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祝贺一位逃离科研的博士》有感
读《祝贺一位逃离科研的博士》有感
读罢此文我深有同感,真的“别把中学教师不当人才”中小学教师中不乏专家。正如文中所说:古今中外,多少专家学者,都曾做过中学教师。朱自清、叶圣陶、夏丐尊,还有大哲学家黑格尔,不都曾在中学校园工作过吗?中学是人生必经的重要阶段,教师同样需要专家;做中学老师对萧杨来说,完全可以实现自我实现,创造更大的公共价值。但我还要说:人类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还是出自教师。
其一,苏格拉底,在色诺芬的记载中苏格拉底是依靠学生贡献的学费维持生计,而阿里斯托芬的记载中则描述苏格拉底开办了一个哲学学校。而柏拉图的《会饮篇》则记载苏格拉底明确拒绝接受教学的学费。以上记载足以证明苏格拉底的身份是教师。
其二,耶稣,主要的生平事迹都记载在四福音书中。耶稣三十岁以后开始通过比喻教导众人,宣扬天国的信息,驱魔和行医。耶稣从门徒当中挑选了十二人成为他的学生。耶稣宣扬遵守十诫、努力祷告、爱仇敌、不论断他人、不在人前显示自己信仰以及天国已经近了。耶稣讲学的内容主要有:爱神并爱自己的邻居。共观福音书中,耶稣的讲学持续了一年。而在约翰福音书中,耶稣讲了三年学。同时,共观福音书指出,耶稣主要在加里肋亚地区讲学。但约翰福音书则说,耶稣主要在耶路撒冷附近的犹大地区讲学。后来接受施洗若翰的洗礼,开始在加里肋亚一带开展讲学工作。无论在哪里讲学都受到群众的欢迎,耶稣乃民办教师。其三,释迦牟尼,经过六年的苦修,在尼连禅河中洗去了身上沉积六年的尘垢,接受了河边牧羊女供养的糜乳,恢复了体力。独自一人来到菩提迦耶的一棵毕波罗树下,盘腿而坐,总结过去的经验,并重新调整思维方法。经过数天苦思,终于获得了彻底的觉悟,那年他只有35岁。之后,在波罗奈城的鹿野苑,释迦牟尼找到了离他而去的那五个人,并立刻向他们传授自己悟到的佛法。这五人听到教说后,心悦诚服,便都皈依了释迦牟尼,成为佛陀最初的学生,被称为“五比丘”。在度化了五比丘之后,释迦牟尼便率领他们继续到处讲学,增加比学生数,扩大学生规模。释迦牟尼是佛学专业的老师。
其四,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相传他有学生三千,优秀学生七十二人,曾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老二,老师也!苏格拉底、耶稣、释迦牟尼、孔子四人对人类的影响无需置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也确有此事,他们都是教育界的名师、大师。魏书生老师说,他们是早期的民办教师,孔子当过公务员但后来被开除了。他们不同的是思想体系、课程标
准,以及使用的教材。追朔历史,放眼世界。由教师成长为“大家”并对人类历史产生影响的又何止这四人。别把老师不当人才,教师是真正的人才,真正的人才是教师;政坛上风云叱诧的人物,腰缠万贯的富商,明星大腕皆由教师培育。老师们,昂起您那高贵的头颅,挺直你那坚毅的脊梁!
原文:祝贺一位逃离科研的博士
单士兵
“昨夜无眠,为了一个学生”,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程代展日前很痛苦惋惜,为他在清华的学生博士萧杨。这个他心中“最有天赋的学生”,最近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选择到中学做数学老师,这让他觉得是“大材小用”。
清华博士做中学老师,在现实中太罕见,给人感觉是“落差”很大,容易让人觉得是“人才浪费”。但我想说,祝贺这个逃离科研的博士吧。
科研,学术,听起来很宏大,很神圣,容易让人想到高远的价值意义。但绝不是搞科研学术的,才叫“人才”。在当前这个学界充斥种种潜规则,学术研究存在严重造假的社会,很多时候极其工具化与功利化的“搞科研”,恰恰就是浪费人才,浪费生命。
“人才”,这两个字,排在前面的是“人”,后面的是“才”。梭罗说,“我们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公民”。作为个体,首先就要尊重自己的内心,来寻求自我价值实现。一个人,也只有注重内心,活着真实中,生命才不至于被浪费。
清华博士也好,中学教师也好,自己喜欢做什么样的人,那才是最重要的。那么,现在,祝贺你,萧杨,你终于懂得告别此前被支配的人生,来寻求真实的自我,实现个体价值了。要知道,对于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来说,越是个体的,那才越是社会的。
那些还是没有回过神,缓过劲的人们,真的不要再去搬来那些公共意志中的价值选择,来试图改变别人的命运了。在一个多元文化价值的年代,不要再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捆绑别人。每个人最需要的,有勇气从集体意志中走出,回归真实的自己。
好好聆听一下这个博士真实的内心吧。
“我已经厌恶科研了”萧杨一再这样说,“我希望自己是教育界需要的人才。”别把中学教师不当人才。古今中外,多少专家学者,都曾做过中学教师。朱自清、叶圣陶、夏丐尊,还有大哲学家黑格尔,不都曾在中学校园工作过吗?中学是人生必经的重要阶段,教师同样需要“专家”。做中学老师对萧杨来说,完全可以实现自我实现,创造更大的公共价值。
也别把博士就一定当成人才。中国是绝对的论文大国,但太多失去价值信仰的论文,并没有让中国成为最一流的学术大国。反而不乏一些扛着学术旗帜和顶着学位头衔的学界混混,胸无碗墨,庸常之极。学术应该成为信仰,而不是工具。
一个人背离真实的内心,背离自己的兴趣,忽视人性的真实感受,那是极其可怕的。
博士首先是人。很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博士被一种集体意识与学界权威严重捆绑了,失去了本心。萧杨这个曾经的学界宠儿就说,“我只是被教育成听话的好孩子”。这种听话,意味着兴趣遭受压抑,偏离独立意识,失去自由人格。被这种学术机制和氛围扭曲的人性表现,还有太多太多。
比如,很多女博士被称为“灭绝师太”,成为很多男人望而怯步的“剩女”,这背后,不只是因为她太有个性了,还有她们被迫错过的人性。
其实,在清华博士萧杨做中学教师之前,著名的北大才子柳智宇早就遁入空门了。柳智宇不但放弃拿全额奖学金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还选择到古刹龙泉寺修行。才子内心透彻,知道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才是最好的人生路。“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现在,萧杨选择做中学教师,绝不是人才浪费,而是人才回归人本身。由此引领人们“生活在真实中”,不论对科研,还是教育,都是好事。
因此,还是让我们祝贺这个逃离科研的博士吧。
第二篇:我为什么逃离科研
在来美国的前一天晚上和程老师吃饭的时候,师兄告诉我们程老师下午发的博客已经上科学网首页了,但当时也只有40多个回复而已,我们也没有在意,毕竟程老师的博文经常上科学网首页。当晚我们并没有继续讨论我工作选择的事情,而是像往常一样随便侃了侃,甚至还讨论了点学术问题。回宿舍以后我还跟几个好友开玩笑的说“哥出名了,上科学网首页了”。但没想到的是,我真的出名了,第二天我下飞机开了手机以后,短信不断。这几天很多朋友、同学、实验室老师、甚至毕业后就一直没有联系过的本科辅导员都纷纷对我表示关心,或支持我的决定,或劝我重回科研道路,不管怎样,我都很感动,在这里先向他们的关心表示感谢。当然也还有几位记者发邮件过来要采访。我本来不想回应,想继续沉默下去的,但是程老师说他认为这个事情的讨论对许多年轻博士生是有好处的。仔细想一想,这也许是我这个科研逃兵在离开前能对科研界做的最后的,其实也是唯一的贡献了。反正也已经出名了,程老师把书名、奖项都列出来了,想肉我的早就肉到了,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就发在人人吧。前面两部分我要先帮程老师和我家里人说几句话,对这些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从第三部分开始看。
一、关于程老师
首先要帮程老师说几句话,因为很多支持我的都说程老师太push了。其实我一直觉得程老师是国内科研界少有的非常nice的导师之一,不但不push,还经常告诫我要多休息,多出去玩玩儿。另外程老师也给我们之间创造很多学术之外的沟通机会,会隔三差五的带我们出去吃饭,和我们几乎是无所不谈。我研一的时候在程老师面前还是非常拘谨的,但没多久就能畅所欲言了。实验室秘书都说程老师的学生都跟他“没大没小”的。只是在和他的交流中我一直不敢说自己以后不想搞科研了,因为我深知程老师对我寄予厚望,我说出来他肯定非常失望的,而又因为这几年和程老师培养出的感情,我不想让他失望。我甚至一直在想就这样坚持搞科研搞下去,但真正到了该抉择的时候,我还是选择了自私的按自己的意愿。
二、关于家里的意见
还好我父母都不上科学网、水木这样的网站,不然看到那些说我是因为他们给的压力而放弃科研的猜测后,不知他们会不会鸭梨山大。我父母确实是没钱没权也没啥本事的,不过因为有单位分的房住,他们靠自己不高的工资在北京也是生活无忧的,所以他们也从来没有要求过我赚大钱养活他们,只要我过得开心就好,他们甚至还认为家里如果能出个科学家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向往过赚大钱的,不过渐渐的觉得自己其实更喜欢稳定安逸的生活,钱够花就成,当然能保证稳定安逸的话钱还是多多益善哈。所以如果不是我彻底厌恶了科研的话,我觉得科研这工作挺符合我的要求的,社会地位不低,待遇也足够过比较体面的生活了,关键是极度自由。我光棍节那天回姥姥家(程老师听成了老家,差了个lao,不过这无所谓了)算是开了个会,并不是他们劝我赶紧去挣钱,而是我想问问他们对我选择中学这样一个地位不高,挣钱也不多(不算自己外面接活的话,挣钱真的多不到哪去,被it民工们秒杀,更别提金融界的温拿了。而以我的性格,除非真的缺钱,不然应该不会去接活的),还挺累的职业有没有什么意见。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我真的厌恶科研的话,坚持干一辈子科研一定不会幸福的,而他们并不在意我的名利地位什么的,中学老师也挺好。
三、我为什么逃离科研
其实很简单,唯一的原因就是没兴趣了。没兴趣还算个比较中性的词的话,我其实可以说我已经厌恶科研了,主要原因有两个:
1.累。但再次强调这不是程老师强迫的,程老师给我安排的大多数任务都没有给定deadline,只是因为我从小被教育成听话的“好”孩子,只要别人给了我任务并且应该是我做的任务,不管我喜不喜欢,都会尽力去完成,不只是科研问题,甚至是帮实验室干杂活,都是完成的既快又好。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了程老师以为我喜欢做科研,所以就忍不住不停的给我安排任务。如此恶性循环了下去。后来实验室秘书也说,如果当时我能更加变通的面对程老师安排的任务,给三件就做一件,程老师也不会批评我什么的,而我也不会被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压垮了。当然比体力累更重要的是心累,体力其实有时候根本就谈不上累,我甚至可以好几天在实验室坐着无所事事的刷着微博逛着人人,甚至干脆出去跟朋友打牌爬山什么的去了,但这时脑子里还一直装着那些想不出来的问题,还有一些该做但实在是很烦,不想去做的任务(比如审一些很水很水很水的文章...),半刻也不得安宁。当我决定退出科研的时候,心里是久违的无比的轻松,而这样的轻松,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
2.没能力。这真不是装13。我虽然是有几篇控制界顶级期刊的文章,但顶级期刊的文章不等于是顶级文章。说实话,我还真是觉得我这几篇大文章无论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不算真的有用,甚至技术难度上也没啥挑战性,只是相比当今大批的水文,这些算是矬子里拔将军,我也没有为这些文章以及由这些文章而带来的荣誉真正的兴奋过。然后发的那么多其他文章中还有一半以上是程老师被一些国内期刊、会议邀稿而又不好不给面子,临时凑的没啥营养的综述类文章,而且真的是程老师自己主笔的,我只是帮帮忙而已。反正我是觉得这些只能证明我比较勤奋,根本不能说明我有天赋有能力。如果我继续搞科研的话,我能想象出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迫于学校要求发文章的压力沦为灌水机器,虽然还能混得不错,不过天天自己鄙视自己,要么就是坚持不发水文,但又因为能力不足以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工作而混得很惨。我觉得程老师的博文下面有一条回复对于我的看法是相当正确的:“[682]kanhaoxi 2012-11-17 04:42From what you described, especially “听话出活,对我的要求,从来不说:“No””, this student is clearly not a top student.If he is not even a top student, he will definitely not be a top researcher.In this case, it is better to advise him to get into some other things.Unfortunately, many Chinese professors' definition of top students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people.They usually promote those students similar to this student of yours.This is unfair to truly top students.”
当然也有一些对现在科研界风气的不满,不过这个我了解不深,就不胡说了,说多了被人笑话,还有推卸责任之嫌。
四、我为什么选择中学
1.我觉得我有足够能力应对中学数学的知识。这与我觉得我完全没能力做有价值的科研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除了知识能力,教中学更重要的是授课能力。我很清楚我现在的授课能力和优秀教师还有很大差距,但通过了学校的试讲,也在试讲中pk掉了不少北师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们,至少说明了我还是具备基本的授课能力,我也相信授课能力是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可以提高的。当然除了授课以外,优秀的中学教师还需要很多其他素质,比如基本的师德,对孩子的关心,亲和力等等,但这些我觉得我都还是不错的。
2.我也很喜欢教会别人知识的那种成就感。我也做过家教,我觉得当几个小时的家教比搞几个小时的科研舒服多了。我今年寒假还帮一个微积分挂了的大一孩子补了两天的微积分,当她告诉我她补考得了90多分的时候,那成就感啊,杠杠的。
3.生活比较稳定。以后生活中比较麻烦的事情,比如住房、子女入学等都可以解决了(房子不给产权,只是在职就可以住),但是中学老师的工资对一个博士毕业生来说确实不算多。
4.我真的是没时间找其他工作,找工作的黄金时间我在美国啊。其实我之前真的都准备听程老师话,毕业去做博后了,因为我本来是要10月底就来美国访问的。但签证意外的被check了,于是要晚走半个月。然后没事干,就投了投简历,其实我也只投了4所高中,没有投其他行业,甚至我投的时候我也觉得我一定是赶不上试讲了,其中我在投给人大附的简历中还写道“因为本人11月至3月在美国,如果有幸能有资格通过初选参加试讲,是否可能将试讲安排在3月?”。但没想到有两所学校很快就通知试讲了,其中某个学校的效率意外的高,上午试讲下午群面第二天终面,终面后不让走,等都面完了直接出结果,于是赶上了我能在出国前签约,要不我觉得他们也不会把职位给我留到回国后。这种种意外也算是一种缘分吧,再加上该学校也是所很好的学校,他们的教育改革理念(至少是宣传片上的)我也很欣赏,并且他们的待遇在高中也是很好的,跟家里商量后我就同意了。另外我真的没有考CPA啊,程老师记错了,我怎么会有时间准备CPA.....当然我也知道当高中老师并不是很轻松的事。比如说很累,不过这点搞过科研的表示呵呵。比如遇到实在不听话的孩子和无理取闹的家长,这种事情比较棘手,我有心理准备,但现在还不知道要怎么处理,以后会从同事那里得到经验的吧。再比如我虽然觉得我通过努力能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但万一再怎么努力也真的不行呢?这个....到时再说吧。
写了这么多废话,总之就是我确定我对搞科研没兴趣了,而我觉得我对教中学是有兴趣的。我也觉得中学需要引进优秀博士,前提是得保证他们的教学质量,他们会给学生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当然科研界更是亟需人才的,其实哪里都需要优秀的人才的(这是一句废话)。只是我自己肯定不是科研界需要的人才,对科研没有兴趣的人是不可能做出真正有意义的成果的,我希望自己可以是教育界需要的人才吧。就说这么多了。
------看了大家的评论,这里再多啰嗦几句,要说的不多,就不另开一贴了。
1.辟个谣,我去的不是人大附中。帖子里说的是我在给人大附中投的简历中写了什么什么,后面说的签约的是“某个学校”。
2.我强调的对科研失去兴趣是累和没能力,也就是两者交互作用的结果,并不是单纯的累。如果只是累,而我很有能力,能够或者相信自己能够在长久的辛苦后可以得到令自己满意的成果,哪怕中间会经历很多次失败,也会是痛并快乐着,甚至很享受这样的过程。但我现在没有并且也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可以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果,所以这一过程只是痛苦。至于我该不该认为自己没能力,该不该不满意我现在的成果,其他学生如何避免我这样的想法,都是另一层面的问题,也不在我有能力讨论的范围了。而我现在已有的自我认知,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了。
3.有批评说我没有国家使命感没有献身科学的精神,这些批评我都同意,但无法改正。4.还有人说我这篇文章会使很多彷徨的年轻学者放弃科研,于是我成了中国科研界的千古罪人什么的。这我就真不敢苟同了。能被我影响而放弃科研的人,一定是跟我一样没兴趣没能力的人,我们的离开不会对真正的科研界造成任何损失。真正的有意义的科研成果也绝不是靠人海战术完成的。中国的国际论文发表量已是世界第二了,但又如何了呢?
5.确实我投身教育并不是我对教育有多么的热爱,因为我还没从事过,热爱无从谈起。只是我现在相信我有能力,我也觉得我有兴趣。也许几年后,像部分网友们说的那样,我会像现在逃离科研界一样逃离教育界,哪里都是围城,在外面永远搞不清里面是什么样子的。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了,也许我会再次厌恶逃离,但也许会很热爱呢,也抑或不喜欢也不讨厌,就这样平淡的继续下去。现在我只是从一条确定性的不幸福的道路,转到了一条有可能幸福或者说是未知的道路。
第三篇:读化身博士有感
读化身博士有感
从文章的简介中就吸引了我:可以一下或一天变成另一个人就可以随心所欲,干什么都可以,没人会指责你,但是不能太久,不然就会成了别人,再难变回自己,这很危险。
文章中的杰基尔博士他是个聪明绝顶的科学家,他找到了一种方法,把幻想变成现实,他拥有一大笔遗产,他在他从事的领域里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直到有一天他的研究成功了。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就像一只笼中鸟,他杀了人,却无比畅快。他的欲望得到了无限的释放。可世上没有完美的事,也不可能容纳罪人。可那份善,恶的两面越加明显,直到被恶占领。药物也不能再起作用,杰基尔博士忏悔了,最终离开了人世。
人的两面性的可怕,也从中体现了出来。曾经听人说过:“人的一生是在逃避中度过的”。当然,人们却喜欢,或者天生就爱展现自己好的一面。当最好不要像杰基尔博士一样被恶而束缚。
From the article in the introduction of attracted me: once a day or to become another person can follow one's inclinations, what can be, no one will accuse you, but not too long, or it will become someone else, it is difficult to imagine back into yourself, it's dangerous.In the article, he is a clever scientist Dr Jekyll he found a way to turn fantasy into reality, he owns a large estate, he is engaged in the field in his obtained great achievement, until one day his research was successful.He became another man, just like a caged bird, he killed people, but very carefree.The release of his desire to get the infinite.But there is no perfect thing in the world, it is impossible to accommodate the sinner.Can the good and bad two sides of the more obvious, until it was occupied by evil.Drugs are not rise, Dr Jekyll confession, eventually passed away.One of the two sides of terrible, also reflected from it.Have heard people say: “person's life is spent in the escape”.Of course, people are like, or is inherently love their good side.When it is best not to like Dr Jekyll was evil and bound.
第四篇:博士如何做科研范文
5个问题——清华毕业博士的寄语
培养是一个过程,培养的结果是分化,好的变得更好,坏的变得更坏。书读的越多,培养的结果就越分化。
问题1:小时候我们都学过南辕北辙,知道方向比距离重要。但是,我想问每一个想要读博士的人,你读博士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的回答是只想拿个学位,我想你在骗人;如果你回答你想赚更多的钱,那么你的方向错了;如果你想毕业后去外企赚很多钱,那么你的方向也许错了;如果你想解决你的亲人的户口,那么你真可怜;如果你觉得研究是你的兴趣,如果你觉得为之可以牺牲,那么不错;如果你觉得你的祖国目前科学技术很落后,你还怀着满腔的科技报国的心愿,而且你觉得你的智商不错,那么很好;如果你还知道自己的情商不低,你还怀着更家远大的理想,并且清楚你和你的朋友可以通过努力掌握核心技术从而创业实现你的理想,那么非常好。不想吃天鹅肉的青蛙,不是一个好青蛙。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读了博士又如何。
想清楚,三思而后行。
问题2:你认为读博士会有哪些收获?
我个人认为,一般在学校读书的目的有三个:学知识,交朋友,拿学位。但是博士不同,博士是一个在某一科学领域发现新问题、定义新问题以及解决新问题的系统培训。如果你完成了这一过程,那么你差不多可以毕业了。如果你的目的只是发文章毕业,那么你就偏离了你的方向,那么这样的博士不是一个好博士。
博士不仅仅是在科学方面的培养,也是一个很强烈的人格的培养过程。如果你认为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你知道了什么是认真、务实、创新、合作,那么你差不多可以毕业了。重复一遍,认真、务实、创新、合作,不是那么简单的,很多人不都有第一篇文章被导师批的体无完肤的经历么?很多的博士毕业论文仍然小错误比比皆是,那么这样算掌握了什么是认真、务实么?八个字,真正的学会要八到十年,我们在博士期间只能学会最多一半,有的人甚至只是一点点。如果还在抱怨实验室条件不好,抱怨导师不给指导,抱怨经费不足,抱怨待遇不好,抱怨没有事情可做,抱怨论文写不出来,我告诉你这叫“浮躁”,这叫不务实,不认真,不合作。Graduate版上有一些这种人,估计我该挨骂了。
问题3:你认为你选择的导师这个人怎么样?
如果你发现一个老师拿到国家项目后只是想以最小的代价交差,我劝你不要去读他的博士,我看这个老师有些井底之蛙鼠目寸光,我遇到过这样的老师。跟这样的老师在一起,你的干活冲动就会很快被消耗,你的未来也将被你的错误选择所惩罚。如果你发现一个老师非常的Active,知道未来永远是重要的,对学生要求极其严谨,每一件事都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拿到国家项目总是力求做到最好,那么请选择这样的老师,跟他一起成就你的未来吧。BTW,我导师就不错。
问题4:你的研究方向?
选择研究方向很关键,务实没有什么不好,对于我们这个工业和科技都不发达的国家,应用价值大于理论价值。要搞深入某一有重大潜在应用价值的研,而不是看到大家在研究什么我们就去研究什么,看老美在做什么我们就跟什么!我们能跟的上么?别人走什么路我们就跟什么有时候是对的,但是我们有时候也要想想是否需要走另外的路。
我就特别感慨国家在超宽带技术方面的路线,美国人在搞100Mbps以上的短距离超宽带技术,我们863就跟着搞,我们真的没有这个条件。超宽带最有价值的应用,而且技术难度相对简单的是低速率远距离保密通信,比如海事通信上超宽带可以在800Kbps上较大发送功率下通信60海里,在陆地上低功率通信3公里,这些都是美国人在搞搞100Mbps以上的短距离超宽带技术之前搞的,对于国家经济和国家安全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们不去搞,偏偏去搞我们几乎搞不出来而且应用价值也不是很大的10米以内的高速率通信。看看电子系杨老师、丁老师,为什么他们可以申请院士,为什么他们的学生就业好。如果你的研究没有
应用价值,你的前途就不那么明亮。
问题5:毕业后找什么样的工作?
找工作真的很难,难的是钱和前途很难两全,甚至是加上个人理想不能三全。年轻人很需要钱,比如我,太需要钱了,写这个的时候我的卡里只有不到50元了,本科毕业的时候我的卡里有10K多,都是自己赚的。去外企,为了钱,虽然外企未必没有前途不去外企,很多时候为了前途,基本上放弃了钱。当公务员,为了权利。一个刚刚毕业的穷疯了的抑郁了很久的汉子拥有了权利而正式收入又很少,他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忍是贪,抑或其它?很多人感慨,去外企虽然眼下钱多,但是学的东西都用不上,人家也不让你涉及核心技术,博士写代码的速度也不如本科和硕士,而且博士对自己的待遇期待要比硕士高,人家为什么要要你。如果不做技术,我敢说,很多博士没有经过社会上摸爬滚打,没有体验过尔虞我诈,输的概率、输的代价很高。博士毕业了,我看还是要继续做技术,选择需要这个技术的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否则你又回到了类似读博士前的起点,IT领域里叫做复位(Reset)。我很支持选择国企和事业单位。
选择自己的祖国没有什么不好。一个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投身了伟大的事业;选择了祖国的人,祖国最终会选择他们。看看李国杰老师做的龙芯,外国人不是已经坐不住了么?有时候是要放弃眼前利益的,将祖国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利益结合在一起。中国是大陆法系社会,人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教育培养出来的叫精英,没有经过教育培养的叫做混混。我看兼有这两个血统的人才能才是最适合这个社会的。博士是100%精英血统,最好的选择是在精英族这个社会子集里继续做你的精英,最最真正的精英。
问题5:选择什么样的地方读博士?
当然是选择北大清华了,很多人如是说,你们选择的对。但是我在这里想讲的是大学与研究所的区别。首先我们首先来看一段胡主席近期的讲话:“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
环节。我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要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要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正确把握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又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调动国内优势科技资源,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要强化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和完善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体系。当前,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统产业,严格执行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规模经济效益。”
国家的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目前中国走到了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核心问题中我关心的有三个,一是“三农问题”,二是自主创新问题,三是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我是电子系的,就说电子相关的事情,我们来比较一下中科院和清华。总体上我的感觉是:这两个单位的定位不同,一个是世界一流大学,一个是服务于本国工业。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拥有一流的研究?那么什么是一流的研究?只有发最多最好的SCI才算一流的研究?最符合国情的和最能够服务于本国工业的算不算一流研究?我看两者都算。我了解的清华的博士,很多博士生为了毕业,最最关心的是如何发更多更好的文章,然后个别发达国家把你的东西实现了卖给中国,因为很多研究国内根本没有条件实现的。毕业条件是数量较多的文章,最好有SCI。学生待遇较差,但是校园建设很好,楼很大,设施很完备。相比之下,我了解的一个实验室的研究目的是“我们就是要做国内工业届做不了的东西”(实验室主任语),博士毕业条件是东西做出来,2篇Ei。学生待遇较好,但是校园比较破,很多楼较旧。昨天去中科院,看到了2个通知,一是做出了基于国内AVS标准的音视频芯片,二是同时做出了 GPS基带的精细定位,打破了国外垄断。中科院现在有了完全自主的200Mhz的 MCU和DSP。以无线传感器网络
来说,清华这边是很多在研究,基于混沌,基于蚂蚁的算法,中科院那边在做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芯片组,因为国内现在这块市场全部是国外占领的。拿经费来说,据我了解,清华微所的经费远小于中科院相关单位中科院和清华的现状不同,源于两个单位的定位不同。
话快说完了,话还要说回来。学弟学妹,清华的科研条件是非常好的,要抓住宝贵的青春,发最多最好的SCI也好,做工程也好。抱怨是不成熟的表现。我相信一个优秀的青年在哪个舞台上都能作出出色的表演。切忌浮躁。给你机会做研究,你偏偏想去做工程,让你去做工程,偏偏又想去写文章。
博士们,未来博士们,事在人为,成就自我,方显博士与众不同又与众同行之英雄本色。
一个清华应届毕业生
第五篇:读驯龙高手之一有感逃离幽森城堡有感
读《驯龙高手之逃离幽森城堡》有感
青岛新世纪学校 六年级 四 班
姓名:吴辰洱 指导老师: 周瑞华 联系电话:85920955——8031 你有试过一口气读完一本200页的书吗?你有过一本书读完一遍又迫不及待的要读第二遍第三遍的感受吗?你有过为了读一本书做到“废寝忘食”吗?我有,我读到了这本书,它就是驯龙高手——《逃离幽森城堡》。
他讲述的是主人公小嗝嗝.霍兰德斯黑线鳕三世,是一名出色的剑斗士和龙语者,也是史上最伟大的维京英雄!他在海盗学校学习如何登上敌舰的课时,误登了到他们海域来偷龙的罗马船,为了救他的好朋友鱼退斯和宠物小龙无牙,便开始了他不寻常的冒险之旅。小嗝嗝虽然个子很小,而且长了一张被人忽略的大众脸。但是,他总能在一次次的危机中担起重任,成功逃脱。在后来罗马人的“绝佳毒计”实施过程中在“逃离幽深城堡恐怖的一夜”中都认证了这句话。小嗝嗝利用平时学到的龙语和海盗知识更借助自已的聪明才智和善良勇敢,成功救出了三个好朋友。并把邪恶的叛徒艾尔文扔进了大海,使积怨已久的盗客部落和维琼部落重归于好,是当之无愧的小英雄。
正如书上所写“我们不过是沧海一栗!我们不过是狂妄自大的小虫子!我们不过是装模作样的细胞变性虫!不过大小并不意味着一切,无论我们多渺小,我们都应该永远为我
们所信仰的真理而战斗!”这是书上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啊,我们不过是沧海一栗!我们不过是千千万万个小学生中的一员,我们的信仰和真理就是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好各项本领,锻炼好身体。如今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遇到困难找父母,与同学闹点小矛盾就告老师的生活。也许我们坚持把我们的信仰和真理做好就可以像与我年龄相仿的小嗝嗝那样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小英雄!在大人们和国家遇到困难时我也可以像他那样,出手相救!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