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新人文精神

时间:2019-05-14 23:1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国学新人文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国学新人文精神》。

第一篇:新国学新人文精神

学修【新国学道理·新人文法术】的心得体会

我第一次来到了新国学的课堂时,不禁被震撼到了。老师的课堂与我至今上过的课都大有不同:我还是第一次遇到有老师会在课前、甚至在课上会播放音乐作为讲课的背景;而且自从上了大学后,就很少有老师会在课上准备资料给同学们了,老师却坚持每次上课都给同学们准备“大礼”。在我的高中时代,我所遇到的老师,就算是放音乐也是为了给我们提神而已。而上课后让我感到新奇的东西依然很多,老师的自我介绍,每节课有趣的开课礼,还有老师那无论气温常年不变的短袖。第一堂课无疑是带给了我很多惊喜的,有这样的一位老师,上公选课也不会无聊了,于是愈发的有上课的动力了。

老师的课堂总让我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很多时候有一些事换一个方式想想,自己便可以没那么难受。可是很多时候我就是不会将事情往那个方面去想,总是被眼前的困难与遭遇吓住了,然后一味的逃避。然而,旧的伤疤总会有再被揭开的一天,每当那个时候,新伤旧疤一起发作,就让我难过得无法自拔。可是听老师的课时,我便会想起老师的一些话。然后试着去开导自己,试着一点点儿面对这些事,而不是任由问题堆积。虽然做不到所有的难题迎刃而解,但是多少也会有一点慰藉,而不至于在情绪积压成灾时,被打击得体无完肤。

每个星期上课,就像是一次次的回顾与复习。每周三都是我最累的一天,从早上一直上到晚上,而且还有体育课。本来晚上的课应该是很疲倦的,当时选课时本来不想选在周三晚上,可是几经思索我还是很舍不得这门课。第一周上了一次课后,突然发现其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疲倦。这门课不需要我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听清楚每一个字,也不必时时紧张遗漏了知识点。这样的课听下来的确是很让人轻松愉快的。所以老师虽然不点名,但是我也从未想过要逃课。

老师的课虽然涉及了很多的国学知识,可是并没有很艰涩难懂。很多时候老师讲得更多的是自己对新国学的阐释吧!虽然很多地方与我一直以来认识的那些知识有差别,有的地方虽然可以明白,却也不是很理解。毕竟时间还是很短的,没有一点点的细细揣摩还是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我一直认为很多事情如果没有一定的阅历,还是很难以理解的。希望我能够在以后慢慢体会到这些,然后对老师所讲的东西产生共鸣!

第二篇:学习新国学新人文精神的心得

随感

——学习《新国学、新人文道术》课后心得体会

数学科学学院

104班

张婷

20102201215

以前,总认为国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知识”,道术就是街头的算命先生、神婆等人用来欺骗老百姓,骗取钱财的说辞。特别是道术,被认为是封建迷信。从小被教育封建迷信害死人,遇到这些人要远远躲开。自从学习了梁老师的《新国学、新人文道术》这门课后,我对新国学和道术有了新的认识。

我认为新国学就是对中国古典文化,道家、墨家、儒家等诸子百家学说,以现代的眼光去理解、学习、吸收。新人文道术就是对传统道术思想的扩展、理解,用于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养生之道。

每节课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下,我放空心杯,以一种轻松地身心去感受体会梁老师的课,每次都受益匪浅。

领悟太极母图,给了我很多启示。它的不对称性说明了人是一个矛盾体,对立是在变化的。例如我的自信与自卑,勇敢与胆怯,爱与恨的都是变化的,自信、勇敢、爱能否居于主要地位,取决于我的内心是否强大,是否坚强„„

习国学自知之道,我明白人要有自知之明,并且要明白自知之明的六层真知竟界。就如孔子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要学着要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有识,要明白自己无知有识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无知有识,对于无知有识的东西要如何去应付处理,如何用有穷得知识去认识无穷的世界。认识自我,首先要有一颗感恩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物,其次要有羞耻心和谦虚心,最后要有清净心、平常心和坦荡心。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就是说人有身心,人身要过的是物质生活,必须以财为衣,以物为食,以屋为居,以器为业。人心要过的是精神生活,应当以仁为衣,以礼为食,以德为居,以道为业。因此,我不仅要追求物质生活,更应该重视精神生活。因为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只有追求仁爱者,才能心衣丰富;只有追求真理者,才能心食充足;只有追求善德者,才能心居安稳;只有追求合道者,才能心业快乐。对于学习,学习的过程就如同化蝶飞舞。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说学习可以收获喜悦。学习可以放飞思想,在知识的海洋中翩翩起舞;学习可以与同学分享交流,既自得其乐,有分享同乐;学习可以培养兴趣,确立志向,开拓进取;学习能修养身心,培养品德„„因此,我要好好学习,享受学习就如蝴蝶,破茧之后,自由飞舞。

第三篇:新医改与人文精神

浅论说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摘要:新医改的实施愈发彰显医学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对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新医改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医学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医学院校应把握新医改的人本特点以及医务人员为适应新的卫生需求而应该具备的能力为导向,形成新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医改,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模式新医改的实施愈发彰显医学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医学人文精神是医生向菩、求美、利他以及关注服务对象情感体验的精神。然而,最需要人文精神的领域在中国恰恰是最缺乏人文精神的领域,医疗费增长过快、过度医疗盛行、个人疾病负担过重、因病致贫因素增加、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显著等诸多难题,尤其是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低、缺乏普及型医疗保险、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深层次体制性、制度性原因,导致卫生健康服务不平等现象突出。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制定出既符合公众利益又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医疗改革机制,使卫生政策、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各种充满人文精神的医疗保健服务,也将更加适应人民群众身心发展需要,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机制上和制度上的保证。

新医改高举“以人为本”的旗帜,既是对医学人文属性的认同,更是对医学人文精神的价值重构。在政府已强化责任和加大投入来实现卫生筹资的公平性、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建立公平的卫生社会服务体系、充分体现医疗卫生社会服务的人文关怀,就成为了医护人员和医学教育者的当务之急。因此,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愈发彰显其紧迫性和重要性,培养既有“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神圣使命感,又有“乐于奉献、深入基层”高尚人文情怀的新型医务工作者,这是时代的希望,也是当前医学教育承担的重要任务。新医改的人本特点对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医改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将广大医务人员作为主体,医疗服务对象、内容、范围和形式等发生的深刻变化必然对他们的人文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人文行为不仅对医疗卫生改革的绩效有着决定性作用,而且肩负着将医学行为引向正确发展轨道的职责。

2.1 克服趋利性,回归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新医改提出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强调从改革方案设计、卫

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从而使医药卫生事业回归公益性。这一公益性的回归,要求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强化社会效益第一、患者至上的医德原则,提高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改变原来那种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和注重经济收入,通过大处方、大检查、大治疗从患者那里获取高额医疗费用,甚至收取红包、回扣,以获取利润为目标的卫生服务行为,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治病救人的职责。

2.2 坚持公平性,践行卫生服务最基本的伦理目标

新医改高度关注公平性问题,摒弃了原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过度市场化的做法,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并通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去实现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把新增卫生资源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卫生等薄弱环节,同时将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医疗需求方,让包括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所有社会公众都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公平是评价新医改运行绩效的关键维度,也是卫生服务最基本的伦理目标。医务人员对待患者要一视同仁,一方面,不论患者的权力大小、地位高低、经济好坏都应采取同样的态度;另一方面,对患者药物的使用、技术的诊断和医疗费用的收取上也应平等对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和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权益。

2.3 尊重患者的基本医疗保健权,提供人性化和道德化的医疗服务

新医改重视发展和依靠社区医疗和基层医疗,将卫生保健服务的重心从大型医院逐渐转移到社区和基层,把基本医疗保健作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关键和核心。两年来,一个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新医改向“低水平、广覆盖”的初级卫生保健目标迈进的同时,也使公民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和使用基本的卫生服务产品被看成是一种不可侵犯的权利,与患者平等的基本医疗保健权相对应的是医务人员为病人诊治的基本义务。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结合基层卫生保健体系的需要,在进行医疗实践时要有利于促进人人享有保健目标的落实,不仅要从根本上改变对患者“居高临下”和“以我为主”的不平等的保健服务的态度与作风;而且要为病人提供治疗方案、效果的利弊及并发症、治疗费用等方面的信息,以供病人选择嘲。

2.4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做到治疗的经济和效果的最优化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是保证有病能就医、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重要条件。许多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小病大治,未能做到治疗的经济和效果最优化,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而且增加了患者负担。新医改的重点是农村,然而医疗费用过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居民利用门诊与住院卫生服务的主要原因,对农村地区低收入人群来说冲击更大。

2.5 增强健康责任意识,主动拓展医疗服务内容

新医改背景下,“医疗服务组织开始从大医疗中心向社区医疗、向基层医疗转向,这是医学迈向大众,迈向人人享有保健,实现全人关爱的重要进步”。这一背景下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形式由原来的以医疗为中心转变为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的全面综合,并进一步突出了预防为主的战略思想。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治疗患者眼前的疾病,还要考虑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回归社会的问题,能够根据患者对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的总体需要提供有效的卫生服务,对患者进行基本卫生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从而有效地增强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保护意识,促进其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去除病因。让医学从主要着眼疾病和健康问题自身转变到着眼以人为本和人与社会、环境关系为主,从而实现人人享有的科学的、全面的、有效的医疗服务。把握新医改的人本特点,形成新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模式

实现新医改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医学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医学院校要以卫生服务发展的特点以及医务人员为适应新的卫生需求而应该具备的能力为导向,积极促进医学的人文回归。

3.1 树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现代医学教育观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医学学科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交融、互动共进,为人类提供最理想的医疗服务,只能通过医学与人文的结合,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反映到医学教育上,就是要求把强化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均作为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将人文精神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结合起来,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在资金、场地、师资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证。医学教育者必须超越“专业”立场,站在“教育”立场看待人文教育,必须理解人文教育实际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专业教育是根植于它的基础之上的;它们在医学教育体系中,都居于“主流”地位,专业与人文相互结合、渗透,不仅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3.2 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置医学人文课程

结合基层卫生保健体系的需要,以社区为导向,在整体上优化医学课程结构,确保人文知识的学习运用与医学、卫生保健的需要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人文教育课程的比例和数量,建立各类课程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教育模式,把人文知识整合到医学实践中、让人文教育渗透到医学教育的每个环节。在课程形式上,要探索少而精的必修课与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人文课程重点在于展示人文知识的主要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建构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因此,必修课程不宜太多,应遵循“以选修课为主,辅以必修课”的原则,在确定医学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的同时,开设大量的选修课,让学生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

学习时间。在课程安排上,要注重其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及整体规划,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构成前后开设顺序关系,并根据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确定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

3.3 突出医德医风教育

新医改的实施尤其突出现代医学教育在强化医术的同时必须注重医德医风的教育,医学院校应切实将国家卫生事业改革的实践与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的情况相结合,把医德医风和医学技术一样作为医疗实践的核心。首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医学生新医改形势下需要具备的医德医风要求,建立有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目标。

其次,构建一个医德教育的有机系统。将医德教育覆盖医学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延伸到专业基础教学、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使医学道德教育成为医学教育的联结点。再次,积极贯穿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学生早实践、多实践,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服务于敬老院、福利院,参加社区医疗咨询服务,赴贫困地区义诊,考察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等,使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医德医风的内涵,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3.4 建立师资融合机制

要更好地促进新的医学人文精神的落实,很重要的一点是医学专业学者与医学人文学者的合作与结合嘲。目前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工作,多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他们缺少临床实际经验和对医院实际状况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满足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要求。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鼓励其进修学习、攻读学位,造就一批医学、人文交叉型的教师;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所有专业教育,特别是临床专业教学中,强化人文意识、渗透人文精神,让医学教育工作者在医学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讲授中,引导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救死扶伤”的职业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等人文精神理念,努力追求并实现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比翼共进。

3.5 营造校园人文氛围,加强隐性课程建设

大力培育医学人文精神,要重视相关设施和文化环境的作用,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和丰富的文化软环境和硬件环境。如营造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重视图书馆、实验基地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主动依靠第二课堂,通过举办讲座、报告、沙龙、读书活动等方式全方位进行医学人文综合素质培养;加强网上校园文化建设,为人文精神教育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同时,应以大学城建设为契机,既注重现代化的教学、科研建筑设施,更要雕琢有着浓

缩深刻文化内涵的物象景观,提升其人文价值和医学韵味。与显性人文课程一道,共同构筑内涵厚重、空间广博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第四篇:新国学概论感想

国学的启迪

在开篇处我不得不承认,国学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新国学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新了点。

首先,我想谈谈我对于《新国学》的理解。《新国学概论》这门课在我看来是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思想的总结和升华,它从远古时代讲起直至现代,内容涉及的十分广泛不仅包括思想文化,还包括原子物理学,数学,化学,天体物理学等等多种学科。因此,《新国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有着十分浩瀚的体系,一学期的时间我仅仅学到了它的关于古代三本“神书”一小部分,那么就我所学内容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1、《黄帝内经》

2、《易经》

3、《道德经》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主要讲解了《皇帝内经》的部分内容,那么我就从《皇帝内经》开始谈起

《黄帝内经》字典上的解释如下:《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就我从课上了解的《黄帝内经》的内容大多包含于其中。

《皇帝内经》离我非常遥远,约是战国时期的书籍。但皇帝内经的内容竟如此博大精深,以至于至今仍有很多人在研究。这一点是让我十分佩服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的。《皇帝内经》有五个要点分别是:

1、生命之学之道

2、顺其天地自然之道

3、和谐健康生存之道

4、天人合一之道

5、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这五个要点对于我来说是有很大的启发的,首先作为一个人要懂得生命之学之道,也就是要认知自我,顺应自然之道也就是要认知自然,从而达到和谐健康,天人合一。从第一步到第五步,我认为是有一种潜在的顺序或者说是一种规则,要天人合一首先要从一做起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做下来才会有最终的天人合一,和谐与健康。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虽然《黄帝内经》与科学发展观看起来似乎相差很远但是,两者是有很紧密的联系的。

我们可以先从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入手,可续发展观要求以为人本,《黄帝内经》的要点之一便是生命之学之道,强调人首先要认知自我,以人为本,两者是高度和谐统一的。科学发展观中还指出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认为这句话对应了《黄帝内经》中的“顺应天地自然之道,和谐健康生存”另外,可持续发展观可以说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之一,《黄帝内经》中强调“东南西北、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天、地、人应依循天地之道,顺应自然规律”东南西北,春夏秋冬。一个是方向的首尾相连,一个是四季的首尾相连,但归根到底都是一个循环的圈。循环的特点就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我觉得和可持续发展是有联系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它要求我们在发展的同时要尽可能的不损耗,不浪费资源,让资源循环往复的利用。在资源的循环中得到发展,又与《黄帝内经》取得了高度的统一。由此看来《黄帝内经》不愧是我国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至今仍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

其实,国学这门课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对于国学是要抱着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去学习的,因为国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国学的思想也很有智慧。因此,我决定今后不断学习有关国学的内容,并使用目前已经掌握的一些国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的事情。比如《黄帝内经》中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是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的一种警示,让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度,否则便会半百而衰。又比如“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句话启发着我们,到了什么季节就吃什么季节产出的蔬菜和水果,要顺应自然则血气顺畅,补益精气。再如根据《皇帝内经》所讲阴阳五行与人体五脏的对应关系,当我们身体不适时我们可以很快知道是哪一部分出了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由此可以看出,虽然《黄帝内经》仅仅学了一小部分,我们已经能够解决许多问题了。并由此推广,假如我们不断的学习《新国学》那么我们所能解决的问题将会更多。

小到吃饭穿衣,大到国家大事,《新国学》都带给我们启迪,教会我们如何去做。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学好这门学科呢?国学的启迪,衷心希望能让国学一直启迪着我。

第五篇:汕头大学新国学研究中心

会议日程

地点:汕头大学学术交流中心3号会议室

12月3日

上午

8:10-11:50 开幕式及大会发言(第一场)

王树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西方的话语霸权与中国失语症 朱德生(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化”质疑

余纪元(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儒学的复兴和德性伦理学的复兴 黄见德(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试论新世纪的西方哲学东渐

12月3日

下午

2:30-4:20 大会发言(第二场)

钱广华(安徽大学哲学系):现代经验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 邓晓芒(武汉大学哲学院):题目待定

易崇辉(汕头大学文学院):科学、民主与民族精神重建

4:40-6:40 小组发言及讨论(第一场)

12月4日

上午

08:10-09:40 大会发言(第三场)

李明辉(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关于“海洋文化的儒学”与“法政主体” 的省思

江怡(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西学东渐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0:00-12:00 小组发言及讨论(第二场)

12月4日

下午

2:00-3:30 大会发言(第四场)

姚介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深化中国学术视野中的古希腊和罗马哲学研究 张汝伦(复旦大学哲学院):黑格尔在中国

3:30-4:00 大会闭幕式

杜維明先生簡介

杜维明,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及哲学讲座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1940年出生昆明,1961年台湾东海大学毕业,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赴哈佛深造,取得硕士(1963),博士(1968)。历任东海大学讲师,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助理教授,柏克利加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教授,哈佛大学教授,讲座教授;在大学部开设中国文化,宗教,思想及儒家伦理等课程,在研究院主持古籍导读课程,以朱熹,陆象山,王阳明,李退溪,刘宗周为主。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法国高深学院,英国,德国,丹麦,以色列,印度,韩国,新加坡,非洲等地讲授儒家哲学。

1996年出任哈佛燕京學社社長,致力于发展东亚,特别是中国的人文学。每年经考核,选拔,邀请三十多位东亚访问学人到哈佛学习研究,并培训五十多名哈佛及其他学府的博士生。资助中文學術刊物,如《燕京學報》、《中國哲學史研究》、《中國學術》,出版 《哈佛东亚学报》(英文),《哈燕丛书》,与《哈佛学术系列》(黄万盛编)。

1989年借调夏威夷东亚中心,担任文化与传播所所长,开拓了“文化中国”及“文明对话”论域。

2001年,应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邀请,参加“世界知名人士”小组,进行文明对话活动。2004年十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事局主讲文明对话的理念与实践。

杜维明教授曾在欧美艾思本人文中心,世界经济论坛,北京论坛,京都论坛,世界宗教议会,东西哲学家会议,世界哲学大会发表有关“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及“儒学创新”等学术观点。

1988年,当选美国文理学院院士,在院刊学报发表有关“多元现代性”,“启蒙反思”,“儒学第三期发展”等学术论文。

曾获:美国李海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学,山东大学,东海大学荣誉博士;人民大学,浙江大學,苏州大学,中山大学榮譽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荣誉研究员;汤玛斯。蓓瑞生态与宗教奖 〔2000,〕國際退溪學會學術大獎(2001)。

出版英著作十部,中文十五部。《杜维明文集》五册由武汉出版社出版(2002)。

余纪元简介:

Dr.Yu was educated in China(Shandong University, and Renmin University), Italy(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di Pisa), Canada(University of Guelph, Ph.D.1994).After a three year post of research fellow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England(1994-1997), he joined th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in 1997.He received the University's Exceptional Scholar(Young Investigator)Award, and also the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ward in 2002.He was a Fellow at the National Humanities Center(US)in 2003-4, and is also 吴玉章讲座教授 a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His primary areas of research and teaching ar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 and Ancient Greek-Ancient Chinese Comparative Philosophy.At UB he offers graduate seminars and supervises Ph.D students in both of these areas.He has served and serves on the Editorial Boards of History of Philosophy Quarterly(2002-2005), World Philosophy(2000--),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Complete Works of Aristotle(1988-1998), and the book series on Chinese and Comparative Philosophy(New York: Global Publications), etc.He also served as a guest editor for the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He is a member of the American Committee of the Philosophy Summer School(Chinese-English-America).His major recent publications include The Structure of Being in Aristotle's Metaphysics(Dordrecht: Kluwer, 2003);

The Ethics of Confucius and Aristotle: Mirrors of Virtue(New York/London: Routledge, 2007);He edits(with Jorge Gracia)

Rationality and Happiness: from the Ancients to the Early Medievals(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 2003), and Uses and Abuses of the Classics: Western Interpretation of Greek Philosophy

(London: Ashgate, 2004).With Nick Bunnin, he compiled A Dictiona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English and Chinese(People's Press, 2001)andBlackwell, 2004)

The Blackwell Dictionary of Western Philosophy(Oxford:

下载新国学新人文精神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国学新人文精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国学,新励志”演讲稿

    老国学,新励志 曾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深夜里,一个商人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突然有神秘的声音传来:“弯下腰,请多捡起几颗小石子,明天会有用的!”虽然疑惑,商人还是弯腰捡起了......

    2015年《国学智慧》期末考试 新

    2015年《国学智慧》期末考试新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道教有五门学问:山、卜、、相、医。1.0 分 A、 炼丹 B、 修炼 C、 调养 D、 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从《尧......

    “国学新经典”活动总结(最终版)

    文锦学校2014年春季“国学新经典”活动总结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

    新国学论坛策划总方案

    【百年新国学论坛】2010年度主题:国学——引领新发展的本源力量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经济的发展繁荣必然伴随着增长方式的创新改变,文化的自新进化则必须凭借多元发展的......

    学习《国学与经典》新的体会

    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 开学初,我参加了大渡口区进修学校举办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培训,它包括两本教材及四个教学视频。学校也对我们每位教师进行了培训,原来我对......

    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途径 温 敬张俊霞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古希腊教育家们也曾认为: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是理性的负荷者,教育的基本任务......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 不得不承认,现实中“职业院校是大学”虽然是显性存在,“职业院校不是大学”却一直都是隐性存在,这暗含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甚至暗含在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但......

    全国学神华、神新怎么办演讲稿5篇

    “全国学神华,神新怎么办”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为了响应集团和矿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启动“全国学神华、神新怎么办”系列安全活动,特别是在神新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