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
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以前也叫学者型教师。
我们时常有一句话:“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和研本来就不是两张皮,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方式,每一个细节它都可以成为研的内容。一个老师搞科研,他不是像大学老师搞理论研究,完全可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进行一些思考研究。我想从我们一线老师自己的认识、或者努力方向来说。一般老师认为,很多老师认为,比如说大学中文系毕业,我就具有一个专业的资格,所谓是科班出身,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这个你应该是一个内行,具备一个专业的知识水平或者学术的眼光等等,这些只是一个部分,但是我们的大学生,或者在职的语文老师就觉得,这个就是全部。其实另外应该还有一些,因为你是一个教师,一个基础教育的教师,从知识角度来讲,关于教育,关于心理,关于课程,关于教学这些方面的东西都应该有。所以这几年,我们在学校,一直在倡导青年教师,你中文系毕业的,也要去学课程论、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这些东西,不是说我对付考试,我考一个教师资格,我就满足了,要认真去读,怎么跟你的教学联系起来。另外就是刚刚巢老师所讲的,几分钟,比如说三分钟作出判断。这样一种专业眼光,实际上是从实践经验积累起来的。人们一般把这个教师分成几个阶段,第一是刚刚进入职场的初级阶段,他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学术眼光,具备课程的专业知识,但是他缺少经验;第二阶段,他自己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了专业的知识以后,他是一个经验型的老师,像刚才讲到的作文的判分,在经验型的老师来讲,他应该具备了这个能力,他应该能够熟练地去处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教育中出现的许许多多的问题。最后,如果再更高级一点要求的话,他应该具备一种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风格,或者更高的要求,这个也应该属于教师专业化的内容之
一。老师怎么做,恐怕朝这三个方面去努力,三方面都要去学,都要去做。你对自己的要求,我不光是一个授课的具体的工作人员,我还是一个研究者。你研究什么东西呢?我想刚才徐老师讲的,两条线,一个就是你所在范围的专业的学科知识,比方说,语文老师,你对中国的语言文学,包括对世界的文学你了解多少,这一部分的知识,可能刚出校门的本科生、研究生,他这一块新鲜一点,在这个时候,你要用力的恰恰是你的知识结构的另外一个支柱,就是说教育学,心理学啊,课堂教学的一些技巧啊,你在这方面再用点力气。对于学校工作年份比较长的,要反过来,专业的知识方面,学科知识方面,恐怕要用比较大的力量。因为我们的学科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长期出来以后,会离开比较远。听课的过程当中,一些比较优秀的老师他来开课,一般都是在中学呆的年份比较久的,在听课的时候就会发现在技巧上没有问题,什么时候启发学生,什么时候关注班级的反应,这都没有问题,问题往往就在于对文本的解读,他自己的理解就差那么一口气。你怎么样要把文本所表达的意思比较好地传达给学生,这就有问题。所以我就觉得,作为知识结构的两大支柱,他就应该去关注前一个方面。还不光是一个知识结构的问题,你要时刻记得你是一个研究者,那么在上课的时候,我就不是去面对一堂课,我是在实施一个教育实践的行为。这个行为我带着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我做了以后效果怎么样?我在观察,我在思考,然后我发现问题以后我怎么改进。有的老师说,做科研,你让我写什么?我们天天都在做实验。你带着问题进课堂,当然不是每一堂课都有目的,可能一个阶段里面我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做,然后去反思,发现有什么问题,然后再来做。我想就我所看到的中学老师,有没有这一点,区别非常大。如果你能够成为今天一线非常优秀的老师,你一定是不断在思考你的教学行为,如果一个老师只是要完成我的教学行为,没有带着科学研究的眼光,没有这种思考,没有那种认真的反思总结,这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会碰到一点问题的。
二、经常充电才会有一种研究的意识。这已经是比较高的要求了。当然老师们都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有一个研究的意识。现在我要郑重呼吁的,就是你前面刚刚说的,就是研究的前提,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你应该不断地了解学科前沿的东西。现在这个学科到哪一步了,他不了解。许多语文老师不大读书,前面几个专题有些老师专家也都讲到了。很可笑的,有一些很老到的有经验的老师,比如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他的解读还在 50 年代 60 年代的那个东西,有些人讲出来的话,我觉得怎么有种文革语言的味道。他的思想,他的所谓的学术观点,停留在几十年前,那个就觉得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你怎么去教现在的学生?这样的老师必须要回炉,必须要去充电。充电以后他才会有一种研究的意识。否则他对文学的感悟力、判断力都在下降。刚才我们谈到了教师的专业知识,谈到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在这中间刚才几位老师也谈到了,这中间教育学的知识,心理学的知识,包括教学法的知识,我觉得这里面是不是有种实践知识,也非常非常重要。我记得日本有个学者叫佐藤学,他强调老师的知识也就是一种实践性的知识,是一种经验型的知识。我们看老一辈的教育工作者,于漪老师,钱梦龙老师等等,他们都有非常非常丰富的实践知识,这种知识越丰富,他的专业知识也就越成熟。就是三块,学科的知识,教育的知识,关于实践的知识,而且这个实践的知识是最重要的,就是否定教师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的比喻,你不应该是一个单纯的操作工,你应该是有脑子的,是研究的,但是你这个研究是在实践当中。
三、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很好地总结出来。
在积累这些经验、积累这些案例的过程当中,你如果有一点脑子的话,如果说主动的去思考一下的话,那里面可能是有许多的东西可以研究的。我曾经说过这个比喻,张炎说吴文英的词是炫人眼目的七宝楼台,碎拆下来不成片断,中学老师其实有很多好的经验,就是碎拆在那里,你如果有这个意识,你把它很好地总结,把它组装起来的话,我们用褒义的,那就是一个炫人眼目的七宝楼台,就是你要会去总结,会组装起来。他也要有这种意识,有的时候做教师的时间长了以后,他就对整个的教育工作产生惰性。有时他就会对教育产生冷漠。教育本来是很崇高的,他不再对教育这样一种事业产生一种崇高感。我曾经看过陈平原教授写的一篇文章,说十年以前我们会因为谁谁谁的文章激动得发抖,但是今天我们可能就付之一笑,或许是年龄增长了,缺乏激情了,或许是我们对某些东西的崇高感表示了怀疑,不愿意再去做什么祭坛上光荣的牺牲。如果这一点发生在我们老师的身上,今天面对课程改革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这个问题就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就是,他有某些情况的改变,领
导认同他了;另一方面呢,他坚持他的做法以后,他还是不屈不挠,坚持这个做法以后,别人才认同他,而且学生按他这个做,学得还比较愉快,底子又扎实,而且高考成绩又好,人家相信跟着这个老师走,学语文不会错的。在这个上头来讲,还是退过来想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优秀的语文老师,我最起码的要有哪些东西?我们在这里讲的还是专业化发展,撇开其他的,教师有他的职业道德,有他的人格修养,这个问题在这里就不多展开了,因为有的人他就不配当教师。从学科专业方面来讲,我一直在思考,过去语文教育的一些老前辈,比如华东师大的叶百丰先生 —— 还不光是一个人,他就提出来,当一个语文老师,或者中学语文老师,提出这样一个模式: “ 一、一、三 ”。就是 “ 一口漂亮的普通话,一手好字,还有三百篇诗文 ”。这个很好记。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师就是要这样的功底,你拿出来字往黑板上一写,学生叹服,这个字写得好啊,看着就是一种享受,学生崇拜你了。还有你的表达,当然一口普通话,人人讲得都像播音员那样,都一个个什么一级甲等这个是做不到,但是你毕竟要讲普通话。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在那个时候就提出来,是难能可贵的,这里面我觉得如果我们把它分析起来,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要有教育理念,第二是专业知识,第三个就是教学技能。刚才我们谈的这个知识那个知识也好,很可能分析起来,大概可以归纳这样三个方面,学养。过去的老前辈们,他没有跟你去讲语法、修辞怎么样,我觉得,语文老师现在应该有这个底子,懂得语法学、修辞学,要懂这些东西,老前辈可能不懂这些,他语文教得很好,由于他能够装下三百篇诗文,这一点我觉得像我这样的人做不到,因为我几次讲到,我是过去一个阶段教学的受害者,那个时候没要求我们去诵读这么多,如果那个时候早一点,在上小学的时候,也受这样的教育的话就好了。我羡慕今天的孩子,从小学阶段就要他们去诵读。
四、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有他的学养。
每一位语文教师有了厚实的文化积累,他教学的时候就不会捉襟见肘。教师的学养,以前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偷诗”一个教师必须多读书,应该腹有诗文三百篇,我们现在不说一下子要三百篇,有的老师可能能做到,你先有个一百篇,一百五十篇诗文这个底子,那就不一样,你开出口来就不同,动起笔来就不一样。有了厚实的这样一种文化积累,他教学的时候就不会捉襟见肘。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东西有的人不相信,他觉得你去背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啊,但不知不觉的,这个人的言谈举止,就是不一样。所以我讲叫学养,叫修养。他有学问,而且还有修养,就在这个基础上,慢慢觉得这个人有书卷气,就不一样。语文老师应该是有书卷气的。有了这些:读多少书,能够背诵多少篇,在这个基础上,你了解语法学,文艺理论等等,才有个基础。没有这个打底,你去天花乱坠地讲什么文艺理论也好,文学史也好,都是搬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发自内心的东西。还有一个,刚才讲到有一个老师他能吟诵《再别康桥》,他是自己反复读了以后,他能够体验到,所以你光是搬那套知识,没有自己的体验,你讲那些作品,讲不到很真切的地步,没有那个味儿。看来你装了好多好多知识,看了,这个是包装出来的,或者你有那么一些知识,你自己表达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气”这个东西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前几天,听方老师说,学生在 BBS
上称他是清朝人,称另外一个老师是宋朝人,学生会感觉到这个老师身上有个气场,就是那种清朝时候学者的风度,所谓的书卷气,他还具体化了,是某一种类型的。就是他的特征,所以今天语文课程改革提出来,要学生诵读,老师你自己先要诵读。有一次在上海一个教育学院里,聊起来,后来那个校长说,将来我们评价教师不用以前的,就让老师一个个来背。到时候,那些老师就痛苦了,你跟着学生一起来背。我就遇到一些老师,让学生背,在这之前,我先背一遍,那学生,好,老师都能做到,我也跟着他走。有的老师,我也经历过这样,拿着书在看,学生在那里背,学生心里不服气啊。示范作用就没有了。还有,学生体会到了。老师出口成章,这个言谈举止就是不一样,学生就会跟着你那样去做了。是一种无形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比如我们招老师的时候,也很痛苦的感觉,现在大学生出来,这个字,是语文老师的话,你必须让他黑板上写几个字,这个字写得好的实在是太稀有了。如果语文老师能够写一手好的字,学生跟着你走,学生不由自主的他会去模仿,这个带动的能量其实是很大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化学老师,他的字写在黑板上,很多学生就跟在他后面学,后来就既是记笔记,又是学写字。像我那个时候上化学课,变成了练字,走到旁边去啦。很多学生后来在分析,这个字一个个地拆开来,个别的也不见得好看,但是排在一起就是漂亮,就是那个间架结构啊,字距、行距啊,就是漂亮。我们现在青年教师,有些上课不敢写字。我们学校曾经有一个老师,其它都挺好,甚至长得都很帅,出去评课,回来说,被扣去整整 10 分。这 10 分扣在哪里?就是有一个板书的要求,他全给扣光了。我说你写了什么?他说没写。我说你怎么就不写呢?不是事先设计的吗?他说我不敢写,我那字太烂。结果他就败下阵来。现在有些青年教师写字的基本功太差。非常严重的问题,书写能力退化。所以下面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当中,课程标准在写字方面要提出新的要求。刚才谈到我们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或者是专业化发展,谈到教育理念的问题。我们前面说到遇到新课程的建设,遇到新的挑战,如果说一个教师他的基本功相当好,虽然满腹经纶,但是观念是比较陈旧的,也很难使我们的学生教育达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有的时候你跟学生就沟通不到一起去,谈话谈不到一起去,学生说的一些话你听不懂,你讲的那些话,学生认为是 17、18 世纪的古董,这个也不行,因为现在教师发展的需求不一样。另外,还有个老师学生平等对话的问题,传统教学还不明显,将来我们教育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渐渐进入学科,学生在网上发帖子跟你讨论,那个时候很多老师没法招架,绝对没法招架。他们这些人新技术应该是比较强的,但是很遗憾,很弱。我想补充巢老师说的,比方说,老前辈说的,一笔字,一口普通话,然后还有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我们就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作为语文的语言信息的传输来讲,这是个渠道。媒体已经在改变,语文老师你是教这个的,搞语言文字的,信息的这种输出输入,应该去重视,去研究这个问题,最起码的你得会去使用这些工具。如果你能把这个电脑的软件,就跟用纸和笔一样,用起来那么顺畅的话,我想你可以跟学生去对话,也可以去指导学生,甚至于你可以去研究这些技术和手段,对于语言文字的一种影响,以及在语文教学当中你到底该怎么弄?我们现在这个现实不是这样。青年教师,大学里都要学计算机,甚至于有的学得还挺高级的,编程啊,什么 c++ 我都考过啦,我合格了,然后学过 c++ 的人跑过来问,老师你能不能帮我把这光盘装一装?我说你不是编程都会吗?他不会,就是最起码的都不会。我们平时用得比较多的,比如
wor d, 还有那个 exce l,还有 ppt,他们就是很机械的,你自己没去动脑筋啊,最起码那些初中生学的,软件你去点开看看啊,什么功能啊?我没参加任何培训,就是这样学的。我们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挺辛苦的,老在搞业余培训,这个礼拜培训什么,那个礼拜培训什么,他们积极性很高,听了一遍,我回来啦,我会啦,那你用啊,始终不用,始终不会。这样的学习方式有问题,就是停留在知,知和会不是一回事。你要知了,还要会啊。他就是知,考过了,考的就是就是知道不知道,不是考你会不会。现在大学毕业的年轻老师,我这个考过,那个考过,结果------我现在几乎每天要教他们,这个我不会啦,这个怎么做? 那个就是他们的考试问题,考的是书面知识。新课程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应该说是越来越高了,可能在座的各位专家也知道,就是教学能力等于教学的把握力,乘以儿童的把握力,乘以指导的技术力,乘以精神能量,各个方面我们都应该要去努力。看起来简单,其实真的做起来特别难。看起来是一篇大文章,大工程。教师的专业技能,刚才我们提到了,过去我们讲普通话表达,板书,一手好字。除了这个以外,还有教学设计的能力,课堂教学的技能,这个也是语文老师重要的方面。这个可能是语文老师最关心的事情,那么在今天新课程当中,有一些技能,可能讲不讲新课程,都是重视的,怎么样设计教案?怎么样驾驭好我们的课堂教学?其实这个,在另外一个专题里也讨论得不少。面对新的课程改革,不管外部的环境是怎么样的,我们都是要沉下心来。我曾经看过《企鹅日记》,说这个企鹅,它怎样从南极一望无垠的光滑的冰面上,来到陆地,它首先得深深地扎到海里面去,积蓄了力量,然后“腾”地一下子,窜出来了。我们面对这样一个课程改革,也需要这样一种潜心的钻研,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潜心的钻研,没有对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渴求,只想着 “ 以不变应万变 ”,那是不可能获取成功的。可以说,我们的课程的改革这条道路,也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但是我想我们还是始终的要树立 “ 在路上 ” 的心态,积极的良好的心态,我想这样的话,我们的课程改革,可以走上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共同的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的。
关键的还是要不断学习新东西,痛并快乐着。
第二篇:努力方向
努力方向
1、切实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自我约束机制,自我加压,主动学习、强化学习,特别是努力学习好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在具体工作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以科学发展观理念为指导,推动工作向前开展。
2、切实树立大局意识。在工作方面要以大局为重,在完成党务、人大、工会、农村经济、民政、劳动保障和党政办工作的同时,做好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工作中树立抢先一步的意识,及时主动、自觉的接受上级交办的新任务,使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党政主要领导分忧。
3、切实树立创新、进取意识。今后工作中我要善于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方法,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第三篇:努力方向
1:依据个人的性格及爱好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如果你具备领导和管理的潜质,那么恭喜你,你只要通过考试,能拿出一份合格的成绩单就可以了,因为你的发展目标是成为未来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士。重要的是在大学里面学会怎么与人沟通交往,并掌握初步的管理技能就可以啦。如果你的目标仅仅是成为高级工程师,那么好好学习吧;如果你想考研,那么好好学习吧。
2:大学教会你的不只是怎么学习,还有一些的技能:
(1)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2)从事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3)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
(4)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机械
(5)从事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
(6)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7)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
(8)钳工、车工或电工的初级技能;
(9)编制、实施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
(10)使用、保养、维修、管理机电设备的基本能力;
(11)选用、设计制造、调试工艺工装的基本能力;
(12)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基本能力;
(13)行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14)应用机械CAD/CAM的基本能力;
(15)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和信息,设计机械和电气图样,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3:
(1)优异的成绩单
(2)参加的社会实践
(3)在校参加社团的经历
第四篇: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什么理论的指导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什么理论的指导
与学术性职业相比,教师的工作具有更强的情境在场性。与自然科学工作者相比,教师的工作性质表现出更强的主观性。
教师的工作有自己“实践的逻辑”,教师实践理论的包容性非常强,是一个庞杂的系统,以心理的、但未必是逻辑的形式组织起来,是一种“实践智慧”。
教育实践者心目中也有一种理论图式,通过这种图式,实践者认识自己的经验,理解别人的教育实践。好的教育工作依赖于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成一种反身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型塑。
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我们的日常观察都发现,中小学教师很难将学术界开发的教育学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他们即使通过培训或读书,在概念上理解甚至在理念上认同了这些理论,在工作中通常还是不能运用。虽然在历次教育改革中,教育理论工作者和行政部门都一再强调,教师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将改革的新理念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但大部分教师都很难做到。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教师不钟爱“理论”
按照西方古典哲学的观点,“理论”是用抽象概念建构起来的具有普遍性的观念体系。按照近代科学主义的观点,理论被认为是“为了解释和预测现象,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用系统的观点将相互关联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组织在一起的总和”。理论具有学术界特定的逻辑体系和陈述话语,对事物具有普遍的解释意义。然而,教师的工作有自己“实践的逻辑”,这种逻辑具有很多其他职业没有或不如此明显的特征,如在场性、不确定性和主观性,与学术理论的抽象性、确定性和客观性特征之间不完全兼容。
与学术性职业(如哲学家、历史学家)相比,教师的工作具有更强的情境在场性,具体表现为行动性、问题解决取向和条件制约。首先,教师通常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体现自己所教的知识、所提倡的价值观和习惯的思考方式。美国学者舍恩认为,教师不仅在行动前和行动后思考,而且更多的是在行动中反思。其次,问题一旦出现,教师最先的反应就是采取行动解决问题,而不是先运用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法国哲学家布迪厄认为,解决问题需要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和空间上的“当下性”---这就预先排除了许多在理论上可能的行动路线和方式、方法。再次,教师的工作受制于各种现实条件,所处的“场域”规定了其行动的类型和范围。教师很难从情境中抽身出来,系统地、唯智地、理想化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与其他专业化职业(如医生、律师、工程师)相比,教师工作的对象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生成性、模糊性和特殊性。医生、律师和工程师面对的是相对稳定的、可以归类的病例、案件和工程,而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不同的、正在发展着的人,他们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和可塑性。教师很难将理论准确地一一对应于学生的培养,而更多地使用英国学者施瓦布所说的“熟虑术”(根据具体情境多义地解读已知理论及其应用范围)和“折中术”(直面问题解决而综合使用多种理论)。其次,教师工作的内容多样繁杂,时空边界模糊,承担的责任弥散。教师工作中的很多事情互为因果,无法被清晰地切分成碎片进行剖析和精确的计算。因此,教师在思维时通常不依赖线性的、形式逻辑的理论推理,而更多呈现模糊的、探究的特征,如使用意象性的、具有情感和道德意涵的比喻、故事和图像。再次,教师的工作是情境依赖的、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其工作效果很难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检验。
与自然科学工作者相比,教师的工作性质表现为更强的主观性,具体表现为人际性、价值导向和情感投入。首先,教师被认为是一个“自我选择”的人群,他们热衷于与人打交道,特别是能够通过影响孩子的成长而获得持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主体间性”的关系,通过互动而达成教育效果。其次,教育是有目的的行为,从事的是“良心事业”,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教师有一种“为了孩子好”的意识,对他们抱有美好的期望,并以一种自己认为“良好的、恰当的”方式影响着他们。再次,教师对孩子是有感情的,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都是一种感情,而这种感情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与“学术人”相比,教师具有一种“反智”倾向,厌恶冷冰冰、无人情味的理论,因为它会压抑教师对孩子全身心的、无反思的爱和关注。
为何“理论联系实际”不适合教师专业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的提法不适合教师的教育实践,其不足主要体现在它所遵循的科学主义范式下的“技术理 1
性”存在不足。技术理性有三个基本假设: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通用的解决办法;这些办法可以在实际情境之外开发出来,如大学和研究机构;这些办法可以由出版物、训练或行政命令等途径转换成实践者的行动。技术理性推行的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的模式:研究产生理论;理论被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理论的结果是生产出一套为特定消费群体服务的产品,如课程、教材、教学参考书,然后将产品推广给消费者,如教师。
然而,教师的工作和专业发展更多的是遵循实践认识论范式下的“反思理性”。反思理性也有三个基本假设: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非常复杂,需要特定的解决办法;这些办法只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开发出来;这些办法不能任意地使用到其他情境,但可以被其他实践者作为工作假设,在自己的环境中进行检验。反思理性推行的是“实践-反思-开发-推广”的模式:教师先自己实践,反思自己的经验,通过集体商议,对经验进行提炼,开发出符合自己实践的理论,最后才推广到类似的教育教学情境中。
因此,不论是对教师的工作特征进行分析,还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改进建议,都不应该完全从学术界的理论视角开始,而应该将教师亲历的经验作为重要的出发点。教师工作的对象是现实,而理论工作的对象是思想。思想可以抽离现实,以单纯的方式呈现出来,而现实是复杂的、变动不居的。教师的工作植根于生动、具体、完整的教育场景中,有自己复杂的、动态的、非线性的发展轨迹,需要整体的、跨学科的、超理论的分析。
教师需要什么理论
上面的分析表明,那些远离教师实践的“宏大理论”对教师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这是否意味着教师不需要理论呢?完全不是。教师非常需要理论,但这些理论应该贴近他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对他们的日常工作有明显的启发意义。这些理论不一定完全来自“外面”和“上面”,也可以来自“里面”和“这里”,既可以来自教师自己的实践和经验积淀,也可以来自与外来理论之间的对话。
来自教师自身的理论可以被称为教师的“实践理论”,它们是教师内心真正信奉、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其具体内容可以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自我认知、人际感知、教学机智、策略性知识、批判反思意识,等等。
教师实践理论的包容性非常强,包括理想的和现实的、情境变化的和一般稳定的、内隐的和外显的、言说的和奉行的、情感的和理智的、道德的和美感的,等等。它是一个庞杂的系统,以心理的、但未必是逻辑的形式组织起来。
从来源上说,教师的实践理论内生于教师自己的行动,大都来自教师的个人经验,对教师更具有亲和力,更少威胁感。它类似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实践智慧”,“是一种关于其对象是可改变事物的人类践行的知识,并以在具体事物中的践行作为自身目的;它不是通过单纯学习和传授而获得的,经验在这里起了很大作用,它要求我们身体力行”。
当我们提出教师的实践理论这个概念时,此时理论的定义显然已经与上述西方古典哲学和近代科学主义的定义很不一样了。那么,到底如何定义理论?是否存在多种理论?不同的理论对教师的实践各有什么作用?
从词源上追溯,希腊语中的“理论”(theoria)指的是“对现实的参与式观察”,理论与实践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对实践的出席和在场。中世纪,理论逐渐被信仰所取代,真理变得越来越外在于人类生活。近代西方科学兴起后,人类越来越强调人自身理性的重要性,理论越来越失去了沉思和批判的作用,被认为是一种经由人的理性作用对事物实施预测和控制的原理。理论与实践被对立起来,实践越来越由理论来规定。而教育学---随着它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业”---也越来越趋近科学(对教育真理的单一认知),而逐步远离了教育实践(知、情、意统一的智慧性活动)。教育研究及研究者与教育实践及实践者之间的鸿沟日益扩大,教师的实践智慧日益不被重视。
据此,理论被认为是一个单一的实体,由学术界开发,被用来解释世界、指导行动。然而,教师的工作具有自己特定的逻辑,法国哲学家布迪厄说:“实践逻辑的逻辑性只可以提炼到特定的程度;一旦超出这种程度,其逻辑将失去实践意义。”本文提出教师实践理论的观点,就是为了回归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之关系的原本意涵。正如英国学者卡尔的观点,有关教育理论的性质的思想总是关于教育实践的性质的思想,并且总是体现为理论如何运用于实践的一种潜在观念---所有教育理论都是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原理。教育实践者心目中也有一种理论(思维)图式,虽然通常是缄默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阐述,但它构成实践的要素。通过这种图式,实践者认识自己的经验,理解别人的教育实践。好的教育工作依赖于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成一种反身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型塑。教师的工作本身就包含了教师的实践理论,教师在理解、反思和行动三者的互动中对自己的理论不断进行修正。
因此,我们可以说,当代的教育理论可以分成两大类型:一类是学术理论,属于经验教育学和教育哲学的范畴;一类是实践(行动)理论,属于实践教育学的范畴。学术理论主要是为了说明和解释教育现象,揭示的是一种理想模型。而实践教育学是一种适合行动的理论或一种为行动提供指导的规范性理论,按照实践的需要和特定历史条件对可能的价值和规范进行选择。教师的“实践理论”即属于实践教育学的范畴。既然教师与学者有不同的教育理论,他们之间就不应该是指导与被指导、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应该是相互合作、对话协商的关系。即使双方不能总达成共识,但相互交流这一“遭遇”本身就具有潜在的教育意义:它会为教师提供更加广阔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更加审慎的反思;也会使学者看到理论怎样遭遇着实践逻辑的阻隔,避免沉溺于纯粹的理论探讨,增强对教育实践的理论洞察力。
由于教师与学者的理论不一样,理论联系实际提法中所预设的“学术理论高于实践理论”的观点显然也不能成立。学术理论不一定能够最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具有自己独特的实践理论,需要被发觉和提升。教师要理解学术理论的含义,认同其精神并在行动中落实,需要首先觉知自己的实践理论,才能在接受外来理论时找到结合点,与不同理论形成对话,与学者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平等对话的“实践共同体”,其专业发展也才会有丰富、充沛、多样的“源头活水”。
第五篇:教师个人自我剖析及努力方向
教师个人自我剖析及努力方向
郑小强
一、本期以来,在学校党委、各班子的领导下,在其他同事的帮助下,在学生的配合下,我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及顺利地开展了班级的各项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工作,政治理论水平、思想觉悟以及业务工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我时刻提醒自己作一名贴近时代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探索型教师。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好英语这一现代化工具,更主要是要教会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教好书的同时,更要做好育人的工作。我一贯要求自己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模范言行去影响学生,在开展班级的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3个一切原则。在组织带领学生认真完成学校各处室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我提醒自己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集体荣誉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严格遵守学校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缺一堂课,上好每堂课。勇于承担起繁重的教学任务,并且注重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改变了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的观念,不但增强了自己教学创新的精神,也把学生带入声、像并茂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和学生进行英语对话,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同时我还及时总结自己教学上的经验教训,对待班上的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努力做到把关爱、温暖送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班上的学生我大多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鼓励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并帮助提出改进的方法。对于学生的活动、劳动,我每次都会和他们一起参加。在我的带领下,全班学生团结互助。
二、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1、对政治学习活动不够主动。满足于自认为地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有一定的进取精神,在工作上忽视了理论功底的深造和科
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往往是布置什么学什么,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掌握的不深不透。
2、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没能把政治理论学习同自己的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3、存在满足现状思想。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时总自认为做得已经不错,学生认可了就好,对如何做到更好缺乏认识,制约了自己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工作进一步开拓。
4、存在急于求进的情绪。接到学校各处室布置下来给班级完成的任务,有时首先想到的是让学生按照我的要求去完成这些任务,而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实践。特别是有时学生产生了消极的想法认为做与做好都一样,或学生不能很好地按照我的要求去完成任务时,我就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导致影响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5、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还有欠缺。在教育岗位上我虽说一直勤勤恳恳,敬业爱生,但只是出于一种很朴素的想法,对学生的耐心不足,对学生的了解还是不深、不透,还没有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内心。
6、思想不够解放。缺乏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管理学生方法上的弊端的勇气,没有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新课改”及“党的十八大”关于教育的要求与精神实质,在教学工作中缺乏对现在生源素质普遍较差这一问题提出有创造性的可行方法。
7.由于对自己的要求标准不高、不严格,产生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对待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产生了只要学生平平安安,不妨碍学校、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不闹出大乱子就好的保守思想。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为落脚点,特别要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花大力气,在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脚踏实地,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要努力做到对学生多给一些微笑,少发一点脾气。善于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善于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要把学生工作做前、做透、做细,做到防范于未然;善于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和自身工作特点,多从主观上找原因,多考虑自身原因,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虚心向其他同志们学习,接受大家的批评和帮助,脚踏实地的开展工作。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的形势,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职业,是一个充满智慧而又要不断创造智慧的职业。要勇于探索,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不断学习,除了要掌握精湛的本专业知识,还有掌握跨学科的本领。使自己具有与时俱进、与学校的发展俱进、与学生俱进的精神状态,以学校的发展为己任,以他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使自身的发展融入于学校的发展之中。自律奉献,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严以律已,以诚待人,遵纪守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意识,为了教育、为了学生奉献一切的激情。在平凡的教育工作中追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