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心得体会
从小到大,写过不少心得体会,有的是老师留的作业,有的确是发自内心的,自己真的有体会的时候,拿起笔来一气呵成,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但老师留的这篇心得体会,思绪觉得很乱,无处下笔,关键是几乎没有什么心得,没什么体会。
想找找感觉,便拿出课本,随便翻翻,几乎是新的,有的只是些简单的勾勾划划,偶尔旁白处有点笔记,我每次都去上课,但是否每次都认真听课,从课本的新旧就能说明一切。我闭上眼睛回想这半年来所学的经济史,努力在记忆里搜寻,却什么都没有,每节课都去却没有收获,顿时觉得有点说不过去,先不说大的对不起谁,首先对不住的就是交的那学费,农村中来的孩子,在几乎大学生涯中没学到知识真对不住父母挣得血汗钱,每次想的很多却落实不到位,只是心里想想,觉得内疚、惭愧,可该动真格的了却退缩了。
不扯太远了,先说说为什么我不想逃课,我首先说明,并不是喜欢这门课才去听,而是喜欢老师讲的许多课外话,我是对老师讲的那些话题感兴趣,老师知道那么多的名家、名作,见过那么多的大学者,我喜欢听您讲那些有关他们的琐事,虽然事小,但我觉得有些时候对我是一种激励,有的我可以批判吸收,老师以前提到过历史学者为了知识为了学术,不惜终身不娶。我虽然很钦佩这些人,但我是刚入大学就定了考研的目标,并且也已经开始很早准备,但现实是残酷的,各中因素综合到一快儿,我还是决定放弃了,老师前段时间一直在发表考研不是唯一出路的话,我当时特喜欢老师讲那些话,觉得不考研并不代表着没出息,而是生存的可供选择的路更多了,更阔了,我记得最深的一句就是老师常说的干什么吃不上饭呀,是呀,干什么吃不上饭呀,但是我也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是做什么都能吃上饭,为什么却有好饭与赖饭之分呀,分水岭在干你奋斗的程度,上进的程度,一生懒懒散散,庸庸碌碌却也能吃上饭,但一辈子吃不上什么好饭。
第二篇: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心得体会
从小到大,写过不少心得体会,有的是老师留的作业,有的确是发自内心的,自己真的有体会的时候,拿起笔来一气呵成,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但老师留的这篇心得体会,思绪觉得很乱,无处下笔,关键是几乎没有什么心得,没什么体会。
想找找感觉,便拿出课本,随便翻翻,几乎是新的,有的只是些简单的勾勾划划,偶尔旁白处有点笔记,我每次都去上课,但是否每次都认真听课,从课本的新旧就能说明一切。我闭上眼睛回想这半年来所学的经济史,努力在记忆里搜寻,却什么都没有,每节课都去却没有收获,顿时觉得有点说不过去,先不说大的对不起谁,首先对不住的就是交的那学费,农村中来的孩子,在几乎大学生涯中没学到知识真对不住父母挣得血汗钱,每次想的很多却落实不到位,只是心里想想,觉得内疚、惭愧,可该动真格的了却退缩了。
不扯太远了,先说说为什么我不想逃课,我首先说明,并不是喜欢这门课才去听,而是喜欢老师讲的许多课外话,我是对老师讲的那些话题感兴趣,老师知道那么多的名家、名作,见过那么多的大学者,我喜欢听您讲那些有关他们的琐事,虽然事小,但我觉得有些时候对我是一种激励,有的我可以批判吸收,老师以前提到过历史学者为了知识为了学术,不惜终身不娶。我虽然很钦佩这些人,但我是刚入大学就定了考研的目标,并且也已经开始很早准备,但现实是残酷的,各中因素综合到一快儿,我还是决定放弃了,老师前段时间一直在发表考研不是唯一出路的话,我当时特喜欢老师讲那些话,觉得不考研并不代表着没出息,而是生存的可供选择的路更多了,更阔了,我记得最深的一句就是老师常说的干什么吃不上饭呀,是呀,干什么吃不上饭呀,但是我也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是做什么都能吃上饭,为什么却有好饭与赖饭之分呀,分水岭在干你奋斗的程度,上进的程度,一生懒懒散散,庸庸碌碌却也能吃上饭,但一辈子吃不上什么好饭。
从小到大,写过不少心得体会,有的是老师留的作业,有的确是发自内心的,自己真的有体会的时候,拿起笔来一气呵成,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但老师留的这篇心得体会,思绪觉得很乱,无处下笔,关键是几乎没有什么心得,没什么体会。
想找找感觉,便拿出课本,随便翻翻,几乎是新的,有的只是些简单的
免费
分享
创新
勾勾划划,偶尔旁白处有点笔记,我每次都去上课,但是否每次都认真听课,从课本的新旧就能说明一切。我闭上眼睛回想这半年来所学的经济史,努力在记忆里搜寻,却什么都没有,每节课都去却没有收获,顿时觉得有点说不过去,先不说大的对不起谁,首先对不住的就是交的那学费,农村中来的孩子,在几乎大学生涯中没学到知识真对不住父母挣得血汗钱,每次想的很多却落实不到位,只是心里想想,觉得内疚、惭愧,可该动真格的了却退缩了。
不扯太远了,先说说为什么我不想逃课,我首先说明,并不是喜欢这门课才去听,而是喜欢老师讲的许多课外话,我是对老师讲的那些话题感兴趣,老师知道那么多的名家、名作,见过那么多的大学者,我喜欢听您讲那些有关他们的琐事,虽然事小,但我觉得有些时候对我是一种激励,有的我可以批判吸收,老师以前提到过历史学者为了知识为了学术,不惜终身不娶。我虽然很钦佩这些人,但我是刚入大学就定了考研的目标,并且也已经开始很早准备,但现实是残酷的,各中因素综合到一快儿,我还是决定放弃了,老师前段时间一直在发表考研不是唯一出路的话,我当时特喜欢老师讲那些话,觉得不考研并不代表着没出息,而是生存的可供选择的路更多了,更阔了,我记得最深的一句就是老师常说的干什么吃不上饭呀,是呀,干什么吃不上饭呀,但是我也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是做什么都能吃上饭,为什么却有好饭与赖饭之分呀,分水岭在干你奋斗的程度,上进的程度,一生懒懒散散,庸庸碌碌却也能吃上饭,但一辈子吃不上什么好饭。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第三篇:中国古代经济史
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史
核心线索:
一、农业
*农业的起源
采集经济→种植经济;南稻北粟格局,逐渐交流融合。
1、农具
(1)早期农具
耒耜、石器、青铜器
(2)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春秋战国 出现
汉代 赵过 耦犁 犁壁 推广
隋唐时期 曲辕犁 犁评 完善
2、耕作技术
春秋战国 垄作法
西汉 赵过 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 耕耙(耱)技术)
宋 江南地区麦稻轮作 一年两熟、三熟
3、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
春秋(芍陂)
战国 都江堰、(郑国渠)
汉 漕渠、白渠、龙首渠(坎儿井)
隋唐 大运河(商业发展)
(2)灌溉工具
曹魏 翻车
唐 筒车
宋 高转筒车 山地灌溉
4、小农经济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特点: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积极性:具有生产积极性,提高耕作技术。
(3)局限性:规模小,易受沉重徭役、土地兼并、自然灾害的影响,具有脆弱性。
5、土地制度
(1)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
(2)抑制兼并(维护统治)
魏晋南北朝 均田制
(明 鱼鳞图册)
二、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
不计成本,素称发达。
(1)冶金
春秋战国 冶铁、炼钢
东汉 杜诗 水排
魏晋南北朝 灌钢法
(2)制瓷
东汉 青瓷
(南)北朝 白瓷
南宋 “瓷都”景德镇
明清 彩瓷盛行(元代出现青花瓷)
(3)纺织
2、民间手工业
(1)家庭手工业
农户副业,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家庭消费
(2)私营手工业
元 黄道婆 棉纺织
明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明 花楼机
明 江南资本主义萌芽
局部地区、雇佣关系、近代被扼杀
三、商业
1、商品经济的发展
(1)宋朝,商业时空限制被打破时:早市、夜市
空:市坊界限被打破、草市更普遍“交子”——最早的纸币
政府不再直接监管
商税和外贸收入成重要财源
(2)反推隋唐
直接监管、市坊分开、柜坊、飞钱
(3)明清
农副产品商品化
长途贩运发展快
2、商业中心
长安、洛阳、汴梁、临安、大都唐 扬一益二
宋 四大名镇(汉口、佛山、景德、朱仙)
3、商帮
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明清 徽商、晋商
4、对外贸易
汉 海陆丝绸之路
唐 广州市舶司
元 泉州
明 海禁
清 闭关锁国 广州十三行
朝贡/贡赐贸易
5、抑商政策(维护统治)
工商食官
盐铁专卖
农本商末的思想
第四篇:中国古代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
一、基本概念
1、自然经济: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商品交换。它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
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2、小农经济:(主要指封建社会)是在铁制农具、牛耕技术的出现和土地私有制
确立之后的产物,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所谓“男耕女织”,小
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即是典型的小农生产形式。鸦片战争后,外国廉价
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3、古代经济的构成:农业为主为主,手工业、商业是必要的补充。
4、经济重心: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南方赶上北方;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
5、明清时期:①高产作物引进,玉米、马铃薯 ②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二、古代农业
1、特点:自然经济为主,男耕女织,精耕细作;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2、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国农耕技术长久
没有进步。
①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②汉代出现播种的工具楼车;唐代曲辕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犁耕趋于完善。
3、土地制度
①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名义上土地国有,实质上是周王土地私有制。
②封建社会(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北魏到唐前期前期,曾经推行均田制,即土地国有制。
③为了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许多开明的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矛盾。而历代的民众暴动,大都提出直接或间接提出平均口号。
4、水利工程
①战国时期:李冰---都江堰(秦国),郑国---郑国渠(秦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
程的典范。
②汉代:井渠(坎儿井),王景治黄河
5、赋税
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变为以田亩为主,分别以唐朝税法和清地丁银制度为标志 ②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过渡,明朝的一条鞭法是其转折点。
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国家对商业征收重税。
④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三、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概念: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
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2、手工业的分类: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①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不面向市场、供皇室贵族需要、规模大、水平高,明代前期
占主导地位
②民营手工业:面向市场、求利润、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③家庭手工业:满足自我需要
3、主要生产部门: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等部门。
(1)纺织业
①丝织业:唐朝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②棉纺织业: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改革,极大推动了我国棉纺业的发
展。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③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明朝中后期,在丝织业部门,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的出
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冶金业
①青铜制造业: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利和秩序。
②冶铁业:汉代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通风,然后又到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水排
(3)陶瓷业
①格局:除越窑的青瓷享有盛名外,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形成了北白南青的局面。
②著名瓷器:唐代:唐三彩;元代出现了青花瓷;清朝的粉彩瓷、珐琅瓷比较著名。
4、资本主义萌芽:
①时间:明朝中后期 ②在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富裕机户,雇佣机工进行生产,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
③特点:缓慢发展。不平衡性和地区性非常突出。其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四、古代商业
1、商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在明清时期,形成了商帮、出现会馆。
但商人地位比较低下,入市籍,不得为官。直到宋代才有所改变。
2、“市”在历代的发展
①商业在商代已经有了初步发展。战国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②秦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③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④南北朝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官进行管理。
⑤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⑥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⑦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3、货币: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五、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①概念:重农抑商政策是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
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②影响:
积极方面: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维
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有利于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
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消极方面: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资本主
义萌芽,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①概念: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明清的一些时期,曾经短暂的实行所谓的对外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
②古代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体系,只是显示国威,而不及经济效益。③影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资本主义萌芽。
第五篇:学习经济史的意义
《学习经济史的意义》
目录
一、前言
二、经济史在我国的地位
三、经济史的学术价值
四、经济史的作用 姓名:杨启帆
班级:08国贸5班
学号:01208538
前言
历史有什么用?马克•布洛赫的小儿子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后来经过系统的思考,认为“历史的魅力首先触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继而激励人们有所作为,它的作用始终是至高无上的。”“史学的主题就是人类本身及其行为,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显然在于增进人类的利益。事实上,一种根深蒂固的秉性使人们几乎本能地要求历史指导我们的行动”,然而“即使历史学不具备任何促使行动的功能,它也有充分的理由跻身于值得我们为之努力的科学之列。[1]”这是马克•布洛赫告诉我们的,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增进人类的利益,但是历史作为一门科学,人们仅是为了历史本身也应该努力研究下去。然而,似乎中国人有所不同,中国人总是更加强调历史有什么用。即便是梁启超,也说要“ 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总体来看,西方人更具有科学的献身精神,而中国人更具有经世致用的要求。
了解了历史的作用之后,那么就要回到经济史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上了。经济史有历史的属性,所以经济史也可以说有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曰审美,二曰致用。恰如克利斯托弗•戴尔(Christopher Dyer)所言:“经济史一方面是一种娱乐性的事业,另一方面它确实是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那些基本的变迁过程的钥匙,并为我们揭示人类境况的伟大真理,它告诉我们今天是如何走过来的。” [2]英国的约翰·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 1904-1989)认为:“经济史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作为经济学家与政治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关于世界大事、思想和技术等的历史学家——可以互相对话的一个论坛。[3]”审美的问题虽然也是大的问题,但是由于中国人更加关注应用的问题。所以在这里重点谈论一下致用的问题。
经济史在我国地位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学从过去不受重视的学科,成了一门显学,主要因为我们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学也就受到重视。但这个受重视的情况,好像没有光临我们经济史研究,相反,我们很多高等学校还取消了原来设立的经济史和经济学说史的课程;很多经济史、学说史的著作不容易出版;一些年轻人本来在我们这个学科搞研究、搞教学,后来也离开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 我想从客观上看,有一个原因,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济建设方针发生很大变化,从搞计划经济到搞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对于我们从事经济建设的干部、群众来说都不大熟悉,大家都需要补市场经济这一课。于是一系列有关市场经济的学科都成为重要学科,比方说金融学、财政学以及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国际贸易等等,凡是文化革命以前不是很受重视的部门经济,在这个时候都受到重视。确实,现在经济学科的大学生需要学的东西很多,要学外语,要学西方经济学,要学金融,要学很多东西,甚至从事经济学领域教学的老师,也要补很多课,这么一来,史学这方面相对来说受到的重视就少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经济史的学术价值
经济史有什么用?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这样评价经济史,他说,“如果我重新研究经济学,而在这三门学科中(历史、统计和理论)只许任选一种,那么我就选择经济史。我有三条理由:首先,经济学的内容,实质上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的过程。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其次,历史的叙述不可能是纯经济的,它必然要反映那些不属于纯经济的‘制度方面的’事实,因此历史提供了最好的方法让我们了解经济与非经济的事实是
怎样联系在一起的,以及各种社会科学应该怎样联系在一起。第三,我相信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由于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条件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 [4] 可见经济史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对于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来说,其作用尤其不可小觑。不仅仅是熊彼特强调经济史的作用,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经济史的研究对于经济学的研究是必要的,马歇尔曾经在给艾奇沃思的信中论述了将经济史与经济学割裂开来的危害:“我想没有比抽象的、一般的、或纯理论的经济学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更具有灾难性的想法了„„进行一般推理是必要的,而广泛彻底的事实研究也同样重要。把这两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就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5]。很多经济学家的研究也正是从历史研究发现了灵感,熊彼特、库茨涅兹、罗斯托、希克斯等,既是经济学家,又是经济史学家。
经济史的作用
首先,经济史研究可以给经济学的研究提供合格的资料,比如说在经济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数据。数据有的是比较可靠的,但是有的就不是十分可靠的。历史上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对同一个数据源却有不同的记录,对此必然存在有的数据为真,有的数据为伪的问题。区分数据真伪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很重要,如果是做了一个数理模型,需要数据的支撑,那么数据的不可靠就会影响到模型的可信度。当然,在统计学上,可以有一些方法去掉一些不正常的数据,比如排除异常点。但是,这毕竟仅仅是工具方法,从来源上确保数据真实可信还是必要的。经济史可以在这方面作出学科的贡献。一个历史的事实有时可能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但是无论怎样被历史的河流冲洗,总是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文本留存下来。钩稽这些文本就可以印证过去。不同的文本之间可以互相证明,互相比较。史料的不断挖掘,考古的不断发现就是为经济史研究不断提供文本。研究这些文本就是经济史的长项。很多人也许会说,研究现实问题不会涉及那些古老的资料,比如研究股票市场的变化规律,这样的数据是比较容易取得的。诚然,如果是这样的资料,经济史可能帮不上大忙,但是如果你要研究涉及面稍广的问题就要小心了。社会的数据来源由于渠道问题经常会含有一些水分。排除这些水分,就需要对经济社会有个总体性的、结构性的、历史性的把握,那么这样的把握最好是借助于经济史的研究。
其次,经济史的研究为研究中国经济现实问题带来历史的眼光和世界的眼光。昨天发生的事情对于今天来讲就是历史,昨天别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曲折或成绩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就是历史。人是历史的产物,制度、组织的演化也涉及到历史,既然经济学是研究人在约束条件下选择自己行动的问题,那么怎么能抛弃历史呢?中国的经济现实是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阶段,虽然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建立了,但与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相比较,还有许多进一步发展的地方,所以说处于转轨阶段。事实上,如果进一步挖掘,中国从一个传统社会向现代化国家转轨从近代就已经开始了。从器物、制度再到文化,中国的转型是循序渐进的,到了今天转型还没有彻底完成。中国经济的很多现实问题需要放到这样一个背景来加以考察,需要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加以把握,需要从制度、技术、文化、意识形态、国家、组织、人口、政治、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等等各个角度深入研究,惟如此,才能使得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不是闭门造车,不脱离经济现实太远。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现代化是我们目前追寻的目标,而这样的目标很多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所以,中国需要向这些国家学习,学习其工业化的经验,学习其现代化的榜样。惟有如此,才能少走弯路,早日变成一个更加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
再次,从致用的角度讲,经济史研究也不是没有用武之地的。知识的传达有很多方法,比如可以以一种条分缕析的方法,告诉你一二三四五,可以用数据表达一个清晰的事实结果等等,讲故事当然也是一种方法,它是以一种整体性的、象征性的、情境性的表达方法告诉听众其中蕴涵的道理和思想。这种表达是互动的,你的理解是通过你与文本的互动方式完成的,所以,这种传达是不确定的,不同之个体感受的东西可能不同,这种传达也是边界模糊的,以前的知识存量决定了边界的大小。这种传达的不确定性虽然会引起许多歧异,不符合科学的理念,但是这种传达也带来了诗意,带来了美。在不同的文化长河中,可以说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传统,中国尤其如此。讲故事的方法就是历史最擅长的,讲经济史上的故事当然也是经济史研究最得意的。历史的表达方式即使在今天的科学时代也是有市场的,比如企业的经济管理、国家和经济之间应该具有的关系、政治和经济的互动影响等等都离不开历史的阐述。对于一个企业家,讲述汉代的陈平丞相如何在年轻不得意的时候被一个婆婆发现了潜力,从而把自己的寡妇儿媳嫁给他这样的故事,再引发企业家对营销的思考可能也是很有帮助的。实践证明,企业家们不反对这样的知识传达方式。新史学的大师鲁滨孙(Robinson James Harvey,1863-1936)坦言:“历史就是记忆力的人为的扩大,它可以被用来接触对于各种生疏不明情况的迷惑。”“我们现在应该大大地发展我们的‘历史头脑’,因为历史头脑可以补充我们知识中的缺点,而且它还可以促进合理的进步。[7]”
最后,经济史的研究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并且能够激发经济学研究的兴趣。回顾经济学和经济史的历史之后,不能发现,这两门学问总体来说是相得益彰的,经济史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另外的视角,它反对脱离事实的抽象,这有助于回归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本真含义。总之,经济史研究不论从纯粹学术的角度上看,还是从经世致用的角度看,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门学问。正如经济史学家凯恩克罗斯(A.K.Cairncross)所言:“经济史依然非常有生机,它为理解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作出了很多贡献,而且我确信,经济史将继续繁荣下去,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并化解那些理论中不合理的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