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职业技术教育情况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我县的职业技术教育已有20余年的历史,近年来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领导下,以县教育局、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等单位为实施主体,面向全县干部、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和学生,开展了以提高素质、培养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技术教育。现将我县的职业技术教育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县职业技术教育现状:
我县现有职业技术学校1所,乡镇成校8所,村级成校150所。其中**职业技术学校1995年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职业学校,1999年成为省二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创办于1984年,占地面积41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有200米环形田径场,设有电子电工、财会模拟、计算机、烹饪、宾服、制图、服装、金工、舞蹈等13个实验室,计算机房2间,计算机百余台,图书资料3万余册,报刊杂志350多种。学校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70人。开设了电子信息与技术、财会电算化、烹饪、饭店服务与管理、综合教育、幼儿教育、机械加工技术、韩语等十余个专业,其中财会、电子电工、烹饪为市重点专业。有教职工71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中高级职称教师40人,专任教师8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专任教师50%以上为“双师型”教师。
**县职业技术教育自84年开办职业技术学校以来,共开设了财会、电子、烹饪、宾馆服务、机械、幼儿教育、外贸经济、综合教育等22个专业,共培养学生3000余人,直接参与当地经济建设的共有1540人,占总毕业生总数的52%。其中分布在第一产业的有130人,从事第二产业的有310人,从事第三产业的有1100人,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约为2:5:17,符合目前**从业人员分布现状。培养渔农村学生199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7%,其中90以上已转为从事第二、三产业。历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有278名学生升入高一级院校深造,在全市职业学校名列前茅。
该校也是**县职成教中心,担负着全县各行各类的职业培训任务,至2002年底,共举办计算机培训34期,培训人员达1434人;会计电算化培训26期,培训人员达1179人;会计资格证书培训3期,培训人员达109人,获证率达96%以上;计算机维修培训人员达43人;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8期,培训人员484人。
8所乡镇成校中,有省级示范性成校1所,省一级成校2所,省二级成校2所,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4104平方米,专职教师27人,兼职教师118人,办学经费投入58.25万元(其中乡财政拨款22.03万元,教育附加费投入0.5万元,自筹资金33.72万元,其它2万元)。历年来,乡镇成校积极开展农民教育、职工教育、干部教育、职业培训及面向社会开展的各类非学历培训,年各类培训总人数为3.691万人,占劳动力人口比例的33.9%。在“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中,合计培训总人数1.22万人,其中实用技术培训1.093万人,致富带头人培训0.04万人,转移劳动力培训0.087万人,共推广项目20个,推广面积11825亩,建立示范基地19385亩(其中省级示范基地4个,市级示范基地5个),综合效益达3544万元。
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举办了面向全县1964年1月1日后出生的机关干部的9期普通话培训班,共计483人参加,其中434人经测试取得合格证书;举办了12期美容美发、家政服务、市场营销、计算机、管道工、电焊工、维修电工等各类技能培训班,有918人参加,经县职能技能鉴定中心应知应会考试和鉴定,全部取得了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县目前形势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
我县地处海岛,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共享性差,经济总量偏小。人口结构中渔农民比重较大,整体素质偏低;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离日臻成熟的市场经济和日益加快的社会进步尚有不少差距;全县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不健全,培训工作针对性及效益均存在一定问题;劳动力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能力不强。我县现有11.4万劳动力资源中有9.5 万人为渔农村劳动力,渔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9万人,未充分就业人员达2.6万人,无职业技能人员高达8.1万人。干部职工中整体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也列全省全市较低位次。全县近20万人口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为3700人。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结构已逐渐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制约因素。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长江三角洲经济快速腾飞,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建设热火朝天,杭州湾经济圈扩张触手可及,上海又成功取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县里又明确了大办工业、振兴旅游、拓展养殖、启动港口、推进航运等发展目标。为此,积极推进我县职业技术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能使我县的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素质精良,从而具备较强的自主创业能力,引导广大渔民转产转业,主动适应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我县的辐
射带动,使劳动力素质由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转为强有力的促进和推动力量,以人力资源的优势化解产业结构的单一和就业的沉重压力。
三、**县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思路及做法
1、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推动职业技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多年来,尽管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几经换届,但始终把职业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全县上下更是明确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战略思路。2002年9月,县委书记在职校主持召开会议,研讨我县职业教育工作。县政府教育分管副县长及教育、经贸、财政、海洋与渔业、水产养殖、旅游、人劳保障、**镇政府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总结和研讨我县事业教育的工作设想,极大地调动了各部门办好职业教育的热情。县政府拨款10万元,用于职业学校的家庭工业培训,落实了30万元资金,征用职校南面约3亩土地;与**镇政府协商解决**小学校舍腾空给县职校作为培训用房,同时明确了职业学校可以参加县里召开的各类经济工作会议,并以县委办会议纪要的形式加以明确和落实,大大提高了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营造了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氛围。2003年县“两代会”更是把职业教育列入了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职业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抓紧抓好,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加大统筹力度。为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管理和统筹,早在96年已成立了县职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常务副县长任组长,教育分管副县长、教育局长任副组长,县府办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各局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直接领导县职教中心工作,领导小组以董事会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职教工作会议,共同商讨职教工作发展大计。办公室配备精干人员,安排必要的活动经费,由政府领导牵头,把工作重点放在部门结合形式合力上,围绕主要目标使各部门分工负责,各尽其力,密切配合,提高效益。目前,县教育局又成立了职成教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长任组长,专设职成教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具体工作,统筹各类教育资源。现我县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了以“市场引导方向,主体积极参与、政府资助学习、企业按质定薪、社会享受果实”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使职教中心建成集职业需求预测、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咨询与指导,并兼有职业介绍功能的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3、加大支持力度,全面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劳动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推动了全县职业教育事业步入依法治教轨道,扩大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充分展示了县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果和知名度。坚持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大大提高了资金投入的总量,近五年,共投入400多万元用于职业学校的软硬件建设,近三年县财政拨款逐年增长,2000年为128万元,2001年为208万元,2002年为220万元,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和上级补助共93万元。现已建立了以财政拨款为主,联办部门、行业、企业单位合理负担,办学单位自筹、学生交费上学、校办产业用于学校发展等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体系。
4、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县职教中心统筹协调各行业、各部门的职业教育培训,形成了上挂省市有关院校,横联县内各部门,下贯各乡镇教育点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职教中心以“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根据当地资源和经济特色,加强生产实习基地,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为当地培养培训人才服务,同时职业技校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努力为毕业生就业服务,增加了学校的吸引力,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招生工作,出现了良性循环的局面。
四、**县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困境1:认识尚不够到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足,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我县职业教育生源数量和质量大大下降,影响了职业学校高质量人才的培训。一些企业和部门对普遍提高劳动者劳动技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发展职业教育,执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摆上议事日程,企业短期行为严重,没有建立培训、考核与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用工不按国家有关规定,特别是民营企业大量招聘录用没有经过技术技能培训的员工,劳动力市场混乱,很大程度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困境2:经费投入尚不足。由于我县财政拮据,虽对职业教育予以一定的投入,但总量较少,融资渠道也欠畅通,经济来源不充足,导致职业教育资金匮乏,软硬件设施设备跟不上技术更新的步伐,跟不上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实践操作技能的要求。
困境3:人才储备尚缺乏条件。因地域关系和经济待遇问题,职业教育骨干专业教师外流,高层次专业教师引进比较困难,“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举步维艰。职业学校培训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大量外流,现在本地工作的毕业生1540人,只占**从业人员的1.35%。这些职业教育为本地经济各行各业培训的一线技术劳动者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五、**县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建议与对策
1、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建立“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联办、学校实施”的体制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通过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组织动员企业、行业和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职业教育;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优化职业学校教育资源,创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2、重新组建和明确县职教中心领导机构组成人员。由县人事劳动社会
保障局或县教育局主管,进一步明确职成教中心职责。同时成立县职成教中心咨询委员会,由政府牵头,吸纳各行业协会、企业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人员参加,宏观调控职业教育与培训规划,及时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可借鉴法国“企业培训之家”之做法,根据劳动力市场提供的种种数据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前瞻性研究。创建职业教育培训信息网络,建立覆盖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劳动力市场以及劳动人事局、发展规划局、就业管理中心、职介中心、一二三产业经济主管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提供劳动力市场需求动向和**企事业单位用人信息,使职业教育更贴近地方经济建设。
3、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严格执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必须取得相应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或优先录用;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也必须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在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工作中的作用,切实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拓宽毕业就业渠道。
4、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县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落实本县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和生均事业费逐年增加,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15%。县政府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时,适当安排一部分职业学校建设经费。改革失业保险金的使用方法,要考虑从下岗失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中划出一部分用于再就业培训,变消极救济为积极培训。各类企业要承担本单位职工和准备录用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费用,积极利用金融、税收等手段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切实加强职业教育的经费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和审计制度,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5、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效益。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训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瞄准市场,突出特色,灵活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根据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拓宽专业服务面向,增强适应性;职业学校要把教育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严谨求实作风的培养。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学历层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积极发挥**现有各类技术人才优势,采用聘请、兼职、特邀、客座、顾问等多种形式,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逐步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职业资格教师的比例。
第二篇:韩国职业技术教育
近30多年来韩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同重视教育、发展教育事业有着密切关系的。“培养具有先导未来能力的韩国人”是韩国职业教育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韩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为这些措施的落实做了很多努力。
韩国的职业教育,分为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两个层次。高中教育可分为人文高中(普通高中)、实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专门学校这三种形式。其中,人文高中和实业高中由教育部门主办,而职业专门学校由韩国产业人力公团(国家劳动部所属的培养产业技术公民的机构)、地方自治团体、公共团体和事业主主办。人文高中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学生学习主要是为了升入大学。实业高中以讲授专业课为主,注重实际技能的学习,以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为目的,学生毕业时颁发技能等级证书的同时发学历证书。实业高中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就业,只有少数人升入大学。职业专门学校则以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为目标,学生毕业后只颁发技能等级证书而不发学历证书。
在初中毕业生中,升入人文高中和实业高中的比例一般各占50%。职业专门学校的招生对象虽然规定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但实际上是高中三年级时分流出来的学生。因此,这一类学校的招生只进行面试。学制有半年制和一年制两种。在这些学校不学文化课,着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大学阶段的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高度产业化社会需要的技能长、适应产业现场的技术发展和变化的多技能技术人才等高级技术人才作为目标的。这一层次的职业教育也分为教育部门主办的和劳动部门主办的两种类型。中央劳动部门所属单位主办的技能大学主要招收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技能大学在校生中,不仅有人文高中、实业高中毕业生,也有高中毕业后就业几年的技术工人,还有大学毕业后为适应就业的需要来学习专业技术的。技能大学的学制比较灵活,既有全日制二年的和一年的,也有二年制夜校。
韩国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第一,完善立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韩国为实现《教育立法》和《尖端产业技术立国》的战略目标,加强了职业教育方面的立法工作。制定了《产业教育振兴法》、《技能大学法》等法律,还颁布了《为产业内劳动青少年所设置的特别班级标准令》。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与国家法律相应的职业教育方面的地方法律。
第二,保证投入,为提高职业学校的经营水平提供充足的资金。为实现《教育法》的战略方针,韩国政府对教育进行大量投资。1992年的教育经费占国家预算的22.8%。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也相当可观,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如京畿道各种实业学校有114所,在校学生86000名。其规模不太大,但所投资金不少。1994年投入15 3.49亿韩元(相当于人民币1.68亿元),而1995年则增加到241.60亿韩元(相当于人民币2.64亿元),增加57%以上。投入职业教育的资金主要来源是:国库的投入占50%,地方财政的投入占1.5%,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的赞助占48.5%。由于经费投入比较充足,办校条件不断地得到改善,学校经营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些学校都是环境优美,校舍和教育设备完备,师资质量也很高,学校各种设备都很先进。比如安城女子技能大学在两年前买了80台386型电脑,而1995年把它全部换成486电脑。
第三,以优惠政策鼓励人们到职业学校学习。其优惠政策主要有:
一、不管初、高中、大学毕业生、在职职工、技术人员,谁都可以到职业学校学习;二是除私立职业学校外,其他职业学校一律不收学费和宿费,只收伙食费;三是政府专门指定一部分职业学校招收低收入家庭的子女、生活保护对象者子女、未就业或未升学者、对国家有功人员子女到这些学校学习;四是对优等生颁发奖学金。由于采取上述各种优惠政策,到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比普通学校学生还要多。比如京畿道,职业学校和人文高中的在校生比例在6∶4和7∶3之间。
第四,培养目标很明确。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决定培养规格,特别注意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韩国的职业学校都根据该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或调整专业。比如昌原技能大学设在韩国南部的新兴重工业城市昌原,为适应重工业发展的需要,设置了与其相应的各种专业。该校根据当地各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从1994年3月开始新设了多技能技术课程。职业学校特别注意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这一点就体现在教学计划当中。京畿道职业专门学校的课时安排情况是:参加实际技能训练的时数占全部教学时数的67.2%(其中,基本技能训练占16.7%,专门技能训练占44.5%),理论课的时数占28.8%,其中将近一半的时间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剩下的时间进行就业教育和其他教育。又比如京畿道农民教育院,实际技能训练时间占66%(其中,基本技能训练占14%,专门技能训练占52%),理论教育时间只占24%。
另外,韩国职业学校在加强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特别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在办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又注意到了产教结合,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韩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做法及对我们的启示
一、韩国职教改革的做法:
1、以职业高中为重点发展职业教育
韩国1990年5月通过的“高中教育正常化法案”规定:到1995年(后调整为1998年),把职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由目前的32%提高到50%。1990年-1995年间,职业高中增加了175所,职高在校生比例1993年为36%,1994年上升为41%。
2、提高职业教育质量(1)改革课程。开设了多门适应21世纪发展的学科入门课程;从1994年起在17所职校试行“2+1”方案,即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习。
(2)增设新专业。如1994年在专科大学中增设了22个专业。
(3)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1987年到1991年期间,共对3200名职业学校教师进行了培训,并派教师到国外进修。
(4)更新、扩充实验实习设施。兴建扩大共用设施,增添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设
备。
3、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产学合作”各地成立了“产学合作教育协议会”,通过实施2+1教学体制,不仅密切了产学双方关系,而且也提高了学生上岗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
4、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渗透
韩国近年来,开始了普教、职教“两轨一体化”的尝试,鼓励在普通高中开设更多的职业训练课,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职业教育机会。从1998年起对这类学校实行了经费倾斜政策。
5、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
韩国有计划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增办专科大学和开放大学。专科大学由1990年的117所增加到1996年的135所,约占韩国大学总数的45%;开放大学由2.4倍。这两类学校为韩国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技术人才。
6、探索新型的职教办学模式
在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上,韩国正积极尝试由原来的“学校教育模式”向“企业教育模式”转变。具体表现在鼓励企业附设学校及特别班。规定凡是劳动力超过1000人的企业不需设立学校法人,就可开办附设学校,凡是劳动力超过100人的企业就可开设特别班。政府还采取免收学费、提供补助金等激励措施,旨在提高青少年劳动力的学历和技能水平。
7、职业教育向终身化教育过渡韩国正积极将职业教育推向终身化,把改革重点放在加强职业继续教育上。如工学院就是韩国一种典型的职业继续教育机构。职高毕业生可选择两种方式报考四年制工学院,即或在企业先工作一段时间,或毕业后直接报考;二年制职业专科学校的毕业生也可以先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再进入工学院深造。目前,韩国正在构建一种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全新的开放式职业教育体制开展远距离教育,学生只要学分累积到一定标准就可取得相当的学位,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职业教育,以期真正实现职教终身化。
二、对我们的几点启示
1、加大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1)学习韩国鼓励企业办学的做法,制定政策,采取措施,鼓励行业、企业、私人或联合办职业学校,走办学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提高国民素质。
(2)重点抓好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一是普通高中要渗透职业教育,使其达到“两轨一体化”;二是防止职业高中、职校在校生滑坡现象,解决招生难的问题。三是抓好农村职业教育。
(3)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步伐,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2、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韩国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采取很多措施,我国也应
在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大投入,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上下功夫。
3、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走“产学合作”的道路。要加强政府行为的力度,成立必要的组织,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高等职校应发挥其优势,中等职校应创造条件,行业企业应积极配合。这不仅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育人质量。
首先是鼓励提高高中阶段职教学生的比例。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近年来,韩国为保证各项经济建设发展所需的充足、合格人才,开始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职业高中的发展。主要措施有:从招收计划上减少国、公立普通高中招生人数,扩大职高招生人数,1998年达到50∶50;政府对职高的财政拨款和财政支援要多于普高;职业高中学费低于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奖学金额高于普通高中,职高学生减免的费用多于普高学生;职业高中招生先于普通高中;从1997年起对职业高中升入专门大学的学生实行特殊政策,凡报专门大学的职高同学科者可免试入学。1995年职业高中的在校生数已占高中阶段的42.24%。
其次是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给职业高中毕业生提供更多深造机会,完备职业教育体系。韩国职业教育体系由初中毕业后的三年制职业高中,招职高生二年制、普高生三年制的专门大学,招职高生四年制、专门大学毕业生二年制(学习三、四年级课程)的产业大学,高级职业学位的研究生院所组成。高等职业教育由专门大学、产业大学和研究生院构成,不仅有专科层次,还包括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随着21世纪国际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韩国政府鼓励、支持专门大学和产业大学的发展。专门大学已由1990年的117所增加到1995年的145所,学生数由32.4万人增加到57万人。产业大学17所,还有1所广播电视大学。韩国采取政策引导专门大学办出特色。为满足对技术的需要,专门大学可以延长学习年限,改革招生政策,授予学位,建立以产业现场为中心的教师人事制度和进修制度;根据产业大学设立宗旨,实行课程和管理体制多样化;强化继续教育机构的职能等。职业高中毕业生,除了少数人仍可进入普通大学外,多数人去就业和升入专门大学。
再次是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把职教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财政投入为主。韩国职业教育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中的培训机构,如职业训练院、技能大学等由劳动部负责管理(企业办的职业学校仍归教育部管)。每年韩国要拨出1200亿韩元(相当于12亿人民币)专门用于这一块的培训费;而教育部的经费更是巨大,仅汉城市教育厅1995年预算统计,预算总额为20463.9亿韩元(相当于204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家拨款占64.2%,汉城政府拨款占20.1%,两个相加占84.3%。
除汉城、釜山外,其余地方政府不管教育,地方教育厅属自主协会组织,经费全靠中央财政出。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政府鼓励企业办职业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在岗工人的技术水平和修养,规定对这类学生免收学费,政府和企业还提供特别补助。企业兴办学校在购买设备或办学经费上可以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办学经费由企业自行解决。利用贷款等手段发展职业教育。韩国多年来充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994年韩国第11次利用世行贷款1.3亿美元,累计已用世行贷款七、八亿美元(第一次3千万),主要贷给了职业高中、少数专门大学,主要给国立、公立学校,少数给了私立学校;职业学校设施条件之所以好,利用世行贷款是重要原因。
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借鉴韩国的一些成功做法,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一,深化对职业教育事业的认识。
科教兴国的落脚点是一大批熟练技术工人的健康成长和在现代化事业中大显身手。我国教育体制的现状是两头大(大学教育和义务教育)、中间小(职业教育),因此造成了教育和人才的极大浪费。无论是大学毕业生还是初中生承担技工的工作,都会造成人才使用上的巨大浪费,同时也造成教育的巨大浪费——大学生是大材小用,初中生是力不从心。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一些人才招聘会上,技工走俏而大学生无人问津。
第二,如何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和精细,我们很难想象,昔日大而全的所谓的“通才式教育”如何能够满足日新月异的新专业对专业人才的渴求?实际上,伴随着每一件新产品的问世,都需要大批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售后服务的跟上;否则,每一个从理论上讲极为简单的技术问题,都可能让这个新产品瘫痪。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之后,电脑等相关技术的普遍应用,更需要全天候的技术支持。每一个接触过电子产品的人,都有过十万火急时找不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尴尬和无奈。在外行眼里,螺丝帽的形状和大小千差万别;可是,在一个机械师眼里,它们各有各的用途,缺一不可;职业教育就是向社会这个巨无霸式的庞然大物,提供各种各样的螺丝帽,这个比喻未必恰当,道理却是相通的。
第三,解决职业教育的经费问题。韩国这样一个只有4500万人口的小国,接受世行贷款达七、八亿美元,而我国1.8万所职业学校至今接受世行贷款仅8千万美元,应当继续向国际机构去争取。依靠外援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还是要依靠自己。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制定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倾斜性政策,大量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步伐。国内的金融机构也应当给予职教大力支持,占领职业技术教育这块潜力无限的市场。(柯玲)
韩国的学制是6-3-3-4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学院或附有旨在培养博士的研究生课程的大学4年,另外还有两年制和三年制的专科大学及职业大学。
一. 初等教育:韩国的初等教育,学制六年,招收六岁儿童入学,为升入初级中学做准备。韩国的初等教育机构均为义务教育学校,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增设实业课,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的科学技术教育和简单的职业训练。
二. 中等教育:中等教育包括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韩国的初级中学作为中等教育机构,学制为三年,招收小学毕业生,为升入高中和相当于高中的其他学校做准备。韩国的高级中学分为人文高中、实业高中,学制均为三年,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 高等教育:韩国的高等教育包括专科大学、教育大学、师范大学、综合大学和研究生院等,以实施全日制教育为主。其中专科大学为两年制,教育大学、师范大学和综合大学为四年制,而医科大学的学制则为六年,研究生院的硕士及博士学位课程各位两至三年。此外,韩国还没有实施成人高等教育的广播函授大学和开放大学,主要设专科大学和学士学位的课程,学制为两到四年。韩国的高等教育分为国立、公立及私立三种管理体制。大部分的大学属于私立。
专科大学
专科大学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拥有见识的理论技术基础的中间层技术人才。专科大学的特殊化讲座内容可分为工学,农学,渔业,护士,保健,家庭,社会事业,艺术以及体育等领域。根据讲座的不同,提供2-3年的课程,类似护士,保健,物理治疗,治疗师,齿学,口腔卫生学,放射线等课程需3年左右的时间,其余专业大多为2年制。在学期间,通过熟悉实用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毕业后的就业也有保证,必要的话,也可以编入4年制的大学继续学习。
大学
开设有学士学位课程的大学,在韩国合计约250多所。其中,医学,汉医学,齿学课程为6年学制。韩国的大学以综合大学的形态进行运营,不同学校,所开设的学科专业也都不尽相同。大部分的大学一个学期要求学生修满24个学分,毕业时要取得不少于140分的学分。各个学校都设立有自己的学士学位的规定,列举了有关学分的取得,毕业时必须修得的学分数,标准学分以及各个学期能取得的学分的界限,取得的方法以及对特别学分的限制等。
学期
韩国的所有学校都是3月份开学。7-8月份是暑假期间,9月份开始新学期。12月到2月期间是寒假期间。
开学3月
第一学期:3月-8月
第二学期9月-2月
第三篇: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
交通教育通讯04年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
应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开发署邀请,有幸参加职教考察团考察了该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使我们对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体制、运作模式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澳大利亚设有六个州两个领地,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有关教育的大政方针,确定全国职业教育学历结构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制定证书和文凭的国家标准。它的教育主要由州政府负责,各州设教育部,独立管理本州的大、中、小学和技术教育学院。学校分公立、私立两种,实行学龄前教育、中小学12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澳大利亚广泛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中学以后最大的教育和培训体系简称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技术与继续教育)。
一、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的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各个TAFE学院提供,TAFE学院组建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独立设置的 TAFE学院,通常设有若干校区或专业学校;二是大学设置的职业教育部。TAFE学院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在校生约占30%,学制一般为一到两年。TAFE体系对培训合格的学生颁发证书、文凭,学生在TAFE 的学分得到对应的大学的承认(如墨尔本的坎培门高等技术学院(KBT)提供与狄更大学、维多利亚理工大学等大学的部分学位连接课程)。毕业生工作了一段时间如想继续深造,可以到自己就读的TAFE学院所对应的大学里,继续读完两年左右的课程,拿到本科学位。每年也有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读TAFE学院,进修一些课程后取得就业资格证书。
澳大利亚有232所主要的TAFE学院,其中98所位于各州首府,134所分布于其他城镇和乡村地区。这类学院一般属政府所有、管理并由政府资助。TAFE每年能够提供数以千计的职业和非职业课程,这些课程大多是根据社会经济和商业生活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非常实用。专业课程大多是与各行业的团体合办,使学生得到最新技术、使用最新设备的训练。在澳大利亚,TAFE的文凭得到各行业雇主的广泛认可,例如面对同一个职位的两个学生,一个是大学本科毕业,另一个是TAFE学院毕业,老板更倾向于选择后者,因为TAFE的毕业生所接受的是学以致用的职业教育,而本科学生的优势在于理论方面,要适应工作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训。
TAFE学院与大学是互补、并行发展的,它们的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发展定位都不一样: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主要是为取得更高一级的学历文凭和学位,多数为全日制学习,内容以学科、理论性知识为主;而进入TAFE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职业技能和从业资格,多数为非全日制学习,学习内容以应用性知识和能力为主。
二、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特点
1、与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形成有机联系: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彼此衔接,学生在高中和TAFE学院都可获得一级和二级证书(Certificate I、II),在TAFE学院和大学都可获得文凭和高级文凭(Diploma、Advanced Diploma)。学生可从高中二、三年级进入TAFE学院,同时进行义务教育学习和职业教育的就业资格培训,每年约有40%的高中生毕业直接升入TAFE 学院; TAFE的毕业生也可以直接进入大学本科二年级学习,学分可以转换。
2、严格进行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评估:澳大利亚具有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职业技术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联邦政府严格按标准审批并定期检查已注册的TAFE机构;各州均设有教学评估机构,根据培训规范监督和现场检查教育培训质量。此外,教学评估机构非常重视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请毕业生反馈培训效果,同时请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全面的岗位考核情况。、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TAFE的很多技能培训课程是在生产、操作现场进行的,有些特殊岗位技能的考核也在现场进行。教师一般至少有3-5年所教行业中的专业工作经验,并与企业保持着密切联系,一般不直接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职业教育教师。为使开设的专业与所学内容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TAFE学院还定期召开由各行业的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企业对职业教育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4、注重小班教学: TAFE学院的班级人数少,平均每班15到30名学生,便于实施课堂教学和实习操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每位学员都有机会得到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各门课程的评定中课堂讨论和实习的表现占有一定的权重。
5、把“岗位胜任能力”作为教学核心内容:TAFE学院的专业是按照“就业岗位的胜任能力”原则设置的。联邦政府将“胜任能力”规范为四种,即职业道德规范能力(含团队精神)、基础能力(含技术、知识、语言和文化技巧)、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含紧急情况处置能力)和管理协调控制能力(含工作环境保护能力)。课程体系都是围绕岗位胜任能力设置。
三、几点启示
1、我国从职业技术教育政策方面,应打破门户观念,尽快确立职业技术学校特别是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证书的学历地位,以便受教育者在完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后,有通道在高等职业教育基础上继续接受普通高等教育。
2、从职业技术学校特别是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自身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围绕毕业生就业趋向的岗位能力设置,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教材编写与选用,教学场所安排,考核方法、教学评估手段选择等方面,都应以用人单位需要为风向标,为企业培养出所需的实用型人才。
⑵、注重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充实师资队伍;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条件许可下,可选派教师至拥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企业进行现场培训。
⑶、坚持定期按专业群召开教育咨询会议,邀请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和岗位技术能手参加,听取他们对学校培养目标、岗位能力要求等的建议。定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教育质量、教学形式的建议。
⑷、试行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采用大班课堂教学,专业、技能课采用小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第四篇:职业技术教育情况
一、职业技术教育情况
“十五”期间,黑河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共为社会培养了各类实用技术人才6000余名,其中为高职校输送1000余名学生,村村大学生录取213名,普通中专毕业生近1000名,成人中专毕业生1500名,职业高中毕业生2400名。目前学校各类在校生达3506人,比“九五”期间提高19%。
各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发挥为社会服务功能,对下岗职工开展服装裁减、电器修理等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再就业培训4000人以上;对在职、社会人员开展岗位业务能力提高和就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5000人左右;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以家政服务、保安、物业管理、建筑装潢、采矿技术等二、三产业技术为主的技能性培训和创业教育、农民维权知识等内容为主的引导性培训,每年培训20000人左右;对农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年均培训20万人次;对农民劳务输出,开展俄罗斯法律常识、生活习俗等内容培训,每年培训近200人。
二、学校基本情况
(一)学校数量。全市现有黑河市、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孙吴县、爱辉区6所职教中心学校和黑河市职教中心逊克分校,另有黑龙江省卫生职工中专,共计8所学校。
(二)师资配备情况。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有教师
578名,其中初级职称92人,中级职称277人,高级职称196人,无职称9人。
存在的问题:目前各校教师结构还需调整,需要进一步压缩文化课教师的比例,增加专业技术课教师数量,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特别需要增加实践指导教师的数量(包括聘任数量)。
(三)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情况
近几年我们改革了教学模式:围绕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性人才的需要,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各校实行边理论边实践,先实践后理论的尝试,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加强。一些职业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收到很好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实践需要专业实训基地,目前各校专业实训基地设施简陋陈旧,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下列措施加以解决:
1、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现有专业教师,开展研究生学历和骨干教师培训;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实践;通过加强实训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技术研发活动。
2、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和聘任制,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能够吸引
人才、稳定人才、合理流动的制度。
3、强化职业学校实践技能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先实践后理论,边实践边理论的教学方法,探索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办法,探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职业能力的途径、办法,努力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每个县级职教中心的骨干专业都要有校内实训基地。鼓励校企合作办学,把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努力为学生创造检验实践技能的机会。
第五篇:职业技术教育情况
一、职业技术教育情况
“十五”期间,黑河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共为社会培养了各类实用技术人才6000余名,其中为高职校输送1000余名学生,村村大学生录取213名,普通中专毕业生近1000名,成人中专毕业生1500名,职业高中毕业生2400名。目前学校各类在校生达3506人,比“九五”期间提高19%。
各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发挥为社会服务功能,对下岗职工开展服装裁减、电器修理等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再就业培训4000人以上;对在职、社会人员开展岗位业务能力提高和就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5000人左右;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以家政服务、保安、物业管理、建筑装潢、采矿技术等二、三产业技术为主的技能性培训和创业教育、农民维权知识等内容为主的引导性培训,每年培训20000人左右;对农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年均培训20万人次;对农民劳务输出,开展俄罗斯法律常识、生活习俗等内容培训,每年培训近200人。
二、学校基本情况
(一)学校数量。全市现有黑河市、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孙吴县、爱辉区6所职教中心学校和黑河市职教中心逊克分校,另有黑龙江省卫生职工中专,共计8所学校。
(二)师资配备情况。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有教师578名,其中初级职称92人,中级职称277人,高级职称196人,无职称9人。
存在的问题:目前各校教师结构还需调整,需要进一步压缩文化课教师的比例,增加专业技术课教师数量,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特别需要增加实践指导教师的数量(包括聘任数量)。
(三)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情况
近几年我们改革了教学模式:围绕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性人才的需要,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各校实行边理论边实践,先实践后理论的尝试,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加强。一些职业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收到很好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实践需要专业实训基地,目前各校专业实训基地设施简陋陈旧,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下列措施加以解决:
1、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现有专业教师,开展研究生学历和骨干教师培训;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实践;通过加强实训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技术研发活动。
2、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和聘任制,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合理流动的制度。
3、强化职业学校实践技能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先实践后理论,边实践边理论的教学方法,探索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办法,探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职业能力的途径、办法,努力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每个县级职教中心的骨干专业都要有校内实训基地。鼓励校企合作办学,把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努力为学生创造检验实践技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