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政府网站专访:左敏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情况
省政府网站专访:左敏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情况
山东省政府网:请左厅长谈一下山东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左敏: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省委常委确定的12项重大课题之一。仅今年4月份以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就已经亲自带领省直9部门开展了2次专题调研,听取了教育部门6次专题汇报,研究推进职业教育工作。
山东是一个职教大省。全省现有中等职业学校560所,在校生115万人;高职高专75所,在校生76万人;本科学校62所,在校生90万人;研究生培养机构33个,硕士在校生6万人,博士在校生8千人,还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有43万人。综合近几年的情况能够看出,大约每年有100多万人接受学历教育成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专门人才,其中技术技能人才的年培养规模近80万人,再加上每年数百万的劳动力培训,可以说,我们的职业教育基本具备了为经济社会发展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也为“蓝黄”两区国家战略实施和山东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山东省政府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山东省政府去年底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下发《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全面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这主要是基于哪些考虑?
左敏:职业教育具有教育与经济的双重属性,是跨界的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部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
第一,这是推进新型“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号角。山东人口多、城乡差距大、发展不平衡。我们认为,在这个基本省情基础上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必须要有科技进步的支撑,更需要靠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去实现,而培养的主渠道是职业教育。首先,我省中职学校94%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可以设想,每年近百万的农村孩子经过职业教育,获得一技之长,无论是进入城镇还是回到农村,都将是“四化”同步发展的生力军。其次,工业化加快推进需要加快调整生产力布局,在这个布局中,劳动者素质因素所占权重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凸显。再次,城镇化加快发展必须有产业加快发展的支撑,而产业的发展会创造出新型的就业岗位,这需要一批又一批经过职业教育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第二,这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市民教育。职业教育主要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承担着培养当地人才的重任。职业学校学生大部分留在本地工作,构成了当地市民的主体,所以职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市民教育。而且,这些学生通过职业教育有了专业技能,提高了就业创业能力,就可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体面劳动、尊严生活,一个家庭可能就会改变面貌,更有利于真正进入城镇、融入城镇、安居乐业,也有利于增强他们对制度、社会、国家的认同感和热爱感,也会进一步推进他们素质的提升。
第三,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人是有差异的,人的喜好、目标、追求是多样的,这就需要对人的成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的,这就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教育结构。不可能个个都读清华、北大,也不可能个个都成为领袖、元帅。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让每一个孩子找到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从目前看,仍有不少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创新人才、技能人才培养薄弱尤其值得关注。我们认为,如果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的上下贯通、左右融通,有职业教育这条路可以走,那么很多孩子可能就不一定非得去挤高考独木桥,这样对整个教育生态的改善和育人质量的提高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很多教育问题可能就会自然而然转过来,像一些大学的办学定位不清晰、普通高中过热、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等问题也就随之解决。
山东省政府网:我们注意到,《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出台后,各级各界评价都很高,您认为主要突破在哪些地方?
左敏:这个文件从调研、论证、起草、修改直至发布,历时一年。根据省政府要求,我厅会同编制、发改、经信、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税、地税、工商等9个部门,坚持问题入手,务求实效,抓住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普遍性问题,实施重点突破和创新,系统研究了国内外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理论、经验,多层面召开研讨会50余次。从各级各界的反响来看,对这个文件的评价确实比较高,一些专家认为站在了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政策前沿,也符合国家改革思路和方向。我们认为,主要突破有以下5个方面:
第一,针对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薄弱、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问题,强调职业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将中职教育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公共财政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出以市为主统筹规划各类职业教育,打破部门和学校类型界限、条块分割,向具有竞争优势和办学活力的学校积聚。
第二,针对职业教育教师职场经验、职业能力的特殊要求和现实中教师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不足问题,本着既符合国家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又积极推进教师制度改革的精神,对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专门要求,包括准入、兼职教师聘用、职称改革、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等,使学校成为传承职业技术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技能人才聚集高地。
第三,针对市场经济下,企业效益与学校公益之间的矛盾,致力于构建以财税政策调节为主要手段的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提高人才培养和产业的契合度。由于在省层面很难实现校企合作税收法律制度的突破,我厅争取财税部门支持,在严格遵守国家税法的基础上,在税收法律适用层面支持校企合作,鼓励建设“校中厂”、“厂中校”。
第四,针对不同层次类型教育的贯通衔接,围绕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提出“大职业教育”、系统培养理念,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系统化创新设计,建立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中等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开放、兼容、互联、贯通的机制,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学习和成长的渠道,丰富和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类型。
第五,针对招生考试制度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衔接不够紧密,提出建立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招生考试制度,推动建立统一的高中阶段招生平台,完善“知识+技能”春季招生考试制度,增加职业学校学生对口升入更高学段继续学习机会。
山东省政府网: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涉及很多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山东省计划采取哪些措施?
左敏:当前,我省9个部门正在省政府统筹下,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一场教育变革已经悄然兴起。下一步主要措施是:
第一,深入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以市为主统筹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布点,打破部门和学校类型界限、条块分割的藩篱,整合区域内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职业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不能把面向市场开放办学,混同于简单地断奶推向市场。为此,我省从今年开始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步提高高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经费拨款标准,缩小与普通本科学校的差距,重点加大高等学校实践性教学投入。二是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规范化建设工程。推动每个县(市)至少建成1所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同时在全省建设100个实训基地,启动中等职业教育省级示范校、优质特色校建设工程,让职业教育“强筋壮骨”。三是进一步实施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
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着力点,进一步按照应用基础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第二,构建上下贯通、左右互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简单概括就是:将中职、高职高专、应用本科直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上下贯通;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实现沟通与衔接。这就要求创新职业教育系统培养机制。一是建立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体系,出台中职、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按专业长线对口贯通培养办法,鼓励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本科学校积极实施基于专业接续、课程衔接、学分互认的联合培养模式,一体化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案、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二是进行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学分互认、学历互通试点,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多样化发展。三是探索专业教学考核与技能鉴定结合办法,进一步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双证互通”试点规模。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与技师教育的沟通途径,支持具备一定学力基础的学生完成学业取得专科学历证书和预备技师证书。
第三,建立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招生考试制度。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长的通道,给职校学生以技术技能、学业晋升的路径、发展的希望和公平的机会,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一是积极推进招生改革试点。争取教育部支持在山东开展中职与本科学校“3+4”、高职与本科学校“3+2”联合培养试点,探索按专业长线贯通培养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二是扩大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重。逐步扩大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重,增加职业学校学生对口升学比重,扩大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模。三是完善“知识+技能”春季高考制度。重点面向中职学生,建立健全“知识+技能”春季招生考试制度,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注册升学制度,扩大单独招生高职院校试点规模。四是推动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统一招生平台。统筹管理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招生工作,推行平行录取,并在全省建立统一的学生信息数据库,让高中阶段招生更加公平、合理、有序。
第四,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升,要以提高教师动手操作、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通过系列制度设计,让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走进学校任教。一是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准入制度和兼职教师聘用政府支持机制。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以提高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为重点,按编制标准合理配备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改进准入制度,新进专业教师需具有一定年限的专业工作经历和相应职业资格。对教学急需、但缺乏教师资格证的技术技能人才,先录作兼职教师,待取得教师资格证后再转为正式教师。支持学校将20%编制员额用于聘任兼职教师,财政拨付经费。二是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成长激励机制。实施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改革评价办法,将专业经验、技能水平、教学实绩、技术开发能力、职业资格等作为专业教师职务评聘、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探索在中等职业学校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建立用人新导向。三是完善职业院校省级师资培训体系。强化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技能培训,进一步扩大省级职业学校师资基地,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将培训对象进一步扩展到骨干教师、校长及职教干部等各层面。
第五,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动力机制。企业用工需求是职业教育的逻辑原点。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最终都要参与到生产和服务实践当中。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证明,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要把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深化合作内容,增强合作成效。一是推动学校主动针对企业需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支持能力。二是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职教集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理事会等形式,深度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支持专业建设、教师培养和学生实习实训。鼓励企业将工厂开到学校,将学校办到工厂,在学校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创新职业教育成本转移机制,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三是落实好省政府文件规定的9项财税激励政策,推动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出台更多的激励措施,引导和支持校企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发挥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大力推进产教结合,密切职业教育与产业的联系,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实际需要。
山东省政府网:山东职业教育可以说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您能否对未来作一下展望和描述?
左敏:我们的设想是,经过5-10年的努力,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度显著增强,职业教育的人才成长渠道得到畅通,整个教育结构实现优化组合,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得到比较大幅的增强。
概括一下就是,争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以包括技工教育在内的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开放兼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多样化需求。
第二篇: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0.20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1年8月23至24日,第二届职业教育与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对话活动在赤峰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
鲁昕指出,转方式调结构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需求,中央要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提高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全面展开。
鲁昕强调,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已经开始制约职业教育继续发展,这也是影响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未来职业教育能否取得长足发展,能否积累国家经验和成功案例,能否实现国家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都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密切相关。他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至少应包括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和多元立交三个内涵,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要树立全面培养、系统培养、多样化人才、人人成才和终身学习的人才培养新观念。
鲁昕要求,职教工作者要学会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教育问题,用产业规律来谋划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努力把发展职业教育的思想和行动落实到“教产结合、校企合作”上来,把“教产结合、校企合作”作为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机制改革、制度完善、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对于完善教产结合、校企合作的新机制,鲁昕希望有色金属等行业能够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强行业指导、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进一步参与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集团办学、进一步合作培训师资。
第三篇:《新闻联播》: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新闻联播》: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据6月3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全国政协3日在京召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协商上,俞正声指出,职业教育问题关系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竞争力提升,关系亿万劳动力就业,既是教育问题,更是重大民生问题和经济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明确要求,总书记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发展职业教育非常重要,要切实转变观念,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健全体制机制,端正办学方向,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把办学质量提上去,大力培养具有特殊技能的应用技术人才,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传播中国文化,培育汉语教师。陕西师范大学City&Guilds考试中心运用国际最先进的职业教育认证体系City&Guilds,帮助中国人实现出国留学,移民的新选择,实现中国人登上国外讲台担任全职对外汉语教师的梦想。
第四篇: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解读
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
解读
《意见》提出,建设以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开放兼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一是将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直至研究生教育上下贯通;二是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构建“立交桥”,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与衔接。即“上下贯通、内外衔接”。
一、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学习和成长渠道。给职校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和希望,给劳动者以职业能力提升的支持,有充足的发展空间。《意见》提出“扩大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重,增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口升入本、专科继续学习的机会,增加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口升入本科继续学习的机会”、“在国家、省、市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优秀学生可直接推荐进入本科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技师学院深造”、“调整研究生培养类型结构,实现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在校生数量大致相当”。从此,职业教育不再是“终结教育”,职校学生可以根据岗位要求的不断提高,拥有更为宽阔的提升自身能力的空间,上应用型本科、读专业硕士、专业博士,而且这种提高可以是全日制的,也可以是在职的;可以连续就读,也可以接续就读,成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更多职校学生毕业可以拿“双证”。着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意见》提出“探索专业教学考核与技能鉴定结合办法,鼓励支持学生一专多能取得多项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双证互通‟试点规模,扩大高等职业教育与
技师教育的沟通试点”。通过融通,让更多职校学生拿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
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联手为职校学生成长铺路搭桥。《意见》提出“鼓励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本科学校积极实施基于专业接续、课程衔接、学分互认的联合培养模式。探索建立高级技能型人才通过应用本科教育对口培养的制度”、“探索通过学分互认按专业长线贯通培养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建立完善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进一步扩大培养规模,扩大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模。统筹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一体化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案、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应用型人才培养类型进一步丰富扩大。
四、进一步完善高考招生制度、为职校学生搭建起多座“立交桥”。我省已经建立春季高考制度,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扩大到了13所,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建立,每年已有一定比例的中职、高职学生有机会升入高职和本科院校。在此基础上,《意见》提出“完善„知识+技能‟的春季招生考试制度。建立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主的注册升学制度,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扩大单独招生试点规模,支持高等学校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具有专业技能基础的同等学力合格生源”。
五、县域内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要实现两个“大体相当”。《意见》要求“以市为主统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布点,确保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大体相当”。
第五篇:鲁昕:加强内涵建设 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鲁昕:加强内涵建设 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14-01-08 11:23 来源: 教育部网站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全国高职战线千名代表相聚在美丽的“岭南壮县”——顺德,以“凝聚共识?内涵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新形势下高等职业学校如 何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 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对本次大会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代表致以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注关心职业教育发展的专 家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深刻理解三中全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要部署
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次关键会议,改革是会议的主题。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三中全会印发的 《决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目 标、途径和任务。落实三中全会对职业教育的工作部署,应准确把握以下六方面:
一是更加突出战略地位。《决定》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国当前的战略任务。完成这个战略任务,离不开职业教 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才能更好地落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部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 民需求。
二是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发展职业教育,既要着眼满足当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需求,又要注重适应技 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的趋势,系统构建从中职、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 才,推动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
三是注重体现类型特点。立足类型教育特点办学,走对接需求、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是我们的重要经验。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较高的就业率是具体的 体现。要坚持以服务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推动“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 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四是坚持特色发展路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办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把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置于经 济体制改革的大局中谋划,以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完善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形成全社会举办职业教育的格 局。
五是深入推进关键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决定》的教育部分占了很大篇幅,职业教育是其中的重点内容。高中教育阶段,要加强中等职业学 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统筹;高等教育阶段,要重
点探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综合评价招生、自主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不 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同时,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为人们多次选择和在职学习提供灵活畅通的渠道。
六是积极拓展服务面向。为劳动者构建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院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和类型的职业培训,服务企业职工教育培训需求,为促进就业和终身学习、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做贡献。
二、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总体思路
最近一个时期,我们一直在按照中央部署,会同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积极筹备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此,我们起草了《国务院关于加快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 制度、国家体系、国家机制、国家体制、国家政策进行顶层设计。目前,《决定》已经基本修改完成,拟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阅。会议召开后,将明确今后一个时期 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方向。我们的主要思路是:第一,明确3个发展定位。一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是职 业院校的使命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管理创新、劳动者技术技能发展,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创造更大的 人才红利。三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普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第二,突出3个工作核心。一是明确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系统构建从中职、高职、本科到专业学位研 究生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纵向流动。二是提出改善教育结构。加快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形成更加科学的人才结构,服务国家调整经济结构。三是健全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以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为主线,以 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12项制度,推动我国基本教育制度创新。
第三,总结提炼基层的首创实践经验和国际发展案例。一是认真梳理各试验区各试点的实践经验。我们依托9个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56个改革试点项 目,总结提炼了大量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为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提供了重要参考。二是积极鼓励职业院校的改革探索。通过示范校建设等项目引领,鼓励各职业 院校建设优质资源、形成自身特色,充分调动了基层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综合分析近年来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教育政 策。深入研究了多个国家的典型案例后,我们发现,职业教育能够为教育现代化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 育的重点任务。
第四,回应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初步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和思路,对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 了顶层设计。二是健全基本制度。《决定》与《规划》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都把完善职业教育基本制度作为重点内容,以最多的篇幅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制度建设进行 了系统规划。三是破解发展难题。直面投入保障、教师编制、校企合作、提升实习实训水平等老大难问题,多次与有关部门当面沟通,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创新,取得 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四是消除社会歧视。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既定政策,提出了消除社会歧视,提高具有应用技术和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社会地位 和经济收入的多项政策,努力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五,凝聚职业教育战线共识。一是汇集职教战线智慧。通过专题调研、座谈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参加阅提意见的职业院校校 长达到6000余人,行业企业专家近3000人。二是统一职教战线思想。结合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查找和解决职业教育领域存 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引导战线凝心聚力,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三是转变教育战线观念。在认识职业教育重要性、明确类型教育特点、建立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系统培养具有应用技术和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深化高考制度改革、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推进集团化办学、提高职业教育吸引 力等方面,形成了广泛共识,为进一步推进改革打下了思想基础。四是增强职教战线信心。文件起草的过程,也是我们对外宣传和展示的过程,职业教育近年来的快 速发展,为我们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相关部委、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三、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任务
三中全会后,中央又连续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其 核心要求是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改革发展任务。
第一,细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措施。一是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使命。必须加强省级政府对区域内高等教育结构的 统筹力度,调整结构,突出特色,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合理布局。二是高等职业教育要密切产学研合作,走内涵发展道路,为行业企业创新发展服 务。三是发挥好高职教育的引领作用,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推进中职和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 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十个方面的衔接。四是抓紧制定并逐步提高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保证职业教育投入,建设一 批争创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等职业院校。
第二,探索多种层次和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一是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 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二是推动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确定适办五年制的专业(类)。特别要在学前教育、护理、健康服务、社区服务等 培养周期长、复合性教学内容多的专业率先开办。三是开展5年制分段培养试点。根据不同产业、专业和学生特点,开展“3+2”、“2+3”、“2.5+2.5”分段培养试点。四是开展中职毕业生在职学习高职学分制课程试点。探索实行学分银行和学分积累制度,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 度,达到条件即可获得高职学历证书。
第三,落实好职业院校分类招生改革。一是高等职业院校的考试招生在考试内容、录取方式和时间安排上与普通高等学校分开,重点探索“知识+技 能”、单独招生、自主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切实形成类型教育特点。二是应用科技大学要建立与普通高中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扩大中高职优秀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比例,扩大优秀在职技术技能人才接受本科教育比例。
第四,不断深化集团化办学。一是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面。示范校要着力扩展集团成员范围,重视吸引企业成员参加,推动办学机制改革。二是完善集团 运行机制。健全联席会、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积极探索集团多元投资主体改革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等。三是提升集团服务能力。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 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经济贡献份额和就业贡献水平。
第五,提升学校内部科学管理水平。一是要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引导学校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内涵建设上来。二是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三是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打造专兼职结合 的教师队伍。四是完善体现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
第六,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一是面向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农民、新生代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学校教育和 职业培训。二是重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三是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第七,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是完善中外职业教育合作机制,支持教师互派、学生互换。二是支持职业院校引进高水平专家来华从事教学和科 研工作,吸引国(境)外学生来华学习。三是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四是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五是积极参与制订职业教育国际标准。
同志们!今天是“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经验交流会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3年年会”,交流、研讨和展示的重点是如何加强 内涵建设,提升高职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这无疑抓住了当前高职健康发展的要害。高职校长联席会是国内高职战线最具影响的、高职院校自己的组织,希望你们联 合组织广大高职院校,凝神聚力,在当前职业教育面临大发展、大变革的关键时期,为后示范建设时期高职院校进一步改革创新,发挥好纽带和桥梁作用。为发展现 代职业教育,做出贡献!
最后,我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