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思考(共)
浅谈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思考
在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企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项工作在企业发展还不平衡,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广大职工民主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还不相适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针对当前的实际,要切实提高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以加强领导,深入宣传为“着力点”,提高对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
(一)国有企业应当实行民主管理的依据
第一,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贯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都强调扩大基层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十七大报告将包括企业民主管理在内的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明确提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党的十七大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第二,这是国家法规政策的要求。我国《宪法》、《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明确规定了劳动者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企业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第三,这是发展企业民主管理的要求。推行企业民主管理,由职工直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切实保障职工群众对企业发展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利于坚持和巩固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反映和实现职工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四,这是维护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和劳动经济利益的需要。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是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利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切实落实职工群众的各项民主政治权利,职工在企业中的劳动经济利益、精神文化权利等得到切实维护,才能在企业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不能松动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广大职工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造,是我国企业管理制度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职代会具有明确的法定地位。我国的《宪法》、《企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对这一制度作出明确的规定。《宪法》第十六条规定:“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工会法》第六条规定:“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
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各项法律法规的规定,为落实和实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二,职代会具有比较完备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职代会制度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组织制度和工作程序,包括代表产生、组织框架、会议召开、职权范围、表决程序等,为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三,职代会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职代会实行的是代表制。职代会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群众性,能够代表全体职工的意志,由他们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能够从不同方面代表反映全体职工的意志和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动摇。同时,又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职代会的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进行认真总结和创新,使职代会制度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完善。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仍需要继续推行企业民主管理
第一.推行企业民主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治理结构,不仅要理顺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还要规范企业经营者与劳动者的关系。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是资本与劳动相结合的经济组织,企业利益是所有者利益与职工利益的有机统一体。劳动者是企业利益的合作者,是劳动力资本的“投资者”,与企业经营者同为企业的“主人”。所以,付出劳动、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广大职工与企业经营者要对企业进行共同治理,劳动者有权参与企业管理。
第二,职工代表大会是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权力的分配、监督和内部协调关系的制度性操作,职工代表大会是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根据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建立起来的一项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制度,企业法人治理与职工代表大会,在主体、性质、职能和职权等方面各不相同,不能互相代替,只能按照各自的职责要求,从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出发,实现互利共赢。
二、以健全组织、完善制度为“着力点”,推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
(一)科学规范,大力推进职代会制度建设
第一,科学调整和创新发展职代会职权。当前,我们执行的职代会制度,主要依据是《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条例》规定了职代会五项职权,即重大决策事项的审议建议权;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审查同意或否决权;对职工生活福利等重大事项的审议决定权;对企业行政干部的评议监督权;根据授权民主选举(或推荐)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选举权等。这个《条例》是1986年改革开放初期,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时间已经过了将近24年,中国经济形势和企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对职代会的职权及相关制度进行逐项梳理,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发展的发展。我们认为,可以在“五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新
“五权”。一是保障决定权。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审议决定权,是职工实质性的权利。这个权利包括职工下岗分流和再就业,职工公积金、福利费使用,社会保险事业、劳动保护等事项要向职代会报告,听取职代会的审议意见,并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事项依法作出决定。二是落实否决权。要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权利监督机制。职代会的否决权要有相应的扩大,以促进企业约束制衡机制的形成。通过实践,在以下事项上职代会可以行使否决权;(1)有关企业重大决策,不合理的企业兼并、破产、拍卖等方案;
(2)危及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建设、施工方案;(3)不合法、不切实际的规章制度;
(4)民主评议信任票低于60%的干部不该聘用的而聘用的;(5)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应该公开而未公开的。三是扩大知情权。知情权是落实企业民主管理职权的前提。如企业改制方案、经营状况、利润分配方案,都应通过职代会让职工了解。现在普遍实行局务公开,就是把广大职工关心的企业生产经营问题、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以及直接关系企业党风和廉政建设的问题等用公开的形式公布于众,为职代会闭会期间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提供有效载体。四是拓展共决权。共决权是西方劳资双方对企业管理共同作出决定的权利,是劳动者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除了改制企业按规定选举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以外,共决权更多的是用于企业管理的诸多领域,如职工代表参加局长办公会、局务会等。五是用好选举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职工民主意识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为职代会行使这一职权提供了保障。如一些企业工会组织改选换届直选工会主席和副主席,职工代表由基层单位民主选举产生等,充分体现了选举的群众性和普遍性。
第二,切实发挥职代会组织制度的作用。职代会主席团、专门工作委员会和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议制度,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建立的职代会的重要组织制度,二者相互配合、有机衔接做好职代会召开以后及闭会的各项工作。要切实发挥好职代会主席团在会议召开期间和在职代会闭会期间的重要作用,对于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的内容,要在下一次职代会上报告和予以确认,并形成决议,以符合现有法规规定的程序。
第三,严格规范职代会的工作制度。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代会操作程序和办法。要确保企业职代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抓好职代会会前、会中和会后等环节的工作。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建立了职代会预告预审制度、职代会质量评估制度、职工代表述职制度等,对提高职代会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职代会召开之前,把筹备组织会议过程作为职代会的必然程序,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广泛征集议题和提案,经由企业工会听取职工意见后与企业协商确定,并在会议召开七日前以书面形式提前送达职工代表。在职代会召开过程中,审议的内容务求具体,要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心,紧贴职工的生产生活实际;议程的安排务求合理,避免会上“多听领导少听群众”或“只听领导不听群众”的现象,给职工代表充足的时间就其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领导交流沟通、献计献策,积极对提案进行审议;表决的程序务求规范,要完善表决制度,对企业重要的规章制度、汲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坚决实行无记名分项票决制,切实保障职工代表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和意见。在职代会召开之后,要抓好决议和提案的落实工作,并在下次职代会召开之前将决议和提案的落实情况向职工代表进行详细说明,以全面提高职代会制度的工作质量。
第四,努力做好职工代表工作。要不断健全完善职工代表的产生、培训以及考核机制。首先,职工代表应当以班组为单位由职工直接民主选举产生,并实行常任。职工代表应当包括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不同层面的干部职工,以确保职工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正的民主性。其次。由于职工代表来自企业的不同层面和岗位,自身的素质条件不同,要加强对职工代表
培训指导。要把职工代表培训工作纳入企业职工教育总体规划,做好职工代表届前、届中和换届时的培训工作,使职工代表了解企业各方面的情况,掌握相关的企业管理知识和民主管理知识,提高职工代表的参政意识和履职能力。再次,要建立健全职工代表的述职制和考评制度,对不能履行职责的代表及时撤换,有效激发职工代表队伍的生机活力;积极探索建立职工代表的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更多的职工群众参与到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中来。
(二)扎实工作,大力推动局务公开制度深入发展
要把局务公开工作与完善职代会制度相结合,使局务公开工作切实成为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个过程,成为落实职代会职权的有效形式。
第一,要在深化公开内容上下功夫。一是局务公开工作要向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延伸。比如当前要把企业深化改革、主辅分离、邮政重组等企业重大决策、计划的制定、实施的过程向职工公开,使职工在知情中理解改革,在参与中支持发展。二是局务公开工作要向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延伸。比如对劳动用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向广大职工公开方案制定、实施的全过程,积极推进劳动用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三是局务公开工作要向企业生产经营领域延伸。以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招标投标、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公开为切入点,实行“阳光管理”,把局务公开民主管理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变成具有稳定性与权威性的规章制度。
第二,要在规范公开程序上下功夫。要建立和不断完善局务公开工作标准和程序,使局务公开的具体操作成为企业管理的规定动作。即要公开有关政策依据和本单位的有关规定,又要公开具体内容、标准和承办部门;即要公开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又要公开对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处理情况,避免局务公开工作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努力提高局务公开工作质量。
第三,要在健全领导机制上下功夫。企业党委是局务公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定期对局务公开工作进行调查研究,领导落实局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办法。行政是局务公开工作的第一执行人,要把局务公开工作纳入企业目标管理。纪委监察是局务公开工作的第一监督人,要对局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整改。工会是局务公开工作的第一协调人,要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局务公开工作,及时培训职工和职工代表。职工是局务公开工作第一评价人,我们要以职工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局务公开工作的标准,要善于整合各方力量,发挥整体作用,推动局务公开工作深入发展。
三、以激活主体,履行职责为“着力点”,切实加强对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
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在新的形势下,要激活主体、强化领导,形成合力,从而保证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加强对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工作责任机制。
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有关方面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把企业民主管理融入到依靠职工办企业的体制、机制、制度中
去,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中去,要逐步建立健全民主管理责任制。
(二)认真总结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经验,大力宣传推广典型事迹。
典型凝聚着干部职工的智慧,蕴含着许多本质性的经验,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对基层创造的好经验,要进行总结提高,在全局的范围内推广实施,从而使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职工群众意愿和要求,更加有利于邮政企业的改革发展。
(三)站在时代发展的新高度,勇于探索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是使这项工作保持生机和活力,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要坚持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要根据形势需要、企业实际和职工要求,积极探索深化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发展创新企业民主管理内容、形式、平台、载体;积极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邮政业开展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用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
(四)以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注重提高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各项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真正使企业民主管理各项工作做到制度健全、机制完备、程序合法。在工作中,要逐一落实每项制度的工作内容,要严格按规范程序运作,并根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要加强对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综上所述,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邮政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邮政企业的客观需要,是建立邮政企业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保障。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始终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加强邮政企业民主政治建设,为邮政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辽宁阜新市邮政局工会副主席于洪涛
本文编辑: 辽宁
第二篇:关于健全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健全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职工代表大会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制度,是鞍钢职工对鞍钢有效进行民主管理经过鞍钢各级工会组织50多年实践所证明的基本形式。厂务公开是新时期鞍钢深化企业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一种新的形式和途径,体现了职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国企改革逐步深入条件下,对企业发展的关切程度越来越高,对决策的参与意识、对切身利益的维护要求越来越关注,在实践中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越来越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在许多方面,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与职代会制度两者是有共性的,但它们本身各自还有许多独到之处,需要鞍钢各级工会组织在鞍钢做大做强实现两步跨越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我们建设公司对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在公司工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职代会制度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1.职代会与厂务公开都是贯彻落实党的“依靠”方针,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办好企业。职代会制度是多年来被国家
2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常会出现“拍手开会、鼓掌散会”的情况,随意性较大,行使职权的范围也相对较小。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应让职工了解、参与、管理的内容不易及时吸纳到职代会的范围内。而实行厂务公开,范围就比较广泛,内容更加具体。如近年来有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往往搞暗箱操作,为腐败提供了土壤和空间。而厂务公开使这些暗箱操作的热点问题公开化,职工形象地称之为“阳光工程”,增强了透明度,减少了职工的疑虑,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第三,厂务公开保持了职工民主管理的连续性。职代会一般一年只公开一到两次,间隔时间较长。在职代会闭会期间,企业许多需征求全体职工意见的问题,如企业改制方案、生产经营策略的调整等问题,如果等下一次的职代会来讨论,往往造成企业丧失发展良机。这时职代会滞后的缺陷,厂务公开就可以来弥补。通过厂务公开深入到班组、车间等最基层的生产一线,以厂情发布会、厂务公开栏、厂报等形式,将需要公开的内容及时与职工见面,职工的意见也能有效、快捷地向上反映,扩大了覆盖面,提高了透明度。
第四,厂务公开深化了职工群众的监督职能。在企业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也是职工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厂务公开的十项主要内容中,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公开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将领导干部的廉洁情况向职工公开,接受职工的监督评议,可以有效地防止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为个人谋私,实现阳光办公,有利于企业党风和廉政建设,真正有效地发挥民主管理的监督职能。
第五,厂务公开深化了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使民主管理工作形成了合力。职代会作为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在企业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作为职代会常设机构的企业工会,往往“孤军作战”,有时难免力不从心。而厂务公开是通过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齐抓共管,把企业各职能部门全部调动起来,其形成的合力比工会一家抓更有威力,更有优势,也更有效果。
三、正确把握厂务公开与职代会制度的关系,提高厂务公开运行质量。
第一,厂务公开要以职代会为基本载体,不能以厂务公开取代职代会。职工代表大会作为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它的职能已被国家法律所确定,有一套相应的组织制度作保证。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职代会制度在企业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个别职工认为实行厂务公开,许多内容都囊括进去了,职代会可要可不要。这样的看法显然和推行厂务公开的初衷背道而驰。推行厂务公开的意义在于充实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加大基层民主建设力度,而不是剥弱职代会,剥弱企业的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只有坚持以职代会为载体,才有法律依据,有组织保证,有章可循,6
第三篇:我国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合理性探讨
我国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 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合理性探讨
引言企业民主管理这一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管理原则,在我国的企业管理领域具有突出的传统地位。各国的企业民主制度因其具体实施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我国的企业民主管理的特点在于,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自建国后,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但是,为了适应实践领域出现的新情况,需要一些创新性的思维以完善该制度。厂务公开即是创新性的典型表现。虽然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实证资料都可以证明厂务公开的合理性,但在理论上,就厂务公开或者说就其具体载体形式——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将就我国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问题,从几个视角进行一些探讨,以期阐述企业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之一,是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理性选择。
一、从不同学科看职工民主管理的合理性
(一)从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角度看民主管理的必然性 1.劳动关系的视角
在很多国家,企业民主管理的通常称谓之一是员工参与(employeeinvolvement)。员工参与管理的前提之一是存在劳动关系。因此,从此意义上也可以看出,员工参与管理或者称企业民主管理与社会制度、与所有制形式没有必然联系。正是企业组织中建立起来的劳动关系,才把劳动关系双方联系起来,也才有了组织成员为了某种利益而参与共同事务管理的初始动力。
员工参与是企业劳资双方合作的主要手段或形式,但无论何种层次的员工参与,都不能保证员工对每一问题的决策与雇主的权力或权威完全对等。因此,员工参与追求的目标是对员工有重大利害关系的问题上实现共同决策。
共同决策对于和谐劳动关系具有直接的作用。劳动关系作为最直接、最普遍的社会经济关系之一,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不言而喻。和谐劳动关系除了宏观的社会经济层面的重要作用,它也是微观层面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的高境界,在这一点上,西方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均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是多元的,而员工参与管理就是有效途径之一。首先,虽然在员工参与管理的框架下,经营者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激烈的市场竞争更需要和谐的劳动关系
做支撑。员工参与管理的这种形式可以调动被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和合作精神,最终提高企业的绩效。其次,员工参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及时了解工人的意见和要求,据此对企业的决策进行必要的调整。这种机制对于提升员工实施决策的自觉性和接受管理者的命令与指挥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再次,员工参与管理还可以使劳动关系双方增进了解,可以将一些劳动争议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可以说,运行较好的员工参与机制是增进劳动关系双方合作、双赢的润滑剂。
2.劳动法的视角
从劳动法的传统视角和诸多国家劳动法学的理论看,职工民主管理权利是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之一。在我国,这项基本权利源自《宪法》。其次,我国高位阶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对职工民主管理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包括《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公司法》等。
职工民主管理或者称民主参与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劳动关系领域中发展起来的劳动者的一项集体权利。这种集体劳动权利与传统的劳动三权(团结权、谈判权和争议权)比较,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权利。就本身的实质而言,参与权是对管理权的一种分享,它不是直接管理权,也不是一种替代管理权。与劳动三权比较,参与权更注重劳动关系双方的共同
利益与合作。因此,看到这种本质,经营者和管理者不应当惧怕或者是反感职工民主管理,而应接受它,利用它,使之成为提高企业绩效的一种途径。
从很多国家的情况看,民主参与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员工在一定的范围内参与企业的管理决策,参与企业的利润分成。企业管理中的分权制是产业民主的前提。分享管理权、分享利润、尊重人格是产业民主的三大原则。分享管理权指,员工对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管理制度的参与;分享利润是指,员工参与企业分配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并分享工资以外的生产成果;尊重人格指,劳动过程的管理需要实行以人性化为目标的人本主义管理原则。[1] 劳动关系不依社会制度和所有制形式而客观存在,而以调整劳动关系为主的劳动法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社会调整规范之一。所以,从劳动法的角度看,企业民主管理适用于各类企业。正如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一样,它在我国各类企业的发展也同样是必然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视角 1.员工参与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
按照人力资本理论与劳动力产权理论,企业是劳动力资本
与股东的金融资本“合资”形成的契约组合。职工不仅是雇员,还是企业的一方主体,职工与股东是一种人格平等的合作关系,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风险的共同承担者;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劳动者在企业管理中的责任不同,都有权从各自的角度和利益参与企业的管理。
员工参与管理首先是一种现代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因此,它首先是管理范畴的问题。基于此种认识,员工参与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应当符合管理的基本要求。员工参与要符合两个方面的目的和要求,即“企业发展”和“人的发展”。首先是促进企业发展。充分发挥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促进企业的经营状况才是员工参与管理的终极目的。其次,促进人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员工参与管理必须充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满足人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求。总之,员工参与管理要注重将民主与管理相融合,也就是将企业的利益和职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统一起来,结果是形成企业内部的合力。
2.员工参与管理的双赢效果
运作良好的员工参与管理对于企业和职工双方都是有益的。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员工参与管理,其宗旨在于实现劳动关系的双赢,以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竞争能力。员工参与管理可
以产生和谐共赢的员工关系,这种共赢的关系继而可以为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基本氛围,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员工参与管理的理念基础是组织成员的目标一致性。只有在员工与管理者均能遵循公平原则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
3.员工参与管理的主体
员工参与管理的主体不仅包括普通员工,还应包括投资者、企业管理者、高级技术人员等。但是,就我国目前员工参与管理发展的阶段而言,强调我国广大职工在企业中的民主管理权利则是必需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欧盟的产业民主制度
虽然产业民主的模式因地域和国别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但产业民主的基本思想是类似的。除了日本和美国的产业民主模式外,欧盟的产业民主制度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今国际社会产业民主的主要含义。欧盟的产业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向职工披露信息、向员工咨询(听取员工意见)和员工参与管理等。在此方面,成员国的主要制度与欧盟的有关规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员国在经济问题领域,向员工披露信息与咨询的制度;二是成员国关于员工参与企业董事会或监事会的制度。
1.关于雇员获得信息、被咨询和参与管理的主要欧盟法规
关于集体裁员和企业转让中雇员获得信息与咨询的指令有2个,即20世纪70年代通过的两个法令。
(1)关于集体裁员,指令规定了事前对雇员代表提供咨询服务的程序。这些咨询至少应该囊括避免公司集体裁员或减少受影响员工以及减轻裁员后果的各种方式和方法。公司应该将所有的相关信息在适当的时间提供给员工,以使公司员工代表做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指令还倡导,向雇员提供专家的服务。
(2)关于企业转让经营,公司员工代表应该在转让活动之前的适当时机接到通知;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如果雇员的工作条件或就业条件会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员工代表都要得到事前的信息。如果企业要采取的措施涉及雇员时,员工被咨询应当寻求双方达成协议。总之,信息的披露和被咨询应该在公司发生重大变革前。
2.成员国在经济问题领域,向员工披露信息与咨询的制度类型
关于信息披露和咨询的性质与程度,在冰岛和英国,除了集体裁员和企业转让,信息披露和咨询制度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其他成员国,该制度一般是建立在强制性基础上的。
在经济问题上,员工代表都有或多或少地了解信息或参与管理的机会,而信息知晓和参与主要涉及:企业的经济和财务
情况;雇员的流动和工会组织情况;对雇员有影响的决策等问题。
关于集体裁员和企业转让,成员国关于雇员代表获得信息和被咨询的规定,要符合欧盟法令的最低水平。各个企业的战略和经济状况有很大不同。在比利时、丹麦和法国,相关的信息系统是很完善的;而在一些地中海国家及盎格鲁撒克逊(一部分英联邦所属国)国家中,该制度是建立在自愿和非常规基础上的。在比利时、法国和荷兰,政府有权就信息与咨询的程序进行询问或调查。
在德国、荷兰、奥地利、芬兰以及瑞士,这种信息和咨询服务由共决制度予以补充。德国和奥地利的模式基于批准程序、否决权以及共决制度。共决是伴随经济决策而出现的,包括企业的重大变化或集体裁员等事宜。在这些情况下,管理层与工厂委员会之间需要签订协议;如果没有协议,有关事宜可由外部的斡旋机构决定。关于重大事宜的共决模式,荷兰有搁臵效果的通知和申诉效果的制度;芬兰和瑞典有执行谈判的搁臵义务。
如果将欧盟产业民主制度中的信息披露(information)和员工被咨询(consultation)与我国的厂务公开制度相比较,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着类似之处。欧盟中推行的信息披露制度与
我国厂务公开所强调的“职工知情权”是类似的。同时,我国的厂务公开的实质是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相关信息公开的行为是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接受职工的监督。而这一特点也与欧盟产业民主中的向员工咨询的制度有类似之处。
三、我国企业民主管理的模式选择
(一)我国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有利条件
我国企业开展职工民主管理具有诸多的有利条件。中国工会一直大力推进职工民主管理,而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西方国家并不具备。在有的国家,如美国,一些传统的工会领导认为,如果他们参与帮助管理层制定行动方案,工会对这些方案提出异议的力量就会被削弱。这些工会领导者更喜欢远离管理层,因为这样可以保留对管理层表示不同意见的自由,从而可以在任何时候向管理层提出挑战。在某些国家就工会总的态度而言,有些类型的参与可以接受,有些则不能接受。而在中国,不必担心工会方面会对职工民主管理制造任何障碍。
(二)所有制类型与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职工代表大会是各种所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但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参与管理的内容、职权和方法可以有所不同,但从制度上应当普遍实行该制度。
我国多年的实践证明,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具有很深
厚的理论、法律和实践基础。虽然,该制度最初适用于公有制企业,但就其主要理论依据及核心思想来讲,与世界上通行的企业民主制度是类似的,只是具体形式有差别。而采取何种形式,与一个国家的传统有关,这里的传统包括文化传统、政治传统和法律传统等。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仅在理论上被证明是合理和科学的制度,从大量的实践也可以看出,如果将这一制度推广到其他所有制企业,将可以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实现我国各类企业劳动者的管理参与权。同时,可以预见,如果适时、适度地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非公企业推进,这些企业可以大大提升其经济绩效,取得劳动关系双方的共赢。
我国职工民主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国企改制和非公有制企业。总体上看,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员庞大,其经济规模及对就业的贡献程度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非公企业的职工民主管理的程度却较低,其发展态势直接关系到全国职工民主管理的实现程度。
职工代表大会是一项比较成熟、并有完善法律保护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具有普遍适用性。非公企业只要达到一定规模,具备相应的条件,就可以建立职代会制度。到2007年9月,全国建立职代会制度的企业企事业单位有108.6万家。其中公有制企业有14.8万家,非公有制企业有70.9万家。①
应当指出的是,在肯定和倡导在各类企业中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非公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方式结合起来。
结论
本文的结论有两点。第一,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国际上的通常做法看,企业民主管理不仅适合国有企业,同样适用于其他所有制的企业;第二,职工代表大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民主管理形式;它作为厂务公开的载体,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法律基础;同时,它已经构成了我国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继续坚持并创新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以较低成本推进我国企业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注释:
①何勇:《在纪念厂务公开推行10周年座谈会暨企业民主管理高层论坛上的讲话》,北京:2008年12月2日
第四篇:4.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
【颁布单位】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字号】 中办发[2004]17号
【颁布时间】 2004-06-22【生效时间】 2004-06-22
【时效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中办发〔1998〕9号)下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施行以来,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为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的要求,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就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完善村民自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全国各地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还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制度不健全、决策不民主等问题。这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了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增强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真正把这一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
(一)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公开的事项,如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使用、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使用、村干部报酬等,应继续坚持公开。要继续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所有收支必须逐项逐笔公布明细账目,让群众了解、监督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同时,要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及时丰富和拓展村务公开内容。当前,要将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农村机动地和“四荒地”发包、村集体债权债务、税费改革和农业税减免政策、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种粮直接补贴、退耕还林还草款物兑现,以及国家其他补贴农民、资助村集体的政策落实情况,及时纳入村务公开的内容。农民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也应公开。
(二)规范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各地农村应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同时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明白纸”、民主听证会等其他有效形式公开。一般的村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要推进村务事项从办理结果的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延伸。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村务公开的有效形式和手段。村务公开的基本程序是: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依照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要求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提交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确定;村民委员会通过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公布。
(三)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代
表中推选产生,负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村干部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及其成员应当热爱集体,公道正派,有一定的议事能力,其中应有具备财会知识的成员。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要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审查村务公开各项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形式是否科学,公开程序是否规范,并及时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对不履行职责的成员,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有权罢免其资格。
(四)听取和处理群众意见。群众对公布的内容有疑问的,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投诉,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调查,确有内容遗漏或者不真实的,应督促村民委员会重新公布;也可以直接向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询问,村民委员会应在10日内予以解释和答复。村民委员会要对村务公开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妥善保管。三、进一步规范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
(一)推进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如村集体的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企业改制、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村干部报酬、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和建设承包方案等,都要实行民主决策,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并、范围调整,由乡级人民政府提出意见后,必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集体经济已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村,要按照改革后的有关要求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村级民主决策的事项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二)明确村级民主决策的形式。村级民主决策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涉及农村土地承包、调整等重大事项,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民主决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村民代表由村民依法推选产生,妇女代表要占一定比例。要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确保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民意。认真研究和探索村庄撤并、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不断增多情况下村级民主决策的有效形式。
(三)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的程序。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原则上要遵循以下决策程序: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十分之一以上村民联名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议案;由村党组织统一受理议案,并召集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研究提出具体意见或建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村民民主决策事项的办理。对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会前要向村民或村民代表公告,广泛征求意见;会后要及时公布表决结果;对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要及时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按照决策程序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四)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除发生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外,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依法形成的决议不得随意更改,如因情况发生变化确需更改的,要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要形成书面记录并妥善保存。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擅自以集体名义借贷,变更与处置村集体的土地、企业、设备、设施等,均为无效,村民有权拒绝,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承担,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四、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
(一)推进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要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组织全体村民结合实际讨论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明确规定村干部的职责、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级各类组织的职责、工作程序及相互关系,明确提出对经济管理、社会治安、移风易俗、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要求。用
制度规范村干部和村民行为,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二)建立村民委员会换届后的工作移交制度。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结束后,原村民委员会应将公章、办公场所、办公用具、集体财务账目、固定资产、工作档案、债权债务及其他遗留问题等,及时移交给新一届村民委员会。移交工作由乡级人民政府负责主持。对拒绝移交或无故拖延移交的,村党组织、乡级党委和政府应给予批评教育,督促其加以改正。移交过程中发现有重大问题的,村干部和村民可以向乡级人民政府或者纪检监察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有关机关反映,受理单位应及时依法处理。
(三)加强村民民主理财制度建设。村民民主理财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进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本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当事人对否决有异议的,可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有权对本村集体的财务账目提出质疑,有权委托民主理财小组查阅、审核财务账目,有权要求有关当事人对财务问题作出解释。对群众反映财务问题较多的村,县、乡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帮助其搞好财务清理整顿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民主理财制度。制定和完善集体资产监管办法,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四)规范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交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审核同意后,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盖章),报经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确定为不合理财务开支的事项,有关支出由责任人承担。财务流程完成后,要按照财务公开程序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乡级人民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要对村级财务活动加强指导和监督。
五、进一步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
(一)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县、乡两级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部门,要切实组织好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审计内容主要包括: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财务预决算、财务收支、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集体的债权债务、上级划拨或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物资使用等情况,以及群众要求审计的其他事项。当前,要加大对集体土地征用、集体企业改制、“村改居”和并村过程中集体资产的处置、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发放到村到户的各项补贴资金和物资等事项的审计力度,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公布。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必须审计。在审计中查出侵占集体资产和资金、多吃多占、铺张浪费的,要责令其如数退赔;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及村干部违法违纪的,需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小组、农(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所有的资产,也要实行财务公开,加强管理与监督。
(二)推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对象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村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以及享受由村民或集体承担误工补贴(工资)的其他村务管理人员。民主评议由乡级党委、政府具体组织,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与村民座谈等形式进行。民主评议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要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村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评议结果要与村干部的使用和补贴(工资)标准直接挂钩。对连续两次被评为不合格的村干部,是村党组织成员的,按党内有关规定处理;是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的,应责令其辞职,不辞职的应启动罢免程序;其他村务管理人员,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处理决定。
(三)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的激励约束制度。要大力宣传、鼓励和表彰积极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干部,切实维护和保障村干部的合法权益。对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中违反程序,独断专行,以及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村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弄虚作假、侵犯农民民主权利的干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有权提出批评并要求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是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的,按党内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是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的,依法予以罢免。
六、进一步加强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作为关系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并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及时研究分析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县(市)党委和政府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常抓不懈。要把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作为考核评比民主法治示范村、“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严格考核,促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落实。
(二)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地要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民政部门组织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保证开展工作的必要人员和经费。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和引导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方面的工作。共青团、妇联和计划生育协会要动员农村青年、妇女、计划生育协会会员积极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活动。村务公开协调机构要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加强沟通和协调。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要通过培育典型、示范引导、专项检查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三)明确县乡党委和政府的责任。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县、乡党委和政府是关键。要建立党政领导责任制,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作为基层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不断完善考核评价办法。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申诉,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稳定。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对新任村组干部、农村财会人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村民代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使他们善于用说服的方法、示范的方法、服务的方法推动农村工作。要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坚决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家族势力干预基层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行为。
(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依法办事有机统一于农村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之中。村党组织要领导和支持农民群众依法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监督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不断完善制度、改进工作。农村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带头执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村级组织要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团结广大农民群众,齐心协力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居、村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健全完善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健全和完善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推进社区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护社区居民与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巩固党在社区与农村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协调社区与农村不同群体和各方面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区建设、农村发展和深化农村改革重要保障;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各居、村党政组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和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和紧迫性,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明确居、村务公开和民主决策的各项要求
(一)、居、村务公开要做到“六规范”、“一满意”
1、居、村务公开的内容要规范。居、村务公开的内容为:居、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及执行情况;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及工作开展情况;救灾救济、五保户、低保、社保、扶贫助残、优抚、社会捐赠等到户落实情况;集体土地征用补偿、房屋出租、转让的收入分配;宅基地审批情况;居、村集体经济收益使用,债权债务情况;创办集体企业和新建项目投资支出情况;城市(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的收缴和文化教育等开支情况;居、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居、村委会办公费和管理费,包括居、村工作人员的误工补贴、外出参观学习培训、购置办公用品及设施等非生产性开支情况;水、电等费用收缴情况;国家和地方财政下拔的各项补贴农民、资助村集体的政策落实情况;居、村民会议或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居、村集体经济各类专项审计报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
财务公开作为居、村务公开的重点,所有收支必须逐项逐笔公布明细帐目,让群众了解便于监督居、村集体资产和收支情况。
2、居、村务公开的时间要规范。每季度首月第三周为“居、村委公布周”。届时,各居、村委必须按规定公布 有关居、村务情况。涉及社区居民、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专项事务不受时间限制,在工作结束后要即行公开。季节性和阶段性居、村务要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
3、居、村务公开的形式要规范。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居、村务公开栏,居住分散的村可向下延伸到组公开;居住分散的居委会可向下延伸到居住的小区。有条件的居、村还可以通过广播、“明白纸”、民主听证会等其他有效形式公开。
4、居、村务公开的程序要程范。居、村务公开的基本程序是:居民、村民委员会根据本居、村的实际情况,依照法规和政策,以及本文规定的内容、时间、形式,全面、如实编制居、村务公开方案;经居、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查、补充、完善后,提交居、村“两委”联席会议研究确定;社区、村民委员会通过居、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公布。
5、居、村务公开阵地要规范。社区、村民委员会要设立固定的居、村务公开栏。公开栏设置的基本要求是:可容纳公开的全部内容,能遮风避雨,方便群众观看。在公开栏附近要设置“意见箱”,半个月开箱收集群众的反馈意见,及时接受监督和整改。
6、居、村务公开监督要规范。各社居委和村委要建立 居、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其职责是监督居、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审查居、村务公开各项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形式是否科学,公开程序是否规范,并及时向居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其成员经居民、村民代表会议在居民、村民代表中推选产生,社区干部、村干部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对不履行职责的成员,居民、村民代表会议有权罢免其资格。居民、村民委员会要对居、村务公开资料进行整理,分装订归档保管,接受有关部门日后查询,同时报办事处备案。
7、公布的内容要使多数居民、村民满意。居、村务公开是向居民、村民公开,居、村务公开工作和公开的内容是否搞得好,是否真实,居、村民最有发言权,这是居、村务公开工作的唯一标准。
(二)民主决策的主要内容、形式和程序
1、民主决策的主要内容。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进行民主决策,如:村集体土地征用、承包和租赁;集体企业改制;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居、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和建设承包方案等。居、村级民主决策的事项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有侵犯居、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2、民主决策的形式。居、村民会议和居、村民代表会 议是居、村级民主决策的基本组织形式。召开居、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上居、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居、村2/3以上户代表参加,或者居、村民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3、民主决策的程序。民主决策原则上要按以下程序进行:由居(村)党组织、居(村)民委员会、居(村)集体经济组织、1/10以上居(村)民联名或1/5以上居(村)民代表联名提出议案;由居(村)党组织统一受理议案,并召集居(村)党组织和居(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研究工作提出具体意见或建议; 由居(村)民委员会召集居(村)民会议或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居(村)党组织、居(村)民委员会来组织实施居(村)民民主决策事项的办理。
三、不断健全和完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
1、规范居、村民会议和居、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居、村规模较大,召开居、村民会议比较困难的,可授予居、村民代表会议行使居、村民会议的职权;居、村党组织和居、村民委员会要制定和完善居、村民会议和居、村民代表会议的职责,议事规则。集体经济已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村,要按照改革后的有关要求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2、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除发生自然灾害等紧 急情况外,居、村民会议或居、村民代表会议依法形成的决议不得随意更改,因情况发生变化确需要更改的,要经过居、村民会议或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居、村民会议或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要形成书面记录并妥善保存。未经居、村民会议或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的决定,均为无效,居、村民有权拒绝,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承担,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3、修订完善居、村规民约和居、村民自治章程。居、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要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结合本居、村的实际,把居、村民的权利、义务;居、村民行使权利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居、村民在家庭道德、社会公德、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居(村)风民俗等方面应遵守的准则;以及居、村干部的职责、居(村)级各类组织的职责、工作程序以及相互关系,加以具体化、制度化。各项章程经过居、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由全体居、村民共同遵守。
4、强化居、村民民主理财制度。居、村民民主理财由居、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居、村民进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居、村民会议或居、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一般由5-7人组成;民主理财小组要办事公道、群众信任,并且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农村 财会知识;民主理财小组要向居、村民会议或居、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本居、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居、村民有权对本居、村集体的财务帐目提出质疑,有权委托民主理财小组查阅、审核财务帐目,有权要求有关当事人对财务问题作出解释。有关财务规定按照有关集体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民主理财小组集体理财期间,可适当给予误工补贴。
5、严格执行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制度。街道办事处是居、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部门,要切实组织好对居、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公布。居、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必须审计。在审计中查出侵占集体资产和资金、多吃多占、铺张浪费的,要责令其如数退赔;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居(村)民小组、农(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相关协会所有的资产,也要实行财务公开,加强管理与监督。
6、完善民主评议居、村干部工作制度。具体评议办法按照《卧牛山街道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制度》执行。
四、切实加强对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把加强 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加强调查研究,深化、细化、完善、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对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成立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健全党政组织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民政部门组织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
2、全面落实工作责任。街道居、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协调会,掌握工作动态,沟通工作情况,推动工作落实。各成员单位要密切联系,各尽其责,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监督作用,按照“一季一检查、半年一提醒、全年一通报”的原则,对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进行检查。对不按要求公开的严肃批评,对问题严重不改的要进行专项审计,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街道办事处居、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是健全和完善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关键,要建立党政领导负责制,将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列入干部考核内容,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街道办事处居、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要加大对新任居(村)组干部、财会人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居、村民代表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使他们善于用说服的方法、示范的方法,服务的方法推动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坚决制止利用宗教,家族势力干预基层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行为。
4、充分发挥社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健全居、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居、村民自治机制。居、村党组织要领导和支持农民群众依法参与居、村级事务管理,监督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不断完善制度,改进工作。居、村民委员会、居、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居、村级组织要在居、村党组织领导下,团结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做好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街道办事处村居务公开目录
1、居、村委会有关办事、议事、决策和工作实施方面的规章制度;
2、居、村委会班子成员分工情况;
3、居、村委会任期及工作计划和目标;
4、评选先进及受表彰奖励情况;
5、居、村委会任期目标责任、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
6、居、村干部民主评议结果及考核情况;
7、居、村经济发展规划;
8、居、村干部任期内集体资产、资源的增值情况;
9、居、村(组)评选推荐先进及受表彰奖励情况;
10、居、村干部任期内财务审计结果;
11、居、村财务收支情况及审计结果;
12、居、村重点工作计划及进展情况;
13、居、村办公经费收支情况;
14、征兵政策、推荐对象及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发放情况;
15、城市、农村低保政策及享受对象、补助标准;
16、五保供养政策及享受对象、补助标准;
17、优抚政策及享受对象、补助标准;
1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实施情况;
19、城市、农村困难家庭大病医疗救助政策及享受对象、补助标准; 20、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21、“民主法制示范居、村”创建标准;
22、居、村债权债务及清理情况;
23、“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及落实情况;
24、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情况;
25、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及兑现情况;
26、种粮直补、良种、农机具等惠农政策及兑现情况;
27、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标准、金额;
28、救灾、救济、扶贫和社会捐赠款物的数额及发放使用情况;
29、居、村企业及其它项目的承包、租赁、转让费用收缴使用情况;30、居、村集体资产的购置、经营、处置数量、金额等情况及审计结果;
31、办经济实体、公益事业项目招标投标和承包方案;
32、宅基地申报审批情况;
33、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及使用分配情况;
34、生殖保健服务证和生育证发放情况;统计出生情况;“四术”完成情况,环孕检情况;计划生育奖励与优惠优先落实情况;计划外生育对象处理情况;党员干部超生及处理情况;
35、居民安置点分配情况;
36、水电费的价格、用量和代收代缴情况;
37、根据上级要求公布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