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篆角乡中心学校简介
篆角乡中心学校简介
篆角乡地处广南、西畴、麻栗坡三县交界处,距县城73千米,国土面积207平方千米,省道“西西公路”由北向南纵贯乡境20千米。这里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全乡辖七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辖区内居住着汉、壮、苗、彝、蒙古五种民族,总人口2568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497人,占总人口的44.77%。全乡现有25个校点,103个小学教学班,共有教职工158人,在校生2536人;初中部七至九年级20个教学班,共有教职工95人,在校生1036人。篆角乡中心学校位于篆角鸡街西侧,占地13673平方米,建筑面积7256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校园文化建设独具特色。学校最早叫篆角鸡街小学,由乡长杨显科主持,组织筹资创建于1952年。1958年秋改名为冲天中心校。1988年6月更名为篆角中心校。1969年筹建篆角中心校附设初中班。现有小学专任教师158人,中专及以上学历157人,学历合格率99.37%;初中专任教师90人,专科及以上学历85人,学历合格率94.44%。现有省级骨干教师2人,本科学历教师24人。
1998年篆角乡通过了省人民政府“普六”验收;2004年通过了省人民政府“扫盲”验收;2007年12月通过了省人民政府“普九”验收之后又一直在积极主动地做好“两基”迎国检的各项准备工作。
自开展“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以来,教学质量一路攀升。2008年中考陈琳同学以640分的实考成绩(不含照顾分)名列那洒考区第一,学校总成绩居考区第二。2009年中考600分以上7人,500分以上42人,总成绩居考区第二。2010年中考再创辉煌,600分以上的12人,500分以上的57人,总成绩居那洒考区第一;100班的杨德芬同学总分673分居那洒考区第一,并以115分英语成绩名列全县单科第一。
学校在狠抓巩固与提高的同时,十分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组建兴趣小组,举办运动会、文艺汇演、学科竞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书画展、英语口语赛等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施展才华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我校在全国及省、州、县组织各种竞赛和评优活动中频频获奖,共计150人次。
当地党委、政府历届领导的高度重视,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社会各界的支持,全体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使我们这样一所农村中心学校不断发展进步,不断做出成绩,不断收获荣誉。学校先后荣获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 “三生教育”书画作品评选活动集体三等奖、云南省第三届小作家作文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州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州文明单位、县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28项荣誉。
在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上,自国家实行教科书免费以来,教材均由县新华书店、邮政局统一配送。寄宿生学生生活费补助,2008年共计补助学生生活费737500元,补助贫困生1124人,2009年共计补助学生生活费737500元,补助贫困生1124人。2008年秋学校公用经费上级拨款343620元,2009年拨款1091757.12元,均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文件进行预算、支出。全乡学校教职工的绩效工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向艰苦边远地区倾斜,向班主任倾斜。严格按国家以及省州县的文件规定实行动态管理。绩效工资以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分配的主要依据。二○一○年十二月
第二篇:篆角乡中心学校学前教育督导
篆角乡中心学校学前教育工作自查报告
广南县教育督导室: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学前教育等4项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及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各完小学前教育工作实际,学校成立了以付光良校长任组长,德育主任为副组长,德育处、全乡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完小校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对我乡学校学前教育工作情况,开展了一次全面的、彻底的、认真的自检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
篆角乡位于广南、西畴、麻栗坡三县的交界处,现有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包括7个村委会,102个自然村,人口26522人;世居汉、壮、苗、彝、蒙古等几种民族。全乡现有中心校1所,完小6所,校点6个。在校学生2306人;学前班4个,在读幼儿422人(含4-6周岁读一年级160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 38.7 %,残疾儿童入学率为0。因居住分散的缘故,到目前我乡只有一所民办的幼儿园(和谐幼儿园)和公办的3个学前班。据2013年3月统计,全乡4-6岁儿童1116人,计划9月份学前班招收幼儿150人。
二、学前教育督导自查情况
根据《学前教育督导检查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我乡学前教育情况,认真组织自查自评,自查结果如下:
(一)、政府职责 1.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领导,成立有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管理体制与工作体制健全。
2.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其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
3、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健全。
(二)、经费投入
1.制定有学前班生均经费标准和款项及时拨付到位。
2.国家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项目经费使用规范、合理,没有社会力量捐资助园;无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更是一片空白。
(三)、园所建设
1.我乡至今无公办独立幼儿园,只有民办幼儿园一所,有坝熬、干坝两个国际项目学前班和布标完小有一个公办学前班。
2.学校布局合理,方便就近。我乡尚未建设公办中心幼儿园,村委会更没有独立建园。
3.满足幼儿活动和发展需要的设施设备还需要大力添置。
(四)、队伍建设
1.幼儿教师生师比不合理,全乡4个学前班均没有不是专业的幼儿教师,教职工没有配足配齐;还没健全幼儿教师准入制度,远远不能满足学前教育发展需求。
2.急需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扩大学前教师的培养,加大学前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才能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 高。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住宿问题
大部分儿童家离学校都很远,又没人接送,考虑到他们上学放学途中的安全,所以需要住校,可学校没有单独的宿舍,孩子们只能和哥哥姐姐挤在一起睡,并且将教室当宿舍用。
2、安全问题
和谐幼儿园场地较窄(新址还在建中),孩子们的活动范围受限制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干坝和布标两个完小学校没有围墙,孩子们会跑到公路上或者山上玩耍,无疑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师资力量
没有专业的幼儿教师,所配备的部分设施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幼儿的各个方面得不到专业训练,这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极大的阻碍。
4、健康问题
幼儿正处于智力增长时期,但由于他们家庭经济困难,学校又没有足够的资金为孩子们提供充足的营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开发,从而使落后的教育难上加难。
篆角乡中心学校 2013年7月12日
第三篇: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大事记
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大事记
(1952〃9 ~ 2010〃9)
1952年秋,乡长杨显科组织建校,当时共有学生253余人,有教师8人。1954年9月,县文教科布置学校推行少年儿童广播操。1954年6月,公办教师参加集中在文山进行的肃反运动。
1955年6月1日,中心校少先队组织正式建立,首批新队员举行入队宣誓。1956年,学校推行简化汉字,提倡用普通话教学。
1957年12月,贯彻执行县文教科拟订的《小学生操行评语条例》,使用五级记分法。1957年至1958年,贯彻“应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实行早班、午班和全日制教学。
1958年1月,教师参加在广一中举行的整风反右运动,我乡3名教师被划为右派。5月,任三年级以上公办教师参加县文教科在八宝大坝召开的小学开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现场会。同年秋开展教育大革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支农,积肥等劳动。人民公社化以后教育战线提出了大普及的口号,民办学校大量兴起,10户以上人家的村寨几乎都有学校,学生数猛增。
1959年春,曾建立过阿骂(阿渺)农科所(又叫阿骂农中)。1960年3月,清理超龄学生(16岁以上)回家生产。1960年5月,教师到广南参加第二批“反五风运动”。
1959年至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4年5月,教师到县城参加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5年7月,教师到县城参加批判“邓拓、吴含、廖沫沙”的学习。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1968年秋复课。
1969年,筹建篆角中心校附设初中班。
1970年,在各级“革委会”的领导和号召下,学习也由“学生代表”“造反派代表”和“革命领导干部代表”组成“三结合”领导班子,领导学校的全面工作。
1971年,学校全体教师参加工资调整。1973年,公办教师参加第二批工资调整。
1975年7至8月,大抓普及小学五年级教育工作,县上派工作组到我乡协助抓适龄儿童入学,入学率由原来的68%上升到了85%。
1976年9月,师生参加悼念毛主席逝世的活动。
1977年春季学期,公办教师分两批参加在八宝、珠琳举办的批判“四人帮”活动。1977年,恢复中、高考制度。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教学的“春天”来临。1979年,县文教科抽调工作人员对全县学校进行“整顿”。
1980年起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强调要遵循教育规律,探讨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县教育局组织“观摩教学”活动,强调教师要熟悉教材,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学生作业,认真对后进生进行辅导,作好单元检测和小结。
1984年,大坪、布标、坝熬三个村完小开办农村半寄宿制高小班。
1985年,初中部开办学生集体伙食,初中住校生从此告别了自己生火做饭的历史。1986年,进一步开展普通话活动,强调要用普通话教学。
1987年,首次教师职称评定,通过对全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估,共评出小高6人,小一26人,小二36人,小三16人,中二1人,中三1人。
1991年9月,我乡黄座富等5位民办、代课教师通过考试择优到文山师范学校进修一年后转为公办教师。
1992年1月,蒋仕富被评为县优秀教师。1993年9月,中心校附设学前班。
同年11月,陈福光等7位完小校长参加广南县首届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取得合格证。1994年8月,邓在云、陈福光等5位教师赴昆明参加全国小学数学研讨会第十届年会。同年9月,侬尚恒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同年9月,大坪小学红领巾广播站建成开播,完小校长陈福光任节目总编,大队辅导员陆文玲任主播。
1995年6月,篆角乡成教、少队工作现场会在大坪完小召开。同年9月,王德香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1996年9月,邓江被评为文山州优秀体育教师。
1996年9月,全乡人民集资建盖的篆角乡第一幢教学楼竣工使用。同年10月,陈福光老师被评为文山州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997年9月,代家能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1997年国庆节,中心学校少总队举办革命歌曲演唱暨爱国诗词朗诵会。1997年11月,郭应龙老师的教育论文《就地取材制作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在《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刊物上发表。
1998年9月,昭通地委副书记罗炜同志向布标小学捐款2000元。1998年9月,李玖富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1999年3月,陈福光老师取得《文学报刊编辑资格证》,具备文学报刊编辑资格,为十年后成功创办校刊《春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4月,学校荣获广南县教研目标管理二等奖。
1999年5月,邓在云、陈福光、杨昌华等老师参加广南县教育通讯员培训获证。1999年9月,王光玉被评为文山州优秀教师。
1999年11月,陈福光老师的教育论文《管理村小的原则》在《云南教育》刊物上发表。1999年12月17-21日,有小学生、初中生和成技校学员共21支代表队参加的篆角乡首届“两基杯”体育运动会在中心学校举行。
2000年9月,严云富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2001年3月,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被评为广南县先进大队。
2001年3月12日,全乡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在乡人民政府召开,乡党委、政府领导,乡机关、各站所负责人,中小学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和部分村小组干部近百人参会。
2001年3月,县教育局工作组对中心校领导班子进行民主测评。
2001年5月,中心学校少总队就“跨世纪雏鹰争章活动”培训全乡各大队辅导员。2001年9月,邓在云、陈福光赴昆明参加全国第十二届书市活动。同月,李绍康被评为县优秀教师。2001年12月,被评为广南县文明学校。
2002年4月,陆智勇老师的教学论文《农村小学开展教研活动的几点意见》在《文山教育》刊物上发表。
2002年9月,杨昌万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2002年10月,付光良被评为广南县“扫盲”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3月,学校(小学部)荣获广南县教研目标管理一等奖。2003年3月,学校(初中部)荣获广南县教研目标管理二等奖。2003年8月,中心学校首次实行教师竞聘上岗。2003年9月,张昭晗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2003年10月,副校长李玖富到莲城中学挂职学习一年,2004年4月,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被评为广南县先进大队。
2004年9月,黄座富被评为文山州优秀教师,严芬被评为县优秀教师。2004年9月,学校被评为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2004年11月,陈福光参加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小学语文课程培训。2004年12月,郭应龙参加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初中数学课程培训。2004年12月,陈福光等13位老师的教育论文分别荣获全国一、二、三等奖。2005年1月,被评为广南县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2005年1月,郭应龙被认定为广南县中学数学骨干教师,邓在云等10位教师被认定广南县骨干教师。
2005年3月,邓在云(小学语文)、刘科金(小学数学)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同月,杨昌亮老师参加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初中英语课程培训。2005年5月,篆角乡“普九”工作队成立,年内依法收复流失生百余人。
2005年6月,陈福光、刘科金合作的《对农村中小学周会改革问题的思考》获全国教育论文大赛一等奖。
2005年10月,州教育局德育科对我校申报州级文明学校进行评估。2005年10月,学校被评为文山州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2005年11月,教务主任、副主任参加文山州新课程试验培训班学习;李玖富参加文山州级校长班培训,并随队赴华东五市考察学习。
2005年12月,篆角乡中心学校文艺队先后6次下村巡演受到群众好评。2006年1月,被评为广南县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2006年1月,杨友被评为广南县“千名教师爱心助学工程”先进个人。2006年1月,被评为广南县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4月,学校党总支获乡党建工作目标管理一等奖。
2006年4月,云南省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启动,我乡55岁以下公办教师全部参加培训。
2006年6月,陈福光、邓在云、严云富参加广南县教导主任研修班学习。2006年7月,获广南县“先进党支部”称号。
2006年9月,李玖富、邓在云、殷家文、曾正祥被评为县优秀教师。2006年12月,学校团总支被评为文山州先进团总支。
2006年12月,县评估组对我校推广普通话达标工作进行评估。2006年12月14日,篆角乡“普九”文艺汇演在中心学校举行。
2006年12月,中共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授予黄座富同志文山州教育改革与发展“优秀校长”称号。
2007年4月,学校党总支获乡党建工作目标管理一等奖。2007年5月,中心学校“校园绿化、美化工程”全面启动。
2007年6月,学校“云南省第三届小作家作文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李玖富等9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7年9月,学校被评为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4月,杨昌万、吴仕艳等9位老师在“云南省第三届青少年儿童书信比赛”中获优秀指导奖。
2008年4月,陆文静老师获“第三届全国青少年学生优秀书画、摄影评选活动”作文和书画类优秀指导奖。
2008年5月,篆角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接受州人民政府检查验收。2008年6月,被评为广南县绿色学校。
2008年9月,篆角乡和谐幼儿园招生,原附设在乡中心小学的学前班停办。2008年9月,学校“三生教育”领导小组成立。
2008年9月,布标村民间文艺协会成立,六个文艺小组每年儿童节和学校重大节庆活动都与师生一同联欢。
2008年10月,付光良参加省级校长研修班培训。
2008年11月7日,篆角乡“远程教育”小学课堂教学竞赛在中心学校多媒体教室举行,县教研室赵老师、乡人民政府分管教育的张副乡长亲临现场指导。
2008年11月,李玖富参加省级校长研修班培训。篆角乡第四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在中心学校召开。
2008年12月,徐娇、杨仕伟、罗宗清三位同学在全省初中生化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李政老师获得指导教师一等奖。
2009年1月,邓在云、杨昌亮等9位老师的教学论文荣获云南省优秀教育论文大赛二、三等奖。
2009年3月,篆角教育综合期刊《春笋》创刊。主编邓在云,执行主编陈福光。2009年4月,篆角乡中心学校家长协会成立。会长陆联云,副会长李庆海、王德洪。2009年4月,篆角乡中心学校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主席团成员:梁大勇、朱瑞亮、何良、吴仕艳、侬尚恒、张兴兰,梁大勇任执行主席。
2009年7月,我校中考成绩喜人,600分以上7人,500分以上42人,全科及格25人,上州一中录取线21人。
2009年7月,李凡、王昌芳等6位同学在文山州第六届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中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校长倪先敏荣获伯乐奖,王海燕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9年8月,初三年级组教师一行15人赴北京、天津参观学习。
2009年9月(教师节),中共篆角乡委员会、篆角乡人民政府表彰梁光文等56位优秀教师。
2009年9月,篆角初中举办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周年诗歌朗诵大赛。全校21个初中班级1000多名学生以班集体的形式全员参赛。
2009年10月,我校李玖富、邓在云等30位教师获得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合格证。
2009年11月7-8日,中心学校组织全乡中小学实验员进行实验管理和基本操作培训,此次培训共17人参加。
2009年12月,被中共文山州委、文山州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2010年1月,我校杨昌亮、陈福光等17位教师通过了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获得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合格证。
2010年4月宋应贤等6位教师在州实验教学论文评选中获 2010年5月,我校七年级学生邓文洁同学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同月,我校八年级学生陆用贤同学被评为州级三好学生。
2010年5月,获云南省第二届“三生教育”书画作品评选活动集体三等奖。2010年 5月,张艳、付光良、李绍康、文仕鸿的教育随笔和论文在《文山教育》第五期同时发表。
2010年6月,我校中考再创辉煌,600分以上的12人,500分以上的57人。六科总成绩455.75分,超县平均成绩5.23分,语文、政治、物理三个学科高于县平均分。100班的杨德芬同学总分673分居那洒考区第一,并以115分英语成绩名列全县单科第一。
2010年7月23日,杨娜等13位同学在文山州第七届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中获奖。学校获大赛组织奖。
2010年8月25日,篆角乡“两基”迎国检推进大会在乡人民政府大会议室召开。2010年8月31日上午,学校领导班子、初中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共20人在多媒体教室同步在线观看文山州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实况。
2010年8月,陈福光老师的文学作品《留守老人,我们心中的牵挂》荣获2010年“华夏情”诗文大赛一等奖。这是他第三十一次获得全国文学大赛奖。
2010 年9月,云南省教育厅授予陈福光、陆智勇“云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010年9月,知名文艺家联合会、北京人民画院、中国名家书画院、中国文艺协会、中国优秀技术人才交流协会授予陈福光老师“知名文艺家” 荣誉称号。
……
补记:2011年8月,篆角乡中、小学第二次分家。
校史资料收集整理者:陈福光
第四篇:篆角乡中心学校2012年德育工作总结
篆角乡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德育
工作总结
这一学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全国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使我乡德育工作真正形成“德育为首,以德立校,正面教育,正确处罚,坚持常规,落实养成,针对实际,提高实效”的新理念。认真开展德育工作,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为主线,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本学年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树立新的德育理念,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正面教育,严格要求,认真落实县教育局提出的德育目标任务,明确了教师的历史责任,激发了教师转变教育思想的积极性。
2、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德育法规文件,使教师认识到抓好德育工作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坚持每两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制度,做到了时间落实,内容落实,使广大教师树立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工作者必须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
3、依靠班主任这支德育骨干力量,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交流班级管理经验,提高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方法,组织教师认真总结经验,完成县教育局下达的德育交流文章的任务,使我校德育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4、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助手作用,认真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认真抓好禁毒教育,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禁毒教育领导小组,学校召开了专题报告会。全乡各校认真上好禁毒教育课,并通过板报、广播等宣传手段进行大力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近期关于教育的谈话,提高了思想认识和依法执教的自觉性。
7、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为人师表教育,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重塑教师的形象。要求各学校要总结经验,找准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大力开展课程改革。并分别召开年级教师会议,分析存在的问题,增添措施,对于教学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大力的表彰奖励,对抓教学质量较差的、事业心、责任感薄弱的,中心学校校级领导集体帮助分析原因,督促教师认真抓好教育教学工作,为提高我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8、加强“八荣八耻”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教学中,要根据所教学科的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因素,渗透“八荣八耻”的教育,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9、进一步建立健全少先队组织,规范了组织管理,做到了有辅导员、有红领巾、有少先队活动。
二、坚持以行为规范教育、养成教育为重点,扎实学校德育工作
1、认真贯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学校进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规范了学校管理,维护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2、认真开展学“五句规范”,做“四有”新人活动,加强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
3、配合乡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抓好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本着看护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的原则,强化了“六禁”教育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社会、家长的好评。
4、认真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中心学校举办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和专题征文活动,并利用校会、少队课加强环境知识教育,办板报48期。学校注重环境建设,张贴了宣传画、添置花草、树木,做到四季有花,四季长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开展了“五不”、“一弯腰”的活动,“五不”即:不乱写乱画;不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摆放卫生工具;不乱倒垃圾。“一弯腰”就是谁见到有废弃物就弯腰拾起,通过这样的活动,现在校园窗明洁
净,地面整洁,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5、认真开展爱国主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教育活动。全乡各校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宣传革命前辈在抗战期间历经磨难,不畏艰险,以民族兴亡为己任的“长征”精神,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团队活动积极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励师生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奋斗;中心学校各班利用活动课开展故事会,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和抗日战争故事,教唱长征和抗战的革命歌曲,诵读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诗,使全校师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
6、认真抓好校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继续开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活动,建设一支勤政务实的干部队伍;认真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带头遵守纪律,带头抓好教育教学工作。
7、认真抓好安全工作,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学校与班主任签订了责任书,坚持了安全工作检查和报告制度,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8、认真抓好庆祝建国六十三周年活动,中心学校开展了师生歌咏会,演唱革命歌曲,使学生受到传统教育,知道国旗、国徽、国歌,国名。
三、巩固传统教育成果,树榜样,奖先进,认真开展争当优秀学生活动
1、认真开展争当优秀升旗手活动,每学期全乡各校都评出优秀升旗手2-3名,坚持升旗和国旗下的讲话制度,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2、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创建精神文明班级,每学期各完小都要评出一个文明班级并给予奖励;中心学校每月进行一次文明班级评比并颁奖。
3、本学年末全乡共评出三好生82名;优秀学生干部82名;德育优胜者82名;优秀少先队员82名;成绩前三名256名;学习进步奖246名。
4、年终考核结合质量评比全乡共表彰了 7名优秀教师、7名优秀班主任、一等奖教师11名、二等奖教师10名、三等奖教师10名(定于9月10日教师节召开颁奖会颁奖)。充分激励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养成教育仍存在薄弱环节,德育基地缺乏,难以适应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全员育人方面,教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3、“隔代教育”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各种难题。
4、家长对学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工作仍需加强。
五、今后的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
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2、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
3、继续抓好班主任“老青帮带”工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4、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在原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出发,不断更新观念,努力使德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篆角乡中心学校2012年7月5日
第五篇:篆角乡中心学校教学检查管理经验与思考
篆角乡中心学校教学检查管理经验与思考
――2006年5月参加广南县教导主任培训交流发言材料
陈福光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学检查便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所谓教学检查,指的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管理目标与教学规范要求,对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测与考察,鉴定和评价其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实现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地进行教学的管理活动。教学检查是教育检查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具有监测、引导、鉴别、促进等有效作用。
教学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态度检查、教学方法检查、教学计划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学效果检查、教书育人检查、思想政治综合检查及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检查等。在实际工作中,为使我乡学校的教学管理正常化,制度化,以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在《篆角乡中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定》中把相关教学的条款进一步细化,共分22条,里边明确规定了教学检查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和奖惩办法。然后由教务处统一制作出《篆角乡教师履职情况检查表》和《各教研组活动情况月报表》,以对照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学计划、备课、作业批改、听课评课记录、单元测查情况、家访记录,团队活动、转化后进生、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等。按照规定,各村完小、年级组、教研组每月必须对本村或本组教师进行一次常规检查,并把检查情况于次月5日前报中心学校教务处。中心学校教务处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全乡26所学校(含教学点)进行每学期不少于2次的检查,每次检查结束都要把检查情况以书面的形式向全乡进行通报。在对做得好的校点和教师进行表扬,对做得差的校点和教师提出改进意见的同时按期兑现奖惩。近几年来,通过对教学检查的严格管理和规范化操作,我乡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明显提高,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校各项工作正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学检查的方法有许多,检查的类型也各不相同。到底哪种方法好?哪种类型恰当? 我们也说不好,那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作为中心学校教务处,所负责的检查,应在兼顾全面的同时侧重于教导检查、具体是对学校的有关教学工作计划及具体执行情况的检查,对教学管理具体环节内容的检查,对教师常规履职
情况的检查。检查要把平时检查和定期检查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导处是学校教学的直接管理部门,负责计划、组织实施、管理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这是教导处的重要职能,也是工作的重心。教导处的职责就是协助校长管理好学校的中心工作,并具体负责监督执行教学计划方案,具体负责教学检查的组织实施,落实教学计划,确保学校教学不受干扰地正常进行。教导工作千头万绪,教学检查管理也是各有千秋,但在教学检查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守以下原则。即:遵守单项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的原则;遵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原则,不能脱离定性分析去搞定量分析,更不能脱离定量分析而搞定性分析;遵守目的性原则与全面性原则,既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又不能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片面倾向。否则,就难于达到检查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学检查应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