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文关怀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在其中起着首当其冲的作用。我国经济的发展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物质保障,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人们的消费不再局限于物质的消费,而更多的转向发展和享受的消费。于是,旅游便成为大众普遍的一种消费方式了,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人们去旅游,更多的是为了融入自然,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感受异域文化。我们所深入贯彻落实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需要在旅游景观的设计及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不断加入适当的人文关怀,让大众“游有所乐”,满足他们的需求,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我国的第一部《旅游法》在2013年10月1日宣布正式实施,其中对旅游的相关内容都作了明确规定,它以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为主线,与现行法律和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关键词:人文关怀;旅游景观;设计;应用
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进一步深化,我们越来越开始重视人的发展及人的精神世界,为此,旅游业也成功实现了转型,由最初的纯粹观光旅游向个性体验观光旅游转变,游客也不再单纯的满足于拍照留念、购买旅游纪念品,而渴望进行全方位的参与,即通过个体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种种感觉投入其中,这种体验是相当奇特的。当然,这都得益于旅游景观的巧妙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入了人文关怀精神,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成为旅游业的发展的基础。在旅游景观中不断的渗透人文关怀,不断创新旅游景观的设计,可以不断完善旅游业的相关服务,持续满足人们的需求,推动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逐步实现,这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旅游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保护了生态环境,满足了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人文关怀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一)人文关怀概念的起源
人文关怀,是西方世界的一个概念,它起源于14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作为欧洲中世纪神学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实现人的个性解放,人要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还要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等。在西方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满足人们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文关怀概念的发展
从西方世界的人文主义来看,人文关怀的具体内容包括:认为人不仅是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而且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肯定人处于主体和核心地位,即在物质、精神生活中均处于主体地位,不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还是在实现自身发展的方面都占核心地位;追求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统一的目标;注重满足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仅注重人们物质层面的需要,而且注重人们精神层面的需要;不仅要创造条件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发展需要,而且要致力于人的享受层面的需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们各方面素质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总之,人文关怀的内涵丰富,但贯穿于其中的主线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关注人的个性,满足人的各方面需求。
二、旅游景观中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物质层面的关怀,另一方面是精神层面的关怀。物质方面的关怀是最基础的,主要涉及的是人们的生存;精神层面的关怀是更高层次的,主要涉及的是人们的发展和享受。旅游景观中的人文关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游客的人文关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尤其要对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关爱,满足他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要,落实好旅游景观设计中的人文关怀;二是要重视对目的地旅游发展的人文关怀,不能忽视对旅游景观的人文关怀,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在旅游景观的设计中更多的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统一发展,构建美好的、和谐的相处环境。
三、人文关怀在旅游景观设计中
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休息和服务设施不完善
目前在好多旅游景观中,基本的休息和服务设施还不是很完善,设计也不是很合理。例如:洗手间数量比较少、座椅和座凳设计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而且比较缺乏;对一些自然景观的描述不详尽,无法满足人们的知识;草坪上的警示语比较生硬,不能很好的深入人心等等。
由于旅游景观中的人文关怀设计理念,要求关注人的需要,因而面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在游客游览观光累了的时候,很需要一些专门的提供休息和服务的场所及设施,比如停车场、凉亭走廊里配置的一些座椅座凳、洗手间、饮水器、垃圾箱等必要的服务设施,这些设施应尽可能人性化点。同时,为进一步促进本区域文化的传播,可以在旅游景观中尽量设置一些壁画、雕塑品,通过利用能形象展示旅游地区文化的方式,来传达一定的人文精神。
(二)缺乏无障碍设计理念
无障碍设计,指的是在旅游景观中应充分考虑到无障碍物和危险物。人文关怀要求我们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注,尊重他们,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对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关爱,所以,我们的旅游景观设计更要有所体现。
然而在许多旅游景观的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等这些弱势群体,比如一些旅游地只设有台阶,而没有残疾人通行道,这是极其不合理的,从而导致弱势群体无法参观相应的景观,产生心理落差,这种设计就缺乏无障碍的理念,相反却给他们造成了障碍。因此,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者必须要全面考虑,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广大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立场上,为他们提供一个方便和安全的途径,努力营造一个人人都能平等参与的环境。
(三)割裂人与自然的关系
旅游景观的设计更多的是为了考虑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因而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忽视了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此,应加强教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景观的设计中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兼顾社会效益,建设和谐的生态文明旅游景观。
四、人文关怀在的旅游景观设计中的成功案例
人文关怀是园林设计的灵魂,也就是说,园林是为人而设计的,为人而服务的,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因地制宜,对景观进行设计,为人们提供一个休息、娱乐的场所和空间,满足人们的种种需求。要使园林在历史上长存,它的设计必须要有人文关怀。下面我们就以苏州园林为例,说明人文关怀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人文关怀在旅游景观中应用的成功典范----苏州园林,它是东方文明造园艺术的典范,是中华园林文化的骄傲,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对旅游景观的设计既要关注人,也要关注自然,这就要在设计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二者的矛盾,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传统的观点都是重视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实现不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就在人与自然之间产生了矛盾,人们只想着征服自然,却不主动承担责任,这样的发展会引起反面影响,大自然迟早会对人类进行“报复”。
苏州园林的造园家贯彻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合理的利用了自然这个因素,采取了独特的造园手法。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它的总体布局是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阁轩榭皆临水而建,突出水资源丰富的特性,独具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把水作为园林的灵魂,临水布置了形体不
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平桥、配置的建筑及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共同构成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画面。拙政园的建造利用园地水资源的优势,实现自然与人相互融合,和谐相处。
(二)突出浓郁的家园情怀
浓郁的家园情怀也是对人文关怀的体现,苏州园林是古代富商、官宦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上,为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的结果,家园不仅是人们日常的栖息地、住宅地,更是人们向往的精神世界的家园,因而,苏州园林也一向被人们称为“文人园林”。许多文人都致力于造园、改园,他们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也是对自身情感的一种表达。苏州园林的建筑都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运用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使得园林呈现出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在建筑中配置各种各样的点缀艺术品,比如匾额、楹联、书画、雕刻、家具陈设、摆件等等,这些都为园林的美贡献了一线生机与活力,使得苏州园林更具家园气息,为文人提供了抒发情感的理想家园和精神的寄托之地。
五、结语
通过对上文的叙述,我们得出文人关怀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旅游景观的设计要尊重自然,维护生态,把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旅游景观的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为人们服务,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蒋聚波.浅议设计中的人文关怀[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2]师卫华.西方现代景观艺术对中国园林设计的启示[j].山东农业科学,2008,(06).[3]丁毅.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地域性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0.[4]李丽娟.融入人文历史的地域性生态景观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08,(04).[5]项彤.景观设计中的自然辨证法[a].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2年安徽省科协年会宣城分会论文集[c].2012.作者简介:
程巍,硕士研究生,洛阳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景观规划设计。
第二篇:人文关怀在信访中的应用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信访稳定工作中的研究与应用
摘 要:本文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将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新思维、新方法引入信访稳定工作,初步探索了信访中人本关怀的实现途径及现实意义,明确了搞好新时期信访稳定工作的基本思路,为促进矿区和谐注入了活力、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以人为本 心理疏导 信访稳定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思维与论断,不仅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宝,也为我们构建和谐矿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同样需要高度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只有本着关心、爱护和尊重的原则,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打动人,才能在广纳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畅通与职工群众的联系,才能确保信访稳定工作卓有成效,使其成为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窗口,有效促进矿区和谐。
二、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基本认识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简而言之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心理疏导是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来改善或改变对方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作为改进信访工作的基本方法两者均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只有以人文关怀和心理问题处理方法为切入点,不断提升处理个体思想问题的层面,才能更好地促进信访稳定工作顺利开展。
三、信访稳定工作中人本思想的实现途径 ㈠坚持急事快办,在真情服务中体现关怀
实践表明,大凡群众来信来访,哪怕是再小的事情,对于其本身而言,都是一件大事、急事。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信访无小事”的观念,按照“急事快办”的原则,为信访群众提供真情而满意的服务。
1.要将心比心、竭诚服务。人不伤心不落泪,人无难事不上访。相对来讲,上访群众大多是遇到了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问题,才走上信访之路的,他们特别需要理解、关心和帮助。面对职工群众上访,我们绝不能有事不关己、麻木不仁的态度,更不能把它们提出的问题当作无理要求、当作小事一桩,甚至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这样不但 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容易激化矛盾,使上访人员变成上访老户,上访问题变成信访积案。应当带着对职工深厚的感情,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把他们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积极主动为其解难。应当理解、善待、关爱上访群众,动真情、用真心、使真劲,在职工群众遇到困难的时候,帮他们一把;在职工群众失去信心的时候,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在职工群众受到委屈的时候,为他们消气化屈,真正做到以善心理解上访群众,以诚心尊重上访群众,以爱心温暖上访群众。
2.要尽职尽责,精心服务。信访是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解决信访问题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上访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职工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希望我们给他们排忧解难。为此,要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处理职工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要耐心接访,细心理事,认真对待每一封来信、每一次来访,重视解决反映的每一个问题,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对初访要态度谦和、言语亲和、明辨情况、公道处理,力争一次性解决问题,避免重复上访、反复上访,防止简单问题复杂化、个体问题群体化。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信访责任,明确责任主体,界定责任层级,细化责任内容,形成奖惩分明、层层落实、衔接无缝的责任体系,防止矛盾层层上交、群众层层上访,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
3.要急人所急,高效服务。一般来讲,多数上访职工群众找上门来的事大多是急事、难事。这些事往往是越堆问题越多,越拖问题越复杂,处理难度越大。因此,信访工作必须讲求时效,力求实效。凡是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全力去办,再繁也要全力快办,再难也要全力办好,切不可因小而忽视、因繁而拖延、因难而推诿。对职工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要按照法律政策的规定,想方设法协调解决;对不符合政策和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做好解疑释惑和教育疏导工作,确保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办。总之,要以及时快捷的效率取信于民,以问题的实际解决取信于民。
㈡坚持难事巧办,在情理沟通中体现关怀
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思想空前活跃,各种矛盾纷繁复杂,信访工作越来越难是不争的事实。越是难事越要创新办法,注重真情暧心、沟通顺心、政策定心,在情理沟通中化解各类信访难题。
1.要热情接访、动之以情。大多数职工群众上访都是为了讨个公道、要个说法,也是为了赢得理解与尊严。接访者态度热情,哪怕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杯暖人的开水都可以迅速让上访人心平气和,从 而达成顺利沟通,促进问题解决。为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热情而礼貌地接待群众来访,努力做到门好进、人好见、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去掉官腔、放下架子、平等相待、专心倾听、认真记录,同上访群众进行朋友般的交流。有时遇到上访群众情绪激动,哭啼吵闹,甚至威胁谩骂的情况,也要宽宏大量,宽容理解,经得起骂、受得住气、耐心劝慰、细心劝导,尽快使上访者头脑冷静下来,避免酿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总之,必须自始至终使来访者感受到亲切、祥和、温馨的气氛,感受到受人尊重、被人理解的温暖,从而消除心理隔阂,拉近心理距离,融洽接谈气氛,迅速在心理上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有效促进上访问题的化解。
2.要解疑释惑、晓之以理。这是信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信访工作攻坚克难的有效手段。从当前我公司的一些信访难题来看,有的来访者诉求合情合理合法,但因客观条件不具备一时还难以解决,对这类问题要耐心细致地说明情况,体贴入微地解释原因,及时化解群众的思想疙瘩,并积极创造条件去尽快解决。有的是由于不了解法律、政策而反复上访、重信重访,对这类问题则要面对面地做好法律、政策宣传解释工作,打消信访人的疑虑,消除信访人的误解,力争使信访人停访息诉。有的来访者因改革变化冲击而心理不平衡,对这类问题则要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劝导,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改善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集体,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面对困难和压力,促进心理和谐。有的来访者提出过急、过高甚至无理要求,即使政策上无依据、道理上亦讲不通,对其要求解决问题的急迫心情也应予以理解,不能一推了之,而要带着感情耐心做好说服工作。总之,要通过把政策说透、道理讲通、情况表明,消除来访者的疑虑,使群众心悦诚服,最大限度赢取上访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3.要规范引导、安之以法。在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基础上,还要把握原则分寸,依法规范人、安抚人,维护好上访秩序。“依法”就是要依照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关规定,正确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具体的操作中,既要防止不依法办事、不按政策办理,损害群众合法利益的行为,又要防止为息事宁人而突破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无原则地迁就、满足信访人的无理要求,形成“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导向。要引导信访人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做到知法、守法、依法信访,逐步改变那种“找上级、找大官、告衙状”、“官大于法”、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的错误认识。要广泛宣传《信访条例》,引导群众自觉规范信访行为,自觉维护信访秩序。同时,对极个别经多次教育仍缠访不止、无理取闹、寻衅滋事,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的老信访户,要依法予以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㈢坚持好事实办,在排忧解难中体现关怀
信访工作实质是一项排忧解难的工作,是联系群众、服务职工的一件好事、实事,要切实增强主动性、敏锐性,坚持关口前移,主动作为,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1.要主动下访、体察民情。大量信访问题起源于基层,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在基层。只有积极深入基层和群众,广泛了解社情民意,超前排查,超前调研,超前介入,信访工作才能增强针对性、主动性和时效性,达到固本强基、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的效果。要紧紧围绕宣传政策、慰问群众、了解民情、排查纠纷的目的,把下访作为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推动工作的一项重要方法,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起领导定期下访、经常下访的长效机制。力戒走马观花、华而不实的下访,真正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问题,下到基层单位、车间区队、千家万户,访出群众的所想、所需、所急、所怨,访出可能引起群体上访,影响矿区稳定的苗头和隐患。同时,把建立完善领导接待日、民情恳谈、建议征集等便民措施作为领导下访的重要补充和延伸,进一步拓展下访渠道,提高下访成效,把主动下访、体察民情的过程,变成排查纠纷、解决矛盾、加强沟通、促进和谐的过程。
2.要及时疏导、化解民怨。“物不平则鸣,人不平则怨。”当前正处于改革发展、利益调整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复杂化,一些群众的利益失靠、生活失助、情感失落、心理失衡的现象比较突出。及时抓好群众心理疏导,防止情绪激化是超前防控信访事件的有效手段。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准确了解和把握群众的思想情绪动态,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地疏导,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对于问题较多、怨气较重、矛盾较大的重点人群,要保证信访渠道畅通,让他们有合理表达利益诉求和发泄不满情绪的途径,切实做到变“堵”为“疏”、变“拦”为“解”、变“控”为“化”。同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劝导、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理解等方式,疏导群众怨气,缓和紧张局势。最为重要的是,在了解情况、找准症结、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
3.要切实帮扶、排解民忧。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公司内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困难群体,帮助这些群众解决困难既是各级党政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减少上访事件的治本之策。为此,我们要紧紧围绕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尽力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燃眉之急。要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努力做到低保户应保尽保;加大扶贫帮困和送温暖工作力度,解决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总之,要 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坚持从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出发,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用帮扶的行动引导群众,用帮扶的成果感化群众,在帮扶群众、排解民忧过程中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矿区和谐。
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促进信访稳定的意义及作用
㈠在信访工作中弘扬人文关怀、引入心理疏导,从微观角度来说可以帮助上访职工群众树立信心和希望,还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帮助;从宏观而言有利于提升大家的思想境界,改造社会文化心理,促进矿区和谐进步与发展。
㈡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帮助员工走出心理困惑和心理阴影,推动企业形成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心态,使他们蕴藏在心底的巨大潜能喷薄而出,促进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㈢在公司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加强职工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把握思想动态脉搏,把影响职工心理健康的不稳定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无疑对于促进和谐矿区建设,为“1523”战役的顺利推进能够发挥稳定器的作用。
㈣采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方法提高了信访稳定工作成效,引导、理顺了职工群众依法上访的秩序,从根本上减少了信访问题的发生,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做好信访工作是维护稳定和促进企业发展的政治需要,只要我们能够在牢牢把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基础上扎扎实实的提高办信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在构建和谐矿区进程中更好的发挥“保驾护航”作用。
第三篇: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尤其是指人类文化中的科学、优秀、健康的部分。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主要表现在重视人、关心人、爱护人。总而言之“人文”就是重视人的文化。人文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自然意识提高的主要反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和心理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除了生理、心理的需求外,患者还有社会支持的需求。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人文关怀是文化护理的核心,是护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现代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人文关怀护理也将贯穿于手术的全过程。研究证明,经过心理准备而情绪平静的病人能更好的耐受麻醉、减少术中危险和术后并发症。手术室护理人员运用人文学科的知识和理念为服务对象提供高品质的护理,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并扩大其服务内涵。现将近年来有关手术室应用人文关怀的现状作如下综述。1人文关怀式优质护理
手术室是临床治疗过程中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科室,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及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手术是拯救患者生命具有创伤性的重要治疗手段,大部分患者将手术当作一次重大的痛苦经历。因此,绝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在手术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多疑、害怕、恐惧、抵触、消极等不良心理活动[6]。人性化护理是整体的、个性化的一种临床护理模式,在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入手,为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一个优良的人文环境,对其进行细致地关怀,为其提供周到的服务。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使其在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都能达到愉快状态,使其不良心绪充分消除。可以使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性提高。2营造人文环境和氛围 2.1手术室设备的配备、完善和使用手术室应配备层流手术间,物品的摆设规范化、标准化,做到整洁、明朗,减少血迹、污垢对患者的视觉刺激。配置保暖设备,补充足够的柔软棉垫,适合各种手术体位使用,防止患者术中压伤。
2.2强化人文知识的学习,营造人文护理环境护理人员着装整洁,淡妆上岗,端庄大方。态度主动热情,语言文明礼貌,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不但要学习医学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法学、美学、伦理学以及预防、保健知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力,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患关系。营造人文关怀的手术室环境和气氛,可以为手术患者带来安全、舒适的感觉。在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两大要点:一是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生理需求;二是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心理、生理需求[9]。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的手术室气氛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规范护士的礼貌用语。②融洽手术室内的各种人际关系,如护患关系、医患关系、医护关系等,营造一种温暖的充满爱意的环境气氛。③进行护理操作前给予解释说明,将人性化理念融入护理技术服务中。3人文关怀方法
3.1术前当班护士接到患者手术通知单之后,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一天到患者病房对其进行访视。首先对即将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病历进行仔细的翻阅,就患者的一般情况向主管医生或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彻底的询问,如病史、发病时间和手术部位,以制定人性化的护理措施。然后到病房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将手术室的具体环境、术前的准备措施、术中和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进行介绍。讲解同类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的实例。使患者对手术室的环境以及进入手术室的准备工作有一定的了解。热情回答患者的提问,通过与其进行的交谈,对患者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的术前恐惧心理得以减轻,能够以更加稳定的心态更好的配合手术及术后治疗。
3.2术中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当天,当班护士到病房把患者接到手术室,将手术室的环境向患者进行介绍,使患者的陌生感尽早消除,室温保持在22-25度之间,防止患者受凉。对患者的情感变化情况进行仔细观察,根据实际需要,提供适当的关怀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对患者保持足够的尊重,术中要进一步了解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如大部分患者对身体的过多暴露感到羞怯,在对其进行护理时应进行必要的解释,并注意不必要的部位暴露。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充分感觉到护理人员对其的关心和体贴;在手术进行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液体的通畅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的暴露肢体进行有效的保暖,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要不时进行舒适度询问,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对每位患者都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及责任感,在护理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保持环境的安静,各项操作稳、准、轻,避免刺激与影响,使患者较平稳舒心地度过手术期。3.3术后巡回护士要和麻醉师一起将患者送回病房。注意患者的保暖,为其穿好衣裤或盖好被单,注意其病情变化情况,防止发生意外事件。如果有引流管应进行妥善固定,对患者进行移动时动作要保证轻柔,避免由于震动导致疼痛。将患者安置好后,向病房护士进行详细的交班,并告知家属日常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说明手术很成功,鼓励患者战胜术后24小时所产生的疼痛。对手术进行评价,加强术后护理知识的宣传。采取适当有效的护理方案进行术后护理。如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讲解术后的一些常见反应,如何预防和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在术后的回访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患者的精神状态、神志、体温、饮食、二便、睡眠、疼痛、伤口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对患者与其家属给予护理工作的配合和支持表示感谢,再次向患者说明手术非常成功,使患者安心,避免患者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顾虑进而对其情绪造成影响。
4.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服务流程
4.1.每周一、三两次简短晨会布置工作,其余时间要求护士陪伴在病人身边,准时完成手术前各项工作准备工作,保证手术按时开始,保障了病人安全。
4.2采用弹性排版模式,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保证病人得到应有的照顾与护理。
4.3.排器械清洗班,把由每位护士手术结束后清洗腔镜器械改为专人清洗,暨保证了清洗灭菌质量,也让洗手护士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做好下一台手术的器械准备工作。
4.4.再造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提前一天将手术器械、体位用品送人手术间,减少了护士的无效劳动。
4.5.加强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的沟通,合理安排手术室人力、物力资源,保证任何时间病人的手术需求。
手术室会积极探索更多的措施和方法,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推广、深入。细化护理服务内涵,将优质护理指标具体化。努力深化各项措施落实使病人满意度提高到98%,术中压疮发生率下降刀1%。同时根据国家和等级医院评审精神,进一步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科学设置护理岗位,通过岗位说明书将职责和任职条件有效统一,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安岗聘用,逐步将护士按身份管理转变为按岗位管理并逐步完善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4结果
4.1手术室护理人员思想观念有明显转变体现了人文素质和人文感情的素养,从本质上认识到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之上,护士才能在工作中主动融入到人文关怀里,为患者提供更加体贴细致的护理服务。
4.2患者满意度提高由于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落实到位,提高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度。也使护士自身价值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实现了护患双满意。手术中的人文关怀,营造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丰富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内涵。让患者感受到护士亲人般的照顾与关怀,在心里上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了信心,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素质修养,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3护理质量提高,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良好的人文关怀,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对就医的恐惧感,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关怀越深,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就越高。
4.4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人文关怀式的优质护理拓宽了护理范围,丰富了护理内容,使各项护理行为更加规范。尤其是面对特殊的肿瘤患者,“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要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与安慰。使患者和家属更加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热心、耐心、细心和关心,对医院的各项治疗和护理更加的放心、安心、使护理纠纷和患者的投诉消灭在萌芽状态。5小结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新的医学模式从“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医学模式改变的方向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扩展,人文关怀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要求手术室护士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推行充满人文关怀的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围手术期服务。有效的人文关怀能增强患者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人文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也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为患者康复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
总而言之,手术室整体护理引入人文关怀,可取得非常好的手术效果,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平稳心态,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防止手术后出现不良情绪,使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人文关怀融入手术室护理,充分体现了护理学是一门人性化学科,护理过程中对病人的关怀照顾是一种人性和情感的体现。这丰富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通过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掌握患者的实际需要,提供适合各种的服务,做到与病人同在,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依赖感,能有效地减轻紧张焦虑程度,使其精神放松,情绪稳定,从而降低了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护理模式的转变,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不仅自身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还提高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体现了护士的专业价值。
第四篇:人文关怀在手术室的应用
人文关怀在手术室的应用
【关键词】 人文关怀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文服务已成为医院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文化中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艺术成为竞争的焦点,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文关怀既符合医疗护理需求不断增长的客观形势,也代表了护理学科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趋势。手术室护理人员运用人文学科的知识和理念为服务对象提供高品质的护理,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并扩大其服务内涵。现将近年来有关手术室应用人文关怀的现状作一综述。
人文关怀的相关范畴
人文本义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狭义上包括文学、艺术、法律、哲学、历史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人文精神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对人的生存意义、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发展珍视和关注的思想,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人文素质指一个人通过人文学学科知识的学习积累或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1]。人文关怀是指从人文精神方面的关心和教育。护理人文关怀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以病人为中心,是科学加艺术层面上的护理“灵性”[2];人文精神是人文关怀发展和应用的动力,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是人文素质的基础,是体现人文精神、实施人文关怀的必备条件和工具[1]。
人文学科教育现状
医学人文学倡导者提出学习人文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同情患者、学会换位思考以及运用人文知识解决道德上的困惑。我国的护理人文学科起步较晚,1983年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来,护理专业新课增幅的比例较小,直至90年代护理教育者仍未将文学和艺术课程置于护理教育突出的位置,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缺陷[3]。
手术室实施人文关怀的现状
医学模式转变之后人文因素逐渐受到重视,随着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人文关怀理念已被广大护理人员所接受。以人为本的服务,是现代手术室护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近年来,护理界和医院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纷纷采取应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4-6]。主要做法是:
3.1 定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人文关怀理论运用于手术病人的整体护理 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内涵是为病人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并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应用于生命科学之中的护理[7]。将护理人文关怀理论贯穿于手术的整个过程,使病人得到手术室护士亲人般的照顾与关怀,感受到人文关怀的温暖,护患关系融洽。术前通过介绍环境、了解病人、体位锻炼、心理护理等访视方式做好护患沟通[8],使病人感受到手术室护士对他们的重视以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术中注意细节服务,如礼貌用语、握病人的手、抚摸病人的脸等可缓解病人紧张的心理状态[9],麻醉后再给病人留置尿管、术中减少噪音、及时给病人保暖等,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尊重病人的信仰达到跨文化护理[10]。增设家属等候区、送病理标本前给家属看过、术中通报等一系列对手术病人家属的人文关怀[11],可减轻家属紧张焦虑的情绪,为提供护患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术毕病人清醒时,手术室护士有必要向病人解释束缚的必要性,取得病人的理解[12],并及时擦掉手术部位的血迹,避免刺激病人及家属[9],注意交接过程的人性化服务,适当止痛减轻病人的不适,术后随访避开就餐及休息时间以体现对病人的关爱。整体护理激发了手术室护士广泛学习医学、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美学等人文科学的自觉性,推动了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了手术室护理满意度[7]。
3.2 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 护理管理者组织护士们进行人文理论的相关知识培训以提高人文素质,加大护理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促进学科发展。培养手术室护理人员积极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应用护理美学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身形象,通过礼仪培训、职业形象讨论、将在岗礼仪、规范等融入护理行为;用良好的形体语言增强护患之间的沟通[13];不断加强业务技术的训练及沟通技巧的学习,掌握现代护理服务的运作方式和技巧,从外表到内涵修养均得到全面的提高,转变了护理服务理念,提升护士职业形象[14]。
3.3 逐渐完善人文关怀的氛围 管理者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通过改善手术室文化环境、护理设备、护理制度,将护理服务文化和临床护理工作结合在一起以完善人文关怀的氛围。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整体手术配合力度,让手术医生感到更多的体贴和关怀,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不断完善手术室的规章制度,规范服务流程,完善服务制度,强化服务意识,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为顺利完成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3.4 引进先进的服务管理体系 提倡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理念,简化服务程序以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者参与具体工作,在言传身教中体现人文关怀;通过加强自身学习提升品格、巧妙安排工作时间、弹性排班、重视手术室护士的需求、倾听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15],组织好集体内部达到真诚而持久的合作;鼓励员工参与管理,为手术顺利高质量完成出谋划策。人文关怀渗透到护理管理的全过程,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每一名护士的身心,对她们的关心延伸至其家庭,避免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让他们自觉用一颗爱心去对待每一个病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就象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在实践中共生互动,互补互通,二者和而不同[16]。
3.5 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赢得满意度 手术室护理中的人际关系是指同护理有直接关系的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护士和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之间的医护关系,护士和病人之间的护患关系和护士相互之间的护际关系。处理好手术室人际关系,对于维持手术的正常秩序,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行,具有积极的协调和推动作用[17]。用人际关系学、护理心理学等多种人文知识去认识人、理解人、关心人,医护之间彼此尊重,密切协作,护际之间以坦荡的胸怀容纳并理解对方,学会换位思考,团结友爱共同建立舒适,愉快,和谐,安全的护理环境。沟通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连续性的手段,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注重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从了解自我情绪,认识他人情绪,对情绪的控制、调节和转移着手,才能更好地赢得医生、病人及家属的满意[14]。
手术室实施人文关怀面临的问题
4.1 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紧缺 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室护理专业操作范畴也不断扩展,手术室护士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增加。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人员不足,护理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以人为本的目标也就无奈成为空谈,手术室护理人员缺编和日益繁重的护理任务需进一步得到重视。随着人们对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增强,同性护理已逐渐被某些科室所采用和认可,给病人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服务,需要在护理队伍中充实一定数量的男护士[18]。
4.2 人文关怀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目前,人文关怀实践的报道主要来自医院,随着护理职能的扩大及人们对人文关怀认识程度的提高,应将人文关怀的目标延伸至所有服务对象。
4.3 手术室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还有待健全 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关怀的原则,将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衡量护理质量优劣的标准,需努力调整现有的缺乏关怀性的行为和制度。
4.4 手术室人文关怀需与医疗技术平衡发展 随着护理岗位的拓宽,新的医疗护理设备、新材料的使用以及卫生服务法制化,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即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广泛的边缘学科知识。医疗市场化的倾向加剧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淡化,医疗技术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使医务人员忽视了精神、心理和情感的需求,增加了对设备的信任和依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加导致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产生缺乏关怀性的护理行为。展望
人文关怀在现代医学模式领域下可以延伸到人的生活与健康的任何角落,从生理的、心理的、情感的、社会的、生态的,一直到终极意义上的[19]。人文关怀的这种多元性、多样性在层次和范围上的不断延伸和扩展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倡导和实施人文关怀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人文关怀理念的确立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和开展几个活动就能够形成的,需要广大医务人员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充分认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纳入医院管理,加强医疗活动中的人文关怀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竞争力,成为医院发展的内生资源[20]。手术室是外科治疗最重要的场所,也是需
要人文关怀和很值得给予人文关怀的地方,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当从本职工作出发,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丰富和促进手术室护理文化的发展,工作中主动体现人文精神,努力创新,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针对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提供适合个体的服务;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把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做到极致。当渗透着医学人文精神的政策、制度及考评标准得以贯彻执行时,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将会有更多的机会由理念变为行动。
第五篇:人文关怀在ICU的应用
人文关怀在ICU的应用
为了满足患者们的需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士如何将心理、精神、文化为一体的人文护理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即人性化服务,已经成为十分关注的话题。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和业务素质,才能真正为病人提供全面、系统、整体的护理,提升我们护理人性化服务质量,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在重症监护病房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对人性化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内涵。
人文关怀在ICU的应用
什么是人文?什么是人文关怀和医学人文关怀 ICU的概念
怎样把人文关怀融入ICU工作中?
人文的精髓
人是一切的根本,一切应以人为中心
人的生命、思想、理想应当受到关爱和尊重。
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人文就是要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利益。
何为人文关怀
概念: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理解与自由的追求。它要求把人、人性从封建神学的迷信中解放出来,反对野蛮,愚昧的世界观,提倡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解放。其核心表现为对人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
通俗的讲: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权力。
什么是人文医学
医学人文精神的理念层——尊重人 医学人文关怀的实践层——人文关怀
这两个层面统一于现实的医学实践活动,体现对人的生命、思想的关爱和尊重,对人的生命质量、人类的健康与幸福的关注。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在医疗护理服务中,不管服务对象来自哪个阶层、有何种背景,他们都享有追求幸福生活、维护个人尊严、体现自身价值的权利。所以,尊重每一位服务对象、善待每一个生命,是护理人文关怀的首要因素。
人文护理
人文护理:是指以人为主体的护理参与人文现象,核心是护理,现象是“护理人文”。
作为护士,用自己的生命,生活和言行,把自己选择的职业道德体现出来,这就是人文护理,人文护理就是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的体现。
ICU的简单介绍
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意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 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 医疗组织管理形式。是一个特别科室,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在世界上有50多年的历史,我国的ICU起步较晚,开始于70年代初期,目前国内发展很快。ICU的监护水平如何,设备是否先进,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
ICU的特殊性
据调查ICU噪音45.0~87.5分贝部分来自机器,50%来自工作人员 ICU患者病情危重无家属陪伴
医护人员有较强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知识
怎样把人文关怀融入ICU工作中? 提高护理人员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精神,是人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积累或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成为人格、气质、修养、精神,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的一种基本属性。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就会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表现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在工作中对病人的情况明查秋毫,及时了解不同病人的需要和病人不同时期的需要,从而调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技能予以满足。病人在患病期间,除了对生理需要强烈外,更有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就要求护士尊重病人的文化、信仰、及生活习惯,护士了解和掌握这些后,就能对病人进行人性化、个性化、阶段化地的服务。据有关部门统计,医疗纠纷中40%以上与医护人员的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和法律意识缺乏有关。当然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并不是缓解护患矛盾的唯一方法,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要有了对病人和生命的爱心,只要对心理社会因素之于健康与疾病的影响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在护理工作中体现“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才能有效地缓解护患间矛盾,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陶冶健康的职业情感
维护病人的人格和尊严,不歧视任何病人,尤其注意性病、老年病人、临终病人的尊重,承认和理解病人的信仰、习惯、爱好、价值观,公正地看待病人平等、合理的医疗权利。
不因病人的经济支付能力、地位、信仰等的差异而在服务上有所不同。保护隐私和保守秘密,让病人了解和参与医护的有关过程,承认和维护病人的合理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情商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耐受能力,与病人接触时,可以保持愉快的情绪,则能耐心仔细地解释问题,使病人感受到被关怀、被爱护、被尊重、被理解的情感;良性情感则促进沟通,要求护士利用各种机会学习和自学,提高情商,创造融洽的医护病之间关系,和谐的病房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
重症监护护理不是只有一个良好的愿望就能做好的,精良护理知识水平
技术是保证患者得到正确救治是关键。重症监护护士不仅要做到熟练掌握…
例如:
重症监护护士还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重症监护护士还需要具有临床思维能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重症监护护士还需要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
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患双方互相尊重和信任,病人的合理需求获得满足
病人的问题能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能够发挥作用 病人想讲的话可以充分表达医务人员要讲的话应该讲明白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病人需要我们的护理技术,也需要人文关怀
护士应该在运用护理技术解决病人问题的同时,给病人更多的人文关怀 改变护患关系就是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和给病人的人文关怀 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 加强护患沟通
由于监护室的环境,医护人员的紧张忙碌,病人的抢救,各种管道,监护导线的束缚,光线噪音,自理能力缺陷,隐私的暴露,缺乏语言性沟通无家属陪伴等都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易诱发各种不良情绪反应。所以危重病人更需要护士的人文关怀 与患者沟通时注意,语调表情和态度,本着诚信,尊重同情耐心。
例如亲切地与刚从麻醉苏醒的患者交谈,告诉他:你的手术已经做完了,你现在在术后监护室,我是你的监护护士,你现在还在用呼吸机维持呼吸,身上还带有多条管路、现在需要你配合…,使患者感到踏实、安心,能够配合护理工作。
应对病人抱怨
以积极的方式来对待病人的投诉。
承认对病人造成的影响并表示理解与同情。倾听病人的诉说。真诚地向病人道歉。
采取补救行动,表明可以为他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病人的亲人参与照料
病人的感觉不再是冷冰冰的陌生。亲情起到治疗的作用。
避免了医患、护患沟通不良。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起到促进作用。人文关怀是调和护患关系的润滑剂
护理中的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一个“爱”字上面,而润物细无声就是我们护理工作的真实写照。“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 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 香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 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不觉得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