理方法,教师并不是让事情不了了之,而是在事后以偶遇学生为机会,亲切的交流指导。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其语气亲和态度诚恳,学生自然会接受。

总之:老师面对课堂的各种偶发因素,贵在控制,力戒愤怒,避免矛盾的激化。例如课堂上的打闹、打瞌睡、恶作剧等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一定要克制、调节,千万不能意气用事,这样既可维持课堂的正常进行,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还能使教师维持平稳情绪,树立教师的威信。教师只有对课上要讲的内容深钻细研,力求精通,才能做到心绪平稳,创设良好的课堂情绪、氛围,遇到偶发事件才能方寸不乱,才能在讲授中如鱼得水,顺理成章,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第三篇:艺术采风作业

艺术采风调查报告——瑶里之见

在群星闪耀的中国古镇中,江西瑶里无疑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瑶里是一幅古朴素洁的江南山水图,清悠、典雅、空渺,这里的山山水水、古镇老村,都充满了难以想象的诱惑力。瑶里古称“窑里”,是景德镇陶瓷的主要发祥地。

瑶里物华天宝,人才辈出,是西汉长沙王吴芮、南宋开国侯李椿年、清朝工部员外侍郎吴从至等历史名人的故里和邻里。开国元帅陈毅曾在此工作和生活过,并领导了新四军改编。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是人们享受大自然的绿色仙境。它集自然与人文为一体,融历史与民俗为一身,是旅游休闲、访古修学、寻幽探奇的绝佳之地瑶里。

始建于西汉末年的瑶里古镇,群峰环抱,如画如屏,南踞象山,北卧狮山,瑶河穿镇而过。数百幢明清古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瑶河两岸,一律的徽派建筑风格,飞檐翘角,粉墙黛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

这里有展示徽派“三雕”艺术的狮冈胜览、程氏宗祠;有展现封建家族礼仪思想的进士第;有再现革命斗争历史的陈毅旧居;有印证往日繁华景象的明清商业街、徽州古道;有反映瑶里风土人情的灯彩、地戏,等等。

瑶里古建筑群是境内最大的特色,苍翠欲滴的群峰簇拥着一条逶迤清亮的瑶河,沿河两岸,明清风格的建筑群、依稀可辨的古窑址、苍凉厚重的徽州古商道,或密集、或星落,无不透着古风古韵,令人驻足沉思、浮想联翩。

伴着脚下木板路吱嘎吱嘎的声音,随着直插云霄的树木向后移动,我耳边传来了哗哗的流水声,这穿透森林、清新的、悦耳的声音为整个森林增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2

我循声走去,只见一道清澈的泉水从山上连绵而来,缓缓流淌。泉水时而轻缓时而湍急,一路上还时不时见到几个被泉水冲击千年而形成的月牙形山洞,它充透着一种原始森林特有的古老的神秘感。再往上走,又见一道瀑布,观赏“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壮观,享受水花的清凉,我仿佛又回归了原始,在大自然中自由欢快地玩耍,一切都那么的亲近。

原始森林,蓊郁的树林,走在木板铺成的小道上,咯吱咯原始森林,但里面确实是最原始的树木。树木种类很多,我们都叫不出名字,每一颗都很高挺,抬头开就是直冲云霄的感觉。

南山瀑布位居风景秀丽的南山之巅,系由数段瀑布组成的瀑布群,其主瀑布全长数百米,宽逾百余米,落差六十余米,宛如玉带悬空,飞虹高挂。徜徉其间,会使您忘却尘世的忧烦,得到心灵的净化。

陶花源,包括古民窑遗址和陶瓷作坊DIY。看,师傅做的陶瓷好棒啊!

景德镇瑶里梅岭休闲度假村座落在风景秀丽的瑶里风景区梅岭村内,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山庄建筑很有特色,依山傍水,自然环境很好。因为山庄坐落在离梅岭镇不远处的山脚下,第一感觉很像是个山寨,都是木制的。4

进了大门后有一块空地,就是停车场,自驾游来这里的朋友们不用担心停车的问题。

吊脚楼和小别墅,很有置身大自然的感觉。

高岭土矿遗址园区由高岭和东埠两个景区构成。高岭—东埠是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其中,高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产区和享誉世界的“高岭土”命名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埠是明清之际高岭土、釉果等景德镇制瓷原料的集散地,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这里现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街巷、古店铺、古码头。宋代这里名叫鸿潭,明代时这里是高岭土的集散地,商业繁荣,东埠古街分为上街头,中街头和下街头。

恬静的古镇、朴实的人家、青石板路、清澈的瑶河、嬉戏的红鲤,是一幅山水画,一幅人文画。6

这些一大早上起来就洗衣服的姐姐们,看着热闹的洗衣服的她们,可知这条瑶河养育了很多儿女啊。

褪去现代城市的喧闹繁华,回归一份质朴的情节。斑驳的围墙,青灰的石瓦,陈旧的木房,都在述说着流逝的旧时光。

曲折的石板路通向的民居是逝去旧时光的印记,是我们眼中的风景。更是当地居民心中的热土“故乡”。

屋内的木质结构,每一处都是精雕细琢,每一扇窗,每一道门都是不一样的花型。

现在一直在转动的水车,给瑶河带来灵动。简易的木桥,转动的水车。走在桥上有微微的晃动,每踏出一脚就觉得轻快自如。

路过这里,远处就听到朗朗读书声,哇,原来是一所具有徽派建筑的瑶里学校啊!

在浏览了一遍古居后,这个中西合璧的建筑别有特色,原来这就是狮冈胜览,这户人家选择宁静的小镇给它带来西方特色,显然那时必定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陈毅旧居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国元帅陈毅同志1937年-1938年来到瑶里指导新四军的改编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现为陈毅图片展览馆,集中介绍了新四军瑶里改编的过程和陈毅同志的简要生平,是一处人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先辈思想熏陶的场所。

古镇中最庄严肃穆的地方,程氏宗祠。程氏宗祠又名“惇睦”堂,背靠狮山,面临瑶河,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代道光年间重新整修过。由于风水的缘故,其建筑风格不同于其他祠堂,上、中、下三堂的朝向各不相同。建筑内砖雕、石雕和木雕的题材丰富、玲珑剔透、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石柱边的绘画也是栩栩如生,宗祠的规模不大,但仍透出庄重的气息,雕刻也甚是精细。

我们在瑶里的时候,这座桥是我们走过最频繁的一座桥。

当人们被都市的尘嚣压抑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便成了一种巨大的诱惑。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的乡村古镇,则是浮嚣的心灵的最好憩息之地。

如今的瑶里早已告别了舟楫,交通十分便捷,驱车不足50公里便是瓷都景德镇,昌

九、景

九、鹰景和在建的景黄高速、高等级公路,把瑶里风景区和黄山、庐山连成了一个网络。从南京、南昌、上海、福州等大中城市出发,也都有列车过境。从武汉驱车至景德镇,也不过三个钟头的路程。

对山水生态的建议,因为景德镇周边山地丘陵多,只有向西面鄱阳湖方向发展才能逐渐过渡到平原,不便开发的地段,可以多修建些森林公园,不用非把山挖平,尽早拉大框架才是关键,做好规划。

建设一江两岸的建设上,应该恢复一些旧式的建筑,如古窑口、茶楼、酒店等,不光要建设一条住宅商业街,更应该打造成为一条旅游观光,小吃等综合性的街口。

外来高素质人口的到来对本地人口素质有刺激带动作用。而且定居人口数量和素质到达一定基数后,对城市会形成良性循环,会有更多人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言献策,城市更具开放活力,城市节奏加快。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瑶里进内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应大力发展生态游。瑶里古镇不失时机地抓住了旅游产品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的机遇,加大引资力度,引进了中国国际旅游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张家界山水天下有限公司等旅游投资企业,是在借市场之力,保护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篇:辩论艺术作业

一辩稿

顺境,字典上的解释是顺利的境遇,而顺利是指做事情没有障碍或者少障碍;与之相反的便是逆境。显而易见的是顺境和逆境的区别关乎成事,然而成事不等于成长。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今天我们的辩题就是要求我们比较这个过程发生在顺逆境中人的成长哪个更大?

首先,我方不否认顺境能促使人成长,同样的,即使是处于逆境,同样存在着有利因素。在我方看来,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逆境更有助于刺激我们的潜能。作家付简帆在他的新书《逆境是你的朋友 顺境是你的敌人》中提到“折磨你就是在激发你的潜能,在困境中锻炼出承受力”。然而在心理学上来看,孩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老师对他在高于预估的能力上挑战,发展的结果是更美好的。在路上我们有风险,有了挑战,我们才会看到冰山水下的风景。

第二,逆境更能磨砺人才的优良个性。风筝因逆风而起飞,树木受过伤的部位,往往变得更硬,人的成长也是一样。少时苦难磨砺性情,可抑浊扬清成大业。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谈到他27年的牢狱生活时,说年轻时他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漫长牢狱岁月的悲惨遭遇给了他思考的时间,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的痛苦。磨难使他清醒,使他克服了个性的弱点,也成就了他最后的辉煌。傅雷不也曾经说:“不经劫难磨练的超脱是轻佻的。”逆境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使人学会驾驭自己的个性,而不沦为个性的奴隶,并消除个性中的不良倾向,成为一个自身和谐发展、与社会相融的有用之才。

第三,逆境更能给人的成长带来动力。逆境制造可接受范围内的压力,从而激发出巨大的动力。正如《菜根谭》中所说:“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行而不觉;处顺境内,满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久处顺境,易生骄奢淫逸和惰性。宋朝神童方仲永,5岁就能做诗,传为奇闻,但12岁时却变得“泯然众人矣”,就是顺境害了他。然而,写出了《送东阳马生序》的宋濂正是在逆境中克服万难,最终成就他“开国文臣之首”的历史评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更是这个道理。

第四,逆境更能丰富人的经验以促进人的成长。于是逆境之中的思考与总结、探索与创造的过程,就是人们增长才智积累经验的过程。爱迪生花了20年的时间,做了5万多次的实验,才能够成功地发明了这个钨丝电芯。而如果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一帆风顺的,那么我们便没有了吸取更多经验的机会了,仅仅能够成事,而不能成长。逆境促使人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仅仅以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帆风顺固然令人羡慕,但逆水行舟则更令人钦佩。愿大家在挫折中磨砺自己,在逆境中成长,让人生更完整。谢谢。

辩题:

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我选反方: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辩题分析:逆境顺境是人所处的环境,人的成长是指人的心智变换。‘更’字是主打点,也是题眼。

我将从我一辩稿中的四个方面立论,一:逆境更有助于刺激我们的潜能。二:逆境更能磨砺人才的优良个性。三:逆境更能给人的成长带来动力。四:逆境更能丰富人的经验以促进人的成长。

对方可能会从顺境给人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没有谁愿意在逆境中成长,在顺境中的花朵会开的更艳丽,树会长得更高,等等,但是只要我从‘更’字入手,说明只要有逆境就会更有利于成长,其中可以以从各种名人事件来证明,如:史蒂芬霍金。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正是由于这突如其来的逆境,激发了他的潜能。而潜能的被激发,则标志着我们的成长。

其次,逆境能磨砺我们的个性。苏格拉底曾说患难与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马克思一生贫困潦倒,衣食无保,却创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人类解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粥常佘“的困境中写出了鸿篇巨制《红楼梦》。孙中山革命一生,历经多次失败,终于取得了辛亥革命的伟大胜利,成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他们不正是在逆境之中完善个性,磨砺意志么。古之立大事者 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海伦凯勒也正是在逆境中奋发向上,使她的世界同样充满了阳光。个性又是有利于我们成长的关键因素。良好的个性让我们更能勇敢的面对挫折,更好的成长。

除此之外,逆境还能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动力,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是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动力,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更昂首挺胸

最后,逆境能够增长我们的经验。让我们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史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也正是在历史的逆境中产生、成长的,他们的逆境可谓艰苦卓绝的,如长征和抗日期间的许多艰苦日,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但是,伟大、智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奋战,建立了新中国;而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是中国革命战争与军队建设实践经验的光辉结晶和科学指南,毛主席不是在逆境中积累经验成长起来的么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的处境我们很难由自己决定,当我们不幸处于逆境时,我们可以通过自身不息的努力去改变现状。所以让我们正式逆境吧,做一个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种辩论适合以气势压倒对方,虽然有点霸气,但是要是可以控制好度的话,应该还是可以打出一场精彩的辩论赛。

第五篇: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新课改下新课程的需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问题几乎都是由教师提出,而新课程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下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教师提问要艺术,还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新课程强调,通过设计真实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开口”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教师要创造提问的情景,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同时也允许老师答不出来,共同探讨研究解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评价有这样几段文字: “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于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这些课程的评价建议均可以聚焦为--”以问题为中心。“即教学时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又让学生提出问题走”出“教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学习的高境界。只有学生不断地提问,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成功。学生从敢于问”问题“到善于问”问题“,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只有多问,勤问,最终才能实现这个飞跃。知识来源于问号,著名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得好:”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悟出自己提问的方法,成为一个善问的人。

不论是教师提问还是学生提问都要讲究提问的艺术和质量,那么提问有哪些窍门可寻呢?

(一)从教师”教学“方面看:

周恩来同志指出:”任何艺术不掌握规律,不进行基本训练,不掌握技术,是不行的。“

课堂教学提问要注意”怎么问“的问题,就是要教师讲求提问的艺术。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提的问题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回答呢?

1、次序法

这种提问是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依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一般都是按事件的发生发展、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写的。例如小学语文第九册《田忌赛马》一课,根据”赛马“这一事件的发展顺序可设计以下提问:课文讲了几次赛马?每次赛马的情况是怎样的?同样的马为什么比赛的结果会不一样?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再如第七册《科利亚的木匣》一课同样采用这种方法设计:科利亚怎样埋木匣?怎样挖木匣?从埋木匣和挖木匣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学生既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自己也受到了启发。

2、铺垫法

在进行一堂新课之前或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时,可让学生先完成一些铺垫性的准备题或在主要问题下设计几个铺垫性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减少难度。如第八册课文《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前先布臵学生上网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信息高速路是怎么回事?了解它有什么好处?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做了这些准备后,再来上课,学习就很轻松,甚至还会在课上交流许多书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学生的知识。再如第七册《珍贵的教科书》,为了解决课文的难点问题: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可设计这样的铺垫性问题:为什么作者在护书”部分之前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当时学习条件的艰苦?为什么要详细写教科书的来之不易和大家争先恐后去取书?这些情节与“珍贵”有什么联系?

教学时,要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核心法

这是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内容而设计的提问,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的主要矛盾。这类提问在日本称之为核心性提问,其作用是扣住教材主要内容,明确学习重点。让学生学习时直奔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第十一册《小抄写员》一课中,赞扬了叙利奥小小年纪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根据这一中心,设计问题为:“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工作的,他为什么要偷偷地做,当他被爸爸误解后,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是什么力量使他坚持工作的?再如第十二册《詹天佑》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来攻破重难点: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只要弄清了这个问题,同学们就能全面理解课文,深刻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精神的伟大。

4、对比法

对比式提问,是指将相互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而设定的提问,旨在使学生认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学习了写景的课文《海上日出》和《夕照》后,让学生对比:读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从感受中体会景物所表现的独特的美。又如从方法上设计对比的问题:《琥珀》和《黄河象》这两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有哪些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两篇课文的写作顺序,还从比较中明白了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对学生写作有很大的启示。

5、点睛法

所谓点睛法就是根据课文的中心句,作者的点睛之笔设问。中心句就是文章内容的总括,或是文章中心的揭示,它是作者点睛之笔。因此,根据中心句设问,不至离题太远。例如:第九册《小英雄雨来》一课的中心句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根据这个句子设问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学生就能准确地把握雨来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刻体会出作者的意图:即表现雨来是一个爱国的小英雄。

6、想象法

不局限于课文内容,而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想象,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第九册《再见了,亲人》学完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意,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加以想象:在告别时朝鲜人民会对志愿军说些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从文中知道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说的,还通过想象内容的交流知道了这种情谊是相互的,是伟大的。又如第七册《卢沟桥的狮子》主要写了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形态各异。在学习了描写狮子的形态那段后,设计这样一个想象问题:除了作者写的这些狮子形态,还有哪些形态的狮子?并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表达出来。像这样的想象提问,有一定的思维强度和广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有利于心理的积极发展和学生想象创新能力的培养。

7、寻究法

事情总有前因后果。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寻究性设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第八册《倔强的小红军》一课中有一句话这样写到:“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可设疑:他明白了什么?根据这一结果在探究其具体原因时质疑为:为什么小红军一直不肯上马?为什么不和陈赓同行?为什么不肯接受青稞面?这样探究下来,学生就弄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再如第十一册《草船借箭》课文最后写到: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赢得了一个什么结果?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通过这样的逆向启发式追问,对学生在思维上的要求更高,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8、破题法

破题法,顾名思义是根据题目设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记叙的主要内容,或是描写的主要对象,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此,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例如:第十一册《索溪峪的野》一文,可以根据题目设计问题为:“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的?再看第十二册《将相和》,根据题目中"将“"相”“和”三个字设计问题为:课文中说的“将”“相”各指的是谁?他们之间是怎样产生矛盾的?因为什么而不和?又是怎样和好的?以上两篇课文设计的问题一解决,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了。

9、综合法

综合法就是指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设问。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如:第七册的《钓鱼的启示》一课有这样一句话:“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可抓住“鱼”和“诱惑”这两个重点词设问为:那是一条怎样的鲈鱼?有什么诱惑力?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在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弄清了“鱼”与“诱惑”的关系,加强了思维训练,又透彻理解了文章内容,深刻领会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0、评论法

教师先不表态,等学生把想法一一交流后,再让学生评价谁的看法更合理,从而启发学生思维,概括总结出正确结论。例如:第十册《丰碑》的学习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军需处长本来自己是发棉衣的,然而他却因为没有棉衣穿被活活冻死了,你说他是傻还是不傻?为什么?同样《放弃射门》一课,主要讲福勒在完全有把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的一刹那,却放弃了射门。设计问题讨论:福勒放弃射门,你认为他这样做是对还是不对?在激烈的讨论和相互的交流中,有的说傻,有的说不傻;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教师最后根据他们说的理由,做正确的总结性的评论。采用这种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11、连环法

它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这几个问题形成一个整体,几个问题解决了,学习目标也就达到了。如:第十册《宴子使楚》我设计了这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宴子到楚国去见谁?遭遇到什么?楚王几次侮辱宴子,是怎样侮辱的?宴子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国家的尊严,是怎样反驳的?结果怎样?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学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懂了全文。

12、发散法

这种提问具有如下特点:对于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获得多种答案。这种问题又叫开放性问题。如:第十一册古诗《泊船瓜舟》就可这样设计一个问题: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再如《向命运挑战》可设计问题:如果霍金跟你在网上聊天,要求你只能问三个问题,你准备向他提哪三个问题?这种问题的设计,得出的答案都不是标准的,唯一的,教师通过这些发散性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13、联系实际法

学生的学习来源于课本知识,也来源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学习语文时,许多问题的认识都要结合实际来理解。例如:十一册《景阳冈》一文可探讨这样的问题:有的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再读了。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设计问题: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和时间赛跑》一课中写到: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像类似这样的问题,学生都可以加入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这样就做到了学习既源于课内又源于课外,既深入课堂,又深入了社会现实,学生的视野也开阔了.

14、观察法

观察即通过看图或实验来向学生质疑,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寻求答案。一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图上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些什么?有什么感受?这类问题一提出,学生很容易结合画面来回答,图文并茂地学习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当然,教师提问的方法还不止这些,许多教师还摸索出了其他提问的好办法,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探索才会使自己的课堂提问彰显艺术魅力。

(二)从学生”质疑“方面看: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让牛顿产生疑问,才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蒸汽机把水壶盖顶起来让瓦特产生疑问,才有了蒸汽机的发明;李四光对一块巨石的来历产生疑问,才有了后来发现在我国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以致后来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摘掉了“中国平油”的帽子……只有会疑,才能促使自己去积极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作为教师,要交给学生发问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那么,学生如何质疑呢?

1、紧扣题眼质疑。如《飞夺泸定桥》一文: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围绕”飞“"夺”二字,课文讲了哪些内容?红军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夺取泸定桥的?

2、抓中心句质疑。如《一夜的工作》,找出中心句:“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质疑:课文是怎样写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

3、抓过渡句质疑。如《伟大的友谊》,找出过渡段,质疑:这段的哪部分承上,哪部分启下?

4、从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质疑。如《壮丽的青春》针对主要内容“遇险”和“排险”质疑:当时的情况“万分紧急”具体表现在哪里?欧阳海是怎么挺身而出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5、从中心思想上质疑。如:读了这篇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课文表现了人物什么品质?

6、从语言反复处质疑。如《林海》中,“感到亲切、舒服”出现了三次,作者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这种感情的?《灯光》一课中,“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

7、找特殊标点质疑。如《鸟的天堂》一文中,“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后一个不加引号?

8、在细节描写处质疑。如《军神》中人物细节描写提问: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凡卡》中为什么要写“我”挨打这个细节?

9、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质疑。如《她是我的朋友》中: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阮恒在抽血过程中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男孩为什么会“立刻停止了哭泣”?

10、从比喻、拟人处质疑。如《长征》中:“云崖暖”、“铁索寒”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再如《古井》中“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质疑为:“甜美的乳汁”指什么?“哺育”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

11、从内容联系处质疑。如《一夜的工作》中:“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和“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之间有什么联系?

12、抓重点词语质疑。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可针对“纹丝不动”质疑: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纹丝不动?他为什么纹丝不动?他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邱少云纹丝不动的结果怎样?

13、联系上下文质疑。如《她是我的朋友》中:既然抽血不会疼,阮恒怎么会“啜泣”呢?

14、由人物的神情去探究内心想法质疑。如《白杨》最后一段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提问: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15、联系生活实际或有关知识质疑。如《她是我的朋友》中问:“抽血”很疼吗?(不很疼)。不很疼小男孩为什么那么痛苦?

16、抓含义深刻的句子质疑。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句子”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质疑:作者为什么说这两种断言都是爱,你是怎么理解的?

17、在难点处质疑。如:《爸爸和书》一课中,针对难点问:”为什么对’我’来说,一本薄薄的童话集是那么珍贵?明明是’寒风呼啸’’冷得直发抖’,’我’却大声说’买书比坐汽车强’,为什么?为什么’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在说这些话的?

18、拓展内容质疑想象。如《珍贵的教科书》中“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指导员想的是什么?指导员没说完的话会是什么?《凡卡》中”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凡卡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他的信如果落到老板手里后,其命运又会怎样?凡卡如果逃了出来,是流浪还是去找爷爷?

19、在能进行对比的地方质疑。如《林海》中“云横秦岭”是怎样一种景象?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有什么不同?

20、针对写作方法质疑。如:《再见了,亲人》中“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的开头和这三段最后一句话,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海豚救人》一文提问:”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珍贵”有什么联系?这样一来,学生思考的角度更广更具体了,降低了问题的难度。

下载实习作业 课堂艺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习作业 课堂艺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课堂艺术

    教师课堂艺术 假如历史课堂教学不讲究教学艺术,那么,学生对历史课就会没有兴趣,学习也会处于一种被动的、僵化的状态。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不能没有艺术。看一堂历史课是否具有艺......

    艺术课堂说课稿

    本次教研组长示范课,我们着重研究的课题是艺术课堂综合教学,采取了指定执教老师,指定执教领域的方法,并落实顾骁雁老师上音乐绘本整合课堂;时洁老师上绘本美术整合课堂;郑兰老师......

    艺术概论结业作业

    艺术概论结业作业 浅谈艺术概论 浅谈艺术概论艺术有其漫长的发展历史,历史的遗迹证明我们的祖先早已开始了艺术活动,而我们的祖先便是艺术家,他们作品的遗留便是艺术作品了。参......

    《中学化学教学艺术》作业

    “主体教育”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的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应逐步适应“二期课改”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

    艺术导论作业 第三章

    一;什么是集体无意识? 答:集体无意识是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用语。指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人的心理活动可......

    浅谈作业批语的艺术

    浅谈作业批语的艺术 新课程要求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但各种各样学习任务的落实,学习效果的检查,知识的反馈,无不要通过作业来体现。学生作业完成的好差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的艺术 ——读《山东教育》心得体会 恒源小学近日,我认真阅读了《山东教育》教学版中的一篇题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三个技巧》文章感受破深。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

    课堂管理艺术(全文5篇)

    课堂管理艺术 中文教育142 罗梦琴 一节优秀的语文课,绝不仅仅是老师讲得好,优秀语文课的前提是教师较强的管理课堂的能力。只有维持好课堂秩序,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