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在企业改制发展稳定中,加强人文关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专题研究
关于在企业改制发展稳定中,加强人文关怀,提高思
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专题研究
摘要: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展现企业活力,实现科学发展,企业改制势在必行,但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人资分离”、股权转让和资产重组等带来了职工劳动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变化。这对广大职工的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加强人文关怀,让人文关怀始终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做好改制企业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改制过程中发展稳定的成败。
关键词:改制人文关怀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这不仅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同时,也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把人文关怀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宗旨的具体化,是改制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更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用人文理念指导思想政治工作
跟上时代,是党的生命活力之所在。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的要求,来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凡是符合时代本质和潮流的,我们就要学习鼓励,凡是不符合时代潮流和本质的,就要改进和舍弃,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不竭的活力,才能真正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才能更好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到服务和保证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坚持用人文理念武装我们的政治思想。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紧密结合改制新问题,把“人文关怀”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与职工群众共同学习、深入领会企业改制的政策规定,以政策解读化解职工的思想之惑,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的思想,符合时代本质和潮流。
二、紧密结合企业改制新问题,具体工作体现人文理念 企业改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新麻烦,思想政治工作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如职工对改革政策的不了解、不理解,对企业的前景和职工个人的命运存在着强烈忧患意识的思想倾向,甚至对企业改革困惑不解等种种“热点”、“难点”问题,这些思想问题如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影响到企业改制的效果,此时,就不能采取以往的工作方式,而要主动紧密结合企业改制实际,注重人文关怀,制定具体的措施,增强思想工作的可行性。
(一)用座谈讨论的方式释疑解惑。针对一些职工对改革政策的不了解、不理解,对企业的前景和职工个人的命运存在着强烈忧患意识的思想倾向,甚至对企业改革困惑不解等种种“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组织广大职工开展企业改革大讨论,而不能用过去拖、等、避等陈旧的方式。领导干部要与职工群众坐在一起,共同学习文件,共同领会政策,共同分析企业状况,共同畅想企业的前景,共同分析改革对职工带来的实惠,解除职工心中的忧患,化解思想上的困惑,放下包袱,端正对企业改革的看法和态度。
﹙二﹚用算账对比的方法释疑解惑。在企业改制中,要注意从职工切身利益出发,把经济工作中的方法灵活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用具体的政策规定,对照职工的实际情况,由企业领导干部和职工一道算账对比,既算企业的长远发展账,又算职工个人得失账。通过算账对比,既能算出职工所能得到的实惠,也算出职工新的就业观念,同时也看到了党和政府对改制企业职工的关怀和照顾。
(三)用多办好事实事来解除职工后顾之忧。企业党组织要把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从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从职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抓起,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在改制企业中,要建立《办实事工作制度》,并纳入企业年度目标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每年坚持为职工办十件以上有影响的实事,并以合同形式确定下来。同时务必做好主辅分离的各项基础工作。大张旗鼓办实事、办好事活动,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的重大现实意义。这不仅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稳定了职工情绪,而且为企业改制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
(四)用双向交流来排解职工情绪之结。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针对职工中存在的种种思想情绪,要采取多种形式与职工开展双向对话、坦诚交流,并且让职工民主决策,做到尊重人、理解人,以真诚沟通排解职工情绪之结。
1、建立多种沟通渠道,与职工进行双向交流。对职工在企业改革认识上存在的误区,甚至产生的抵触情绪,一是要畅通各种渠道,允许大家宣泄情绪,表达意愿。二是企业领导要与不同身份的职工进行背靠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通过面对面与职工进行零距离沟通,耐心回答职工提出的各类问题,详细阐述国企改革政策,达到化解少数职工的种种不良情绪,使广大职工更加加深对改革的理解和领会。
2、由
职代会对改制方案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是对职工的最大尊重和理解。在大面积座谈讨论和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企业制定的改制方案(草案)和职工身份置换方案(草案),应交由企业职代会审议通过,然后再以正式文件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这样不仅能够确保职工满意,而且能够保证企业稳定和改革顺利推进。
﹙五﹚家庭有大事必访,家庭有困难常访。为了体现人文关怀,关心职工疾苦,企业要制定“四必访”、“四常访”制度。“四必访”包括领导干部在职工生病住院时必访,在职工遇到特殊天灾人祸时必访,在青年职工结婚时必访,在职工及家属去世时必访。“四常访”包括领导干部在重大节日期间对离退休老干部和退休老劳模常访,对军转人员常访,对久病卧床职工常访,对特困职工家庭常访。领导干部通过深入职工家庭,与职工促膝谈心,有利于融洽干群关系,稳定职工思想情绪,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
﹙六﹚职工有心病必疗,职工有困难必帮。随着改革的深入、“人资分离”工作的开展,一些职工产生了对企业改革缺乏信心,心理振荡加剧,对企业改革的缺乏信心,甚至个别职工担心企业破产、个人利益受损的思想状况,对此,积极针对性地开展家访谈心活动,耐心细致的解释职工安置政策、经济补偿政策、养老保险补缴政策和企业拖欠职工费用的补发
政策,对职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思想开导和心灵抚慰工作,是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改制服务,企业改制成果应体现以广大职工利益为本
在改制企业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是顺利实现企业改制,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为改制服务,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种沟通方式的作用,广泛宣传教育,使每位职工正确认识当前困难,以得到职工的理解支持。为体现双向性,那么,企业改制过程中就必须处处体现以以职工利益为本,让广大职工相信,企业改革是为广大职工着想,使广大职工的信心十足,心中有希望,有盼头,职工心里自然会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实践证明,把人文关怀融入思想思想政治工作,是引导职工化解思想困惑,克服消极情绪,消除心中疑虑,解除后顾之忧,解决各类思想问题,积极参与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正确方法。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加强,而且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适应新情况的变化。把人文关怀贯彻、渗透、体现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把思想政治工作从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说服力,增强了影响力,更富有战斗力。
第二篇:浅谈关于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郭俊)
浅谈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注重人文关怀
和心理疏导,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综合科 郭俊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出现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法,这体现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如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而如何开展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在企业中也就起到承上启下,把握生产经营这个中心的重要作用。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能够加强和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对象也是人。面对现实企业的生产格局与社会的多样化,人的心理问题呈渐变态势,企业职工经常出现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交织凸现的情况。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科学发展不可忽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思维上习惯于把问题的产生归结在政治觉悟、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把问题的解决落实在引导、说服、教育上。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有可能给员工带来心理伤害。而人文关怀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和关爱,心理疏导是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和关爱基础上的进行的心理调适和启发,通过调适和启发解决存在的思想问题。在人文关怀的前提下,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达到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达到的效果。
此外,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肯定员工的个体价值,关心员工的成长需要,尊重员工在推进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全体员工共享企业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样离不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因此,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加强和改进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能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的和谐发展,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
企业的发展需要发挥员工的积极上进因素。在企业管理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调整员工的不良情绪,提升员工的积极心态,进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也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在企业内部,员工的心理问题一般由过度竞争、过度劳累造成的过度压力,以及长期单一乏味的工作造成的厌倦情绪引起。不管是过度压力,还是厌倦情绪,都会影响到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正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才能够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点子上,才能够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在企业改革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各种市场格局不断调整,各种理念相互碰撞,给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很大的波动,给企业职工的学习生活带来难以抗拒的压力,也给企业职工心理带来一定失衡和扭曲,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对职工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从广义上理解,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的发展和明天的思考,它关怀的是人类的和谐发展。从狭义上理解,是对每一个具体的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关注,对他的人格和价值观的尊重,对他的理想和前途的关心。人文关怀的根本指向是实现人本化生活,帮助每个人提高人生的幸福指数。传统的观念认为财富的积累是提高幸福指数的最有力手段,而心理学研究揭示,职业成就、教育程度、婚姻质量、宗教信仰、社会支持等因素都会对幸福指数产生不同影响,人本化生活最重要的目标是追求幸福,而非财富。心理疏导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是一种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是利用心理学知识来改变人的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达到消除病症,治愈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目的。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理解,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帮助人们进行心理调适,使其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消除思想障碍,解决思想问题,从而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满足个人心理和精神需求的一种科学方法,是思想政治工作人本化的具体体现。
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互为因果的。人文关怀要求在工作中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心理疏导则是在工作中体现了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内心需求的过程。因此,人文关怀的精神需要通过运用心理疏导方法来体现,心理疏导方法运用又强化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深化,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近年来,企业职工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诱导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不健全等各方面的原因,使职工的道德观念受到扭曲,出现“利益化”倾向,重个人利益、奢侈享受;轻道德品质等。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面前,只看到局部、渺小的个人小利,不顾他人、集体的整体利益,因此,为了钱,不惜采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甚至不惜抛弃一切良知、信义和廉耻。价值观扭曲所带来的心理失衡,使人心理上很难找到一个可靠的牢固支撑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研究职工思想变化的新特点,开展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扭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灌输方式,进一步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何抓住职工思想变化新特点,开展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我有如下几点建议,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建立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制度,深度挖掘职工工作潜力
人文关怀是对每个个体人物质层面提供关心和帮助,心理疏导是对每个个体人的人格和尊严的认可,我们不仅仅只是将其做到,还必须做实、做深、做细,在给予关心帮助和尊重个人人格和尊严的前提下,仿效部队责任化制度,建立和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责任制度,板子打到各级身上,层层负责,层层开展,层层落实,以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为龙头,以员工、党员、班组长、工会成员到支部书记、总工会成员、总支书记为基点,将职工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相结合,以精神需求为主,物质需求为辅。具体做法:党员(一级负责单位)负责内容为监察职工思想情况动向,同时要做好相关记录,并作出相应心理疏导措施,对于有困难的职工提出相关人文关怀意见并上报车间,如出现较大心理问题发生时而又不自行处理的及时上报班组长。班组长(二级负责单位)负责内容为全班组思想情况负全责,接到相关情况,及时作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无法进行处理的情况延级上报并附相关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意见。其他各级负责单位沿用以上方法。在此中,多以谈心交心活动开展为主,谈心交心必须做到俯下身躯,放开内心,真心实意的帮助那些有思想包袱的同志,深入了解和总结职工思想动态发展情况,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并作出相关措施进行防范。对实际有想法、有困难的职工首要进行精神和物质帮助,思想有包袱和有偏差的同志及时进行疏导并将其引导到企业生产经营大局中来。确实使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成为长效机制,将影响生产的不稳定因素扼杀于摇篮中,以点带面,彻底挖掘出职工工作潜能,带动企业改革发展稳步推进。
(二)针对劳务派遣职工实际问题,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有效改进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方式、方法
当前企业允许许多要素参与分配,劳务派遣职工收入较低成为“相对弱势群体”,他们心里不平衡,埋怨情绪多,个别职工甚至对改革有抵触情绪。如果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跟不上形势或工作方法过于简单,职工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疾病不能得到疏导,势必影响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企业“相对弱势群体”的出现,需要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开展必要的心理疏导工作。心理学研究证明,文化冲突和社会冲突等都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当人们由于自身或外界的变化致使心理失去平衡,而又无法依靠自我调节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常态时,便会出现心理危机。在日常生活中,劳务派遣职工如果心理产生失衡而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特别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似乎也很难找到平和与宁静的感觉,相反,浮躁、紧张、焦虑、不安、愤愤不平、恶意地看待别人等不理性心理存在于企业当中。这些不理性的心理行为的存在,必然加剧企业和社会的不和谐,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疏导,任其蔓延,不仅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发挥,而且给企业和社会安定造成极大的危害,阻碍企业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多以居高临下、强行灌输的姿态出现,不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加上许多问题是心理问题而非政治问题,用思想政治工作去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有时无济于事或适得其反。相反,心理疏导本着助人的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坚持保持中立不做伦理评判等原则,更容易被职工接受。改进传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办法,就是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开辟一个新渠道。一方面组织企业领导与职工学习心理知识,在个人的潜意识中树立一种有问题自己能够反思和自我调适的印象。企业管理者掌握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方法和相关技巧,对思想政治工作也能够打开一个有利的局面,也能够克服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古板、粗鲁和无条理现象。另一方面强化管理者主动作为意识,不能有等、靠思想作祟,任何事物和人都无十全十美,管理者要主动去了解情况,全面、客观的分析情况,在针对问题对症下药,切不可盲目以对,致使问题升级进而导致相互关系恶化,造成严重影响生产经营的恶性事件,那样就得不偿失了。最后还必须多注意劳务派遣职工个人实际情况和其他人际关系反馈信息进行对比,在尊重个人尊严和人格的前提下,热心、积极的去引导和关心他们,对于他们提出的意见也要慎重考虑,不能只是一味的去应付,如果失去对管理者的信心,他们的工作激情也就会一落千丈,甚至发生逆反心理。总知,管理者必须时刻严格自己的言行举止,主动作为,刻苦学习,耐心教育、时刻换位思考,用自己的真心、诚心和实际行动来帮助劳务派遣职工,将任何不和谐因素扼杀于萌芽阶段,保证生产经营顺利扬帆起航。
总而言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把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职工实际困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提高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辅助作用。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员工个性自由,关注员工身心健康,重视员工全面发展,就能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它不仅仅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还是企业在未来市场经济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法宝。
第三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人文关怀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人文关怀
乔亚峰
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促进职工的心理健康、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对企业而言,需要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保障发展,需要凝聚广大职工的智慧推动发展。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变化,企业发展速度的逐步加快,职工工作和生活节奏也明显加快,各方面的竞争更是日益激烈,从而导致职工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增大,思想日益活跃,由此容易引发一些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如何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促进职工的心理健康、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近年来,甘肃华鹭铝业有限公司党委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企业化实效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为企业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时,第一次使用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概念,提出“加强和改
1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新提法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及社会和谐的本质一脉相承,显示了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新变化,对我们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说服力、增强影响力,必须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一种工作理念的创新,也是方法的创新。人文关怀侧重于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心理疏导则侧重于解决人们的心理障碍问题,人文关怀中渗透着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实现人文关怀的一种手段。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以思想灌输和理论武装为基本途径,注重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素质、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现在,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己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只有把单一的、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转变为多个的、不同层次的、立体的思想教育工作模式,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机地融合起来,把工作触角伸向被教育者的心灵,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积极化解他们的内心困惑,同时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和价值的最大化。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成效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统一在科学发展观下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科学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旗帜和方向,和谐发展是企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而构建和谐企业需要从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出发。为此,公司党委着眼于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着力抓好以“资助和帮扶为主要内容的救助工程、特困群体的生活保障工程、特殊个体的安心工程、生活环境和设施改造完善的安居工程、发展与发展成果共享工程”等五大民生工程的实施,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彻一个“情”字,突出一个“理”字,融入一个“心”字,坚持一个“实”字,思想政治工作灵活多样,深入人心,和谐江麓建设不断提升。
坚持动之以情。“感人心者,莫先手情。”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只有真正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用诚挚的感情感化人,同时关心他们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找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共鸣点,拉近双方的距离。如江麓在维护企业军转干部队伍的稳定工作中,公司党委积极做好军转干部重点对象的思想工作,针对一位多次参与策划集体上访的退休老军转干部,公司领导多次上门做工作。各种倾心关怀和耐心疏导,使这位老军转干部思想发生了转变,表示坚决支持公司的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多次的谈心交流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坚持晓之以理。说理,是进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打开人们心灵的钥匙。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工作对象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不仅要以情感人,而且还要摆事实,讲道理,做到情理相济,以理服人。江麓公司于2006年8月正式启动了改革重组工作,这是公司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政策性强,覆盖面广,必须依法依规进行,积极稳妥地推进。对此,公司党委把做好宣传解释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充分发挥两级党政工团的力量,大力开展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强化信访,热情接待。同时,本着“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有情操作”的方针,在政策允许和条件可能的范围内,积极争取和最大维护职工利益。整个改制期间,公司把职工的意见和呼声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信号”,层层设立信息员,坚持逐级信息日报制,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采取“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细致入微”的心理疏导方式,最大限度地化解了异常情绪,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坚持连之以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重要经验和优良传统,加强与职工群众心灵沟通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只有真诚听取职工群众呼声,真切感受职工群众生活,真正做好做实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才能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司党委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积极推动“凝聚力”工程
建设。如公司2005年成立了困难帮扶基金会,为确保帮扶救助效果最大化,切实将组织的温暖送给最需要的职工,公司党委和工会进百家门,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开展“夜访夜谈”,掌握实际情况,着力解决问题,切实为大家排忧解难。
坚持重之以实。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实效性,解决职工思想问题,必须同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往往实际问题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公司党委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全力去办,再繁也要全力快办,再难也要全力办好,有效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公司在构建企业内部和谐的同时,不忘努力营造外部和谐氛围,妥善处理周边农民关系。因公司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周边市民的正常生活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此他们的意见较大,也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政府相关部门时有反映。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尽力筹措资金,加大环保设施的技术改造,加强环保设施的日常维护和运行,积极实施了污水零排放项目,投资数百万元完成了周边的绿化美化,建设了华鹭公园,支持新农村建设,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极大地融洽了关系,赢得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多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凝聚力和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公司和谐稳定,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三年来,公司经济规模平均以45%的速度增长,2010年面对铝市场产能过剩、价格波动、电价大幅上调等复杂的外部经营环境和大规模项目建设、产能急剧增长等极其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实现工业总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1.41亿元,职工收入也实现了稳步增长。
总之,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一个新的理念,也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运用这一新的理念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我们相信,只要企业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从关爱职工的角度出发,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一定能够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目标的最大值。
第四篇: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与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人文关怀的初识与实践
【摘要]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企业人文关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进步。要建立人才培育机制,打造人才成长的平台;要培育“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企业文化,为人文关怀提供组织保障。
【关键词】企业人文关怀;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
富士康多起员工坠楼事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如此高发的非正常死亡,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当前我国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的深思。如何在新形势下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课题。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其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新名词已经透露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这说明,我们党已经充分认识到,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重大转型期的现实需要,“注重人文关怀”是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体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所以,加强“人文关怀”,是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加强人文关怀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加强人文关怀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GDP实现了年均9.7%的高速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市场经济为人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趋利性,又导致了人文精神的弱化。近年来,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用工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加上先进技术对劳动力的排斥,就业压力逐步增大。当前,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减员增效仍然是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裁减的员工一般都是年龄偏大、学历较低、技能缺乏的人员,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同时减员也给在职人员以巨大的失业压力。这就需要加强企业人文关怀,为深化改革创造和谐稳定的企业环境。
2.加强人文关怀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企业的发展,根本的靠人才。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最具价值的生产要素。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靠的是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一靠培养,二靠引进,三靠留住。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生存和安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情感和受尊重的需要是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就目前的薪酬水平,对高素质人才而言,物质需要基本上不起多大激励作用,人才更看重的是情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关心人才,尊重人才,全方位考虑关键岗位员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籍此打造一支对企业忠诚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3.加强人文关怀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需要。
企业要发展,必须持续提高经营质量和效益。在企业发展方向、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确定以后,关键是全体员工强有力的执行。因此,必须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除了合理的薪酬福利和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外,更重要的要关注员工的精神需求,包括员工各类诉求、心理动态、情绪变化以及承载压力的限度等,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员工心理压力,促进员工身心健康。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能够树立良好的雇主形象,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减低缺勤、离职率,提高员工执行力,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
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途径
“人文关怀”的核心涵义在于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强调人的价值,是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的题中之义。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为企业如何加强人文关怀指明了方向。
1.企业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企业领导作为企业的带头人是否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直接影响到企业加强人文关怀各项措施的落实。企业领导班子要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广大员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并把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员工。企业在制定各项政策时既要立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也要尊重员工的合力诉求,把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统一起来。领导班子成员要尊重员工的权利,维护员工的尊严,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把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传递到员工身边,融入员工心田。
2.建立相关的制度机制,使人文关怀制度化。
加强人文关怀不应该视作企业发展的手段,而应该作为企业发展的目的之一,是企业回报员工的具体体现,因此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常态化,这就需要依靠制度来保证。企业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在薪酬福利政策的制定时,既要坚持市场化的取向,也要尽量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做到合情、合理、合法。要重视员工的劳动保护,创造安全、健康、舒适、环保的工作环境,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设立扶助济困基金,使困难职工和遭遇突发灾难的员工能够得到及时的扶助。
3.建立人才培育机制,打造人才成长的平台。
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松下电器是培育人才的公司,兼做电器产品”。这种“造人先于造物”的人才观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加强人文关怀很重要的是为员工打造成才的平台,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有利条件。因此,企业应该实施高素质人才积聚战略,根据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快培育和引进复合型人才,要坚持以包容的文化,吸引一批人,以宽容的环境,培养一批人,以宽阔的发展空间和上升管道,留住人才。要编制人力资源整体发展战略,构建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需求模型,并以此为根据帮助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要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分层次、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全员培训,促进人才素质快速提升。要着眼与企业战略规划对于关键人才的需求与管理,强化激励约束体系与全面业绩评价体系的建设。
4.培育“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企业文化。要开展丰富
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既可以增加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又能满足员工文化生活需要,培养员工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情趣,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调节员工情感,减轻工作压力,为员工营造一个生活、学习、精神都愉快的环境。要把职工冷暖时刻挂在心上,想方设法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定期对基层员工、外地务工、困难职工、家庭遇到急难事件的员工等进行慰问,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和失调的因素,自觉地与企业同舟共济。加强
对员工的心理辅导,通过剔除员工对工作和生活的负面情绪和思想,来提升他们对工作生活的满意度,以激发员工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信心。
5.建设以党工团组织为主体的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人文关怀提供组织保障。企业党组织、工会、团组织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与员工群众最为密切,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主要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做到换位思考、真诚待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是广大员工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和企业的关怀,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总之,加强企业人文关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既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经营者要把握时代发展背景,重视和加强企业人文关怀,通过人文关怀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员工的内在积极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同时积极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和提供机会,维护员工合理诉求,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真正统一,为社会的全面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3]造物之前先造人:松下幸之助人才管理著 译 者:东方启明,2003-4-1出 版 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与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陈清虎
“人文”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与人的价值、人的理想、人的个性和人的生存密切相关。“心理疏导”就是通过解释、说明改变人的认识、行为和意志,达到稳定情绪、化解矛盾的目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通过“五个结合”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是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是建设和谐企业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
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新理念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对于企业而言,就是需要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保障发展,需要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推动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发展。信息全球化拉近了人类之间的距离,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这些都会导致员工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的增大。同时,员工的思想日渐活跃,也会引发一些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何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内涵
所谓人文关怀,简单地说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与人的价值、尊严、理想、个性和生存状态及其意义密切相关。心理疏导是一个医学名词,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就是应用心理学知识,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改变人的认识、行为和意志,达到稳定情绪、化解矛盾的目的。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注人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把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起来,扩展到正确和谐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这就使人文关怀的内涵得到了延伸,也更易于落到实处。二者都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都是为了培养人和塑造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需要从认知角度提升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也需要从情感、意志、行为等多个层面进行培养、塑造。只有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才能更好地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提升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2现代企业实施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意义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是建设和谐企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措施。
2.1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长期以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过“三会一课”、党委中心组学习、辅导报告、形势任务教育、政治学习等途径和形式,内容和手段比较单一,成效还不是十分明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企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注重对员工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员工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把这种关怀体现在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企业与员工共享成果”的理想目标上。因此,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仅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2.2是建设和谐企业的迫切需要
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基础是人的心理和谐。
在企业,员工只有拥有和谐的内心世界和健康的心理,才能够具备应对企业改革改制所带来的各种矛盾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才能够不断增强对企业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积极推动员工的心理和谐建设,努力探索在新的环境下有效
提高员工心理承受力的方式方法,自觉地在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重要环节建立起良好的应对机制,培育和谐的心理氛围,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人文环境,是现代企业建设和谐企业的迫切需要,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2.3是建立企业内部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措施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通过疏导工作对象的心理问题,有效解决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减少焦虑、抑郁、恐慌及其他不良心理状态,改善和化解员工交往中的非正常行为,包括对他人、对周围事物的偏激看法,促进人格成熟,能以有效且适当的方式、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面对压力,处理好工作、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同时,能够帮助员工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从而达到和谐人际关系的目的,促进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建设。
3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企业实践工,进而把员工培养成为政治坚定、爱岗敬业、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企业建设者。广州分公司注重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的紧密结合,从细微处人手,不断改善、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员工切实感受企业的关心与服务,进而以更大的热情投人生产活动。
3.2注重企业需要与尊重个性的结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成才需要和成长发展的实际效果。因此,在注重企业发展需要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员工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广州分公司充分考虑员工的群体特点和个性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制定、工作的实施和管理上,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设置发展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努力为员工创造“心情舒畅、信念坚定、健康向上、工作主动、能征善战”的良好的工作环境、学术环境、人际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3.3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经过历史的积淀、扬弃、凝聚,每个企业都会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并透射其独特的感染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召广大员工,由此也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财富。企业在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这种宝贵财富的传承和弘扬,充分挖掘企业发展史的文化内涵,引导员工传承企业优良传统和企业精神,自觉把个人的
第五篇:在人文关怀中体验历史
在人文关怀中体验历史
———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教学过程(节选):
导入:播放MTV《春天的故事》(画面出现小草破土而出、儿童奔向前方、大潮初涌等)师问:从录象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感觉?它指的是什么?
生答:春天,改革开放。
师:对,指的是改革开放,迎来了春天的故事,我国走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问:)春天以前是„„?指的是什么?
生:冬天,文化大革命。
师过渡:在冬天还未走远,春风刚刚吹起之际,还有一段乍暖还寒时节,李清照曾有词曰“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结合历史特征,这里所说的“乍暖还寒”指的又是什么? 生答:在徘徊中前进。
(投影)
第一幕
乍暖还寒
—(1976--1978)在徘徊中前进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出此时的“暖”意从何而来——即徘徊中有哪些前进的表现? 生:科技文化出现新的面貌,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补充介绍)
师:这些成果的取得都与——邓小平的整顿密不可分。其中有两件大事特别值得一提:一是1977年底恢复高考制度。我们知道“文革”期间,中学毕业生,也就是所谓的知识青年,出路何在?
生:上山下乡。
师:对,到农村的广阔天地中接受锻炼。那时大学的主要招生方式是通过人民公社的推荐,推荐人才的主要依据是看出身,是否根红苗正,对革命的贡献如何。因为“宁要一个没文化的劳动者,不要一个有文化的精神贵族”,“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作为臭老九被打倒。所以,恢复高考的欣喜对于一代人来说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而这不仅仅是一代人的幸运,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幸运。
第二件事:而到了1978年3月18日,这是广大知识分子扬眉吐气的日子。这一天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生产力”,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感到无比振奋,从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时代的强音,广大知识分子如鱼得水。比如著名的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的猜想》关于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就是此时浮出水面,为世人熟知。师(过渡):以上这一切似乎使人们感到了“柳暗花明”,但是“乍暖还寒”,又出现了“山重水复”的景象。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再说出“徘徊”的局面有哪些? 生一:党的主要领导人仍然犯“左”的错误,指导思想也没有改变。
生二:还有党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
师(补充材料):华国锋当年对毛泽东晚年的政策积极贯彻,得到毛泽东的称赞“你办事,我放心”,成为毛泽东指定的合法接班人。“在他的任职期内,无论是政治风格还是个人外表方面,华国锋都极力模仿他的前任,甚至他留的发型也是他的恩师所喜爱的”,在经济建设方针上,他也是一脉相承。
(投影材料)
国民经济十年规划“要建设120个大项目,其中有10大钢铁基地,9大有色金属基地,10大油气田。(这个计划在20年后事实上也不可能完成。)1978年7—9月,国务院召开务虚会,强调要善于利用国外资金,大量的引用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宝钢是在上海北郊的海滩上平地而起的钢铁基地,既无基础生活设施,又无现存的矿山可以依附,通过长达十多年的时间,硬是用美元造出了一座‘宝钢’。这是1978年国民经济‘洋跃进’的典型代表„„即使是到现在为止,的所有矿石要靠从澳大利亚进口,否则,宝钢就只能是一只饥饿的骆驼。”
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在经济建设方针上又出现了急于求成。
师(过渡):这种徘徊的局面真的是印证了“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想走出这种困境,最关键的是什么?
(经过前面的铺垫,已经水到渠成,学生迅速齐声回答)解放思想。
(真理标准问题的的讨论这一内容,结合播放资料片,出示文字材料)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讨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
(以形象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这场讨论的作用和意义略)
师(过渡):乍暖还寒时候终于被一声惊天春雷驱散,(进入第二幕),十一届三中全会带领我们走进真正的春天。
(投影)
第二幕
春雷惊天
—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出示思考题):结合“文化大革命” 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回答)
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人们生活在疯狂的个人迷信束缚之下,会后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生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以阶级斗争为纲”,全会决定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生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展了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三个方面概括,(历史意义的分析略)。
师过渡:至此,我们已经能够感觉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而且春风化雨滋润大地,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
(投影)
第三幕
春风化雨
—实施:拨乱反正
(过程略)
(小结略)
师过渡:我们这一代可以说是完全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成长起来的,请同学们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伟大的转折带给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你有哪些切身感受?”
(学生立刻展开热烈的讨论,纷纷举手发言)
生一:我们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里上课。
生二:以前买东西要用粮票,布票,肉票等,现在只要用钞票就可以了。
生三:现在高楼大厦多起来了,马路宽起来了,交通更加便捷。
生四:现在通讯也方便很多,电话走进千家万户,手机也越来越普遍。
在学生的热烈的发言中,教师适时结束语:“从同学们的感受中我们可以发现,1978年的确是中国命运的大转折,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我们已经走进一个新时代。让我们在这份激动当中共同放歌!”
伴随着多媒体的播放,师生齐唱《走进新时代》。
案例分析: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说起历史,就好像故纸堆里的一位老学究,呆板毫无生气,令人望而生畏。历史中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人们头脑中全是一些模糊的面影,那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史诗般的画面都是干涩枯燥不甚清晰的棱角。所以往往出现学生喜欢历史,但对历史课望而生畏的现象。造成可能学生会在教师的权威影响下,背诵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点,但历史课堂生活十分琐屑、贫乏和沉闷,以至于学生人文关怀和创造精神的缺失,综合实践能力的匮乏。
我觉得,我们的历史课堂不应该给学生形成历史是遥不可及的感觉,而要抓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注重带领学生用情感“走入”历史、用心灵体验历史、感受历史跳动的脉搏。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尝试着人本追求,营造历史美感的教育情境,力争引导学生在人文关怀中体验历史,使学生同时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针对本节抽象思维性比较强的内容,我特别创设出整个“走入春天”的意境,从“乍暖还寒”到“春雷惊天”再到“春风化雨”,老师作为指导者的身份,带领学生徜徉在这份“春”的意境中。
这节课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向学生提供照片、文字材料、录象(视听材料)等丰富的史料。
学生思维活动中的感知、想象、联想都被教师创设的历史意境激活了,师生在情感上处于共鸣状态。
绍兴一中分校裴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