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调查分析
关于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调查分析
陇县地处陕西省最西北部,县城西北与甘肃、宁夏接壤。是国家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自然条件较差。在以往的案件中,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案例不太多,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特别是贫困地区“三农”发展扶持力度的加大,县域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反映农村经济问题的案件日趋突出。我院05至09年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农村干部经济问题的占到66%,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最近我们通过调查和对部分线索的查处,对发案原因和特点归纳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下面就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发案原因 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村职务犯罪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漠。常年不读书、不看报、不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是大部分现阶段农村干部的同病,在他们手中多少有些权力的时候,如果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改造,就极有可能走向不健康的方面。因为,正确先进的思想观念树立不起来,就会被错误腐朽的思想占领。多数农村干部,在工作作风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人说了算,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土皇帝”“家天下”的封建官僚作风;在管理农村工作中和对在协助政府的工作中,对自身处于什么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等种种问题,均与他们的政治素养不高有关。
2、上行下效,自律意识差。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机制、体制、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呈上升趋势。在这种大环境下,对那些存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思想的村官;对那些经不起金钱诱惑,把持不住自己的村官,走上职务犯罪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3、各项制度不健全,村务管理不到位。通过对村组帐务的审核,我们发现,58%的村组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起并实施整套的财务收支审批和经办制度。收入、支出全凭“一支笔”“一张嘴”,有的虽设有财务帐薄,但帐目不清,帐款不符,有帐无证,有证无帐,白条下帐,乱设科目等现象普遍存在。以上原因的存在,其一是制度不健全,其二是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缺乏财务管理知识和核算能力,加上存在一任支书、一任会计,使得大部分财务人员存在用一天干一天的思想,对财务工作缺乏起码的责任感。
4、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村会计的临时性、非专业性,不仅起不到监督制约作用,而且大多成了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帮手,为其职务犯罪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二是村中虽实行“村务公开”制度,设有“村务公开栏”,但大多流于形式,存在事后公开、部分公开、虚假公开现象。三是各级审计监察机关对村级财务很少过问,上级组织也常常是在工作上进行指导,对财务问题无所顾及。四是村民代表存在不愿监督、不会监督、不敢监督、不能监督的问题。
二、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发案特点
1、犯罪主体固定。主要是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财务人员三类人。且以相互勾结,合伙作案为多,也存在个别的单打独斗。
2、犯罪对象固定。一是克扣“一退双还”款物;二是不交、私分集体土地承包款;三是冒领以工代赈款;四是私分救济、救灾、扶贫款物;五是贪污挪用各种代征税款;六是将各种罚款中饱私囊。
3、犯罪手段简单。主要有虚报假发票,以各种名义领取补助、奖金,合伙私分集体财物,长期占用集体财物归己所有。
三、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步伐的加快,这些客观环境的变化,必然使村官职务犯罪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上下、内外相互勾结。随着农村经济的开发、开放,农村经济活动的领域将不断扩展,这势必打破农村经济原有的封闭运行状态。上级领导的大量介入,各方投资商、开发
商的介入,使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由单
一、内部勾结向与上级领导参与,外部人员参与方面发展。
2、数额由小到大,危害由轻到重。因以往农村经济欠发达,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一个村的全年经济收入也就几万元,而现在扶持农村建设发展的专项资金不仅数额大,而且种类多,这就为部分村官贪污挪用提供了前提条件,案件将由以往多发的违法违纪向构成犯罪发展。所以,一旦出现问题,无论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危害,还是对农民利益的损害,都是比较严重的。
3、犯罪手段由简单向复杂隐蔽发展。随着农村财务制度的不断健全,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私分、虚报、冒领现象将逐步减少。犯罪手段将会在罪与非罪上想方设法去规避法律,会通过做假帐,帐外帐来应付检查审计,会与上级领导拉关系来寻求庇护。为此,将出现村民举报找证据难,司法机关发现案件线索难,有线索查办起来难的情况。
四、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我国预防职务犯罪普遍的有效机制是加强自我教育不愿犯,健全制度不能犯,加大监督不敢犯。结合我县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实际情况,我们重点要做到运用“二个并举”、“把好三关”。
(一)“两个并举”
1、打防并举。目前在农村干部职务犯罪上,预防的措施、力度都比较少、比较小,往往是出了问题才去查处,没有从源头上进行遏制,结果是屡打屡犯,逐年呈上升趋势。所以,在坚持打击的同时,要更好地注重建立预防的长效机制。
2、大案与小案并举。在查办职务犯罪中,查办案件的部门,常常强调查大案要案,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干部犯大要案的很少,而对那些违法违纪的村干部因嫌“小”又懒得去查,在查办中,对已构成犯罪的也往往因数额不大,情节轻微而从轻法落。这就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认为犯了没人查,查出来也没事的心理,使查办案件的警示作用得不到真正的发挥。所以,在查办农村干部职务犯罪上,我们要坚持大案与小案并举的同时,更要注重查小案的功效。
(二)“把好三关”
1、把好用人关。现在农村干部基本上实行了由村民选举任用的制度,但由于大部分村民文化素质较低,认识不到自己选举权的作用,认为谁当都一样,与自身利益没有多大关系,加上农村家族势力严重,使平日作风不正,甚至称霸一方的人,通过给村民小恩小惠,拉选票或威协利诱,当选为村干部,这就为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对此,需要提高村民认识选举村干部的重要性,选出真正能代表大多数村民利益的干部。同时,有关部门对选任村干部要加强监督引导,严格选举程序,为村民竞选创造一个公开公平的良好环境。
2、把好上任后的教育关。由普通村民当选为村干部,可说是工作环境变了,自身地位变了。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这些新上任的村干部,如果没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没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不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仅不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很好地带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很好地理解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的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正确地处理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而且极有可能走向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深渊。所以,对村干部定期进行轮训,开展政治、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学习,这是村干部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切不可报学习不学习无所谓,工作忙没时间学的错误认识。
3、把好工作中的监督关。在加强内部监督上:一是要及时、真实、全面地公开村务,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遮不掩,做到让村民时时处处“心明眼亮”。二是要建立村民理财小组,对村中的重大收支要征求理财小组的意见,防止一人拍板,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三是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严明审批权限,严格审批手段,实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和村会计定期报表制度。在外部监督上:一要强化审计监督,乡农经部门要定期对各村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县审计部门要对个别问题比较严重的村财务进行审计。二是要实行村级财务收支由乡入帐审批制度。三是在每个村建立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联络员制度,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查处、及时纠正。
第二篇:当前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情况调查与思考
浅析当前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民生领域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各级政府的惠农政策层出不穷,大量的支农资金流入农村,这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所伴随着的各种社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农村干部的职务犯罪问题。农村干部,俗称村官,是我国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领导成员,主要有村常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两委委员、会计、出纳、报账员等。由于我们国家在法制与监管方面的不完善,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定位与引导不到位,以致部分村干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侵占骗取集体资金以谋取个人利益。近几年来,榆林市吴堡县人民检察院按照高检院“依法打击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破坏农业生产发展、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犯罪活动,重视查办发生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征地拆迁、农村综合改革等领域和环节中的职务犯罪,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查办和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既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一、开展打击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阶段,在经济转型、各项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糟粕的侵袭污染,使得人们思想道德水平下降,社会不正之风盛行,加上法制不健全,各项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以致腐败现象频发,近年来更是随着国家对“三农”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蔓延至农村,使得村干部职务犯罪现象呈不断上升态势。村干部作为党和国家最基层组织的领导者,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其行为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上,提高村官的法制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有效地打击和预防村官职务犯罪的发生,建立一个公正、廉洁、勤政、高效的基层
组织对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近年来村官职务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吴堡县人民检察院2007年至2011年10月份共立办贪污挪用职务犯罪案件20件20人,涉及村官案件就达13件13人,占立案人数的65%。其中贪污9件9人,挪用公款4件4人。通过分析我院近年来查办的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以及国内其它地方的案例,可以明显的发现,它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
一是犯罪主体大多是村支书、村长等两委会负责人,也有两委会其它成员涉及共同犯罪的,如会计、报账人员以及富裕地区的村民小组长等。本院所办13人中,村支书有4人,村主任8人,还有一人身兼主任书记二职。
二是涉及的罪名大部分是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较少涉及其它犯罪。究其原因,是大多数农村经济结构单一,收入来源固定,权力运行模式基本类似所决定。如本院立案侦查的13人之中,就有贪污犯罪9人,挪用公款犯罪4人,基本没有涉及其它的罪名,这当然与我院所处的县域自然经济大环境有很大关系。但在我国其它地方,还是较多的涉及到其它犯罪,比如职务侵占、行贿、受贿等等。
三是犯罪的手段多种多样,有的虚报冒领,有的收入不入账、多收少入账和少支多报账等。犯罪侵犯的对象比较广泛,有的贪污挪用征地补偿款、退耕还林补偿款、扶贫救济款,有的贪污挪用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如我院查办孔某贪污一案,其就是采取虚报冒领退耕还林补偿款贪污一万余元;村主任王某涉嫌挪用公款案中,因其本人经营运输生意,利用职务之便,在管理农村土地征用补偿资金期间,将公款用于私人营运,进行营利性活动,共挪用公款十万元;犯罪嫌疑人张某身为村书记,在协助政府从事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侵吞集体征地补偿费6万余元。
三、村官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
分析我院近年来查办的村官犯罪案件以及国内其它地方的案例,我们发现诱发村官职务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查办的十多起案件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村官的文化水平低下,法制观念淡薄。这十几人中,大部分村官都是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只有一人是高中文化,有的连字也不认识几个,仅仅会写自己的名字。由于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他们的现代法制观念普遍淡薄,很多都是法盲。这些村官平时更不善于学习文化、政治、法律等理论知识,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并不完全知晓。在处理公务时,以情代法,有时出于好心为公办事却触犯了法律,令人可悲可叹又可怜。
二、村官权力过于集中又缺乏监管导致犯罪案件的频发。在办理的案件中,大部分村都是村支书或村长一人把持村上大权,村上的各种组织形同虚设。有的村子连个村委会都不健全,村长、书记、会计、出纳一人兼,公章大印随身带。如我院侦办的薛某贪污一案,薛某同时身兼村主任、村支书、报账员数职,在村里大搞一言堂;有的村长或书记本身就是村霸,强霸一方,横行乡里,一般群众敢怒不敢言,村支书或村长想干啥就干啥,如村支书郭某,在被我院立案侦查后态度仍然很嚣张强硬,显露出其流氓地痞本质及一贯作风。这些因素导致了农村职务犯罪案件的频发。
三、村里财务管理混乱,有些村官把持财务大权,刻意消弱会计职责,本来应该由会计处理的财务工作,会计却不能做,或根本就不知道,有个别村干脆就没有会计。在实行村财乡管后,有的村官干脆自己兼任报账员,所有账务收支一
个人说了算;有的村虽然配备了会计出纳报账员,但从未建账,所有收支都是一堆单据,俗称“包袱账”,理也理不清;有的村里多年以来都没有公布过一次财务,群众根本就不知道开支细节。这些都给村官提供了腐败的温床,犯罪的土壤。而当前村干部的待遇普遍较低,乡镇政府每年每人最多补助几百上千元,这也在客观上刺激了村官们贪腐的欲望。
四是农村民主制度不健全,在选举、村民管理等方面都不能体现多数人的意志。这固然有体制方面的不足,村民自身素质的限制,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贿选。当前,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这种贿选之风愈演愈烈,大有蔓延之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基于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的需要,我国采用了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在社会二元结构中,所有的经济资源都向城市集中,而农村受益甚微。以前的农村就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一个烂摊子,谁也不愿意来当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村官。然而随着我们国家对“三农”支出及投资力度的加大,大量的扶贫帮困惠民建设资金涌入农村,使得人们看到了潜藏着的巨大利益。加之我们国家相关制度不健全,对农村监管不到位,不少人看到有空可钻有利可图。在欲望的驱使下,他们采取不正当手段,采用送钱送物、许诺封官等方式,诱使农民将自己手中的选票投向一些不具有能力和威望的人。而这些人上台后的唯一目的,就是尽快收回前期的投入,并赚取更大的价值。从而出现以权谋私、唯利是图、贪污受贿、侵占集体和个人利益的情况,导致了农村职务犯罪的频发,引起了农民利益受损集体事件多发,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农民貌似取的了眼前的利益,然而其小农意识的局限性使其付出了更大的代价,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安定因素。
五是当前我国对村官职务犯罪的惩处力度不够,客观上也降低了对村官犯案的镇慑作用。事实上,从全国来看,我国对职务犯罪的判罚普遍偏轻,据高检院全国检察机关刑事审判法律监督专项检查活动调查显示,自2005年至2009年6月,全国被判决有罪的职务犯罪被告人中,判处免刑和缓刑的共占69.7%。而我院近年来查办的这13件村官职务犯罪案件中,竟无一例外的都是判处免、缓刑,其中判处缓刑的也只有2人。如此高比例的免刑缓刑判处,势必严重削弱刑罚的威慑力,产生不了法律预期的效果。相对于巨额的利润,违法成本太低,使不少人心存佼幸。犯罪嫌疑人周某就曾说过,以前就想好了,万一有一天被查处了,我把贪的钱退出去就没事了,大不了判个免刑缓刑,对我们农村人来说没什么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村官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
四、对遏制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几点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有八亿多农民生活在农村。广大村官工作在“三农”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的纽带,其工作与行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在群众中的形象地位。因此,必须坚决打击农村干部的职务犯罪,遏制其上升的势头,同时通过体制创新,努力从源头上铲除职务犯罪生存的土壤。
一是必须加大对村官犯罪的查处力度,这是很具有现实意义、也是最现实可行的措施。在涉农资金比较活跃的地区,加大对相关人员的侦查及预防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尽量把不利影响控制到最低。同时加大惩罚的力度,加大违法者成本,促使其不愿犯罪,不敢犯罪。有调查显示,目前村官职务犯罪案件免刑缓刑比例较高,而在近七成的免缓刑案件判决中,同期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的抗诉数却仅占职务犯罪案件已被判决总数的2.68%。这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审判机关滥用自由栽量权,对职务犯罪从轻发落,严重影响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及镇慑力。检察机关应该加大审查力度,对其中量刑偏轻的案件要敢于提出意
见,必要时采取法律程序进行抗诉。审判机关也要正确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利用职权截留、挪用、侵占国家涉农财政补贴、农业生产投人、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征地补偿资金和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等各项农业救济款物,侵占农村集体和个人财产的贪污贿赂犯罪行为,要坚决依法严惩从重处罚,努力维护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二要提高村官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这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农村干部文化程度低、法律观念淡薄是贪污贿赂犯罪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村官队伍的素质,必须加大对村支书、村长的任职培训力度,培训中要将法律知识的培训作为重中之重,使其做到知法守法。同时要做好会计、出纳等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实现村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立定期督察机制,对村干部进行警示预防教育,防患于未然。
三要健全村委会的民主和监督制约制度。首先必须坚持民主选举,从严查处各种贿选及破坏选举的行为,让真正有能力有威望的人来当村干部,能代表最广大村民的利益,为村民服务,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其次要坚持村务公开、账务公开等制度,要做到重大事项必须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财务开支必须要定期张榜公布,从而保证群众能有效地监督村官的工作。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村财乡管等制度的作用,指导和监督村委会做好财务工作,要不定期的对村上的财务进行审计。通过多种方式规范村务财务管理,才能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贪污贿赂犯罪的发生。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逐步改善村官的待遇,减少村官犯罪诱因。
四要加强涉农资金的管理。如果管不好涉农资金,不但容易滋生涉农贪污贿赂犯罪,各项惠农政策的执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且也会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引发各种社会问题。所有涉农资金要专账管理,严格审批支付制度。合理分
工财务管理人员,会计、出纳、经手、审批岗位分设相互监督制约。定期对涉农资金进行审计,及早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针对当前“村官”职务犯罪突出的现状,检察机关在加大查办力度的同时,也要充分加强与纪检、监察、信访等工作的联动,重视农民的举报和上访,对于构成犯罪的案件要坚决移送检察部门。特别是对群众意见大,多次上访影响稳定的大要案要坚决依法从快审查,从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群众反馈。对不构成犯罪的违纪案件,也要将查处结果向群众公开,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从而为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第三篇: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原因分析及
对策建议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涉及民生民利的惠民资金大量倾斜于农村,农村基层干部在资金管理上拥有很大权力,职务犯罪的频频发生,影响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党和国家政权建设以及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造成恶劣影响。结合查办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实际情况,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
现阶段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的多发,反映出新农村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监管机制不到位
乡镇党委政府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存在严重的失职渎职行为。例如,韩城市检察院在查办城乡接合部某村道路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中,该村村主任刘某伙同原村组长刘某一,采取冒名顶替等方式,假借他人名义,侵占他人拆迁款共计46余万元。此案反映出该镇办党委政府监管不力,镇办监管人没有充分履行监管职责,镇办监管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为违法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党性缺失谋私利
乡镇领导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为项目建设化解纠纷,甚至个别镇办干部不及时汇报,与村组干部沆瀣一气借机敛财,中饱私囊,侵吞了企业与村组财产。例如:新城办项目办主任赵某某,在企业征地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不是本着对党委政府负责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而是利用手中权力,介绍贿赂村组干部并从中捞取好处30余万元。
(三)权力集中搞内耗
村级两委会主要成员,利用手中权力,拉帮结派,搞内耗,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差。两委会成员及群众代表利用手中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想当然地把手中权力转换成获取不法利益的资本,把党的纪律和宗旨抛之脑后,不认真给村民办事,没有从集体利益出发,为村民谋福利,相互争利搞不团结,相互告状影响了社会稳定。例如,有一案犯罪嫌疑人刘某某作案7起,涉案金额370余万元,他在交代中称:“我当村长就是为自己捞钱,不捞钱,那么我当村长干什么。”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某安不但不发挥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作用,而且身为基层党的干部与村委搞不团结,利用手中权力为己谋取私利,作案3起,涉案金额31万元。
(四)相互勾结生窝案
在查处的村干部窝案中,反映出村民选举出的村长、组长及群众代表并没有把代表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目无法纪,相互勾结,层层设卡,蛊惑群众,共同犯罪。例如,该村在多个企业的征用土地过程中,村主任贪污受贿120万元,参与征地的组长贪污受贿40万元,支书贪污受贿11万元,村民代表各受贿5000元不等,这些村组干部假公肥私、中饱私囊、为所欲为,违犯财经纪律,征用土地的钱不进村组账务,群众没有得到土地补偿款,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最后变成了窝案串案的嫌疑人。
(五)主体责任不落实
农村职务犯罪案件多发,同时也反映出有关部门党委政府对干部要求不严不实,工作浮在面上,流于形式,对所有阻工,项目建设等遇到的种种阻力,工作方法简单,放任村干部为所欲为,导致村组干部及群众代表以种种借口阻挠工程进展,借机敲诈钱财。例如,在某农村职务案件中,村主任等人既收取承建企业50万元现金,又向材料供应商索取现金20万元。
(六)财务管理不规范
农村职务犯罪案件多发也反映出村组财务管理混乱。没有账目记载,乡镇账务监管不到位,缺少有效监督,导致各类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现象频发,村账务由村主任一人说了算等情况的发生。例如,某村主任王某收受企业100万元,不是把钱进村账务,却是私下分给组长康某10万元、刘某5万元、村民代表刘某生1万元,其余的钱自己随便花销。
(七)守法意识很缺乏
农村职务犯罪案件多发也缘于村组干部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划清罪与非罪的界线,当面临利益诱惑时,唯利是图,不知不觉走向犯罪深渊。例如,村干部在阻拦企业项目正常建设过程中,以所谓的协调费为名义,借机敛财。
二、对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几点启示
(一)要坚定不移抓党建
有一个村级窝案中有6人是中共党员,其中有镇办干部、有村党支部书记、有村两委会干部,这些村镇党员干部的违法行为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权利,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败坏了党风,影响了形象,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这些案件提醒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农村党建工作到了关键时期。
(二)要旗帜鲜明抓查处
实践证明打击是最好的防范,只有充分发挥严打职能,严惩犯罪,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严惩犯罪,给其他人以警戒。只有身边鲜活的实例,才能给那些对公共财产蠢蠢欲动的村干部最直接的警示。因此,对涉嫌违法犯罪的村干部要以零容忍的态度,猛药止咳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严肃查处一批案件,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对典型的村干部职务侵占犯罪案件,在电视台、报纸等媒体进行曝光,发挥其震慑及警示教育作用。
(三)要持之以恒抓教育
加大教育和法制宣传力度,提高村镇干部的文化素养与法律素质,努力形成不想犯罪的思想道德防线。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切实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扎实开展“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活动,使村干部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次要经常组织学习,通过鼓励学习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激励村干部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加强业务培训,采用任前培训和定期培训的方式,根据农村工作的实际,进行村务管理、财务管理等培训,提高村干部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第三要强化法制宣传。公、检、法、司、纪检等部门要加强与乡镇党委的沟通联系,以法治讲座、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展板和活动等形式深入农村开展法治教育宣传,提高村干部学法、懂法、守法意识,使其自觉远离违法犯罪。
(四)要坚持不懈抓监督
农村职务犯罪案件的多发,充分说明了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像洪水一样泛滥成灾,因此要建立健全村务管理规章制度,实行村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积极健全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建立镇村两级监督员制度,对村务、财务、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落实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发挥其效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提高村民对村务、财务的知晓率,调动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乡镇政府,纪检等部门派员到村委走访调查了解工作情况,确保外部监督及时有效,主动到群众中去,针对村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走访调查,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及时进行查处整改,坚持抓小、抓早,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要从严把关选干部
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发案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是没有选出好的干部。因此,要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作用,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保证选民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选举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或德高望重的致富能手,充实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力求改变目前农村村干部老化、学历偏低、动机不纯、目无法纪以及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现状,坚决克服贿选等现象,让群众擦亮眼睛,避免一时口头和物质承诺的迷惑,切实把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一心为民、廉洁奉公的村民选到村干部的岗位上来。
第四篇:预防职务犯罪 从农村干部抓起
预防职务犯罪 从农村干部抓起
预防干部职务犯罪,必须从农村干部抓起,坚持一边查处农村干部职务犯罪,一边调查研究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一边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切实加强农村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一是加强对农民普法教育。结合纪检监察业务和农村特点,利用农闲、集市、庙会等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法下乡”、法律进村等活动进行法律知识宣传。通过办案进行普法,通过典型案例和反面教材现身说法,通过组织农民群众旁听庭审接受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舆论宣传教育,使他们不仅知法懂法,更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以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营造农村良好法制环境。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二是提升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水平。要不断拓展预防运作方式,结合办案,突出抓好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同步预防工作。积极推行案前、案中、案后三延伸工作机制。抓案前预防,定期对受理的各类举报线索进行分析,找出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前瞻性预防建议。抓案中预防,把个案预防贯穿查办案件全过程,找准隐患部位,摸准症结所在。抓案后预防,即对易发职务犯罪的案发单位和系统重点做好预防跟踪,实行联防。同时要认真分析涉农职务犯罪的发案特点和规律,加强预防对策研究,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提出预防建议,帮助村(居)、社(组)完善管理制度,防止和减少新农村建设中职务犯罪的发生。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三是净化农村政务环境。重点查处贪污、挪用扶贫等政府扶持农业各种专项资金的案件;查处发生存在农村土地承包征用、拆迁过程中的职务犯罪案件;查处失职渎职导致农业遭受重大损失的案件;查办使用暴力威胁手段剥夺农民选举权等影响农民正常行使选举权利的破坏选举案件,确保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健康发展。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四是维护农村和谐稳。要进一步畅通纪检监察环节的广大群众诉求渠道,积极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特别对涉及农村危旧房改造、名镇建设中征地拆迁等有可能引发群体事件的热点问题,要正确适用法律手段,慎重、稳妥处理,及时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对确有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要坚决查处;对因工作中的误会引起群众上访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要给予保护,并努力做好对上访群众的解释工作,息诉息访。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预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必须标本兼治,把加强制度、法制建设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加大打击力度,才能从源头上有效地预防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发生,以促进东溪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从而有效推动东溪名镇建设工作,创造东溪辉煌的明天。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第五篇:中部地区开发区职务犯罪调查分析
中部地区开发区职务犯罪调查分析
内容摘要:中部地区开发区职务犯罪有着自身的特点,其发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治理措施包括: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堵漏建制,加强各项制度建设,惩治与预防并重,打击与监督并举等。
关键词:中部开发区 职务犯罪 调查分析
一、中部开发区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
在中部开发区农村基层干部的职务犯罪中,大多数与转让土地有关。这类犯罪的主要特点是:
(一)从犯罪主体看,呈现“两多一低”。一是农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多;二是文化程度低。
(二)从作案形式看,由单一型向合伙型发展。合伙型犯罪案件较多,有的是村支书和村委主任合伙贪污,有的是支部书记和会计合伙私分,也有的是村委班子成员集体贪污公款。
(三)从犯罪侵害的客体看,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有乱收费再贪污的,有贪污土地承包金的,有贪污占地赔偿款的,也有私自买卖宅基地不入帐的等等,几乎遍布村民委员会职权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四)从案件性质看,“涉土”案件占了绝大多数。中部开发区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大部分属于在土地转让和出租过程中发生的贪污、挪用、受贿案件。郑州高新区检察院查办的金明池一案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他一个小小的‘村官’,在短短5年时间里,利用土地征用等时机大肆捞钱,侵吞了数百万元公款。
(五)犯罪手段单
一、但涉案金额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中部开发区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流转势在必行。个别不廉洁的村干部便把贪婪之手伸向土地流转租金,要么侵占、挪用土地租金,要么低价出租土地索取、收受贿赂;在土地征用过程中,虚列补偿项目,虚征土地补偿费从中进行截留、侵吞。郑州高新区检察院对几年以来查办的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的统计表明,以前查办的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金额大多在万元以下,小案居多;2004年以来所查办的农村干部犯罪案件大多在万元以上,案值明显增加,例如金明池案件的涉案金额竟达数百万元。
(六)容易引发村民集体上访。农村干部贪污受贿等经济违法犯罪问题,最容易激起民愤,造成党群关系紧张,引发群众性上访,甚至出现集体访、越级访,严重影响开发区的社会稳定。
二、中部开发区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
中部开发区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作为身处特殊工作环境的农村干部的职务犯罪,有其特定原因:
(一)村务不够公开是“村官”犯罪的根本原因。有的村级管理暗箱操作,缺乏民主,透明度不够。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应当将村务公开,村委会应当定期将村务公开,其中包括村的财务收支情况、宅基地审批事项等。但实际上,有的“村官”为谋取私利方便,不想让群众了解村务、政务和财务;有的“村官”思想上害怕群众知道多了不利于工作,应该让群众明白的事情却暗箱操作。
(二)财务管理混乱,给村干部犯罪造成可乘之机。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干部变动频繁,帐目交接不清。谁当干部谁管钱,根本就不遵守财会制度和财经纪律,更谈不上帐目交接。二是财务管理缺乏明确的分工,形成村干部人人管钱管物的局面。收提留,敛集资人人下手,谁收钱谁保管,随收随花,开支无度。三是白条下帐严重。这是农村财务管理中最普遍最严重的现象,村里不设帐本和记账凭证,至多记个白条,白条上除了吃喝就是烟酒,条子单据“漫天飞”。四是村务假公开。有的村委会对本村的政务、财务等项活动,也能够按照规定张榜公布,但是,每个村务公开的底栏都有“其他”概括开支,因没有列明支出的用途,给村官以权谋私带来可乘之机,五是收入不记帐、少记帐或虚报冒领。一方面是隐瞒户口,即向上级部门申报的人口大大小于实际人口,而在收取村民提留款及其他款项时仍按实际人口收取,贪污其中的差额;另一方面借工程和其他支出之机,谎报支出数额,从中捞取好处。六是截留返还款,收到上级返还的计划生育罚款、公粮、提留、集资等款项以及因国家和地方工程而造成的占用村中土地、房屋、树木、机井等赔偿金,不声张、不记帐,一旦时机成熟,则装入自己腰包。
(三)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村官”之间缺少必要的监督制约。近几年来农村级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上去了,但在财务管理上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帐目设置不规范,财务审批不严格,村干部权力过于集中,所有支出全凭一人说了算,白条自批自支现象在村级财务管理较为常见,为诱发经济犯罪提供了方便。有些村,只要在村务管理上严格一点,规范一点,组织生活健全一点,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间能相互监督与制约的话,那么也就不会发生群体犯罪了。
三、预防中部开发区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对策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主要包括文化素质的教育、权力观的教育和法治教育,增强村干部自身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包括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管理体制改革、权力制约等措施都是对职务犯罪的外部因素进行控制。要真正遏制“村官”职务犯罪,还必须加强对“村官”的教育,消除其犯罪的内因。要经常对他们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的普及,不断提高其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让其明白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权力应服务于人民。
1.组织村干部旁听“村官”腐败案件审理,用身边熟知的村干部犯罪案件教育“村官”。邀请村干部们到法庭亲自旁听“村官”腐败案件审理,是高新区检察院对农村基层干部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举措。2005年6月28日,我院组织辖区内56个村的村支书、村委会主任等200多名村官,旁听了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明湖办事处赵庄村委会主任赵洋锁和村委会委员赵维功、岳秋伟三人挪用公款窝案的公开审理。该案法院在庭审后当庭做出判决,除赵洋锁另案处理外,其他两人均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一位“村官”旁听后感慨地说,这样的行为也叫犯罪啊!过去觉得村里的公款短期拿出来用用再还回去,只要不侵占公款就不算什么事,这次旁听让他切实了解了“挪用公款”的含义了。
2.开展警示教育,组织“村官”到监狱现场亲听罪犯的忏悔。组织辖区各办事处所属各村村干部到郑州市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是高新区检察院加强村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另一种有效途径。2005年11月,该院先后两次组织高新区沟赵、石佛办事处的有关干部和各村村干部来到郑州市监狱,听取了两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讲述自己的犯罪经过。“前车可鉴,以我为鉴”,他们用深刻而沉重的忏悔警醒告诫在座的各位干部,不学法,不懂法,将手中的权力变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最终会抱憾终身。这次现场警示教育活动在村官们思想上起到极大的震动作用,对他们改变思想观念,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法律意识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也对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有了较好的警示作用。
3.举办农村职务犯罪图片展。我院将近几年来查办的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犯罪案件进行综合整理,根据职务犯罪的类型出版了10余块宣传版面,自2005年11月23日开始,以办事处为单位在各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巡回展出,组织近几年所有发案涉及的村村干部观看警示教育图片展。用图片展示各类农村职务犯罪及其巨大的社会危害,组织村官集体观看,从案件中吸取教训,达到警示预防作用。
(二)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1.根据辖区各办事处的实际情况,组织专场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律咨询活动。自2004年以来,高新区检察院先后组织了10余场专场法律知识讲座,除每年检察机关“举报宣传周”期间固定时间外,还不定期针对三个开发区各办事处的实际情况举行讲座,对村官们进行强化法律教育宣传,构筑预防职务犯罪的防线。如在2005年,我院在辖区17个行政村选举后,对新上任的村官们专门举行了多场法律知识讲座,以此来防微杜渐。同时,该院组织预防科、渎职侵权科、控申科等部门,走出检察院,在三个辖区繁华地段进行现场咨询、接受举报、宣传法律法规活动,既起到宣传作用,也从老百姓的举报中寻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案件线索。
2.与政府部门结合,将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栏和村务公开宣传栏并立设立,相互对照进行法制宣传。根据相继查处的几起村干部贪污、挪用公款窝案,发现暴露出来的问题大多是村干部及村民法律意识淡薄、村财务缺乏监管和不透明等,为此高新区检察院在辖区17个行政村并立设立了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栏和村务公开宣传栏。对于宣传栏的内容,由该院预防部门和办事处相关部门联合定期更换。从两个并立的宣传栏中,村民既可以从中了解到村财务状况,更可以从栏中学到什么是职务犯罪,从而启发村民对本村村干部的监督意识,此举有效地防止了村官利用村民不知情而进行违法违纪行为。
(三)堵漏建制,加强各项制度建设
1.深化村务管理体制改革,对村务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分开的管理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在农村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村务管理的改革。村内重大事务由村民委员会决策,可以将村长排除在决策圈之外;决策后的事务由村长负责组织人力物力去实施,参与决策的成员原则上不能参与村务的执行;以村支部书记为首的村党支部负责对村务进行监督,为体现党的“三个代表”精神,由村党支部收集整理村务(包括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向村民汇报。如果党支部没能及时汇报,可由乡镇党委直接追究党支部书记的失职责任。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同时可以防止“村官”利用职权谋私利,更大的意义是可以更进一步密切党同基层的关系
2.完善基层“村官”的选拔任用制度。第一,把好选举关。我国自推行“村官”“自选”制度以来,很多地方发生了贿选、逼选等严重破坏选举的事件。那些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选的人,他们心里面能想到为村民服务吗?他们所想的只能是在当选后充分实践其自我投入产出的经济学。因此,一定要把好选举关,保证选民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选举权。第二,通过立法形式,在法律上对“村官”中主要负责人的任期作出一定的限制,以避免长时间在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可以在政策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农村干部队伍,以改变目前农村干部年龄渐趋老龄化、学历偏低、地域化及其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以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第四,“村官”的报酬要规范。最后,在“村官”的选任上还要克服“家族村官”的现象。村长、书记、会计由一人兼任容易产生腐败,由同一个家族中的人担任也会导致集体腐败。“家族村官”容易抱成团,从而形成“村官家族”,就会让老百姓敢怒不敢言。
3.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度是加强财务管理、护财经纪律的重要举措。健全会计委派的管理机制,赋予委派会计一定的责、权、利,防止出现对所驻单位不敢管、管不了的“真空”现象。实行委派会计定期轮 换制,会计不及时轮换,容易与所驻单位人员形成“利益共同体”,有违实行会计委派制度的初衷。
4.继续推行农村财务公开制,实行民主理财。对一些敏感问题,如土地征用补偿费的发放,土地承包租金的管理、宅基地的审批等,应定期向群众公布,使财务活动自觉置于广大群众的民主监督之下。
(四)惩治与预防并重,打击与监督并举
1.加大打击力度,我们要发挥国家专门的职务犯罪预防机关的作用。检察机关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也是打击职务犯罪和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门机关,要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预防和惩治村干部职务犯罪中的重要作用,以法律手段推进基层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事实也证明,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方法多、效果好。”检察机关在开展反贪污贿赂斗争中,也要将查办农村基层干部违法犯罪提高到反腐倡廉、稳定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加大打击力度,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又要结合办案,针对管理上的漏洞,及时向发案单位和其上级主管机关发出检察建议,限期整改,督促落实。
2.加强对“村官”的权力进行监督制约,加大对“村官”的违法犯罪的惩罚力度。权力需要制约,失职当然应受处罚。为更好的进行权力监督,首先要抓好有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制度的落实,及时收集村干部的信息。其次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在基层村的责任制,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则是乡镇范围内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腐败,应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最后,对于“村官”违法犯罪一定要严厉惩处,建立“三不机制”。由于现有“村官”的思想政治素质普遍比较低,我们不能要求其不想犯罪;由于我国的国情,我们也不能让“村官”不愿犯罪,可行的做法就是重刑让其不敢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