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精神的力量
作文精神的力量
利用寒假的时间,我读了一本《冰心儿童文学全集》,里面写的故事个个精彩动人,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骰子》这个故事。
故事中的李老太生了一场重病,她的家属都很担心她。李老太吃了很多药,还请了医生,但都是无济于事。她就请王妈去庙里抽个签,给果抽了个“时势已如此,一哭又一笑”的不详签,接下来的几天,李老太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她又想到用扔骰子的办法。孙女雯儿想帮李老太扔骰子,李老太说如果骰子都是红色的,那就是大吉大利。雯儿扔了以后竟真是一个大吉大利。就这样,李老太的病真的一天天好起来了。
难道真的是扔骰子、抽签起的作用吗?不是。是精神的力量起的作用。精神的力量好比一根高大的柱子,支撑着你。李老太先抽了一个不详签,心理一定很不高兴。身体当然要跨下,病情就会更加严重。后来扔骰子得了个大吉大利,心情当然很高兴,人也变得乐观起来,当然就能真战胜病魔。
其实,在我们的世界上,像这种精神的力量也常常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40岁时染上心脏病,人们都悲叹地说:“一颗巨星就要陨落了!”但雨果并不悲观,天天坚持锻炼,正是这根精神的柱子支撑着他,竟然活到了八十几岁;中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到巴黎学画,受到了外国学生的歧视,说中国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很生气,便开始立志学画,要为中国人争光,正是这种精神的力量引导他发奋努力,使他打败了外国学生;中国革命先烈江姐由于叛徒出卖被国民党抓获。在狱中,敌人多次审问江姐。回答敌人的总是三个字“不知道”,“伺候”她的就是老虎凳、钉竹签„„江姐受尽折磨,但是坚强的革命意志却让她拥有了钢铁般的意志,宁死不屈;精神的力量还使人拥有超常的勇气。中国北洋舰队“定远”号舰长邓世昌发现舰上的子弹用完,便驾驶与“定远”号如同一只饥饿而凶猛的狮子向日本侵略者冲去,准备敌人同归于尽。他沉着冷静地躲过了敌人的两枚水雷,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枚水雷他刚刚躲过,狡猾的敌人又发出了第三枚水雷。邓世昌躲闪不急,“定远”号被水雷撕成了碎片,整个北洋舰队也随之覆没狂澜„„ 我合上书本,我懂得了:
这根精神的柱子会使你成功,会让你坚强起来,我也应该从小立下凌云之志,让这种精神的力量永远伴我一生。
第二篇:精神力量——名人事迹
精神力量——名人事迹
爱篇一:
一、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明朝人,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家世代行医,他的父亲医术很高,给病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就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再当医生:因为那时候行医是让人看不起的职业。李时珍可不这样想,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向父亲那样为病人治病。
李时珍22岁开始给人看病,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很多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于是下定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了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盛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回到老家,花了整整27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每一种都有图,是中药书籍中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几国文字,在全世界流传。
二.身残志坚张海迪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张海迪身残志坚,抱着“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的坚定信念,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痛,自学了英,德,日语。还翻译了十三万字的英文小说,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作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三、炸药之父———诺贝 尔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
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当他满脸鲜血从爆炸成功的硝烟钻出时,却兴奋的大叫“我成功了”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就在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
四、居里夫人的故事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故事之一:简朴生活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从191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五.宇宙之王霍金是谁
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奇,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上的巨人。霍金小时候学习能力并不是很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里的成绩从来没超过前十名,而且往往因为作业很不整洁,老师觉得是无药可救的孩子,同学们也把他当作嘲弄的对象,霍金十二岁的时候,班里的两个孩子曾用一袋糖果来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才,带有讽刺意味的给他取了个爱因斯坦的绰号,谁知二十多年后,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
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永远坐进轮椅的霍金,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引力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
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一八八二年,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长大。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苏利文老师。苏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於学会说话了。苏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一九三六年,和她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的伤心。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於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的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一九六八年,海伦八十七岁去世,她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苏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
七、.高尔基宁肯挨打也要读书
高尔基是前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认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干到半认。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由于高尔基一生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不懈地努力,他写下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海燕》、《鹰之歌》、《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间》、《我的大学》。除此之外,还写了剧本和大量的政论、特写、文
八、发明家爱迪生
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因“愚钝糊涂”被勒令退学了)。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决定自己教儿子读书识字,并教育他要诚实、爱篇二:名人事迹 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保尔·柯察金作为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把对旧生活自发的反抗改变为自觉的阶级意志。保尔的成长不是“性格的自我发展”,而是如同作者在回忆自己一生时所说:“钢是在熊熊大火和骤然冷却中炼成的„„我们这一代也是在斗争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
保尔的英雄主义是早期布尔什维克的理性真诚,个人价值和集体事业在观念上处于和谐状态。小说不仅通过一个接一个的困境来塑造这位主人公,还通过激动人心的独白、发人深省的警句格言直抒这种赤诚情怀。一次,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为革命而牺牲的战友时,曾默默地想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同冬尼娅的爱情纠葛,同丽达磊落的友谊,以及对达雅诚挚的感情也表现了保尔精神世界的纯洁,表现了小说人物的特殊素质。
二.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于300年前的同一天。
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霍金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目标是解决从牛顿以来一直困扰人类的“第一推力”问题。他的宇宙模型是一个封闭的无边界的有限的四维时空——不需要上帝的第一推力,宇宙的演化完全取决于物理定律。耐人寻味的是,霍金的宇宙论事实上使上帝没有存身之处,但梵蒂冈教廷仍对他表示了敬意。在承认了对伽利略审判的错误之后,教廷科学院又选举霍金为该院院士。世俗的偏见和神学的权威,都不能阻挡科学的透射力。
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的基本思想可以不用数学来陈述,而且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也能理解。他曾在通俗演讲里,生动地向听众解释“利用光速,从?黑洞?进去,从?白洞?到宇宙另一区域去作时空旅行”的设计,是有趣的科学幻想,而现实却是难以做到的简明道理。经过数年的辛勤写作和修改,于1988年4月正式出版宇宙论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书中引导读者遨游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大统一理论、“带味”粒子和“自旋”的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探索。《时间简史》,已用33种文字发行了550万册,如今在西方,自称受过教育的人若没有读过这本书,会被人看不起。
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霍金只能活两年,他之所以能支持到今天并取得卓越成就,最主要的是他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极其坚强的意志。霍金的一生,是人类意志力的记录,是科学精神创造的奇迹。
一生的心愿是做个常人
与其说斯蒂芬·霍金证明的是宇宙大爆炸和黑洞的存在,不如说他用一生在证明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自己是一个常人,并没有因为受困轮椅而成了低人一等的“废人”。然而,证明的结果甚至比他当年发现“黑洞并不全黑”时还要让自己大吃一惊———自己怎么变成了高人一等的“超人”?
1所以,当8月11日他瘫坐在轮椅上、面无表情地被推出杭州香格里拉酒店2楼电梯的那一刹那,霍金在瞬间亮起的无数闪光灯前多少显得有些勉为其难。就像此前在浦东国际机场受到几乎是超级明星式的媒体追逐,这位自爱因斯坦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最后选择了闭紧双眼,任凭身边缓缓落下的窗帘将狂热的“时间简史迷”们阻挡在外。他宁愿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宇宙的命运。
也许,这才是霍金的世界。霍金曾经说,他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有一天很晚从伦敦回家,“那时人们为了省钱,半夜里把路灯都关掉。我走在路上,那晚的夜空是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的,整个银河系仿佛刚好划过头顶。”对此,他母亲说,“只要看看这孩子仰望星空的样子,就知道他心里有多好奇。”霍金甚至表示,“哪怕置身一个无人的荒岛,我也宁可没有灯光,因为那样我就可以更好地看到星星。” 直到22岁,霍金被诊断患有运动功能萎缩的卢伽雷病,最多只能活几年时,这种对星空的执着才逐渐开始成为一种信仰———他想自己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下去。即使是全身动弹不得,为了和心爱的女孩结婚,他就必须有工作,必须先完成剑桥的博士学位,于是就有了“宇宙起源于空间中一个奇点”的大爆炸理论。即使失去了说话功能,为了替女儿付学费,他就必须赚一笔钱,于是就有了销量与《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媲美的《时间简史》。人们能否想象,霍金广为传颂的科学成就,不过来自他想证明自己能如常人一般的初衷。
只不过,每一次霍金试图证明自己是常人,证明的结果都远远高于他的预期。他发现,既然大质量的恒星在“油尽灯枯”后会坍塌成一个奇点,那么是否可以把这个过程倒过来,宇宙就是从一个奇点大爆炸诞生的呢?既然天体间有万有引力,那么是否存在一种引力大到连光线也会被吸进去的黑洞呢?霍金关于奇点和黑洞的理论,“一不小心”触动了理论物理学的神经。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适用于天体类的大物质,量子力学适用于微观粒子,但是这两者却无法统一。而霍金的奇点理论正好统一到“无限小的物质爆炸成为天体”上。他曾经预言,到上世纪末,这种“大一统”理论将最终发现———也许只要几个简单的方程式,人类对于宇宙的知识就到达极限,理论物理学也随之终结。
但是,20多年过去了,他的预言并没有实现。当记者就此问题请教霍金时,他的助手替他说,“我想霍金同意是他错了。”这次不能开口讲话的霍金不再向记者眨眼暗示什么,而是直接咧嘴微笑表示同意。他费了好长时间才通过拟声器回答,“科学是不可预测的。如果我要是知道的话,我早就把它做出来”———终于,他用自己预言的失败向世人“成功”地证明了自己也是一个常人。
“保持安静,老板正在睡觉”
看到霍金的人都不会忍心去打扰这位天才。尽管有心理准备,但是记者见到他的那一瞬间还是被深深触动。40年的卢伽雷病让他的身体彻底变形:他的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也是左低右高,双只手紧紧地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只脚则是朝内扭曲着。10年前的照片中还蛮匀称的嘴,此时已经歪成一个s型。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变成“龇牙咧嘴”的样子———现在,这已经成了他的标志。
在现场几十只摄影“炮筒”的“狂轰滥炸”下,那台神奇的拟声器看起来也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液晶屏电脑。记者悄悄地溜到霍金身后,发现拟声器中词汇的选择不是按照字母顺序来排,而是按逻辑顺序组合,比如表示选择或并列的连词成为一组,主语人称成为另一组。霍金就是用它来选择词汇,并最后按下发音键,让电脑合成的声音来代他讲话。
哪怕事先知道记者的提问,霍金的回答也慢得出奇。记者几乎看不到他的手指在按动键盘,他仿佛永远一动不动。现场在提问过后只有一片寂静,无数的眼光齐刷刷地落在霍金身上,直到耳边突然传出几句略显怪异的英语———英国人说带有美国口音,而美国人认为带有北欧口音或爱尔兰口音。他的回答极为简短,往往漫长的十几分钟才等来一句只有主谓宾的简单句。不到一小时,霍金就满脸倦意,记者甚至看到他开始无聊地按起键盘,把屏幕弄得一闪一闪的。
从1980年起担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教席的霍金就是这样在轮椅上洞悉宇宙的一切。不过,也许对他而言,比起整天被人“众星捧月”般的顶礼膜拜,独自在剑桥的办公室里安静思考要简单和自在得多。霍金每天坐着轮椅去办公室,穿过整齐地挂着包括牛顿在内的所有卢卡 2斯教授画像的长长走廊,霍金的办公室就在一排落地窗户的尽头。办公室的门口通常会挂上一块木排,上面写着:“请保持安静,老板正在睡觉。” 那多半不是真的———霍金只是不愿被外人打扰。此时他一定坐在这间有着高高天花板的舒适小屋里,安静地在电脑前工作上好几个小时,驰骋在自己的宇宙里。周围两三盆植物当中摆放的是三个孩子的照片。每天下午4点,他会在护士的帮助下与研究生们交谈。他们喝着午茶,交流对宇宙的看法。一个护士托住霍金的脸颊,扶正他歪斜的头,这样茶水就不会漏出来。有时他的眼镜还会从鼻子上滑下来,但是如果有学生对他的理论提出带有质疑的问题,他立即会给一个咧嘴笑容。至少,“老板正在睡觉”的托词让霍金最感自由自在。就像他用莎士比亚的话给自己的书取名———“即便把我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霍金告诉记者,“我发现真实的宇宙甚至比《星球大战》更吸引人。如果你想去太空,那么必须先学物理学。”
有记者问他,除科研之外最大的快乐是什么,霍金的回答似乎要迅速得多,“我热爱生活。音乐、家庭都让我从中得到许多快乐。”宇宙之外,音乐正是他找到自己归宿的地方。迄今为止,关于霍金最成功的一次访谈是1992年圣诞节时英国广播公司的“荒岛唱片”节目。这个节目要求被访者假设自己在荒岛上孤身一人,只能选择8张唱片带在身边。只有这次,霍金破天荒地回答问题很少使用简单句———谈到音乐,他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霍金很喜欢瓦格纳的音乐。他说,“我是从1963年开始喜欢上瓦格纳的,那年我被查出患有卢伽雷病。瓦格纳音乐的暗色调和启示录式的情绪正好符合我当时的心情。”他甚至不厌其烦地复述了瓦格纳的《魔戒》的情节———要知道,就是正常人也要颇费一番口舌,更何况是一个个词选出来。
然而,如果只让他选择一张唱片,他说自己还是会选莫扎特的《安魂曲》。“15岁生日的时候,我得到一套莫扎特的cd,整整有200小时,现在我还经常听。我最喜欢的是莫扎特临终前写的《安魂曲》,如果我只能带一张唱片去荒岛,我会带上它,并且一直听到discman的电池走光为止。”
三.身残志坚、拼搏进取的女青年张海迪
她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她成为一代中国青年的楷模,被誉为“中国的?保尔?”。
张海迪:女。1955年出生在济南,成长于莘县。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
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历程。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又自学了大学英语,还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另外还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书籍和医科院校的部分教材,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了对社会能有所贡献贡献,她曾给农村的孩子当过老师,还曾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她还用学过的无线电技术,在山东省莘县广播局做无线电修理工。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1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她的长篇自述《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并配发社论《让理想的光芒照亮生活之路》。1983年3月7日,团中央召开了“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命名表彰大会,宣传了她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感人事迹。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向张海迪学习,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代革命家为张海迪题词。此后,张海迪的名字传遍全国各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国典型。
张海迪是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表彰的青年英雄之一。
轮椅上的梦
张海迪的家乡在山东省文登县。她出生的时候刚好九斤,妈妈高兴地说:这可真是个“九斤老太”了。大人们看到她长得健康、聪明、伶俐,都叫她“玲玲”。玲玲的父母当时都是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自己的长女寄托着美好的希望。女儿虽然生在泉城,可他们毕竟更爱大海。五十年代有部著名的电影叫《白夜》,有首著名的歌曲叫《尼罗河之声》。母亲说,莫斯科的“白夜”、尼罗河的歌声是迷人的;祖国渤海之滨的笛声也应该是令人神往的,女儿就叫“海迪”吧。
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像很多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幻想。她快乐而活泼,整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连下楼梯的时候也不老实。人们看到她欢蹦乱跳、有说有笑的时候,就冲口而出叫她“玲玲”;人们看她做事聚精会神,对奇妙无穷的世界提出一串串问题时,人们又正而八经地叫她“海迪”。在玲玲家里还保存着一张二十多年前的照片,这是玲玲在上幼儿园时照的。白色的连衣裙,使她格外精神;两条小腿站得直直的,膝盖下的肉窝还清晰可见。这张照片现在格外珍贵了。只有它记录了海迪曾经和常人一样有着健全的双腿!3玲玲5岁那年,一场灾难性疾病降临到了她的身上。一天,玲玲在幼儿园里正在排练节目,她唱着、跳着,忽然觉得眼前一片发黑,她摔倒了。平时,她摔个跟头,总是自己不声不响地爬起来。这次,她用尽全身力气,还是站不起来。她着急了:“阿姨,我的腿,我的腿那儿去了?”父母把她抱进医院,医生们反复会诊,大夫拿着诊断书惋惜地说:“孩子得的是脊髓血管瘤,恐怕今后„„” 这病据说起因是偶然的。在运动中,脊椎里一条细细的血管突然破裂了。也许不过是一滴血,变成血块,挡住了脊髓的通道,由于它的挤压,脊髓的搏动变减弱了,甚至完全梗阻。当时,数不清的医生都希望拿出自己最大的本事,让这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站起来。但是,就像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进程中遇到许多疑难问题一样——他们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但眼下还只能是一筹莫展。
在济南工作的爸爸妈妈抱着她跑遍了济南几家大医院,后来又几度到武汉、北京就医。医生先后给她动过四次大手术,摘除了六片脊椎板,结果却没有奏效。她不但不能走路了,而且身体从第二胸椎以下基本没有知觉了,也就是说,身体有三分之二失去了部分知觉和功能。她必须靠在轮椅的扶手上,用胳膊支撑着,才能坐得住。爸爸妈妈的心像秤砣一样沉,他们担心孩子今后还能否经受得住更大的考验。难啊,未来的生活!玲玲这艰难的第一步从哪里迈出呢?
爸爸给她买来了收音机,妈妈给她订阅了《小朋友》,雪征妹妹一步不离地陪伴着她。许多叔叔阿姨舍不得花钱给自己的孩子买玩具,但看望玲玲时,总是想方设法给她带来新奇的礼物。玲玲怎么也数不清关怀、帮助、照顾过她的到底有多少人。尽管人们以无限的关怀温暖她的心,但这远远不能补偿瘫痪给这小姑娘带来的痛苦。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话刚说完,她就看见妈妈背过身两手摸着脸,玲玲想,妈妈一定是哭了。妈妈说:“孩子,妈妈和爸爸会让你学到知识的!”见玲玲这样渴望上学,渴望学习知识,妈妈决定,说什么也要尽量满足她的心愿。玲玲不能去上学,就请老师来教她。可家里请不起,也请不到专职的老师,妈妈爸爸只能在下班后亲自教她。玲玲从7岁起,一连四次报名上学。前三次,老师看到她瘫痪的双腿都难过地摇摇头。每天,她只能趴在窗台上,羡慕地看着别人去上学。10岁那年,爸爸带她到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第四次报名上学。老师看她的确是个聪颖、上进的孩子,破例同意她报考。发榜的日子到了,一大早,爸爸背着她来到学校门口,海迪急切地在那密密麻麻的红榜里寻找自己的名字。“张海迪”,当她找到自己的名字时,拍着手喊叫起来:“我上学了,我上学了。”他让爸爸背她在校园里走了一大圈,这是教室,那是操场,海迪指指点点,别提多高兴了。回家后,爸爸特意给她买了一个小书包,妈妈为她买了一双新鞋子。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她的病又一次犯了。当别的小朋友高高兴兴去上学时,妈妈却背着她踏上北去的列车,到北京去治病。
如果说海迪上过学的话,校门对她只开放过半天!
学校进不去,海迪就在床上铺开了课本。平时,她躺在床上,腰腿僵硬,脚背直伸。如果能使支配肌肉的神经松弛下来,使下肢稍稍能够屈伸,她就能坐起来了。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她天天捶腿肌,用力搬下肢。胳膊每用一次力,肋间神经就钻心一样的疼。她吞下两倍的止疼药,硬是咬着牙关按、摸、捶。有时让妈妈帮忙。妈妈舍不得用力,她不高兴;妈妈用力了,她送给妈妈的是挂着汗珠的笑脸。僵硬的腿脚终于软化了。当她能倚着被子坐一会儿,或挣扎着用胳膊支撑着趴在桌子上时,她惊喜万分。残疾退一分,玲玲就向前跨上一大步。“别人能会的,我也要会。”有时,小伙伴问她:“玲玲,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她回答说:“我想当一名医生,让每个不能行走的孩子都站起来!”
玲玲特别爱学习,但手术造成的肋间神经痛时时折磨着她娇小的身躯,有时,她实在感到疲倦,连作业都无力完成,就对妈妈说:“这些作业我明天再做行吗?”妈妈却郑重地对玲玲说:“今日事今日毕!”听了妈妈的话,玲玲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绝不能拖拉,就在心里告诉自己说:“我要像在学校里的孩子一样,每天完成作业!”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辫子,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苏拉的故事》,可她拿到的是那种用老方法排版的书,里面多数的汉字都是繁体字,又是竖排的格式。对10岁的孩子来说特别难读,遇到不认识的繁体字,她就凭经验来猜。一次,当她从书中看到一句“妈妈领著我到杨树林时”,虽然猜出了另外的几个繁体字的意思,却不知道“杨树林”是什么意思。玲玲想,从“林”字看,“杨树”应该是一种树,那么,这个“树”字应该就是“树”的另外一种写法;“杨树”又是什么树呢?一定是一种很常见的树。于是,她开始在心里念着自己知道的各种树名,当她默念到“杨树”时,心里一亮:“杨”的写法,与“杨”字不是很像吗?看来,“杨树”就是“杨树”!想到这里,玲玲非常高兴。这样,在猜字过程中,玲玲早早地认识了许多汉字并掌握了有关的知识。
410岁那年,妈妈送给玲玲一本日记,是红色漆皮的。妈妈说:“玲玲,以后你要天天写日记!”当时,玲玲并不知道该怎么写日记。起初,她写的是:“今天我读了×××书,今天我吃了药。”这些日记,用词单调,也没有什么情感,经过妈妈的开导后,玲玲终于明白了写日记的秘密,那就是要把每天的重要事情与情感都写出来。以后,玲玲开始把所有亲情、友情的温暖都写进日记,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长大以后,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张海迪认为,当初如果没有坚持写日记,后来就不能成长为作家。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座刷着红漆的三层楼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深受乡亲爱戴的赤脚医生
在大家的鼓励下,张海迪咬牙、忍痛学习。她读完了一本本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书:《把一切献给党》、《雷锋叔叔的故事》、《真正的人》、《我的大学》、《古丽娅的道路》、《军队的女儿》、《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给了海迪知识和力量,在她眼前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新世界。她从小人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次认识了保尔?柯察金。她懂得了一个人病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进取的信心和力量。只要精神不倒,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在与疾病的磨难斗争和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海迪慢慢长大了。她开始考虑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她也更多地想到,像她这样一个身体严重残废的姑娘,能为社会做些什么的问题。
1970年春天,海迪跟着爸爸妈妈从济南下放到莘县十八里铺公社尚楼大队插队劳动。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地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张海迪就幸福地坐在木轮椅上,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天地真大呀,有青山绿水,还有叽叽喳喳的小鸟,在孩子们的推动下,张海迪像一下子长出了翅膀,绿油油的麦田、小路,都在眼里一晃而过,因为孩子们跑得太快啦。有一次,由于推得太快,木轮椅突然倒在地上,张海迪的胳膊都摔破了,可她还和孩子们一起哈哈大笑。长了这么大,张海迪还是第一次体验到自然的广大和真正的欢乐呢!一次,一个孩子对张海迪说:“玲玲姐,要是用我的腿换上你的腿就好了!”听了这话,张海迪感激地望着那个孩子,忍不住哭了。农村的生活比较艰苦,能吃上萝卜馅高粱米面的包子,对村里的孩子们来说已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了。一天,村东头的老奶奶做了2个包子,一个送给自己的孙子,把另一个塞在自己的棉袄袖口中,急匆匆地走到村西头的张海迪家,从袖口拿出还冒着热气的包子,说:“玲玲,你快趁热吃!”张海迪接过包子,眼睛湿润了,老奶奶还问:“玲玲,好吃吗?” 张海迪点着头,说:“好吃,好吃!”在这个包子里面,包含着多少疼爱啊,所以,张海迪永远也忘不了它,忘不了乡亲们给予自己的爱。这天(1970年4月27日),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来到农村啦!这儿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我原以为农村是青山绿水、花木果草。不,这儿的土地是贫瘠的、荒芜的。到处是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只有窗后一大块绿——那是不怎么茂盛的庄稼。是啊!这里需要改造!我真想能在这块土地上做一个勤劳的播种人——把幸福的种子播下去。老人、孩子„„所有的人对我都那么友好,这使我爱他们。人们啊!我真愿为你们做些什么呀!”
孩子们喜欢围在这坐藤椅车(她那时还没有轮椅,只是旧藤椅下面绑4个轱辘)的大姐姐身边。玲玲发现有的孩子不愿念书,就帮助他们组成课外学习小组,天天为她们辅导功课;她听说附近的小学里没有音乐课,就自告奋勇去教她们唱歌;还抽空为孩子们理发、做书包、缝补衣服。孩子们把她当作亲爱的老师和最知心的朋友,她也开始尝到了“为人们做些什么”的幸福和欢乐。
在他们的村西头,有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又聪明、又漂亮。他从玲玲一家刚搬来的时候就围着他们的车转。别人说,你快叫玲玲姐姐。那个小男孩就叫她姐姐。玲玲见他长的好玩,就叫他“小不点儿”。小不点儿帮助他们搬家,一会儿提个小篮,一会儿搬个小板凳,很可爱。后来,他看玲玲常常在家里,就搬来几块砖头,放在玲玲的窗下,踩在上面,趴在那里看玲玲看书。他常常问玲玲:“姐姐,你不出去玩,闷吗?”玲玲说:“不。”他说:“我推你出去玩吧。”玲玲说:“小不点儿,你长大了,再推我出去玩。”小不点儿很懂事,有一次,他抓来一 篇三:名人事迹 柴智屏
机会只有三秒钟
她,名牌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找了份戏剧编剧助理的工作,却发现整个公司除了老板只有她一个员工。累死累活干了三个月,只拿到一个月的工资,于是炒了老板鱿鱼,开始游荡帮人写短剧,写电影,只要按时收到钱就好,前路茫茫,她希冀着奇迹发生。一次机缘巧合,她应聘到电视台一个节目当了编剧。半年后,在一次制作节目时,制作人不知为什么突然大发雷霆,说了句“不录了”就走了。几十个工作人员全愣在那儿不知怎么办,主持人看了看四周,对她说:“下面的我们自己录吧!”
机会只有三秒钟,三秒钟后,她拿起了制作人丢下的耳机麦克风。那一刻,她清楚地对自己说:“这一次如果成功了,就证明你不仅是一个只会写小剧本的小编剧,还可以是一个掌控全场的制作人,所以不能出丑!”
慢慢地,她开始做执行制作人。当时,像她那个年纪的女生能做制作人,相当罕见。几年后,这个小女生成了三年获得金钟奖的王牌制作人,接着一手制作了红得一塌糊涂的偶像剧《流星花园》,被称为“台湾偶像剧之母” 回首往事,柴智屏爽直地说:“机会只有三秒,就是在别人丢下耳机的时候,你能捡起它。” 分析:人们时常抱怨上帝不公,总是眷顾他人而忽略自己。但是当上帝赐予你机会的时候,你有没有像柴智屏一样在三秒钟之内把握机会?如果没有,不妨先反省下自
己,错过花期的花儿不会开放,请珍惜身边的每一次机会。适用话题:自信、勇气、机会 田家炳
拿矿泉水的富翁
一位记者随同一所受捐助的学校教师迎接一位捐助者,在机场为了解渴,大家买来矿泉水。刚喝几口,飞机到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手中的矿泉水扔掉。这时他们看到大富翁从飞机上走下来,手中拿着的似乎是一只空瓶子——瓶底只有一口水。大富翁下飞机后和大家谈笑风生,随着他手的晃动,矿泉水发出轻微的声音,直到他坐上前来接他的车子,还没有扔掉瓶子。车里有水,有人就递给他一瓶,可他摆摆事实手,直到喝完那瓶中剩下的最后一口水,才放下瓶子,接过满瓶的矿泉水。这位大富翁就是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20年来为慈善事来捐款10亿元人民币。
分析:修养不关乎身份地位,无论贫富。即使是卖报的老头,他的修养也可以使他比一般人都高大;而田家炳先生,他除了爱心之外,更让人感动的是他连一瓶矿泉水也不愿浪费。适用话题:修养、行为、高尚、节约与浪费
丹尼斯·海斯 地球之父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地球日”,是 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一个刚满25岁的学生——地球之父在校园发起和组织的。他因此被誉为“地球之父” 丹尼斯·海斯生长在美国华盛顿州环境幽美的哥伦比亚河峡谷,他从小养成了爱好大自然的个性。到了大学时代,他虽然就读于法律专业,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环境问题的关心。鉴于丹尼斯·海斯在环保事业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他曾荣获联邦野生动物协会,美国慈善协会,美国太阳能协会,远离战争组织的最高荣誉奖项,并被国家奥杜邦协会评为“100个最杰出的环保人士”之一。
分析:英雄不问出处,也不论年龄的大小。年轻的丹尼斯·海斯一心致力于环保事业,持之以恒,最终为自己赢得了“地球日之父”的称号。适用话题:环保、自然、青年 萨科齐
必须成为总统
法国总统萨科齐,1955年1月28日 出身于法国巴黎的一个移民家庭,从小就遭受别人的歧视和嘲笑。10岁那年的一天,他骑着自己心爱的山地车在郊外潇洒地穿梭。正当他得意时,几个小孩拦住他,一把夺过他的山地车,猛地摔在地上,还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这个外来的小崽子,不配骑山地车!”晚上,他在日记本上写道:“我不是想成为总统,而是我必须成为总统。”
15岁时,因家庭贫困,萨科齐告别了学校。以后的几年间,他放过羊,当过乐队号手,做过泥瓦匠,糖厂工人等。他哭过,泄气过,但从没有退缩过。后来,他通过半工半读考上了巴黎政治学院。结业后,又与校友一起做生意。在生意场上打拼了10年后,他毅然离开,走上了从政之路。1983年,年仅28岁的萨科齐当选巴黎郊区讷伊市市长,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2007年5月,在法国总统大选中,萨科齐胜出,当选为新一任法国总统。他也终于圆了心中的总统梦。
分析:当一个人用“我必须怎样”来承诺自己的理想时,他的心中就一定蓄积了巨大的动力和必胜的信念。而这种动力和信念也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适用话题:尊严、改变、困境
哥白尼
充满好奇心的童年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问题。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小鸡为什么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后来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分析:成功发端于好奇心,因为好奇,才会去探索,去探索就会发现别人没发现的东西。可以说,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适用话题:质疑、好奇、探索
特蕾莎
伟大的修女18岁的特蕾莎离开家乡来到爱尔兰加入了劳来多修女会,后来主动到印度最破烂的贫民窟,在那里用几卢比租下一间房子,收容饥寒交迫的孩子。为了他们,她亲自到街上乞讨食物,帮他们清洗身体。房间里没有桌子、椅子、黑板,她就以地板为黑板,教孩子们认识孟加拉字母。一次,她遇见一个人身上全是脓包、伤口,脓包上尽是蠕动的蛆和虱子,便到警察局请求他们拨一处地方,使她可以接待这样的无家可归者。就这样,她创办了“死者之家”专门收容垂死的游民。秉持同样的信念,她还创办了“弃婴之家”和“麻风病之家”。1979年,她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同年获印度政府颁发的全国最高荣誉奖。
分析:特蕾莎修女是人类社会的福音,她与贫困中的人们融为一体,为他们带去光明和爱。而特蕾莎修女这样做,不为所图,不求任何回报,纯粹只是去帮助那些受难的人民。适用话题:善良、奉献、爱心 法拉第
“反过来试试看”的奇迹
丹麦人奥斯特发现导线上通电流会使附近的磁针偏转,法拉第由此想到磁铁也能使通电导线移动,于是他发明了电动机。后来法拉第又想到,电能生磁,反过来呢?他立刻做实验,最后终于发现磁也能生电,这一发现导致了发电机的诞生。法拉第的两次“反过来试试看”使大规模生产和利用电能成为可能,引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
分析:有些事情被我们的惯思维所禁锢,不妨反过来
第三篇: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作者:本报记者 李苑 《光明日报》(2016年11月15日 11版)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总书记先后发表重要讲话。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强调:“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近期,两本相关主题新作《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和《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推出,受到读者欢迎。11月1日,以“不忘历史 继续长征”为主题的长安街读书会举行,两书的主要作者,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副主任黄一兵和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原副巡视员王新生,与读者共同分享了他们的研究和创作心得。本期光明读书会整理刊载其精华部分,与广大读者一起重温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精神力量。
为什么已经有那么多权威著作,今天还要重新整理和撰写党史和长征史?
黄一兵:《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后,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的又一本具有权威性和相当历史价值的党史基本著作。
继《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后,时隔多年,我们写《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体现了党对自身历史认识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而且也许大家也注意到了,这三本书的写作都有一个特殊的契机。
1951年,新中国成立不久,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了解,领导他们的党是什么情况,于是胡乔木署名撰写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到了1991年,时逢苏联解体、东欧动荡,在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中,需要对我们党的历史进行一个完整的阐述,特别是需要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做一个清晰、明确、客观、公正的阐述,于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是在什么样环境下产生的?这本书后记中写道:时间是从2010年起草。这跟我们党史工作上一个重大事件直接相关,即2010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也可以说是建党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党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规模很大,当时分管党史工作的习近平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个讲话就是我们起草《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的根本指导思想。
这次会议第一次对什么是党史做了明确的概括,即中国共产党历史是包括三个历史统一:不懈奋斗史,这是一个传统党史的框架;理论探索史,把党在理论创新上的重大成果、发展过程、形成标志做了一个深刻阐述;党的自身发展史,党的自身奋斗史,也是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和探索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2010年以后,在写党史、党史著作、党史文章时,都强调“三史统一”。
此外,会上还提出要把握住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所谓主题、主线,就是中国近代以来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本质主流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带领全国人民 2 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本书的许多观点就是围绕这个思想来展开。后来这个重要观点逐步融入党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中。
正是因为有了2010年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广大党史工作者觉得这是一个引领党史工作开创新局面的会议,因此有必要从这个时间点开始,对党的历史进行重新归纳、总结。
王新生:我也谈谈为什么写《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我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了三十多年,主要从事民主革命事件研究,长征史是我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我第一次参与写红军长征史方面的书,大约是在20年前,只写了两个章节,也没有什么自己的研究,大都是吸收别人的成果。后来这些年,我在不断吸收前人知识的基础上,自己也进行了调查研究。
2016年,迎来了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过去了,长征作为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作为中华民族一个巍峨丰碑,我们党史工作者都在思考,今天应该给读者奉献一个什么样的成果?还像过去写《红色铁流》一样吗?显然不行。过去的书虽然也很好,但是时代在前进,人们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了21世纪,如果拿出来的东西依然是过去的模式,作为一个党史工作者,我对不起如今这么好的条件。所以我们有这个责任为国家、为读者、为人民,拿出新的、符合时代需求的精神产品。
这些年,关于长征的书出了很多,但搞研究的人写的书销量不大,反而是搞文学的人写的书很畅销。这些书籍存在着一个问题,即在文学加工下,读者对这件事的理解与当时的史实,距离比较远。所以党史研究者和工作者们必须开辟出一条新路来,既要让长征史扎实、准确、权威,又让读者爱看。我攒了很多年劲,终于为大家呈现出这样一本书。
如今的主题出版不仅在装帧上有了新意,内容和选题上也更加贴近读者的爱好,这两本书有什么创新之处?
黄一兵:《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的创新,特别鲜明地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这本书第一次把我们党的历史起点从1919年扩展到1840年,而且这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
这个时间的更改我们是有依据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起点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往前挪到1919年,从五四运动写起。我们过去写党史比较多地聚焦在党的具体事件角度上,但这部党史,则是从民族复兴的角度讲我们党的发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1840年提出来的,是在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要把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过程写清楚,未来还有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是当作一个主要历史任务提出来的。这是这本书在思想上、理论基础上的一个新的特点。
第二,这本书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贯穿九十年的写作。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最根本的成就,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全书,能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内涵解释清楚。实际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所以成为人民群众的梦想,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过程中,解决了四个问题:一是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二是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靠什么理论去指导的问题,三是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该是一个什么样社会制度问题,四是该以什么样的文化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1840年以来,很多人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都没成功,最终中国共产党找到了答案。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统领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不仅反映了一个真实的历史内涵,同时也能够鲜明地体现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自身历史的新认识、新结论。这许多内容组合在一块,就使这本书具有了新的历史内涵、理论内涵和时代精神。
王新生:我认为《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以学术为支撑。书中既有我个人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有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还参照了很多权威著作,比如《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以及《毛泽东选集》《周恩来文选》《周恩来选集》等等,还有军事科学院出的关于军事方面的书。
第二,我运用了多方面的资料。比如,我还阅读了《蒋介石日记》,认真研究了蒋介石关于第五次围剿红军,以及长征途中的一些想法,以证明一些关键史实。
第三,书中包含了我的一些点评。这些点评并不是我的心血来潮,而是长时间研究党史、军史时,自己的一些感想。读者可能不是相关专业的,作为研究者,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点评告诉读者如何看,引导读者对事情的认识。
我以书中《湘江之战》这个部分的内容为例。湘江之战是红军长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役,我在书中写道:伟大的事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湘江之战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最低谷,但是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复兴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最先进、最大公无私的政党和军队,充满朝气和智慧,不会为严重的挫折所吓倒,他们会纠正自身存在的错误,调整方向,走上 胜利之途。我通过这段话总结了湘江战役失败后党的情况,然后引出后面的遵义会议。
还有当年蒋介石污蔑红军在茅台池中洗脚,说红军是很野蛮的军队,青面獠牙,是赤匪。我在后面引出一段话:历史是威严的,任何人在历史面前都很渺小,都要敬畏历史,因此任何人在历史面前都要老老实实做事,不得弄虚作假,如果不老老实实做事,弄虚作假,必然会受到历史的嘲弄。国民党造谣红军在茅台酒池中洗脚,无非是把红军的形象在人民中弄臭,但适得其反,这种做法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今天说党史、长征,就是用过去的精神来激励今天的人,能够穿越历史时空的其实就是一种精神。长征精神对中国人民的意义是什么?
王新生:四支红军出发长征时约有20多万人,尤其是中央红军,长征初期没有做政治动员,大家不知道到哪里去,但愿意跟着走。为什么?因为相信党。
我说一个小小的体会。2015年时我走了贵州毕节地区的一小段长征路,是大约300米的一个90度悬崖,我腿都软了。之后是一个崎岖的羊肠小道,最窄的地方仅仅能放下一只脚,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只有四华里路,我就觉得这个路再也走不到头了,感觉总是被危险威胁着,这让我震撼,究竟是什么支撑着当年的红军走过这条路?
在我的书里写过一个红军战士的事迹:过草地时,一个十几岁的小红军刚开始还蹦蹦跳跳,后来昼夜温差逐渐加大,阴雨连绵,缺乏粮食,他日渐虚弱,临终前他告诉战友:“我是活不了了,看不到革命胜利了,当你们革命胜利的时候,告诉我的家人我是为革命牺牲的。”这就是当时红军战士到死都抱着的理想信念。
长征精神的精髓就是理想信念。因为理想信念就是一个灯塔,高高竖起来照耀着人们去前进。要是没有长征精神,最终怎么能有三四万人,在军事高压和恶劣自然环境下走到了陕北。有了理想和信念,就有了灵魂和力量。理想信念是永恒的,只要中国共产党存在,革命就一定能胜利,就一定能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黄一兵:我理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长征精神为什么现在依然那么鲜活,实际上,它已经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成为自信的内容,应该具备几个条件:独特的、被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有生命力的。文化自信的三个组成部分,就包括: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独特的东西,能够传承久远的东西;革命文化,就是五四运动以后形成的文化;社会主义文化,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这三个文化正是由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洪精神,甚至两弹一星精神等组成。这些精神汇聚成的力量,是能够穿越时空的,也是独一无二的。
(本报记者李苑整理)
第四篇:时代,召唤精神力量
时代,召唤精神力量
“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精神的质量可以改变个人和世界的命运。”——王树增在《长征》一书中所言。
不得不承认,我们处在一个物化特征明显的社会。试问,在物质飞速发展的今天,当我们被急速前进的时代火车裹挟着前行的时候,我们“内心的法则”是否还足够强大?面对功利、技术的不断增长,我们的精神、价值层面是否跟上了步伐?
黑格尔说过一句名言:精神的力量是不可低估和小视的,低估和小视精神的力量是要受到惩罚的。改革开放到今天,毋容置疑,相对于经济的发展成就而言,社会道德、精神文明的建设水平是有些滞后甚至滑坡的。在市场经济强势的繁荣下,与之配套的市场伦理和人们要恪守的道德准则却似乎发展孱弱,因此许多许多与经济发展相伴相生的问题层出不穷。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相对富裕了,精神生活却变得匮乏、荒芜了。
今天,精神追寻变得现实而紧要。没有精神万万不行。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就会变得庸俗;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精神,就会失去方向,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时代,召唤精神力量。胡景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了一个符合时代的崭新论断。他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我们以前常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从一个方面阐述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道理。然而,光有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就能保证社会主义永恒发展吗?显然还是远远不够的。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健康地发展,中国共产党人,还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做支撑。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靠着精神力量,用先进的理念感召人,用高尚的品德鼓舞人,用崇高的精神鞭策人,用模范的行为激励人,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练就的“延安精神”、“百万雄师精神”、“王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神
五、神六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就是共产党人精神力量的充分展现,以张思德、雷锋、焦裕禄、郑培民、抗震救灾英模等为代表的就是共产党人精神力量的光辉典范。
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当前特定的社会氛围中,也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空虚”症,信仰沦丧者有之,道德缺失者有之,急功近利者有之,醉生梦死者有之。更为讽刺的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信迷信己到了十分痴迷的程度。河北省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丛福奎,听到“女大师”殷凤珍胡诌的一句“你快高升了,要想上升,你就信佛。你还有两步或三步,即当省长、省委书记和到党中央国务院”,便笃志不疑,把烧香拜佛当作自己的“精神支柱”。黑龙江原政协主席韩桂芝为了躲避中纪委即将到来的“双规”,每天呆在家里烧香拜佛,祈求佛主保佑。在中纪委“双规”期间,韩桂芝常常傻愣愣地面对着墙壁嘟嘟道:“佛啊,你为什么不保佑我?!”
精神上的空虚,必然导致政治上的蜕变,信仰上缺失,道德上沦丧,经济上腐败,生活上淫霏,作风上霸道,民主上冷漠。这样的人怎堪重任?这样的人怎么会为人民服务?怎么能保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强大的精神,永恒的力量
“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金一南在《苦难辉煌》的前言中所言
九十载风雷激荡,中华儿女不懈求索;六十二沧桑巨变,神州大地英雄辈出。我们党90年的光辉业绩,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用“三件大事”坐了概括,即“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那么,我们党靠什么能完成这“三件大事”?秘诀在哪里?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从南湖航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解放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在救国路上,在崛起途中,在复兴大道,我们党总是给予中国人民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我们千万不能淡忘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重温党的历史,就是要从中寻找到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获取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
什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呢?按照笔者的理解,一个始终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的,以为人民服务为终生追求的、充满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构成了共产党人精神力量的全部精髓。
强大的精神力量,首先体现为一种坚定的信仰,信仰坚定,才能对事业忠诚。9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在十月革命的炮声中看到了未来的曙光,从马列主义那里找到了思想的明灯。从此哪怕面对白色恐怖、滴血屠刀,他们都视死如归、矢志不渝。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战胜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有信仰力量的支撑。可以说,是信仰的力量造就了我们党事业的传奇,最终改变了20世纪中国的走向。今天,我们只有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崇高的精神,才能理解他们不朽的牺牲。
泰戈尔说,信念是“鸟在黎明的黑暗时,感觉到光明唱出的歌”。今天,祖国日益强大,难道我们有理由放弃信仰?放弃指引前程的道路吗?今天,我们更应坚定信仰,我们更应站得高望得远!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然而,新生事物的发展道路总是那么不平坦,必然要披荆斩棘,破浪前行。1927年,蒋介石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一时血流成河。黑暗里,屠刀前,打压下,真正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到,他们拿起武器,他们挺起胸膛,在南昌打响了“第一枪”,从此,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平江起义......在往过灭种的危难时刻,也是共产党人挺身而出,肩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旗帜,英勇抗敌,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奋斗迎来了希望,奋斗创造了奇迹。
我们党的精神力量,从哪里?早在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人民最不可战胜,人民蕴蓄着最强大的力量,人民是我们党的所有力量之源。真是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我们党得以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事业成功。人民是根基,是血脉,是力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党都要千方百计地获得人民的支持,想方设法地赢得人民的信赖。我们不仅要有这种清醒,更要有这种自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需要“那么一股劲”
“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毛泽东
我们党一路执着向前,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乃至第二步、第三步。然而,我们更应该意识到,今后的征程,“道远且阻”,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丝毫不比不发展时遇到的问题少。
毛泽东同志多次告诫全党,革命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个劲。无独有偶。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号召全党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同样展现了今天共产党人在成绩面前的“那么一股劲”。如此“巧合”,让人深思。
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改革开放的今天,支撑我们不断前行的,就是“那么一股劲”。“那股劲”是勇往直前的冲劲,是永不僵化的巧劲,是永不停滞的干劲,是勇于创新的钻劲......正是有了“那股劲”,我们党员干部才能在变换的风云里站稳脚跟,在大号的机遇下乘胜前进,在骤至的挑战前用于担当,才能发出进取的动力,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坚守住党员的本色。
要看到,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和党的自身建设都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就必须努力克服“四个危险”,坚定信心、砥砺勇气、攻坚克难、开拓奋进。如果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贪图安逸,因循守旧,就可能在困难面前败下阵来,贻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过去的90年,我们党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写下了光辉篇章,面向未来,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我们党肩负的新的光荣的历史使命。在这一伟大征程中,需要我们不断丰富党的精神财富,不断凝聚党的精神力量,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蓬勃朝气。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篇章,涌现了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谷文昌、王杰、丁晓兵、王进喜、容国团、王顺友、常香玉......他们中有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基层优秀党员干部;有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作出重大贡献的各行各业杰出代表;有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业绩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青年学生的先进典型。一位英雄”亮“起来,就在社会上树起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使群众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确立起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
时代,需要精神指引,需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体现在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身先士卒,模范带头,顽强拼搏上。哪里最紧急,就冲向哪里;哪里最危险,就战斗在哪里。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根标杆。放眼大江南北,到处都有“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岗”,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是创先争优的弄潮儿,他们有的奉献垂范,带头扎进急难险重;有的带病坚持上岗,连续作战,轻伤不下火线;还有的舍生忘死,唱响了生命赞歌。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将迎来一个又一个希望的春天。
摘自《上海支部生活》
第五篇:凝聚新时代税务精神力量
凝聚新时代税务精神力量
——税务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巡礼
2018年03月13日
来源: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奋进的征程,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和精神力量的支撑。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近年来,全国税务系统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凝聚干部队伍力量、提高税收工作质效的重要抓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和税务文化建设,税务系统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的数量由2012年的551个增加到现在的1064个,提升了近1倍,为促进税收事业发展和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税收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践行税务精神铸文明创建之魂
“有这样一群平凡的税务人,他们爱国敬业,壮志在肩;他们迎难而上,锐意攻坚;他们孝亲仁爱,躬身垂范„„”
台上,主持人诉说着一个个动人故事;台下,观众们时而深情聆听,时而热泪盈眶。这是2017年9月1日,中央文明办、国家税务总局在京联合举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税官)现场交流活动,发布了122位中国好税官名单。这是对先进税务典型的讴歌,是对80万税务铁军的集体赞誉,也是税务部门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累累硕果的集中体现。
多年来,全国税务系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力营造向上向善工作氛围,大力推进税务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使基层活力显著增强,干部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为开创税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2017年,全国税务系统广泛开展了中国税务精神提炼活动,通过微信推送、主题辩论、问卷调查等活动,全国25万余名税务干部直接参与,最终提炼形成了“忠诚担当、崇法守纪、兴税强国”的中国税务精神。
十二个铿锵有力的汉字,凝聚着税务人对国家的忠诚,积淀着税务人对税收事业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税务领域的体现,是税务人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税的宣言,是税务人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税收现代化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力量。
税务精神既体现在平凡“税”月忠诚坚守,也体现在本职岗位上尽责尽职。
1995年,江苏省启东市地税局成立,王正飞主动请缨驻岛,一待就是15年。15年里,岛上的地税收入从19.5万元增长到5800多万元,但王正飞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却不到1年。“我是国家公务员,拿的工资来自纳税人,我的工作要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群众。”王正飞对妻子说。
像王正飞这样的普通税务干部还有很多,他们从繁华的城市走到寒冷的高原、偏远的山区,离家离乡千万里,在历练中与税收事业共同成长。
深入挖掘提炼中国税务精神,就是要将这样的正能量由点及面地宣扬和传播出去,让更多税务干部从这些感人至深的先进人物身上学会对担当、责任和执着的追求。
税收改革成为文明创建成效“试金石”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此,经历过无数考验的中国税务人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
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到金税三期工程上线,从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到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在中国税收改革有序推进的过程中,繁重的工作、艰巨的任务,对每个岗位的税务人,都是一种考验。而税务精神的力量,如同常烧常旺的火炉,激励着千千万万税务人,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形成了推动改革的强大动力。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全国税务人用55天时间完成四大行业超过1000万户企业纳税人的税制转换,80万税务铁军用卓绝的毅力与能力,打响一次次战役,彰显出税务精神的力量。此后,水资源税改革、环境保护税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的税收脚步,愈发铿锵。
“确实像打了一场仗。”西藏山南市国税局货物和劳务税科科长杨红波,作为长期工作在一线的业务骨干,在税收改革中事不避难,善打硬仗敢冲锋。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期间,山南市新增试点纳税人4088户,面临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的工作要求,她带领团队制定方案、加大宣传、逐户确认、采集数据、组织培训,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顺利实现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基层落地相融相通。
新办企业涉税事项办结有多快?从3天到1天,再到30分钟,中国税务人正用自己的行动不断刷新着这个答案,而这背后正是因为有了金税三期工程这一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在我国税收发展史上首次实现了信息化基础平台、应用软件、业务标准等方面的大统一,为税收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陈军是陕西省横山区国家税务局征收管理科科长,曾因工作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右腿高位截肢,但他依然以惊人的毅力坚守岗位。“金税三期”上线期间,他一人分饰多角,既是指挥员,又是办事员,负责全区8600户纳税人的业务。庞大冗杂的信息与数据,复杂繁琐的上线流程,他强忍着假肢过度接触皮肤带来的痛楚,带领着一帮年轻干部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在高强度工作状态下度过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2018年2月他被评为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税务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始终在税务工作本身。近年来,税务部门聚焦“放管服”改革,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推进纳税服务规范化,实现全国服务一个标准;简化办税流程,表证单书精简1/3以上,90%以上涉税事项可网上办理;连续4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税务总局先后推出26类90项便民举措,各地累计推出2万多项针对性服务举措。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办税时间较一年前大幅缩短了52小时,比2012年缩短了191小时。第三方机构在全国开展的纳税人满意度调查显示,纳税人满意度得分从2012年的79.72分提升到现在的83.61分,提升了近4个百分点。
税务精神成为推动税收改革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在改革的进程中,80万税务人扛起大旗、挺在潮头,用辛勤和智慧履行了“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用出色的工作不断丰富着税务精神文明的内容,为改革注入强大动力,形成了税收改革的合鸣共奏。
各地税务部门文明创建活动千帆竞发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繁重的税收改革任务中,各级税务部门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干好税务、带好队伍”的有力抓手,坚持不懈常抓常新,深入开展扶贫济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学、义务献血等献爱心行动,传递人间真情、彰显美德善行;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实践活动,使忠于职守、建功立业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
扎实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湖南省国税局层层开展共产党员、公务员、税务人员“三员”教育,坚持“亮身份”,人人“敢担当”,事事“有作为”,有力推动了党建与业务的互融互促,激活了文明创建的内生新动力。2017年,湖南省国税局连续22年保持湖南省文明行业荣誉,连续4届保持全国文明单位荣誉。
“创文明单位,并不是为了拿一块牌子,而是要以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为抓手,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服务社会,助力发展,用实打实的举措、硬碰硬的业绩,让纳税人满意,让社会各界认同认可。”江西省乐平市国税局局长张艳民介绍,该局2017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动陕西国税”评选活动是陕西省国税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先进典型、树立行业新风的有效载体,通过选树、宣传一批来自基层一线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励全体干部职工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发展的良好风尚。
宁波市国税局先后开展“我身边的好税官”和“国税青年标兵”评选和事迹巡回报告会,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山西省太原市国税局开展“做合格税务人”系列主题活动,引导税务干部涵养为国聚财情怀,践行服务纳税人宗旨,发扬爱税敬业精神,保持廉洁从税操守,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的凝聚力与归属感。
文化有传承,爱心无国界。当素昧平生的韩国患者需要帮助时,山东省枣庄市地税局薛城分局的普通税务人员孙晓红果断挺身而出,为韩国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2013年山东省涉外捐献第一人。近年来,山东地税大力弘扬崇德尚善的社会美德,开展“税徽闪耀志愿行”主题活动,成立了330多个志愿者组织,有12000多名税务干部参与其中。
广东省汕尾市国税局形成了“山海赋韵、善治和美”为内涵的“山海赋”主题文化,创作了文化展厅、文化读本、文化宣传片等系列国税文化产品,成为汕尾国税的一种文化常态和工作特质,渗透到国税事业的方方面面。山东省东营市国税局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优势,将本省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的刘集支部作为爱国主义和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并把根据刘集支部真实故事改编的电视剧《宣言》和电影《大火种》等特色党课品目搬上讲台,为税务精神注入了红色基因。
成风化人,明德至善。进入新时代,全国税务部门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传递精神火炬,营造扬德植善、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凝聚税收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动力,服务和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