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永县劳动情况季报报表说明

时间:2019-05-15 00:4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叙永县劳动情况季报报表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叙永县劳动情况季报报表说明》。

第一篇:叙永县劳动情况季报报表说明

叙永县劳动情况季报报表说明

一、工资统计的原则

1、人员和工资统计都按“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工资总额是发给本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如果某职工由外单位统计,则工资也应由外单位统计。这是保持人与工资统计一致的原则。但这一原则要注意以下特殊情况的统计。

2、新招收人员,从参加工作之日起,不论是否发放当月工资,均应统计为本单位职工。

3、工资统计上报数是按报告期实发数而不是计提数,拖欠职工工资的单位,其补发的工资应在实发时间上报。

二、主要指标解释:

1、单位从业人员:指在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全体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两部分。

2、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领取工资的职工。包括由单位派出学习、劳务及病伤产假(六个月内)但仍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单位雇用的临时工均统计为在岗职工。

3、其他从业人员: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协税员、保险公司营销员、银行代办员、兼职人员、从事第二职业人员和宗教职业者等。

单位从业人员=在岗职工+其他从业人员

4、非全日制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为主,且其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

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从业人员。

5、离开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即不在岗职工:指由于各种因素,已离开本单位,但仍与本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包括内退、长期病等职工)。

6、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十二个月平均人数之和)÷12;从业人员月平均人数=(报告月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本月日历数

7、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8、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付给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即: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9、职工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支付给单位全部职工工资总额。

对在岗工资总额的定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工资总额是劳动报酬,非劳动报酬性质的支付就不能统计为工资总额。如独生子女费等。

(2)工资总额是全部劳动报酬总额,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各种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3)工资总额是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即包括支付给正式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职工等凡统计为在岗职工的劳动者的报酬。

10、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的生活费:指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在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期间从本单位领取的生活费用。

11、本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活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工指直接与劳务派遣单位(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且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

12、本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工劳动报酬:指用工单位为劳务派遣工支付的劳动报酬总额(不含因派遣人员而产生的管理费用)。

三、表间的平衡关系(以代码表示)

年报(I102-1表)

01=04+05,07=08+09,28=29+30

注意:年末人数与年内增减人数的关系,即:

年末人数=上年末人数+年内增加人数-年内减少人数

季报(I202-1表)

01=02+0305=06+07

四、报表报送时间、报送方式及要求

1、报表报送时间:原则上以会议时间要求为准。

劳动情况:

年报 I102-1表,年末12月25日前。

季报I202-1表,每季末3月25日、6月25日、9月25日前。私营单位工资抽样调查:(抽中的乡镇)

年报I102-2表,年末的次年元月10日前,2、报表报送方式:年报送审、季报送或函、特殊情况邮件发送。

3、有关要求:报表一式三份,报统计局一份,留存一份(县级单位报主管局一份)。正式报表必须盖单位领导公盖,领导、报表人

签字,迟报或拒报统计报表的单位将按统计法有关规定处理。

五、报表填报中应注意的问题

1、年报中单位个数的统计以单独发工资为单位计算(乡镇政府为一个单位,中、小学除教学点外以实际学校个数,每个乡镇以政府、中学、小学分别报送三张报表)。

2、劳动报酬的计算单位一律为“千元”,不保留小数。

3、年报指标数据较上年变动大的要附说明。

4、注意平均工资的审核,特别是工资总额不能漏统。

5、季报中人员不累计,但工资总额要累计。

六、统计资料收集方法

主要是建好统计台账,做好统计原始资料的收集。

统计台账:分进度和历史台账。进度台账主要是反映本单位一年中每一个月从业人员及劳动报酬情况,共11个指标;历史台账主要是反映历年来本单位从业人员及其劳动报酬,共9个指标。

台账要求:

1、数据来源,单位财会处的全部从业人员及工资发放数据。

2、进度台账按指标要求逐月记录,季度汇总并上报季报工资。

3、历史台账要从进度台账汇总数和年报资料综合记录。

4、要求做到数据准确,不重不漏,特别注意临时工和各种奖金等数据的漏统。

叙永县统计局

2009年11月23日

第二篇:劳动工资报表说明

劳动工资报表说明

第一部分统计范围

根据劳动统计改革的要求,目前将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劳动统计报表范围逐步扩大的计划,2005年劳动统计年报城镇以上单位范围将依然与2004年一样扩大到规模以上私营企业。

城镇以上单位范围: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中央和地方所属的各级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不包括个体和私营经济单位和乡镇企业局管理的企业)

规模以上私营企业范围:

(1)指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工业企业

(2)具有专业资质等级的私营建筑业

(3)具有专业资质等级的私营建筑业

(4)房地产开发企业

(5)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批发业企业

(6)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零售业企业

(7)年营业额在2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餐饮业企业

(8)具有住宿业星级等级的私营住宿业企业。

第二部分统计报表

劳动工资报表包括2005年年报《劳动情况》I101-1表和季报《劳动情况》I102-1表。其中年报上述所有单位均须填报。而季报私营企业无需填写,只由城镇以上单位填写。

年报:

年报表的“

一、在岗职工”项下新增了“临时职工”项。

在补充资料中,新增“在岗职工受教育培训人数”一项指标。

第三部分指标解释

人数统计

单位从业人员 各单位的从业人员是指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兼职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

使用的农村劳动力 在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的从业人员中,现仍保留农村户籍关系的人员。使用的农村劳动力是单位从业人员的其中项。

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职工。包括由单位派出学习、劳务及病伤产假且仍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专业技术人员 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

1、受聘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3、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4、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励;

5、持有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发明专利。按照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

长期职工 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包括原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长期临时工以及国有单位使用的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人员。

临时职工 指用工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职工。包括各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招用的,签订一年以内的劳动合同或使用期不超过一年的临时性、季节性用工。

其他从业人员 各单位其他从业人员是指劳动统计制度规定不做职工统计,但实际参加各单位生产或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以及聘用的外单位下岗职工、外单位的内退人员、兼职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但不包括在单位中工作并领取劳动报酬的在校学生。单位其他从业人员与在岗职工之和为该单位全部从业人员。

聘用的离退休人员 指聘用的本单位或外单位的已办理正式离退休手续的离退休人员。

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包括内部退养人员、停薪留职人员、借给外单位使用的人员、长期病、休假职工、下岗职工等。这里的下岗职工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包括放长假,下岗待工,轮流歇工等职工,即包括下岗未就业人员和下岗分流人员,但不包括内退人员和下岗后仍在企业参加转岗等培训的职工。

内部退养职工 指接近正常退休年龄但因各种原因退出工作岗位,并办理了内退手续,在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前由单位按月发给一定生活费的职工。

长期病、休假人员 指劳动关系在本单位,但因病、事假离开工作岗位半年及半年以上的人员,不包括由单位派出或自费长期学习的人员。

死亡 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中的“死亡”指标是指因各种原因死亡而发生的减员。

劳动报酬统计

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计件标准工资、计件超额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其他工资。即在计算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时不论其经费来源,不论是计划内还是计划外的,不论是政策规定的还是单位自行建立的,只要是属于支付给本单位的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均是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国家规定的保险福利费及劳动保护费。

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指各单位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支付给再就业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和外籍、港、澳、台人员的劳动报酬等其他从业人员的劳动报总额。

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 指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在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期间从本单位领取的生活费。

补充资料

人才资源 具体包括:

(1)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党委机关、人大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机关、民主党派和有关群众团体机关以及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工作的公务员;

(2)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

(3)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4)在各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技术工人岗位上工作的技术工人。

经营管理人员 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统计对象为企业、事业单位中中层级以上管理人员。(不包括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统计)

技术工人 获得技术工人等级证书或技师证书,在技术工人岗位或技师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按照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

在岗职工受教育培训人数 指本单位在岗职工中,本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的人数(包括参加政治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继续教育学习,接受学历、学位教育,各类管理知识培训,新知识适应性短期培训等各类学习培训)。一年内参加两次以上培训的仍按一人统计,但培训时间累加。

第四部分 综合指标的计算方法

期末人数:指报告其末最后一天的实有人数。常用的期末人数有月末人数、季末人数、年末人数。

例:2004年的期末从业人员数即2004年12月31日的单位的实际从业人员数。

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

月平均人数: 指报告月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项价值和,被报告月的日历日数除求得。

月平均数=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报告月的日历日数

月平均数=(月初的人数+月末的人数)÷

2年平均人数 指 报告年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是以十二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被十二除求得的。

年平均数=12个月的每月平均人数之和÷12

劳动报酬总额:时期数。即2005年1-12月的劳动报酬总额

第五部分 表内平衡关系

1、单位从业人员年末数(01)=在岗职工数(04)+其他从业人员(08)

2、单位从业人员年末数(01)应分别大于等于其中项女性人数(02)和使用的农村劳动力人数(03)

3、在岗职工人数应分别大于等于其中项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和长期职工人数。

4、代码为06的女性人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其中项,应小于等于专业技术人员数(05)

5、其他从业人员数(08)应大于等于其中项聘用的离退休人员(09)和聘用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10)项之和。

6、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年末人数(11)应大于等于其中项内部退养职工(12)、长期病、休假职工(13)和停薪留职人员、借给外单位使用的人员(A1)之和。

7、平均数部分平衡关系以及劳动报酬部分的平衡关系与期末人数部分一致。

8、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部分增加人数和减少人数均等于各个分项之和。

9、单位数这一项一定要填写,应大于等于 1。

10、补充资料部分大学本科及以上(B1)、大专(B2)、中专及高中(B3)、初中级以下(B4)四项人数相加应等于在岗职工年末人数(04)。

11、年末在岗职工中人才资源数(B5)应分别大于等于专业技术人员(05)和在岗职工中的技术工人数(B10)项。同时还应小于在岗职工年末人数。

12、在岗职工年末人数(04)应大于等于在岗职工中经营管理人员数(B6)与在岗职工中技术工人数(B10)之和。

13、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数(B7+B8+B9)相加应等于专业技术人员数(05)其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包括没有职称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在技术岗位上工作的(如刚毕业的大学生)

第六部分 工资总额的计算原则

1、工资总额的统计以劳动报酬为根据

工资总额统计是指包括属于支付给职工劳动报酬的费用。这里指的劳动报酬是从广义上讲的,即:既包括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也包括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规定,为了不使职工的工资受某些特殊因素的影响而支付的工资性津贴、补贴,以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2、工资总额的统计以职工范围为前提

工资总额是指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这就明确了支付劳动报酬的对象是职工,因此,工资总额统计时,确定某项费用是否属于工资总额的范畴,应考虑支付的对象是不是职工,也就是说,如果支付的对象是职工,支付的费用又属于劳动报酬,则此项费用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如果支付的对象不是职工,而是职工范围以外的人员(如:参加企业生产劳动的在校学生,聘用和留用的离、退休人员,从事教育工作的民办教师等),即使支付的费用(或补贴)具有劳动报酬的性质,也不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3、工资总额的统计不考虑其经费来源和支付形势

目前,支付给职工的标准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其经费来源相当复杂,有工资基金、经理基金、福利基金、搬运费、材料费、加工费、技术协作收入、业务收入和劳务收入、上级下拨经费等等。在计算工资总额时,只考虑某项开支是不是职工劳动报酬,不考虑其经费来源和支付形势,也就是说,只要是职工的劳动报酬,不论其费用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其支付的项目,不论是国家承认的,还是国家不予承认的;不论是国家规定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还是免征奖金税项目的;其支付的形式,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都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4、工资总额应按报告期实发数统计

为了反映一定时期内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并考虑到统计的实际可能性,从统计核算的目的和需要出发,各单位在计算工资总额时,应以报告期内实发的工资数为准。这里所指的实发数,包括下列两层含义:

(1)实发工资数是指实际已支付给职工的工资,而不是已提取未支付或可提取的工资。如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企业,根据经济增长情况提取的效益工资,在报告期内尚未使用完的,统计报告其工资总额时,只能统计报告期内已经实际支付的工资,而不能统计提取的全部效益工资。

(2)实发工资是指报告期内已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包括报告期内应发未发的工资。如报告期内应发的奖金、加班工资、补发工资等,在报告期内实际未支付,而是跨报告期(如跨月、季、年)支付的,这些费用均应统计在实发月的工资总额中。但对逢节日提前预发下月的工资,国家统计局做出特殊规定,仍统计在应发月中。因补发调整工资影响当月工资总额变动较大时,应在统计表中加注说明。

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

(1)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

(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费或公费医疗费用、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探亲路费等。

(3)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4)支付给聘用或留用的离休、退休人员的各项补贴

(5)支付给聘用的外单位下工职工的各项补贴

(6)支付给兼职人员和第二职业人员的各项补贴

(7)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8)劳动保护的各种支出。具体有:工作服、手套等劳保用品,解毒剂,清凉饮料,以及按照一九六三年七月十九日劳动部等七家单位规定的范围对接触有毒物质、矽尘作业、放射线作业和潜水、沉箱作业、高温作业等五类工种所以享受的由劳动保护费开支的保健食品待遇。

(9)出差伙食补助费、误餐补助、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

(10)对自带工具、牲畜来企业工作和职工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等的补偿费用

(11)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

(12)对购买本企业股票和债券的职工所支付的股息(包括股金分红)和利息

(13)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活补助等 因录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

(14)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

(15)支付给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的补贴

(16)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第三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编制说明

**省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报表编制说明

一、填报范围

本表适用于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的各类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也在报表编制范围内。

二、编报要求

各单位应以201220132014年12月31日为时间点,在及时全面清理、盘点资产和相关账目的基础上,全面、真实、准确填报。本报表金额单位为人民币元,小数点后保留两位;省直部门和各市汇总表以万元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本套报表由报表封面、资产负债表、人员收支情况表、本年固定资产增加表、本年固定资产减少表、处置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明细表、处置交通运输设备车辆明细表、处置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不含土地)、本年其他资产增减情况表、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表、国有资产收益实现及上缴情况表、对外长期投资明细表、出租、出借房屋土地明细表、出租、出借其他资产明细表、其他有偿使用资产明细表、在账(未在账)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明细表、在账和未在账土地明细表、在账(未在账)交通运输设备车辆明细表、在账(未在账)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无形资产情况表(不含土地使用权)组成。

凡纳入本套报表编制范围的单位都应逐户编制和录入本套报表,乡镇级行政事业单位可分户录入,也可以一个乡镇为基本单位汇总录入。省直部门、各市汇总表格式与基层单位报表格式相同,各部门上报的汇总表中在账(未在账)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明细表、在账和未在账土地明细表、在账(未在账)交通运输设备车辆明细表、在账(未在账)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仅打印第一页;各市上报的汇总表中明细表仅打印第一页。

三、填报口径

(一)封面

封面为基层单位编制、录入封面,部门汇总报表封面与部门本级封面一致,各市汇总表填写汇总报表封面。

1、单位名称:根据单位全称填列,并加盖单位公章。

2、单位统一代码:根据各级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的9位码填列,没有代码的可由财政部门编制临时代码,临时代码编制规则参考《关于**省行政事业单位编写临时组织机构代码(9位)说明》。

3、单位执行会计制度:按单位当前实际执行的会计制度选择代码填报。一个单位有行政、事业单位两套账,同时执行两种会计制度的填其他。

4、是否计提折旧:按单位当前实际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是否提取折旧如实填写。

5、机构(行业)分类:应按单位实际开展的主要事业、履行的主要职能选择相应代码填报,例:某机关本身填报国家机构--国家行政机构,其下属学校应填报高等教育(或中等教育等),其下属科研所应填报社会科学研究。各单位应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的有关规**合本单位实际进行填写,填写到末级。

6、单位基本性质:按政府编制管理部门批准,各单位事业法人登记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登记情况结合单位实际情况选择相应代码进行填写。

7、单位类型:按各单位行政事业法人登记情况结合经费来源选择相应代码填报。其中全部财政补助事业指201220132014年经费全部为预算内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股份制事业单位等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按其实际经费来源情况选择相应的代码填报。

8、预算管理级次:单位根据决算口径进行填写,一般报送省财政厅的单位填写省级,报送市财政局的单位填写市级,报送县及以下财政局的单位填写县级、乡级和乡镇汇总。

9、财务隶属关系:反映行政事业单位与同级财政部门的经费领拨关系,凡全部或部分经费直接由财政部门拨付的单位为一级单位(主管部门),经费由一级单位转拨的单位为二级单位,经费由二级单位转拨的单位为三级单位,三级以下单位不再单独标识,统一填为三级。

10、财政隶属关系:反应单位上报的财政部门对应地区。如省直部门及所属单位上报资产报表为省财政厅,填写**省;**市直部门及所属单位上报资产报表为**市财政局,填写**市;**市市中区部门及所属单位上报资产报表为市中区财政局,填写**市市中区等。

11、所在地区:指目前单位办公驻地,应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明细填至县、市、区。

12、备用码(六位):各市、各部门可按各自资产管理需要自行编制代码,下发基层单位填报。

(二)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行政事业会计制度)

本表按全口径反映单位整体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年初、年末情况,其编制口径与201220132014部门决算报表资产负债表一致。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部分反映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党政机关单位的各项资产、负债、净资产情况;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部分反映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行业会计制度(包括科学、教育、医院、水利管理、地勘、公路、测绘等行业)的事业单位年初、年末各项资产、负债、净资产情况;一户单位内既有行政经费又有事业费且分别记账的,可在行政和事业部分分别填列。表内年初数有关指标应与上资产报表中资产负债表的年末数保持衔接一致,不一致的需专门予以说明。表内年末数有关指标根据单位201220132014年12月31日财务会计决算有关指标填列。

1)外币存款:填列行政单位外币存款按规定折合人民币数。

2)财政应返还额度:填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执行财政部财库[2004]〔2004〕190号关于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规定的单位本年尚未支用结存在国库的累计预算指标数(下同)。

3)基本建设资金占用合计:填列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资金占用情况,根据单位资**衡表(会建01表)的资金占用有关栏目填列。如单位无基本建设项目或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并已交付使用转入行政账资产,则此栏为零;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为在建工程,则按资**衡表的资金占用合计填列;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部分竣工并已交付使用,部分为在建工程,则按资**衡表的资金占用合计金额扣减已交付使用资产价值后余额填列。

4)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填列单位应发未发的工资或离退休费。单位应根据财政部财库[2006]〔2006〕48号文件有关规定,按照行政账中应付工资(离退休费)贷方余额填列。

5)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填列单位应发未发的由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出台的津贴补贴。单位应根据财政部财库[2006]〔2006〕48号文件有关规定,按照行政账中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贷方余额填列。

6)应付其他个人收入:填列单位应发未发的除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和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核算内容以外的其他收入。单位应根据财政部财库[2006]〔2006〕48号文件有关规定,按照行政账中应付其他个人收入贷方余额填列。

7)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合计:填列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资金来源情况,根据单位资**衡表(会建01表)的资金来源有关栏目填列。如单位无基本建设项目或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并已交付使用转入行政账资产,则此栏为零;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为在建工程,则按资**衡表的资金来源合计填列;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部分竣工并已交付使用,部分为在建工程,则按资**衡表的资金来源合计金额扣减已交付使用资产价值后余额填列;如有基建借款,则借款金额需按比例扣减已竣工并已交付使用资产应承担的基建借款份额后填列。

8)短期投资:填列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主要是国债投资。

9)存货:填列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实际成本。

10)其他流动资产:填列事业单位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流动资产,如将在1年内(含1年)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

11)累计折旧:填列事业单位按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累计折旧数。填列本项的单位需在填报说明中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制度依据等相关事项进行说明。

12)累计摊销:填列事业单位按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的累计摊销数。填列本项的单位需在填报说明中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的制度依据等相关事项进行说明。

13)待处理资产损溢:填列事业单位年末待处置资产的价值及处置损溢。

14)其他流动负债:填列事业单位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流动负债,如承担的将于1年内(含1年)偿还的长期负债。

15)非流动资产基金:填列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

16)财政补助结转:填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结转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

17)财政补助结余: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

2、资产负债表(企业会计制度)本表仅由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填报,反映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股份制等事业单位年初、年末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利润等基本情况。

1)主营业务收入:反映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201220132014主营业务收入的总额。

2)利润总额:反映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201220132014税前利润总额。

3)上缴税金:反映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当年实际上缴各项税金数额。

4)本年财政补贴收入:反映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当年收到的财政拨款、补贴、基金、税收返还等财政性资金收入。

5)本年上交主管部门支出:反映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当年实际上交主管部门的支出总数。

(三)人员收支情况表

本表数据口径与财政部门决算一致。未纳入部门决算的单位,本表数据应与人事管理部门相关年末数据相一致。

1、独立编制机构数:填列经政府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行政事业机构数。

2、独立核算机构数:填列经政府编制管理部门批准并实行财务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机构数。

3、编制人数:反映截至201220132014年12月31日本单位经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编制人数。行政编制人员、事业编制人员应分别填列。

4、在职人数:反映截至201220132014年12月31日本单位负担其经费的实际人数,包括在岗干部职工以及长休、内退、提前离岗、带薪学习、等待分配、长期停薪人员,不包括临时工、长期聘用人员。

5、本年行政事业类收入合计:反映单位201220132014年含基本建设资金的各项收入情况。本指标应与部门决算中部门收入支出决算总表本年收入合计数衔接一致。

6、财政拨款:反映单位201220132014年实际收到的财政拨款(含基本建设资金),包括直接或通过主管部门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拨款;一级单位收到的应拨给下级或其他单位使用的款项,年终决算时尚未拨出的,在编制本报表时列为本单位财政拨款。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中安排的财政拨款也在本项目中反映。

7、事业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8、经营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9、其他收入:填列各单位201220132014年取得的除上述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出租收入等,从非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和通过同级其他部门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拨款应在本项中反映。

10、本年行政事业类支出合计:反映单位201220132014年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合计数,具体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等,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安排支出也在本项目中反映。本指标应与部门决算中部门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本年支出合计数衔接一致。

11、房屋建筑物购建: 反映单位基本建设支出的房屋建筑物购建与其他资本性支出的房屋建筑物购建两项的合计数。

12、办公设备购置:反映单位基本建设支出的办公设备购置与其他资本性支出的办公设备购置两项的合计数。

13、专用设备购置:反映单位基本建设支出的专用设备购置与其他资本性支出的专用设备购置两项的合计数。

14、交通工具购置:反映单位基本建设支出的公务用车购置和其他交通运输工具购置与其他资本性支出的公务用车购置和其他交通工具购置两项的合计数。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不填报本表四、五项数据。

(四)本年固定资产增加表

本表反映单位201220132014年在账固定资产价值和数量增加情况。本表中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应与资产负债表相关数据保持一致。

1、新购置、购建:反映单位201220132014年新购买、改建、扩建形成的固定资产价值,包括已完工基本建设项目决算后当年转增的固定资产价值。

2、经财政批准购置、购建:反映单位运用本级财政拨款购置、购建,并于201220132014年入账增加的固定资产。

3、无偿获得:反映单位本年通过调拨、接受捐赠、单位变更无偿取得入账增加的固定资产。

4、置换:反映单位通过置换方式取得入账增加的固定资产。

5、盘盈:反映单位通过资产清查等方式盘盈取得入账增加的固定资产。

6、会计差错调增:反映单位因为会计差错需要调增的固定资产价值。

7、其他增加:反映单位除以上范围以外入账增加的固定资产。单位填列本列数据需要提供纸质的说明。

(五)本年固定资产减少表

本表反映201220132014年在账固定资产价值和数量减少情况。本表中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应与资产负债表相关数据保持一致。省直单位根据《关于印发〈**省省级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的通知》(鲁财资〔2011〕78号)文件规定经财政部门批准处置的固定资产填写在经财政部门批准处置各项目中;文件规定财政授权部门、单位处置的固定资产填写在财政授权部门、单位处置各项目中。各市所属单位根据当地相关制度规定按上述口径填报。

1、调拨:反映单位201220132014年通过调拨方式处置的固定资产价值。

2、捐赠:反映单位201220132014年通过捐赠方式处置的固定资产价值。

3、有偿转让:反映单位201220132014年通过拍卖或招投标、协议转让等方式处置的固定资产价值。

4、报废:反映201220132014年单位固定资产因为已到报废年限等原因,以报废方式处置的固定资产价值。

5、报损:反映201220132014年单位因为被盗或自然灾难等原因,以报损方式处置的固定资产价值。

6、置换:反映单位通过置换方式处置的固定资产价值。

7、应报未报财政部门批准减少:反映单位201220132014年减少固定资产中根据相关制度规定应报财政部门审批,但是没有经过财政部门批复单位自行减少的固定资产价值。

8、会计差错调减:反映单位因为会计差错需要调减的固定资产价值。

9、其他减少:反映单位除以上处置方式外其他减少的固定资产价值。单位填写本列数据需要提供纸质的说明。

(六)处置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处置交通运输设备车辆、处置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不含土地)

三张表明细反映单位201220132014年固定资产减少的明细情况。根据本单位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卡片等资料如实填报。各单位填报本表时,应将各项固定资产比照《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标准》(GB/T14885-2010)按以上类别分别填报。本表为变长表(浮动表),对以上各类固定资产原则上均应逐栋(座)、逐台(件)填报,但对同年处置的同一型号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允许按入账批量合并填报。单位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按照资产处置流程对固定资产卡片进行了减少,这三张表可以通过系统自动生成。

1、固定资产分类代码:单位在填报时应比照新国家标准按最详细的分类代码填列。

2、原值:反映单位处置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交通运输设备车辆、其他固定资产的固定资产原值。

3、竣工时间(处置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明细表):本指标反映单位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正式完工交付使用的具体时间,应详细填列年、月、日,以法定合同、凭证标明时间为准。

4、购买或占有日期(处置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本指标反映单位购买或初始使用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的具体时间,应详细填列年、月、日,以资产移交文件或其他法定合同、凭证标明时间为准。

5、房产证号:是房产管理部门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号,单位应当按照房产证注明的完整房产证号填写。

6、行车证所有权人、牌照号码:是车辆管理部门颁发的行车证注明的牌照号码和行车证注明的行车证所有权人名。单位应如实填写,如单位使用的车辆行车证所有人不为本单位按照行车证实际所有人填写。无行车证的车辆填写无。

7、数量(处置交通运输设备车辆明细表、处置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对应于201220132014年减少的每项固定资产数量,单位应逐项填写,对于一批减少的同一型号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可以合并为一项填报,本指标应按合并资产的实际数量填报。

(七)本年其他资产增减情况表

本表反映单位除固定资产外其他资产201220132014年增减变动情况。单位根据资产分类,将流动资产、对外投资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对应账上资产科目分类填写。

1、本年处置流动资产减少:省直单位按照鲁财资〔2011〕78号文件的规定填写处置减少的流动资产价值,应按照原因和科目分类明细进行填列。各市所属单位根据当地相关制度规定按上述口径填报。

2、未经财政批准新增对外投资长期投资:指201220132014年新增的对外投资长期投资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应报财政部门批复而没有申报,单位自行增加的对外投资长期投资价值。

(八)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表

本表反映单位按照使用方向、使用状况两种分类形式统计的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实物量情况。

本表除房屋建筑物、构筑物、土地(入固定资产科目)、专用仪器设备、单价50万元以上、单价200万元以上通用及专用设备需要单位手工进行填写外其他分类的固定资产价值和数量是从在账(未在账)交通运输设备车辆明细表、在账(未在账)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中自动提取生成的。

1、项目:按照《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标准》(GB/T14885-2010)进行划分。

2、自用固定资产原值:反映单位在账固定资产正常使用的固定资产原值。

3、内部经营固定资产原值:反映单位在账固定资产由内部经营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部分。内部经营单位指其资产处置权或人事权由本单位实际控制,其收入、支出应并入本单位收入支出中,非独立核算、非法人的生产、经营、服务性单位。

4、出租、出借、担保固定资产原值:反映单位在账固定资产已经出租、出借、担保固定资产部分。出租、出借(房屋建筑物、构筑物)指产权归本单位,由本单位入账,但目前本单位自己没有使用,出租、出借给其他单位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价值,包括下属单位借用主管部门或主管部门借用下属单位房屋,政府指定专门部门管理由其他部门使用等情况。一座房屋有多种使用方向的,应按使用方向分别明细填列。

5、其他:反映单位在账固定资产使用方向除上述范围以外的固定资产部分,单位填写本项目数据应提供纸质的说明。

6、闲置固定资产原值:反映单位各类在账固定资产中尚存在使用价值但因各种原因未使用、不需使用或无法使用的部分。

7、毁损、待报废固定资产原值:主要反映年末单位在账固定资产中已无实际使用价值或者实物已经毁损、灭失,但其价值尚未予以核销的有账无物资产原值。产权已转个人的职工宿舍价值在本指标中统计。

8、车辆账内数量:按照《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标准》(GB/T14885-2010)提取在账交通运输设备车辆明细表中固定资产代码填报为2030000大类代码的车辆数量。

9、汽车账内数量:按照《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标准》(GB/T14885-2010)提取在账交通运输设备车辆明细表中固定资产代码填报为20301002030700大类代码的汽车数量。

10、单价50万元以上通用及专用设备账内数量:反映本单位账内单价为50万元以上的通用及专用设备数量。不包括车辆、铁路运输设备、水上交通运输设备、航空器及其配套设备数量。

11、单价200万元以上通用及专用设备账内数量:反映本单位账内单价为200万元以上的通用及专用设备数量。不包括车辆、铁路运输设备、水上交通运输设备、航空器及其配套设备数量。

本表面积、数量反映在账(未在账)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在账(未在账)交通运输设备车辆、在账(未在账)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在账和未在账土地明细表(入账科目为单独入固定资产账和价值未入账)面积、数量的合计数,账内面积、数量反映在账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在账交通运输设备车辆、在账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在账和未在账土地明细表(入账科目为单独入固定资产账)入账面积面积、数量的合计数。

(九)国有资产收益实现及上缴情况表

1、当期实现收入:反映单位201220132014年实际实现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和处置收入数,已按规定上缴财政数和未上缴财政数都要在本项目中如实填报,往年收入201220132014年实现数也在本项目中反映。相关数据应与08-

1、08-

2、08-

3、08-4表衔接一致。

2、单位实收收入:反映本单位当年实际计入本年收入科目的国有资产收益数。

3、已缴国库数:反映截至201220132014年12月31日单位实际上缴财政国库的国有资产收益数。

4、已缴财政专户数:反映截至201220132014年12月31日单位上缴财政专户的收益数。各市单位根据实际已缴财政专户数如实填写。省直单位不存在已缴财政专户数。

5、未缴财政:反映截至201220132014年12月31日单位实际已收到但因各种原因尚未上缴财政国库或财政专户的国有资产收益数。

6、财政返还数:反映单位截至201220132014年12月31日收到的计入当年收入科目的财政部门返还国有资产收益数。

7、单位留用数:反映单位截至201220132014年12月31日应上缴财政没有上缴以及经批准留用,由单位自行计入当年收入科目的国有资产收益。

(十)对外投资长期投资明细表

本表反映单位对外投资长期投资的明细情况。对外投资长期投资包括:事业单位列入对外投资长期投资科目、行政单位列入有价证券科目的对外投资;未在对外长期投资、有价证券科目中予以反映,但实际占用本单位在账和未在账资产以参股、控股、协议等各种形式进行的对外长期投资;虽未实际占用本单位有形资产,但目前挂靠本单位或以单位名义举办的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以下简称挂靠实体)。行政单位未脱钩经济实体也属于对外投资长期投资。本表为浮动表,所有对外长期投资项目应逐项明细填报。

1、被投资单位全称:反映单位对外投资长期投资举办的企业、单位或投资项目的明细情况,应按被投资(挂靠)企业、单位或项目法定全称逐项填报。本指标反映债券投资时应填债券名称,其投资形式栏填债券。

2、累计投入资产数:反映截至201220132014年12月31日本单位实际投入被投资单位(项目)的资产总额。对外投资长期投资列入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长期投资科目、行政单位有价证券科目的,应与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中对外投资长期投资项目年末数或行政单位有价证券科目年末数相一致。对外投资长期投资未在对外投资长期投资或有价证券科目中反映的应按年末实际情况认真填报。挂靠实体本栏目可为0。应按照单位实际投入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价值分别填写。

3、投资形式:包括独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挂靠实体、债券、其他长期投资等形式。独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应按年末本单位累计对外投资长期投资在被投资企业实收资本总额中的比例进行划分;其他长期投资指挂靠实体、未脱钩经济实体集资等其他各种投资形式。

4、被投资单位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总额:反映截至201220132014年12月31日被投资单位资产负债表对应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总额。

5、国家资本:指国家以各种形式实际投入企业,用以承担义务和据以享有权利的资本。按照企业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实收资本(股本)项目中的国家资本(国家股)数额填写。各级政府(包括政府部门)、直属机构、事业单位、政府管理的社会团体所投入的资本金界定为国家资本。

6、法人资本:指其他企业法人实际投入企业用以承担义务和据以享有权利的资本。按照企业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财务报告中的法人资本(法人股)数额填写。

7、国有法人资本:指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实际投入企业,用以承担义务和据以享有权利的资本。按照企业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实收资本(股本)项目中的法人资本中明细项目填写。

8、外商资本:指外国和我国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用以承担义务和据以享有权利的资本。按照企业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实收资本(股本)项目中的外商资本(外商股)数额填写。

9、个人资本:指自然人实际投入企业用以承担义务和据以享有权利的资本。按照企业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实收资本(股本)项目中的个人资本(个人股)数额填写。

10、被投资单位利润总额:反映截至201220132014年12月31日被投资单位利润表对应的利润总额。

11、当期实现收入:反映本单位当年实际收到的被投资单位上缴收益,包括往年收入201220132014年实现数。各单位已按规定上缴财政、未上缴财政的收入都应在本项目中如实予以反映。

12、投资状况:反映本单位截至201220132014年12月31日对外投资长期投资举办的企业、单位或投资项目是否运行正常,目前对外投资长期投资企业正常经营的填写正常,对外投资长期投资企业、项目已经注销或已经停业等需要核销的对外投资长期投资填写待核销。

(十一)出租、出借房屋土地明细表

本表反映单位出租、出借所占用房屋建筑物、构筑物、土地及所取得收入的明细情况。账内和账外相关资产均应在本表中予以反映。本表为浮动表,所有出租、出借项目应逐项明细填报。

1、承租人:填写房屋及土地租赁单位的名称。正常应按照租赁合同的承租人全称填写。可以是单位或者个人名称。

2、资产类型:对应于每项资产名称,各单位要按资产分类对资产类型进行分类填写。01房屋建筑物、02构筑物、03土地。

3、租赁资产名称:应按照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建筑物、构筑物、土地实际用于出租、出借用途的明细情况逐项填列。

4、占用本单位资产信息中的价值:反映单位房屋建筑物、构筑物、土地用于出租、出借的账面原值。占用未在账资产的,不需填报相关资产价值。如:省直统管房价值虽然不在本单位账内反映,但各单位也要认真、如实填报其对外出租的房产名称、资产使用方名称、当期实现收入等情况,其房产价值可以不填。

5、数量:反映单位出租、出借房屋建筑物、构筑物、土地的面积,构筑物没有面积的填写0。

6、租赁合同期限:反映单位用于租赁资产的合同约定的租赁期限。

7、资产租赁用途:根据资产租赁合同约定的资产承租人用于资产实际的租赁用途填写。

8、经营形式:反映单位在账和未在账房屋建筑物、构筑物及土地用于出租、出借的具体形式,分为01出租、02出借。

9、当期实现收入:反映本单位当年实际收到承租人缴来租金收入数,包括往年收入201220132014年实现数。各单位已按规定上缴财政、未上缴财政的收入都应在本项目中如实予以反映。

(十二)出租、出借其他资产明细表

本表反映单位出租、出借所占用交通运输设备车辆、设备、无形资产、等其他资产及所取得收入的明细情况。账内和账外相关资产均应在本表中予以反映。本表为浮动表,所有出租、出借项目应逐项明细填报。

本表各个指标填写的口径应和出租、出借房屋土地明细表一致。数量:反映单位出租、出借的交通运输设备车辆、设备、无形资产、其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辆、件、台、个数等。

本表不含货币资金、库存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存货出借情况。

(十三)其他有偿使用资产明细表

本表反映单位内部经营、担保等所占用资产及所取得收入的明细情况。账内和账外相关资产均应在本表中予以反映。内部经营指本单位资产由内部经营单位使用的部分。内部经营单位指其资产处置权或人事权由本单位实际控制,其收入、支出应并入本单位收入支出中,非独立核算、非法人的生产、经营、服务性单位。本表为浮动表,所有有偿使用资产项目应逐项明细填报。

1、资产使用方名称:指占用本单位资产用于内部经营、担保等经营的企业、单位全称。

2、占用本单位资产名称: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用于经营性用途的各项资产的名称逐项填列。

3、占用本单位资产原值: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用于经营活动的占用本单位各项资产账面原值。占用未在账资产的,不需填报相关资产价值。

4、资产类型:对应于每项资产名称,各单位要按资产分类对资产类型进行分类填报:01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02土地、03交通运输设备车辆、04 其他固定资产设备、05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库存材料、低值易耗品等)、06技术成果无形资产(包括名称、品牌使用权等)、07商誉(含户外广告、户外附属设施经营)、08其他资产。

5、经营形式:反映单位在账和未在账资产用于经营的具体形式,分为内部经营、担保、其他等形式。内部经营本单位在专业活动和辅助活动之外开展的经营活动,包括举办内部经营单位。资产由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性内部经营单位使用。其他包括本单位允许其他单位在房屋建筑物上设立广告牌、以商誉供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取得收入等各种经营方式。

6、当期实现收入:反映本单位当年实际实现的各项相关资产的经营收益,包括往年收入201220132014年实现数。当年未贡献收益的经营性资产本栏填0。

(十四)在账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在账交通运输设备车辆、在账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

三张表反映单位在账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交通运输设备车辆、其他固定资产明细情况。通过系统录入资产卡片的单位可以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单位填写本表应在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认真清查盘点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卡片等资料如实填报。各单位填报本表时,应将各项固定资产比照《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标准》(GB/T14885-2010)按规定类别分别填报。本表为变长表(浮动表),对以上各类固定资产原则上均应逐栋(座)、逐台(件)填报,但对同年购买的同一型号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允许按入账批量合并填报。

1、固定资产分类代码:单位在填报时应按最详细的分类代码填列。办公用房:指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际用于行政管理等用途的房屋建筑物。一座房屋建筑物有多种用途的,应按目前使用情况分别明细填列。

2、使用状况(在账交通运输设备车辆、在账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01表示在用;02表示未使用;03表示不需用;04表示待报废;05表示毁坏不能用;06表示其他。各单位应依据各项固定资产目前实际使用状况选择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填报。选择其他需提供纸质的说明。

3、使用方向(在账交通运输设备车辆、在账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01表示自用;02表示内部经营;03表示出租;04表示出借;05表示担保;06表示其他。各单位应依据各项固定资产目前实际使用方向选择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填报。选择其他需提供纸质的说明。

4、车辆用途(在账交通运输设备车辆明细表):反映单位配置车辆时计划或规定的用途。单位应依据车辆购置时有关部门的批准用途或本单位的计划用途,从以下项中选择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填报:01副部(省)级及以上领导用车; 02一般公务用车; 03执法执勤用车,04特种专业技术用车,05接待用车; 06其他用车。

其中:副部(省)级及以上领导用车是指用于该级别领导干部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一般公务用车是指用于办理公务、机要通信等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执法执勤用车是指用于办案、监察、稽查、税务征管等执法执勤公务的专用机动车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是指加装特殊专业设备,用于通讯指挥、技术侦查、刑事勘查、抢险救灾、检验检疫、环境监测、救护、转播、工程技术等的机动车辆;其他用车是指上述四种用车以及接待用车之外的机动车辆,如大中型载客车辆、载货车辆等。

由于历史原因配置车辆时没有规定用途的,按实际使用情况选择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填报。

5、数量(在账交通运输设备车辆、在账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对应于每项固定资产,本指标默认为1。同年购买的同一型号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合并为一项填报时,本指标应按合并资产的实际数量填报。

6、竣工时间(在账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明细表):本指标反映单位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正式完工交付使用的具体时间,应详细填列年、月、日,以法定合同、凭证标明时间为准。

7、购买或占有日期(在账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本指标反映单位购买或初始使用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的具体时间,应详细填列年、月、日,以资产移交文件或其他法定合同、凭证标明时间为准。

8、房产证号:是房产管理部门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号,应当填写完整的房产证号,如:济房字第00001号。

9、证载所有权人(在账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明细表):反应房屋所有权证注明的所有权人的名称。

10、行车证所有权人、牌照号码:是车辆管理部门颁发的行车证注明的牌照号码和行车证注明的行车证所有人名称。单位应如实填写,如单位使用的车辆行车证所有人不为本单位按照行车证实际所有人填写。无行车证的车辆填写无。

(十五)未在账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交通运输设备车辆、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

三张表反映单位通过清查资产发现的,已由本单位实际占有或使用,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账(未在固定资产年末数中予以反映)的有物无账固定资产的数量、使用状况、使用方向、未在账原因等基本情况。三张表应根据本单位年末资产清查盘点结果如实填报,未在账固定资产无特殊原因应在下一纳入固定资产账内管理。

三张表按固定资产的不同类型分为未在账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未在账交通运输设备车辆、未在账其他固定资产类。各单位填报本表时应将各项固定资产比照固定资产分类代码按以上类别分别填列。

1、固定资产分类代码(未在账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明细表):本指标应由单位按《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标准》(GB/T14885-2010)中房屋、构筑物类代码逐项资产对应填列。

2、建筑面积(未在账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明细表):指未在固定资产账反映由本单位实际占有或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建筑面积。

3、未在账原因(未在账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明细表):指按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未在账原因具体分为:租入、借入、房产经管部门公房、政府集中管理、产权待界定、已完工未转账、在建、其他等情况。房产经管部门公房指单位租用和借用的产权归房管局等房产经管部门所有的公房;政府集中管理指由单位实际使用但产权归属机关事务管理局或政府指定的专门管理单位等部门所有的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已完工未转账指已竣工交付使用,但由于各种原因其价值未转入单位固定资产账内管理的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其他指资产实际归本单位使用且产权或使用权不存在纠纷,但由于会计差错或土地证、房产证等原始凭证不全等技术原因未及时入账或无法入账的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各单位应按照各项资产的具体情况认真甄别,选择相应原因填报,避免交叉、重复。

4、未在账原因(未在账交通运输设备车辆明细表、未在账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本指标按资产未在账原因具体分为:借入、租入、产权待界定、未及时入账、其他等情况。未及时入账指资产实际归本单位使用且产权或使用权不存在纠纷,但由于会计差错或原始凭证不全等技术原因未及时入账或无法入账的资产。单位应按照各项资产的具体情况认真甄别,选择相应原因填报。

本表其他项目与在账部分明细表口径一致。

(十六)在账和未在账土地明细表

本表反映单位当前实际拥有土地的明细情况,包括已经取得土地证的土地情况以及虽没有取得土地证但以其他文件、合同等形式获得土地使用权或长期占用、已实际拥有使用权的土地。本表为浮动表,每宗土地应逐项明细填报。

1、土地性质:分为无偿划拨、有偿出让、其他三种形式。凡已取得土地证的应依据土地证载明的使用权类型比照本表口径填报;未取得土地证的按照取得土地时的实际协议、约定、合同、批复等资料情况填报。

2、实际拥有土地面积:应按照目前土地开发、使用的实际状况认真填列,单位仅拥有一座大楼的部分房屋的可根据实际情况不填报土地面积。

3、证载所有权人:仅由取得土地使用权证的单位填报,没有取得土地证的单位不填。按照土地使用权证注明的使用权人的名称填写。

4、土地证证载面积:仅由取得土地使用权证的单位填报,没有取得土地证的单位不填。按照土地使用权证注明的使用面积填写。

5、单独入账的土地原值:按照目前土地使用权实际单独入账的价值填报。土地价值已列入房产建筑物中的不在此栏填报。65、入账科目:按照目前单位实际拥有土地的入账科目情况填报,01单独入固定资产;02无形资产计入房屋构筑物;03无形资产价值未入账;04 价值未入账其他。各单位应依据土地目前实际入账科目情况选择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填报。选择其他需提供纸质的说明。

(十七)无形资产情况表(不含土地使用权)

本表反映单位当前实际拥有无形资产的明细情况,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取得无形资产情况以及无形资产目前的使用情况。本表为浮动表,每项无形资产应逐项明细填报。

1、价值原值:反映单位拥有无形资产账面原价值。没有入账的无形资产可以填写0。

2、数量:土地使用权数量填写实际拥有的土地面积,其他无形资产的数量按照项目和个数进行填写。

3、入账日期:按照无形资产的入账日期填写,没有入账的无形资产按照取得无形资产的日期填写。

第四篇:初级职称呈报表-填表说明

要求:反正面打印,提取左侧装订。16k纸型

附:填写《呈报表》说明

一、封面:

1、单位:天津市管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拟聘职务:填全称。

3、填表时间:据实填写。

二、第1页“基本情况”

1、最高学历:还应注明“中专、大专、大本等。

2、主要学习经历:从高中(中专)起按时间顺序在何学校学习。

三、第2页“专业技术工作情况”

1、主要工作内容:参加工作后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与所学专业相一致。按照时间的顺序对单位、部门、岗位的变化填写。

2、主要工作业绩及奖惩情况:已完成的、成型的、突出的专业技术(业务)工作业绩。

四、第3页“专业技术工作小结”

专业技术工作小结由申报人填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头:本人何时毕业、学校、专业,获取了“中专、大专、大本、硕士等学历、学位。何时参加工作,从事专业技术(业务)工作岗位及主要工作内容。

2、在专业技术工作中,本人主持、参与、独立完成了那些工作。在工作中学到那些实践经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了那些问题、取得了那些成绩和效果(效益)。

3、主要收获和体会

4、努力方向、措施。要求字数在500字以上。

5、本人签字或印章并填写年月日

五、第4页

1、所在部门考核鉴定意见:申报人所在部门对其在专业技术工作中的表现、成绩和专业技术工作小结给予考核、鉴定。并明确“同意该同志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部门负责人签字或印章

部门盖章或单位替代(部门没章)填写年月日

2、呈报单位考核审查及聘任意见:单位主管人事(党务)的部门签署意见。

对本人学历、专业、岗位、从事工作年限、工作表现、成绩和所填写的全部内容给予认定。并明确“同意该同志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单位主管人事(党务)的部门负责人签字或印章 单位盖章 填写年月日

3、主管区、县、局(总公司)意见:本栏由区人事局负责填写、盖章。

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绩登记表

填写说明

1.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绩登记表为首次建立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绩档案使用。

2.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绩登记表和专业技术人员考绩卡片除“部门领导核实意见”和“单位考核评语”两个栏目外,其它栏目均由专业技术人员本人填写。

3.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绩登记表和专业技术人员考绩卡片中“单位考核评语”栏,由部门领导核实后报单位业务负责人,经组织考核写出评语。

4.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绩登记表和专业技术人员考绩卡片“创造发明、重大科研成果和受奖情况”栏要写清日期、主要内容和批准机关;“著作与论文”栏要写清出版或登载刊物名称、日期和内容提要;“国内外进修、出国考察及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情况”栏,国内外进修要写清单位名称、学习时间和时数、科目,出国考察及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写清国名、地点、单位、出国起止时间;任何职,考察交流内容;“培养人才情况”栏要写清起止时间、指导研究课题或培养主要内容及成果。

5.填写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绩登记表和专业技术人员考绩卡片一律用钢笔或毛笔书写,要求实事求是,突出重点,言简意明。

第五篇:税收自查报表填报说明

税收自查信息报表填报说明

税收自查信息报表共分为2张报表,分别为:

《企业基本信息表》

《企业税收信息表》

一、《企业基本信息表》填报说明

《企业基本信息表》是记录和反映企业基本情况的报表。

1、纳税人编码:

纳税人编码为我局综合征管系统在纳税人成立时自动生成的内部码,具有唯一性。该编码为税务登记证副本上“纳税人编码”后的号码,在办理我局涉税事项时使用。

2、纳税人识别码:

由企业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前6位)加企业法人单位代码(9位或12位)组成。为税务登记证正本上的号码。

3、纳税人名称:

要求按企业税务登记证上的企业名称的全称填写,不得简化。

4、集团公司情况:

(1)非集团隶属关系的一般企业;

(2)集团母公司(核心企业);

(3)集团母公司(集团总部)仅有相应集团的管理职能,却没 1

有实际经营业务的集团总部机构;

(4)集团成员公司。

5.所属企业集团:

是指对企业拥有控制权的企业集团,分为中央企业集团、港澳台及外国企业集团、地方企业集团及其他企业集团。由集团下属企业单位填报。

6、控股类型:

(1)国有绝对控股;(2)国有相对控股;(3)非国有控股;(4)其他。

7、企业规模:

根据《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

[2011]300号)相关内容进行划分。下分:(1)大型企业;(2)中型企业;(3)小型企业;(4)微型企业。

8、核算形式:

(1)独立核算;(2)非独立核算;(3)其他。

9、所属行业国标代码

执行2011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新标准(GB/T4754-2011)。凡从事两种以上经济活动的,以主要经济活动内容填报。

10、会计制度

(1)企业会计制度;(2)企业会计准则;(3)小企业会计制度;

(4)小企业会计准则;(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6)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7)其他。

11、纳税申报方式

(1)上门申报(采用税库银联网);(2)上门申报(采用开具纸质税票);(3)网络申报;(4)离线电子申报;(5)邮寄申报;(6)其他。

二、《企业税收信息表》填报说明

《企业税收信息表》是记录和反映企业税收信息的统计表。该表数据按税款所属填列。

“应纳税额”、“已纳税额”和“自查补缴税额”为税务征收口径,即应纳税额为本按税法规定应该缴纳的税款金额,已纳税额为本实际缴纳的税款金额,自查补缴税额为通过自查本还需补缴的税款金额。

企业所得税在国税缴纳的企业不填“企业所得税”项目。

下载叙永县劳动情况季报报表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叙永县劳动情况季报报表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规范津补贴报表说明

    河北省机关规范津贴补贴自查情况表填列说明 一、在职人员、离休人员、退休人员津贴补贴发放情况分别填列。 二、“归并设立的津贴补贴项目”,是指归并设立的在职人员工作性......

    银行帐户清理报表填表说明

    附件3: 银行帐户清理报表填表说明 填报单位范围:按照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与财政直接发生缴拨款关系的预算单位填列,主管部门负责汇总本级及所属基层单位各表,并向“小金库”专项......

    相关行业统计报表调整说明

    附件1 相关行业统计报表调整说明 一、商贸流通业汇总表 1.规模划分类型调整:规模类指标采用全口径统计,不再进行限额以上、限额以下的规模类型划分。效益类指标统计批发业、......

    2011年乡镇财政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2011年江苏省乡镇财政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讨论稿) 根据财政部《关于编报2011年度乡镇财政决算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在保持财政部报表体系完整的基础上,保持原省表采集......

    附录3:报表填写说明(范文)

    附录3 报表填写说明 以下内容是为了便于百万工时安全统计人员对本办法及相应报表的理解而进行的解释和说明。 一、“二级单位百万工时安全统计表”填写说明 1.二级单位(直属......

    《行政复议案件统计报表》说明(5篇)

    《行政复议案件统计报表》说明 一、1栏中的“复议前置”,是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必须先经过行政复议才能起诉的行政复议案件。 二、2栏中的“选择复议”,是指行政复议前置以......

    2013年乡镇财政基本信息报表编制说明

    2013年乡镇财政基本信息编制说明 为及时准确了解乡镇财政基本情况,在保持2012年报表大框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乡镇财政基本信息报表适当做了一些调整:一是调整报表内容,对个别......

    2013年税源调查报表填报说明

    2013年税源调查报表填报说明2013年税源调查报表共分为3部分,分别是信息表、企业表和货物劳务表 一、信息表的填制:信息表的填制比较容易,最主要的是在(调查方式代 码)这一行,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