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护聊城古建筑社会实践
关于聊城古建筑保护调研
总有一些地方镌刻着历史的胎记,总有一些地方如耄耋老者,阅历丰富却步履蹒跚。而这些城市的老者今年过得怎么样呢?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生会宿管部近来针对聊城市内的古建筑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
本次实践活动为期三天,分别前往山陕会馆、光岳楼、海源阁等处,观察这些古建筑的现状,对附近游客、商铺老板以及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题涉及政府对古建筑的保护政策,群众对古建筑的态度,以及对政府工作的意见与建议。经过这几天的努力,将结果总结如下:多数民众对政府工作非常满意并表示将大力支持。但工作中也有疏忽的地方,没有将调查结果充分落实,如调查中一位教古文学的老师对傅斯年夫人故居的拆迁表示惋惜。还有一些群众认为这些古建筑开放力度不够,本市居民进入门票较贵,周围环境不少配套设施不完善,针对这些声音笔者做了一些思考:
对于聊城当地古建筑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必须严加保护的可以称为圈地保护。这类古建筑有很强的文化价值,保存完整,内部设施丰富。以山陕会馆为例。第二类为开放利用结合的保护方式。只有充分利用才能充分展示文化遗产的价值。这类建筑保存相对完整,历史厚重,内部有一定空间。此类建筑的代表:光岳楼。第三类为改造开发结合的保护方式,这类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很强的人文价值,或虽然保存已不完整但在历史上曾很有重要地位。代表为:海源阁。
第一类保护方式也是古建筑保护的第一步,简单说就是保护标志,再由导游向游客介绍这座建筑中每一幅楹联、每一座石雕所蕴含的文化。说起来简单实施起来并不容易。通过调查发现这里面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其一是对古老建筑工艺和传统材料的考验。聊城古建筑多是土木或砖木结构,即使侥幸免于虫蛀鼠啮也难以经受气候和时间的考验,多少画栋雕梁被时间磨去了棱角,在岁月里变得暗淡。在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中传统的工艺技法非常重要,尤其是像许多濒临灭绝的行业,如我们熟知的“八大作”(木、瓦、扎、石、土、油漆、彩画、糊)再如前不久新闻联播报道的藏漆、藏香申报文化遗产等。其二是周边管理的不完善。我一直认为保护古建筑应该是一个整体的规划,应该考虑其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效益,以聊城山陕会馆为例,它是国内山陕会馆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其精妙绝伦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在国内罕见。但是它占地面积并不大,游客游览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周围并不繁华,这就缩短了游客在聊城的时间,这种独立的景点造成了聊城“过夜客”不多的现状。
济南解放阁的保护方式就可以让聊城山陕会馆这类古建筑借鉴。解放阁在原济南古城墙东南角,隔护城河与黑虎泉相望,阁址位于当年济南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攻城突破口处,为纪念解放济南而建。我想说的是距解放阁仅一条街就是济南的老牌商业街——泉城路,而且解放阁-舜井街片区规划方案合理,片区内共划定十二大地块、八大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商务、金融商务、旅游宾馆餐饮、电子市场、历史文化体验区、商业、休闲文化娱乐、餐饮商务,满足了游客餐饮住宿的需要。就聊城地方特点,可以在山陕会馆附近做一条复古的商业街,重现聊城昔日运河商阜旧貌。这里不得不说我是一个爱吃的人,早听说聊城临清有“小天津卫”的称号,有着各式地方小吃。将这些传统小吃搬到山陕商业街也未尝不可。以古建筑吸引市场,以商业带动古建筑保护。是否能一举两得呢?
第二类为开放利用结合的保护方式。合理利用与保护古建筑密不可分,只有更好地“用”,才能更好地“保”。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古建筑只有利用好,才能保护好。由于经费问题这次没有进入光岳楼,但是附近游客认为,光岳楼内较空旷,门票也比较贵,开放力度不够。我查了相关资料光岳楼有着丰富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清康熙四次登楼,并题写“神光锺瑛”匾,乾隆皇帝更是九过东昌,六登光岳楼,并题匾赋诗,将光岳楼列为南巡三十六行宫之一。当代名家对光岳楼也都倍加青睐,郭沫若、丰子恺、启功、溥杰、蒋维松都为光
岳楼留下匾额和楹联。另外光岳楼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度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这里可以说是聊城辉煌历史的缩影,里面的令人惊叹的历史片段我相信可能很多聊城本地人都不甚了解。光岳楼可以说是一处宣扬聊城历史文化,培养聊城人自豪感的教育基地。如果只是因为门票的原因挡住一部分人,实在可惜。这次调查在前往海源阁时,我们经过一个古家具的展销市场。由此我想,如果光岳楼内空间足够,可以在光岳楼内进行如古家具、古玩的展销会。而光岳楼附近也可开发成一片文化市场,相对于闸口的文化市场这里更容易吸引游客、形成品牌。有了商业的支持,进入光岳楼的门槛就可以底一些了。为了控制客流量保护古建筑,也可以推行门票预定等办法。
第三类的改造开发结合的保护方式,就适用于,保护开发的后期。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已妥善保护,还有一些建筑风格独特的旧居或已不完整的古建筑。这些需要留下来吗?我个人认为是需要的。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这座历史的文化积淀。古建筑都是有故事有血有肉的。以海源阁为例。海源阁位于山东聊城光岳楼南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内,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历经四代人悉心相守,总计藏书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其中宋元珍本逾万卷。“四经四史斋”、“琅环之府、群玉之山”.....众多学界泰斗,给予中国藏书史上久负盛名的海源阁高度评价。但后历经战乱,迭遭破坏,所藏图书大部散失,只有一小部分辗转收入北京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这样大量的古书恢复几乎已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就让它衰落下去,直至让晚辈们忘记它曾经的辉煌吗?这显然不可能。我们何不借以海源阁——这颗文化奇珠的光芒来树立聊城文化教育、电子科技甚至是环保行业的品牌形象。建立以海源阁为依托的图书馆、文化宫、科技市场、大学城等等,将海源阁的历史发扬,也令海源地区有自己的特色。
同样的,如调查中提及的一些建筑风格独特的旧居,这些旧居拆除确实可惜,如我知道的济南老火车站,它曾是世界上唯一的哥特式建筑群落车站。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它曾登上清华、同济的建筑类教科书。它曾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它的拆除就留下惋惜声一片,但很多历史我们已无法修复。对于聊城的这类旧居我们可以大致保留其原貌,留下如祠堂等地标性建筑供人瞻仰。其余部分可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改造谁负责的原则改为适合现代办公、商务的居所。既保留了市民无法割舍的记忆,又给市民一处体验古风遗趣的好地方,还可以避免闲置带来的经济损失。
合上电脑,笔者天马行空的畅想也就告一段落。这些想法不免幼稚,不切实际,但也代表了一名大学生对旧城改造对古建筑保护的一些思考。对聊城未来的希冀。通过这次实践我发现聊城文化之丰富之渊博实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一片值得膜拜的地方。而这些愿望的实现,古建筑的保护就是其依托。毕竟一座商业发达文化兴盛的城市最根本的识别符号并不是商贸大厦、图书大厦等新造地标,而是当你登上千城一面的现代高楼,俯瞰这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城市,犹能清晰地辨认出,一片黛瓦相连、街巷分明、墙头如韵律起伏、砖块沧桑而厚重的老街区,仍然安逸地蛰伏在当下繁华之外,等待归去的跫音。
建工学院工程管理班 程倚天 学号:2010206968
第二篇:银川古建筑保护 社会实践
现如今国家对于古建筑的保护非常重视,但据调查显示,现在很多古古建筑保护现状调研报告建筑面临拆迁的危机。在文物保护上,过去的思路都是靠政府,但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许多古建筑的产权都是私人的,如果未能列入文保点,就没办法得到政府的庇护。因此,许多未达到县级“文保点”标准的历史建筑及遗存,要么在拆迁中损毁,要么就只能任其在风雨中飘摇。
8月3日我来到了银川将军楼,这是一座始建于清朝的一座古楼,但是因为年久失修面临倒塌。宁夏将军楼位于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西夏区西花园路附近。将军楼能够留存至今,可谓历尽沧桑。据说,清宣统年间,宁夏满营将军府遭遇一场大火,所有关于建造楼的资料档案被大火付之一炬。民国年间,宁夏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马鸿逵入住将军楼,这里成为地方军阀的一处宅院。宁夏解放后,将军楼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经百年风雨的将军楼,始终没有经历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修葺。如今,它隐藏在银川火车站以北一条小巷中,尽管有围墙围着,但从外处观看到的是突兀地矗立在街边一座土堆上的断壁残垣,裸露在外的椽子、残缺的门窗和掉落的屋檐,与四周围的民居楼房比较起来,将军楼与现代都市环境显得是那样的不协调。
近观将军楼,需从这座危楼旁边的一处小院才能进入。8月3日上午,我带着寻幽访古的心情来到这里,从一扇破旧的小门进去后,低头猫腰“爬”上土堆才能进入到将军楼里面去。说是“爬”上土堆一点儿不夸张,因为这里原先的楼梯早已荡然无存,留下的是沿着支撑危楼的土墙旁的土堆。
登上土堆进入楼内,先要穿过一个垃圾杂物堆砌的通道,这才能够一睹标有“花园西路86号”门牌标识的宁夏将军楼“芳容”。进去之后才看见这座古楼是多么的破败不堪,简直就是摇摇欲坠。这座古楼根本就没有修葺的可能,因将军楼破坏严重,地处偏僻,严重影响了所在区域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环境,原址维修的意义不大。所以这座百年古城将面临拆迁。
然而,还有一些未列入国家保护的古建筑面临拆卖的困境。多年前还遮遮掩掩的古建筑拆卖,如今已发展成了一条收购、修缮、出售的完整产业链。古建筑拆卖火热的背后,则是对未列入文保点的古建筑的保护的无奈„„ 很多屋主愿意出售明清古建筑的原因很简单,要么是在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中,为了审批造新房,只好把没有列入文保点的古建筑拆卖;要么就是面对昂贵的维修养护费用,屋主无力为继,只好一卖了之;要么就是有人意外发现这古建筑很值钱,迷失在钱眼里而卖掉了老祖宗留下的遗产。而在这里面,为了审批造房而拆卖的占了绝大多数。对于这种现状我表示非常的无奈,这种情况基本上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但是没有国家保护的古建筑进行买卖,这一点政府也没有一点办法。一直这样下去很多的古建筑将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消逝。
8月5日来到了号称“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位于贺兰山中段东麓,距宁夏银川市城区(西夏都城兴庆府)35公里。在方圆近5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现存9座帝陵、253座陪葬墓、一处大型西夏建筑遗址和数十座砖瓦窑址,其规模与河南巩县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当。
西夏王陵是研究西夏物质文化、社会历史及与中原渊源关系的重要实物资料,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然而,由于西夏陵遗址分布范围广且较分散,周边农场、军事单位、农牧户多,过度放牧、教练车辆等行为给古文化遗址带来严重破坏,特别是人为踩踏、羊只攀登等因素的破坏更加剧遗址的退化,也破坏了陵区原始环境风貌。
西夏王陵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全世界也仅此一处,如果不加强保护,这对于宁夏来说实在是一致命的打击。近几年宁夏就制定了《西夏陵的保护规划》,并开始实施。为保护陵区总体格局完整,使陵墓建筑遗存环境和自然环境得到有效治理,陵区现存文物得到有效保护提供了依据。经过抢救性加固保护,西夏王陵夯土遗迹的耐风蚀强度可提高15-20倍左右,耐风化和耐雨水冲刷的强度也有很大提高,有效延缓了遗址的进一步风化。并且将对1号和2号帝王陵以及其他陪葬陵进行物理加固保护,防止陵墓出现倒塌情况。
现如今旅游业的蓬勃兴起逐渐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并向古镇、古村快速蔓延。这些古镇、古村是传承我国优秀历史文化、延续悠久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果说当初历史文化名城遭遇的是工业时代大规模现代化产业生产所带来的历史文化伤害,那么如今的古镇、古村则正面临着闲暇时代所引发的大规模旅游流的汹涌袭击。人类旅游活动的日益频繁在给古村镇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对古村镇历史文化、民俗传统的传承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可幸的是,经历了工业化洗礼的人们已从历史文化名城破坏与保护的曲折中意识到古村镇的发展危机。自2003年起,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就开展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和命名工作,其目的是及早地发现并保护这些极具价值的古村镇。在这场历史文化村镇抢救运动中,旅游成为了不容忽视的关键词,正是旅游将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村镇
引入更多世人的视野,同样也是旅游使得历史文化村镇的文脉延续陷入困境。在人类生活快速休闲化的背景之下,如何借助旅游发展促使历史文化村镇获得复苏和文脉延续成为了国内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关注的新焦点。从和谐发展的视角剖析旅游开发的影响,寻求历史文化村镇建筑文脉延续的新途径,是闲暇时代呼唤下建筑与规划学科的必然回应。
一定程度上,旅游的兴起加速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它的出现必然会随旅游流的流动给历史文化村镇注入新的外来文化。这种新的外来文化在旅游开发逐步深入、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反复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排斥或接受,历史文化村镇弥漫着外来文化和地域乡土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这种文化环境的变动在建筑文脉的延续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迎合现代化新口味的建筑开始在历史文化村镇出现,并且出现了糅合现代设计元素甚至完全西化的建筑形式,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同迹象。然而,部分传统古建筑却由于不适应现代生活方式或结构破旧而被人们遗弃甚至拆除,并为容纳旅游井喷引发的大规模旅游流,迅速取而代之以大量的新建筑。这种新旧参差的建筑群割裂了历史文脉的连续性,传统的历史风貌只留下个别建筑的只言片语甚至荡然无存。很多历史文化村镇在旅游发展的停滞期,变成一个没有个性的旅游贫民窟,不再具有当初因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而形成的强大魅力,不再是旅游者向往的旅游胜地,也不再是当地居民乐于居住引以为豪的社区。这一切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消解由旅游迅速发展带来的文化冲击,如何促进地域乡土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发展,是历史文化村镇建筑文脉延续的时代发问。
建筑文脉就像人的性格一样,是相对稳定的内在元素,取决于一个地方所特有的环境特征、文化基因及价值取向。当中,价值取向的改变是潜
移默化的,旅游在这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界社会及当地社区群体对建筑态度的转变。历史文化村镇的古建筑铭刻着人类历史的痕迹,是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见证,是人们共同的回忆。存在于建筑之上的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是人们追求与向往的精神寄托。正因如此,在人类住区高度城市化、生活日益休闲化的今天,体现历史文脉延续、展现地域文化特色魅力的建筑更加为世界各地所认同和喜爱。不管是出于经济、文化、社会还是环境等任何方面的考虑,旅游发展的逐步深化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人们保护建筑历史文脉的意识,改变了当地居民对建筑的态度。建筑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越来越受到当地社区居民的重视。人们认同,历史文化村镇的建筑,不仅仅是生活的空间、工作的场所,其精神价值远远大于使用价值。因此,历史文化村镇建筑不能简单地从使用价值的层面上进行取舍衡量。保护我们地方的共同记忆,保护建筑历史文脉的延续已成为历史文化村镇建筑和谐发展最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历史文化村镇与城市历史街区十分相似,存在传统建筑功能性衰退与物质性老化的严重现象,提高建筑质量、改善居住环境是历史文化村镇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筑的功能属性本身就是具有弹性的,建筑在创造空间的同时也为其中的社会活动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旅游的发展则为功能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法。如前面所述,旅游的介入给历史文化村镇引入了新的建筑使用者,从而赋予历史文化村镇建筑更多样化更丰富的功能。通过功能的转变、建筑环境的改善使一些闲置、甚至被居民遗弃了的老建筑重新回归历史发展的队伍当中,并担当起历史文脉延续的重任是相当有价值的。建筑置身于传统的民俗文化语境当中,原有生活网络充满了活力,并为新旧文化的交流创造了平台,历史文脉的传承将更富深意。
所以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对于我们的历史,文化,经济,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通过这次调查,对于加强古建筑的保护是刻不容缓的。保护古建筑不只是国家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宁夏沿黄城市带(群)的建筑遗产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许多珍贵的甚至在同类建筑中风格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濒临毁塌的危险。有的地方则由于片面重视经济的发展,忽略了对古建筑的保护。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已经倒塌、拆除,现存的大部分历史建筑安全质量不佳、有些已经是危房,因此这些特有的历史建筑的整体状况已经可以用“濒危”来描述,而我们的目标是要保护、保存这些濒危古建筑,是把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引入人们关注的视野。许多建筑文化、艺术价值非常高。但这些古建筑存世量非常少,且多数“藏”身于深山,由于交通不便,得不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历史的无情、岁月的消失,这些镶嵌在黄河带上的珍珠损坏殆尽。存世于沿黄城市群的古建筑消亡损坏速度加快。有些地方由于文物保护意识淡薄,不管天高地厚,说拆就拆了。辉煌的建筑、历史的遗迹、文化的见证、经常在“发展”的名义下让路。所以加强古建筑的保护是我们现在任务的重中之重,这对于我国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存的古建筑多是明、清遗物,它最能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技术、民俗等状况。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保护,并不断地努力发掘古代遗产,潜心研究,吸取教训,这比多建、新建几个景点意义更为重大。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第三篇:聊城古建筑现状及保护和古文化传承的宣传活动
聊城古建筑现状及保护和古文化传承的宣传活动心得
很显然,中国古建筑文化中的木结构形式、雕梁画栋、城廓形式等已经很难适应今天城市建设的实际和发展需要。讲继承和保护好中国古建筑文化,重要的是使中国古建筑文化的思想精华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得以继承和发场光大,我想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去了聊城市光月楼附近的一些古建筑群进行了调研,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很快,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基础上的,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面临着来自能源、资源和环境越来越大的巨大压力。如何使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继承和保护好中国古建筑文化,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对古建筑和历史建筑,对新建筑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政策措施,来做好继承和保护工作。继承和保护好中国古建筑文化,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对古建筑和历史建筑,对新建筑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政策措施,来做好继承和保护工作。
对遗存的古建筑、古街区、古村镇要切实加以保护,不可拆不可改不可动,要保护要修缮,而且要修旧如旧。不仅古建筑本身要修缮好,而且要保护好当地的历史文化氛围,使古建筑、古街区、古村镇继续放射出历史的灿烂光芒,使我们能够不忘中华民族历史和先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文化。
要进一步拓宽古村落保护资金的投入渠道。除了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外,还需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动员和鼓励企业家、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古村落保护。可以建立类似“古村落保护基金会”的组织,向社会、企业募集资金用于古村落的保护。也可以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办法,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加大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力度。既可以吸引更多的保护开发资金,也可以让村民持有资源股,在体制上保护居民的经济利益,增强保护好当地旅游资源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还可以尝试将古村落、古建筑经营权与所有权分开的办法,以类似于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式,由农户自己出让经营权,或由村集体以屋基置换建新居的形式,获取古建筑的产权,再由集体出让经营权,由企业或个人来经营管理,以加快古村落的开发。一些下山脱贫、异地整体搬迁的村落也可以以村民民居产权归政府或集体的形式,用于整体出让、开发,或临时租给农户使用,而不必为了“调整土地资源”或为了置换土地使用批标等眼前利益,而以土地复垦的名义,强行拆除群众的旧房。另一方面,要重视散落在乡村民间古建筑的保护。对有保护价值而没有实力保护的,先维持原状,但不能随意拆除。对宗祠、牌楼、古戏台、名人故居等可采取专项性的保护措施。对古建筑相对集中的村落,可以采取连片保护的方法,有条件的村还可以采取建新区、保老区的办法,既可以保持古村落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又有利于村民生活设施的改善。对一些拆了可惜,不拆又没钱保护,还影响村庄建设的古建筑,可采取“整体搬迁,异地迁建”的办法,将散落的古建筑集中到规划的地域,作为人文景观供游人观赏。但也要防止有的企业或个人借机高价向农村拆建历史久远的古建筑,避免出现与“古城”使山区一些名木古树惨遭噩运的同样情况。
在外出调查时,在早上寒冷的烈风下,我们的队员毫不畏惧,在冰上缓慢的前行时,我们的队员面带微笑,在调查行人时,热情的加以指导,有时路人不愿伸手拿笔,我们的队员就代他们选上他们的答案,我们步行对城中村细细观察,一路上相互协作,天是冷的,但心是暖的,使同学们深入社会、深入基层,在实践锻炼中学习宣传和贯彻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奉献服务中做贡献,进一步增强奉献社会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很显然,中国古建筑文化中的木结构形式、雕梁画栋、城廓形式等已经很难适应今天城市建设的实际和发展需要。讲继承和保护好中国古建筑文化,重要的是使中国古建筑文化的思想精华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得以继承和发场光大,我想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重点。
第四篇:古建筑保护
古建筑保护(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在中国,指对有历史价值的古代宫殿、寺庙、民居、工程构筑物等进行的保护。其中一部分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范围内,如北京的故宫,一部分则不在其中,如河北省的赵州桥以及各地的民居等。国务院对古建筑保护有专门的指令性文件。
第五篇:《古建筑的保护》教案
《古建筑的保护》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增强对传乘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这些伟大的古建筑物是祖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从而认识到,爱我中华,保护好国宝是我们新一代神圣的职责。
难点:通过考察,调查,史学声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爱护文物的道德教育。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古代建筑资料。
(学生)收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绘画用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古建筑的保护》,作启发性谈话。“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的建筑,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东方乃至世界享有盛誉。今天介绍的我国古代建筑均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是人类建筑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如中国的万里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称得上是世界的奇迹。还有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雄伟,最古老的宫殿建筑;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现存海拔最高,保存最好,历史最悠久的宗教建筑……”
(二)请同学谈谈见到古建筑时的心情,描述见到的古建筑的外貌等等。
(三)教师谈谈自己见过的古建筑,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如青岛崂山瀑布;曲埠孔府,孔庙;泰山绝顶;海南南山等等。)(四)根据部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教师作适当的介绍和讲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破坏,偷盗,价值)(五)弄清古建筑与仿古建筑不同的概念: 古建筑:是前人保存下来的遗产,是国宝。仿古建筑:是现代人按古人建筑的模样新做的,不是文物。
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都由石,砖,木构成,特别是木结构的建筑常因战争,火灾等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原貌很难保存。
但宁波的保国寺历千载而完好如初,它是江南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北宋木结构殿堂。其建筑奇特雄伟,令人神往。保国寺由此成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简介部分古建筑:
万里长城 嘉峪关 布达拉宫 北京故宫太和殿 颐和园。杭州西湖 山西恒山悬空寺 苏州网师园 拙政园。(七)课后小结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
学生述说后教师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
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飞檐是怎样翘起的重檐是怎样建的 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
教师演示学生观摩
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教师边指点实物边画。
布置学生作业
1.在室外时教师安排学生自选一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进行写生描画,注意组织好学生。教师旁观,对有问题的学生解惑,提示。
2.在室内时,则按古建筑照片进行线描。作业相互观摩
1.在室外时教师将学生所画之作业集中摆放一起进行评价,比较与改进,对照实景能解决很多问题。2.在室内画古建筑照片时,所画作业可以放在投影仪下打出,能更便于指出优点改进不足。
评价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1.学习工具的准备情况。2.学习态度表现;表扬与批评。3.学习效果的评价;知识获得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