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2014年的中考化学题的启示
有关2014年的中考化学题的启示
实验中学赵泽典
2014年的中考紧张而有序的进行且圆满的结束了。我有幸参加了2014年的中考评卷工作。在与各位老师们的探讨与交流的过程中,我对2014年的中考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供各位老师参考与批评指正。
一、对中考题目的分析
(一)、从整体来看
今年的中考题型和数目与往年大致相同,符合2014年的中考说明的要求。总分70分,时间和物理共150分钟。共分为五个大题,即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18个小题。难易程度适中。覆盖面广,涉及到1至12单元的所有内容。
(二)、从各个小题来看
A、选择题考查知识点: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
2.初中化学常见仪器的考察
3.六大营养素,考查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4.物质构成中,微观离子的考察。
5.空气成分,及空气中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6.物质的结构中,水的性质的考查。
7.化学与社会和生活的有关常识的考查。
8.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考查了二氧化碳、氢氧化钠、石墨、生石灰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转化及酸碱盐的性质考查。
10.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的一系列考查。
B、填空题考查知识点;
21小题.化学用语,考查了:
1、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氧元素。
2、化学式书写及意义:氧气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3、化合价判断及表示:碳酸中氢元素化合价。
4、离子表示:,氢离子。
5、有关化学式的意义及计算
22小题.考查了有关水的知识,其中包括水的电解实验的方程式和结论,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用水来鉴别一组物质等等。
23小题.溶解度表格题,溶解度曲线上某一点及交点的意义,根据溶解度曲线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根据溶解度曲线提纯物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判断及相互转换。
C、简答题考查知识点;
24小题.给出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考察氧气的一系列性质25小题.推断题,金属氧化物、酸、碱、盐间的反应。
D、实验探究题26-27题
26小题.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二氧化碳性质的检验,物质的提纯,反思与交流等。
27小题.对酸碱盐的性质、氢氧化钠的变质的一系列探讨等。
E、计算题28小题
语言表述计算题,酸雨的形成,实验操作,PH值的考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考查。
二、对学生做题情况的简要分析;、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得满分的不多,大概在2.5%左右。
2、填空题中学生出错较多的地方只要有以下几点;
(1)字错的较多,如 剂、元、附、皂等。
(2)答题中不能正确使用课本中的语言、词语、语句来表述。
(3)学生往往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简答题中推断题不会做,或者做不全对。
4、计算题中最大的问题是计算错误。
第二篇:第一周物理化学题
1.检验实验室制取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一个质量是6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不动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N,如果往盐水中注
入清水,鸡蛋将__________,鸡蛋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_。(g=10N/kg)
3.要得到280kg的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的质量是多少?
4.用长颈漏斗装配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原因是
______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下面所列的几位科学家中,是谁最先想到了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阿基米德
使用简单机械,下面目的达不到的是()
A.省力B.省功C.改变力的方向D.少移动距离
漂浮在水池中的木块下悬吊这重物,若把悬吊重物的绳子剪断,重物将沉入水底,这时水面___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不变)水池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第三篇:几道化学题解疑心得
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是(B)
A、n=1,l=0,m=1B、n=3,l=2,m=-2C、n=2,l=2,m=1D、n=4,l=-2,m=0
第四篇:高考化学题题型分析
在高中化学中,计算题的主要功能是考查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和熟练程度以及知识的系统性。这类题目考查的形式既有直接的简单化学计算和间接的应用化学原理推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化学题题型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题题型分析一
化学计算中的4种常用方法
01.假设法
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1.极端假设法
主要应用:(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2)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把可逆反应看作向左或向右进行到底的情况。(3)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变化。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4)判断生成物的组成。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单一反应。
2.状态假设法
状态假设法是指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中间状态,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该方法常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使用。
3.过程假设法
过程假设法是指将复杂的变化过程假设为(或等效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分析和比较的过程,考虑等效状态的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该方法在等效平衡的计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
4.变向假设法
变向假设法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02.关系式法
在多步反应中,关系式法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
1.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关系式
特点:在多步反应中,上一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
2.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叠加找关系
适用于多步连续反应或循环反应。方法:将其中几个有关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适当变形(改变化学计量数),然后相加,消去中间产物,即得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03.差量法
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其解题步骤如下:
(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引起差值的原因。
(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
(3)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与题中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关系,求出答案。
04.守恒法
“守恒法”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枝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特有的守恒关系,快速建立算式,简捷巧妙地解答题目。常用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1.质量守恒
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电子得失守恒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的有关计算。
3.电荷守恒
依据: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总量不变(或在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负、正电荷总数相等)。
方法:首先要确定体系,并找出体系中阴、阳离子的种类,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物质的量;然后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列出计算式。
应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推断,也可用于有关量的计算。
高考化学题题型分析二
化学反应图像题的解题方法
01.离子反应图像
考查知识点:根据图像考查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分析溶液的成分、离子的共存与推断、计算反应物的量或由离子反应画出相应的图像等。
实质:离子反应图像问题,归根结底,考查的实质仍然是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问题。
1.离子反应图像
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剂(或氧化剂),加入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时,必须按照“强者先行”的原则,考虑反应的先后顺序。只有当“强”的反应完后,“弱”的才能发生反应。
2.离子共存及离子计算图像
离子共存图像要谨防离子共存的陷阱,特别要注意一些隐含条件和隐性关系;离子计算的前提是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要注意物质间量的关系,遵循三大守恒原则和溶液电中性原则。
02.化学平衡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是中学化学基础图像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把抽象的化学平衡理论形象直观地表述出来。化学平衡图像题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根据图像坐标表示的意义,将常考的化学平衡图像分成如下三类。
1.量值-时间图像
图像中的纵、横轴分别代表物质的数量(如浓度、百分含量、转化率、产率等)与反应时间(过程),将可逆反应中物质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体现在图像中。
该类题解答时要明确曲线“走势”代表的意义,并由此确定反应进行的方向,再进一步确定改变的条件。千万要注意此类图像中可能出现的“交点”并不代表平衡点,只有某种量值不随时间改变时的点才是平衡点。
2.量值-条件图像
将物质或反应体系的某种量值与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中的某一种之间的关系,反映在图像中。解答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图像,找出相关量值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将图像中的这种对应关系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分析其是否符合理论上推导出来的关系,最后确定答案。
3.量值-时间-条件图像
该类图像反映的是某一物质的量值(如浓度、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等)与一种或两种外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其图像构成的特征是图像中有一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突变点(平衡点、最大值、最小值)。
解题思路:依建立平衡所需时间的长短→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时间短速率大)→确定影响反应速率的不同条件间的关系(反应速率大条件强)→再根据物质量值的变化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由此得出的移动方向应与由勒夏特列原理确定的方向一致。
03.电化学图像
近年高考中对电化学的考查出现了新的变化,以装置图为载体来考查电化学的相关知识,成为近年高考的新亮点。
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破-解关键:正、负极或阴、阳极的判断。
2.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互变
原电池与电解池可以相互转化,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造二次电池。二次电池中,放电时是原电池,充电时是电解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与充电时的阴极反应相反,放电时的正极反应与充电时的阳极反应相反。
高考化学题题型分析三
化学实验的创新探究
球形干燥管的创新使用
1.A装置为尾气吸收装置,用来防倒吸,原理类似于倒置在水中的漏斗。
2.B装置为简易的过滤器,可净化天然水。如果去掉上边两层,可用活性炭对液体中的色素进行吸附。
3.C装置是一微型反应器。该装置既可节约药品,又可防止污染。如铜丝在该装置中燃烧时,Cl2封闭在干燥管内,实验结束后剩余的Cl2不仅可以用水吸收,还可以观察CuCl2溶液的颜色。
4.D装置为一简易的启普发生器,可用于H2、CO2等的制取。
5.E装置起干燥、除杂或缓冲气流的作用。
02.仪器连接的创新与改进
1.仪器巧妙连接,取代启普发生器
(1)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吸收气体。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小,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的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烧杯中的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倒吸。
(2)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被吸收液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小,使吸收液倒吸进干燥管中,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倒吸。这种装置与倒立漏斗式的功能类似。
(3)蓄液式: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中。
(4)脱离式:因导管没有与液体接触,从而无法产生倒吸。
(5)液防式:通过改变试剂的方法达到防倒吸的目的。如吸收HCl时,HCl不溶于四氯化碳而无法倒吸,HCl从四氯化碳中逸出进入水中而溶解。
第五篇:2017.4中考历史感想启示
中考历史感想·启示:
1.改革:
a 改革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b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
c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2.科技:
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
c改革创新是国家发展前进的动力。3.思想解放:
a.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4.杰出人物,能影响历史进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历史发 展的动力。
5.思想家:先进的思想,先进理论,代表社会发展方向,能促进社会的发 展和进步。
6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7.国防建设:国防现代化必须走科技强军、精兵之路。
8、外交:
a.主权独立是外交的前提,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事务的准则。c.外交能促进国家发展,提高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
d.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政策;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活动等。
c.国家实力是外交后盾。
9.战争:
a战争是残酷的,人类要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 团结就是力量。
d 不同制度,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对敌。
e 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一、中近史:
1、鸦片战争启示:
a落后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只有迅速提高综合国力,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洋务运动启示: 要全面学习外来先进文化,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3、近代化探索启示:
①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获得革命成功。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2)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顽强探索精神
(3.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但在中外反动势力挤压 下中国近代化发展显得艰难和曲折。
4、时局图:
a 落后挨打,遭欺凌。
b勿忘国耻、振兴中华。5孙中山的可贵品质:
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完善自己。
具有坚定的信念、百折不饶的斗争精神。
6、新文化运动启示:
a 以开放的态度、尊重理解外来文明。
b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c要善于学习借鉴、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发展创新。
d要立足国情,反对全盘接受或盲目排外。
e对东西方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五四运动感想: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c青年要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才能实现 个人的人生价值。
d 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8、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a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要拥有自己的军队。
b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9、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革命或政策制定必须结合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0、遵义会议认识:
a 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b妥善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
c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11、西安事变:
只有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重庆谈判: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12、抗日战争的启示:
a 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b 增强民族忧患意识,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c落后挨打,发展是硬道理。
d 团结起来力量大,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13、中日关系:
a、日本要承认战争罪行、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友好相处。
b、日本右翼势力活动猖狂,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C、落后挨打,我们必须加快发展,迅速提高综合国力。
d、合则两利、斗则两伤。14淮海战役:
a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胜利的重要的因素。
b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15、民族工业产生、发展:
a 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
b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行不通。
16、思想文化的启示:(思想文化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先进的思想文化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17、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思想观念 18人物:
杰出人物:能影响历史的发展进程。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侯德榜、詹天佑: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爱国主义精神。
魏源、严复:先进的思想文化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推动着社会的发 展进步。
牛顿、爱因斯坦:热爱科学、刻苦专研精神。伏尔泰:不畏权贵、追求真理的斗争精神。
二、中现代史:
1、新中国成立启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2、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a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b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农业经济的发展,一靠好的政策,二靠科技
d土地政策的调整,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3、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a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4、“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a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b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
体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
6、文化大革命:
a要坚定不移的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搞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才能保证人民的合法权力。
c政局稳定,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7、十一届三中全会:
a改革是富强之路。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c机制和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8、改革开放的成就:
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坚持党的领导、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 事实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国情制定恰当政策。
9、民主、法治建设:
a搞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才能保证人民的合法权力。
b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稳定。
c 有利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香港、澳门回归:
a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
b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11、台湾问题:
a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部分。
b反对台独、维护统一。
c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e 两岸同根同祖,一脉相承,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愿。
f 合作才能共赢。
g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12、中国加入WTO:
a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经贸联系,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b进一步拓宽了对外开放的空间。军队建设:
军队现代化建设要走:科技强军,精兵之路。
14、外交工作:
a国家实力是外交的基石。
b 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科教兴国政策;
c 实施863计划,发展高新技术
d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活动等。
15、中美关系:
a中美关系发展过程曲折;
b中美友好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16、学习周恩来:
a 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b艰苦朴素、廉洁奉公、谦虚谨慎、心胸似海。
c善于把握大局,处理大事、从容不迫、机动灵活。中国正走向体育强国:
反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8、对中共的认识:
a中共是伟大、共荣、正确的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
b 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c中共能纠正自身的错误、坚持真理、勇于探索创新。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和建设更富强的中国。
三、世界古、近史
1、雅典民主政治:
a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b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c 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 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伯利克里是创始人。
e 雅典民主的实质:奴隶主的民主。
2、大化改新:
a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文明。
b只有不断的进行改革,才会国富民强。明治维新
a要坚持对外开放,虚心学习外来先进文化,以发展提高自己。
b重视文化教育,走科教兴国之路。
c反对侵略战争,走和平发展之路。战后日本迅速崛起:
a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科教兴国之路。
b重视科学教育、人才,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C.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
d.崇尚科学、求实创新。.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a改革是社会前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b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c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4、拜占廷帝国衰落:
a开放宽容文明繁荣、封闭狭隘文明衰落。
b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吸纳外来先进文明,努力发展创新。5宗教:
a宗教是人们内心对生活的一种寄托和想象。
b 宗教信仰自由,坚决反对邪教。
c 宗教是统治阶级麻醉、统治人民的工具。
6、文明交往的认识:
a不同文明间的交往,有利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b不同文明间的交往,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平等交流。
c 暴力冲突和和平交流,都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暴力冲突给人类带来灾难、和平交流应成为主流。
7、文艺复兴:
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b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先进的思想理论,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8、新航路开辟:
a要勇于探索、要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要加强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和合作。
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改革、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c、国家崛起要有制度创新,先进的社会制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0、美国独立战争:
a国家独立、统一是强盛的前提。
b追求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
c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走依法治国的道路,美国南北战争:
a 以国家利益为重,反对分裂、维护统一。
b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c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奴隶制度。
11、工业革命: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c.坚持改革开放,走科教兴国、科技强国之路
d我们要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创新,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学习。
e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作用,我们应努力使科技造福于人类。
f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
12、第一次世界大战:
a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b爱好和平的人们应该团结一致,制止战争;共同发展。
c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加强国际间交流和合作。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战:
a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对敌。
b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邪恶势力。
c战争是残酷的、人类应珍惜和平、友好相处。
d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必胜。
e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13.人物:
牛顿、爱因斯坦:热爱科学、刻苦专研 伏尔泰:不畏强暴、追求真理
四、世界现代史
1、十月革命:
a无论革命和建设,都必须结合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杰出人物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a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不合理的政治经济体制。
b 制定政策要结合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c计划经济要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d 农、轻、重经济比例要协调、科学发展。巴黎和会:
弱国无外交,落后遭欺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它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久地维持下去。
4、罗斯福新政:
a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动力。
b 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c学习罗斯福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
d.不同制度国家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5、冷战:
a经济实力决定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要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b大国对外政策影响国际局势和本国实力。
c平等对话、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6、中东和平进程: a停止冲突,共建和平家园。
b平等协商,相互承认对方的生存权。
c相互谅解,求同存异。
7、二战后欧洲经济发展:
a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b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走和平发展之路。8社会主义国家改革:
a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
b改革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才能成功。
c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
d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9、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a 要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
b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c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时刻警惕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
e改革要从实际出发,适合本国的国情。
f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10、经济全球化:
a要增强面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意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的信念和责任感。
b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 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抓着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
11、政治多极化应对措施: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
b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迅速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c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之路。
12、现代文化:
a 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心态中的反映,具有明显的时代色彩。
b在发展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