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基础知识(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5 00:3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第一篇: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1、道德: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

2、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和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原

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3、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法律国家制定,由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 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教育的力量起作用的。

4、学习职业道德的意义: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的需要

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需要

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5、怎样学好职业道德课:勤奋学习,认真读书

勤动脑子,认真听讲

联系自我,认真实践

6、职业的特性:专业性、多样性、技术性、时代性

7、联合国在1958年颁布了《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将职业分为:9大类,83个中类,284个小类,1506

个细类。

8、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职业分为:8个大类,66个中

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

9、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职业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10、从业资格:从事某一专业的学识、技能和能力的起点标准。

11、执业资格:国家对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专业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

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12、职业资格证书:国家对达到职业资格规定的必备的学识、技术及能力的劳动者发给的证明。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由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组成。1997年底,15类资格证书。

13、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1.求职就业的必备条件2.胜任岗位职责的标志3.增强执业竞争能力的手段。

14、素质: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人的基

本品质。素质划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

15、职业素质特征具有:专业性、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发展性。

16、职业素质的构成: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素质。

第二篇: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第四篇 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第十五章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 ●“荣”即荣誉,“辱”即耻辱。

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

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

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毛泽东: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要服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邓小平:中国人民应该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江泽民: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不忘历史,牢记国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奉献社会,报效国家;

○胡锦涛: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赋予社会主义荣辱观新时期的时代内涵。

●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深刻社会背景?

首先,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于当前社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紧迫问题而提出的; 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选择。判断题: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外在要求。(错)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重大意义?

1、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导。

2、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3、是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战略举措。

判断题: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选择。(对)判断题:“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体现了人们对待劳动问题上的基本态度。(对)“八荣八耻”: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社会主义的国家荣辱观,它集中体现了人们在对待国家问题上的荣辱态度。

2、“以服务人民为荣,为背离人民为耻”——这是社会主义的人民荣辱观,它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内容和根本要求。

3、“以崇尚科学为荣,为愚昧无知为耻”——这是社会主义的科学荣辱观,它是人们对待科学的基本态度和荣辱标准。

4、“以辛勤劳动为荣,为好逸恶劳为耻”——这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荣辱观,它体现了人们在对待劳动问题上的基本态度。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耻”——这是社会主义的人际荣辱观,它体现的是个人在处理与他人关系问题上的荣辱态度。

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是社会主义的义利荣辱观,它体现的是人们 1

在处理义利关系问题上的荣辱态度。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是社会主义的法纪荣辱观,它体现的是人们在遵守法律和纪律问题上的荣辱态度。

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是社会主义的生活荣辱观,它体现的是人们在生活观上的荣辱态度。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职业道德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格的灵魂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标尺。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教育机制、示范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

判断题: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观要求。(错)例题:

“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要服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句话是邓小平同志说的。(错)

加强荣辱观和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建立的保障机制有(A、B、C、D)A、教育机制 B、示范机制 C、评价机制 D、监督机制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标尺。(对)“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生活荣辱观,体现了人们在生活上的荣辱态度。(对)

“以服务人民为荣,为背离人民为耻” 是社会主义的人民荣辱观,它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内容和根本要求。(对)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是社会主义人际荣辱观,它体现个人在处理与他人关系问题上的荣辱态度。(错)

第十六章 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节 职业道德的意义

判断题: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对)道德规范体系: ○道德核心 ○道德原则 ○道德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最高层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最低层次:在与人相处中,在追求个人的正当利益的同时,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后果,以求得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的共同实现。○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集体主义

主要内容:

1、坚持和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和集体主义的有机统一

2、通过重视个人正当利益,激发人的活力与创造性来体现集体主义

3、当个个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4、同时要求把个人利益的牺牲减少到最低程度,并尽可能对已经作出牺牲的个人利益给予照顾。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五爱”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2003年):“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每年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例:单项选择题

从2003年起,我国把“公民道德宣传日”定为每年的(B)A、3月15日 B、9月20日 C、9月10日 D、6月5日 判断题:职业道德是人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对)

职业道德的意义:

1、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干不好任何工作

2、职业道德是人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3、职业道德品质反映着人的整体道德素质

4、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是人格升华最重要的途径

道德的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道德的领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判断题:职业道德品质反映着人的整体道德素质。(对)职业道德的特点和职能

1、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称。

2、职业道德的特点(重点,须认真阅读课本中各特点的详细说明):职业性、从属性和强制性、稳定性和继承性、适用性和和实践性、多样性和具体性

3、职业道德的社会职能

(1)职业道德使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职业化。

(2)职业道德具有促进社会道德风尚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能。(3)职业道德具有帮助人们提高认识社会现实能力的职能。(4)职业道德具有调节职业关系、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职能。(5)职业道德具有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促进事业发展的职能。

例题:判断题 人们常说,“军人作风”,“工人性格”,“农民意识”,“干部派头”,“教师风度”,“学生腔”,“流氓习气”等就是对职业道德的稳定性和继承性形象的描绘。(错)

单选题: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对违背职业道德的要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严肃处理。这是职业道德(D)特点的具体体现。A、职业性 B、从属性 C、稳定性 D、强制性 多选题:职业道德的社会职能表现为(A、B、C、D)

A、职业道德使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职业化。

B、职业道德具有促进社会道德风尚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能。

C、职业道德具有调节职业关系、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职能。D、职业道德具有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促进事业发展的职能。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在原始社会萌芽的。原始社会的道德主要体现在不同部落和原始城市的风俗和习惯之中。由于当时没有文字记载,职业道德只是在职业生活中一代一代的积累和形成起来,并通过宗教仪式、氏族禁忌、摹仿老人的行为、动作、语言等形式表现和流传下来。

二、奴隶社会的职业道德

较为完整的职业道德是在奴隶社会形成的。

三、封建社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在封建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师德、医德是具有丰富内容和发展水平较高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多以“子受父训”的方式相传,形成了家庭制统治的传统。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年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章太炎对职业道德进行了理论性的探索。认为其中农民、工人的道德为最高。

五、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职业道德社会本质和阶级属性最集中的反映,也是衡量人们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的最高标准。

为人民服务原则包括几个方面内容:一是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

二是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目的。

三是一切向人民负责。

四是热爱人民,服务人民,关心人民。

五是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言行做坚决斗争。如何实践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原则?

1、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

2、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3、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实践为人民服务原则。

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必须注意划清两个界限: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与小团体主义。

例题:多选题

关于集体主义原则的正确观点是(A、B、C、D)A、坚持和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和集体主义的有机统一

B、通过重视个人正当利益,激发人的活力与创造性来体现集体主义 C、当个个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D、当个个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有时候集体要照顾个人利益

第十七章 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的八个范畴: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

职业行为的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一、爱岗敬业

1、爱岗敬业是最基本、最普遍、最重要的职业道德。

2、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主要是: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工作部门和工作种类的向往和对现行职业发展将达到什么水平、程度的憧憬。

职业理想的三个层次:

初级层次——指人们的劳动还只是谋生的手段。

中级层次——指希望从事适合个人能力和爱好的工作。高级层次——指人们工作的目的是承担社会义务。

职业理想的三个层次的内容和要求虽然有明显的区分,但是,在一个人身上,它们却是可以同时存在并行不悖的。

职业理想的形成还有一定的条件: 人的年龄增长、环境的影响和受教育程度是人的职业理想形成的内在因素,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理想形成的客观依据。(2)强化职业责任

职业责任修养与职业责任教育都是树立和强化从业人员职业意识的方法和途径。职业责任教育是一种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职业责任修养是一种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只有既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又有内在的自觉的提高,再通过实践锻炼,才能提高责任感。职业责任修养活动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学习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各项岗位规章制度,理解它们存在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并领会它们的精神实质,在内心形成一定的责任目标,二是在职业实践中不断比照特定的责任规定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省和检查,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不断矫正自己的职业行为偏差,排除一切干扰,将正确的尽职尽责的行为不懈地坚持下去。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忠于职守。要坚守岗位,尽心竭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锲而不舍,执著追求锐意创新,一丝不苟,出色完成本职工作。要做到干一行、精一行。

要克服职业偏见,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例题:

1、(A)作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2、(B)职业理想是指希望从事适合个人能力和爱好的工作,以充分发挥并提高自己的各种素质。

A、初级层次 B、中级层次 C、高级层次 D、超级层次

3、人的年龄增长、环境的影响和受教育程度是人的职业理想形成的客观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理想形成的内在因素。(错)

4、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主要(A、C、D)

A、树立职业理想 B、继承发扬爱岗敬业的传统美德风范

C、强化职业素质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判断题:诚实守信是最基本、最普遍、最重要的职业道德。(错)

二、诚实守信

(一)诚实守信对为人处世至关重要

诚实守信不但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规则之一,而且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要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从业人员对社会、对人民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二)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

1、忠诚所属单位 A、诚实劳动 B、关心组织发展 C、遵守合同和契约

2、维护单位信誉

3、保守组织秘密

例题:

(B)不但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规则之一,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要求。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A、B、C)A、忠诚所属单位 B、维护单位信誉 C、保守组织秘密

诚实守信首先表现在从业人员忠诚于他们的(C)A、公司 B、家庭 C、单位 D、国家

三、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的涵义?

办事公道是指我们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当事双方公平合理、不偏不倚,应该对谁都是按照一个标准办事。

办事公道是高尚道德情操在职业活动中的重要体现,是千百年来为人所称道的职业道德。办事公道的根本要求:

1、办事公道是组织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

2、办事公道是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内容

3、办事公道是职业劳动者应该具有的品质 办事公道的具体要求:坚持真理,公私分明,公平公正,光明磊落

1、坚持真理

坚持真理、秉公办事,必须做到: ①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 ②积极地改造世界观 ③要做到照章办事 ④要敢于说“不”

2、公私分明

在职业实践中如何做到公私分明?

(1)要正确认识公与私的关系,增强整体意识,培养集体精神。(2)要富有奉献精神。

(3)要从细微处严格要求自己。

(4)在劳动创造中满足和发展个人的需要。

3、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是指按照原则办事,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徇私情。每一个从业人员要做到公平公正,应做到:

(1)坚持按照原则办事。没有原则就没有公道,原则是我们职业实践活动中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制度、准则。(2)要不徇私情。

(3)不怕各种权势,不计个人得失。

4、光明磊落

从业人员要注意培养和锻炼光明磊落的良好道德风尚:(1)把社会、集体利益放在首位。(2)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3)坚持原则,无私无畏(4)敢于负责,敢担风险

判断题:诚实守信不但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规则之一,而且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要求。(对)

四、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揭示了职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指出了职业劳动者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服务群众的具体要求就是每个职业劳动者心里应当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乐群众之所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1)必须自觉履行职业责任。(2)必须严格遵守职业规则。

(3)必须保持与其他岗位间的有序合作。怎样才能做到全心全意地服务群众?

1、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要文明服务,一切为群众着想。

3、要勇于向人民负责。

五、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奉献社会要求做到:

1、要明白人生的幸福在于奉献的道理

2、要大力提倡奉献社会的精神

3、奉献社会要在实际行动中体现

我们所做的事,无论大小,只要是有益于国家、有益于党的事业、有益于人民,就是伟大的奉献。

判断题:奉献社会揭示了职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指出了职业劳动者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错)例题:

1、(A)作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2、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最好表现。(错)

第十八章 职业道德评价

一、职业道德评价的涵义和作用 职业道德评价,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根据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对他人和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所作的善恶判断,表明褒贬的态度。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

1、维护作用和规范作用

2、教育作用

3、调节作用

4、激励作用 判断题:职业道德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对他人和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善恶判断,表明褒贬的态度。(对)

二、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和依据 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是善与恶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凡是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或事件叫做善;反之就是恶。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善恶的具体标准都不相同。

一般说,凡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行为就是善的,道德的;凡是阻碍生产力发展,有害于社会进步的行为就是恶的,不道德的。职业道德行为善恶标准,应从几个方面进行测评:

1、规范内容的具体测评

2、经济效益测评

3、社会效益测评

4、业务技能

5、服务对象测评

为了减少测评的片面性和误差,一般应有三个方面人员参加:一是主管领导人和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测评;二是同行、同事和所在单位群众测评;三是职工自我测评。社会效益测评,特别是对精神产品生产部门和从事精神文化工作的人,尤其应从社会效益方面来测评。既要讲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例题:

1、为了减少测评的片面性和误差,一般应有几个方面人员参加:(A、B、C、D)A、职工自我测评 B、同行、同事的测评

C、主管领导人和所在单位领导班子的测评 D、所在单位群众的测评

2、对精神产品生产部门和从事精神文化工作的人,尤其应从社会效益方面来测评。既要讲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对)

三、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据

动机,是指一个人在道德行为前的愿望或意图。

效果,是指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给社会或他人带来的实际后果。评价职业行为善恶的根据是职业行为动机和效果的辨证统一。

好动机产生好效果;坏动机产生坏效果; 好动机产生坏效果;坏动机产生好效果; 怎样使好动机产生好效果? 第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学会唯物辩证的工作方法。

第三,精通本职工作业务,深入实际,在不断实践中取得经验。

四、职业道德评价的方式和手段

职业道德评价的方式和手段主要是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

五、职业良心在人们职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职业道德中的内心信念就是职业良心。职业良心在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具有重要作用 在行为前,职业良心具有机制作用。在行为进行中,职业良心具有监督作用。

在行为后,职业良心对行为后果和影响具有评价作用。

例题:

1、职业道德评价的方式和手段主要是(A、B、C)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惯 C、法律法规 D、内心信念

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据是(C)A、动机 B、效果 C、动机与效果结合 D、需要

3、职业良心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判断,在行为后,职业良心具有机制作用。(错)

第十九章 职业道德修养与人生观

一、职业道德修养及其意义 “修”是整治、锻炼、提高;“养”是指培养、陶治。

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品质方面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选和自我提高,以形成相应的道德情操,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的道德实践活动。二、三种职业道德境界

献身型:是高层次的职业道德境界。“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尽职型:是中层次的职业道德境界。“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雇佣型:是低层次的职业道德境界。“一切向钱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判断题:“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品质方面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选和自我提高,以形成相应的道德情操,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的道德实践活动。(对)

三、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道德认识(基础和起点)→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对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理解,是产生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支配职业道德行为的基础和起点。

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对事物进行善恶判断所引起的内心体验。

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履行职业道德义务,克服困难障碍,将职业道德行为坚持到底的一种精 9

神力量。

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对职业道德义务所具有的坚定的信心和强烈的责任感。道德行为习惯:是指在没有任何人监督的条件下,从业人员也能自觉地恪守按照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积极主动地选择善的的职业道德行为。

四、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1、学习理论和参加实践相结合

参加实践,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人参加实践活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或服务实践活动;二是社会实践活动。

2、向革命前辈和先进人物学习

3、自学进行自省和慎独

慎独,就是指在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可以自行其事的时候,仍然能谨慎地遵守道德原则,而不做坏事。

慎独既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的一种高尚的境界。“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有人在与无人在一样,领导在与领导不在一样,有人检查与无人检查一样”等思想道德品质,正是慎独的具体体现。判断题:

慎独是指独自一个人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规范,不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对)

五、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1、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职业道德。

2、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三人思想”教育、加强“三个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三观”。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剥削阶级的人生观

(1)拜金主义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把追逐金钱作为人生目的,“一切向钱看”,他们活着就是为了金钱,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

(2)享乐主义人生观。这种人生观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满足生理本能需要作为人生目的。

(3)悲观厌世主义人生观。这种人生观,用悲观厌世的态度对待世界和人生,认为人生是命运注定的,“人生如梦”,听天由命。

(4)实用主义人生观。这种人生观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对个人“有用”、“方便”。以对自己有无好处和好处的大小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和判断真理的标准。有奶便是娘。

(5)权力意志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把追求权力作为人生目的,权势就是一切。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的观点就是典型代表。无产阶级人生观的特征:

1、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人生的最崇高的理想。

2、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目的。

3、以乐观主义精神作为人生态度。例题:判断题

1、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根本上取决于他职业道德品质的好坏,修养水平的高低。(错)

2、慎独既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的一种高尚的境界。(对)选择题:

1、献身型职业道德水平属于(A)的职业道德境界。A、高层次 B、中层次 C、低层次 D、无层次

2、用消极的态度对待世界和人生,认为人生是命运注定的观念属于(D)人生观。A、拜金主义 B、享乐主义 C、悲观厌世主义 D、实用主义

3、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有:(A、B、C、D)A、学习道德理论 B、、参加实践 C、向革命前辈和先进人物学习D、自学地进行自省和慎独

4、剥削阶级的人生观,主要有以下几种:(B、C、D)A、集体主义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D、实用主义 11 B C

第三篇: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道德

道德内涵:是人类生活所特有的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宣传教育、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特征:阶级性、继承性、相通性、稳定性、实践性。功能:认识、调节、服务功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集体主义。基本要求:五爱。基本内容:荣辱观。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意义:1是我国道德建设的重大成果;2是“以德治国”的重要方面;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4极大推进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进程。社会公德规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网络道德的特征:自主性、开方性、多元性性。范畴:自律慎行、平等公正、互利互惠、诚实守信、反对欺诈、关心社会、爱护他人。

职业道德的特征:行业性、多样性、明确性、群体性、继承性、实践性。

我国传统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1公忠为国的社会责任感;2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3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4以礼待人的和谐精神;5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6以义取利的价值取向。西方职业道德的精华:社会责任至上、敬业、诚信、创新。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理想、态度、义务、纪律、良心、荣誉、作风。

职业的特征:专业、多样、技术、时代。意义:谋生的手段;谋求发展创造价值的途径。

职业发展趋势:专业化智能化综合化。

职业活动体现的社会关系的三大要素:责权利。

职业素养的特征:专业、稳定、内在、整体、发展性。基本内容:意识、精神、道德、技能、尊严。

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敬业、勤业、创业、立业。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诚实守信忠心不二乐于服务热情周到勤于业务精益求精。

职业技能的特点:时代性、专业性、层次性、综合性。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最基本的要求: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基本原则:集体主义。基本特征:

1、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

2、内容具有人民性;

3、形成和发展具有“灌输性”;

4、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具有独立的规范体系。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作用:

1、有利于新型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

2、有利于调节党政群的关系;

3、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4、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主客体相统一;主动自觉性;社会实践性。必要性:是从业者处我完善的需要;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能够促进行业的兴旺发达;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能够保证现代化事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根本目标:要求从业者自觉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根本任务:养成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品质,发扬大公无私、先公后私的精神,克服自私自利的思想影响,在职业活动中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达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境界。内容:认识修养、情感修养(正义感、责任感、良心感、荣誉感)、意志修养、行为修养。

工勤技能岗位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自我人格完善能力)。特征:广泛性、稳定性、潜伏性。对职业的影响:

1、是胜任职业的必要条件;

2、是职业能力发展的前提。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结果,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有能动作用。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地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商定生产关系;同时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基础的核心,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一个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

毛思想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主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邓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主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

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和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意义:1它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2它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3它深化了对我们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遵循的原则: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称。本质: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具体在国家性、阶级性、物质制约性。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中的特殊内容,它是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和。作用:是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刑法、诉讼法等法律部门组成。法律的运行是一个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包括: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

宪法的三个基本特征:1内容上具有根本性;2法律效力上具有最高性;3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具有严格性。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国籍:是一个人作为某一国家成员的法律资格。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权、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权利救济的权利。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纳税、其他义务。

我国的国家机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行政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汗毛体系中最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主体:是指依法能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国家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所做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确定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原则;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民事权利主体包括:公民、法人、其他组织。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民事权利:是民法赋予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依法所享有的各种权利。民事权利主要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和人身权等。

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主要有: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和支付违约金等。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国家与市场主体之间、市场主体内部基于行政管理而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破产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审计法、价格法、会计法。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的三个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3罪刑相适应原则。

诉讼法:是调整国家司法机关和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的程序性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的诉讼法有《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有:平等原则;辩论原则;调解原则;处分原则。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动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影响。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种类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沙尘暴主要来源:古尔班通古特、塔克拉玛干、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和毛乌素沙漠。

我国突出的关系全局的主要能源问题:1能源结构不合理;2能源效率低;3能源环境破坏严重;4能源安全。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不包括国家所从事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一些职能活动。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二是满足基本尊严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有三类基本参与者:提供者、生产者和消费者。

政府服务:是指由政府安排并生产的服务,即政府同时扮演提供者和生产者的角色。

政府服务与公共服务二者有所不同:1在服务的提供者上;2在服务的生产者上;3从公共服务的类型上看。公共服务的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公共服务按其内容和形式分为:基础公共服务,经济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服务。

政府公共服务的动作理念:主权在民、以民为本、顾客至上、有限政府、依法行政、民主开放、高效廉洁、公正平等、责任信用。

中原文化是:“圣、福、魂”文化,五个主要特点:1根源性、2原创性;3包容性;4开放性;5基础性。作用:认识任用、引领作用、推动作用、支撑作用、凝聚作用。自我认知:由自我认识(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自我体验(自爱、自尊、自卑、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律)三种心理构成。

自我认知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首先,自我认知是认识饱暖思淫欲客观事物的条件;其次,自我认知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最后,自我认知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

自我认知的性质:社会性、形象性、能动性。自我认知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自我认知的作用:1形成一个人丰富的感情世界;2促进了人的意志发展;3是首先的必要前提。

如何提升自我认知:1通过自我分析来认识自我;2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3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4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认识自己。要做到:1清楚自己的状态;2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估;3有切实可靠的目标;4有自我解压的意识。

心理健康的标准:1情绪健康 健全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而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人的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2意志健全 具体表现在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力四个方面;3智力正常;4行为反常适当;5人际关系得当;6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生物遗传、家庭、社会三方面。

如何做到自我调适与维护:1正视情绪问题;2合理宣泄;3改变不良认知;4自我放松;5活动调适法;6交往调适法;7暗示调适法。

挫折:是指人们在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包括三方面的涵义:挫折情境、挫折反应、挫折认知。挫折对人的作用:挫折能提高人的认识水平、能增强人承受力、能激发人的活力和意志。提高承受挫折能力:1正确认识挫折;2客

观分析挫折原因;3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抱负水平;4合理运用心理防卫机制,缓解心理压力;5注重自身修养,提高思想境界。

提高个人修养来源于两条基本途径: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2广学博才,不断提高个人的能力修养。

环境适应能力的表现:环境的敏感度、挫折承受力。良好环境适应力的特征:1有独立自主的个性;2能借鉴过去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3有明确的人生目标;4具有稳定的性格;5有较强的判断力和自我克制力。如何提升环境适应能力:1了解单位的文化环境;2了解单位部门内部的人际关系;3严格要求自己;4正确看待问题;5学会容忍事物的不确定性。

自主学习的三方面含义:1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2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3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目标的宏观调控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含义:就是学习者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特征: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征。本质:就是学习主体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的过程。自立性是基础,自为性是实质,自律性是保证。必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从业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终身学习观念确立是关键;2加强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3培养从业人员自主学习所必备的各种能力;4优化工作环境,培养从业人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能力:是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用:信息能力是开拓、创造的基础;信息能力是现代人才的关键。

信息处理能力包括: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分析综合能力;信息判断能力。

掌握判断推理能力意义:帮助人们提高认识水平,获得新的知识;有助于正确表达思想和准确地提示逻辑错误;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科学知识。资料分析应具备的能力:阅读能力;运算能力;应变能力;归纳能力。

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

第四篇: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主讲教师

唐清生

第1章

职业道德

第1节

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一、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概念

1、道德的概念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必然要与社会和他人发生那样的联系。例如,在家庭中、在工作单位里以及个人与组织、社会、国家之间的种种关系等。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就涉及道德问题。

2、职业道德的概念 一般来说,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可分为公共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三大领域。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六个方面)

职业道德的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守则、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修养等。

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四个)

1、鲜明的职业性

2、内容、形式的多样性

3、较强的适用性

4、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四、职业道德的作用(五点)

职业道德主要用于调节职业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规范人们在一定的职业范围内的思想和行为,对人的一生和整个社会生活都有着重大影响,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品质的劳动者,促进事业发展

2、调整职业关系,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3、有助于个人的提菜花坪发展,在职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4、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五、职业道德修养

1、职业道德修养的概念 修养是一个合成词,“修”原意是指学习、锻炼、陶冶和提高,“养”原意是指培养、养育和熏陶。修养是指一个人的素质经过长期锻炼或改造,所达到的确一定结果和水平。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在职业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以及应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

2、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2)谦虚好学

(3)在实践中体验,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统一(4)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第2节 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五个方面)

一、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1、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国家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执行政策,注重落实,是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二、热爱本职,钻研业务,保持勤奋、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

1、“乐业”是热爱本职的基础

2、“勤业”就是要做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3、“精业”就是要做到钻研业务,求实创新

三、以人为本,乐于奉献,做到文明礼貌,优质服务

1、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乐于奉献,积极为辖区居民和用工单位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3、举止文明,礼貌待人

四、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工作上相互支持配合

1、顾全大局的内涵和意义

顾全大局,是指要增强全局观念,坚持以大局为重,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2、团结协作是劳动保障事业成功的保证

五、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坚决抵制不正之风

1、遵纪守法的含义

遵纪守法,是指遵守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遵守各行业、各部门制定的职业纪律。

2、廉洁奉公的含义

廉洁奉公,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不利用职务之便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化公为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3、劳动保障协理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基本要求(1)“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严以律已,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良好习惯。

(2)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3)严禁以权谋私,利用职权“吃、拿、卡、要”利用岗位之便搞等价交换、相互利用,甚至权钱交易,拉关系、走后门等。

第1节 就业与失业概述

一、就业的概念与特征

1、就业的概念

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依法从事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就业有人员指在法定年龄内,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2、就业的特征

(1)劳动者就业需具有劳动能力,包括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2)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根据有关规定,我国目前的法定劳动年龄范围是16

周岁至60周岁(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3)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职业,而不是义务劳动。(4)这种劳动是得到社会承认的职业,并且合法的劳动。二就业方针与就业结构

1、就业方针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2、就业结构

就业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所有就业人员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数量和分布比例,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就业矛盾

四、就业的主要形式(七种)

1、正规就业

2、非正规就业

3、非全日制就业

4、灵活就业

5、弹性就业

6、自谋职业

7、境外就业

五、失业的概念、特征、主要类型及原因

1、失业的概念: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劳动者有工作能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宜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2、失业特征:

一是失业人员具有从事正常社会劳动的行为能力。虽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但不具务相应的劳动能力,不是失业人员,如精神病人、完全伤残不能从事任何社会劳动的人员。

二是失业人员有工作要求,但受客观因素影响尚未实现就业。

3、失业的类型及原因(六种)(1)摩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3)季节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5)隐性失业(6)自愿失业

六、失业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

1、失业率

失业率=失业人数/(从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2、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 ×100% 第2节 城乡统筹就业

一、城乡统筹就业的概念与意义

二、城乡统筹就业的主要内容

1、城乡劳动者就业实行统筹规划和管理

2、建立为城乡劳动者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3、建立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权益的劳动用工管理体系

4、逐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第3节 特殊群体就业

一、妇女就业(法律保护)

二、残疾人就业

三、大学生就业

四、其他特殊群体就业(低保、零就业家庭、连续失业一年以上、失地农民等)

第4节 劳动供求分析

一、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1、经济发展

2、技术进步

3、经济体制

二、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1、人口问题与年龄结构

2、教育与培训 第5节 就业服务

一、就业服务的概念与功能

就业服务是为劳动者实现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提供的社会服务活动,是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功能,是向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帮助,包括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和招聘信息发布、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市场人力和求职时间,提高供求双方选择的成功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二、就业服务的种类

就业服务包括两类:一类是公共就业服务,一类是职业中介服务。

三、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与经费

1、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2、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主要由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和创业指导、失业保险经办,以及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等工作机构组成。

3、公共就业服务经费:公共就业服务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

1、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劳动者提供免费就业服务

2、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 第6节 积极的就业政策

一、我国积极就业政策的概念和沿革

积极就业政策是指我国政府坚持通过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城乡经济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扩大就业规模,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

二、积极就业政策的任务目标

三、积极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我国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1)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广开就业门路。(2)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再就业。

(3)改进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4)加强对就业的管理和失业的控制。

(5)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第3章 社区工作与社区劳动保障工作 第1节 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具有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所组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性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社区基本构成要素通常包括以下五个:

1、人口要素

2、地域要素

3、组织结构要素

4、文化心理要素

5、公共服务设施

三、社区的类型(三种)

1、按照时间线索和历史发展纵向考察(1)传统社区(2)发展中社区(3)现代社区

2、按照空间取向横向考察(1)法定社区(2)自然社区

3、按功能特征考察(1)专能社区(2)综合社区(3)边缘型社区

四、社区的功能(八种)

社区的功能是指社区对社会生活体系所具有的被断定的客观结果。

1、社区的一般功能

社区的一般功能是指维持社区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功能(2)政治功能(3)教育功能(4)卫生功能(5)福利和服务功能

(6)娱乐功能(7)保障功能(8)管理功能

2、社区的本质功能

社区的本质功能主要包括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社会互助功能等。

第2节 社区建设

一、社区建设的概念

社区建设是指要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二、社区建设的意义

1、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2、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

3、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巩固城市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五个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3、权责统一,管理有序

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四、社区建设的内容(八个内容)

1、拓展社区服务

2、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3、繁荣社区文化

4、美化社区环境

5、加强社区治安工作

6、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7、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

8、建立社区工作者队伍 第3节 社区组织

一、社区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社区组织是指以某一社区为范围建立起来的,有目的、有计划地满足居民一定需要的各类组织,不同社区组织通过各种关系相互联结成为完整的社区组织有机系统。

1、依据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划分 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2、按照功能和目标的不同划分(1)政治组织(2)经济组织

(3)文化教育组织(4)综合组织

3、按照性质不同划分

地域性社区组织和功能性社区组织

二、我国社区的主要组织

1、街道办事处

2、社区居民委员会

3、业主委员会

4、志愿者组织

5、文化体育兴趣组织 第4节 社区工作

一、社区工作的含义

社区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区工作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狭义的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简称,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其应用过程。

二、社区工作的目标(七个方面)

(1)动员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2)改进社区关系,改变权利分配。(3)提升居民的社会意识。(4)发挥居民的潜能。

(5)培养互相关怀及社区照顾的美德。(6)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7)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要。

三、社区工作主要方法(新增加的内容)

1、社区分析方法

2、社区工作项目与计划的邀请拟订方法

3、社区工作关系建立和问题介入的方法

第5节 社区服务

一、社区服务的概念和意义 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意义:

1、发展社区服务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2、发展社区服务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

3、发展社区服务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要求

二、社区服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2、坚持社会化的原则

3、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三、社区服务的内容

1、政府公共服务

2、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服务

3、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的志愿服务

4、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的社区服务 第6节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

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要素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指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依法开展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社区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要素:(过去的六到位)

1、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

2、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

3、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场所

4、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经费

5、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制度

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内容 就业促进法明确了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性质,为确定其主要职责奠定了基础。各地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

1、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内容(1)就业服务和具体管理工作

(2)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3)社会保险服务工作

(4)开展劳动保障宣传咨询、协助信访和劳动监察工作(5)指导社区开展好工作

2、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内容(1)政策宣传和咨询。(2)协助就业与失业管理。

(3)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服务。(4)就业援助。

(5)就业岗位收集。

(6)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7)社会保险服务。(8)其他服务工作。

三、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与其他社区工作的关系

1、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

2、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和其他社区工作的关系 第4章 公务礼仪与人际沟通 第1节 公务礼仪

一、礼仪概述

礼仪是一种随着历史的发展而约定俗成的交往规范,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人们在共同生活和长期交往中自然形成的社会规范,它使人或团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试言行举止有利于协调相互关系。

1、礼仪的内涵和原则

礼仪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美化自身、尊重他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原则:遵守原则、敬人原则、从俗原则、适度原则和沟通原则。

2、礼仪的分类:公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国际礼仪等到。

3、礼仪的功能和作用(1)社会交往的审美化(2)提高人们的修养

(3)协调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

(4)净化社会风行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中西方礼仪比较

5、学习礼仪的方法和要求

二、个人礼仪

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的仪容、举止、表情、服装、配饰等具体规范。

1、仪容

2、发型

3、面部修饰

4、身体修饰

三、举止表情礼仪

行为举止是一个人风度的具体显现,也就是平日人们所推崇的洒脱风度,主要就是训练有素、举止优雅、富有魅力。

1、人际交往中举止的功能

2、行为举止要求

3、举止礼仪的基本内容

四、服饰礼仪

1、着装的基本原则

2、着装的要求和技巧

3、影响着装效果的因素

4、西装的基本规则

5、女性正装规范

五、工作礼仪

1、见面礼仪

2、身体空间距离

3、握手与身体接触

4、目光接触

5、名片收送与保存

6、称呼

7、自我介绍与介绍他人

六、位置排列礼仪

1、行走时的位置排列

2、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各种门口的顺序

3、会客的座次排列

七、通联礼仪

1、电话沟通礼仪

2、网络礼仪

3、信函礼仪

八、重要仪式礼仪

1、会议发言与演讲

2、签约、开幕式、闭幕式礼仪

3、新闻发布会

4、专业展览会 第2节 人际沟通

一、沟通概述

1、沟通内涵和类型

沟通是指沟通者为了获取沟通对象的反应和反馈而向对方传递信息的全部过程。基本要素分为信息源、听众、沟通目标、环境、信息、媒介、反馈等。沟通的类型:

二、人际沟通

1、人际沟通的定义

人与人之间信息和情感相互传递的过程。

2、人际沟通的特点

3、人际沟通的本质

4、人际沟通的三个层次和四个阶段

三、人际沟通的礼仪

1、说话的礼节

2、服饰沟通的魅力

3、言行举止对沟通的作用

四、人际沟通中的倾听策略

1、倾听

2、专注

3、跟随

4、公正

五、人际沟通中的说话策略

说话时要看对象、看身份、看时机、看场合,分析说话者,选择恰当的话题,利用非语言形式辅助语言效果,以准确、贴切地表达思想感情。

1、分析听话者

2、选择话题

3、注意场合和说话对象

4、把握时机

5、控制语言

6、美化声音

7、运用非语言暗示

六、沟通中交谈策略

.1、了解将要进行了的交谈

2、营造良好的氛围

(1)选择合适的情境和方式(2)寻求共同点(3)了解交谈对象

七、沟通中演讲策略

1、演讲概述

2、演讲的概念

3、演讲与私人对话的区别

4、听众特点及构成

5、演讲构思

(1)确定论题(2)处理材料(3)营造结构(4)锤炼语言

6、演讲技巧(1)表达技巧(2)控场技巧(3)演讲的结束语 “协理员岗位我热爱,我热爱协理员岗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最后祝各位学员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活美满、家庭幸福!

谢谢大家

第五篇:第一节 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第一节 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的概念: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2.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守则、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修养等。3.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4.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5.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⑴鲜明的职业性。(反映各行各业的职业特点,鲜明的表达着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的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乃至形成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道德品貌、举止做派上的不同特点。)(2)内容、形式的多样性(3)较强的适用性(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在适用范围和对象上、不是普遍的、无限的,而是特定的、有限的,它只适用于专门从事本职业的人)(4)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6、职业道德的作用:(1)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品质的劳动者,促进事业发展。(2)调整职业关系,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3)有助于个人的提高和发展,在职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4)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7职业道德修养的概念:是指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在职业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以及应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

第二节 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

1、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是:执行政策、注重落实。2怎样才能将政策落到实处:(1)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政策精神,掌握政策。(2)结合实际,严格执行和落实政策,想方设法破解难题,把工作做到实处。3热爱本职的基础是“乐业”。(劳动保障协理员要热爱本质工作,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做起,以“辛苦我一人,造福千万家”的崇高精神,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4:“勤业”就是要做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劳动保障协理员要想做到勤业,就必须懂政策、懂业务、做到热心、细心、脑勤、嘴勤、腿勤,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政策落到实处)。5 “精业”就是要做到专研业务,求实创新。(对劳动保障协理员来说,如社会平台的各种台账设计得合理与否,能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情况如何,如何进行就业指导,怎样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如何,社保工作情况如何等,都需要精心设计和落实,并需要不断创新。)

下载职业道德基础知识(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业道德基础知识(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