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创作生涯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23:5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舍创作生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舍创作生涯》。

第一篇:老舍创作生涯

老舍创作生涯

二十世纪中国现代一流作家、世界级语言艺术大师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1899年2月3日出生在一个满族的贫民家庭。他的父亲舒永寿是一名隶属正红旗满洲的守卫皇城的护军;老舍出生的第二年,父亲在与八国联军的巷战中阵亡,老舍幼年时是靠着勤劳、诚朴、讲义气的母亲给人缝洗衣服抚养长大的,母亲是对他施以最初的“生命教育”的第一人。而他得以受教育是得助于乐善好施刘寿锦(1925年出家,号“宗月大师”)代交学费把他送入私塾就读。他自幼广泛接触民间说唱和古典诗词,并热衷慈善事业。1918年6月,老舍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任教于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并兼校长。这时,“五四”运动爆发了,老舍虽没有直接参加却受到很深的教育,影响了他毕生的思想感情和创作。

1924年夏,老舍由燕京大学英籍教授艾温士推荐(那时老舍在燕大旁听英文课),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讲师,并在第二年创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随后的长篇《赵子曰》、《二马》也都是在英国完成的》1929年夏他离开英国,途经法、德、意、新加坡,写出了中篇童话小说《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国后,老舍受聘于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教授兼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1934年又去山东大学文学院任教授。这一段时日中,他创作了长篇小说《离婚》和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如《月牙儿》、《黑白李》等。

1936年至1937年,老舍先后发表了长篇《骆驼祥子》和中篇《我这一辈子》。《骆驼祥子》描写的是老舍所熟悉的北京贫民的生活,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代表了老舍30年代创作的最高峰,并同后来的《四世同堂》一起,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大师级的地位。抗战爆发后,老舍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总务部主任,专心致力于抗战文学的创作。1944年至1947年,老舍创作了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这部小说以沦陷后的北京为背景,以一家祖孙四代为线索,表现了沦陷区人民承受的苦难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建国后,老舍主要投入到话剧创作中,《茶馆》、《龙须沟》是其代表作。其中,《茶馆》在国外演出引起轰动,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为老舍赢得了世界级的声誉。1951年,北京市政府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8月24日,老舍不幸逝世,享年六十七岁。

老舍一生共创作小说、诗歌、戏剧、曲艺等作品百余种,约八百万字。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他的作品被评价为“融平民意识、现代意识、地方特点和执着的人文精神为一体”,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他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与矛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了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第二篇:赵树理和老舍创作的民族风格

试析赵树理和老舍创作的民族风格

摘 要:在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优秀作品中,都不同程度的带有民族色彩,其中,赵树理和老舍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作

家,他们创作中的民族风格也最为突出。

关键词:民族风格;创作;赵树理;老舍

一切文学作品都属于一定的民族,但不等于一切文学作品都带有民族风格。在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优秀作品中,几乎没有一部是不带有民族色彩的,只是有程度的差别。其中,赵树理和老舍创作中的民族风格尤为突出。可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尽管他们的写作对象不同,但从内容到形式都继承并发扬了我国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民族风格在创作内容上的体现

民族风格在赵树理和老舍的作品中是通过很多方面反映出来的。如时代气息、民族性格以及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等。

一部作品所描绘的具体生活画面越是与民族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将越反映出民族生活的历史特点、时代精神,就越富有民族特点和生活本质。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展示了劳动人民反对封建婚姻制度,摆脱封建束缚,掌握自己命运的社会现实,《李有才板话》表现了农民如何逐渐站立起来,打倒恶霸地主、彻底翻身的过程,而《李家庄的变迁》更进一步描写出农民们由觉醒到斗争直到打倒地主取得最后胜利的过程。赵树理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下,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抗日战争,但有力地起到了配合抗日战争的作用。以后的《三里湾》、《登记》等作品,也都和时代紧密联系,充分表现了时代精神。老舍从1925年开始正式进行创作。最初的作品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写的都是中国一般市民的遭遇、梦想、挣扎和相互的倾轧。作品透过这些市民生活,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到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老舍没有去写那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没有直接去写上层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如何残害人民,而是揭开他所最熟悉的城市下层社会的一角,真实地反映了那个黑暗社会的整个面貌,让人们亲眼去看血淋淋的生活现实,《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月牙儿》就是这样的作品。老舍把对危害人民的旧势力、旧制度的批判同唤起民众自身的苏醒联系在一起。到了抗战时期,他把抗击日寇的侵略同唤醒民众从封建的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因袭思想中求得解脱联系了起来。这就是他给抗战后第一部长篇小说题名为《蜕》的原因。老舍一生的创作都是出于一个作家的爱国之心和自觉的社会责任感。无论是小说创作还是戏剧创作,都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

文学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的题材有着密切关系,但仅仅有了民族题材,也还不能使作品成为真正民族的东西。这就是说,当作家的创作表现了民族性格特征时,那么民族的风格也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赵树理的作品突出地表现出了处于民主

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的性格特征。他们是敢于反抗邪恶、心地善良、富有韧性和乐观精神的英雄。小二黑在强大的封建势力迫害下,毫不示弱,充满信心,并喊出“送到那里也不犯法”的话。《李有才板话》中“小字辈”人物,在恶霸地主面前,也表现出他们的机智、勇敢和胆略。这些人物倔强不屈的性格,藐视权贵、敢做敢为的精神,使农民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社会发展了,人物的性格也在变化着,《三里湾》中的人物已不同于小二黑、铁锁和小顺了。金生勤勤恳恳为群众服务,在领导群众秋收、扩社、整党、开渠等中心工作中充分表现出他的工作才能和高贵品质。玉生认真钻研、虚心学习,一心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就更突出。老舍笔下的劳苦人民,写得大多是可爱的。他们都是善良的,具有忍让和宽容的美德。他们没有受到书本上那些陈腐思想的毒害,显得单纯、朴素;他们也承袭了民族传统的文化教养,即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道德信念:讲义气,守信用,保持节操,扶困济危,这些都是构成他们信念的基础。像李四爷、祥子、常二爷、刘棚匠、小福子、长顺、三等巡警等,老舍对这些人物的深刻理解,使他多次在作品里赞美这些朴实的劳动者,但他也看出了他们的种种性格弱点,即旧势力对他们精神上的损害和扭曲,并且深刻地指出这些弱点形成的社会原因,力图揭示特定时期市民性格的变化趋势。

地方色彩有时会透露出民族气魄,而民俗是最能透露广大人民的历史生活的。赵树理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老舍出身于北京城的贫苦市民家庭。他们尝受过痛苦生活和艰辛的滋味。他们长期生活在底层社会中间,就是其中的一员。正因为赵树理和老舍对农村和市井,对农民和底层市民的一切了解得非常深透,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地方色彩渲染得也非常自然、生动。欣赏赵树理和老舍的作品,很容易使我们嗅到山西山区的乡土气味,听到醇厚的京腔京韵。民族风格是渗透于整个文学创作之中的内在因素,作品中如果能描绘出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写出地方的山光水色、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等等,无疑会突出作品的民族色彩。表现民俗,在赵树理小说的民族风格的创造中起着重要的和显著的作用。《登记》里的罗汉钱、玩龙灯、说媒、走娘家等等,这些民间习俗是通过他所反映的生活和他所创造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可以说,离开了赵树理所创作的生活图画和人物形象就无所谓民俗,反过来说,离开了民俗,赵树理也就难以说他的故事和创造他的形象。没有阴阳八卦、黄道黑道的描写就没有二诸葛,没有摆香案、头顶红布装扮天神的描写就没有三仙姑,没有罗汉钱就串连不起来小飞蛾和艾艾的故事,没有端着碗出来吃饭的描写,《李有才板话》和《“锻炼锻炼”》的情节就得重新安排。赵树理对于民俗的描写是自然而巧妙的,民俗对于赵树理小说生活化、形象化、群众化、民族化的作用是显著而重大的。而京味是老舍市井题材小说的独特风格。老舍笔下的北京城是相当真实的,山水名胜古迹胡同店铺基本上都用真名,共有240多个。北海是写得次数最多的一个地方。京味不仅是北京的风景气候,更是红墙绿瓦包围着的城池中北京人特有的情态风味,以及人们所感受到的京城的文化意味。老舍长于描绘在北京独有的大杂院、茶摊、庙会、书场、车厂子、白房子、商行里发生的人与人的纠葛,善于从一包红枣,一小盒杏仁粉,一尊兔儿爷,一碗酸豆汁中去体味北京人特殊的文化心态。老舍精心找寻的是生活于北京市井之间满汉相兼的“老”北京人的气质,他将景物、风俗与活动于其中的北京市民的心态联系起来。仅从中秋节送来送去的那包早已过期的食品中,便可窥见北京小市民在谦恭礼让背后的敷衍和虚伪。而那些旗人后代在逛鸟、品茶、唱戏的闲情中所显现的耗财买脸、盛气凌人,更足以说明北京人“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的死要面子的臭毛病。老舍的许多作品从各个侧面逼真而

又生动地展现了北京小市民在文化古城的氛围中生成的特有的情态及其性格趋势,描绘出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现代北京的“清明上河图”。赵树理和老舍作品中这些民俗和细节的描写,使我们觉得非常亲切、真实,透过它看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面貌和祖国的自然风光,从而激起了我们民族的自豪感。

二、民族风格在创作形式上的体现

一个民族的群众语言总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大众风格,赵树理和老舍的文学语言都是经过锤炼加工的人民大众的口语。他们作品的民族风格,首先是通过他们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赵树理以劳动人民的口语为基本成份,吸收了说书人口中一些活的词汇和现代汉语的一些新词汇,把它们熔于一炉,炼出非常纯粹的群众语言,这就是他自己的独特风格的语言:通俗化、口语化。不但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如此,就是作者的叙述、描写也是如此。它们是从劳动人民的口语中提炼出来的,非常平易、朴素,而且纯洁、生动,毫无知识分子的腔调。另外,赵树理的语言非常轻松、活泼、幽默,风趣横生。这种特色我们在群众聊天时可以听到,在古典小说和民间故事中也屡见不鲜。如《传家宝》中小娥的丈夫对小娥说:“你不用和稀泥!”这里的“和稀泥”既通俗又形象,意思也表达得透彻。《老定额》中写大家在公共食堂吃饭,喜欢“自由碰座”,既确切又简练。人民群众的口语,经过赵树理的提炼,无论是描情写景,还是绘影传神,都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他很少使用方言、俏皮话、歇后语等,只凭那些平实朴素的语言却能把思想传达得十分精确,把形象描绘得非常逼真。而老舍则巧妙地运用市井流传的京腔土语来创造他的小说中独特的京味。他精选那些形象性强又朗朗上口的方言土语,如“差不离”、“套近乎”、“吃不了兜着走”、“扯闲盘”、“喝猫尿”、“阴死巴活”、“贫嘴恶舌”等以增加文学语言的生动、幽默。选择适当的歇后语如“吊死鬼说媒,白饶舌”,“蛤蟆垫桌腿,死挨”等,使小说文字更加活泼。此外,他还选用了北京地区特有的儿话音如“叫真儿”、“抠门儿”、“事由儿”、“压根儿没完”等表现北京市民口语的圆润和油滑。老舍的语言妙语连珠,变幻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京味。正是这种京味儿语言塑造了活生生的京味儿人物,体现了老舍语言的民族特色。

民族风格的形式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在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上,赵树理和老舍也具有非常浓厚的民族特色。赵树理作品的表现手法完全是从传统小说、评书的结构方法中演化出来的。具体地说,他的小说总是有很强的故事性,情节连贯,有头有尾,有的只有一个小故事,有的通篇是个完整的大故事,中间又包含着若干小故事。无论是《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还是《三里湾》都是如此。在情节的发展中,赵树理还运用了《话本》和《评书》等古典小说中常用的“扣子”和“惊人笔”等手段,深深抓住读者的心灵。老舍则是一位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营养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对于我国的民族文艺和民间文艺非常熟悉,也非常热爱,对传统戏曲和曲艺有独到的见解。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创作了许多“抗战京戏”和宣传抗日的鼓词、坠子、相声和拉洋片词。北京的曲剧这一剧种的产生就和老舍有密切关系。在话剧创作上,他有意识地继承了我国传统戏曲和曲艺的表现方法。中国传统戏曲认为舞台就是演戏的场地,不存在“几堵墙”的观念,让观众被剧情所吸引、所打动,和剧中人物同哭同笑,不完全依靠写实的布景装置,而是依靠了剧情的逼真和表演者的真情实感。他的剧作尽可能在简练的剧情里,表现出复杂纷纭的生活面貌。《茶馆》的“散文式结构”中,无法找到仿制的痕

迹,充分发挥了作家自己的独创精神。我们从老舍的剧本中就可以看出他在话剧创作上大量溶化了戏曲艺术的许多特点,他不受西方话剧三一律、四堵墙的限制,而把话剧舞台同样看作是“演戏”的场地,对于话剧的形式和技巧,他都是从戏剧的主题思想和塑造人物的要求出发来考虑的,因此,他的作品的主题和人物是多种多样的,他的艺术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他的戏剧观是和中国传统艺术的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主张相一致的。所以我们无论读他的小说还是剧本,都感到十分亲切,这不仅是他写的都是我们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在艺术上他同样表现了十分鲜明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中国传统戏曲历来讲求舞台和表演的形式美,强调艺术的欣赏性。老舍在他的话剧创作中同样吸取了戏曲的这种特点。《茶馆》的布景,就比旧北京的大茶馆要漂亮得多,观众既接受了思想内容的陶冶,又得到了美的享受。舞台人物的衣服色彩也讲究协调。他还要求戏剧语言有节奏感,有韵味,讲究平仄。看老舍的话剧节奏感很强,听他的台词,像欣赏一首好听的音乐。这也是受中国戏曲讲究声韵节奏的影响。

赵树理和老舍是我国杰出的现当代作家,他们的作品,以新颖独创的民族风格,充满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也给我们留下了我们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文化遗产。

第三篇:从《骆驼祥子》看老舍的悲剧创作

从《骆驼祥子》看老舍的悲剧创作

【摘要】:深入细致的分析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不难发现:老舍是一位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悲剧创作作家。本文主要通过对《骆驼祥子》中悲剧人物的形象分析(主要分析祥子、虎妞、小福子三人的人物形象),进而得出老舍悲剧创作的特点:第一,老舍悲剧创作的对象不是单人的,也不是仅仅指小人物的悲剧,而是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从属于不同的社会地位,祥子是底成社会的,虎妞是剥削阶级的,但同样是悲剧性人物,拥有悲剧命运;第二,老舍悲剧创作的表达的客观性;老舍创作悲剧故事,少用主观性语言,对于故事的叙述和描写,具有极强的客观性,他大量运用北京市民浅显易懂的通俗的口语,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高度统一起来,用客观化的叙述描绘了一幕幕悲剧;第三,老舍悲剧创作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悲剧意识一般带有忧患意识、批判精神和反思意识,无疑老舍的作品中就体现了这种意识。

【关键词】:老舍 《骆驼祥子》祥子 虎妞 小福子 悲剧创作 对象 客观性 悲剧意识。

【正文】:老舍的创作在到了创作《月牙儿》的时候,悲剧在他的作品中占了主导地位,《骆驼祥子》是《月牙儿》创作的进一步发展,是他的悲剧创作发展的一个新高峰。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对人物悲剧命运的刻画充分展示了他的悲剧创作的艺术才华。

首先,对于祥子悲剧命运的演绎。

祥子是《骆驼祥子》中最重要的悲剧典型人物,作品中通过对祥子“三起三落”的悲剧历程的描写,充分刻画出了祥子这一人物形象,而祥子的悲剧人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第一,祥子性格的转变突显祥子的悲剧人生,祥子刚进城时,善良、勤劳、诚实而且充满活力、体面,并且非常要强,作品中说:象一棵树,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①他对待生活有着进取的精神和坚韧的耐力。除此之外,祥子不喝酒、不抽烟、不赌钱,没有任何不良嗜好。这样,他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因为祥子从农村出来,农民淳朴、正值的性格和善良美好的内心他都具有,他刚拉上车时,不向人要价,只是一笑:“坐上吧,瞧着给!”②让人觉得很真诚,而且笑容让人感觉单纯可爱。当祥子凑够钱去买车时,他不会和车主讲价钱,只是“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③这也表现了祥子的单纯。还有在曹宅拉包月时,意外翻车事件中表现祥子作为一名劳动者的责任心。等等一系列事都表现了祥子美好的品质和性格。正如作品中写道:“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做个好鬼似的。然而在情节渐渐的发展中,他的美好性格渐行渐远。在他从败兵中逃回后,他只顾挣钱,“他只看见钱,多一个是一个。”“象一只饿疲的野兽。”④不顾个人名誉,也不顾他人感受。到虎妞死后,祥子更加的玩世不恭他不在老老实实的敷衍任何人;最后他变成行尸走肉,猥琐、肮脏、精神麻木。从祥子的性格的转变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对旧社会的有力控诉,同时激起人们对祥子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

第二,祥子的婚姻突显他的悲剧人生。祥子刚进城时希望凭着自己的能力娶到一个自己心怡的老婆,然而在虎妞的色诱下,祥子婚姻的悲剧开始了,最后取了一个又丑又没有女人味的虎妞作老婆,自己原来的择偶目标完全破灭,祥子的小家庭建立后,并不美满,而且就连这样的家庭也没有维持多久,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又无家可归了。小福子虽然引起祥子的热情,然而因为支付不起小福子一家人,祥子面对心爱的小福子也只有选择了逃避,最后当他想接小福子和自己一起生活时,小福子已经子自杀了。老舍对祥子婚姻悲剧的描写较为渠道,不仅赋予了这一婚姻悲剧以较多的社会内容,而且从经济方面揭示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

第三从祥子事业的最终破灭看祥子的悲剧人生,开始的时候,祥子曾充满希望地想要买上一辆自己的车,他身强体壮,有力气,拉车本领高超,有决心和毅力,最终也终于买上了一辆自己的车。然而第一次买车,在兵荒马乱中,祥子为了挣钱,没头没脑的拉车,车子被大

兵抢走了;第二次攒钱买车,他不肯把钱存入银行,结果车还没买成,钱被特务敲诈去了;第三次买车,又没有多长时间,为了埋葬虎妞,车又被卖掉了。希望的一次次兴起又一次次破灭,证明了贫苦人的期望和要强,是改变不了他们最终的悲剧命运的。

这样,从祥子的性格、婚姻以及事业的悲剧上,可以看出一个血肉丰满的都市个体劳动者的形象。而祥子的悲剧人生从他的堕落开始,一是生理方面,即祥子的健康状况越来越糟,更多的人把祥子健康的丧失归罪于虎妞的“吸人精血。”老舍节制的笔触暗示出虎妞对祥子的“压榨”。祥子不肯呆在家里非要出去拉车。二是精神方面,也就是主体精神的萎缩。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在进行悲剧创作时,并不是单单描写出了祥子悲剧的一生,同时也对祥子悲剧人生的原因进行了阐释。其原因可概括为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

从社会原因来看,作者说:描写祥子“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⑤而这“活地狱”正是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祥子因为乡下地主、乡绅的压榨,使祥子不得不来到城市;他的第一辆车被军阀混战的兵匪抢走;第二次准备买车的钱又被反动政府的特务敲诈去了;在杨先生家里拉包月,他又遭到了非人的奴役;“人和车场”老板刘四的盘剥,在加上虎妞对他纠缠不休,使他成了一个没有自主权的人。最后,祥子与虎妞的结合又加剧了祥子的悲剧,虎妞阻止他成为自由车夫的梦想,而且强逼他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更加上了虎妞对祥子肉体的变态渴求,使祥子受到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同时也为祥子的理想的实现设下了一步步推向了灾难的深渊,使他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虽然他努力地挣扎过,然而他怎么能放的过这罪恶的社会呢?如果不彻底推翻这个黑暗‘残酷的社会。就会产生千千万万个祥子,祥子的悲惨命运、悲剧人生是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动写照。再从个人原因来看,造成祥子的悲剧人生是因为祥子的个人奋斗道路错误,祥子不懂政治,他把阶级的矛盾对抗,简单地当作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斗争,他有着美好的理想,想成为一个自由车夫,并为此执著的追求,然而他不具有产业工人的组织性和团结性,因此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个人奋斗谋生的方式,是不能把一个阶级的劳动者联合起来的,相反会引起彼此之间的竞争,而有竞争就会有隔阂。祥子第一次丢车后,为了快一点在买上一辆车,他厚着脸皮和别人抢生意,丝毫不怕别人家的咒骂就是证明,祥子孤身一人,没人帮助,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打击,把他的激情淹没了,他找不到原因,找不到出路,只能把原因归于虚无缥缈的命。他单靠个人想取得胜利,争到做“人”的权利是绝对不可能的,小说通过一个老车夫老马之口,耐人寻味地指出:“干苦活的打算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蚁吗?独自个儿也蹦的怪远的,可是叫小孩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成了阵,哼,一下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光,谁也没滋儿治它他!”在这里老舍正是给同祥子一样的悲剧人生的劳动人们指了一条路,暗示了应该怎样去探索一条劳动人民解放的道路。从老舍对祥子悲剧原因的阐释,我们知道了:个人奋斗的道路绝不是劳动人民谋求解放的道路。

所以,从《骆驼祥子》中老舍对祥子的悲剧人生的创作,以及悲剧人生的原因的分析上,我们可以知道:劳动人民要想真正摆脱自己的悲剧人生,必须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并且要确立确实可行的奋斗道路,不能单凭一己之力。

其次,对于虎妞悲剧人生的刻画。

老舍对于虎妞这个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可以说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虎妞是一个剥削者的形象,是施害者;另一方面,虎妞又是一个受害者。在她的身上,既有需要受到谴责和批判的地方,同时又不乏值得人同情可怜的地方,我们可以把虎妞概括为“旧社会下的畸形儿。”虎妞是人和车厂厂车刘四的女儿,从小就沾染了浓厚的剥削阶级的思想意思。他父亲刘四是地痞恶棍出身。当年他当过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如今靠剥削穷人起家,拥有六十多辆车的家业。虎妞是刘四打理车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得力帮手,靠压榨剥削穷车夫过日子,她因此承受了刘四的剥削思想和地痞作风。杨义先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对虎妞的形象的分析颇具有代表性:“她诱骗祥子步步就范,一女地痞的狡猾去追求和钳制自己的意中人;婚后又像'猫叼住一个小鼠'一样指使祥子,以女地痞的强横去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疼爱”和“好意”,称虎妞是有着“畸形而又充满世俗的心理做派”。“女地痞”是很多批评家对虎妞的定位。

那么,在我们对虎妞“女地痞”成因追溯的同时,我们会发现:虎妞首先应当被视为一个令人同情的不幸的女性。由于父亲刘四的私心耽误了她的青春和婚姻,使她对爱情追求的愿望长期无法实现,因而养成了她一定的反叛精神、变态心理和性的苦闷。她三十七八还是老姑娘,她在车场中消耗了最美好的青春,也沾染了男人的污浊之气,变得大胆泼辣,粗鲁强悍,利己自私。老舍也极尽笔力的描绘了虎妞的外貌之丑,透出深深的厌恶之情。虎妞要把失掉的一切从祥子这个忠厚老实而又能干的车夫身上夺回来。她不断地追求和引诱祥子,甚至用怀孕的手段来“骗婚”,要挟祥子就范,从而达到与祥子成婚的目的,再加上虎妞在婚后一系列种种的恶行,例如他对祥子强烈的变态的性欲要求,对祥子的处处要挟和控制等等,也会引发我们对她的厌恶,因为她与我们眼中那种贤淑、美丽、大方、勤劳而又温柔的女子形象大相径庭。

然而,这正是老舍对虎妞悲剧人生演绎的一个独特手法,从“抑”的角度侧面反映虎妞的悲剧性。虎妞是她所隶属的剥削阶级的另一种类型的牺牲品。她的悲剧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旧社会剥削阶级的罪恶和残酷。剥削阶级不仅剥削压榨被剥削阶级,在必要的时候也会毫不留情的摧残本阶级的某些成员。正应了那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刘四为了一己私利,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顾惜,剥削阶级的自私性、残忍性可见一斑。刘四觉得女儿干出了不要脸的行当,丢了自己的脸,所以把虎妞赶出了家门。可是,从理论上讲,虎妞也不过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而已。

婚后不久,虎妞怀了孕,但是她好吃懒做,缺乏活动,又是高龄产妇,等等的原因造成了她分娩时的难产。由于缺乏科学思想、愚昧、迷信,请巫婆陈二奶奶用画符念咒来催生当然无济于事,又没钱去医院,结果,虎妞怀着个死孩子终于断了气。虎妞又成为了封建迷信的殉葬品。他的悲剧结局同样是对黑暗、残忍、罪恶的旧社会的一种控诉。

因此,虎妞成为了老舍的悲剧创作下的一个鲜明丰满、独辟蹊径的艺术类型。

然而,老舍先生对虎妞这样的泼妇的深为反感,笔下大加丑化的立场,深刻体现出作家以及他所身处其中的男权社会下的民间文化狭隘的、落后的大男子主义的观念意识,以及中国文学中弥漫的落后的甚至愚昧的观念意识,在这种两性观念下,老舍先生笔下的虎妞在性欲的支配下主动勾引祥子,两人发生关系之后,祥子对虎妞满心怨恨,推卸责任,而事实上,两人在这件事中应该是完全平等的,没有哪一个存在没有责任能力,被动的受诱惑者。作家认可祥子对虎妞的迁怒,虽然是继承了男权文化观念中男性既沉溺于性有恐惧性,把性归罪于女性的思路,不公平地把同等性关系中的女性归为淫荡祸害之列,让她为欲望承受道德鄙视,而满足了欲望的男性反而扮演着被引诱的受害者形象。也正是这样,老舍在描写《骆驼祥子》时,必然把虎妞创作成一个悲剧性人物。

再次,对于小福子的悲剧人生描写。

小福子的形象在《骆驼祥子》中并不是主要刻画的人物形象,然而她的悲剧人生也具有典型性。关于小福子,作者在小说中主要是写了她的这样一段悲剧遭遇,小福子为了养活自己的两个可怜的弟弟,在孤苦无援的情况下,被迫出卖自己的肉体,最后在希望完全破灭而又不堪蹂躏你悲惨境况下自杀惨死。

小福子的一生也许就是那些长的有点模样的大杂院里的女孩必经的道路,她们自身没有过错,然而她们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她们的命运,既然已经是这样,就没有什么道理,没有什么公平可言了,命运就是这样的不讲道理,不讲公平,而且要捉弄人。小福子的出身是悲剧的源头。她的出身和爱情都具有悲剧性。她如果生在富人家里,也就不至于被卖,她如

果有一个好父亲,也不至于死了母亲还不得已要出卖自己的肉体养活两个弟弟,而军官对他的抛弃,也体现了统治阶级对于劳苦大众的压迫,把女人当做性欲的发泄工具而不是相濡以沫的另一半。爱情中,当小福子真心爱上了祥子,并给予祥子暗示,想从祥子那里得到安慰时,懦弱的祥子却选择了逃避。“她不恨,也不恼,只是绝望”。他对祥子的爱情期望也化为了泡影。之后,生活的压力以及对生的绝望注定了她自杀身亡的悲剧结局。

当然,老舍对祥子、虎妞、小福子的悲剧人生的描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贯通的。祥子的悲剧人生很大一部分与虎妞有关,虎妞嫁给祥子有一种幻想,幻想祥子能改变地位,成为车厂老板,他对祥子有过分的性欲要求,就连她对祥子的真实情感中也混杂着不少粗鄙、张加于人的因素,这就是使祥子感到痛苦,感到成了家便没了自由,丧失了独立人格,自尊心与自信心也逐渐泯灭。从这个角度而言,虎妞是制造祥子的精神悲剧的关键性人物。

再看祥子和小福子之间,由于小福子的死,本来绝望堕落的祥子更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堕落,可以说小福子充当了祥子悲剧人生的一剂重要的添加剂。就如同小说《秋》中,惠的死进一步加深了觉新的悲哀。

那么,老舍对两位女性形象的悲剧塑造也具有一致性与相关性。虽然出身不同,追求不同,但是最终同样沦落为旧社会的牺牲品。反映了旧社会妇女的共同命运,进而痛斥了旧社会对他们的摧残与毁灭。就如同《激流三部曲》中的梅小姐和董小姐,都受到封建家长制的压迫,从而落入同样的悲剧命运之中。

除以上三人以外,《骆驼祥子》中还描写了其他许多人的悲剧人生,如老马,小福子的父亲,二强子等,通过对这些人的悲剧命运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第一,老舍作品中的悲剧不是单个人的,也不仅仅是小人物的悲剧,他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底层社会的祥子和小福子,还是剥削阶级的虎妞和刘四,让人无处可逃,引人深思。

第二,从《骆驼祥子》看老舍的悲剧创作,还可以看出老舍对悲剧表达的客观性。老舍创作悲剧故事,少用主观性语言,对于故事的叙述和描写,语言的客观性极强,他大量运用北京市民浅显易懂的通俗的口语,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高度统一起来。用客观化的叙述描绘了一幕幕的悲剧。

对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都放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中。因为老舍就出身与一个城市贫民家里。老舍既熟知上层八旗子弟骄奢淫逸的寄生生活和独特的教养和情趣,又非常了解下层城市贫民的艰苦生活和悲惨命运,并且感同身受。例如虎妞筹备婚礼的民俗交代;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描述,都是小说透显出明显的北平地方色彩。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祥子,对瞬息万变的大自然的感受,不仅切合北平的地理环境,而且与祥子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身份相一致。如小说开头,对祥子其“人”其“车”的描写,从“北平的洋车夫有很多派”写起,有了点分析,再说祥子,祥子,他是北京城里身轻力壮,自己有车的高等车夫。“他确乎像一棵树,见状,沉默,而又有生气”写出了祥子的体态、身量、精神儿。还写了祥子拉车的姿态:“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也写了她的车,小说一开始关于祥子形体,衣着和祥子拉车姿态的这些描写,生气勃勃,有光彩,这些语言却不带有主观性色彩。

整个作品以严肃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朴实明朗的语言,代替了过去失之油滑的的诙谐。在替祥子诉说着血泪凝成的痛苦心声时,作品采用了大量的叙事,抒情家议论的心理描写,既刻画了人物性格,有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这种客观性叙述的悲剧使我们看起来更加合情合理,不会给人一种空洞的感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更能体现悲剧的真实性和深刻性。

第三,老舍的悲剧创作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

虽然现实中不缺乏悲剧素材,但缺乏悲剧意识的创作主体是不可能创作出悲剧性作品的。老舍就是一个具有悲剧性意识的作家,在《骆驼祥子》中,他极力暴露祥子,虎妞等悲剧人物所处的困境,表现他们企图以自身力量突破重围而又不能突破时充满的危机于忧患交织的绝望和抗争的精神现象;同时也揭示了祥子等人物悲剧产生的根源,对人类自身存在和社会存在进行批判性认识和否定性评价。所以悲剧意识一般都带有忧患意识,批判精神和反思意识。无疑老舍的作品中就体现了这种意识。

通过以上对《骆驼祥子》中的悲剧人物的形象分析,以及对老舍悲剧创作特点的整体概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老舍具有如此之高的悲剧创作能力,才使他的小说《骆驼祥子》放射出比其他作品更加耀眼的光华。

【参考文献】

⑴许杰:《论﹤骆驼祥子﹥》,1948年10月《文艺新辑》第1辑

⑵陈思和:《﹤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⑶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载《青年知识》第1卷第2期,1945

⑷郭志刚‘孙中田:《中国现在文学史》(修订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⑸老舍:《老舍文集三》中《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第四篇: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一、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二马》中把中国国民性的解剖放进了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大手术室中,具有宏阔的视野,也从独特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崭新的透视。显示了老舍开阔的文化意识。《猫城记》中对中国社会现实、中国传统文化母体身上的毒瘤,其剖析达到了相当深入的地步。《离婚》中直面现实,把小市民的庸俗无聊与官府的衙门的黑暗腐败连结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民族文化批判意识已经达到自觉的程度,因而具有界碑的意义。《骆驼祥子》《月牙儿》对底层贫苦市民的热情而深具痛惜之情的注视,形成了文化批判的另个侧面,深入到了抨击社会制度的层次。《四世同堂》表达了老舍希望在民族战争的烈火中清算历史遗传病的新的思想高度,满怀着对民族性更新的信念。

二、以北京下层市民社会为中心,是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所开拓的领域。中国人的国民性在市民阶层中体现得相当充分与全面,而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的古城。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

三、鲜明强烈的“京味儿”。

1、写北京、北京人、北京的文化和民情风俗,北京的景观和地理风貌。

2、“京味儿”表现在语言上,老舍小说的语言在北京口语基础上的提炼,简短生动,但一般不同于北京的方言土语。

四、幽默的格调。幽默格调多样,具有几重性。既有温厚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对下层贫民与某些小人物,他嬉笑怒骂的笔墨后面,不无辛酸、苦涩。对市侩、汉奸他的笔端喷出了无情的怒火。早期的两部长篇有点铺排“为幽默而幽默”。《二马》则有所控制,是透出了灵气的幽默;《离婚》标志着他幽默风格的成熟。获得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

论述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点:

1.歌咏爱情与理想。徐志摩的单纯信仰包括“爱”、“自由”、“美”,实际上,是相当宽泛的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这就决定了徐志摩诗歌思想的多样性。

2.灵动飘逸的浪漫抒情风格。对情感的抒发,在徐志摩的诗歌中,主要体现在两类感情:一种是激烈峻急的感情,可以看做是“高调抒情”;一种是轻柔舒缓情感,也可以说是“柔调抒情”。

3.旋律优美,具有音乐性:押韵、平仄和音尺。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绘画美:用词讲究色彩;音乐美:要有节奏感和旋律。

第五篇:老舍研究

《骆驼祥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写在1936年,距离今天已经过去了75年;书中的故事“发生”在1920年,那已经是近一个世纪以前的事了。我觉得一部作品之所以能被几代人喜欢、研究,不仅仅是它的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给不同时代的读者,带来思考和思想上的影响。

言归正传,说说祥子。说到祥子,我想先从祥子的梦想说起。祥子最大的梦想就是买上一辆完全属于自己的车。买车、买房,这也是现代人的追求。为了买车他拼命拉车,玩命赚钱,而且勒紧腰带咬紧牙关,从茶里饭里自苦。用文章的话说“对花钱他是这样一把死拿,对挣钱祥子更是不放松一步”。还有后来打算买件衣服的时候说“又是钱!”作者用了一个感叹号表达祥子那种花钱的心疼。这,跟今天的很多人拼命追求梦想是一样的,所以今天的人普遍压力大、身体严重的亚健康。甚至于25岁女硕士加班“过劳死”,在去世前一直想睡觉,却一直没能实现自己这个看似很简单但是很奢侈的愿望;32岁海归女博士后“熬夜慢性自杀”。

对此,我想说的是,我们也即将走向社会,也将会为了车子、房子去努力,去奋斗,去自苦,但是千万不要忘了有健康才会有一切,生命是一切的根本,没了根一切都是浮云。所以,在奋斗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因为在你成功之前很少有人主动去关心你照顾你。记住,肉再贵也比药便宜,钱再多也比命贱!人生最痛苦的事可能是“人死了钱没花了”,但我觉得人生更痛苦的事是“钱没挣到,命没了”。The wisest men, follow their own direction.(古希伯来谚语,不要为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活。为自己而活,活在当下。)32岁海归女博士后在生命结束前说:“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所以说,活的开心、简单、踏实,你的人生也很成功。

祥子身体很结实,为什么总是梦想破灭,为什么他的人生这么悲惨。这里边有很多的原因比如说社会的不公道,有句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但是,在那个年代是好人难活,外部因素会起到更大的作用。有人可能会说祥子最后变坏了,所以失败了。我觉得,祥子只是希望全部破灭了,死心了。在这里人没有完全的传统意义上的好与坏之分,都是那个年代挣扎在生存边缘的苦命人,只是各自谋生的手段不同。我觉得根本是性格决定命运。祥子的倔强,不知变通,让他一条道走到了死。祥子的倔强用车老板的话说叫“一个心眼”,买车的时候,祥子就是九十六,你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后来车很快没了,他用命换来三十块钱,他还买车,他不知道乱世不适合置业,他死也不离开北平(这也跟当

下很多蜗居的80后一样),后来虎妞有一些钱想让他改行,可是他就是喜欢拉车。对于成功,每个成功者会讲出不同的说法。我觉得有一种说法说的很精辟:成功就是努力走到你性格的对面去。Make the change.当你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发现并补足自己性格的短板,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的大脑不断升值的时候,成功也会一步步向你走来,这比“多拉多少个座”更有用。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在追名逐利,但是最后也是一场空;也有一些人,淡泊明志修身养性,但是名利往往追着他跑。

以上所言乃读完《骆驼祥子》后结合平日所思而产生的一些感悟,与君分享。

下载老舍创作生涯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舍创作生涯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舍自传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严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 杰出的中国现当代作家。著有小说集《赶集》等。 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等 剧作集《老舍剧作选》等12种。 代表作主要有: 《二马》、《离......

    《老舍》读后感

    《老舍》读后感 《老舍》读后感1 《骆驼祥子》是著名文学家老舍的代表作,这本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是每个爱读书的人都应该阅读的,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目。这本书揭......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非我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

    创作格式

    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创作总结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完成日期:创作总结题目毕业作业及总结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总结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

    【随笔】唐宋诗词作家贬谪生涯及对其创作的影响探讨

    【随笔】唐宋诗词作家贬谪生涯及对其创作的影响探讨 这个学期我选择了作为我的选修科目。我非常喜欢唐诗宋词,也读过许多唐宋名家的诗词,对唐诗宋词所体现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生涯计划书

    职 业 班级:会计生 涯 规 划 设 计 书1571学号:1504037145姓名:叶建富 编写时间:10.3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一、自我分析 1. 我喜欢干什么——职业兴趣 (1)我的职业兴趣岛(六个岛屿)......

    军旅生涯

    连夜写出了自己的退伍申请和述职报告,当自己的手印按在纸上的那一刻,心里平静了,也有挣扎,也有不舍,但更多的是解脱。我仍记得06年的那个冬天,身穿武警冬作训服的我在长沙火车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