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
甘肃省职工代表大会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健全规范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制度(以下简称职工代表大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护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依据《工会法》、《劳动法》、《公司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代会条例》、《甘肃省实施<工会法>办法》、《甘肃省厂务公开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厂务公开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
全省所有企事业单位都要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尚未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单位,应当在本《规范》实施之日起一年内建立。新设立的单位,在开业投产、成立之日起一年内,应当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本规范所称事业单位,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第三条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依据我国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行使职权。
第四条企事业单位及其行政负责人要支持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执行职工代表大会依法作出的决议和决定,接受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监督。
职工代表大会要支持企事业单位行政依法行使职权。教育引导职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
第五条各级地方工会、产业工会指导和帮助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支持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负责和组织开展本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调查核实工作。
国有资产监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业与信息化管理、商务、工商、安监和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有关部门、单位配合工会组织对企业、事业单位实施本规范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职工代表
第六条职工代表条件
(一)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二)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议事能力。
(三)具有一定的业务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
(四)胜任本职工作,有较强的责任感。
(五)遵纪守法,公道正派,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没有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织工作人员和相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经职工选举可担任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
第七条职工代表构成职工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群众性。生产一线职工不能低于职工代表总数的50%,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不得高于职工代表总数的25%,科技人员占职工代表总数的20%左右,女职工代表的比例不低于女职工在本单位所占比例,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单位应当有相应比例的农民工代表。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的职工代表,应当以直接从事教学、科研、文化、医疗、体育等一线工作人员为主。
第八条职工代表产生
(一)职工代表必须由职工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民主选举产生。
(二)选举职工代表应当根据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组织结构和职工分布状况划分选区,分配名额,由工会组织职工选举。
(三)职工代表选举应有选举单位三分之二以上职工参加,被选举人获得选区内全体职工半数以上赞成票方可当选。
(四)职工代表选举,可以事先酝酿提出候选人后实行差额选举,也可以不提名候选人,组织职工竞选或直接选举。职工代表候选人由本选区分工会或工会小组在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差额率不得低于20%,差额人数不足1人的按1人计算。
(五)职工代表大会不设当然代表,但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部分特邀代表列席会议,特邀代表没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第九条职工代表权利
(一)对本单位经营管理等情况有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
(二)有权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三)有权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工作机构组织的各项活动。
(四)有权对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和提案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参加对本单位领导班子和行政
领导人员的评议和质询。
(五)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各项活动占用生产或工作时间,其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不受影响,按照正常出勤享受应得待遇。
第十条职工代表义务
(一)学习、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熟悉、了解本单位情况,提高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
(二)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征求选区内职工意见,如实反映职工的愿望和要求,认真执行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做好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三)及时传达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决定等事项,定期向本选区职工报告参加职工代表大会活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受职工评议监督。
(四)模范遵守本单位的规章制度,保守商业秘密,做好本职工作。
第十一条职工代表资格终止、罢免和增补
(一)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不能履行代表职责的,代表资格自行终止。
(二)职工代表对本选区职工负责,选区内职工有权质询、监督、罢免本选区内的职工代表。职工代表因受到处罚或处分等原因,不利于行使代表职责和履行义务,失去职工信任的,应由原选区职工按照民主程序罢免。
(三)罢免职工代表的程序:
1、由选区内工会组织或三分之一以上职工向职工代表大会常设机构或工作机构提出罢免建议;
2、职工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或工作机构及时组织调查,并形成书面结论,提交选区内职工大会讨论;
3、经选区内全体职工讨论,并获得半数以上职工同意,方可罢免职工代表。被罢免的职工代表可以出席会议,提出申诉意见;
4、选区内职工大会作出罢免职工代表的决定,报职工代表大会常设机构或工作机构备案,并提交下次职工代表大会予以确认。
(四)因代表资格终止、罢免发生缺额时,应由原选区按规定补选。
(五)罢免、补选职工代表决定应提交下次职工代表大会予以确认。
第十二条其他规定
(一)职工代表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阻挠、压制和打击报复。
(二)职工代表实行常任制,可以连选连任,任期与职工代表大会届期相同。
(三)职工代表任期未满,在本选区内部调动工作,代表资格保留。
(四)职工代表在任期内,其正在履行的劳动合同期限短于任期的,经征得本人同意,劳动合同期限延长至其任期期满。除个人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或严重失职,对单位造成重大损害,受到处罚或处分的以外,所在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确须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事先征求单位工会组织的意见。
(五)因企业停产整顿、进入破产程序、职工整体待岗等特殊情况,致使职工代表大会不能正常开展活动或不能按时换届,代表资格应予保留,并继续履行职责。
第三章职权
第十三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职权
(一)听取和审议企业工作报告、经营方针和发展规划,年度经营计划、投资方案及执行情况,财务预决算报告,企业章程草案,重大技术改造方案,基本建设方案,职工培训计划,企业改革改制和破产方案,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劳动合同情况,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情况,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实行厂务公开、企业领导人廉洁自律等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审议通过企业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推荐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人选,企业经济责任制方案,企业改革、改制破产时职工分流安臵方案,企业裁员方案,劳动用工方案,企业年金、工资调整、奖金分配、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定额管理方案,企业领导人员年薪制实施方案,集体合同草案,工资集体协议草案,劳动安全卫生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措施,解除职工劳动合同事项,职工奖惩办法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
(三)审议决定职工福利金、公益金使用方案,困难职工补助办法等有关职工生活福利方面的重大事项。
(四)民主评议、监督企业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奖惩任免建议。有关部门考核领导班子或班子成员,任免企业领导人员时,应当将职工代表大会评议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五)选举、罢免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以及参加平等协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职工代表,并对其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评议监督。
(六)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企业章程的规定,或者经工会与企业协商确定,需由职工代表大会行使的其他职权。
第十四条集体及集体控股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职权
(一)制定、修订企业章程和职工奖惩办法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
(二)听取和审议企业工作报告,企业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情况的报告,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报告,实行厂务公开情况报告,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情况的报告等。
(三)审议通过企业经营方针和发展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企业经济责任制方案,财务预决算报告,重大技术改造方案,基本建设方案,职工培训计划,企业改革改制和破产方案,集体合同草案,工资集体协议草案,劳动安全卫生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措施等。
(四)审议决定劳动用工方案,企业裁员和职工分流安臵方案,职工福利基金、公益金使用方案,困难职工补助办法,职工企业年金、工资调整、奖金分配、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定额管理方案,企业领导人员年薪制实施方案,解除职工劳动合同事项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以及企业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推荐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人选等。
(五)依法选举、罢免、聘用、解聘企业领导人员,选举、罢免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及参加平等协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职工代表并对其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评议监督。
(六)依照法律、法规、政策和企业章程的规定,或者经工会与企业协商确定,需由职工代表大会行使的其他职权。
第十五条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职权
(一)听取业主或者经营者关于企业年度工作计划、生产经营管理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企业职工培训计划,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劳动合同情况,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实行厂务公开等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审议通过劳动安全卫生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措施、职工奖惩办法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以及劳动定额管理方案,工资奖金分配方案、集体合同草案、工资集体协议草案、企业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推荐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人选等。
(三)审议决定职工福利金、公益金使用方案,困难职工补助办法等有关职工生活福利方面的重大事项。
(四)选举、罢免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以及参加平等协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职工代表,并对其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评议监督。
(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企业章程的规定,或者经工会与企业协商确定,需由职工代表大会行使的其他职权。
第十六条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职权
(一)听取和审议单位工作报告和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报告,基本建设方案,职工培训计划,单位改革改制方案,签订和履行聘用合同情况,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情况,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实行厂务公开、单位领导人廉洁自律等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审议通过岗位设臵、职工聘用聘任、工资福利分配、职工奖惩等与职工权益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单位职称评聘方案、集体合同草案、解除职工聘用合同的情况、单位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推荐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人选等。
(三)审议决定职工福利费管理使用以及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等方面的重大事项。
(四)民主评议和监督本单位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奖惩和任免建议;
(五)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或者经工会与单位协商确定,需由职工(代表)大会行使的其他职权。
第十七条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职权
(一)听取本区域、行业内有关经济发展、劳动用工、企业管理、社会保障等情况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审议通过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草案和工资分配、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等专项协议、合同草案以及其他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
(三)选举或罢免参加平等协商的职工代表,参加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职工代表,并对其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评议监督。
(四)监督检查区域、行业内单位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实行厂务公开、履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等情况。
(五)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或者经工会与行业、区域内单位协商确定,需由职工代表大会行使的其他职权。
第四章组织制度
第十八条职工人数不足50人的单位,建立职工大会制度。职工人数在50人至200人的单位可建立职工大会制度,也可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人数在200人以上的单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在同一社区、行政村、工业园区、楼宇等区域内的小型企业,依托相应的工会组织建立区域性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一定区域内生产经营业务相同或相近的小型企业,依托相应的工会组织建立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职工大会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职权相同。
第十九条职工代表的人数应根据企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确定。职工人数在50人至200人的单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人数不得少于30名。职工人数在200人至1000人的单位,职工代表按照职工人数的10%—25%确定,但不能少于50名。职工人数在1000人至10000人的单位,职工代表按照职工人数的3%—15%确定,但不能少于150名。职工人数在10000人以上的单位,职工代表按照职工人数的3%左右确定,但不能少于300名。具体人数由本单位在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中规定。
第二十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规模和内部组织结构建立多级民主管理制度,其所属分公司、分厂、车间等建立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制度,职工人数较少的班组(科、室)、工段及商业网点等,建立民主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对本单位权限范围内的事务行使民主管理权利。
第二十一条职工代表大会每届任期3年或5年,每年至少召开1次会议。具体任期由本单位在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中规定。
职工代表大会如遇到企业停产整顿等特殊情况,可报请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工会同意,提前或者延期换届,但延期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第二十二条职工代表大会会议由职工代表选举产生的主席团主持。主席团成员中一线职工、科技人员应当不少于总数的一半,女职工代表应占适当比例。
第二十三条职工代表大会应当有全体职工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方可召开。
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决定重大事项和进行选举表决时,需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并获得全体职工代表过半数同意方为有效。
第二十四条企事业单位对需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决定的事项,应当在会议召开7日前以书面形式向全体职工公示。由职工代表征求职工意见。
第二十五条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事项应当在通过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全体职工公布。
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和职工代表提案的办理落实情况,应当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第二十六条依法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决定、选举的事项,企事业单位未按照法定程序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决定、选举作出的决定无效,工会和职工有权拒绝接受,并可以提请上级工会和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对职工拒绝接受该决定的行为,企业、事业单位不得给予纪律处分或者采取调动岗位、下调工资、解除合同等方式进行打击报复。
第二十七条职工代表大会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作出的决议、决定,对企事业单位和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企事业单位和全体职工应当严格执行。非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不得变更。
第二十八条公司制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股东大会、董事会依法分别行使职权,不得以股东会、董事会替代职工代表大会。
第二十九条职工代表按选区组成代表团(组),并推选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团(组)长。第三十条职工代表大会根据需要可以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小组)。专门委员会(小组)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审议提请职工代表大会的有关议案。
(二)在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大会的授权,审定本委员会(小组)职责范围内需要临时决定的事项,并将审定事项报告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予以确认。
(三)检查、督促企业有关部门执行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处理职工提案,并将有关情况报告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四)办理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一条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遇有重大事项,经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工会或者三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提议,可以召开临时职工代表大会。
临时召开的职工代表大会,应当由企事业工会按照程序组织筹备。
第三十二条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企事业单位工会可以组织召开职工代表团(组)长和专门委员会(小组)负责人联席会议,根据职工代表大会的授权,研究解决需要临时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及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事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由大会予以确认。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本规范规定需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决定、选举的事项除外。
职工代表大会对联席会议通过的事项具有最终审定权。
第三十三条职工代表大会及其日常工作所需经费,由本单位行政承担。
第三十四条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规定,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建立考核、检查、奖惩及档案管理等制度。
第五章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构职责
第三十五条企事业单位工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
(一)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具体筹备和会议组织工作,组织职工选举职工代表,征集职工代表提案,提出职工代表大会的议题和日程建议。
(二)提出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专门委员会(小组)的设立方案。
(三)组织专门委员会(小组)和职工代表开展巡视、检查、调查研究、质询等活动,监督检查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职工和职工代表提案、合理化建议落实情况,厂务公开情况,集体合同及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工资协议等专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宣传动员职工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决定。
(四)提名或者组织提名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和职工协商代表候选人。
(五)定期培训职工代表,组织职工代表学习法律、法规、政策和职工民主管理知识,提高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六)组织开展职工代表述职和评议工作。
(七)受理职工代表的申诉和建议,维护职工代表的合法权益。
(八)完成职工代表大会决定由工会组织办理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六条企事业单位工会在职工代表大会闭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会议有关情况报上一级工会备案。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本规范的单位和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工会和职工有权向县以上地方、产业工会投诉,县以上地方、产业工会应当受理。对职工代表大会履行程序产生的争议,由县以上地方、产业工会调查认定。
第三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地方、产业工会组织进行督查纠正,对拒不改正的进行通报批评,取消其单位和法定代表人或者行政主要负责人两年内评先选优资格;对涉及侵犯职工劳动权益事项的,提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对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事业单位,提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对相关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一)拒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
(二)不按本规范规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
(三)以其他形式替代职工代表大会的。
(四)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决定、选举的事项,而不提交的。
(五)阻挠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依法行使职权的。
(六)拒不执行职工代表大会依法通过的决议、决定的。
(七)打击报复工会工作人员和职工代表,侵害其合法权益的。
(八)阻挠上级工会依法调查的。
(九)其他违反本规范规定的。
第三十九条 民办非企业单位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四十条 本规范由省总工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甘肃省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66号
《甘肃省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已由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12年9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2年9月28日 甘肃省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2012年9月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和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事业单位,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第三条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
第四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规范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负有建立和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定义务。
企业开业投产和事业单位成立后一年内,应当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职工人数在一百人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人数不足一百人的企业事业单位一般召开职工大会。
企业事业单位筹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开展职工代表大会日常工作所需经费,应当在单位管理费用中列支。
第五条企业事业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应当保障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执行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等,接受职工代表大会和职工代表的民主监督。
职工代表大会应当支持企业事业单位依法组织开展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引导职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企业规章制度,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
第六条上级工会、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联合会应当指导和帮助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和规范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教育、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负责监督、检查本条例的执行。各级地方、产业(系统)工会应当协助配合。第二章职权
第八条下列事项应当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接受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听取职工代表的意见建议:
(一)企业事业单位的章程草案、发展规划、生产经营计划和其他重要决策;
(二)企业事业单位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的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
(三)工会与企业就职工工资调整、经济性裁员、群体性劳动纠纷和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或者职业危害等事项进行集体协商的情况;
(四)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构的工作情况,职工代表团(组)长和专门委员会(小组)负责人联席会议决定的事项;
(五)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改制破产、兼并重组、产权转让、对外投资和利益调配等方案,投资计划、大宗物资采购、重大技术改造、工程建设等项目安排,预算内大额度资金调动和使用、超预算资金调动和使用以及财务预决算,企业领导人员年薪实施方案、业务招待费使用、职务消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廉洁自律等情况;
(六)事业单位改革方案、重要资产处置方案,大宗物资采购、重大建设项目,财务预决算、预算内大额度资金调动和使用、超预算资金调动和使用,业务招待费使用等情况。
第九条下列事项应当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一)集体合同以及劳动工资分配、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和保险福利等专项集体合同草案;
(二)职工福利基金使用、企业公益金使用、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费缴纳等方案;
(三)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职工教育培训制度、企业年金制度、考核奖惩办法、工资调整方案、奖金分配方案、改革改制中的职工安置方案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其他重要事项;
(四)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及聘用方案、工资奖金分配方案、考核奖惩办法、改革中的职工安置方案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十条下列事项应当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接受审查监督:
(一)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和决定落实情况;
(三)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
(四)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执行、住房公积金缴纳、社会保险费缴纳和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使用等情况。
第十一条下列人员应当由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或者罢免:
(一)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专门委员会(小组)成员;
(二)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
第十二条下列人员应当向职工代表大会述职,接受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评议:
(一)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领导班子成员;
(二)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
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的结果应当作为有关人员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第十三条本条例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之外的其他事项,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工会与企业事业单位协商确定需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的,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建议、审议通过、审查监督、民主选举、民主评议。
第十四条企业事业单位工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承担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与单位协商、提出职工代表大会的议题和日程建议,征集职工代表提案和意见建议,提出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和专门委员会(小组)的设立方案和组成人选建议;
(二)组织职工选举、补选、撤换或者罢免职工代表;
(三)组织专门委员会(小组)和职工代表开展巡视、检查、调研和质询等活动,督促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落实以及提案和意见建议的办理;
(四)提名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候选人;
(五)推荐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
(六)定期培训职工代表,组织职工代表学习法律、法规、政策和职工民主管理知识;
(七)组织开展职工代表述职和评议工作;
(八)受理职工代表的申诉;
(九)完成职工代表大会决定由工会办理的其他事项。第三章职工代表
第十五条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代表从职工中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民主选举产生,其任期与职工代表大会届期相同,可以连选连任。
选举职工代表一般以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组织结构和职工分布状况确定选举单位。选举应当有选举单位全体职工三分之二以上参加,候选人获得选举单位全体职工半数以上赞成票方可当选。选举结果应当公布。
职工代表大会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换届,职工代表继续履行职责。
第十六条职工代表调离原单位、退休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
职工代表无故不履行或者无法履行代表职责,应当撤换或者罢免。撤换或者罢免职工代表,依据选举职工代表的程序进行。
第十七条职工代表缺额时,由原选举单位依照选举职工代表程序补选。
第十八条企业职工代表中生产一线职工不得低于职工代表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不得高于职工代表总数的百分之二十,技术人员应当占一定比例。跨地区、跨行业大型企业集团职工代表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所占比例可以适当提高。
事业单位职工代表中,直接从事教学、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一线工作人员不得低于职工代表总数的百分之六十。
女职工代表、少数民族职工代表在职工代表中的比例应当与本单位女职工、少数民族职工人数在全体职工人数中所占比例相适应。农民工、劳务派遣工比较集中的单位应当有相应比例的农民工、劳务派遣工代表。
第十九条职工代表行使以下权利:
(一)对本单位经营管理等情况有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表决权和评议权;
(三)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工作机构组织的各项活动;
(四)对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决定落实情况,提案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集体合同履行情况以及职工福利保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职工代表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各项活动占用工作时间按照正常出勤对待,其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不受影响。
第二十条职工代表履行以下义务:
(一)学习、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本单位规章制度;
(二)征求、反映选举单位职工意见,定期向选举单位职工报告参加职工代表大会活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
(三)传达、执行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决定;
(四)做好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一条职工代表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阻挠、压制和打击报复。第四章组织制度
第二十二条职工代表大会的职工代表名额,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职工人数在一千人以下的单位,按照职工人数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确定,但不得少于三十名;
(二)职工人数在一千人至一万人的单位,按照职工人数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五确定,但不得少于一百五十名;
(三)职工人数在一万人以上的单位,按照职工人数的百分之三左右确定,但不得少于三百名。
第二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所属分公司、分厂、车间等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班组(科、室)、工段及商业网点等,建立民主管理委员会或者小组,对本单位权限范围内的事务行使民主管理权力。
第二十四条职工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具体任期由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决定。遇特殊情况,职工代表大会可以提前或者延期换届,但延期期限不超过一年。职工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前,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向其主管部门和上一级工会报告。职工代表大会闭会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应当将会议有关情况报其主管部门和上一级工会备案。
第二十五条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会议,处理大会期间有关重大问题。主席团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主席团成员中一线职工、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应当不少于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女职工代表应当占适当比例。
第二十六条职工代表按选举单位组成代表团(组),并推选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团(组)长。
第二十七条职工代表大会可以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小组),组织职工代表开展民主管理专项活动,办理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事项。
第二十八条职工代表大会应当有全体职工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方可召开。
职工代表大会履行审议通过、民主选举职权时,应当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获得全体职工代表过半数赞成票方可通过。
第二十九条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表决的事项,应当在会议召开七日前以书面形式将具体内容向全体职工公示。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决定和审议通过事项的具体内容,应当在通过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向全体职工公布。
第三十条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选举的事项,未按照本条例规定提交的,企业事业单位作出的决定无效。职工代表大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未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不得变更。
第三十一条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企业事业单位工会可以组织召开职工代表团(组)长和专门委员会(小组)负责人联席会议,根据职工代表大会的授权,研究解决临时出现的重要问题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决定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由大会予以确认。但需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民主选举、民主评议的事项除外。
第三十二条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遇有重大事项,经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工会或者三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提议,应当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第三十三条公司制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股东大会、董事会依法分别行使职权,不得以股东会、董事会替代职工代表大会。第五章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
第三十四条社区、行政村、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等同一区域内的企业可以联合建立区域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一定区域内生产经营业务相同或者相近的企业可以联合建立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是区域性、行业性工会。
第三十五条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听取审议区域、行业内企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和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审议通过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草案和劳动工资分配、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保险福利等专项集体合同草案;
(三)审查监督区域、行业内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情况,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及专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执行、社会保险费缴纳等情况;
(四)工会与区域、行业内单位协商确定,需要由职工代表大会行使的其他职权。
第三十六条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的职工代表总数不得少于三十人,其中一线职工不得少于百分之六十。
职工代表具体人数和构成,由区域、行业工会与区域、行业内单位协商确定,并根据实际确定选举单位,组织职工选举产生职工代表。
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经选举单位职工选举可担任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代表。
第三十七条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制度、工作机构职责等按照本条例有关规定执行。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对违反本条例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本单位工会和职工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教育、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等有关部门投诉。接到投诉的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会同同级工会在三十日内进行调查、核实,作出处理。
第三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相关负责人、直接责任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理,并取消单位和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两年内评先选优资格:
(一)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
(二)不按规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的;
(三)妨碍职工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
(四)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审查监督、选举、评议的事项而不提交的;
(五)擅自变更或者拒不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
(六)阻挠依法调查、核实相关情况的;
(七)打击报复职工代表,侵害其合法权益的;
(八)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
第四十条企业事业单位工会负责人不按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对职工权益造成损害的,由上一级工会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理。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教育、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等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在监督、检查本条例执行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同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对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分:
(一)拒不受理投诉的;
(二)未在法定期限内,对举报内容调查核实的;
(三)其他失职渎职、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条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
第三篇: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规范
附件2
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规范
第一条 为了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规范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督促不合格产品的生产、经销企业认真整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及《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全省各级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后处理工作。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实行属地管辖与级别管辖相结合及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按以下分工实施。
(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组织、协调各有关单位做好省级和外省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实施以下企业的后处理工作:
1.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企业;
2.省级监督检查不合格的省属企业或中央在甘企业;
3.省级监督检查不合格的“三资”企业。4.省局需要直接予以后处理的不合格企业。
(二)市、州质量技术监督局配合省局做好涉及本辖区内不合格产品的生产、经销企业的后处理工作,实施以下企业的后处理工作: 1.省级监督检查中涉及本市、州行政区域的不合格产品企业;
2.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实施后处理的企业; 3.经市、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督检查不合格的企业。
(三)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配合上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做好涉及本行政区域内不合格产品的生产、经销企业的后处理工作,实施以下企业的后处理工作:
1.省级监督检查中涉及本县(市、区)行政区域不合格产品的企业;
2.受上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实施后处理的企业;
3.经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督检查不合格的企 业。
本省监督抽查中涉及的外省市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由各检查实施部门负责移送至企业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确保追根溯源,从源头抓好产品质量。
质检机构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完成对复查产品的抽样、检验工作,并将检验结果向后处理办理部门报告。
第三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应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采取以下措施:
1.对所有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不合格的企业实行整改复查制度,企业整改后,由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第二条分工组织验收,同时委托符合《产品质量法》规定的有关质检机构,按原方案进行抽样复查,复查检验费用由不合格产品企业支付。
2.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直接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环保和存在缺陷的不合格产品,影响国计民生并且质量问题严重的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应当根据情节,分别给予警告、通报,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可处以罚款,追究主要责任者的行政或经济责任,并责令企业停产整顿,建议发证机构吊销其产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对已经出厂、销售的该产品实施强制性限期收回措施;
3.对省级监督检查中反映倾向性质量问题,或者产品质量问题严重、抽样合格率较低的产品,省局将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或者组织行业协会、检验机构召开质量分析会、召开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厂长(经理)培训班;
4.省局统一对在全省质量不合格产品及其相关企业在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网上实行曝光6个月制度;
5.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一年内连续两次不合格产品及其企业进行跟踪检查。
第四条 企业整改和验收按以下程序进行: 1.凡监督检查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除因停产、转产等原因不再继续生产的以外,整改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个月;对不合格产品经销企业的整改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个月。
2.凡监督检查不合格产品的销售企业,后处理办理部门应立即对在销产品的库存产品进行清理,对直接危及人身健康安全或者存在致命缺陷或者失去使用价值的产品,必须立即撤下柜台,严禁继续销售。同时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和验货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建立质量责任制。
3.对于国家以及本省各级监督检查中不合格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后处理办理部门应当在接到上级部门的《后处理委托单》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企业发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责令整改通知书》(表1),并按规定时限向省局上报后处理结果。
4.对于外省市监督检查不合格的生产企业,后处理办理部门应当在接到省局《后处理委托单》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与企业取得联系,并向企业发出《产品质量外省市监督检查不合格通知书》(表2)。生产企业认可检验结果或逾期未提出异议的,后处理办理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向企业发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责令整改通知书》;生产企业对检验结果有异议并已向组织检查的外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异议的,后处理办理部门应当及时向组织检查的外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了解异议处理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后处理措施。
各后处理办理部门在督促企业整改过程中,应组织有关专家深入企业,帮助企业查找不合格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条 对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工作的企业,后处理办理部门应当及时向质检机构下达《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复查委托通知书》(表3),质检机构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复查检验工作并上报复查结果。后处理办理部门应在接到质检机构上报复查结果后的5个工作日内向受检企业发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复查结果通知单》(表4)。
企业在规定期限内未能完成整改工作或因以销定产、季节性停产等短期内不再继续生产的,可向后处理办理部门提出延期复查申请。
第六条 对监督检查产品质量不合格且逾期不改正企业有以下情况的予以通告:
1.监督检查产品质量不合格,无正当理由拒绝整改的;
2.监督检查产品质量不合格,在整改期满后,未提交复查申请,也未提出延期复查申请的;
3.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向相关后处理部门提交了整改报告和复查申请,但并未落实整改措施且产品经复查仍不合格的。
第七条 对逾期不改正的企业,后处理部门应当在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通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组织进行强制复查。
第八条 经强制复查产品质量仍不合格的,由后处理办理部门会同当地有关部门,责令企业停业整顿,直至建议当地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属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同时建议主管部门免去企业主要负责人职务。
第九条 对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整改到期产品复查仍不合格的,后处理办理部门应当立即将有关情况书面报告省局,由省局统一向发证机构移送材料并建议吊销生产许可证。
第十条 责令整改的企业经整改合格后,应向下达整改的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验收申请。质量技术监督局将组织有关专家到企业现场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准许生产,但要将该企业列入重点监管企业目录。
第十一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按期对整改后的生产、销售企业进行回访检查,了解核实整改措施落实后的实际情况,以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
第十二条 各市、州局应严格按照省局下达的《不合格产品委托处理单》要求的时限将后处理结果上报省局,并对辖区内不合格产品生产、销售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登记造册,并及时将后处理情况作好记录。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大质量问题,各级质量技监部门应当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专项报告。
第十三条 本规范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第十四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甘肃省质量监督不合格生产经销企业整顿管理规定》(甘技监发„2001‟83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甘肃省村级(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规范(试行)
甘肃省村级(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村级(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推进村级计划生育协会健康稳步发展,根据《甘肃省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协会工作规范》及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二条村(社区)计划生育协会是组织广大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动员群众推进人口发展、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和家庭保健的群众组织。
第三条村(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在村(社区)党支部、村(社区)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指导。
第四条本规范适合全省村级(社区)计划生育协会。
第二章组织网络
第五条村(社区)计划生育协会重要工作,由会员大会、理事会等决策机构民主决策,通过会员、理事的作用,推动民主决策的实施和落实。
第六条村(社区)计划生育协会每3年召开1次会员大会,必要时可提前或延期召开,提前或延期的时间不得超过一年。
第七条村(社区)计划生育协会理事会设9-11人,理事会由已婚育龄妇女自管小组长、劳动致富能手、“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职工、老长辈)和计划生育积极分子组成。
第八条村(社区)计划生育协会设会长1名,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设副会长1名,由理事会选举产生。设秘书长1名,由村(社区)计划生育专职主任兼任。
第九条建立会员小组中心户和会员联系户,会员小组根据人口规模,以村民小组(居委会)或交通便利的相邻小组为单位进行合理设置,在会员小组中,选举有威望、有能力、热心计划生育工作的会员为小组长(中心户长),每个会员联系3—5户育龄妇女家庭。
第十条广泛动员劳动致富能手、“五老”和计划生育积极分子加入协会组织,会员人数应占村(社区)总人口的10%左右,第十一条会员加入协会组织时,要举行仪式,配发会员证,以增强其责任感和荣誉感。
第十二条村(社区)计划生育协会要有工作阵地,挂计划生育协会牌子。建立“会员之家”,挂“会员之家”牌子,配备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协会宣传版面、宣传挂图和文体活动器材。
第三章工作职责
第十三条会长为协会法定代表人,代表理事会全面负责协会工作;每半年主持召开1次理事会,研究解决协会工作重大问题;负责解决协会组织建设、工作经费的落实。
第十四条副会长协助会长开展工作,协调落实理事会作出的决定。
第十五条秘书长主持协会的各项工作,负责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每月主持召开月例会,听取会员小组长工作情况汇报,安排
部署下月工作,及时向理事会反映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负责上报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人员名单。负责组织开展各项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六条会员小组长每月组织会员活动1次。主要学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等知识;组织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倾听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和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的意见建议,帮助解决群众在生育、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做好活动记录。
第四章 发展会员
第十七条积极动员广大群众特别是致富能手、“五老”和热心计划生育事业的群众加入计划生育协会组织。
第十八条申请加入计划生育协会的个人,须向村(社区)计划生育协会提出书面入会申请,经理事会讨论通过,方可成为协会会员,并建立会员档案,颁发会员证。
第十九条每次换届前要对会员进行重新登记,对群众反映差、影响恶劣、作用发挥不好的会员,要劝其退会。
第五章宣传教育
第二十条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方针政策。动员广大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计划生育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第二十一条在会员集中活动日、“母亲节”、“世界人口日”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集中宣传活动。每年集中宣传活动不得少于4次。
第二十二条动员组织会员建立自娱自乐班,创作有一定文化品味、丰富精神内涵、易于群众理解和接受的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题材的文艺作品、节目,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积极引导干部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观念。
第六章服务活动
第二十三条以构建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广泛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关怀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关怀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关怀独生子女,关怀女孩健康成长,关怀基层计划生育干部。
第二十四条组织实行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严格按照《甘肃省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程序,组织会员对申请计划生育特殊困难的对象进行审议,提交村民(社区)委员会审核后,张榜公布7天,无异议后,及时上报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协会。
第二十五条认真组织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组织会员对申请计划生育特殊困难的对象进行审议,提交村民(社区)委员会审核后,张榜公布7天,无异议后,及时上报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协会
第二十六条积极筹措资金,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对独生子女领证户和农村二女结扎户家庭开展送感情、送温暖活动,进行慰问。
第二十七条及时了解和反映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领证户和农村二女结扎户家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和协助村民(社区)委员会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优先优惠政策。
第七章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
第二十八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人口和计划生育中心工作,广泛动员群众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特别是动员农村二女户家庭及时落实节育措施。动员广大育龄妇女按时参加环孕情服务。
第二十九条充分发挥会员根植于广大群众中的优势,协助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育龄群众经情、孕情、环情,准确掌握生育情况;协助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开展计划生育各项技术服务工作。
第三十条 积极参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等人口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组织会员对享受优惠政策的对象进行评议,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公平、公正的落实。
第三十一条积极参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在企业和流动人口密集的地方建立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在流动人口中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政策咨询、技术服务,帮助解决他们生产、生活、生育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协助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流出育龄妇女生育、节育以及相关信息,减少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和生育。
第三十二条积极参与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协助村民(社区)委员会组织会员和群众制定村(居)民自治公约,执行村(居)民公约。
第三十三条建立群众反映人口和计划生育意见和建议的渠道,通过会员大会、会员小组、走访群众等方式,了解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协助村(社区)党支部、村民(社区)委员会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做好解释工作,并及时向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协会或计划生育办公室反映汇报。
第三十四条对基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服务违法乱纪、以权谋私和弄虚作假的行为以及危害和侵占计划生育对象的错误行为,及时检举揭发。对有意隐瞒生育情况,逃避计划生育政策的行为进行举报,并动员其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第八章档案管理
第三十五条村(社区)计划生育协会设立《村(社区)计划生育协会会员花名册》、《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人员名单登记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人员名单登记册》和《协会活动记录簿》。第三十六条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妥善保管协会的文件资料。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规范由省计划生育协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本规范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第五篇: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则
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职工代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述权和监督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特制订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中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平顶山发电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工作。
第三条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群众审议重大决策、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
第四条
职工代表大会接受公司党委政治领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第五条
职工代表大会必须以职工为本,以充分发扬民主、依法行使职权、促进公平正义、维护团结稳定为宗旨,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述权、监督权。
第六条
职工代表大会应积极支持行政行使经营管理决策和统一指挥生产经营活动的职权;行政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支持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保障职工代表大会行使职权,执行职工代表大会依法做出的决议和决定。
第七条
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定的问题有不同意见时,可以建议主要行政领导加以修改,双方意见不能统一时,可以报告上级工会组织。主要行政领导对职工代表大会在其职权范围内决定的问题有不同意见,可以提请复议。复议后仍有不同意见,应当按会议决定执行。
第三章
职工代表的结构、权利和义务
第十条
职工代表的产生和结构
(一)按照法律规定享有政治权利并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均可当选为公司的职工代表。
(二)职工代表的产生,必须有全体职工三分之二以上参加,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民主选举,候选人获得应到人数半数以上赞成票方可当选,任何人非经职工民主选举不得成为职工代表。
(三)职工代表比例为公司在职职工总人数的10%至8%。职工代表中应当有一线职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领导干部和其他方面的职工。先进人物、青年职工和女职工应当占适当比例。
(四)职代会新建或换届,应建立职工代表资格审查小组,负责审查代表是否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并与公司建立了劳动关系,代表的产生是否符合民主程序,代表的结构比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并向职代会报告审查结果。职工代表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5年,届满可连选连任,根据需要职代会邀请部分人员列席会议。
第十一条
职工代表的权利。职工代表在职代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有权参加职代会及其工作机构组织的各
要求及时补选产生,下一次职代会上确认。
第四章
职代会运作的基本程序
第十四条
职代会对民主选举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表决方式:
职代会进行民主选举和审议通过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时,必须采用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一般事项也可采用其他表决方式。各种表决须获得应到职工代表过半数赞成通过。
第十五条
职代会主席团成员的选举产生程序及主席团的职责
(一)在征求职工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召开职工代表组长会议,协商提出主席团成员候选人名单。主席团成员必须在职代会的预备会议上由职工代表选举产生。
(二)主席团成员应有一线职工、技术管理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人数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劳模先进人物、青年职工和女职工的代表在主席团成员中应有适当的名额。
(二)主席团的职责:
1.主持开好大会,领导大会期间的各项工作; 2.研究需要大会通过和决定的事项,草拟大会决议; 3.听取和综合职工代表团对各项议案的审议意见和建议,对议案进行修改;
4.主持大会的表决和选举工作; 5.处理大会的其他重要问题。
职代会报告,提请确认,联席会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具有最终审定权。联席会议由公司职工代表组长和大会主席团成员组成。联席会议可根据需要邀请公司党、政负责人或其他有关人员列席会议。
2.专门委员会工作制度。职代会专门委员会在职代会召开前,开展对提请职代会审议的与本专业对口的有关事项、议题、提案或方案的审议工作,并在职代会有关会议上阐述审议意见。在职代会闭会期间,各专门委员会对属于本专业职责范围内需要临时决定的事项进行审定,并将事项报告下一次职代会,由大会予以确认;开展对公司执行职代会决议、决定情况的检查监督工作;协助并监督有关部门处理、落实经职代会确认的职工代表提案,并将有关情况报告下一次职代会。
3.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制度。在职代会闭会期间,职代会要组织部分职工代表对职代会各项决议、决定执行和提案落实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也可以组织部分职工代表通过向有关部门询问、查阅报表资料、提合理化建议等形式,对公司重大决策的执行情况、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等内容进行巡视检查,督促相关部门对有关问题进行及时改进。
4.职工代表培训制度。要制订关于职工代表培训的规划和专题培训目标,组织全体职工代表在任职期内分期分批参加法律法规、现代企业管理、民主管理等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职工代表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