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 地 利 之 便传 老 区 精 神[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23:0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借 地 利 之 便传 老 区 精 神[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借 地 利 之 便传 老 区 精 神[范文模版]》。

第一篇:借 地 利 之 便传 老 区 精 神[范文模版]

借 地 利 之 便传 老 区 精 神

罗田县胜利中学

老区即革命战争年代,先烈们曾在此战斗过、流血流汗的地区,是新中国的摇篮之一。高度概括的老区精神只有五句话:“艰苦朴素,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战斗,奋发向上”。“老区精神代代传”是一句坚定而响亮的口号。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运用老区精神教育革命老区的后代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的最得力的举措,既能突出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思想,也能拓展学校德育工作思路。如何把抽象的精神激活,焕发出学校德育的光彩;把响亮的口号变为扎实的行动,使之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胜利中学的经验是:以老区精神为主线,围绕“活”字做文章,借助胜利镇丰富的革命人文资源的有利条件,引导师生活学活用,努力增强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内容鲜活 丰富多彩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质量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德育理论性过强,“主义味”过浓,枯燥无味,空洞乏力,无实质性的内容。而老区精神由于形成的历史过程悠久,政治凝炼深刻,对于21世纪的中学生来说,因受市场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时代的隔膜深厚,已变得苍白、淡然了。故此,我们在利用老区精神教育这个强大的载体,在改进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千方百计鲜活教育内容,在教育内容的挖掘方面,摒弃了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和灵活性。

一是教活“死”教材。中学文科教材中,有许多体现老区精神,弘扬革命优良传统的内容。我们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努力找准教育的结合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实现有机的学科渗透,变知识为觉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科教学和老区精神教育的双赢。从而着力推进了素质教育。

二是挖掘“活”教材。老区精神博大精深,凝结着几代老区人民的心血,描绘着老区人民奋斗的历程,在历史和现实的大地上矗立着无数座丰碑,灿烂的星空中闪耀着千万颗体现民族精神的明星。老区精神有着许多最直接最现实的体现,而榜样的力量又是无穷的。为此,我校在老区精神教育活动中,十分注重结合实际、挖掘鲜活教材。坚持开展“爱我中华,知我湖北,自豪黄冈,爱我家乡,成才报国”的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中央台播放的系列专题片《永远的丰碑》、《感动中国》、《时代先锋》;访名人,读名作,看家乡新貌,谈历史变化,力争物化老区精神,让老区精神的代表人物和老区精神的物化成果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为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是引导“活”思想。德育的根本目标在于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和世界观的问题。而人的思想的转变、觉悟的提高、世界观的形成又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和说教灌输所能奏效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处于成熟转型期的学生们,他们生在幸福中、长在富裕时,其思想既有活跃的-面又有固执的一面,要想他们认同老区精神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更要依靠他们的自觉认识。我们的经验是,在深入明了学情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紧扣热点、突破难点,教师工作方法上重在引导。在老区精神主题教育中,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把重点放在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上。围绕“艰苦奋斗是否过时”和“市场经济与无私奉献是否矛盾” 两大热点展开讨论,努力突破“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大难点,从而帮助学生全面科学地把握老区精神实质,解决新时期青年一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问题,提升学生德育的品位,进而达到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目的。

二形式灵活 方法多样

鲜活的德育内容,呼唤灵活的德育教育方法。我们在推行老区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中,坚持“机制一体化、途径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方法灵活化”的教育策略。

在德育教育机制上,着力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一体化工作网络,使老区精神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努力形成德育教育的正向合力。学校充分发挥了党支部、工会、政教处、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老区精神教育活动实现“四线”整体推进:党支部牵头的宏观主导线,政教处牵头的德育机制主轴线,教导处牵头的学科渗透线,总务处牵头的服务与环境育人线。四线网络,整体联动,为学校进行老区精神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家庭是第一学校,家长是第-教师。而革命老区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的,老区人民的家史从-个点上反映了老区的发展史,千千万万个老区家庭的传家宝汇成了老区精神。为此,我校在老区精神主题教育中,充分发挥家庭的辅助作用,力求与学校教育协调

一致,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把家长组织起来向子女讲家史,传家宝,谈兴家创业,忆家庭变化。在社会教育方面,发挥地利优势,建立了金凤楼(罗田县第一个党支部)、烈士塔、五.二九烈士纪念碑、吴光浩烈士纪念碑、李梯云(罗田县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烈士墓、曹剑影(南下工作地下党员)烈士墓、泗州山(抗日部队驻扎地旧址)7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聘请了严世明等8名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担任校外辅导员,建立了“联村、联组、联户”的“三联”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同时利用媒体正面引导学生感悟老区精神,如组织学生观看市、县电视台播放的《天南地北黄冈人》节目,组织学生学习黄冈日报连载的《人杰地灵看黄冈》的宣传材料。还利用胜利丰富的人文资源,编写革命传统教材。

在老区精神的教育途径上,把握“一个主渠道”(以学科渗透为主渠道),搞好“两个宣传”(定期黑板报宣传、日常阅报栏宣传),开好“三个会”(国旗下的晨会、每周的班会、每期全校的辩论会),组织好“四个活动”(理想前途畅想活动,爱国爱校爱家活动、做人合作生存教育活动,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在老区精神教育的方法上,我们有两点要求:一是要求务实有效。老区精神有着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要将它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品质,在学校育人的工作中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必须克服单向的思想、政治、道德知识的灌输与单向的思想控制,应该注重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二是要求灵活多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寓教于乐。我们坚持开展 “八个字”的活动:“建”,挂牌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听”,听革命传统报告、听县情乡情报告、听当代英模报告;“学”,学自编的胜利革命史、学革命前辈和当代英模的事迹;“讲”,讲革命传统、讲个人理想;“演”,演文艺节目;“唱”,唱革命历史歌曲和宣扬时代主旋律的歌曲;“画”,办专栏、办美展;“做”将老区精神内化为具体的行动;“寻”,追寻先烈足迹;“访”,寻访家乡的纪念碑等“八个字”的活动,具体的做法是:

1、结合重要的节日,安排校外团队活动。主要活动有:(1)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向烈士墓敬献花圈,烈士墓前的讲话。(2)“五.四”青年节到金凤楼或烈士塔前举行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3)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选择到德育基地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党史、军史、国史、国情教

育。

2、定期请校外辅导员到学校来举办专题讲座。主要内容是老红军和革命烈士的爱党爱国、英勇战斗、艰苦朴素的事迹。

3、召开主题班会,写出心得体会。利用学校编写的镇史、党史资料,集中学习,并布置各班学生写心得体会,上交校团委,每期评选出10篇优秀文章在校刊《映山红》上发表。

4、由学生根据胜利党史边沿的《胜利之歌》、《视死如归》等节目,反映了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英勇牺牲及胜利镇的历史变迁,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的好评。

5、每学年上学期举行一次爱国、革命歌曲比赛,分年级评出一、二、三名。

6、每学年下学期举行一次美术展,都要求以爱老区、爱家乡、缅怀先烈为命题,各项都评出一、二、三等奖共60名。

7、寻访胜利老区革命遗迹。(1)到熊家山看解放胜利镇的旧战场。(2)凭吊曹剑影烈士就义地。到泗州山欣赏抗日时期驻军张淦军长留下的摩崖石刻:“还我河山”、“笑看乾坤”。(3)到金凤楼参观中共罗田第一个党支部原址。

8、每学期开学组织初一和高一的外乡镇学生逐一寻访镇内的烈士纪念基地,进行别开生面的入学教育,效果良好。

三、精神激活 深入人心

“老区精神校校行”主题教育,是老区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的一大创新举措。其目的是为了唱响民族精神主旋律,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更好地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四有”建设者。我们胜利中学多年来,在市、县教育局的指导下,乘借东风,积极投身于这一主题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老区精神,促进了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风的进一步优化,使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把老区精神主题教育与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开展了“立足教育园地、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教育活动;“扎根山区、献身教育”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演讲比赛活动;“为人、为学、为师,爱岗、爱生、爱校”的师德师风评比活动。系列教育活动,一共评选出30位竞赛优胜者和学习标兵,增强了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坚定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胜利中学的教师集体是一个凝聚力很强、团结向上的集体。身处农村中学困境,面对发达地区的诱惑,却没有一个人动心,甘守清苦,默默奉献,不断进步。我校年年被评选为“师德师风先进集体”。老区精神培育出了严谨的教风,孕育出了优良的学风。

开展“老区精神”主题教育,极大地促进了我校的德育工作,基本上解决了德育空、大、泛的弊端,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一种勤奋学习、不怕艰苦、敢于胜利、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和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爱国爱校的优秀品质,已在我校学生中悄然形成。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实现了历史的跨越。学校管理得以加强,办学条件大力改善,教研教改蔚然成风,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校深入、持续地开展“老区精神”主题教育是分不开的。胜利中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及素质教育的成绩里凝聚着“老区精神”的巨大功劳。

素质教育方兴未艾,德育创新异彩纷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任重道远。如何把“老区精神”主题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德育的有效机制,寻求德育的最佳效果,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一是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学校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挂帅,成立“老区精神教育”的领导机构和研究机构,要把它作为“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德育为首”的一面旗帜打出来。二是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要科学制订“老区精神教育”的计划,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前勤后勤,学习实践,有声有色,多维并举,有机结合,长计划,短安排,力求系统性,层次性,渐进性。三是联系实际,讲求实效。要紧密联系历史的实际、社会生活的实际、学生思想的实际,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努力追求学生德育的实效性。四是持之以恒,形成特色。不能把它作为“政治形式”和“软任务”,不能一阵风,或者生搬硬套,浮而不实,一定要把它作为一种德育品牌来打造。

二〇〇九年九月

(毛德启供稿)

第二篇:老区精神永放光芒

老区精神永放光芒

————赴革命老区学习心得

革命圣地延安、西柏坡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在2005年的春天,我有幸随公司组织的‚保持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考察团‛赴革命老区延安、西柏坡参观学习。4月2日,我们一行38人在公司纪检书记郭振亚、副总经理张向东的带领下开始了为期7天的红色之旅。

一、西柏坡

我们行程的第一站是西柏坡。汽车刚驶入平山县,就看到了公路两旁竖立的大幅标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些红色标语显示了西柏坡的与众不同。走进西柏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目睹那简陋的桌椅子、书架、土坑、木床,对领袖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被他们艰苦朴素的高尚精神、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深深地感染;迈进仅有四间房的中央军委作战室,看着那挂在墙上插满小红旗的作战地图,仿佛看到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站在地图前,一手拿烟,一手指着地图,在向周总理、朱总司令讲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战略构想。正是在这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军事指挥部里,毛主席他老人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指挥了亘古未有的最大的人民战争。七届二中全会的会址算是这里最大的建筑,在这简陋的会议室里,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 1

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会议作了几条规定:

一、不做寿;

二、不送礼;

三、少敬酒;

四、少拍掌;

五、不以人名作地名;

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但西柏坡精神并不局限于此,在更宽广的意义上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精神始于井冈山,延续到瑞金。以后,这种精神集中地体现在延安,再到西柏坡。

1991年9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西柏坡,走进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环顾着这简陋平房里一目了然的陈设,沉思良久……随后挥毫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军事博物馆教授王聚英、西柏坡纪念馆副教授贺文迅等专家与学者指出,西柏坡精神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为适应全国解放斗争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历史精神,它主要包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善于打破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进取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核心是革命到底、‚两个务必‛精神。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凝聚起来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几十年来,西柏坡精神一直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从‘两个务必’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再到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党魂,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002年12月5日—6日,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胡锦涛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两个务必‛,号召全党同志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并深刻地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们随着讲解员参观了每一个展台,大家听得很专注、很仔细,许多同事还在记录和拍照。展览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有图片、文字、实物等多种形式,历史博物院的讲解员又祥细为我们介绍了‚西柏坡精神‛的由来以及在我国各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参观,我们加深了对‚两个务必‛和‚西柏坡精神‛的理解,坚定了对党和国家的信念。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牢记‚西柏坡精神‛,努力遵循‚两个务必‛,艰苦奋斗,努力工作,不骄、不躁、谦虚、谨慎,为国家的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延安

我们于4月6日到达了延安。延安是一块平凡的黄土地,是中国共产党人改写了延安的历史。1935年10月,党中央领导的中央红军经过长征达到陕北后,这里成了中国红色革命的中心,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

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人民驱倭寇,缚苍龙,同国内外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华民族争取自由、独立、解放的史册上写下了最光辉的篇章。滔滔延河,承载了民族的负重;巍巍宝塔,唤起了备受欺凌的人民。‚窑洞大学‛培育了一代治军治国的英才;土窑洞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煤油灯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党在这里从幼稚走向成熟,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从这里高高举起。

陕西省中共党史研究会副会长李忠全说:‚延安精神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进化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的艰难岁月里,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热火朝天的日子中,延安精神都像一把光芒四射的火炬,引导和激励我们党前仆后继,艰苦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延安精神的精髓和基本点是:坚定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党的三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发扬延安精神。多次告诫延安的革命精神不要丢,强调中国革命离不开延安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延安精神。

党中央在延安时代的岁月虽然随着岁月的流失渐渐远离而去,但延安精神却不因时空限制而过时。我们的同志在参观后纷纷激动地说:‚延安是珍贵的精神宝库。在这时里使我们真正懂得了共产党的伟大,更加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只要继续坚持和发扬延安精神,就一定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富裕、文明、开放的现代化强国。‛

在返回的路上大家讨论认为,通过此次参观,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大家纷纷表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只要我们始终牢记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我们的党就会更加强大,我们的祖国就会更加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就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颠。

第三篇:弘扬老区精神加快老区建设

弘扬老区精神加快老区建设

——xx镇镇老区建设调研报告

新密市xx镇位于新密市东部10公里处,距省会郑州仅25公里,北与白寨镇接壤,东与曲梁、刘寨镇为邻,南与来集相依,西与袁庄乡、新华路交界。总面积66平方公里,可耕地46000亩,全下辖22个行政村,一个镇直居委会,210个村组,9600多户,共有人口3.9万人。西部山区占22%,中东部丘陵区占78%。全镇区面积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0.25万,城镇化水平32%。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状况。全镇辖22个村,210个村民小组,9250户,3900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7281户,37100人。2010年人均收入9047元,财政收入5047万元。

二、主要成绩

(一)群众生活明显提高。

1、贫困户明显减少。近年来,全镇采取先急后缓、重

点倾斜和先富帮后富、党员干部帮贫困户的措施,使贫困户(低保对象)数量由827户减至现在的450户,377户实现脱贫。群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民打工收入明显提高。

2、人均占有粮食量明显提高。去年底,我镇粮食总产

量达到20085吨,人均占有粮食达到515公斤,贫困户人均占有粮食产量也由280公斤上升到410公斤,增幅31.7%。20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47元,群众生活水平有质的飞跃。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

我镇上下牢固树立“夯实农业基础,稳定粮食生产”的战略思想,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施工要求,下真功夫狠抓了“四大工程”建设:一是大兴水利工程维修加固库、塘、堰、渠100余处。二是造地工程。马沟、桥沟开垦复垦土地500余亩。三是沼气沼气、水窖示范工程。全镇20个村共修建沼气池1000多口,其中集中供气站两处,共建安全饮水工程5处,一举解决了16个村,6267户,1600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封山有林,人工造林工程。我镇大力实施生态项目建设,抢抓秋冬春三季植树造林良机,共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退耕还林7000亩。通过大做水土文章,夯实了我镇农业基础,提高了农业整体素质。优化了农业生态环境,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三)“五网”建设稳步推进。

重手加大了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通讯网“五网”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路网方面,全镇共投资4000多万元,新修乡村公路120公里,到去年年底,全镇通公路总里程达到200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60%以上村实现组组通,电网方面:全镇已实现村村通电、农村农网改造也已全部完成,农村电网日趋合理和规范,农民用电负担正在减轻。全镇已架设联通、移动机站八座,固定电话实现村村通,用户达到3500多部,移动电话由无到有达到17000多部,邮政事业深入全镇角角落落。

(四)集镇面貌日新月异。

坚持集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经过多年建设,岳村集镇已初具规模。目前,镇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集镇常驻人口1.5万人,街道硬化率达到90%,自来水供水率100%,绿化覆盖率达到30%。一个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型集镇正在崛起。

(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全镇已形成了以核桃、药材、禽畜养殖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格局。核桃面积达到1500亩,药材种植面积800亩。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建养殖小区一座,共有万只以上规模蛋鸡养殖场3个,百头(只)以上规模牲猪、山羊养殖场4个,四业齐举,规模化农业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新活力。

(六)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岳村镇不断加大科技培训和推广力度,科技对经济的贡献明显提高。全镇现有成人技术学校5余所,科技示范村15个,示范户800多户,科技带头人1000多人,每户已达到

一个科技明白人。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不断加大教育和卫生事业投入力度,新建改扩建中小学6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医疗网络建设得到加强,现有中心卫生院1所,农村合作医疗室22个。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室22个,人口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三、面临的困难

1基础设施仍需。

村级部分医务人员的素质不高,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部分农户住房陈旧,煤矿沉陷区危房改建困难,农村四改难度大;二是旱涝保收的田地少,耕地质量差,农用水利设施严重不足,有的年久无力维修,发挥不了应有作用。

3、结构调整困难多,农民收入低而不稳。

近几年,该镇运用市场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但成效不太明显。因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观念等多种因素制约,产业基地面积小,产品加工单一,龙头企业尚未形成,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特色产业在短期内对老区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还不具备较大的拉动作用,致使农民收入低而不稳,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十分有限。

4、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不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

目前主体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推广和应用在农村普及率低,老区群众对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普及接受能力差,相当部分劳动力甚至不懂实用技术,造成投资增加,而收入减少,造成经济损失,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上。

5、村级负债严重,基层组织运转难。据调查统计,22

个行政村全部负债,有的村高达30万元,沉重的债务使公益事业无钱办,村干部工资无钱发,出现了事难办、无人干的局面。

五、几点建议

1、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造血功能。

国家要对老区要进行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仅老区建设项目应加大投入,还要在扶贫开发、以工代赈、财政支农资金中加大投入,把各项资金捆起来使用,重点解决基础设施,区域特色产业和农产品深化加工和培植龙头企业等带动性的项目上。要把老区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有区别的来对待,不能等同起来,要把老区村建设与重点村整村推进一样,从省里做出明确规定,规定老区村建设年限、资金额度、建设要达到的标准等,这样,才能使老区村建设即有压力,更有动力,尽快把老区村建设得更好。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科技素质。

针对目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的实际,要建设现代农

业,必须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培训网络,市培训到乡镇,县培训到村,镇培训到组,村培训到户。针对当地的主要产业,级级列出培训计划,按计划培训。各级财政要拿出培训资金,确保必需费用。通过培训,达到镇有各方面的高级技术人员,村有初级技术人员,组有技术能人,户有科技明白人。

4、加大招商力度,促进老区经济发展。

依靠丰富的资源优势,引资金、引项目、引老板来开发,使老区乡镇尽快全部摆脱贫困。

5、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组织稳定。

市里应适当提高村级转移支付标准,特别是村级干部工资补助标准,使他们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有收入愿意办事。

6、加大化解村级债务力度。

一是研究制度化解村级债务的扶持政策,增加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增强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二是建议市委政府对退出扶持范围的重点贫困村给予2—3年、20—30万元的扶贫基金补助,主要用于村抓住扶贫重点村整村推进机会,抓住群众关注的重点相关项目,超额度建设而引起的新的债务问题。

第四篇:弘扬老区精神 建设教育强镇

弘扬老区精神 建设教育强镇

——高要市活道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创建省教育强镇,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教育综合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我镇发展,实现富民强镇的重要举措。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坚持 “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教育”工作方针,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2010年全面启动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以来,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活道的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基本情况

活道镇位于高要市南部,距市城区23公里,东与蛟塘镇相邻,南与高明区、新兴县接壤,西与云浮市相接,北与莲塘、新桥、白诸镇相邻。全镇总面积228平方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和33个村委会(126条自然村),全镇常住人口3.8万人。活道资源丰富,交通、通讯设施完备,近年来确立“工业立镇、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着力打造活道米的名牌产品,逐渐形成大米、粉葛、柑桔等农业生产基地。

活道镇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刘田夫、罗范群、郑锦波、李法等同志曾在活道开展革命活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在外求学的共产党员伍子高、伍真、伍新等在鳌头成立党小组和抗日自卫队,开展抗击日寇、保卫家乡等革命活动。高要县第一届人民政府在活道镇鳌头

村成立,1992年我镇被省人民政府确认为革命老区。活道文化底蕴丰厚,孕育活道人民,出生于教师家庭的吕志澄到延安参加革命活动,从事创作50多年,被国家授予 “人民作家”的称号。

为进一步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近年合理规划了学校布局。目前,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完小1所,教学点6个,幼儿园2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851人,其中初中1896人,小学1955人。中小学教师237人,其中初中教师128人,小学教师109人。学前三年在园(班)人数665人,从事学前教育教职工68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职工12人。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镇党委、政府深刻地认识到社会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近年,镇委、镇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着力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工作目标。

(一)党政高度重视,责任落实到位。

1、落实政府责任,优先发展教育。

镇历届党委、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镇委、镇政府更是教育工作纳入镇班子、驻村干部、村委干部岗位责任考核内容,镇政府每年均召开3次教育工作会议,全面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政策法规,研究和部署教育工作,及时研究,做到五个优先:一是对教育资金优先安排,二是对教育发展优先规划,三是对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四是对教育提供优先优质

服务,五是对教师待遇优先落实。近三年就布局调整、校舍建设及校舍安全、校园安保、贫困生入学等问题现场办公,优先解决,努力为教育解决实际困难。

2、分工明确,精心谋划,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成立“活道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梁富强同志任组长,镇长梁智光任副组长,确保“创强”各项工作按时按质完成。书记、镇长分别挂钩活道初级中学、活道中心小学,其他班子成员分别挂点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镇中心幼儿园及六所教学点;二是制订《活道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方案》,对创建教育强镇工作作全面的、具体的部署。在制定方案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广泛吸收专家、各部门、各村委、群众代表、教师代表的意见;三是加强宣传力度,创设“创强”氛围。2010年5月28日镇召开创建省教育强镇动员大会,镇主要领导及市教育局领导分别作重要讲话,并带头为建设教育强镇捐款;2010年12月,以“创建省教育强镇,造福子孙后代”为题发出致全镇人民一封信,要求全镇群众积极配合,尽全力做好创强工作。另外,充分利用镇有线电视、大型广告牌等形式,宣传“创强”工作意义,使“创强”工作家喻户晓,形成全民关心、人人参与,共同为创建工作出力的局面。

(二)保障经费,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1、加大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在我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2008年-2010年,高要市财政拨款逐年增长,分别为973.62万元、1257.98万元、1586万元,中小

学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分别为3068.32元、3726.14元、4877.12元,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分别为691.35元、783.93元、871.85元。多年来,我镇能依法管理义务教育经费,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正常使用,没有出现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现象。

2、多渠道集资,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活道人民一直以来具有崇文重教、博爱兴学的优良传统,从九十年代的教学楼房化到教师安居工程,群众集资热情都非常高涨。1996年至2007年镇委、镇政府通过“几个一点” 多渠道筹集、“省市老区学校建设资金”、“省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等,逐年投入用于“教学用室楼房化”、“安居工程”、学生“宿舍楼”、“C、D级危房改造”等建设,学校设施逐年完善,为创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活道社会经济的发展,镇委、镇政府更加重视教育投入。近三年,特别是自“创强”工作启动以来,镇政府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完善学校各项设施。一是投入资金156万元,对中心校及横石等六所教学点楼房进行改造、整饰工程;二是投入163万元对活道中学运动场、学校校容校貌及校园文化建设;三是投入建设资金477万元在活道初级中学兴建一幢四层综合楼,投入建设资金259万元在活道中心小学新建一幢五层学生宿舍楼;四是投入323万元,完善中小学校的教学设备。目前,所有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为解决“创强”资金缺口问题,镇委决定2011年 2 月8日在活道中学隆重举行“活道中学建校52周年暨活道同乡联谊会”

活动,集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校友之力共谋教育发展大计。活动筹得资金150多万元,全部用于中小学校舍建设。为搞好这次活动,从2010年11月开始,镇委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分别带领镇干部到深圳、广州等地,邀请在外工作、经商等活道籍同乡、校友,并发出邀请函3000多份。特别是镇委书记梁富强,亲自召集历届校长、校友、热心人士等召开多次座谈会,邀请他们回来为活道教育献计献策,慷慨解囊。正是由于全镇上下一心,活道镇的“创强”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三)整合资源,打造优质学校。

1、循序渐进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活道镇地域广阔,村落多且分散,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艰难。镇委、镇政府根据教育发展实际,克服种种困难、压力,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村公开栏把有关中小学布局调整精神宣传到群众中去;二是镇主要领导分别挂钩相关村委会,做干部、群众思想工作;三是根据各学校及村落实际情况,通过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条件成熟一所就调整一所。几年来共撤并初中2所,完小18所,教学点4间。其中,2003—2007年撤并了洚上等6所完小,以及禾塘等4间教学点;2005年分别撤销横江、姚村中学,合并到活道中学,使全镇中学调整为一所;2008年9月,撤并了法洞等6所完小,并把横石、禾地咀、水口、大端、姚村、真理小学6所完小学校撤并为分教点。调整后,全镇有中学1所,完全小学1所,小学教学点6间。

2、建设规范化学校,增强教育实力

我镇活道初级中学、活道中心小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近年来,两所学校按照广东省规范化学校的要求进行打造,全镇“创强”共投入1440万元,用于新建校舍,增添各类教育教学设施,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目前电脑室3间,配臵学生电脑149台,教师电脑81台,电子白板29个,理化生实验室7间,语音室2间,小学科学实验室1间。各校电脑室、多媒体室、教师办公室电脑全部接通网络系统。校园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育运动场地、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等均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目前,活道初级中学、活道中心小学已评为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

(四)统筹兼顾,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建设中心幼儿园,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我镇现有幼儿园2所。活道镇中心幼儿园是去年7月筹资130多万元兴建,该园现有活动室6个,办公室、保健室、音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美工室、科学启蒙室各1个,安全、消防、卫生等设施均符合相关部门的标准。目前,镇中心幼儿园已评为肇庆市一级幼儿园,开心乐园幼儿园也评为高要市一级幼儿园。另外,根据我镇村落分散的实际,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在各教学点开设幼儿班,有效解决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目前,全镇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86.8%,学前一年幼儿入园达100%。

2、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

活道镇自1992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多年来狠抓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工作。一是强化政府行为,把普九工作纳入镇班子

成员、驻村干部、村委干部岗位责任考核内容;二是加强领导,落实岗位责任。由主管教育的镇领导担任组长,落实岗位责任制;三是落实防流控辍责任,镇与学校校长、校长与班主任分别签订控辍责任书,做到逐级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四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因材施教,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五是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工作,贯彻执行省市扶贫助学精神,把扶贫助学作为巩固我镇“普九”成果的重要工作来抓。近三年,我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为0,十五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100%;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以上,初中辍学率为0.5%以下,初中毕业率100%,十七周岁人口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8.4%以上,“三残”儿童入学率达100%。

近几年,我们还抓好高中阶段入学送生工作。由镇长任组长主抓该项工作,制定奖励措施,落实层级责任制,认真做好初中毕业生的思想动员工作,2010年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3.1%。

3、抓好成人教育,全面提高我镇劳动人口素质

一直以来,镇党委、政府把成教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由主管教育副镇长任成校的校长。去年,为了适应镇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农村经济服务,一是把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搬迁镇文化大楼,并按肇庆市要求配臵课室及功能用室,添臵电脑3 0台,图书2008册,教学仪器购臵了288套(件)等;二是配备思想好、业务素质高教师队伍。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现有教职工12人,教师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及中级职称;三是多渠道、多形式,分门别类举办培训班。近三年,组

织各类成年教育、农民工技能培训共36期,受训人员达15366人,受训面达到35.5%。全镇青壮年非文盲率达100%。尤其突出的有仙洞粉葛种植技术培训班、柑桔种植培训班等。通过培训,全镇形成一乡一品,最为出名的有活道大米、仙洞粉葛等,增强了农民就业机会和能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目前,已通过肇庆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验收。

4、建设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镇委、镇政府对文化、艺术、体育及社团活动十分重视。一是抓好“农家书屋”建设。33个村委会均设立“农家书屋”,配备刊物读本千万余册,设臵阅览台、图书藏书柜,让农村群众在空闲时间能在书本中学习,提高文化水平;二是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活动。近年建立村级广播站(室)33个,文化室33个,醒狮队84个,武术队69个,篮球队41个,乒乓球队34个,在镇广播、文化站、妇联、农业等部门的指导下,各村组织村民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娱节目,以及在假期组织青少年参加德育、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全镇生态文明村47条、卫生村25条。2008年,活道镇获肇庆市生态文明村建设奖,2010年被肇庆市爱卫办评为“肇庆市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先进集体”及“肇庆市创建省卫生村镇工作先进集体”。

(五)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思想、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一是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开展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大力倡导敬业爱生、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道德规范;二是培养思想素质好、管理能力强、年龄结构优的管理队伍。我镇认真抓好中小学校长的考核和培训,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核;三是重视名教师培养工程。近三年,通过创造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选送20位教师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其中骨干班主任培训9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11人。目前,有高要市名校长2 人,名教师7人;四是鼓励教师通过脱产进修、函授,电大或网络教育等形式提高学历。目前,我镇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占45%,小学教师大专学历占58.7%。幼儿教育教师大专学历占47%;五是抓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开设计算机技术培训,使45岁以下教师全部会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确保全镇小学四年级以上信息技术课开设率达100%;85.7%的学科均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时覆盖率达36%;六是与高校挂钩开展校本研究活动。活道初级中学与肇庆学院签订合作协议,由肇庆学院专家定期到校,指导学校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2、尊师重教,提高教师待遇。

镇委、镇政府认真落实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使教师的年收入逐年提高。近三年,我镇教师年均收入分别为:25880元、39200元、52942元,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实现了“两相当”。

镇委、镇政府坚持每年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奖教奖学大会。坚持每年拿出近10万元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及学生。近三年镇表彰先进单位15个、优秀教师167人次。为了解决教师后顾之忧,镇政府积极动员本镇各企业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时要优先安排教师家属。通过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让教师情有所系,教有所乐,从教为荣。活道镇2008年、2010年分别被评为“高要市尊师重教先进镇”、2009年被评为“肇庆市尊师重教先进镇”。

(六)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以人为本抓好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镇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为首位,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近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镇中小学开展“孝敬父母,感谢养恩”等主题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感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三年师生思想素质有明显提高,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考核优良率达100%,中小学后进生转化率达95%以上。

二是以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和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为德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2009年以来,加大德育基地建设,共投入160多万元,对 “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旧址”进行了修葺。我镇中小学能通过基地的图文、实物等展示,了解活道人民开展武装斗争等情景,对我镇中小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素质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是加强法制、心理健康教育。落实聘任法制副校长制度,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的综合治理,开展法制教育讲座,聘任法制副

校长率达100%,中小学生法制知识普及率达100%;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达100%,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问题学生明显减少,中小学生违法率、犯罪率连续多年保持为零。

四是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学校、幼儿园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事故责任意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知识教育,2009年学生参加广东省“防灾减灾知识竞赛”活动,获省一等奖1名、省二等奖3名、省三等奖5名;肇庆市安全用电征文比赛小学组一等奖1名。几年来对学校(幼儿园)存在不安全因素整改率达100%,中小学(幼儿园)没有出现安全责任事故。

2、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镇中小学校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课改领导小组,将一批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中青年教师推到课改第一线。

一是建立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坚持发挥校本培训的主阵地作用,规定每两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主要学习《课程标准》、《广东教育》、《肇庆教研》等。每学期组织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领会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掌握新教材的教学方法。

二是经常有针对性开展新教材教学研究活动。坚持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形成“镇、校、科组”的三级教研网络,每学期开展二次以上公开课教学活动或研讨课教学活动,学校的教研氛围逐渐浓厚,镇承担国家级立项课题1个、省级1个、市级1个、(县)市级1个。全镇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1篇,肇庆市级刊物发表30篇,高要市级以上发表184篇。

三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定幼儿教育一律不准布臵作业,一二年级的语文数学书面作业在课堂完成;每科作业份量以中等生20分钟能完成为宜,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作业深浅和份量有所不同,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准以任何形式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和激励学生进步。

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过深入实践,广大教师自觉地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成绩全面提高,近三年小学毕业考试合格率均达96.6%以上、初中毕业考试全科合格率均达90.4%以上;中考成绩位于高要镇级中学前列,为高中输送3名高考状元;中小学生参加学科知识竞赛,近三年获国家级奖励46人次,省级奖励17人次,肇庆市级127人次,高要市级146人次;2009年活道初级中学被市政府评为高要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2009-2010学综合考评中活道镇被市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3、加强体卫艺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镇中小学能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条例,主要抓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抓好体育、美术、音乐、劳动课的开设,坚持开展每天“阳光一小时”活动。二是做好常见病的防控工作,坚持每天晨检、每周全面消毒制度,常见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三是加强校园卫生检查,严格把好食品进出关,确保师生的饮食卫生安全;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跃校园的文体气氛。2008、2009年活道中心小学被肇庆市青少年科技协会评为开展“七巧科技”活动先进单位; 2010年活道中心小学学生作品在“第26届广东省科技创新大赛”被肇庆市选送广东省参加评选。近三年,全镇小学生体育考核合格率均在97.9%以上,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均在98.8%以上,优秀率均在32.9%以上;初中学生体育考核合格率均在97%以上,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均在97%以上,优秀率均在32%以上。小学生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0.9%以下,初中学生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2.4%以下。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创建教育强镇,我镇教育综合实力虽然得到大幅度提升,全镇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总体教育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教学设施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教育教学科研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对教育投入,不断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质量效益和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我镇教育科研水平。

2、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实施“名师工程”,坚持走科研促教、科研兴校的道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要求,我镇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评分,自评分为494,其中,政府责任150 分,支持教育128分,发展水平216分。奖励得2分,合计得分为496,占总分值99.2%。我镇已基本具备了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条件,必达条件已达标,特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请予以督导验收。

第五篇:弘扬老区精神 建设小康XX

弘扬老区精神

建设小康XX

XX镇扶贫开发协会(2014年10月)

XX是革命老区,历史上著名的“XX河伏击战”就在这一带打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XX人民为革命事业曾做出过重要贡献。今天为做好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XX镇扶贫开发协会在市两会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加快转化脱贫”为中心,围绕产业化扶贫,抓整村推进,调查研究,出谋化策,积极工作,为联系村经济发展,扶贫帮困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达到预期效果,得到上级两会和镇党委、政府的认可。

一、坚持调查研究,当好参谋助手

调查研究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工作要求。一是走村串户,调查了解贫困家庭的经济状况,贫困的原因,如何有针对性的帮扶,逐户立卡登记,区别不同情况,即:能就业的帮助就业,有劳动力无技术即帮技能发展产业,无劳动能力的解决生活保障等等。为贫困户与政府、企业牵线搭桥提供依据。通过调查摸底,我镇共有五保户545户,低保护643户,1318人;孤儿21人,重残人员605人。二是调查贫困村的经济状况,贫困的原因,发展的优势,逐村通过调查,有针对性的帮扶,采用一村一策。三是调查总结扶贫开发的典型经验、先进事迹。排解困难和问题,提出如何脱贫壮大村级经济措施

和建议,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四是通过调查,村村建立档案,即:组织网络档案、经济薄弱村档案、扶贫对象档案、贫困学子助学等档案,通过建立档案,实施动态管理,达到精确扶贫。

二、坚持产业扶贫,推进壮村富民

协会联系点制度,是市“两会”的特色和创新,也是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促进经济薄弱村转化的助推器。近几年,我们按照市“两会”的要求,把产业化扶贫容入到抓住经济薄弱村转化工作中去,并作为联系点工作的重点,先后联系了柳南村、剑鸣村、柘垛村、东楼村、耿庭村以及25个贫困户。通过“抓抉志、理路子、强班子、找亮点、忙票子、解难题”等一系列措施加快了联系点经济发展。2012年我协会联系的柳南村,这个村原来有几家消防器材的生产加工点,我们发现这个亮点后与村一班人商量把原来的村部和两所旧校舍让出来给加工户发展,扩大规模,资金有困难的帮助贷款,结果当年小加工厂发展到九家。不仅吸纳了二十多个贫困劳力进厂打工还给村里租金8万多元。回乡大学生杨晓帆回村想办个花木场生产苗木,村主任强大新得知后主动介入,帮助流转土地、协调资金,现在他的苗木生产基地发展到70多亩,年产值500多万元,杨晓帆自己富了不忘回报社会,在他的苗木场安排的贫困劳力就业有十几人。柳南村当年村集体经济也由2011年的9万元增加2012年的21.6万元;2013年联系的柘垛、剑鸣两个村,村集体经济由2012年的17.1万元、17.08万元分别增加到2013年的30.2万元和32.8万元;2014年联系的东楼、耿庭两个村,集体经济也由2013年的27.5万元、27.6万元。2014 2

年预计分别达40多万元。联系的25个贫困户,己达百分之七十五脱贫,其中有3户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超过了全镇平均水平。

三、突出企业主导,实施结对帮扶

通过镇、村两级扶贫协会的牵线搭桥,我镇规模企业中,几年来共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62人,每人每年人均收入3万多元。不仅如此,我镇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它们在每年年终还慷慨解囊拿出一部分资金或购买慰问品,慰问特困家庭及困难家庭的学生。如我镇的宏泰电杆、东方消防、润和制衣、叶枫制衣、扬州宏厦建筑、南京雷曼房产等一批民营企业,都坚持扶贫助困,特别是宏泰电杆的董事长陆宏芝几年来用于办公益事业、扶贫助困资金就达35万元。他们富了不忘回报社会的举措,得到了社会的赞誉。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我们扶贫开发协会共有会员80人,其中住会人员四人,协会成员每人订阅《大江南北》、《中国老区建设》、《江苏老区》《红土地》等红刊。协会住会成员,每周坚持一次学习,村、社区、扶贫协会成员每季度活动一次,学习中央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文件、方针政策:学习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通过学习激发了协会成员的革命热情,明确自身职责,做到有为才有位,定位不越位,参谋出主意,扶贫作贡献,实实在在为老区开发扶贫想实招、办实事,牢牢打好扶贫开发的思想基础。

近年来协会成员,坚持到村调查摸底,协会一班人下村不用公车,都骑电动车,到村不用村里招待。我们的做法得了广大干群的赞许,3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下载借 地 利 之 便传 老 区 精 神[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借 地 利 之 便传 老 区 精 神[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弘扬老区精神 推进园区建设

    弘扬老区精神推进园区建设 ——刘厂镇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州县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刘厂镇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扎实推进园区建设,实现了以创先争优活动......

    论陕甘边革命老区精神

    论陕甘边革命老区精神陕甘边革命老区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陕西、甘肃边界地区建立的以陇东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弘扬革命老区精神 学习英雄先进事迹

    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学习英雄先进事迹 多少次,看到那一篇篇红色革命故事,便让我热血沸腾;多少次,看到那迎风而舞动的五星红旗,都让我慷慨激昂;多少次,看到那飘荡在胸前的红领巾,要知道......

    大力弘扬黄冈老区精神(写写帮推荐)

    大力弘扬黄冈老区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欧阳国文1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课部,湖北 黄冈 438002 ) 摘要:在缔造共和国的峥嵘岁月里,黄冈英雄儿女血沃中原,用鲜血和生命凝成......

    弘扬革命老区精神保持艰苦奋斗作风

    阳春三月,一年一度,又是两会召开时。迎着两会的春风,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总队组织我们赴百色革命老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红七军和百色各族人民在血......

    传工匠精神,做淮海工匠

    传工匠精神,做淮海工匠 机电工程系曹巍巍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传工匠精神,做淮海工匠”。 我想大国工匠的宣传片大家都看过,当我看完......

    演讲稿:大山精神薪火传

    纪念建设党九十周年演讲稿大山精神薪火传栗溪财经所党支部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我是一名来自大山的财政人,在山乡工作的日子里,我常常被身边的人或事所感动,当这些感动累积成厚实的......

    弘扬广西精神发扬老区传统.征文5篇

    “弘扬广西精神发扬老区传统”征文勇于创造、善于作为、敢于担当 芒场中心小学:黎慧 五千多万广西各族人民,是广西精神的创造者,又是广西精神的实践者。当前,我区发展已站在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