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健全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的做法与体会
近年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严格贯彻落实老干部政策及有关规定,认真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建立完善了离休干部“三个机制”,规范了津补贴,保证了离退休干部离退休费和津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离休干部医药费按规定据实报销,全区老干部较为满意,维护了老干部队伍的稳定。随着改革的深入、退休干部的增多和离休干部“双高期”的到来,老
干部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下面,就建立健全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谈一点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充分认识建立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的重要意义
困难离退休干部在老干部群体中占相当比例,如何做好困难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工作,是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需要,是我们老干部工作部门在近期应着力抓好的工作。做好困难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有助于营造出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困难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的新方法、新途径,转变作风,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尽职尽责地做好困难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
二、困难离退休干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进入老干部“双高期”,离退休干部,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大、离退休较早的老干部,普遍存在五个方面的困难:一是离退休较早,离退休金较低,配偶多数没有工作,经济状况较差,生活上有一定困难;二是年龄偏大,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基本上不能参加老干部工作部门和原单位组织开展的活动,生活空间越来越小,行动上有困难;三是居住农村,居住条件较差,生活极为不便,住房有困难;四是子女不在身边,老伴身体不好,看病就医不方便,家庭困难,护理条件差;五是子女下岗失业的较多,年龄普遍较大,大多处于“4050”阶段,求职就业普遍较难。
三、采取六项措施,建立健全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
针对离退休干部在生活、行动、住房、家庭、子女就业等方面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走访慰问、推进社区管理、改善居住环境、开辟就业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等六项措施,认真做好困难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统一思想,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困难离退休干部迫切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照顾。建立健全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认真做好帮扶工作,是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各级党组织和老干部工作部门高度重视。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会议等形式大力宣传,让全社会形成一股尊老敬老的好风气,为做好困难老干部帮扶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老干部局积极协调劳动、社保、财政、卫生等部门和所在单位,统一思想,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尽快建立健全了帮扶机制,落实好帮扶措施,确保困难老干部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二是加强走访慰问,结对帮扶,切实解决老干部的实际困难。我们明确要求,老干局工作人员和所在单位领导或工作人员要与困难离退休干部建立帮扶对子,坚持经常性的走访慰问,了解老干部身体和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参加工作早、离退休早、离退休金低、生活十分困难的老干部,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本着有什么困难解决什么困难的原则,给予重点帮助、救济,冬送温暖,夏送凉爽。
三是推进社区管理,构建社区服务平台。随着离休干部高龄化的到来,身患重病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干部日益增多,单靠所在单位和老干局的管理服务已逐渐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需要。老干部住在社区、生活在社区,出行、活动也离不开社区,社区对老干部的情趣爱好、生活现状、健康状况比较了解。我们对年龄大、身体差、行走不便的老干部,在不改变原隶属关系和本人自愿的原则下,利用社区资源,推进社区管理,将社区服务作为老干部服务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与老干部所在社区联合推行“四就近”服务,即就近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就近参加老年文娱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让老同志们主动融入社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老干部们的高度评价。
四是改善居住环境,让老干部们安度晚年。居住环境是老干部生活质量的基本标准,妥善解决老同志的住房是认真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的重要体现。我们对家住农村、住房条件较差的老干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分别给予特殊照顾,努力改善老同志的居住环境,让老干部们安度晚年。
五是拓宽子女就业渠道,着力帮助老干部子女就业。老干部子女普遍处于“4050”阶段,有一部分子女因各种原因下岗以后,就业渠道狭窄,就
业难的问题尤为突出。我们采取组织协调的办法,与劳动部门、化工园区、晏家工业园区和企业经常性沟通协调,帮助老干部子女,介绍他们就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六是提高服务质量,满腔热情为老干部服务。针对困难离退休干部的特殊情况和问题,我们努力提高工作人员对老干部服务的意识,大力加强对老干部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要求工作人员思想上尊重老
同志、感情上贴近老同志、行动上深入老同志,在服务中坚持“三化”要求,即:一要服务细致化。要树立“老干部工作无小事”的理念,进老同志的门、解老同志的情、急老同志的需、办老同志的事、安老同志的心,把他们的忧虑困难时刻挂在心上,把他们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对困难离退休干部晚年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每个细节,都用心去排查,认真对待,妥善解决,最大可能提供便利。二要服务个性化。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定期走访老干部家庭,做到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反映情况必访、老同志生日必访,及时掌握他们的各种需求,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三要服务亲情化。老干部工作人员要常怀儿女之心,恪守敬老之责,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尊重老同志,经常审视自己与老同志的感情问题,夯实与他们的感情基础,带着感情去为老同志服务。
第二篇:建立健全困难党员帮扶机制
洪洞县“六项制度”建立健全困难党员帮扶机制
洪洞县委组织部建立完善“六项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大力加强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工作。
一是建立工作台账制度。各基层党组织每年年底要专门组织人员,对因老、残、病、灾、失业等原因导致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我县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党员进行调查摸底,详细掌握他们的家庭结构、收入情况、致贫原因、身体状况、专业特长、思想状态、急需何种帮助等情况,按照致贫原因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根据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对已脱困的进行调整、对新出现的及时纳入帮扶范围,实行动态管理。
二是建立对生活困难党员培训教育制度。帮助生活困难党员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主动学习新技术、新技能。对于有劳动能力的生活困难党员,依托县、乡党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素质,为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结对帮扶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和有技术、有帮扶能力的党员,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的形式,与生活困难党员结成对子,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进行帮扶,直到脱离贫困。将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工作与“党员承诺评议制度”相结合,组织引导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生活困难党员结成对子,积极承诺践诺;在机关、企事业党员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组织引导本单位党员与所联系单位的生活困难党员尽快结成对子,在困难党员子女上学、生产生活扶持等方面积极进行帮扶;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特别是规模以上的非公制企业党组织,对周边地区的生活困难党员实行定点帮扶,对零就业家庭要至少安排1名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到企业就业。
四是健全生活困难党员社会扶助制度。实行党内互助与社会扶助相结合,把帮扶生活困难党员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组织民政、劳动保障、工会等有关部门相互联系和共同配合,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农村五保户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经济实用房配租、廉租房实物配租、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以及子女就学费用减免或资助等政策方面,统筹考虑生活困难党员。
五是建立生活困难党员就业服务制度。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广泛联系用工单位,特别是要与县域内的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积极联系,切实为生活困难党员创造就业渠道,解决其劳动就业问题,使每位有劳动能力的党员都能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走上致富路。
六是建立党内慰问制度,开展定期不定期的走访慰问活动。每年逢“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县委组织部、各基层党组织要对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平时坚持做到在党员患病受伤时、家庭受灾时都能够及时走访慰问,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第三篇: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
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txt51自信是永不枯竭的源泉,自信是奔腾不息的波涛,自信是急流奋进的渠道,自信是真正的成功之母。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发展,我市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差距的拉大,仍有一部分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较大贡献的困难老干部,独自承受着生活的各种压力。为此,作为离退休老干部管理机构,必须探索一条符合离退休老干部实际的、且行之有效的帮扶制度或方法,使他们安然度过难关,达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目的。
看:老干部自身困难种种
行动难。高龄化的趋势必然伴随高龄老干部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必将把老干部的失能率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目前,我市老干部平均年龄达到80岁,最大年龄93岁,其中 65%的老干部患有不同的疾病。他们疾病缠身、身体衰弱,日常行动陷入停顿半停顿状态,起居、吃饭、穿衣都需要人帮助,看病、取药或参加活动明显受限。
特殊用药支付难。虽然老干部的基本医疗有保障,但对于一些无可替代的特殊药、进口药等“按规定实报实销”之外的医药费支出,仍然没有制度保障,基本依靠老干部个人和家庭解决。这些医药品或辅助器械虽然超出了规定的报销范围,但对于老同志疾病的治疗、健康的恢复至关重要。随着离休干部年龄的增长,疑难病和重症病患者随之增加,这种超出规定报销范围的医药费越来越多,数额也越来越大,日益成为影响老干部基本生活质量的大问题。据了解,2007年,我市有50多名老干部患有疑难病和重症病,最多的个人承担医药费达30多万元。
护理难。经调查,目前,我市有2名老干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10多名老干部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分别占老干部总人数12%和30%,他们的照料需求将大量增加。与此相对应的,一是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养老院还未设立。二是居家养老的护理、照料问题愈显突出,小型化的家庭必将难以承受其中之重。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其配偶、子女扮演照料主力军的角色。据了解,80%的老干部配偶身体处于衰弱期,95%的城区子女忙于上班,他们很难全天候照料。三是有条件的老干部聘请“保姆”作为家政服务人员,而“保姆”虽然勤劳朴实,但缺乏专业护理知识,难以满足老干部这个特殊群体晚年生活的需要。同时,保姆的工资、住院的护工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老干部的家庭经济造成一定的压力。
精神慰藉难。患有种种疾病,生活缺乏自理能力,或丧偶、子女不在身边、亲朋好友又关爱不足的“空巢老人”,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情感问题,急需心理照顾和抚慰。由于老干部的特殊社会地位,他们对精神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逐渐衰弱,社会交往越来越少,生活日益孤独、寂寞,时常涌起孤苦伶仃、自卑、自怜等消极情绪,精神慰藉需求对这部分老同志愈显突出。
析:帮扶工作问题多多
——思想认识不清。具体表现为“三不”: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单位和个人认为国家给老干部的各项待遇政策的标准都很高,且各项待遇均已落实到位,不存在什么特殊困难,也不需要什么帮扶。二是部分基层干部态度不端正。认为平时用在老干部身上的各种费用就很高,已成为单位的一大“包袱”,现在再花钱来帮扶困难老干部,更是一种负担。三是对困难老干部主动帮扶意识不强。少数单位对待老干部是“眼高手低”,平时把老干部作为宝贵财富来高眼看待,一旦老同志遇到实际困难需要帮助时就“手低”,不去主动帮助,存在“等、靠、要”思想。
——帮扶投入不足。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投入的资金数量不足。主要是指思想帮扶的多,资金帮扶的少。对困难老干部帮扶时更多是在思想上关心、精神上的慰问,而缺乏一定的财力投入。二是投入的资金渠道不宽。主要是指市级财政帮扶的多,乡级财政投入的少。在涉及困难老干部帮扶时,被认为是“上级部门的事”比较多,且扶助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上级帮扶经费。三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主要是指临时帮扶的多,经常性帮扶的少。目前,对困难老干部的帮扶主要集中在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期间,其他经常性帮扶开展的较少。
——工作效果不实。主要是缺乏一个长效的帮扶机制。目前,我市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三难”:一是帮扶对象界定难。一些单位和部门对老干部困难的具体原因和表现没有作认真分析,对困难老干部的申报也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调查中,在问及“困难老干部如何确定时”,有30%的单位领导认为“不好说”。二是帮扶的措施落实难。从调研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单位无帮扶措施,更缺乏长效帮扶机制,临时行为较多。三是帮扶的效果显现难。一些单位除了走访慰问时送一点慰问金外,对困难老干部政治上关心不够。大多数单位在对困难老干部实施帮扶时,仅采取送钱送物等应急性“输血”式的救济方法,未能从长计议,导致治标不能治本,帮扶效果不明显。
思:健全工作机制切切
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帮扶工作的自觉性。做好困难老干部帮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关爱老干部,主动从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助,感情上关怀,精神上激励,条件上改善。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困难老干部特殊“弱势群体”的存在。各级党组织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创新帮扶机制,使党对老干部的关爱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到关注关爱困难老干部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重要意义。各级党组织要在思想、生活上主动关心、关注、关爱困难老干部,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关注、关爱老干部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完善管理体系,增强帮扶工作的规范性。一是制定帮扶目标。按照高龄多发病、患疑难病和重症病、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发生其他灾害以及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的已故的老干部配偶等老干部群体的困难程度,分轻、重、缓、急,确定帮扶目标和措施,确保困难老干部登记归档率、政策落实率、帮扶覆盖率和工作满意率达到100%。二是确定帮扶对象。按照上述标准每年对困难老干部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下一年的帮扶对象。同时,要规范困难老干部的申报程序,采取由困难老干部个人提出申请,单位审核申报,并将申报情况进行公示,然后由主管部门申报,财政、老干部局审批并备案的程序进行,确保准确核定帮扶对象,为实施帮扶提供依据。三是界定帮扶标准。要按照当地实际情况,科学界定帮扶的标准。按照生活特别困难、比较困难、暂时困难等档次确定帮扶标准。四是建立帮扶台帐。要结合老干部信息库,建立困难老干部信息台帐,对困难老干部进行分析、归类,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帮扶对象,做到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并对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实施针对性帮扶。
加大财政支持,增强帮扶工作的有效性。一是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基金,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用以解决老干部的特殊困难。通过建立相对固定、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并保持一定比例增长的救助基金,逐步实现帮扶工作的经常化、长期化。二是抓好保障体制的完善工作。要不断完善“两费”保障制度,建立与地方经济发展,同老干部实际就医需求相适应的老干部医药费统筹标准增长机制,适度放宽特殊药、进口药等医药费报销范围,提高“因病生活长期完全不能自理”老干部的护理费标准,着力解决困难老干部“看病难”、“养老难”、“护理难”等问题。三是对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的已故的老干部配偶,要视其生活困难程度,实行定期生活补助;对因大病、重灾及突发性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个人难以承担的老干部,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老干部帮扶基金中给予资助或采取社会救助。
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帮扶工作的长效性。一是建立健全社会扶助体系,使困难老干部帮扶工程成为社会保障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各级要把帮扶困难老干部工作放在促进和谐社会的大局中去思考,将困难老干部与社会弱势群体一道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并提高相应的比重。通过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事业,构建社会帮扶体系,努力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样化服务方式并存的局面。二是整合资源,构建多元化服务网络。要注重发挥财政、卫生、劳动、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和社会团体的优势,把社会服务团体和民间组织力量引入到为老服务当中,为困难老干部提供家政、医疗、亲情等“菜单式”公益服务。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中心,专门负责困难老干部的相关帮扶工作,并在细化服务、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三是建立与困难老干部的“结对”帮扶制度。老干部所在单位或当地老干部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作为某一位特殊困难老干部的联系人。联系人可以利用电话问候、上门探望等方式,及时与老同志沟通思想、交流情况,提供咨询、反馈信息,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第四篇: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
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研究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发展,我市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差距的拉大,仍有一部分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较大贡献的困难老干部,独自承受着生活的各种压力。为此,作为离退休老干部管理机构,必须探索一条符合离退休老干部实际的、且行之有效的帮扶制度或方法,使他们安然度过难关,达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目的。
看:老干部自身困难种种
行动难。高龄化的趋势必然伴随高龄老干部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必将把老干部的失能率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目前,我市老干部平均年龄达到80岁,最大年龄93岁,其中 65%的老干部患有不同的疾病。他们疾病缠身、身体衰弱,日常行动陷入停顿半停顿状态,起居、吃饭、穿衣都需要人帮助,看病、取药或参加活动明显受限。
特殊用药支付难。虽然老干部的基本医疗有保障,但对于一些无可替代的特殊药、进口药等“按规定实报实销”之外的医药费支出,仍然没有制度保障,基本依靠老干部个人和家庭解决。这些医药品或辅助器械虽然超出了规定的报销范围,但对于老同志疾病的治疗、健康的恢复至关重要。随着离休干部年龄的增长,疑难病和重症病患者随之增加,这种超出规定报销范围的医药费越来越多,数额也越来越大,日益成为影响老干部基本生活质量的大问题。据了解,2007年,我市有50多名老干部患有疑难病和重症病,最多的个人承担医药费达30多万元。
护理难。经调查,目前,我市有2名老干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10多名老干部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分别占老干部总人数12%和30%,他们的照料需求将大量增加。与此相对应的,一是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养老院还未设立。二是居家养老的护理、照料问题愈显突出,小型化的家庭必将难以承受其中之重。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其配偶、子女扮演照料主力军的角色。据了解,80%的老干部配偶身体处于衰弱期,95%的城区子女忙于上班,他们很难全天候照料。三是有条件的老干部聘请“保姆”作为家政服务人员,而“保姆”虽然勤劳朴实,但缺乏专业护理知识,难以满足老干部这个特殊群体晚年生活的需要。同时,保姆的工资、住院的护工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老干部的家庭经济造成一定的压力。
精神慰藉难。患有种种疾病,生活缺乏自理能力,或丧偶、子女不在身边、亲朋好友又关爱不足的“空巢老人”,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情感问题,急需心理照顾和抚慰。由于老干部的特殊社会地位,他们对精神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逐渐衰弱,社会交往越来越少,生活日益孤独、寂寞,时常涌起孤苦伶仃、自卑、自怜等消极情绪,精神慰藉需求对这部分老同志愈显突出。
析:帮扶工作问题多多
——思想认识不清。具体表现为“三不”: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单位和个人认为国家给老干部的各项待遇政策的标准都很高,且各项待遇均已落实到位,不存在什么特殊困难,也不需要什么帮扶。二是部分基层干部态度不端正。认为平时用在老干部身上的各种费用就很高,已成为单位的一大“包袱”,现在再花钱来帮扶困难老干部,更是一种负担。三是对困难老干部主动帮扶意识不强。少数单位对待老干部是“眼高手低”,平时把老干部作为宝贵财富来高眼看待,一旦老同志遇到实际困难需要帮助时就“手低”,不去主动帮助,存在“等、靠、要”思想。
——帮扶投入不足。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投入的资金数量不足。主要是指思想帮扶的多,资金帮扶的少。对困难老干部帮扶时更多是在思想上关心、精神上的慰问,而缺乏一定的财力投入。二是投入的资金渠道不宽。主要是指市级财政帮扶的多,乡级财政投入的少。在涉及困难老干部帮扶时,被认为是“上级部门的事”比较多,且扶助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上级帮扶经费。三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主要是指临时帮扶的多,经常性帮扶的少。目前,对困难老干部的帮扶主要集中在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期间,其他经常性帮扶开展的较少。
——工作效果不实。主要是缺乏一个长效的帮扶机制。目前,我市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三难”:一是帮扶对象界定难。一些单位和部门对老干部困难的具体原因和表现没有作认真分析,对困难老干部的申报也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调查中,在问及“困难老干部如何确定时”,有30%的单位领导认为“不好说”。二是帮扶的措施落实难。从调研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单位无帮扶措施,更缺乏长效帮扶机制,临时行为较多。三是帮扶的效果显现难。一些单位除了走访慰问时送一点慰问金外,对困难老干部政治上关心不够。大多数单位在对困难老干部实施帮扶时,仅采取送钱送物等应急性“输血”式的救济方法,未能从长计议,导致治标不能治本,帮扶效果不明显。
思:健全工作机制切切
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帮扶工作的自觉性。做好困难老干部帮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关爱老干部,主动从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助,感情上关怀,精神上激励,条件上改善。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困难老干部特殊“弱势群体”的存在。各级党组织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创新帮扶机制,使党对老干部的关爱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到关注关爱困难老干部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重要意义。各级党组织要在思想、生活上主动关心、关注、关爱困难老干部,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关注、关爱老干部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完善管理体系,增强帮扶工作的规范性。一是制定帮扶目标。按照高龄多发病、患疑难病和重症病、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发生其他灾害以及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的已故的老干部配偶等老干部群体的困难程度,分轻、重、缓、急,确定帮扶目标和措施,确保困难老干部登记归档率、政策落实率、帮扶覆盖率和工作满意率达到100%。二是确定帮扶对象。按照上述标准每年对困难老干部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下一年的帮扶对象。同时,要规范困难老干部的申报程序,采取由困难老干部个人提出申请,单位审核申报,并将申报情况进行公示,然后由主管部门申报,财政、老干部局审批并备案的程序进行,确保准确核定帮扶对象,为实施帮扶提供依据。三是界定帮扶标准。要按照当地实际情况,科学界定帮扶的标准。按照生活特别困难、比较困难、暂时困难等档次确定帮扶标准。四是建立帮扶台帐。要结合老干部信息库,建立困难老干部信息台帐,对困难老干部进行分析、归类,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帮扶对象,做到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并对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实施针对性帮扶。
加大财政支持,增强帮扶工作的有效性。一是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基金,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用以解决老干部的特殊困难。通过建立相对固定、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并保持一定比例增长的救助基金,逐步实现帮扶工作的经常化、长期化。二是抓好保障体制的完善工作。要不断完善“两费”保障制度,建立与地方经济发展,同老干部实际就医需求相适应的老干部医药费统筹标准增长机制,适度放宽特殊药、进口药等医药费报销范围,提高“因病生活长期完全不能自理”老干部的护理费标准,着力解决困难老干部“看病难”、“养老难”、“护理难”等问题。三是对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的已故的老干部配偶,要视其生活困难程度,实
行定期生活补助;对因大病、重灾及突发性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个人难以承担的老干部,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老干部帮扶基金中给予资助或采取社会救助。
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帮扶工作的长效性。一是建立健全社会扶助体系,使困难老干部帮扶工程成为社会保障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各级要把帮扶困难老干部工作放在促进和谐社会的大局中去思考,将困难老干部与社会弱势群体一道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并提高相应的比重。通过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事业,构建社会帮扶体系,努力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样化服务方式并存的局面。二是整合资源,构建多元化服务网络。要注重发挥财政、卫生、劳动、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和社会团体的优势,把社会服务团体和民间组织力量引入到为老服务当中,为困难老干部提供家政、医疗、亲情等“菜单式”公益服务。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中心,专门负责困难老干部的相关帮扶工作,并在细化服务、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三是建立与困难老干部的“结对”帮扶制度。老干部所在单位或当地老干部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作为某一位特殊困难老干部的联系人。联系人可以利用电话问候、上门探望等方式,及时与老同志沟通思想、交流情况,提供咨询、反馈信息,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第五篇:关于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困难帮扶机制的探1
关于建立健全困难离休干部及遗属帮扶机制的探索
华池县委老干部工作局
建立和完善离退休干部特困帮扶机制,特别是帮助“双高期”离休干部及其遗属解决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是落实市委发[2009]22号《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党的十七大“全面做好老干部工作”和中组发
[2008]10号文件的要求,也是关系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实事工程。为此,我们为了更好地做好老干部工作,不断提高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水平,全面落实各级党委对老干部工作的要求,对全县老干部工作提出如下探索和建议。
一、当前我县特困离休干部的基本现状
目前,我县离休干部共52人,平均年龄81.3岁,年龄最大的98岁,最小的76岁。其中90岁以上的7人,80至89岁的38人,总人数的86.5%;其中独居老人11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13人,家庭有特殊困难的有8人,占离休干部总人数的61.5%。离休干部遗孀共有63人,其中80岁以上28人,占离休干部遗属总人数的44.4%;与子女生活在一起靠遗属生活补助费维持生活的51人,占总数81%;自己独居12人,占19%。家庭有特殊困难的有32人,占离休干部遗属总人数的50.8%。
由于年老多病、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配偶及家庭成员无固定收入等原因,现仍有部分离休干部生活相当困难。据抽查,1我县现有32名离休干部家庭生活困难,造成生活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种:
1、靠老干部离休生活费供养全家。在全县离休干部中,配偶无工作、无固定收入来源、全靠离休干部离休费供养的占90%。由于离休干部大多离休早,在岗时基本无积蓄,离休后很长一段时间离休费低,除了家庭的日常开支外,一旦配偶患病,经济负担急剧增加。如副县级离休干部赵庭槐,月离休费3000多元,本人87岁,常年患病,配偶一直无工作,且患高血压、糖尿病多年,药不离口,子女下岗,经济上无力接济,老俩口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2、子女下岗失业“啃老”。在调查中发现,全县离休干部原商业、粮食、供销等国有企业工作的占总人数的32.7%,其子女大多“继承父业”,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破产浪潮的到来,他们不可避免地纷纷下岗。而且这些子女正处于40岁、50岁年龄段,一旦下岗,再就业普遍较困难。这样一来,子女甚至是孙辈的生活来源就全部由离休干部本人承担。如80岁高龄的离休干部李广银,身患哮喘、高血压等疾病多年,两个子女是农民,1个儿子下岗,除了领取微薄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外,没有其它收入。他本人每月3000多元的离休费、除维持自己的生活外,还要供养3个子女的生活及3个孙儿女上学的相关费用,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3、意外事故致使生活贫困。在遗属总数中,家庭出现重
大变故造成生活困难的占15%左右,同时,子女赡养不周,靠每月几百元生活补助费维持生活的大有人在。离休干部杨稷荣唯一的儿子发生车祸,意外身亡,遗属王月琴现在和儿媳、孙子生活在一起,80多岁高龄,自身生活不便的痛苦,失去老伴儿子的悲伤孤独,使得晚年生活过的异常艰难。
4、无工作单位的离退休干部遗属(不包括再婚者)未纳入医疗保险范围,患有重大疾病,或因其它原因造成医药费负担沉重,家庭生活特别困难。
二、我县特困离休老干部及遗属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1、在政治上关心。困难群体的离休干部及遗属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认真宣传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宣传党对老干部及遗属生活待遇的不断提高的好政策,鼓励和动员广大困难群体的老干部及遗属提高面对生活的勇气,县上领导每年召开各种会议对老干部进行思想动员,让他们珍惜生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战胜家庭和自身的病痛,使部分困难家庭的老干部和遗属从思想上提高了生活的勇气。
2、在生活上照顾。离休干部工资和遗属生活补助费按时发放,政策性的增加部分我县如期如数兑现,对离休干部护理费我们按规定如数发放。目前,我县离休干部护理费有原来的150元普遍提高到200、400、600元,从2011年1月起普遍进行提高,全县14名离休干部享受因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护
理费提高到600元和800元,离休干部遗属生活费由原来的190元、290元、350元普遍提高到400元、500元、600元,对困难离休干部及遗属重大节日走访慰问金由原来的50元、100元提高到现在300元。同时,我们老干部工作部门不定期上门问寒问暖,送去慰问品和生活必需品。2009年,原粮食企业5名遗属在粮食企业破产后提取的生活基金已发完,失去供给渠道,遗属反映到老干部局后,局领导积极与县上领导和有关部门衔接,在最短的时间内落实了生活补助。
3、在经济上排扰解难。无论工作多忙,我们一直坚持走访慰问患病住院、卧床、特困老干部,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离休干部杨志礼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子女下岗,本人住房由于县城道路拓宽改造拆迁,他的住房一时无法解决,老干部局积极出面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老同志的住房问题。一年来,走访困难老干部及遗属64人,为特困离休干部送面、油等价值3万余元。
三、建立离休干部特困帮扶机制的必要性和目前存在的困难
离休干部是在中国革命特殊情况下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他们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各级党政组织也相继出台了政治、生活、就医帮扶等方面的各项政策措施,并全面得到落实。但对一些因多种原因造成特殊困难对象,在我们实施帮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帮扶资金筹措难。帮助困难群体的老干部和遗属,除精神鼓励外,更多的是资金和物质的资助。老干部工作局是行政拨款,没有此项资金,县级财政资金非常有限的,什么事都要靠县级财政拿钱也是不切实际的,为此在帮扶过程中,资金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2、有病住院难。离休干部普遍处于高龄高发病期和重症高发期,看病、住院是一年生活中常有的事,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县级以下医院都建于八九十年代,病房少,脏、乱、差现象严重,老干部定点医院更是如此,如果老干部有突发病症,就是送到医院也很难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3、护理、照料难。现在,大部分老干部在子女上班或在外地工作,衣食住行都要靠本人自理,多数子女有孝心,但力不从心。尤其是单身离退休干部和遗属晚年生活过得十分艰难。有的请了保姆,一是不懂家政服务和照料老人的知识,二是不懂老人的饮食习惯,三是家庭负担不起保姆的开销。这些也是离退休干部生活普遍的一种现象。
四、对如何建立特困离休干部帮扶机制的几点建议
1、建立定期调查摸底制度。对本县、本区域的离休干部及遗属每年9-10月份要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抽查,切实掌握他们的生活身体状况,包括家庭经济收入,生活费、医药费等支出情况,对经济确实存在困难的离休干部及遗属进行筛选,本着“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的原则确定本帮扶对象
名单。同时在平时工作中应多与老同志联系,对因自然灾害等特殊原因造成生活短期困难的,也要及时掌握情况,给予及时救助。
2、建立资金来源保障制度。各地方应将特困离休干部解困资金纳入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按划拨到老干部工作部门的统一管理。”确保帮扶解困资金落实到位。同时,特困离休干部所在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每年也要安排一定的资金进行走访慰问,使特困离休干部的帮扶解困资金能切实落到实处。
3、建立定期发放制度。对确定的帮扶对象,在每年的6月、12月分两次进行解困资金的发放。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对象随时发放,及时安排。
4、建立健全帮扶资金管理制度。对财政划拨和单位筹资的离休干部帮扶资金实行专款专户,专人管理。对上未使用完的资金转入下继续使用,绝不能挪作他用。
5、要建立工作协调配合制度。特困离休干部帮扶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意义深远的工作,首先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党委、政府分管老干部工作的领导要经常过问,引起重视,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做好调查摸底,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协调配合,确保特困离休干部的帮扶工作达到“调查摸底准确,资金筹集到位,管理程序规范,发放快捷高效”的目标。切实把这项惠及特困离休干部的“民心工程”抓实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