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建瓯古建筑保护
家乡古建筑保护范例“福建省建瓯市历史文化古迹保护”
福建省建瓯市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迹。它既是我国古代闽越文化的摇篮,又是闽汉文化交融区域,当地的民俗风情至今留存着浓厚的闽越族的古朴气息和神秘色彩。据文物部门普查摸底,我市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现有馆藏文物5000多件,其中3000件属国家级文物;纳入资料管理的各类古遗址、古城址、古寺观(庙)、古窑址、古墓葬等计200余处
传统街区和古民居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构件,作为一座千年古城,目前仅存的这2处传统街区和古民居均有着特别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建瓯灿烂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仅举紫芝街“刘氏五忠祠”门联:“功勋光北宋,道学启南闽”一例,就足以反映这片街区非同凡响的文化含量。例
小桥黄窠山遗址
现状:黄窠山遗址在小桥阳泽,遗址年代属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遗址范围内先后发现大小青铜甬钟5件。遗址内采集的陶器标本多与我省黄土仑类型陶器文化特征一致。目前,黄窠山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尚未引起当地政府相应的重视。
地位评价:黄窠山遗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可能、甚至超过水南覆船山建安郡城遗址。在黄窠山先后发现5件青铜甬钟,已初步向世人昭示了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山体,它所蕴藏的巨大的历史文化信息,有可能引领我们揭开古闽族历史文化的神秘面纱、文物古迹本体的破坏。老城区内的古迹遗存较多,但呈点状孤立分布的状态,由于仅注重保留文物古迹的点,忽略传统风貌,历史景观的关联性、公共利用性较弱,同时由于经济因素制约,市区境内已确定的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部分损坏严重,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
文物周边环境的破坏。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单位和个人长期占用文物古迹用地,破坏了历史景观和文物古迹。绝大部分文物古迹建筑周边的环境均被现代建筑所破坏,尤其是古城门(墙)的环境最为恶劣,市民在城门(墙)上乱建房,城门洞垃圾、粪便乱倒,加上防洪堤和周围高楼逼仄,两座古城门损毁严重。通济门已“保护”成积木模型。目前铁井栏、紫芝街的“命运”令人担忧,紫芝街部分地段的古建筑已被龙成房地产商拆除。
城市空间格局的破坏。城内新、旧建筑混杂,布局混乱,空间环境逼仄,视线通廊被阻,建瓯原有的传统肌理已不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城的中轴,割断了古城的历史文脉,与古城风貌极不协调。如御花苑房地产建设,使建瓯古楼的视线通廊受阻,其雄伟风貌遭到破坏。孔庙因四周高楼林立,其幽静典雅的建筑风貌难以得到体现。
民间传统文化濒临消失。一些民间文化、传统习俗和传统工艺等历史遗风没有得到重视和保护。如斗茶、游春戏、抽傀儡、中秋送灯、背新娘、担花担和打狮等民间艺术和习俗将可能消失。
保护经费不足造成的破坏。目前文物保护机构、人员和经费不足,对众多的文物古迹缺乏专项保护规划和专门的保护措施,尤其是传统的古民居,如铁井栏、五通巷、党城村等古民居因缺乏必要维护经费和专业的保护指导,已处于任其“自生自灭”阶段。
多元化管理冲突形成建设性的破坏。目前涉及文物古迹保护的行政管理部门有文化、旅游、宗教、林业、建设等多个部门,但由于行业管理性质不同、专业不对口及部门利益驱动,无法进行有效管理。此外,旧城的建筑密度大、建设用地少,在旧城改造和灾后重建中,见缝插针式的建设,以及旧城区道路欠通畅,影响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古城景观。
急于抢救保护的文物古迹
建安郡城遗址:目前抓紧由市政府行文确定为市级文保单位,划定大致的郡城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在城市控制性详规中加以确定,要求保留现(原)状,严禁深挖取土和进行任何建筑。有可能的话,可在遗址四周种上勒子树(即篱笆树)作为围墙,并选择适当地点建个标志大门,立个保护石碑。其余的待中远期进行恢复。
铁井栏、紫芝街和五通巷、序五里、大甲巷传统街区:⑴由市政府行文将铁井栏、紫芝街构成的“T”字古街巷和五通巷、序五里、大甲巷构成的“n”字古街巷明确为市本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城市控制性详规中加以确定,并在巷口两端立碑。对于沿巷两侧和重点保护的古民居,由市政府发布公告,规定不准擅自翻建、改建、增建,不准拆卖房料,不准零星撬卖梁托、门棂、窗花、马头墙砖雕、木雕等附属物与装饰物,并与住户订立古民居保护协议。(2)对现为公产的住户,结合这次市里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整顿公房私自转租,调剂出部分予以搬迁,将腾出的古民居公产划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管理,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与民间资金,对沿巷重点保护的古民居进行修复。(3)对已转让给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建设的大龙须巷北端沿坡东行至铁井栏东端一线南侧的地块,其沿巷一侧的建筑高度不得超过6米,且立面风格应与沿巷北侧一线的建筑风格相近相仿。(4)对街巷内一些质量、风貌极差的公产予以拆除,私产由政府收购后拆除,作为空地由规划管理部门组织设计,规划予以重建,恢复原貌。对街巷内遗存的“尚书井”、“紫芝井”等文物古迹,要立即修建保护亭、立保护碑予以保护,禁止人为性破坏。(5)对正在建的房屋要限定高度,门面装饰要按统一设计方案,与古民居风貌相一致;已批未建的要暂停翻建,只能修建,尤其是不能破坏沿巷风火墙;对现状质量较差的古民居和一般民居的翻建与整改应原地原层改造,其中古民居修建的风格、外观和立面要维持原样,内部可满足现代生活需要进行改造,但使用的材料应在专家指导下选用,以保证传统脉络的延续;一般民居的整改应与古城传统风貌协调统一,现状二层以上的民居不得超过6米,不得占用原有空地。总之,通过对传统街区的保护修复,确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不被摘牌。(6)摸清产权底细。由建设局房产管理处会同芝山街道及有关社区,逐栋逐户摸清沿巷两侧房产是公产还是私产,特别是宗祠大院要摸清产权与土地使用权归属。对于私产,要详细摸清家族析产、继承、买卖、出租、典当等具体情况,按门牌与户主详细造册存留备忘,并上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以利制订对应性政策措施。
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建议
1、成立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管理和保护修复历史文物古迹。办事机构可依托文化部门,并吸收部分热心建瓯历史文化,具有相应知识的同志参加文管会的工作。
2、市文物管理部门要继续对我市现存的历史文物古迹进行详细调查,对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古迹,尽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
3、着手划定文物古迹保护的范围。对当前没有能力进行抢救保护的文物古迹,尽快划出保护控制的范围,禁止继续遭受人为的破坏,等待今后条件具备时加以抢救保护。
4、加强文物古迹保护的宣传。通过印发《建瓯市文物古迹保护目录》(包括需要保护的古井、古树等)、张贴保护公告、立保护牌(碑)等,加深群众对文物古迹的了解,不断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5、加大政府保护文物古迹的经费投入。除了对濒临消失的文物古迹进行抢救外,对于当前仍在利用的古民居等文物古迹,采取政府引导,适当补助,统筹修缮,主要依靠市民力量进行保护。同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使建瓯版画、挑幡、斗茶、游春戏以及抽傀儡、担花担、打狮等深受民众喜欢的民间艺术得以代代相传。此外,要组织力量编写建瓯历史和乡土教材,并列入中、小学的课程,让广大市民,尤其是下一代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6、收集和接受民间民俗用具的捐赠。通过宣传和广泛收集民间的濒临消失的民俗用具,对民间的民俗用具进行有效的抢救收藏,为今后的民俗馆开办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第二篇:古建筑保护之浅谈
051808108 储呈诚
古建筑保护之浅谈
为了响应团中央关于大学生应积极投身参加社会实践的号召,今年暑假我们小组去苏州园林参观中国著名的古建筑,我们还联系了苏州古建筑保护协会,向他们了解、学习古建筑保护措施及方法。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或者加入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活动中去。
在苏州园林我们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适度开发、寻找保护和发展的契合点。一方面,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资金,而政府的财力有限,只有通过开发经营来获得资金;另一方面,开发经营的过程中很难保证不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寻找保护和经营的最佳契合点就成了当务之急。与居民住宅相融合是苏州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所以园林的保护范围是至关重要的,既要使园林及其周边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又不能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对于园林周围环境的保护,不仅不能破坏原来的风貌,还要拆除了与整体风格不相符合的建筑。从外观上看,(园林)它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保护圈,但是政府为了重视对古典园林的保护,所以对它的保护定了几个保护区域,一个就是绝对保护区,那就是它本身,然后周围有一个建设控制地带,在这个整个建设控制地带之中,那就有一个建设上、规划上的要求。除了在规划上加强对苏州园林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当地有关部门还想方设法发掘园林内涵,进行挖掘性保护。这些挂在墙上的石刻,刻制的是明代建成拙政园时所设计的31景,随着年代的推移,很多景观都已经消失,园林工作者仔细查找史籍,将最初的设计图用石刻的形式展示出来,重新和游人见面。
除了采取这种挖掘性保护措施外,苏州古典园林还进行了大量的恢复性保护,通过查找资料、对照遗址,许多没有保存的园林部分或是整个园林又真实地展现出来。园林里的建筑、山水的保护和修复都是严格按照规划进行的,由于苏州园林中的建筑大部分是木质结构,所以修复工作有着严格的要求,全部由专业队伍完成,以求更真实地展现其原有的历史风貌。每一步操作都是按照原来的风格,(园林)它的高度、计量、颜色,必须是保护原来的风貌和原来的建筑风格。
任何事物都有新陈代谢的过程,苏州园林也不会永远存在,甚至地球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保护世界遗产的责任是尽量延续它的存在。世界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特殊的艺术,它对我们现代人在传统特色的道路上发展是一个基础,同时它有它自己的特色,在艺术上有非常珍贵的东西,它是将一种文化的精华凝缩在一个载体上面,是一个文化的载体。所以这些世界遗遗产的价值是使文化上的东西能让后人得到继承和发扬。
第三篇:古建筑保护
古建筑保护(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在中国,指对有历史价值的古代宫殿、寺庙、民居、工程构筑物等进行的保护。其中一部分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范围内,如北京的故宫,一部分则不在其中,如河北省的赵州桥以及各地的民居等。国务院对古建筑保护有专门的指令性文件。
第四篇:建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报告
建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题调查报
----市政协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题调研组
建瓯市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迹。它既是我国古代闽越文化的摇篮,又是闽汉文化交融区域,当地的民俗风情至今留存着浓厚的闽越族的古朴气息和神秘色彩。据文物部门普查摸底,我市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现有馆藏文物5000多件,其中3000件属国家级文物;纳入资料管理的各类古遗址、古城址、古寺观(庙)、古窑址、古墓葬等计200余处。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建瓯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8月2日至15日,在市政协领导吴剑琴、林守良的带领下,政协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调研组对具有重要保护价值、急待规划保护和抢救的文物古迹进行实地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全市重点文物古迹的现状及地位评价
(一)城区重点文物古迹的现状与地位评价
1、水南建安郡城遗址
现状:位于城南约1公里的通济街道中水南村南面,占地约2平方公里。历经岁月沧桑、朝代更迭,已荒毁于战乱;现为一片地势平坦开阔的菜园和水田所覆盖。由于整个遗址掩埋在2米多厚的耕作层之下,客观上对遗址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地位评价:建安郡城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闽境第一郡,其统辖范围与现福建省相似,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可以称得上是福建历史上最早的一座“省会”城市,其地下埋藏的文物数量与品级无法估量,历史文化价值极高。
2、城区铁井栏、紫芝街和五通巷、序五里、大甲巷传统街区
现状:城区铁井栏、紫芝街一带传统街区目前仍保存着原有的街宽4米、建筑多以木构和土木结构为主的历史风貌。特别是街区现存有刘氏五忠祠、尚书井、练氏夫人祠、江西南城会馆、滕氏宗祠、凤岗别墅等多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建筑物。但紫芝街北段东侧已被龙成房地产公司进行商品房开发,铁井栏东段南侧即将被体育场二期改建工程开发为楼房;街区内的古民居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保护状况令人担忧。
五通巷、序五里、大甲巷的巷宽3米,原有的深宅大院高墙景观和库厝毗连的景象,因受1998年“6.22”水灾破坏和灾后重建,损毁比较严重。目前保存较好的还有18幢,特别是五通巷叶氏(6幢)和倪氏、胡氏、张氏、谢氏民宅、序五里闽北临委旧址和管葡小学分校、大甲巷的南阳寄庐等传统风貌依旧。
地位评价:传统街区和古民居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构件,作为一座千年古城,目前仅存的这2处传统街区和古民居均有着特别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建瓯灿烂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仅举紫芝街“刘氏五忠祠”门联:“功勋光北宋,道学启南闽”一例,就足以反映这片街区非同凡响的文化含量。
3、威武门、临江门等6座古城门(楼)I
现状:目前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门(楼)有6座:鼓楼(五凤楼)、通仙门太保楼、通济门、广德门(现位于水南公园地下)、威武门、临江门;对前4座古城门(楼)暂略不议,后两座情况如下:城门高6米,门洞高4米,纵深21米,门洞宽4.5米,均为明万历年间(1609年)重建。目前,城墙乱搭盖严重,周围环境脏、乱、臭,加上防洪堤逼仄,原有古城门建筑的雄伟风貌遭到人为的严重毁坏,急待抢救整修。
地位评价:目前能保存着6座古城门(楼)的城市,在全省独一无二。建瓯历史上号称“闽国帝都”、“八闽首府”,从这6座古城门(楼)可以得到最有力的佐证。尤其是位于市中心的鼓楼(五风楼),历经1800多年,以今天的视角去看它的三个拱门,仍然不得不叹服它的宏大气势。而置身在通仙门太保楼下,一样能感受到当年马可· 波罗赞叹建宁府城的“盛
大雄华”(注:邵武的桥溪楼,城门的纵深仅8米)。
& U0 Y8 t0 o9 N2 t$ V4、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
现状:位于城东1.5公里的白鹤山麓,目前主体建筑圣帝殿保存良好。但保护力度亟待加强,其山门前的一对抱鼓石于8月初被盗;庙前原天然饮料厂荒坪杂乱无章,圣帝殿东侧新建观音殿与主体建筑风格不协调等,周边环境风貌有待改善。
地位评价:2006年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充分表明该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据旧志记载,历史上的东岳庙会,是闽北境内各县民众共同举办的集祭祀、游乐、墟市贸易于一体的第一庙会。
5、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
现状:位于城区仓长路。西邻市中西结合医院(原为建宁府学宫),南邻农机站等宿舍(原为孔庙配套建筑群),北为市立医院职工宿舍(原为孔庙崇圣祠),东隔仓长路与市立医院相对。目前孔庙主体建筑保留完整,但周边环境较差,东西南北四面均高楼林立,孔庙幽静典雅的建筑风貌难以得到体现。
地位评价: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价值勿庸置疑。现存的孔庙占地面积为4688平方米,仅为全盛时的四分之一,即便如此,它仍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县级孔庙。明代杨荣赞誉它是:“七邑之壮观”。
6、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孝禅寺
现状:位于水南片区。主体建筑保留完整,但周边环境差,其东南西三侧用地被粮食、供销部门的仓库和宿舍占用,特别是主殿前后排檐柱改为石柱,左侧回廊无法连接,严重破坏了建筑原有的历史风貌。
地位评价:宗教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较高,是全闽最早兴建的佛教寺庙,历史上曾是闽、浙、赣三省僧侣求戒圣地,比泉州开元寺早百余年。特别是殿宇均由硕大的楠木构架,不但在福建罕见,在全国也少有。大雄宝殿释加牟尼塑像高8.96米,为福建之最。7 R6 s)H& l+ Z/ L
(二)周边乡镇重点文物古迹的现状与地位评价
1、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北苑御焙遗址
现状:位于东峰镇焙前村,距市区约15公里。遗址曾于1994年和1995年由省博物馆进行两期重点发掘,共发现50多个遗址单位,8处建筑遗址。二期发掘后即做回填处理。目前表面可见龙池一口,另有北苑石刻及保护亭一座。周围山坡原有的茶园现多改种柑桔等经济作物。
地位评价:2006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充分表明了该遗址非同一般的历史文化价值。据专家考证,该遗址是历史上驰名天下的北苑御茶园所在地,其鼎盛时期在宋代,周绛在《茶苑总录》上称:“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
2、小桥黄窠山遗址
现状:黄窠山遗址在小桥阳泽,遗址年代属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遗址范围内先后发现大小青铜甬钟5件。遗址内采集的陶器标本多与我省黄土仑类型陶器文化特征一致。目前,黄窠山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尚未引起当地政府相应的重视。
地位评价:黄窠山遗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可能、甚至超过水南覆船山建安郡城遗址。在黄窠山先后发现5件青铜甬钟,已初步向世人昭示了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山体,它所蕴藏的巨大的历史文化信息,有可能引领我们揭开古闽族历史文化的神秘面纱。
3、东游党城村和徐墩伍石村古民居群落
现状:东游党城村目前尚保存着为数可观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群,而且各家各户的建筑艺术表现同中有异、争奇斗艳,具有深厚的地方乡土建筑气息。由于村民缺乏基本的古民居保护意识,村落古民居内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徐墩伍石村古民居群落,布局灵活,内部装修精巧华贵,尤以厅堂部分为最,古墙曲线也十
分流畅别致。但因长期缺乏必要的保护,目前受到人为破坏比较严重,急待予以抢救性保护。地位评价:党城村和伍石村,均为我市现存为数不多、规模罕见、地方特色鲜明的古民居群落,是建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元素,它折射出建瓯历史文化名城两道亮丽的风景。通过抢救性的保护和修复,具有申报历史文化名村的价值和良好条件。
二、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物古迹本体的破坏。老城区内的古迹遗存较多,但呈点状孤立分布的状态,由于仅注重保留文物古迹的点,忽略传统风貌,历史景观的关联性、公共利用性较弱,同时由于经济因素制约,市区境内已确定的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部分损坏严重,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
2、文物周边环境的破坏。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单位和个人长期占用文物古迹用地,破坏了历史景观和文物古迹。绝大部分文物古迹建筑周边的环境均被现代建筑所破坏,尤其是古城门(墙)的环境最为恶劣,市民在城门(墙)上乱建房,城门洞垃圾、粪便乱倒,加上防洪堤和周围高楼逼仄,两座古城门损毁严重。通济门已“保护”成积木模型。目前铁井栏、紫芝街的“命运”令人担忧,紫芝街部分地段的古建筑已被龙成房地产商拆除。
3、城市空间格局的破坏。城内新、旧建筑混杂,布局混乱,空间环境逼仄,视线通廊被阻,建瓯原有的传统肌理已不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城的中轴,割断了古城的历史文脉,与古城风貌极不协调。如御花苑房地产建设,使建瓯古楼的视线通廊受阻,其雄伟风貌遭到破坏。孔庙因四周高楼林立,其幽静典雅的建筑风貌难以得到体现。
4、民间传统文化濒临消失。一些民间文化、传统习俗和传统工艺等历史遗风没有得到重视和保护。如斗茶、游春戏、抽傀儡、中秋送灯、背新娘、担花担和打狮等民间艺术和习俗将可能消失。
5、保护经费不足造成的破坏。目前文物保护机构、人员和经费不足,对众多的文物古迹缺乏专项保护规划和专门的保护措施,尤其是传统的古民居,如铁井栏、五通巷、党城村等古民居因缺乏必要维护经费和专业的保护指导,已处于任其“自生自灭”阶段。
6、多元化管理冲突形成建设性的破坏。目前涉及文物古迹保护的行政管理部门有文化、旅游、宗教、林业、建设等多个部门,但由于行业管理性质不同、专业不对口及部门利益驱动,无法进行有效管理。此外,旧城的建筑密度大、建设用地少,在旧城改造和灾后重建中,见缝插针式的建设,以及旧城区道路欠通畅,影响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古城景观。
三、全市重点文物古迹保护的具体措施和设想
对重点文物古迹的保护从总的来说,要坚持修旧如旧,保持恢复故有风格、外观、立面,不仅保护历史真实载体,更要保护历史环境,真正把深厚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自然山水融合在一起,突出建瓯城市的个性和特色,重振“八闽首府”雄风。具体来说,要区别轻重缓急,一点一策,分步分期进行抢救、保护和合理利用。
(一)急于抢救保护的文物古迹
建安郡城遗址:目前抓紧由市政府行文确定为市级文保单位,划定大致的郡城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在城市控制性详规中加以确定,要求保留现(原)状,严禁深挖取土和进行任何建筑。有可能的话,可在遗址四周种上勒子树(即篱笆树)作为围墙,并选择适当地点建个标志大门,立个保护石碑。其余的待中远期进行恢复。
铁井栏、紫芝街和五通巷、序五里、大甲巷传统街区:⑴由市政府行文将铁井栏、紫芝街构成的“T”字古街巷和五通巷、序五里、大甲巷构成的“n”字古街巷明确为市本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城市控制性详规中加以确定,并在巷口两端立碑。对于沿巷两侧和重点保护的古民居,由市政府发布公告,规定不准擅自翻建、改建、增建,不准拆卖房料,不准零星撬卖梁托、门棂、窗花、马头墙砖雕、木雕等附属物与装饰物,并与住户订立古民居保护协议。(2)对现为公产的住户,结合这次市里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整顿公房私自转租,调剂出部分予
以搬迁,将腾出的古民居公产划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管理,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与民间资金,对沿巷重点保护的古民居进行修复。(3)对已转让给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建设的大龙须巷北端沿坡东行至铁井栏东端一线南侧的地块,其沿巷一侧的建筑高度不得超过6米,且立面风格应与沿巷北侧一线的建筑风格相近相仿。(4)对街巷内一些质量、风貌极差的公产予以拆除,私产由政府收购后拆除,作为空地由规划管理部门组织设计,规划予以重建,恢复原貌。对街巷内遗存的“尚书井”、“紫芝井”等文物古迹,要立即修建保护亭、立保护碑予以保护,禁止人为性破坏。(5)对正在建的房屋要限定高度,门面装饰要按统一设计方案,与古民居风貌相一致;已批未建的要暂停翻建,只能修建,尤其是不能破坏沿巷风火墙;对现状质量较差的古民居和一般民居的翻建与整改应原地原层改造,其中古民居修建的风格、外观和立面要维持原样,内部可满足现代生活需要进行改造,但使用的材料应在专家指导下选用,以保证传统脉络的延续;一般民居的整改应与古城传统风貌协调统一,现状二层以上的民居不得超过6米,不得占用原有空地。总之,通过对传统街区的保护修复,确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不被摘牌。(6)摸清产权底细。由建设局房产管理处会同芝山街道及有关社区,逐栋逐户摸清沿巷两侧房产是公产还是私产,特别是宗祠大院要摸清产权与土地使用权归属。对于私产,要详细摸清家族析产、继承、买卖、出租、典当等具体情况,按门牌与户主详细造册存留备忘,并上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以利制订对应性政策措施。威武门、临江门古城门(楼):当务之急要拨款对古城门进行单体抢救保护、修复加固,拆除城门上的违章建筑,否则有坍塌的危险。如不与现有文物保护法规相悖,政府可考虑出台相关政策,让民间力量进行修复和管理。现已有民营企业主表示若政府能够出台政策,并赋予二十年或三十年的使用权,他们愿意按设计图纸要求出资修复与重建,将威武门、临江门城楼辟为盆景、根雕、古玩等场所。图纸设计出之后,可以“使用年限”为标的,公开向社会招标,招募出资人。威武门和临江门之间的城墙待中远期违章建筑全部拆除后予以修复,其它的四座古城门(楼)待中远期全面修复。
东游党城村、徐墩伍石村古民居:(1)分别由两镇的镇政府组成工作小组,召集村“两委”知情干部进村入户,摸清具有保留、修复价值的祠堂和特色住宅、“土改”前产权归属和“土改”后及现在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归属情况。尤其要摸清是土改分配,还是家庭析产、继承以及现在有否出租、典当等具体情况,按门牌与户主逐一详细造册,存留备忘,并上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以便制订对应性的政策措施。(2)市政府行文确立为市本级文保单位,在村口立碑,同时发布公告,规定:不准擅自翻建、改建、增建,不准整体拆卖房料。(3)由村委会或村民小组补充制订专项村规民约,并与住户订立古民居保护协议,规定要保护好现有居住房屋的一切设施;特别是厅堂、天井、过道等公用部分,各住户应爱护,若有自然损毁,各住户应出资修旧如旧。此外,党城村和伍石村进一步的保护修复工作待中远期进行。
北苑御焙遗址:抓紧对遗址周围一重山范围内(即凤凰山以南至摩崖石刻方圆30平方公里)确定为保护区。对村民种植的柑桔等经济作物,通过宣传引导和适当补助等方式,进行改种茶叶,经过若干年努力,使之成为闻名天下的北苑贡茶园。而后,遗址的考古、挖掘和修复工作待中远期进行。
(二)近期重点保护整治的文物古迹
孔庙:收回“文革”期间被市立医院占用、现在准备建宿舍的孔庙组成部分—崇圣祠地块,待经济条件许可后重建崇圣祠。其余的保护修复工作待中远期进行。
光孝禅寺:由政府发布文告,划定建设控制地带:以现有寺庙建筑群为中心区的东、北、西三面街巷,严禁建设任何新建筑。落实宗教政策,收购和收回山门至法堂南侧的民房、粮仓、供销联社仓库,募资拆建,并在空坪上按规划移植多年树龄的楠木。其余的保护修复工作待中远期进行。
东岳庙:由市政府行文立碑,划定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由建安办事处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拆除东岳庙前建筑物,所腾让出的地块,辟为庙会(或民俗)广场。恢复东岳庙的东西两廊,加强绿化和种植护庙楠木林,以美化周边环境。其余的保护修复工作待中远期进行。
(三)中远期规划保护的文物古迹
建安郡城遗址:简易搭建一座建安郡城展示室,内置沙盘模型。申报省级文保单位。有计划地请省考古队对实地进行点、线、面结合的考古调查和挖掘。逐步恢复郡城遗址面貌,建设郡城遗址纪念馆;馆内塑开拓建安郡疆域的大将军贺齐雕像和首任郡守王藩雕像等,全面展示全闽真正的第一座古汉城风貌。
古城门(楼):(1)鼓楼:申报鼓楼为省级文保单位。拆迁周边建筑物,规划建设五凤楼闽都文化广场。(2)通仙门:延长东、西侧女墙,修复仓长路南段仿古民居(俗称长桥门路)和城门(楼)南侧河道,修复古渡口与水运码头。(3)通济门:现存的拱洞进深7米,经1999至2000年结合防洪堤建设、开发“芝城锦江”房地产,目前仅剩城垛。待临江门修复、重建成功后,恢复进深21米的拱洞,在拱洞上重建城楼,并将通济门西面防洪堤扒开一个“八”字形的敞口,在敞口外恢复水运古码头。(4)广德门:现埋于地下。在规划设计时,应在广德门北端洞口两侧15至20米处开始降坡,以确保北端洞口重见天日,坡间架桥贯通环城街道,桥下可入洞门;同时,拱洞南面防洪堤也应扒开一个“八”字形的敞口,以确保拱洞南北贯通,并在拱洞上重建城楼。
孔庙:对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总部搬迁后目前尚闲置的综合大楼拆除,腾让出的地块归还孔庙,按历史布局进行设计,重建明伦堂等。随后收回南至机关幼儿园(包括物资局仓库),北至几户居民住宅的地块,将以“大成殿”为中心、四面环路的建宁府学孔庙原有整体群落,用以规划设计建宁府学宫(即开科考士场所)、墨池、孔子《论语》碑林、历史人物纪念馆、孔子文化广场、塑孔子石像,其间种以名花贵木,形成林木扶疏,宫阁栉比的仿古庭院群落和闽北古建筑团组。
光孝禅寺:收回和收购禅茶室至方丈室以西的粮食局粮库及宿舍,募资拆建;在禅寺周围移植多年树龄的楠木,以恢复古代“十方大丛林古刹”环境风貌。随后收回原为光孝寺的湖塘水域(现称“南湖”),湖边种以垂柳,湖心岛复建亭台水榭。
东岳庙:寺庙面积由现在22亩扩大到60亩。逐渐恢复已毁的古迹,如奈何桥、孟婆亭、东平王殿、花婆殿等。寺庙周围设计营造楠木园林。
古护城河:是芝城的绿色腰带。可引用始于黄华山北麓橄榄坑(现东湖新村水域)水定时对古城河进行冲刷。经过三、四十年努力,全面拓宽改造内河两侧住房,重建泳泽、平政、镇安、升华、恩波、顺母、德胜等七桥,沿古城河两边进行绿化和美化,呈现绿柳垂拂、碧水潺潺的景观。
小桥黄窠山遗址:申报省级文保单位,划定保护范围,拆除挡在烈士陵园门口的民房,收入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予以保护,有计划地考古、挖掘、恢复遗址面貌。
东游党城村、徐墩伍石村古民居: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聘请专家制订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修复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谁出资,谁修复,谁收益”的原则组织实施。凡有财力、能力按详规设计的图纸实施产权所有人,严格按图纸实施;凡无财力、能力按图纸实施的产权所有人,按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的价格,由市财政或镇财政收购,其后采取招投标方式,招募出资人。同时,与旅行社挂钩,组织宣传与旅游促销。还应尽早同高速公路建设及接管部门取得联系与支持,在伍石村服务区设计建设一个由服务区控制出入的栅栏,为日后将伍石名村作为大武夷旅游圈中的一个景点早作准备,避免高速服务区“封死”后无法出入。
古贤遗址:目前尚知的古贤遗存遗址有:宋代开创史书“纪事本末体”的世界著名历史学家袁枢(建安县南乡人)曾题诗赞誉的小桥镇南乡桥、明朝太师杨荣“杨文敏公祠”存留部分(城区西大街43号城管大队傍内)、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赐封北苑御茶园始祖张廷晖的“恭利祠”(位于凤山茶场凤池坡地上)、南宋理学家朱熹“艮泉井”(位于民政局门口)、“五经博士府后进厅”及朱子宗祠存留部分(位于磨房前60号内),应进行抢救性保护。纪念朱熹少年时期在城南坐沙洲地画卦的“画卦亭”遗址,与其父朱松在中水南的寓所“环溪精舍”遗址,应予以重建。
博物馆、民俗馆、革命历史陈列馆:将现四中迁移或并校,在原址上重新规划设计建博物馆;修复铁井栏26号的万寿宫建成民俗馆,并将收集的各类民俗用具置放其中供游人观赏;扩大闽北临委旧址,把管葡小学分校经修整辟为革命历史陈列馆。
城区三大文化旅游小区,乡镇三大文化旅游片区:
(1)城区三大文化旅游小区:是指在我市城区范围内规划建设,营造形成三大旅游小区。一是城南以云际山为中心,包括善见塔、紫芝山、梅仙山、覆船山、象山等方圆10平方公里,集道教、佛教、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小区,并挖掘修复东吴吕蒙故居、三清宫等景点。二是城东北以黄华山为中心,包括坑里公园、东湖、东岳庙等方圆10平方公里,集道教、革命陵园、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山水田园于一体的旅游小区,并挖掘修复李纲亭、白鹤山房等亭台楼阁。三是城西以龙首山为中心,包括七里街水库、丁当山瀑布群等方圆10平方公里的旅游小区,并挖掘修复玉龙寺、玉龙洞、曹岩古驿道、龙虎门等景点。要建设文化旅游小区,除了应规划确定近、中远期目标外,首先要突破山权困扰的难题和林权制约的瓶颈,变农民个人山场为生态公益林地,分期分片种植稀有名贵的阔叶林木,并形成规模。!
(2)乡镇三大文化旅游片区:是指我市各乡镇统一围绕文化旅游这个主题,保护和修复好文物古迹,经过若干年努力,逐步形成三个与城区文化旅游相呼应的文化旅游片区。一是西河片以归宗岩、杨荣墓、万木林、天湖山、郭岩山等为景点的旅游片区;二是东河片以北苑御茶园遗址、东峰大庙、党城古民居、仁山、九仙山、擎天岩等为景点的旅游片区;三是南片以蟹龙岗、榧村大圣庙、石塔山、金台山、岭口练子兴墓等为景点的旅游片区。
四、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建议
1、成立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管理和保护修复历史文物古迹。由市长或常务副市长任主任,办事机构可依托文化部门,并吸收部分热心建瓯历史文化,具有相应知识的同志参加文管会的工作。
2、市文物管理部门要继续对我市现存的历史文物古迹进行详细调查,对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古迹,尽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
3、着手划定文物古迹保护的范围。对当前没有能力进行抢救保护的文物古迹,尽快划出保护控制的范围,禁止继续遭受人为的破坏,等待今后条件具备时加以抢救保护。
4、加强文物古迹保护的宣传。通过印发《建瓯市文物古迹保护目录》(包括需要保护的古井、古树等)、张贴保护公告、立保护牌(碑)等,加深群众对文物古迹的了解,不断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5、加大政府保护文物古迹的经费投入。除了对濒临消失的文物古迹进行抢救外,对于当前仍在利用的古民居等文物古迹,采取政府引导,适当补助,统筹修缮,主要依靠市民力量进行保护。同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使建瓯版画、挑幡、斗茶、游春戏以及抽傀儡、担花担、打狮等深受民众喜欢的民间艺术得以代代相传。此外,要组织力量编写建瓯历史和乡土教材,并列入中、小学的课程,让广大市民,尤其是下一代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6、收集和接受民间民俗用具的捐赠。通过宣传和广泛收集民间的濒临消失的民俗用具,对民间的民俗用具进行有效的抢救收藏,为今后的民俗馆开办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第五篇:《保护古建筑》教学设计
《保护古建筑》教学设计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了解古建筑的特点与风格,2、临摹古建筑,懂得爱护古建筑。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古建筑,懂得爱护古建筑。
2、要求学生,注意合理构图,注意虚实的处理和色彩搭配。
教学难点:
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古建筑的外形,并能向老师和同学介绍作品。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题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是祖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它博大精深,装点着我们祖国的河山,有些已被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爱我中华,珍惜、爱护、保护好古建筑,我们新一代神圣的职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爱护古建筑,板书题。
3、欣赏: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古建筑?
生:这是万里长城,它雄伟壮观,蜿蜒盘旋在山上,体现了古代劳
动人民的高超的建筑技艺,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师:这又是那里呢?
生:这是北京的太和门广场,它很气魄。
师:请继续看屏幕这是什么古建筑呢?
生:这屏幕上是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它的色彩和装饰花卉图
案很美丽。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山上的古建筑?
生:我知道这是武当上古代建筑群,世界闻名。
师:这又是什么古代建筑呢?
生:这是宗教建筑,布达拉宫。
师:大家知道的知识很多啊,这照片是哪里呢?
生:这是山西的应县木塔,它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木塔。塔里有18尊罗汉塑像,个个心底都是很善良的。
师:本中介绍的是哪里的古建筑?
生:是江南水乡西塘镇的民居,西塘镇有千米廊棚独具特色。
师:大家的知道的真不少,我们这里有古建筑吗?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师:家乡的古建筑有的损坏很厉害,同学们有什么建议吗?
生:我建议:修旧如旧,保持古代建筑的风貌,如同函古关的重修一样。成为旅游胜地。
师:你说的真好,你能总结出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吗?
生: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生: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生: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
师:真不错,你的这些知识是从哪得到的?
生:上网查找的。
师;古建筑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学习中,我们要勤收集,让我们都来爱护家的古建筑。为了加深对古代建筑的印象,大家看怎样来表现古建筑?
生:我们可以用泥塑、纸工,绘画等多种形式表现古代建筑。
师:画时要注意什么?
生;(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它简单看成几何形体。)
师;你说的很好,老师画的寺庙,大家喜欢吗?示范画
学生进行临摹。
师:你画的是什么?
生:
师:很好。其他同学呢?
生:我画的是
师;她画的怎样?
生:我认为色彩。
师:大家前都分小组调查了古建筑,了解了很多,古代劳动人的
智慧,并认识到古代建筑代表的历史,和当时的民风,今后我们要更
爱护古建筑。
第二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类别。
2、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建筑以及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
教学难点: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能够从外观、结构、布局、装饰、类别来欣赏祖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
(一)导入
建筑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出示自学提示:
1、欣赏古代建筑,了解建筑的基本特点外观造型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
2、说出古代建建筑的美。
生:我国古建筑综合运用了绘画、雕刻、书法等艺术表现手法造型美丽、色彩艳丽,外观造型有:屋顶、屋身、台基,建筑结构有立柱、横梁、斗拱,匾额、楹联、棂格。群体布局:院子为中心、中轴线、对称宫殿、我国古代建筑的类别:坛庙、塔、寺庙、民居
生:北京的天坛,故宫博物院,武当山建筑群等工艺不凡,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同学们说一说在建筑中加上各种艺术手法的效果是怎样的?
生:色彩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同学们从本中找一找我国古代建筑在色彩的运用上都是怎样的?生:蓝、绿、红。
三、总结:
1、今天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少吧,请来说一说。
2、看到我国的古代建筑你有什么感慨呢?
3、请说说我国古代建筑的资料和我们所在地区的古代建筑资料。
我们请同学们用画笔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古代建筑并可以将自己画出来。教师出示古建筑小亭子等范画。
四、作业评价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大家的作品,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说说其他同学作业的优缺点。
后拓展:空余时间希望大家多找些古代建筑图片资料,加深对它的了解。
五、后反思: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非凡,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学生们从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设彩等几个方面欣赏我国的古代建筑艺术,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审美情趣,并能把它画出来足以看出同学们对古建筑的热爱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