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5:1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心得体会》。

第一篇: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心得体会

儒学之花

2011级政管03班-----陈志意

政治思想史,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政治思想发展及其规律的历史。谈及中国政治思想,作为中国社会主流思想的儒学就必不可少。通过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学习,我感触最深的莫过儒学。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文化-儒学也走过了它沉浮不定的一生,走过了儒学之花的萌芽新绿、严霜返青、育蕾花开的充满绚丽色彩的生命历程。

萌芽新绿期,即儒学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在奴隶制社会瓦解、礼乐制度败坏之时,儒学的种子也在悄悄的孕育着。伟大的孔子提出以“仁”和“礼”为核心的德治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儒学就此萌芽产生。亚圣孟子的“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和荀子“天行有常”的天命思想、“性恶论”的人性学说的提出,使儒学之花萌发绿叶。

严霜返青期,即儒学的低潮和复苏为主流期。统一的专制主义秦王朝的“焚书坑儒”之举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儒学进入低迷状态。然而,董仲舒加强中央集权的“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加强君权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主张、维护统治秩序的“三纲五常”之论使儒学走向复苏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思想之路。

育蕾花开期,即儒学的高度繁荣期。北宋五子尤其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天理学说”、世界观-认识论、“存天理,灭人欲”、“人性学说”及陆王尤其王守仁“致良知”、“知行合一”、心理学说的提出,使儒学在新的历史时期孕育花蕾、绽放鲜花、异彩纷呈。

而后儒学之花经历明清之际李贽“异端学说”、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民主思想、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等反正统思想的批判及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民族虚无主义的斗争后仍不凋谢。当代儒学之研究络绎不绝,儒学之花永不凋谢,绽放出它所独有的色彩,在中华大地嫣然盛开。

时至今日,儒学之花依旧在绽放,它在中国的社会建构、伦理共识、族群认同、终极信仰方面至关重要,渗透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而我们,则应批判地继承儒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推陈出新,推动儒学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繁荣,儒学之花更加绚丽的绽放。

第二篇:政治思想史

1、天命不常

①上天所授予的大命是不固定的,并不是永远地保佑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王朝

②在周公看来,周人所以能够取代商王朝的统治,是因为周文王明德慎罚,怀保小民,因为感动了上天,上天才转而降天命保佑周王朝

③周公不仅用天命不常的观念对商周之际的历史进行了解释,而且也认为,夏商之际的历史也是天命不常的表现

④周公“天命不常”的思想对于强化周王朝的政治统治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2、儒家学派

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其主要的代言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

3、愚民政策 孔子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对于专制国家来说,愚民政策是最好的政策

4、如何达到富国富民的目的,荀子提出 ①通过礼调节人的物语 ②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③通过薄税敛的政策

5、老子的无为政治主张主要包括以 ①不尚贤,使民不争

②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③绝圣弃智,绝仁弃义 ④慎征伐

6、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主要包括

①把人们观念中的美丑、大小、贵贱,都看作是相对的概念,不承认其客观性 ②物无贵贱 ③无是无非

7、墨子

墨子的全部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都是兼爱。以兼爱为出发点,墨子提出了非攻、尚贤等主张。在国家的经济政策上,墨子从实用出发,提出了节用,节葬等主张。

8、法家思想的特点 ①重视法律的作用

②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③主张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④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

9、实行法治的具体原则 ①法一而固

②以其所重禁其所轻 ③法不阿贵

10、关于“势”

①势,也就是权势,是君主所掌握的生杀予夺的权力,是君主运用法和术的前提。

②势的内容,就是德和刑,君主只有操德和刑二柄,才能制服臣下,否则,一旦臣下掌握了赏罚的权力,君主则将为臣下所制

11、韩非关于保全君主手中的权势,还强调 ①禁止臣下结党营私

②严格控制重臣的政治、经济实力 ③臣不得专擅兵权、人权

12、隋唐逐渐建立的成熟的政治制度

①建立了郡县制和官僚制等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②在官僚制得基础上,职官设置日趋完备合理 ③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员选拔制度

13、九品中正制 “九品”就是将所考察对象分为等级,政府按等录取。这里的“中正”是官职名,由朝廷推选朝官中有声望的人担任“中正”官,负责各州、郡人士品级的评定

14、汉初黄老思想流行的社会背景

秦统治者崇信强化君权、法尚苛严的治国理念,最终导致强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 ①汉初统治集团的主要成员皆来自于社会下层,对于秦王朝二世尚刑而亡的严酷教训不仅记忆犹新,且有切肤之感,自然要予以汲取

②汉帝国建立在秦亡的废墟之上,面临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经济凋残、民众飘零的烂摊子 ③经过秦末农民战争的冲击,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甚为薄弱,新建立的帝国实际上处于某种内交外困的境地

④强秦的暴政为法家学说带来了恶名,西汉初年的政治思想呼唤一种能够纠秦之弊的学说

15、葛洪

葛洪前期政治思想以儒为主

16、罗隐的《论明君》

①仁德是明君应具备的首要素质

②明君必须具有德权相辅意识,明强弱之理 ③明君知“损益之道” ④明君重贤且悟驭臣之道

17、贾谊

贾谊的基本治世原则即一反时行的黄老无为思想,积极主张“有为”——政府必须积极举措以解决时弊;而“有为”得以实现的政治保证是君权的加强。此外,贾谊所倡“有为”远非秦代的穷兵黩武、劳民伤财,而是继承与发展了传统儒家的民本和仁政思想 ①积极主治 ②强化君权

③民本与行仁政

18、嵇康

嵇康之“越名教而任自然”,其一:“名教”不同于“自然”,即儒家的纲常伦理不合乎无拘无束、放任自流的“自然”要求,而是一种追逐名利的工具。其二,应该超越、摆脱“名教”的束缚,不谋富贵、不尚明节,以求精神上自我解脱。

19、朱熹“仁义为先”的义利之辩

他主张“学者须是革进人欲,复进天理,方始是学。” 20、王守仁“明德亲民”的政治思想 王守仁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明德亲民”,即发扬内心光明的仁德、亲爱于民,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21、君主专制的日益腐朽表现

①在这一时期,土地高度集中,皇室和豪强肆意兼并土地

②明朝末期,皇权及其权力末梢肆意妄为,民众负担沉重,苦不堪言 ③宦官专权

④严重的财政危机

22、黄宗羲以天下为公为原则,对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批判 ①专制君主以天下为私产,荼毒天下之肝脑,实为天下之大害 ②君主制不仅为天下之害,君主本身也不仁

③秦汉以来近两千年的中国社会,是没有法度的社会,是一家之私法代替了天下的公法 ④封建时代的纲常名教也违反了天下为公的原则,历代统治者以及董仲舒以下的正统儒家都主张极端的尊君,“君为臣纲”,臣下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君主,这是极不正常的君臣关系 ⑤对于中国古代社会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的政治理论,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无情的批判

23、黄宗羲批判的意义

以天下为公理论作为批判的武器,黄宗羲对封建专制政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反思的内容是广泛的,不仅涉及了君主权力的合法性,还涉及了统治原则的合理性。它的批判是尖锐的,更是“前不见古人”的。他所得到的结论为后人思考这些问题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黄宗羲的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重要精神资源。

24、程朱理学的“理与气”

程朱理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是“理在气先”,认为理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原。而王夫之则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性的气,由于气得变化和运动而产生了人和万物。同时,王夫之也指出,所谓的理是依附于气存在的,宇宙中并没有“虚脱孤立之理”,如果离开了气,理也就不存在了

25、王夫之的治国策略

以民本思想为基础,提出“宽以养民,严以治吏”的治国策略

26、张之洞

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7、李鸿章

“以夷制夷”有两层含义:一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属于维新自强的内容;二是“以敌制敌”,就是利用列强在华利益上的冲突以及他们固有的矛盾,挑起众帝国之间的斗争,来达到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目的

28、戊戌维新期间的政治纲领

①在方式上,康有为主张采取自上而下的改革

②在政治上,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实行资本主义立宪制,开民权,设议院,实现三权分立 ③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在文化上,发展新式教育,培养人才,倡导资本主义竞争文化

29、大同思想的制度设定

①首先,在经济上废除私有制,实现财产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整个社会建立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

②其次,在社会结构上,消灭阶级,废除家庭,人人平等 ③最后,在政治原则上,实行民主管理 30、大同思想的评价 局限性:康有为的大同社会知识一个美好的乌托邦,而且他的这种大同思想也存在着内在矛盾。进步性:而这时思想家对于这些问题做出的回答,显示了人的理性开始决心;《大同书》的内容和特色是它通过乌托邦的方式毫无掩饰地表达了康有为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大同书》是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发展得一个新的标志。

31、邹容的主要思想

①革命史解决但是中国社会问题的唯一方法

②邹容对革命的方法进行了详细地探讨,提出了“革命之教育”、“革命必剖清人种”、“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的主张

③在对封建专制猛烈批评的基础上,邹容全面而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2、邹容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②实行议会制的政体形式

③以美国的宪法和法律为蓝本,依照本国国情,制定本国的宪法和法律

33、邹容思想的意义

宣传民主共和国的文字日益增多,民主共和国方案也逐渐深入到广大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心灵深处,成为他们共同的奋斗目标

34、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

章太炎的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对内反对满族贵族的民族压迫,主张“排满”革命;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的完全独立

35、五权

①立法权:议会议员制定法律之权 ②行政权:政府首脑管理国家之权 ③司法权:裁判官司法之权

④考试权:试官掌管考试以选择大小国家官员之权 ⑤检察权:检察官对国家大小机关和官员进行弹劾之权

36、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①平均地权②节制资本

第三篇: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心得体会

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心得体会

金融学院

09保险0班郝启春

2009260038

在高中的时候学的是文科,所以对历史政治还是比较喜欢的,西方政治思想史这门课程在我们高中所学课程的基础上有所深入和细化,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以及自己平时的阅读,我发现自己不仅复习了高中时的知识,也在西方政治思想史这一块有了更深的体会。

说起西方政治思想史,就不得不提到西方宗教这一因素。宗教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在对其进行全面研究时,不管是从哲学、社会学、人类学,还是从心理学和现象学等角度出发,都会涉及对其本质的界定。然而对宗教本质 的论 述,却因研究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加之,宗教是一种动态的 社会文化现象,始终是与特定的时代相联系。所以要给出一个恰当而又普遍的定义是异常困 难的,迄今还悬而未决。学者们对宗教本质的探询构成了宗教研究的脉动。

一、从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末期对神本质的阐述和论证 在基督教诞生之前,古希腊罗马的一些思想家和有识之士就开始对宗教本身的问题进行理智性的思考和学术性的探讨,宗教或神灵的本质和起源问题一致困扰和吸引着众多的学者,从而也就构成宗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这一时期重在对神的本质进行探索和论证。古希腊哲学开始时,哲学从宗教神话逐渐分化开来,他们批判古希腊传统的宗教,开始将宗 教的神改造成为理性的神。塞诺芬尼根据埃塞俄比亚人和色雷斯人各自有不同的神,得出不 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得谟克里特用其原子论否定了神创世界说,认为是万物皆由原子构成,包括神灵。①他认为人们畏惧不可知的自然及统治者,想约束人 们的行为才创造了神。公元前4世纪后,传统的宗教、道德走向没落,东方神秘主义和宗教迷信在希腊社会中广为流传,灵魂不死观念充斥着整个希腊社会,引起思想家们的反思。伊壁鸠鲁反对灵魂不死,反对盲目信仰。他认为宗教产生于对神和死亡的恐惧,只有依靠智慧才能摆脱这种恐惧。普罗底库斯从分析希腊神话中神的不同神性得出,神的观念是人们对有利于人类生活的自然表 示感谢和崇敬而构想出来的。公元前5世纪末,克里底亚认为古代的立法者或统治阶级为了约束人们的犯罪活动,便虚构了神,神是道德的象征。亚里斯多德认为宗教神话观念产生对自然和天体现象的迷惑与惊奇,对神的存在做了哲学上和理智性的“论证”,为中世纪的 神学提供了一个理性的基础。

二、十六至十八世纪为宗教本质的探索从方法上和思想上奠定了基础。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家虽反对正统的基督教,但对神的话依然显出无比的尊敬,他们判定事 物均以神的话为绝对权威。正如马克思所说:“他(马丁·路德)把人从外在宗教解放出来,但又把宗教变成了人们的内在世界。”“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②在人文主义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各种思潮虽然主张以人为本,以理性为权威,但依然摆脱不了神的阴影。如霍布斯、休谟、笛卡儿等就是其中的代表。霍布斯对基督教神学及其天启说进行了批判,认为天启不能在信徒的直接经验中得到证实,主张人民不能只凭单纯的信仰,而要用感觉经验和理性去判断教会和《圣经》所说的一切。政治思想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专业分支,它的任务不是简单地罗列、叙述历代政治思想家的主张,考证和注释各种政治著作,而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揭示各种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客观必然性,正确评价其性质、地位、价值和作用,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提供有益借鉴。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我们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重视与外界交流,与世界沟通。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恰好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了解西方的窗口,能够去了解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和把握西方政治思想发展规律。通过这些学习,我想有利于我们从深层次评价和解读现代西方政治制度、西方政治思想主张以及西方国家的国际发展战略。也可以这样理解,了解和掌握西方政治思想是中国了解西方-中国融入世界-西方了解中国的一种必然形式。从微观具体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专业是政治学与行政学,纵然将来的工作或者研究方向不是这一领域,我想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也是必要的。西方政治思想,不仅仅是政治的东西,更是一种文化的东西,它的发展渗透着西方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观,通过这些学习,我想对于我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也是一种完善和积累。

相对于中国政治思想史于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西方政治思想史显得就有些“疏远”和“生硬”。我想,这些“隔阂”客观上是源自传统观念和文化限制的影响,当然也有自己之前缺少对西方文化的阅读和理解的原因。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从人的角度去寻找神的本质,认为是人创造了神而非神创造了人,神无非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幻化,是由于对不可知世界的畏惧、崇敬、迷惑或谄媚,被创造出来抚慰人类。在这里,宗教本质上是对神的信仰。他们的思想无疑启迪着后人对宗 教本质的探索。中世纪是基督教神学垄断的时期,人们从不同角度论证神的本质。如奥古斯丁在其《忏悔录 》中,通过对自己意志回转历程的记录与描述,表明了对上帝的确信能够不假求于外物,那 是内心的一种确定性。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里提出了有名的“上帝存在的宇宙论 证明”,论证了上帝的本质和位格。他们都相信,信仰才是宗教的根本,理性应该为信仰服务。所以,这一时期的宗教学说和宗教理论只能是宗教信仰和神学本身。这一历史实际决定 了此后西方宗教学说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我觉得学习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我们可以从不同背景来考量中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相对于《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来说要有难度,不容易想明白、弄清楚。西方政治思想理论中那些抽象的概念和主张给我的感觉好像是“悬在空中的一样”,都不知道那些理论是“从何而来”的,而且有时候那些政治思想的译文都会让我难以理解。我想自己是缺失了对于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土壤”的了解吧。

在比较中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在学习中比较中西方政治思想。可以从另一种角度加深我对政治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理解,同时开阔我的眼界,启发我去思考。曾经,我一度想通过这次论文的机会研究“宗教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影响”。正如我们了解的,宗教文化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扮演的角色是极其特殊的,和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区别。可是就是这种理论上更为“蒙昧”的文化传统却催生了现代政治。相对来说,古代中国的宗教文化却从未真正地影响到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轨道。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宗教在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也一度思考过,“卢梭启蒙思想对于中国现代政治的影响”这个论题,只是自己缺乏勇气去“深究”,缺少一种动力去“探索”,感觉自己的那些疑惑是“很遥远的东西一样”,然后就没有坚持下去。这的确是一些值得我去思考的问题,只是最后由于视角以及材料的问题或者自己思维的成熟度和深刻度还不够,没有能够形成系统的认识以及论文的结构。这也是对我学习能力的一种考验,我想自己是有必要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思考这些个问题,并将自己的思路整理成文字的。借用孔子的一句话说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最后又让我想起很经典的那句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只兴衰”。一部厚重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凝聚了多少历史兴衰,荣辱风尘。这学期得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是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可能还要通过这些知识来认识社会,让自己在政治思想的境界上不断提高。这或许就是我学习这门课最大的收获吧.

第四篇:西方政治思想史心得体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心得

通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自己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有种难以“下咽”的感觉。相对于中国政治思想史于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西方政治思想史显得就有些“疏远”和“生硬”。我想,这些“隔阂”客观上是源自传统观念和文化限制的影响,当然也有自己之前缺少对西方文化的阅读和理解的原因。

西方政治思想是世界政治文明的宝库,它推动了人类对政治现象的认知与思维。中国越是开放,越需要了解世界,越需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越需要深入的发展的去认识和理解那些斑驳陆离、变幻无穷的政治现象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把握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规律,从而启迪我们的政治思维,结合国情,拓展思路,改革和完善自己的政治体制。

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讲述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思想,其中许多的思想比之我国古代思想文明的发展有着独具一格的特点。

一、关于古希腊、罗马政治思想的特点: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其特点表现在: 第一,重视“人”。读古希腊政治思想史给人一个突出的感觉是,它比较早地摆脱了宗教神学思想的影响,用自然观和人性论来解释社会政治问题,提出“自然法”、“社会契约”等概念。突出“自然观”、“人性论”,较早的产生了一大成果,即公元前5至4世纪便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论断,西塞罗指出“人与人之间在种类上是没有差别的”。罗马法学家安那斯明确提出了“主权在人”的思想。一开始就把“人”作为尺度、出发点,重视“人”,研究“人”,难能可贵。

第二,重视正义的伦理道德。古希腊的政治思想中,正义的伦理道德贯穿始终,把“正义”视为认识和处理阶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原则,把“正义”视为社会的最高规范。重视“正义”的伦理色彩对现代政治学影响很大。为什么会这样呢?希腊文明是海边文明、城邦文明。“如何过好城邦生活”是古希腊罗马政治思想的主题。“公道、正义、和善”等观念的讨论,是政治思想讨论的中心。城邦生活使公民把自己的城邦当作生存幸福的唯一途径,在城邦里,他们把公道、正义、和善理解为共同生活和谐的基础,城邦是一个分工协作的单元,是国家的基础。所以,正义的伦理道德在这里尤为重要。

第三,重视“国家”、“社会”。古希腊政治思想家的生存环境,以城邦为基础,把国家和社会混合在一起,重视“国家”、重视“社会”、重视“和谐”, 构成又一特点。古希腊罗马文明作为海边文明、城邦文明, 是附着在人与自然,尤其是人与大海、人与人的分工、协作与博斗之中的。所以,它的显著特点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人与城邦、国家、社会的关系;注重城邦中人与人的关系。

第四,重视“政体”。这是古希腊罗马政治思想体系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希罗多德早在公元前5世纪对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讨论,柏拉图的政体循环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正宗政体和变宗政体对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关于政体的理论作出了贡献,也是对人类政治思想史的贡献。例如,早在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便提出了民主政体三原则。一是“自由”。他认为雅典的政治生活应该是自由、公开的,应该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务。二是“法制”。人人遵守法律,法律深入人心。三是“平等”。“法律对所有人都同样公正”。总之,民主政体的基本特征是“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里克利对民主政体三原则的表述,虽然是朴素的、演说中的,但不能不说是天才的、难能可贵的早期政治文明思想。

古希腊、罗马政治思想对西方政治思想史乃至人类思想史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的这些特点对西方乃至世界还继续发挥影响,应引起我们的思考和重视。

二、关于几个概念的理解和思考:

1、关于“政治”。英文中“政治”是以古希腊文“城邦”一词演化而来的。在古希腊,政治这个概念一开始是指城邦中的统治、管理等,是城邦中的各种公共生活的总和。在中国古代,“政治”一词在先秦就有使用,《尚书·毕命》中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中有“掌其政治禁令”的说法。可见,政治一词从一开始就与“生民”、权位相关。概括起来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家那里,把“政”主要看作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把“治”主要当作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

孙中山对“政治”的理解大大进了一步,他认为“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马克思主义把政治与人们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利益关系联系起来,指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从历史唯物论的高度,抓住了“政治”的本质属性。对比分析中外政治思想史关于对“政治”的表述,可以这样理解“政治”:政治,说到底,是个政权问题,利益问题;是个为谁掌权,为谁谋利,为谁服务的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讲的政治,就是为民掌权,为民谋利,为民服务,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政治”之本质所在。

2、关于“政治家”。政治家有哪些基本特征呢?一般地说,有五条:一是能够代表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的意志和利益。一定阶级和阶层的意志和利益,是一定的政治家存在、活动的基础和条件。共产党人的政治家,应该是工人阶级和人民意志利益的忠实的、合格的代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践行人、典范。二是以从事政治活动为专门职业。这一基本特征,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家,必须把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作为毕生精力、心血倾注的事业,作为专门职业,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一心一意,不旁婺,不他求,不谋私,心系党,心系人民,奋斗终生。三是在政治组织或政治机关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这是政治家的又一个一般属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党一再要求高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治党治国的政治家。四是具有突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共产党人的政治家,作为执政党的政治家,必须懂政治,讲政治,具有组织领导水平和治国理政的才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学习作为基本的生活内容,终生学习,提高素养;把勇于实践,勇于探索作为基本的生活内容和终生任务;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基本的工作路线,终生坚持。五是具有凝聚力量和人格魅力。深厚的知识修养,人生修养,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豁达大度的无私情怀等素养,都是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政治家所必须具备的。

中央要求高级领导干部做一个政治家,不仅要具备政治家的一般属性,尤其要具备共产党人、共产党高级干部的特殊品格和特征。这种特征和品格不是天下掉下来的,生来具有的,也不是随着职务升迁自然具备的,需要在长期的、复杂的、艰苦的实践中磨练;需要组织的培养和教育;更需要自身的改造和锤炼。

3、关于“民主”。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基本含义是“人民的权力”、“人民的政权”。就是说,“民主”概念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经形成,就与“人民”相关联。

中国古籍中,民主一词最早见于《尚书》“乃惟成汤,克以而多方, 简代夏作民主”。这里的“民主”,是作民之主的含义。

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对民主思想的研究和讨论是极为不够的。中国封建社会时间延续长,封建统治思想在本质上是反民主的。从文艺复兴到近代西方思想家,对民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文艺复兴所产生的思想文化,核心是人道主义,人文主义。这种思想体系,本质上要求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人的权利、人的创造价值。这种思想体系,成为资产阶级的新思想、世界观。它的合理性在于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统一;以人为本,尊重人,为了人;提倡尊重和维护人的自由与平等。到了洛克、卢梭等西方近代思想家这里,形成了西方思想史上比较完整的民主理论。其要点是:人民主权理论,主张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和分割,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民是国家主人的理论,提出要特别防止政府滥用职权和蜕化问题,提出要约束政府,防止政府官吏违反法律,篡夺权力,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民主是自由与平等的统一理论,提出公民的基本自由权利主要包括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保障等,认为在民主制度下,每个人的自由,是以平等为前提、为界限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提出民主政治的灵魂是少数服从多数。以孟德斯鸠、洛克、卢梭为代表的一批近代西方思想家关于民主理论的思想,无论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还是在人类思想史上都是十分可贵的。

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相对于《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来说要有难度,不容易想明白、弄清楚。西方政治思想理论中那些抽象的概念和主张给我的感觉好像是“悬在空中的一样”,都不知道那些理论是“从何而来”的,让我难以理解。我想自己是缺失了对于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土壤”的了解吧。

在比较中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在学习中比较中西方政治思想。可以从另一种角度加深我对政治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理解,同时开阔我的眼界,启发我去思考。宗教文化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扮演的角色是极其特殊的,和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区别。可是就是这种理论上更为“蒙昧”的文化传统却催生了现代政治。相对来说,古代中国的宗教文化却从未真正地影响到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轨道。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宗教在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每一种政治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前人所提供的思想材料和思想实践,都是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同时代思想实践的借鉴,因此,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不仅要“学贯中西”,在中西方政治思想之间相互比较,相互推敲,而且还要在把握政治思想自身发展的逻辑联系的前提下,对各个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阶级、不同学派的政治思想进行比较。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西方政治思想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以及政治实践的主要内容,从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各个思想家的不同经历出发,去说明各种政治思想的内容,揭示各种政治思想所代表的特定阶级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要说明政治思想家阐述其政治思想所特有的理论形式、方法,揭示各种政治思想之间,政治思想与哲学、宗教、科学之间的联系。

半个学期的时间对于这十几个世纪的西方政治思想史来说,是那么的微乎其微。我想,现在的自己只能说是“入门”,如果说是了解,也只是了解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皮毛上的灰尘而已”。

“学无止境”。我想,自己依旧要抱着这样的心态,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深入学习“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第五篇:中国政治思想史_的心得体会

学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心得体会

站在历史的长河遥望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大量的丰富的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四大文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它们都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和地域的人类的劳动成果。我们吸收和继承着古人的优良传统继往开来,我们摈弃和批判着落后思想展望明天。谈到中国政治思想,我们无论如何都会从记忆里找出那深刻了脑海的常识,儒家孔子的“仁、义、礼、智”道家老子的“无为而治”法家韩非子的“依法治国”“以刑去刑”„„中国古人的政治思想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璀璨的历史文化,而中国政治思想也将永远以其独特的姿态闪烁在中国历史的长空,不断的指引着中国的进步。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今天的我们越来越西方化,西方的经济体制好,西方的政治制度好„„各种吹捧西方的舆论异常活跃,而在鼓吹背后,祖先的许多智慧结晶,却被我们遗忘在历史的尘埃中,仅存的传统文化也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中摇摇欲坠,遥想当年那些引起西方瞻仰的古代政治思想,现如今又会被多少人嗤之以鼻?那些我们引以为傲的古人智慧,现如今又多少人懂?多少人用?渐行渐远的儒道法墨思想是否也正如我们现代所理解的那样肤浅?其实不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的“礼治”、老子的“无为”、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治”不正贯穿了中国的历史,至今仍然延用么?社会的进步没有缺少史人的指导,社会的复杂关系,人类的微妙情感其实也正是恪守了“礼治”“兼爱”等各种育人的原理,而当代人很多的将社会的各种丑陋现象上溯为前人留下的弊病,对各种文化大肆的抨击和批判,而我们不能遗忘的历史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孔子的严重的批判,认为孔子没有民主,没有科学,从而彻底的去否定孔子,这在历史的进化过程中,不能不说是文化的摧残。而纵然有了前车之鉴,我们却不能痛改前非,至今仍有人全盘否定中国的政治思想,认为那是历史遗留的垃圾,从而对西方的那一套所谓的文明极力的吹捧,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痛啊?纵观历史,中国被称为世界的文明古国,考究其政治经济文化,哪一样不是傲然璀璨?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更是犹如万古明灯,照亮后人为中华民族的民主、富强而奋斗。而对西方政治大放厥词,仅仅从某个小的角度去对比西方和中国的政治,从那繁冗的大篇中国政治古文之中掘一词或一句对其考究得出结论为“荒唐之论”那不能不说是窥豹一斑了。但是对中国政治思想的完整精美品论却少之又少,渐行渐远的已经不是某位古人的思想而是中国古人的精髓文化了,如果说这是文化上的一大遗憾,那么打着古人旗号进行的利益商业行为,仅从一句话就对其思想的全盘否定,更有甚者,用西方观念看待东方文化,这显得不伦不类„„这样种种的文化扭曲岂不更令人寒心?

面对这种种对中国古人政治思想的批判,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读通、读透古书,在阅读上的障碍,往往也会导致意识思想上的一知半解,我们对古时了解的太少,误解、曲解就会使国人认为中华文化落后,不如西方。对自身文化的了解不够使得许多人盲目崇拜和引进西方文化和思想,从而使得华夏文化的精髓被埋没。就好像人们总会在说到古文的时候就觉得古文的大概就是“之乎者也”之类东西,从而心生厌烦,对其研究自然也会变得肤浅,即使是现代号称博士专家的部分人士也会陷入误读的区域,纵所周知老子在政治上主张的“无为而治”思想,“无为”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在当时的战乱社会,对统治者的政策具有很大的影响,所谓“无为而治”的“无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但所为之为,都应是出自事物之自然,无为之为发自自然,顺乎自然规律;是自然的为,而不是人为而为。所以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可发展到今天很多人却把这一理论肤浅的理解为一无所为,什么都不做,从而认为这种思想在现代是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这种盲区、偏论、误读的例子又岂止一个?古代孔孟子政治上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今天,很多学士将其与西方的“民主”进行比较,认为民本思想不如民主思想好,而从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我们可以理解到民本是古代的一种理念,而西方的民主是一种制度,这原本可比性就很小,所以也没所谓的好与坏,而且古代的民本思想在当时的君主社会存在也是合理的,是一种进步的利民理念,作为现代的我们应该是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看待当时的理念和政策,而不应该从现在的背景去理解当时的社会现象,即使是现在我们无法理解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存在于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当中也是符合了当时战乱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在现在看来,那也是一种推动了社会前进和发展的政治现象。对于在前人思想内涵和本质上的理解错误之外,我们还常出现古文词语字面化的错误,所以需要确立正确的认识视角,回归历史现象的本源,只有那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和认识历史,领悟古人思想的精髓。

中国政治思想,以其独特的智慧教育和影响着一代一代华夏子女,今天我们要建设的和谐、富强的文明社会更是需要延用中国政治思想的精髓。恪守文明准则,以爱对人,举贤,重礼„„无论在政治上经济发展中,一个好的标准都是会起促进作用,而当今社会,人际关系日益冷漠,官场贪污腐化,企业唯利是图,各种关乎社会文明,政治发展更加完善的问题却层出不穷,是我们淡忘了古训么?还是社会发展下必然会有的弊病?企业经营一切以利益为出发点,“大头婴儿”的奶粉事件,官场里里任举十四岁市委儿子当官的现象,这不是公然违背了古人固有奉守的道德建设和举贤理念么?而为什么我们会对一位路边摔倒的老人熟视无睹,冷漠至极?“严父出孝子”何时又开始被被各大专家从各个方面论证和质疑? 孔孟之道里提倡的仁爱、非攻、尚贤思想真的过时或者已经没有价值?而所谓大肆捧吹的西方民主,开放,自由引进到了中国却是怎样一种场景?是不是在这样活跃开放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多少的去遵循礼仪宗师孔子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忠、孝、爱、和、中等是儒家道德修养理念?儒学这样一个深奥的学科体系,又岂止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和评论的,它始终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与思想,这是一种民族的智慧凝聚,“民心所向”的政治和民主其实在古代就已经被论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论在怎样的时代,真理和道德总会成为胜者,永远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掉,终日为名所困,为钱所诱的价值观和从政思想,最终有的下场却是一无所获,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和发展,中国政治思想里的精髓终究是历史上闪亮的明星。

通过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我进一步从精神层面了解到中国的政治发展历程,把自己对中国政治文明的认知提高到另外一个高度。我个人觉得在中国政治文化中,每一个学派都最终融合到了儒学之中,可以说它们消亡了,也可以说它们得到了升华。在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各种学说都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服务于统治者,这是无法改变的。只是他们的各自表现形式不同,或温和、或激进、或具体、或模糊,而儒学的道德教化对现今政府政策的出台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仍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在全球化新形势下,它将会是世界全人类的财富和瑰宝。可以说我真的是受益匪浅,可能是因为老师别具匠心的授课方式,也可能是之前对中国古代政治历史的一知半解,模糊的记忆总会被越辩越明的真相所取代,而中国古代政治精髓却会永远留在心中,好的文化和传统最好的流传方式就是靠我们华夏子孙对它的继承和运用,只有精读古人的思想,用智慧的双眼去明辨是非,用独特的视觉去回归历史,我们才能将古人的智慧更好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也只有依靠我们运用中的不断改善,文化才不会出现断层,中国人的智慧的结晶才会不断的凝聚,不断发扬光大!

下载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5个) 1.轴心时代: 凯伦·阿姆斯特朗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

    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中国政治思想史老师复习课上随口说的各题型的例子以供参考: 概念题5个*3: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王阳明的学说、无为而治、德治、仁政、阴阳学说、黄老之学、三纲五常... 简答题9......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一、 名词解释: 1. 正名:正名也就是要使每一个等级的行为与其在专制国家的等级结构中的位置相符,确切的说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 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恻隐......

    政治思想史(五篇模版)

    1、 贯穿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主流思想? 1) 应然: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 2) 突然: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 3) 将然: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

    中西政治思想史

    中外政治思想史课程论文 题 目浅谈洛克的分权理论学 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 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 级姓 名指 导 教 师 成 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月日浅谈洛克的分权理......

    中国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天命不常:所谓天命即是上天受命之意。天命不常意思是上天所授予的大命不是固定的,并不是永远地保佑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王朝。周公在执掌周王室政权期间,详细阐明。......

    中国政治思想史导论

    导论 56学时,3。5学分 教学重点:讲清三个问题: 1、什么是中国政治思想? 2、为什么要学习? 3、怎样学习? 一、什么是中国政治法律思想 中国政治思想是于中国历史上政治思想、法律......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 关于儒家政治思想的认识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儒家以其独特的思想,凸显了其对中国政治的独特价值。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学说“仁政”,以及以德治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