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论文 观郑、杜〈安塞腰鼓〉教学视频有感 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4 23:2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论文 观郑、杜〈安塞腰鼓〉教学视频有感 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论文 观郑、杜〈安塞腰鼓〉教学视频有感 新人教版》。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论文 观郑、杜〈安塞腰鼓〉教学视频有感 新人教版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激情澎湃,铿锵有力,思想内涵丰厚,特别是其中一些写意的语句,含义深刻,发人深思。

新课标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性也就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属性。

作为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的名师,郑桂华老师和杜健老师的教学也是在充分把握了文章的特点及围绕对话性这一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属性而展开的。在观看视频后,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她们都非常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情境创设,为对话营造氛围。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郁的气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两位老师都不是直接进入课文的讲解,而是很注重情境创

设,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多媒体片断“黄土风情”,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杜健老师甚至还把腰鼓带到了现场,让学生印象深刻。看完多媒体片断“黄土风情”后,两位老师都及时地抓住了学生此时激动的心理,让学生主动说感受,而学生此时也确实有话可说。这又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注重朗读感知,为对话夯实基础。

朗读法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特别是像《安塞腰鼓》这样情意浓烈的文章。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让学生自由朗读、分组朗读、比赛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让学生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及安塞腰鼓所传达的气势与力量。让他们在多次朗读感受中加强了对生命律动的感受,进而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也自然就变得活跃了。

3、注重个性化阅读体验,这是对话能否有效高质的重要条件。

语文教学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不断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和升华。对于像第七段中的“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及第8自然段中“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等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的句子,两位老师都有重点引导讲解,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并分析。让学生体验到它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潜移默化之间养成积极面对生活的情感态度和生命在于奋力搏击的价值观念。在课文主旨的归纳方面,两位老师都很注重引导学生对于家乡、祖国的热爱。由彼及己,情感由作品转移

到学生自己的心灵深处。例如杜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说:“这鼓声象征着中华民族顽强不屈、蓬勃向上的民族之魂。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强烈的情感一起再来齐读这篇文章。”郑桂华老师在总结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西北作家用这篇文章表达了对黄土高原那片土地及人们的热爱,那我们的同学们作为杭州人有兴趣也可以去写写我们的西湖,把你们的情感倾注其中。”

4、重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这是对话活动的重要目的。

语文学科的另一个性质就是工具性,在具体的语文课堂中学生能不断积累语文知识和强化语文能力。在讲到文中的排比句和比喻句时,两位老师都很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词、句式、修辞等。但两位老师的教学又各有注重。

1、杜健老师似乎更重视形象直观教学,所以她把腰鼓带到了课堂。在讲“飞扬的流苏”及“多水的江南”时都分别运用了多媒体图片。为了让学生理解腰鼓的所释放出的巨大力量,杜健老师还选用了“杨丽萍的孔雀舞”所表现出的轻柔美作为反衬,这对于见解不多的中学生来说确实可以带来一个鲜明清晰的直观感受,从而透彻地理解作者语言中所传达出的丰富情感。但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过多的图片解说又弱化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失去了想像的空间。在我看来,如果能初步启发学生思考后再用图片去解释说理,深化学生的理解可能更好。

2、虽然两位老师都很注重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及语文能力的培养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在郑桂华老师的课堂中我认为这点更突出一些。由以下四点可以说明。一是在让学生表达感受时,学生所说出来的较生僻但用得比较准确的词郑老师会请学生自己到黑板上把它们写出来,例如“剑拔弩张”等。二是她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容词去表达同一种感情。三是她让没有发过言的小组或同学先回答问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想郑老师肯定深得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真谛。因为确实青春期的学生都是有表现欲的,他们不主动并非不知道或不想发言,而是不敢或者说不自信,这时她们需要的正是老师的鼓励的目光与话语。而这时只要老师抓住了学生“最近发展区”给以正确适时的引导,学生就会把潜力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大的进步。四是她同时还不忘经常提醒学生记下其他同学所说出的好词句。初看来,可能会觉得这老师有些啰嗦,但细细一想,这是必要的,而且可以说是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需掌握和保持的一个好习惯。因为中学生往往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他们需要老师的提醒和引导。

3、从对课堂的掌控来说郑老师可能更为值得学习。因为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相互交叉的过程,在真正的素质教育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正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真正教学过程的流畅并非是教师顺利完成了自己教学设计的流程而主要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映即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这点

上,杜健老师看似完美无缺的教学设计正是暴露了杜健老师的心虚。她或许正是担心自己掌控不了课堂,才在上课过程中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教学流程中,当然,只要保证了教学知识的正确性以及适当照顾学生的主体性,老师的课也能基本上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学到所应学到的语文知识及能力,但很显然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其效果不会是最好的。而郑老师的课在这点上就自然流畅得多,她看似“无备而来”,但实际上她确透彻地了解了语文教学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她总是随着学生的思路去联系现实和作品,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就成了老师和学生一起在探讨作品并与作者对话,这样起到教学效果当然要更好一些。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用这句话来形容郑老师的教学方法应是恰当的。不过要达到这种教学境界,作为未来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还得多多实

践才能做到。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青山镇中心小学夏慧

邮编:726302

联系电话:***

教案背景:

这篇文章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这是一首歌颂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是一种完美的统一。文章多用短句表现内容,铿锵激昂,又运用大量的排比句,渲染了一种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快速的节奏,让人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这种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教学课题: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安塞腰鼓》

教材分析:描写的是以黄土高原为广阔背景的一场舞蹈,舞蹈者——“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就象那片高粱”,用打腰鼓来宣泄激昂的生命和羁止不住的力量。

教学方法:诱思引导以读促悟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语言之情感。

2、探究,品味,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壮阔的场面、沉重的响声、有力的搏击、变幻的舞姿。

3、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朗读”为主,在朗读中感受气势,在品读赏析中感受语言之美,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难点: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腰鼓表演视频、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跟随作者去了解了安塞腰鼓,去感受了它的节奏,去体会了它的气势,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安塞腰鼓的吗?

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板书: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

2.鼓响之前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后生)这是一群怎样的后生?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来形容吗?

茂腾腾,沉稳而安静,朴实

3、当这群茂腾腾,沉稳而安静的后生举起手中的鼓锤,那又将是一幅怎样的场面呢,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安塞腰鼓》,去领略它独特的风采和魅力吧!(板书:安塞腰鼓)齐读课题

二、品读赏析,指导朗读。

1、这安塞腰鼓深深地舞进了作者的心里,作者在大声地赞美它,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文中哪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1)指名交流“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示句子)

(2)这个句子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呀?你能带领我们读一读

(3)这每一次的出现都在赞美些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一读腰鼓表演,看看你们都找到了什么?

A、第一次赞叹:整个舞蹈场面如此壮阔、豪迈、火烈。因此,作者不由自主地赞叹道——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壮阔的场面]

B、第二次赞叹:好在沉重的响声。作者连用了六个“隆隆”。[板书:沉重的响声]

C、第三次赞叹是因为后生们有力的搏击,他们把自己的蓬勃的生命力都释放出来了。[板书:有力的搏击]

D、安塞腰鼓好在那变幻的舞姿。[板书:变幻的舞姿]

小结:好一个安塞腰鼓,它好在宏大的场面、沉重的响声、有力的搏击、变幻的舞姿。“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足足出现了四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表达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引导感悟、展示朗读(个性朗读、朗读评价)

(1)播放“腰鼓表演”视频,谈感受

(2)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感受和理解,看朗读哪些段落能使你又痛快淋漓、拍手称快的感受,怎样朗读才能传达出这些感受?就读来听听吧!

三、情感拓展

1、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安塞腰鼓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这源自安塞人对家乡的热

爱,对未来的向往,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改革开放给国家都带来了希望,刘成章对改革开放充满了热情。1986年,刘成章创作了《安塞腰鼓》这篇优美的散文,写出了黄土高原人的精、气、神。正如有一首歌唱道:„„(播放歌曲《黄土高坡》)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舞停了,舞姿仍在眼前,鼓声仍在耳畔,激情仍在心中!让我们记住安塞腰鼓,记住这黄土地上表演腰鼓的后生,记住这篇文章的作者——刘成章。

1、读一读刘成章其它有关黄土地的文章,如《老黄风记》、《山峁》等。

2、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14、安塞腰鼓 鼓响之前茂腾腾的后生静

壮阔的场面

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赞美

好有力的搏击

变幻的舞姿

鼓声止息嘹亮的鸡啼静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文章,是一篇歌

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文本意识、人文意识: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在教学《安塞腰鼓》这一课时,我很注重文本。整堂课,大部分时间是朗读课文,品味语句。紧紧围绕课文,朗读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欢的语句。通过朗读品味,不仅仅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领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使学生感受文章中的语言美,音乐美,人物美,情感美,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注重问题设计:在朗读品味这个环节,我设计的问题是:“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哪儿?”这个问题一提出,能统领下面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很明确。在学生看完精彩的腰鼓表演后又设计了“看朗读哪些段落能使你又痛快淋漓、拍手称快的感受”让学生对安塞腰鼓有进一步的感知。

3、注重朗读: 放声朗读,尤其是朗读比赛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先自读,后比赛读,或小型集体读,个性朗读、朗读评价等形式各样,这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了本班全体同学的朗读实力,也充分体现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

我也清楚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1、在突破重点内容时,有待于挖掘和拓宽;学生在感受“好一个安塞腰鼓”分别好在哪里?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不够,学生表现欲都很强,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表现不够到位。2、教师的板书设计较凌乱,书写不够规范。

3、基础知识教学还需进一步加强。

总之,这堂课的教学还是很成功的,让我看到了我的学生们富有个性的一面,在朗读中也让我感受到了学生对黄土高原上这群茂腾腾的后生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第三篇: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喜不喜欢“播滚”?喜不喜欢“劲舞”?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描写安塞腰鼓的散文。

二、熟悉课文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三、放教学录像

安塞腰鼓曾在我国多种大型活动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体教学录像。在正式讲解课文时,放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

要求学生边看录像边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四、理解课文主旨

1、要求学生离开课文谈自己看了录像后的观感:

在学生谈观感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

⑴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⑵ 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⑶ 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2、结合这些感受再来琢磨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内涵:

品味并说明下列语句的意义:

⑴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明确:也许很多人认为。黄土地的农民已经被岁月的风霜、上地的贫瘠折磨得丧失了生气。

⑵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明确:江南的流水已经蚀消厂生命的“元气”。已经没有承载这样原始生命力量的“厚土”了。

⑶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十分陌生了。

明确:人们已经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动所沸腾,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

⑷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明确: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

⑸ 请把第12、16、19、21、24自然段置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里进行思考,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参考:我们的民族显然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太多的束缚和挫折,但我们总能神奇般地重新崛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走进了一个令人振奋和自豪的新时代,只要我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够再造辉煌。

五、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请同学归纳写作特点,提示:

从句式、修辞和节奏角度思考。

参考:

1、铿锵的短句;

2、激昂的排比;

3、疾猛的节奏。

第四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选自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从标题上就可以看出这篇课文有丰富的资源进行多学科融合教学。《安塞腰鼓》是新时期的经典课文,他写陕北高原,写高原腰鼓,写打鼓的人,展示高原的民俗民风,以及高原人奔放雄健的精神气质,表现了陕北高原人民蓬勃的生命力,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多学科融合,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的与众不同。

一、教学思想的反思

《安塞腰鼓》是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带有诗情画意的散文,这种诗情是从黄土高原生长出来的,具有粗犷,豪放的特点,又是从高原上“一群毛腾腾的后生”身上散发出来的.,充满生命的力量。

语文学科它的工具性比较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语文这门学科特点,教学学生识文解字,掌握其中的写作方法,从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如果在课堂上只讲语文知识,就显得枯燥,单调,所以我们还要深挖语文学科以外的知识,看看文章中有没有其他学科的融合,语文教学中有音乐舞蹈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中有史地的融合可以让学生明史鉴,晓天下,语文教学中有理化的融合可以让学生精准理性有逻辑的分析判断事物,多学科的融合,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可以增长见识,达到所有科目同步提高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反思

《安塞腰鼓》一篇地域性很强的一篇文章,在设计之前,认真研读教材,查找资料,依据教师用书的参考建议,采用多种方式的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力求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课前让学生搜集安塞腰鼓的视频,安塞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安塞腰鼓有关的歌曲等,为上课做准备。

导入的时候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片段,让学生欣赏安塞腰鼓集舞蹈、音乐于一体的大型表演,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做了详细的介绍:“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安塞腰鼓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陕北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在古代既是

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课中当学生问道“为什么只有黄土高原才能生养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呢?”用地理知识来给学生讲解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可以说只有厚重的黄土高原,才能生出一群群茂腾腾的后生,只有厚重的黄土,才有西北高原的汉子们,学生们对磅礴、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就有了更深的了解。

课的结尾播放:

李政飞演唱,孟海平作词,孟海平作曲的《吉祥腰鼓》,在音乐的激荡中,把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再次显现出来,也把本课推向高潮,学生在欣赏中结束本课,余味悠长。

三、教学过程反思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又是一篇抒情性散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诵读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主题,由于诵读时间过多,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偏重朗读,导致后面分析课文不细,也没有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余地,在学科融合过程中,由于教学资源缺乏,资料有限,虽然有其他学科的融合,但对深度融合欠缺,甚至是生搬硬套,在授课过程中没有把握好量,导致重难点没有凸显出来。

四、改进措施

1、人文性和工具性极强的语文学科,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是不是有点强学科所难,但是受课题的约束,我们不得不融入其他学科,但怎么融入,怎么衔接的融入,怎么有机的嵌入,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思考。

2、语文教师拿到一篇文章,我们要探讨,如何传道、授业、解惑,从那些方面入手,安塞腰鼓就是让学生学习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习安塞腰鼓磅礴、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进一步了解安塞腰鼓、黄土高原、西北汉子,学习集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安塞腰鼓,在诵读中感受,在欣赏中审美,所以我要多角度,多方式,多思维恰如其分的融入其他学科,很好的的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

一篇文章,却融合了地理、音乐,舞蹈等学科方面的知识,让不仅学会了本课的有关的知识,还学到了地理和音乐等方面的的知识,受益匪浅。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9 观舞记学案 新人教

观舞记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熟读课文,了解印度舞蹈的艺术瑰丽,体会比喻和排比句的作用。(教学重点)3.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教学难点)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观舞记》。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2.背景资料

本文是作者在1957年底观看了印度民间舞蹈艺术团演出后写的。3.字音字形 咿哑(yī yā)粲然(càn)嗔视(chēn)....颦蹙(pín cù)绚丽(xuàn)褶裙(zhě)....垂睫(jié)细腻(nì)花鬘(mán)...蠕动(rú)斗薮(sǒu)惆怅(chóu chàng)....叱咤(chìzhà)极妍(yán)笑颊(jiá)....4.词语解释。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变幻多姿】不规则地变换出各种各样的姿态。【高视阔步】 文中形容气概不凡。

【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离合悲欢】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

【浑身解数】浑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数:那套数,指武艺。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腕。

【息息相通】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举手投足】一抬手,一动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内容结构:速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全文共2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明确: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以观赏者的眼光从各个角度写印度舞蹈给“我”留下的总体印象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11—18自然段):从身体、神态、动作几个角度运用排比和比喻具体描写姐妹二人优美的舞姿。第三部分(第19—22自然段):写观赏后的体会和对姐妹二人精彩表演的留恋及感谢之情。

2.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明确: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抒写了作者“观舞”的惊喜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印度艺术,文明的赞叹和对印度人民的友好情谊。

第二课时

(二)深层探究

1.试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

明确:如:“深深地低头合掌”“长眉……舞蹈出诗句的离合悲欢”“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等。

2.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明确: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

3.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明确: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4.“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

明确: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欣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是离不开她们的文化背景的。

(三)品味语言 1.印度舞的“美”,在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明确:她们以身体、神态、服饰、心灵来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板书:飞动 光艳 曼舞 神韵)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为什么喜欢并大声朗读。提示 :可以从修辞、用词(动词、形容词)、感情、作用等方面考虑。

同学们可能会喜欢如下语段:2—5段用排比修辞表达了对卡拉玛姐妹舞蹈舞姿、容貌、服装、形体之美的赞叹。13段用生动优美的词语“光艳”、秀丽等写出卡拉玛姐妹形体的美。16段用排比、比喻的修辞从身体、衣饰方面写出了舞蹈的美。17段用排比句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神态的多变,舞姿的优美,舞艺的精妙。18段用排比、引用写形体方面的美来。

四、课堂小结

美,是无处不在的。让我们用一颗善感的心捕捉美,用生动的语言留住美,这样,我们 2 的生活才会时刻洋溢着美。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设计

课文用下列句子形容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请你模仿这个句式写一句话。假如我是诗人,我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示例:假如我是个摄影家,我就要拍出一张照片,来定格她们的绚如鲜花的笑容。

七、教后反思

下载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论文 观郑、杜〈安塞腰鼓〉教学视频有感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论文 观郑、杜〈安塞腰鼓〉教学视频有感 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