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身边的师德典范
身边的师德典范
做为一名年轻教师,这次能够有机会谈谈我身边的师德榜样,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许多多的老师的形象,我常被他们感动,在我的周围,工作一丝不苟,教学严谨,办事踏实细致的老师很多,他们工作积极,生活乐观,却甘为绿叶。今天我先谈谈我们学校的罗文荣老师吧!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同时也更加需要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而张老师正是这样一位兼具着外在的亲和与内在修养的智慧型教师。
罗老师待人非常热情,对于年轻老师,她也总是给予热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在我身上就有很多次的体现,记得有一次,我批评班里的学生言辞过于激烈了,罗老师给我暗示,一会还亲自问问是怎么回事,又对那学生进行了疏导和安慰,让做为年轻老师的我深受感动和启发,乘着这个劲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以情动人,确实还笼络了很多人人心。对于办公室的卫生轮值情况,罗老师也是最放在心上的,这个礼拜轮到谁,下个礼拜轮到谁,总是罗老师提醒我们去做的。我们年轻老师晋升职称,写论文,虽然是自己的事情,但也总是不放在心上,随随便便的,而罗老师却总是站在我们的立场,像一个大姐姐一样的提醒我们,要去做什么了。一件件的事情,满当当感激之情充斥于心。
在孩子的心目中,罗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她对学生真是关爱有加,当学生遇到烦恼的时候,愿意向她倾诉,她就会很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诉说,帮助学生分析现状,找到走出困境的途径;当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会通过她的智慧,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从而鼓起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当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她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从不放弃一个学生,因为她爱每一位学生。比如班级里调皮捣乱的学生,罗老师总耐心的讲道理,帮助他们明白事理,树立理想目标,她从不厌其烦,而那些孩子渐渐也理解了她的良苦用心,渐渐知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拾起人生的信心,尽自己的能力,做最好的自己。
这就是我身边的师德榜样—罗老师。我不敢说我十分热爱这份工作,我更不敢说我为之付出了多少,但正是在这平凡和朴实中,在这样的师德榜样中,我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诠释着一个普通小学教师存在的价值!
第二篇:师德典范
一、烈焰之中筑大爱——王茂华、谭良才
【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一对狭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人物介绍】
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
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
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二、李桂林 陆建芬(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烛照深山
【颁奖词】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人物介绍】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1990年,李桂林夫妻来到这里,村民的落后与贫苦深深的震撼了这对彝族夫妻。强烈的同情心和民族感使李桂林坚定了扎根二坪搞教育的信心,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他与妻子18年如一日地教书育人,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共149人,其中有22人是从外村慕名而来的。李桂林本人还两度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精神巨变,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三.李灵 心灵放歌
【颁奖词】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
【人物介绍】
从淮阳师范毕业的李灵,在父母和朋友的支持下,办起了专收辍学在家的留守儿童的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由于免除了全校三百多名学生的学费,李灵自己已经欠下八万元的外债。她为了能让学校的孩子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不顾炎炎烈日,毅然在郑州的街头收起了废旧书本。而她每天的伙食竟只有两个烧饼。
四、格桑花开:格桑德吉格桑德吉
【颁奖词】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人物介绍】 格桑德吉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这些年,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2013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五、【莫振高 化作光明烛】
【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人物事迹】
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六、“高义薄云” 胡忠、谢晓君夫妇
【颁奖词】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人物事迹】
在去藏区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年头。胡忠下定决心,妻子支持他的决定。这时候,他们的女儿刚刚出生不久。孤儿学校处在海拔3800米的康定县塔公乡,是一所福利性质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这里是甘孜州13个县的汉、藏、彝、羌四个民族143名孤儿的校园,也是他们完全意义上的家。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塔公乡,300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2003年,在丈夫的召唤下,妻子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
第三篇:师德典范
“师德典范”学习交流心得
2014年5月23日我们参加了“师德典范”学习交流会,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通过这次学习交流,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培育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
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他们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
二、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是塑造人
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
然而,教师只有“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这都是教师为学生着想,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的。反之,教师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四、不断进取是老师的修养品质的要求。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
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上四点是我对“师德典范”学习交流方面的几点体会,虽然在认识上还不够成熟,但我会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探索的,相信它会对我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覃波
2014年5月23日
第四篇:我身边的师德典范
我身边的师德典范
有人说做教师是一件苦差事,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有没完没了的班级管理工作。也有人说教师是一份“不食人间烟火”的职业,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都要做到“为人师表”,难!可见,教师的工作量之大、心理压力之重是旁人所无法体会的。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气吞山河,只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常得近乎琐碎。这就是我们教师的生活写照。但就在这平淡、琐碎中,就在我的身边,却涌现出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师德榜样。
爱生如子的李老师
李老师,是我们学校年纪较大的老师,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大事迹,但从他身上我却看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优良品质。李老师是个非常爱孩子的一人,和他共事的多年的时间里,从没看见他严厉地批评过谁,他性格非常温和,说话也总是很温和的,就连批评孩子的口气都不严厉,但孩子们都愿意听他的话,因为他们知道李老师说得非常有道理。
李老师不但对学生有爱心,而且治学严谨。他有一套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每一节课上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平等的教育。他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始终坚持让每一位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练笔。他所在班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很强。敬业爱岗的张老师
张老师是学校最年长的老师,也是学校最有耐心的老师。在我的印象里,张老师对待犯了错误的同学也是温和的教育。课间,张老师喜欢和我们开玩笑,但他工作上,热爱学生,敬业爱岗的师德风范更让我敬佩。在教学上,他一丝不苟,每一节课,都早早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对学生更是关爱有加,在生活学习方方面面都尽心尽力。
“师德”是爱,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中的每个过程。要以爱动其心,以 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
“师德”是良心,是高尚中的朴素,它没有闪闪的金光,而且素的不着痕迹,就像春天的小雨,无声无息的飘落下来,滋润着学生的心,浸润着同事的心。而现在,我就工作在这些朴素而又高尚的人们身边,他们的高尚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营造出温暖和谐的氛围。他们用平凡书写伟大,用普通孕育崇高。小而言之,他们是身边的师德榜样;大而言之,他们是祖国教育的脊梁。这就是我身边的师德模范。
第五篇:大爱无言——寻找身边的师德典范
做为教师,有机会谈谈我身边的师德榜样,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许多多的老师的形象,我常被他们感动,在我的周围,工作一丝不苟,教学严谨,办事踏实细致的老师很多,他们工作积极,生活乐观,却甘为绿叶。今天我先谈谈我们学校的李国芬老师吧!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同时也更加需要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而李老师正是这样一位兼具着外在的亲和与内在修养的智慧型教师。
李老师待人非常热情,对于年轻老师,她也总是给予热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在我身上就有很多次的体现,记得有一次,我批评班里的学生言辞过于激烈了,李老师给我暗示,一会还亲自问问是怎么回事,又对那学生进行了疏导和安慰,让做为年轻老师的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后来又有一次,由于班内事情繁杂,心里又有很多的委屈,于是控制不住的在办公室里大哭,李老师看到后就过来安慰,并且对身后闻讯赶来的学生们深情并茂的进行了说教,学生们听后更是感激涕零,并且让我马上到班级里去,乘着这个劲对她们进行进一步的以情动人,确实还笼络了很多人人心。对于办公室的卫生轮值情况,李老师也是最放在心上的,这个礼拜轮到谁,下个礼拜轮到谁,总是李老师提醒我们去做的。我们年轻老师晋升职称,写论文,虽然是自己的事情,但也总是不放在心上,随随便便的,而李老师却总是站在我们的立场,像一个大姐姐一样的提醒我们,要去做什么了。一件件的事情,满当当感激之情充斥于心。
在学生的心目中,李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她对学生真是关爱有加,当学生遇到烦恼的时候,愿意向她倾诉,她就会很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诉说,帮助学生分析现状,找到走出困境的途径;当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会通过她的智慧,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从而鼓起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当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她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从不放弃一个学生,因为她爱每一位学生。比如班级里调皮捣乱的学生,李老师总耐心的讲道理,帮助她们明白事理,树立理想目标,她从不厌其烦,而那些孩子渐渐也理解了她的良苦用心,渐渐知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拾起人生的信心,尽自己的能力,做最好的自己。
这就是我身边的师德榜样——李老师。我不敢说我十分热爱这份工作,我更不敢说我为之付出了多少,但正是在这平凡和朴实中,在这样的师德榜样中,我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诠释着一个普通小学教师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