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生职业规划十大误区
1、错把理想当目标
理想是什么?这在大学生眼里是个很陌生的字眼,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们在现实利益的冲击下显得越来越成熟,已经把已经把理想当作了儿童的专利而远离自己的头脑。即使有一部分人有理想,也把理想错当成了目标。
理想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结果的最终表现,在职业上的职业理想更多的表现为是某个具体的职位,如你的职业理想是人力资源总监,那你要干的人力专员,人事主管等职位就是实现你职业理想的职业目标了,而很多大学生却只是着眼于职业理想,而不去实现各个阶段的职业目标,那职业理想也就无从实现了。这就好比你要盖十层楼,但在真正的执行时你却不想盖前九层,你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但在你么梦想十层时你的梦也就从而落空了。
所以说,在大学生中不乏有各种各样的职业理想,如有的人希望成为明星,成为科学家,成为世界首富,成为国家主席……这些看似很难实现的理想,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是天生就是世界首富的,国家主席的。(除极少数的外。如英国,即使是继承的,那他的先辈也是白手起家的,而其后代只不是幸运罢了。)所以,在职业发展上你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我们的大学生却把职业理想仅仅当作了理想,甚至很多人将理想转化为目标。目标是我们可以实现的,是我们在实现职业理想过程中的阶段划分。只有把宏大的职业理想转化为无数的可实现目标,我们的职业理想才会最终得以实现。但悲哀的是我们的大学生整天喊着要实现职业理想时,却没有把理想转化为职业目标,更没有去把转化的职业目标实现,最终,宏大的职业理想转为职业空想了。
2、错把手段当目的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决定要去饭店吃饭已款待光临我们的朋友,所以,你会煞费苦心的想着去和朋友吃什么,你想啊想,算啊算,想了一个又否定一个,你会为此而付出许多想法,但你却忘了,你款待朋友的目的是什么了,当初你不就是为了交流友情吗?而吃饭只是表达友情的一个手段而已,但你却在手段上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这是多么的得不偿失啊!
我们大学生在这个方面也会犯下这看似简单但却事实在在的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错误。
在我们把职业理想转化为职业目标后,我们要看看有哪些手段可以实现职业目标。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实现目标的手段当作了做事的目的。当我们抱着实现目标的心理去选择不同的操作手段时,很多人已经是在为选择操作手段而选择操作手段了。他忘了我们选择操作手段是为了什么了,从而导致做了事却没有实现目标,或者为了做事而做事。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把我们专业知识的不足弥补,但往往很多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在学习,或是在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上下很大的功夫,还要不断的激励自己要学习不要玩等,这些统统都已经偏离了他学习的目标了,而在这些无关因素的考虑上已经不是他要学习的目的了。
3、错把途径当结果
实现职业目标会有很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实现职业理想的职业通路,在实现职业理
分享中人网·共建中人网
想上会有多个职业通路,每个职业通路都是不同的职业因素的组合,这些职业通路虽然都可以实现职业理想,但在时间、时机、难易等方面有不同的区别,这就如,你知道有多少条道路可以通达到职业理想,这是知识;而你可以选择一条捷径来向职业理想奋进时这就是智慧。
所以,当我们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时,重要的是在综合分析自己的情况下总结出不同的道路,在结合职业环境及可用资源等因素来做出最优的职业通路选择,我们要结合自己的综合因素去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途径,选择最佳途径是为了更快的实现我们的职业目标,从而最终实现我们的职业理想。
只有实现了我们的职业理想才是我们最终需要的结果,只要这个最终结果一天没有实现,我们就不能懈怠。如有的同学的职业理想是销售总监,他选择这个晋升轨迹:销售代表、业务员-》销售主管—》区域销售经理-》销售部经理-》销售总监。这个途径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为实现销售总监这个结果而服务的。但有些大学生在做了销售主管后,就没有向区域销售经理的意识和冲劲了,最终销售主管就成了他追求的职业结果了,那他的销售总监梦就自然落空了。
在实现职业理想的追求上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我们要找一条最近的道路去罗马!
4、错把行业当岗位
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许多大学生的求职简历上这样写着,求职意向:建筑设计院,建筑施工单位,市政工程公司,与建筑相关的公司,其实他求职的是建筑这个行业。
其实我们也知道他不能做建筑行业的所有工作?其实他根本不能,其实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自己最擅长做什么。而最终录用他的是具体的企业和具体的岗位。没有企业目标还可以,但若没有岗位目标,他又可以做什么呢?又能做好什么呢?要知道企业录用的是能够胜任具体岗位的员工,如果你不具备岗位的任职资格,那企业又怎么会录用你呢?当大学生把行业当作要应聘的岗位时,暴露更多的是大学生没有核心竞争力,更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意识,所以他们在求职时把希望更多放在了“广撒网,捞大鱼”,以为机会会更多,实则别人都不知道他能做什么,又怎么给他机会呢?
从这样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是他根本不了解职业世界的知识,甚至是职业世界的常识。行业和岗位是不同的,行业是最大的国民经济因素,而岗位是大学生你要效力的具体职位,具体位置,其实大学生的就业是就具体的岗位的,也就是说,如果大学生在工作时其实要搞定的是具体一个应聘岗位,只要大学生掌握了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胜任了工作要求,那就是可以解决就业的问题的。当然了,如果你想要在这个圈子获得更大的发展,那你就要更加了解这个行业的动态和这个行业中一流的企业的动态,这样你就可以在圈子中得到稳定的发展的了。
5、错把就业当择业
校园中广泛流行宣传的“先就业后择业”口号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的职业观念,我们都知道人的职业生涯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把过多的时间用在选择职业上,而耽误了在适合职业上的奋斗时间。简单的说,如果我们把人的职业生涯的成功归纳为是选择适合的职业和在职业上有所作为的话,那这两个因素的总和就是人的总的职业生涯的时间,而大学生呢?在这个问题上就是,大学生没有把选择适合的职业更多的放到大学时代,而是转移到了毕业后,而大学时代也是可以并完全可以解决这个职业选择的问题,这就无形中延长了大学生获得职业生涯成功的时间了。
其实在我们有限的人生旅途中能够实现职业理想,并不是在于你做了什么,而更多的是在于你没有做什么。只有你把所有精力、时间、资源都放在职业理想上,那职业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就是说,在职业发展上有所不为才会有所为!
大学生确定职业理想后,就必然会涉及到具体的行业、职业,而我们的发展更多的是从具体的职业上入手,那不可躲避的问题是,当我们大四毕业时,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从实现职业理想的角度看,我们所做的工作一定要与职业目标有密切的相关性,否则,所做的工作将不会对职业理想产生支持,那实现职业理想的日期就遥遥无期了。
所以,我们要选择与职业目标相关的岗位工作。但相当多的大学生把就业当作了择业,他们以为 做着工作总会学到些东西;其实不然,在职业发展这个层次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方向都错了,那走的路越远不是离目标越远吗?
6、错把择业当专业
在大学生就业时我们会看到一个误区,那就是在选择职业时会拘泥于所学的专业。其实在专业相关性的角度上来说,选择与专业比较相关的职业当然对职业前程有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但出现的问题是,大学生在一开始选择的专业就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等内在适应性来确定的,也就是说,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所读的专业很可能不是最适合其本人的,如果这第一个选择就是错误的,那就没有必要再坚持接下来的第二个选择,否则就是错上加错。
其实,只有当我们的职业理想及由职业理想转化的职业目标与我们所学的专业高度相关时,专业才是影响我们择业的关键因素,否则,就不必被所学专业所限。我们没有理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职业理想上所指的专业是你日后要从事职业的知识,所以它可能是你现在所学的专业,也可能是你喜欢的专业,你改学的专业等,总之,是能够实现你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所以当我们的职业理想并不是我们所学的专业时,我们就不必被其所约束。要知道,在职业理想的角度上,我们所做的就是我们所愿的,我们所愿的就是我们所喜欢的。所谓的专业对不对口,只有在和职业理想相联系时才需要我们去考虑的问题,而非按所学专业的职业前途去选择自己要做的工作。
如果说高考时我们因不了解自己不懂得规则而错选了专业,那在大学毕业时的选职业就是我们第二次给自己新生发现自己的一个机会。所以说,如果我们当初所学的专业不能够满足我们的理想和追求,那我们完全可以在毕业选择职业时再次给自己与理想接近的选择。
7、错把专业当能力
在大学生求职时,他们的简历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能力或特长栏上会把所学专业及课
程写上,这体现的一个很明显的误区是他们把所学的专业当作了自身的一种能力。
其实,我们所学的专业只是我们在高考时所填报的志愿,这其中蕴涵着我们的追求和兴趣,但更多的却是盲目和无奈。专业只是一种知识,一个社会分工的特定领域的系统集成的理论知识及方法,但它却不是能力,更不能够代表什么,当然,在理论的学习会有一些解决实际操作的方法,但这并不是你专业的全部,而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再加上教材的落后教法的死板都给实际不多的能力部分达了折扣。所以大学生在制作简历时,不要说你的专业学了什么,更不要说你在大学中真正的学到了什么,而是要先看看你所学的专业是不是你喜欢的,是不是你日后要从事的。
能力,是你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智慧,但并不是说,你具备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就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了理论知识,最多是个储藏库的作用,但可以拿出多少,运用多少就看能力了。打个比喻来说,没有人比百科全书知道的更多了,但你却没有看到它解决什么具体问题吧!
如果你所的专业并非是你要从事的,那无论你的专业知识学的多么好,它都不是你的能力,因为它对减少你的岗位差距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更不要指望用你的专业来打造你职业理想的核心竞争力了。所以当你在求职简历写上你专业所学的课程是要慎重的。因为并不是你所学的专业就是对你所求职的任何岗位工作都有支持的,所以不要泛泛的把我们所学的专业当作我们求职时的砝码,更何况你对专业的学习还不是那么精通。
8、错把知识当技能
这个误区在于大学生把掌握的外语、计算机理论水平当成了操作的技能,或是混淆了两者间的区别。
其实,你具备了外语四级、计算机二级只能说明你在理论上达到了一些基本要求,尤其是在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下的级别更是要一定的不同。而企业在招聘更注重的是你的实际技能,而不是你所获得的证书,当然了,没有一定的技能水平你也不会通过考试拿到证书。我们这里有袄强调的是,在简历中你最好把级别的理论认证用实际的数字或事例来说明,如:你可以把外语水平描述为翻译了一些外文文章,或是曾与外国游客对过话等,把计算机水平换算为每分钟打字80个,可以操作并可以制作一些办公文档这样更具说服和直白的表述。
所以在我们应聘目标岗位时,就不要再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当作岗位要求的操作技能了。其实做任何的一个岗位工作,除了要求你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而只有当知识转化为技能时我们才可以安身立命,才能够谋求更大的发展。
知识更多表现为你知道什么?你理解了什么?而技能则表现为你会做什么?能做好什么?有一技之长,我们就可以存活于世,但只拥有知识却做不到,除非你把知识当作你向学术领域发展的砝码。但目前的许多大学生缺少岗位所要求的必要操作技能,而且他们也意识不到这个问题,所以当企业询问他有何技能时,他就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回答上来了,结果自然就被淘汰了。
9、错把兴趣当工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一些得以娱乐放松的方式,但现实中却有些大学生却把这种兴趣爱好作为选择职业的关键因素,或者被兴趣爱好所左右,在找工作时发现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相关就不找或是以此为借口来推脱自己不想做的工作,这种误区在十分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
其实,兴趣爱好是我们享受生活的方式,在兴起爱好中我们找到了事业、爱情、休闲三者间的平衡,才不会由此产生人生的不快。而一旦当把兴趣爱好作为工作后,我们人生的三角平衡就被打破了,由此你就会感到一定的烦躁,通常当你把兴趣定位于工作时都是很辛苦的,因为你已经把休闲转变为工作了,没有休闲的情况下会加速你对所从事的各工作的厌倦和讨厌的。这个世界,能真正的把兴趣爱好当作工作的职业或许只有这样三种人:科学家、艺术家和妓女。从中可见能把兴趣和爱好作为职业的人是很少的,也是很难的。
其实兴趣、爱好真的不一定是适合我们的职业。在职业发展上,我们要知道,喜欢是一回事,胜任是一回事,选择又是一回事,可以说,按照自己的兴趣所选择的工作会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和发展的程度,但其也不是绝对的影响因素。所以说,影响我们选择职业与胜任工作的不是兴趣、爱好或者性格,这些内在因素最多是不能让我们做得更好,但却不能决定我们是否能做及能否做成,只不过你要付出的更多而已。但如果你把兴趣爱好与工作职业合一了,你就忍受工作中的更多寂寞和孤独,而你也要找到另外一种平衡的方式,否则你的心理将不堪重负产生一定的职业心理问题。
10、错把经历当能力
一些大学生确实也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如做过家教,促销员,服务员等,但在毕业之际他们将其当为自己的能力去写。其实这些实践经历可以给大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但这些实践经历却并不一定就是大学生的能力。因为在职业发展的问题上,经历并不一定就代表能力。
经历只能代表你的过去,是过去你所做事情的综合,经历只能说明你曾做过什么事,搞过什么活动,是一种过程性分散性的实践活动的时间上的总结。能力则是在你的经历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核心优势,你是把事情做的怎么样,做的有什么成果的一种结果性总结。由经历到能力是需要一个转变的,也就是说经历仅仅提供了一个增长能力的平台,但至于能否转化为能力就是个未知数了。
每个人都有过去的经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在此形成能力。其原因要么是你没有相对专注的做事情,分散的实践事件难以在一个领域得到专一的发展;要么是你在所做的事情中没有注意去培养核心能力的意识。总之,经历并不一定就是能力。所以,给我们大学生的一个教训就是,没有方向的盲目去做许多不相关的社会实践并不能形成你所期望的能力。
第二篇:毕业生职业规划的误区
毕业生职业规划的误区
六七月份是毕业季,又一大批毕业生涌进社会。毕业生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要找工作,还还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那么,毕业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应该避免那些误区呢?
1、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找到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规划,是通过工作与职场来完成的。找到了工作,如果这不是你想要的,在适应了职场或者经济基础有了一定积累之后,就可以往自己规划的方向走去。
2、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赚钱多
赚钱多,只是给你劳动后的报酬比较多,但这个赚钱多的工作是否适合自己,能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这个内在的判断上显然可以明确,你所做的工作是不是好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首先是适合自己,其次才是薪酬等其他因素。适合自身的工作才是职业生涯规划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3、职场变化快,走一步算一步
在规划职业及规划职业生涯时,大学生往往认为计划没有变化
快,还是不要规划了,否则还要再去改变,还是走一步算一步稳稳当当地算了。
有这种意识的大学生混淆了规划和计划、规划和变化的关系。计划是一种较主观的思考安排,而规划则是将主客观都考虑到的一种思考统筹安排。
卓众猎头认为,计划只是短时间的筹划,而规划则是长期的。规划是你整个职业生涯的方向,要达到这个方向,需要很多步计划去完成。
4、职业测评可以测出自己适合什么职业
很多大学生有这样的一种认识倾向,通过做职业测评以判断自己要从事的职业。
测评主要是依据于一定的行为投射反映内在心理,界定影响目标行为的关键因素并确定所占影响的权重,再结合一定的真实样本,通过测评个人对关键因素的关键事件的反应来做出一定判断。
测评是通过外在因素来分析内在本质特征,因此,我们不能迷信人才测评,很多测评选取的常模不是来自中国本土案例,这样就更加大了测评的风险性。
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能力、喜好等等,确定自己想要得到是什么,然后再寻找相关的工作。
5、职业生涯规划是可以通过讲座等方式速成职业生涯规划是不能速成的。
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可能通过讲座、活动,甚至是几次授课就可以做出的,因为这里有几个必须要由当事人在实际情景中亲身探索才能确定的因素,而这些仅仅通过理论上的学习、课堂的讲授是无法落实的。
技能、技术等操作层面的东西可以速成,只要掌握了正确有效的方法,但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要经过实际职业体验和职业能力塑造、职业潜力开发等各个过程才可以初见端倪的,自身定位是无法通过理论来速成的。
第三篇:职业规划的误区
职业规划的误区
职业规划的误区1
陷阱一:专业的冷与热
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的性格及爱好之后,就应该尽量去了解专业的内涵、就业方向,而不是一味挤热门。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如今有一部分高三考生和家长容易盲目跟风,这是不可取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行业逐步细化、整合、交互,冷门专业会逐渐演变成热门专业,反之亦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能源战略、船舶工业振兴计划等被提到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与之相关的石油化工、地质地矿、热能动力等传统冷门在逐渐升温。
复旦大学在20xx年5月份公布了该校20xx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所谓的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相比,哲学、药学专业不仅有更高比例的继续深造机会,同样,从事热门金融行业也占28%和19%。该校相关老师表示,学校每年的招生专业设置都是经过对专业学科发展情况、就业形势、师资力量等全面评估后确定的,尽可能保证学生培养质量,该校专业绝无冷热之分。
所以在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时,对于专业的考虑必须全面,且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不能局限于专业目前的状况。
陷阱二:专业的实质与面子
近日,在某省的高校咨询会上,有一部分高三考生和家长表示,由于之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拿着专业目录,望文生义,想当然地填报志愿。一些专业听起来光鲜亮丽,比如金融、管理等,就踊跃填报,而像地质、测绘等专业却不闻不问。
这种仅从专业的字面意思去填报专业是非常不科学的,也不利于以后的职业规划。
在选择某一专业的过程中,应该弄清楚这个专业是属于哪一个大类?和它相关的专业有哪些?这个专业的课程有哪些?这个专业的未来前景如何等等。只有当我们深入地了解了专业的内涵、发展方向,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专业,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将所选择的专业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去奋斗。
比如,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名字相似,研究内容却有很大差别。前者是理科专业,主要进行生态环境方面理论的研究,而后者属于工科专业,研究废水、废气、废物的处理,培养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如果仅凭自己的感觉来选择那些听起来响亮的专业,我们根本不可能了解这个专业的发展动向。因此,面对职业规划选择专业时,务必了解专业的实质,不要让这些因素扼杀了你的未来。
陷阱三:专业不能简单等同于职业
我们知道,需要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进行专业选择,但是有很多高三考生和家长容易把选择专业和选择职业简单地对等起来,认为选择专业就是选择了职业未来,但事实却没那么简单。
尽管现在很多单位招聘要求有专业背景,但也有大部分职位看重的是个人的沟通能力、学习分析能力,而这些素质各个专业的学生在大学读书期间都可以通过锻炼获得。如管理学,很少有学管理出身的人一毕业就从事管理工作,相反,大多数从事管理的人是有着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就如一位大学老师所说:你不必想在商界发展而特意选择市场营销或是企业管理专业;你也不必因为选择历史专业而对未来的就业感到迷茫。所以像新闻与记者法学与律师
教育与老师都不能直接划等号,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只要文笔好,具有新闻敏感性也可以当记者,甚至是英语记者。如果考了律师证,也可以当律师。当然,如果对教师行业感兴趣,考取教师资格证同样可以走上讲台。
所以,考生和家长在做职业规划面对专业选择时,需要从未来职业需求的专业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从现在起,从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的角度去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相信你会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美好天空。
职业规划的误区2
误区1:作了决定之后,绝对不能后悔!
不合理认识:既然选择了一个专业或职业就不能,否则一定会被别人看不起。
合理认识:做抉择是有风险的,就像任何一个投资一样,没有包挣不亏的。职业规划中的决定可以进行调整。
误区2:我一定要马上决定!
不合理认识:迟迟无法决定是懦弱、不成熟的表现。别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只有我太差劲,我应该立即作决定。
合理认识:不做决定是可以接受的,与我个人是否懦弱无关。只要我能多了解自己,充实和储备资源,机会来到时我会做最好的选择的。
误区3:兴趣是万能的!
不合理认识:只要找到我的兴趣,我就一定能够。
合理认识:找到自己的兴趣,不见得一定能成功,但至少做起来快乐。如果培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能力,将会更能使自己成功。
职业兴趣和能力是两码事。有兴趣而无能力,只会增加感;无兴趣而有能力,心中缺乏满足与喜悦。因此,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要同时考虑,找到他们的共同点。兴趣是调料,能力是主菜,所以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兴趣,加强自己的能力。
误区4:生涯规划没有必要!
不合理认识: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世界变化太快,生涯规划只是一时的流行,很多事情既然无法预测,再规划也是枉然。
合理认识:生涯规划的目的不在于你很快地找到自己的人生,很快作个决定,而在于对自我和环境的不断探索。通过生涯探索,更多地了解自己和环境,那就可能作更充分的准备,也更可能有意识的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以积极准备的态度面对人生,随时知时知势知己,自己才不会被淘汰。正是由于时代变化太快,生涯规划才有必要,时代和铁饭碗时代是不用生涯规划的。
误区5:对我个人而言,生涯规划没有必要!
不合理认识:生涯规划只是属于想成功的人,我只想做个平凡人,用不着生涯规划。
合理认识:生涯规划的目的是突破障碍、激发潜能、自我实现。你可以实现当作家的梦,就如同我可以实现当导游的梦一样。生涯规划是不分贵贱的,是属于每一个踏实的人。
想得到的不一定做得到,想不到的一定做不到。不探索自己和环境的现状与未来,不积极准备人生,就有可能落后于时代,到时可能平凡人都做不了了。有部分下岗职工为证,他们工作前不是没有知识没有能力,也不是现在就弱智了,而是落后了时代一大截,要补许久的课才能重新上岗。
误区6:现在好好规划,以后就不用了!
不合理认识:现在趁着大学里的空余多,多花些时间在生涯规划,省得以后也要去做。
合理认识:由于时代在变,自我也在变,所以对环境及自我的探索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生涯规划除了探索、抉择和行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生涯反馈与调整。正确的生涯规划是盯紧近期目标,远望长期目标,在必要时及时调整中长期目标。
所以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不在于你找到了多么完美的人生目标,而在于你了解自己和环境多少,实现了多少近期目标,积累了多少人生资源。因而生涯规划不是一劳永逸的。
误区7:我现在很忙,没有时间去规划什么。
不合理认识:生涯规划肯定要花一些时间,而且要静下心来。我现在学习和社会上作都很多,没有时间来顾及它。
合理认识:随波逐流,被动生活也可能成功。就像砍树,不磨刀,也可以砍树。如果事先研究了树的纹理和结构,把刀磨好了,看起来是晚一步砍树,然而更早更好地完成任务的概率增加了许多。
求职指导:先确定职业方向,再谈职业规划
在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之前,先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再就是给职业规划确立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我为什么工作。
当年比尔·盖次大学没读完就去闯荡江湖,结果以他独特的才智获得成功,显示了自身价值。比尔·盖茨的职业规划支点就是事业的发展。
邻居家的工程师老夏,退了休还整天去郊区合资厂发挥余热。每周五我见他回来就要劝他:“看穿一点,退休享享福,出去旅游旅游。”而老夏总是回答:“工作就是享受,不工作我就会生病。”老夏的工作支点是寻找快乐。
职业生涯规划有三个层次的支点:生存支点、发展支点和兴趣支点。
如果立足生存支点来规划职业生涯,会把薪酬作为主要导向。总是在想明天能不能找到薪酬更高的工作,一有获取高薪的机会就会跳槽,而常常忽略自身成长。待到遇上职业瓶颈,薪酬没了增长空间,而技能又没学到多少,身价便会每况愈下。在如今这个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时代,在为现在的高薪得意时,更要想想如何保持高薪。所以,如果一直以生存为支点来做职业规划,是一种只重现在不看将来的短视行为,不会感到工作的快乐,也不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
如果立足发展支点来规划职业生涯,会以自身的进步作为导向。即使所从事的职业并不特别喜欢,薪酬也并不特别高,也会努力做好。对你来说,从中获取的经验和技能最为重要。这些收获让你增值,帮助你实现未来事业上的成功。除了有物质上的收获外,还有精神上的收获,如荣誉、地位等,最终成为职场上的抢手货。不过,这种职业修炼过程需要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鞭策自己向前迈进,可能会承受工作压力的考验。
如果是立足兴趣支点来规划职业生涯,会以快乐作为导向。并不一定在乎眼前的薪酬多少,也不在乎将来能获得什么地位与荣誉,能找到喜欢的职业,能享受工作的过程,就会对工作投入极大热情,忘却疲倦,甚至感到生命变得灿烂多彩。就象邻居老夏那样,工作成为享受,成为娱乐,不知不觉中就出了成绩。喜欢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兴趣是成功的最大驱动力。
不过,现在职场竞争激烈,你有兴趣的工作常常别人也感兴趣,你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采取合适的策略去获取。
职业规划的误区3
误区1:总有一份理想的职业在等着我
事实:很多职业都可能满足你的职业期望。一旦明确的认定自己所要寻找的事业,你就会发现大量的职业都满足自己的要求。但是严肃的说一句,不要总是去找自己认为完美的事业,要把自己现在拥有的事业变成完美事业。
误区2:我只听老板的话
事实:比其他人更擅长和自已的老板沟通,并不意味着工作可以一帆风顺。事实上,很多公司用人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一个人的团队合作能力。但是,我们很多的同事都在与人合作方面存在困难。一定要把团队合作摆在第一位!
误区3:我应该根据自己最擅长的技能选择一份职业
事实:根据自己的技能来选择职业十分冒险,因为职业技能只是全面自我评估的一部分。在做决定的时候,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也同样重要。不能因为自己擅长行政管理工作就觉得在一家法律事务所工作也会很开心(如果你不喜欢处理该领域的事情)。
误区4:开始找工作应该最先考虑那些招聘最多的公司
事实:就业市场变幻莫测。就业机会不断变化。虽然一些消息部门会做出预测,但是这些信息也要小心使用。某些职业的市场需求以及对这些需求的回应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滞后性。因此,对于我们而言,拥有非凡的职业技能就变得更加重要!
误区5:忽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事实:我常常告诉自己的朋友,工作与生活要实现平衡,只有当工作成为生活才有可能。当然这是句玩笑。工作与生活要想实现平衡,就要让这样的平衡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我认为,成为一名家庭成员与成就自己的事业存在很多共通的地方,工作和生活是可以和谐共存的。
误区6:对他人有求必应!
事实:每个人都喜欢对自己说“是”的人,对不对?回答是否定的!虽然我也认为有对别人说“不”会影响自己的事业,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说“不”也说明了自己对于这项工作进行了很认真的分析,并且意识到了存在的现实局限性,这样的局限很可能阻碍自己完成工作。因此,你要为拒绝提供合理的理由。
要有责任感,基于现实分析,勇敢的说:“不”!如果完不成这附加的工作,情况只会变的更糟。
误区7:自己应该自愿多承担工作
事实:工作无法很好的完成很可能会适得其反。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有必要,你可以接受多余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会为自己将来的成功提供适当的机会,或者可以促进自己个人或事业发展。即使你搞砸了,你也会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到东西。
误区8:自己一天工作都不可以耽误
事实:我们亚洲人认为休病假是一种忌讳。对我而言,如果你不舒服,休息!因为休息之后,你的工作会做的更好,更快,更有效率。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误区9:我要成为公司工龄最长的员工
事实:职业规划是不断发展的。在整个职业生涯里,你可能多次调整自己的职业计划。这样,一个25岁进入职场的人,等到他退休的时候,很有可能从事过5-6份职业(或者10份工作)。
职业规划的误区4
职业规划七大误区的理解
人的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指定不同的奋斗计划,尽可能的适应未来的世界: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
——清华大学校长
误区1:作了决定之后,绝对不能后悔!
不合理认识:既然选择了一个专业或职业就不能改变,否则一定会被别人看不起。
合理认识:做抉择是有风险的,就像任何一个投资一样,没有包挣不亏的。职业规划中的决定可以进行调整。
误区2:我一定要马上决定!
不合理认识:迟迟无法决定是懦弱、不成熟的表现。别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只有我太差劲,我应该立即作决定。
合理认识:不做决定是可以接受的,与我个人是否懦弱无关。只要我能多了解自己,充实和储备人生资源,机会来到时我会做最好的选择的。
误区3:兴趣是万能的!
不合理认识:只要找到我的兴趣,我就一定能够成功。
合理认识:找到自己的兴趣,不见得一定能成功,但至少做起来快乐。如果培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能力,将会更能使自己成功。
职业兴趣和能力是两码事。有兴趣而无能力,只会增加挫折感;无兴趣而有能力,心中缺乏满足与喜悦。因此,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要同时考虑,找到他们的共同点。兴趣是调料,能力是主菜,所以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兴趣,加强自己的能力。
误区4:生涯规划没有必要!
不合理认识: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世界变化太快,生涯规划只是一时的流行,很多事情既然无法预测,再规划也是枉然。
合理认识:生涯规划的目的不在于你很快地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很快作个决定,而在于对自我和环境的不断探索。通过生涯探索,更多地了解自己和环境,那就可能作更充分的准备,也更可能有意识的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以积极准备的态度面对人生,随时知时知势知己,自己才不会被淘汰。正是由于时代变化太快,生涯规划才有必要,计划时代和铁饭碗时代是不用生涯规划的。
误区5:对我个人而言,生涯规划没有必要!
不合理认识:生涯规划只是属于想成功的人,我只想做个平凡人,用不着生涯规划。
合理认识:生涯规划的目的是突破障碍、激发潜能、自我实现。你可以实现当作家的梦,就如同我可以实现当导游的梦一样。生涯规划是不分贵贱的,是属于每一个踏实的人。
想得到的不一定做得到,想不到的一定做不到。不探索自己和环境的现状与未来,不积极准备人生,就有可能落后于时代,到时可能平凡人都做不了了。有部分下岗职工为证,他们工作前不是没有知识没有能力,也不是现在就弱智了,而是落后了时代一大截,要补许久的课才能重新上岗。
误区6:现在好好规划,以后就不用了!
不合理认识:现在趁着大学里的空余时间多,多花些时间在生涯规划,省得以后也要去做。
合理认识:由于时代在变,自我也在变,所以对环境及自我的探索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生涯规划除了探索、抉择和行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生涯反馈与调整。正确的生涯规划是盯紧近期目标,远望长期目标,在必要时及时调整中长期目标。
所以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不在于你找到了多么完美的人生目标,而在于你了解自己和环境多少,实现了多少近期目标,积累了多少人生资源。因而生涯规划不是一劳永逸的。
误区7:我现在很忙,没有时间去规划什么。
不合理认识:生涯规划肯定要花一些时间,而且要静下心来。我现在学习和社会上作都很多,没有时间来顾及它。
合理认识:随波逐流,被动生活也可能成功。就像砍树,不磨刀,也可以砍树。如果事先研究了树的纹理和结构,把刀磨好了,看起来是晚一步砍树,然而更早更好地完成任务的概率增加了许多。
职业规划的误区5
职业规划主要是针对职业困惑,面向职业发展的一系列服务的统称,有自我生涯规划的人会有清晰的发展目标,每个人的人生不仅与收入有关,还与自己的生涯规划发展有关。但是很多人在写职业规划时,容易陷入两大误区:
误区一:【短暂的职业规划】
多数人由于受到眼前条件的限制,所以,只能就眼前紧急的事情而做出规划,这样的规划是缺少弹性和适用广度的。
因此,品质人生护理师杜士扬老师说:人人有责任研究人生,做人生的设计师。要觉醒自己一生的事情,建立整体的蓝图和行动步骤,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生,活出意义和价值。
误区二:【片面的职业规划】
多数人生活在恐惧矛盾之中,所以,只进行局部片面的职业规划。
事实上,生活可以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某一个方面的富足,而是多方面的平衡式的发展。国内专业的品质人生规划机构护航舰坚持:从整体上把握你的人生,成就你的人生,从整体上进行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的误区6
职业规划到底是什么,很多职场人似乎还是一知半解,甚至还存在很多理解偏差。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一不小心就成了发展的“绊脚石”,比如,“找一份销售的工作改变自己的性格”、“自己学这个专业,找对口的工作一定有优势”、“三四十岁,已经来不及做职业规划了”……向阳生涯专家团队在个人职业规划咨询中总结发现,职业规划中的有十个普遍的误区,在无形中阻碍了职场人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思路。
误区一:性格内向,找个销售工作改变性格
镜头回放:Alex学的是程序设计,他一向比较内向、寡言,不善言辞。自己觉得这样的个性不理想,便决定找一销售或者客服的工作来改变性格,让自己有个大变化。但结果不如人意,每次拿起电话要跟陌生人沟通,心里便充满了抗拒,最终还是以辞职告终。
专家点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工作对个人性格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会因此产生本质的变化。”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说,不少职场人希望通过工作来锻炼和彻底改变自己,会有一定作用,但与自己性格特质、能力特长等完全不相合甚至背道而驰的工作,不仅不能让你发挥所长做出成绩,还很有可能会让你消磨自信,导致更深的挫折感。
误区二:找本专业的工作,一定有优势
镜头回放:Lily的专业是工业设计,毕业后想去广告公司做设计。但几轮面试下来,她才知道自己掌握的软件、设计功底都达不到广告公司的要求。“本专业”还不及那种精通设计的业余爱好者,让她沮丧又迷茫。
专家点评:一般状况下,找本专业工作在专业知识、技能上有一定优势。但目前的现状是,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不到位,且因为没有提前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实施规划,在知识和技能的准备上很不充足,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技能水平很难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常常无“优势”可言。洪向阳提醒各位,大学生尽早利用在校时间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工作和前期探索,才能真正积累有用的优势。
误区三:调整心态,一定能喜欢上现在的工作
镜头回放:Tom毕业后听了家里的安排进银行工作。柜员的工作枯燥单调,完全不是他以前想做的。他不敢辞职,想了不少办法让自己对工作多一点积极性,但心理的抵触始终消除不了,严重影响了工作表现。
专家点评:喜欢一份工作,是因为这份工作满足了你的成就感、价值感,且不断刺激你追求新的目标。如果眼下的工作根本不是你的兴趣所在,也不能满足你的自我成就感,即使在短时间内可让生活有保障,也不会是长久发展方向。洪向阳提醒职场人,明确职业定位、选择职业时,一定要结合三方面进行综合决策,即自身的能力特长、职业价值观和当前的职业机会。通过全面的分析和判断才能找到合适、感兴趣、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的好工作。
误区四:三四十岁才做职业规划,已经来不及了
镜头回放:Mary36岁,在一家小公司当副总,主要负责公司销售、客服方面的工作,繁忙且压力很大。家中还有一个4岁的宝宝要照顾,总感觉吃力,想重新换一个新方向工作,可她始终不敢迈步,觉得已经过了年龄,只能继续忍受着生活。
专家点评:“任何时候做职业规划都不会晚,”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导师闫岭说,职业生涯漫长,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要完成,如果前一阶段的问题没有解决,拖沓到下一阶段只会加重发展的危机,且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每个阶段都应该随发展及时调整职业规划方案,及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误区五:大学生只要学习,职业规划等工作以后再做
镜头回放:Bob高考成绩不够理想,被调剂了学校和专业,学了工商管理。但这个专业到底以后出来能做什么工作,他一点也没概念。眼看着大三就要过完了,家里父母都为工作的事焦急,他却慢条斯理的说:“还有一年,等毕业时再考虑也来得及,现在找了又不是马上就要去上班。”真等到毕业时,看到身边的人都陆续签约,他傻眼了,连自己能做什么都还不清楚。
专家点评:大学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预备阶段,需要充分利好此阶段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探索和尝试,并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积累一些专业技能,多从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职场、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等,以便于毕业时与职场“无缝接轨”。否则,毕业求职时就会手忙脚乱,不知道方向。
误区六:年轻是资本,工作越多尝试越好
镜头回放:David毕业一年,已经换了3份工作,做过外贸跟单员、销售和经理助理,可他都觉得不合适,做几个月就辞职。“趁年轻,我想多尝试不同的工作,其他的走一步看一步吧。”David就这样不停的跳槽换工作,但始终定不下来。
专家点评:“裸辞”、“闪辞”似乎已经成为职场新人的通病。工作中碰到一点阻碍和不顺心,就立马放弃,去尝试其他的新领域,一直追逐着“更好的工作”,却不知道究竟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好工作”。“一份好的工作,也是一个好的妥协。”闫岭说择业是要选择与自己能力、价值观相匹配的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机会。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工作,毫无头绪地瞎跳槽、乱换岗位和行业,只会让自己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第四篇:毕业生面试的十大误区
误区六、“面试时,越早到面试地点越好”
很多大学生认为面试不但要准时,而且要早到。其实不然。
应聘者早到容易给面试官造成压力,可能打乱面试官的安排,让面试官慌乱。提前5分钟到场是不错的选择
如参加大型宣讲会和招聘会,应提前到场,否则可能没有位子,且可以利用提前到场的机会协助面试官安排现场(如有必要)。
中国人先入为主的观念很重。面试时要想尽一切办法,排在前面面试。企业招聘的名额是有限的,一旦找到了满足他们要求的人,后面的面试,除非是你有特别大的优势,否则等于是浪费时间。
误区七、“没有面试的时候,便不用准备面试”
通常大学生会根据招聘会的情况安排自己的作息制度。于是在没有面试的时候大学生们便花大量的时间在打牌上网等上。实际上,工作日的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都有可能接到面试电话。要保证这个时间手机开通,且时刻准备着面试。
误区八、“面试官喜欢帅男靓女,不帅不靓没有优势”
这是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有时候,太帅太靓和太抽象没有区别。服务业对相貌气质要求较高,这是行业特点。但很多时候,太漂亮同样会成为应聘者被拒绝的理由。因为太帅太靓,有时候对工作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会下降,也会为办公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笔者认为除非是准备靠脸吃饭或是钱多得很,否则没有太大的必要去整容。
气质有时候比外貌更容易打动人。
衣着打扮也很重要。参加面试时不用都穿职业装,除非是特殊行业。衣着不必太随意,妆不要太浓,整洁大方即可。当然职业装可能为你加分,但是至少,你要穿一套适合你,你穿着也合适的。太过时、太旧、不合身,都可能适得其反。衣服不用太讲究牌子,价格也不用太高,面试官不会关注这些的。
误区九、“证书越多越好”
证书的含金量比数量更重要,没有必要花上几页纸写你从小到大获得的证书。
譬如你曾经考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写六级即可,考过计算机二级和三级,写三级即可。获奖学金很多次,写一等奖*次,二等奖*次即可。
如证书不太有名气但又能证明你实力,建议作特别注明。比如国家级、省级奖励。比如特殊奖励等。
我完全理解大学生对证书的渴望。即便是那种交钱就可以拿到的证书,建议你们还是要多学点,否则证书也可能成为你的致命弱点。
对于鄙视证书的学生,你们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企业要些英语计算机证书,那可能是书呆子读来的,花钱买来的,作弊得来的,似乎没有什么价值。但是,证书至少可以说明学习能力、临场应对能力。无冕之王肯定是有缺失的,不值得鼓励。
误区十、“参加面试的场次越多越好”
“广泛撒网,重点培养”很多人都在说。可大多数人只知道广泛撒网,不知道重点培养。
不管曾经参加过多少次面试,最终你工作的是一家公司。因此要有计划,有针对性。
提前通过网络了解招聘会上的企业,挑选几家最合适你的,收集所有你能收集到的资料,最起码公司的基本情况、文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应该了解的。
到了招聘会现场,直奔重点,越快越好。还是那句话,先入为主。等到了招聘会现场才寻找合适自己的公司,浪费的时间太多了,而且太盲目。
参加招聘会和面试的技巧很多。但不是说,当你拥有这些技巧的时候,你就可以百战百胜,成为面霸,即便成为面霸,也不是什么好事情。面霸也有可能成为应聘者被拒绝的理由。
因此,如果你们还在学校里,如果你们没有特殊的关系和才能,请多花些心思在学习上。学习枯燥、无聊,甚至你可能认为无用,但十有八九知识是你一辈子吃饭的依靠。
如果你们厌恶应试教育,羡慕西方的素质教育,那我告诉你,西方的学生学习比你更认真。数理化中国学生无人能敌,但是医商法中国的学生是应该感到压力和汗颜的。医学院、商学院、法学院的学生们,你们需要付出的是现在的10倍甚至更多。
大学生的时间很充裕,花些时间去了解社会,了解企业。请不要寄希望于随便开张实习证明蒙混过关。学到了便是你自己的,混来的,始终不属于你。
不管怎么样,祝大学生们校园生活开心愉快,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后记:
看到很多大学生朋友求助的帖子,希望HR告诉他们更多招聘、面试要注意的地方。
不知道这里的问题各位是不是真正的有,不管怎么样,希望可以帮到你们一点一滴。
当然,如果你们有具体的问题再来寻求帮助的话,可能会获得更好的答案。
第五篇:新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十大误区
新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十大误区同学们,新的学期我们又见面了。似乎每年的大学应届毕业生都会面临一个棘手的求职市场。但一些聪明人会采取主动应对,而不是在毕业之后消极地等待就业。较之其他求职者,他们具有极大优势。
据AndyChan(维克森林大学职业发展副主席)分析:他们所在的年龄段是在未来几个月中最有可能被雇佣的。公司非常乐意雇用年轻人是由于他们朝气满满、只要能完成工作愿意做任何事。”但无论对这些年轻人的定位有多高,他们——所有的求职人,如果能在求职过程中避免大学应届毕业生常犯的错误,每个人都有很好的机会来获取成功。
1.不够积极主动
EmilyBennington(《立即生效》的作者)说:“怎样配称、怎样突出、怎样在你的第一份工作中前进。”“现在不是坐下来休闲小憩的时候,创建一份最热目标公司名单(总量控制在5~10个),利用你的网络来逐个登陆,了解详情。
2.仅仅在网络上作答
最近雅虎民调显示,57%的受访者说网络是活的他们现行或最新工作的关键因素。BradKarsh(JobBound首席)说:“成千上万的应聘者在线上申请同一个工作,在同一个职业申请板报上投简历,应聘者需要凭借与目标企业的人际联系来突显自己。”求职版是一个重要的工具,但Karsh认为大学生应当关注人际网络的力量。
3.不创建宽泛的人际网络
职业专家LizRyan赞同:利用你的双亲、外婆外公、朋友的人际关系来帮助你进行毕业后的求职。”“不要害羞——将范围扩展到合唱队指挥、保姆、叶耙老板……对于人际网络没有任何规矩、身份的限制。
4.不要定式的简历
Ryan说“不要投递任何只列着你的课程、所获学历和暑期兼职的简历——取而代之的是对你成年后下工作的事情做一个有力的陈述。据JayBlock(《101个在困难时期获得工作的最佳方法》的作者)说:“年轻的求职者常常不会考虑到雇主经常会要求他们给予的东西(这与他们想要从雇主那里得到完全相反)抱有这样的心态,他们的简历就像是无聊的个人传记,而非有效的市场工具。
5.误用网络
ToryJohnson(女性招聘CEO、《被炒是为了被雇佣》的作者)说:“应届毕业生没有充分利用„linkedin‟它不像FACEBOOK或者微博那样性感,但却是获知人名或获得职业身份的最佳资源,不要忽视它哦!”
6.没有很好的跟进
Johnson说光靠投递简历和祈祷等待面试电话是远远不够的,她注意到,求职者不能只期待自己的简历在“巨大的网络黑洞”里被发现,更应该在投递简历后大张旗鼓的进行跟进。
7.预期目标设置太高
Johnson说大学毕业生往往太过专注于找到完美的工作而不是第一份工作:“尤其在这样的经济气候下,第一份工作的意义在于找到你能受益匪浅的工作岗位,你会变得相当忙绿,你的周围会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人。”
8.外表太不职业化
确保自身为接受雇主的审视做害了准备。TimMcIntyre(研究小组执行首席兼CEO)表示这意味着“立刻为自己的主页消毒打扫,进行核对”他注意到许多大学毕业生需要关闭或改变他们花哨的语音邮件问候。他还特别叮嘱:“不要更改自己的个人设置为幼稚滑稽搞笑的动作,避开那些好奇的眼睛。资料也避免放任何游泳比基尼照、啤酒游戏照等。
9.参加面试不够严肃
甚至是申请一份无薪酬的实习工作,你也需要比平时多一份符合常态标准的职业化。McIntyre说,那些标准包括展现你对公司所做的事先研究和,体现得体穿着的品味。他补充道,大学毕业生常常对棘手的面试标准问题未经准备,比如:你在哪里工作过三年?你的弱点是什么?
10.不利用大学职业办事处
“大学职业办事处能帮助具有„大学生‟身份的人搭建人际网络,学习重要的求职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你简历和自荐信的写作技巧。”Chan(威客森林大学)说但她强调,这只是第一步。职业办的工作是让你为求职做好足够的准备,而不是为你办理相关事项。”“运用LINKEDIN联系任何你想联系的人,开始寻找并研究符合你求职意愿的雇主。
最后希望大家在求职过程中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同时我们前程也在新的学期要招新了哦!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我们的人人主页,给我们多提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