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部管理目标考评问题研究
要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班子整体效能,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全面、客观、公正地考实考准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实绩。为进一步完善我县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目标管理考评办法,根据《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及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对干部目标责任考评问题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我县目标考评的基本情况
19*年以来,我们围绕既定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实行以目标管理为中心的干部考核制度,每年下达目标管理考评任务书,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县直部门和工作责任人,并严格兑现奖惩,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1、从加强组织领导入手,成立机构,建章立制,使目标管理能够有效运行。目标管理工作涉及到组织体制和工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组织、协调功能,理顺关系,建立机构,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全县目标管理工作的整体合力。为此,县上成立了由常务副书记为主任,常务副县长和组织部长为副主任,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政、计划、农工部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常设考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组织人事部门。在制定考评办法时,分乡镇、县直部门、工业流通部门及重点企业三大块设置目标任务。按照即定的目标,确定12%的县域经济增长底线作为分解年度工作目标的主要依据,上不封顶,鼓励“跳起来摘桃子”,采取由乡镇和有关部门自报,县上组成调研组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由考评部门综合各方面意见,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要求,确定目标任务,由考评委反复酝酿,最后由县委集体研究决定,按年度分别制定了《乡镇工作目标考评办法》、《县直综合部门目标考评办法》、《工业流通部门及重点企业目标考评办法》,然后再由乡镇和部门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每个干部和村组,形成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考评体系。
2、从促进工作落实入手,加强督查,挤干水分,使干部的工作绩效能够得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在科学设置考评指标的前提下,实行全程监督,核准核实情况。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考评工作分三大块实施,组织部考评县直综合部门,人劳局考评工业流通部门及重点企业,农工部考评乡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单项工作考评资料的收集汇总,提供真实有效的考评数据。二是加强督查,挤干水分。实行决定事项督办制,重点工作定期报告制,五人督查制和检查复查制。成立了以纪检监察机关、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人劳局为成员的“五人督查组”,在加强平时督查的基础上,“五人督查组”对阶段性中心工作和年度工作进行不打呼的随机抽查,同时对重点工作项目在普遍检查验收后,又抽调人员组成复查工作组,以抽查的办法认定普查验收结果,确保考评数据真实准确。三是加强监督,公正考评。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对考评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使考评工作能够公开公正。
3、从充分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入手,严格考核,严格奖惩,使目标管理激励作用得以充分体现。通过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公正考核评比,严格兑现奖罚,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了干部作风大转变,促进了经济大发展。在考核结果运用中,做到“三个挂钩”:即与物质奖励挂钩,每年提取年度财政收入的5%作为奖励基金,设综合奖和单项奖,按照考评结果,对获奖单位给予物质奖励;与公务员考核挂钩,对综合考评获奖的单位,其主要领导年度考核优先进入优秀格次,并奖励一个非领导职务优秀指标,被末位淘汰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定为不称职,并取消该单位全部优秀指标;与领导干部升降去留挂钩,对年度考评连续排名前列的乡镇或部门,其领导和一般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年度考核倒数第一的乡镇或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免职或降职使用。1998年以来,通过目标考评,共处理闹不团结的“散班子”2个,贻误产业建设的“懒班子”3个,工作不力的“软班子”4个,41名科级领导干部被免职或降职使用,15名科级干部定为不称职格次。同时,10名免职后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被重新起用,做到“看公论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
二、目标考评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证明,实行目标管理,严格综合考评,正确运用考核结果,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了各级干部勤奋工作、争创实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弘扬治山创业的“白河精神”,形成了“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作风,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通过调查了解,我县干部目标管理考评办法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1、部分考核指标不能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全省学习白河现场会召开后,县委、政府作出了实施“二次创业”的决定,工作重点由侧重发展第一产业转向重点突破第二产业,即“提升第一产业,突破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而现行目标管理考评办法与全县总体发展战略不相适应,亟需研究调整。
2、对领导班子成员的实绩考核难度较大。现行考评办法注重了班子整体,没有关注到班子成员个体,在普遍与个别,整体与局部上有所偏颇。对先进的班子与后进的班子,以及优先进入优秀和末位淘汰的都有规定,但是对乡镇和部门不同职位领导干部个人的评价认定,没有具体标准,对领导班子成员考核没有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往往在一个班子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3、对工作实绩的考评不够深入。在干部实绩考核中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使得一些干部搞“临时效应”,做“表面文章”,注重“短期行为”,对那些打基础增后劲具有长远效益的工作不能给予充分肯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各部门业务工作不同,各乡镇基础条件各异,有的不在同一起跑线上,难以考核,对考评办法科学性和操作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完善考评办法的基本意见
上述这些问题都需要积极探索,提高考评工作质量,加以改进。经过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干部目标管理考评工作应该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制定办法。考评办法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全县工作目标能否预期实现。在办法制定上最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目标过低,缺乏先进性和激励性;二是目标过高,即使再努力也无法实现。要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在考评办法的制定上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客观性原则。在制定办法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要以有利于实施“二次创业”,促进经济发展为根本目的,合理设置目标任务。在制定目标任务前,要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既把各级各部门的意见考虑进去,又把全县目标任务落实下去,体现客观实际性。
2、科学性原则。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考评办法的制定必须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依据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突出重点,兼顾全局,合理分配各项考核指标。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之间的比例可调整为5:2:3,各单项工作之间比值也要合理,突出重点工作,不能在实绩指标设置上过于琐碎。
3、导向性原则。考评项目和具体指标,力求总体上体现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体现在经济主战场上选贤任能和“看公论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观,符合全县发展实际的思路,引导干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速度与效益、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4、激励性原则。激励原则是实施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设置适当的目标,能激发内在活力,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按照“跳起来摘桃子”的要求,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照年均增速不低于10%的标准,采取“总目标、分步走”的方法,合理设置考核指标,让考核对象既感觉到任务的艰巨性,又让他们感到有奔头。
(二)、组织考评。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要做到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评价,构建立体化干部考评体系(图表附后),以增强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对领导班子综合成绩考核,分为工作实绩和民主测评两项,工作实绩占70%,民意测验占30%,工作实绩按照相应赋分要求,由考评委各成员单位提供,考评办最后审定,民意测评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对班子成员综合成绩的考核,包括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和非主要领导班子成员两个层面,分为班子综合考核成绩、分管工作成绩和民主测评成绩三项,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赋分权数,一般来说,主管、分管工作的权数应大于兼管、协管工作的权数,以主管、分管为主,对于交叉分管的工作,应根据权责大小从权数上加以区分。对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可按6:1:3的权数对班子综合考核成绩、分管工作成绩和民主测评成绩赋分,对非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可按3:4:3的权数对班子综合考核成绩、分管工作成绩和民主测评成绩赋分。个人分管工作成绩由考评委相应成员单位提供。这样既能突出主要领导的带兵能力,又能突出非主要领导的打仗能力。
1、实绩考评。主要是领导班子集体工作情况考评,也就是工作实绩考评。
①、对乡镇的考评。实行百分制考核,根据乡镇各项工作的比重和完成该项工作的难易程度,过去分为财政收入30分(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及增长率、农业税任务完成情况);产业建设20分(烤烟面积及税收额、养蚕发种量及税收额、退耕还林);计划生育12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8分(小窖、沼气和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参会及督促检查30分。为实施“二次创业”,突破工业经济强县,应增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税收、劳务输出、木瓜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考核力度,实行单项奖,并调整相应分值。
②、对综合部门的考评。实行百分制考核,主要分为部门业务工作和经济工作两项指标:过去部门业务工作占55分(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上级对口部门评议、部门相互评议、督办检查及领导干部参会、招商引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安全稳定等)。经济工作占45分,主要考核所包建村的烤烟生产、蚕桑生产、沼气建设、计划生育、退耕还林等。为实施“二次创业”,突破工业经济强县,应增加劳务输出、基础设施建设(修路、建校、农网改造、安程控电话、人畜饮水)等项目。依据国家农业特产税政策规定,在经济工作考核中取消黄姜税收考核项目,并调整相应分值。
③、对工业流通部门及重点企业的考评。实行百分制考核,主要分为经济和非经济两项指标:过去经济指标占70分(经济总产量、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上缴税金等);非经济指标占30分(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干部参会、督查督办、部门联评等)。为实施“二次创业”,突破工业经济强县,应调整被考核的单位和部门,把与城市经济联系密切的部门都纳入经济流通部门考评范围,调整企业的主管部门,把规模以上的企业划归经贸局统一管理,规模以下企业划归到乡企局统一管理。
2、民主测验。主要对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民意情况进行考核,包括群众评价、班子互评、领导评价和自我估评。
①、群众评价。由组织人事部门指导,本单位组织实施,对乡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评议,由所在乡镇全体干部、事业单位负责、部分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评议。对县直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评议,由所在部门全体干部、所属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评议。在听取干部述职报告的基础上,通过测评、评议或以谈话、书面反映等形式,对考核对象的工作实绩作出评价。在测评过程中,改变过去的多人表为单人表,改过去的集中填写为分散填写,改过去的“符号评价”为增加语言评价,让群众充分发表意见,提高群众评议的质量。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测评可分别定为“好、较好、一般、差”和“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格次。
②、班子互评。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采取填表的方式,对班子集体和班子成员分别进行评价,评价意见也分为“好、较好、一般、差”和“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格次。
③、领导评价。县级领导对乡镇和部门落实目标任务情况做出定性评价,评价意见分为“好、较好、一般、差”四个格次。
④、自我估评。按照考核部门的要求,由考核对象填写自我评价表格,对本人的综合素质、工作业绩、目标取向进行自我认定,同时对自己进行定性的估价。自我估价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格次。在这个评价环节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对自己评价过高,得分上占优势;二是对自己评价过低,得分上显得吃亏。考核组要注意正确引导,让考察对象对自己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此项测评分值要设置的相对少一些。
(三)、监督落实。要把考核考实,必须把监督检查作为目标管理考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解决考核中搞文字游戏或虚假浮夸现象。在督查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考评对象定期上报情况。列入被考核的乡镇、部门要将目标执行情况按季度或阶段向县考评办上报。上报的内容包括:目标任务的进度、工作思路、采取的措施、任务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效果等情况。
2、考评委成员单位定期通报情况。考评委成员单位要定期向考评办通报情况。考评办根据成员单位和考核对象上报的情况,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并向有关领导汇报,为领导决策、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3、“两室”定期督查工作。充分发挥县委、政府两个督查股室的督查职能,对县上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及时督查通报,并将情况报考评办,使其与考核工作相互配合。
4、督查组及时进行检查。五人督查组对县上的中心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进行跟踪督查,对重要的工作项目,要进行双重检查验收。通过实地查看,丈量点数,审计稽核,查阅资料等方式,及时掌握目标运行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目标任务的进度等,写出专项报告,作为考核的依据。
(四)、结果运用。目标考评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对考核结果的运用。
1、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相结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在干部任用中要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工作实绩是一个干部整体素质的综合反映,对实绩突出的干部要大胆任用,实绩平平的坚决予以调整,实绩较差的果断让其下台。
2、把考核结果与后备干部培养相结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领导干部要从后备干部中选用。后备干部队伍的优劣对领导干部队伍素质起着决定性的基础作用。要从考评的过程和结果发现后备干部,了解后备干部的现实表现、发展潜力和不足之处,为调整和培养后干提供依据。
3、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精神和物质奖惩相结合。对工作实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采取嘉奖、记功、授予荣誉、晋升工资等形式进行激励。对实绩较差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帮助教育,同时予以经济处罚。
四、应该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干部目标管理考评,既是组织部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又是干部制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搞好干部目标管理考评,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确定领导班子职能和规范班子成员岗位职责的问题。这既是有效开展工作实绩考核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考核质量的重要依据和基础。目前,不少班子存在职责不清,班子成员岗位职责不明的问题,要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要求,本着责权统一原则,实行职位分类管理,科学合理确定职责权限,做好修订干部职务名称表、制定规范化职务说明书、明确班子成员岗位职责规范等外,党委班子成员一般可考虑按照党群和统战、理论宣传、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政治等岗位确定工作职责;政府班子成员一般可按产业或行业集中分类确定岗位职责,部门班子成员可按所分管工作确定岗位职责,从而使每个班子成员的职责分工做到具体化、明细化和规范化,为科学制定指标体系和有效实施考核提供更为坚实的依据。
2、关于辩证看待工作实绩的问题。要客观、准确地评价和认定干部的工作实绩,必须正确处理四个关系。一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实绩是领导干部主观努力的成效,但也还包含着客观条件所产生的作用。既要肯定干部本人的主观努力,又要考虑到前任干部打下的工作基础,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干部的工作政绩。要注意将那些工作努力,但由于工作基础差,现实条件影响或者因政策环境因素影响,而一时难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干部与碌碌无为区别开来,防止一概而论,挫伤干部的积极性。二是显绩与潜绩的关系。既要看现实成绩,又要看已经制定了长远计划,打下了良好基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见到的“虽虚犹实”的政绩。防止把工作中存在的短期行为甚至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搞掠夺性经营和开发的做法及有损于长远利益的近期效益考核为政绩。三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把考核对象个体置于考核对象整体中去认识和评价,既要考虑个体的贡献,又要考虑集体的作用,搞清个体在集体中的努力程度和工作成效,不能以整体代替个体,或以个体代替整体,搞一绩多用或多绩一用。四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既要看干部工作职责履行情况,又要看其对全局利益所做的贡献,看其所做的工作和产生的效益对国家、全局是否有利,做法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那些不顾国家和全局利益,片面追求局部利益的政绩要注意区分和鉴别。同时还要把干部的工作政绩放在全局中进行权衡,横向比较看位次,纵向比较看发展。看其分管的工作在同行业、同系统或平行单位中所处的位置,将考核对象上任前后所在岗位的工作基础和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的政绩。
3、关于如何提高考核质量的问题。干部考核结果的真实有效是干部考核工作追求的最高目标。一是负责考核工作的干部要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实绩。二是要从保证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出发建立指标运行监控机制。加大对指标运行质量的监督检查,将考核贯穿于指标运行全过程,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指标的跟踪监控和考核力度,确保目标任务的落实和对情况的及时掌握。三是要坚持群众路线。任何工作只要有人民群众参与,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让人民群众来评判,其实际效果就能得到保证和检验。四是考评部门要有独立性。干部目标管理考核部门在进行考核工作时,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就必须有一定而且必要的独立性,否则就可能受到某些牵制,也就不可能客观公正地做好考核工作。因此要加强干部目标管理考评工作机构建设,加强考核人员队伍建设,适应工作的需要。
第二篇:关于退休干部管理服务问题研究
关于退休干部管理服务问题的研究
按照中组部和省委老干部局关于退休干部管理服务调研课题的要求,市委老干部局由常务副局长陈伟副带领专题调研组,从5月下旬开始到7月下旬结束,历时二个月,采取一是下发调研提纲,对有关情况进行书面调查;二是深入六县(市)、四城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及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集中听取汇报;三是召开各层次退休干部座谈会,征求意见;四是与所调查的单位领导共同研究协商如何进一步加强对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在此基础上,大体了解到了我市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将我局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状况
(一)、调查单位的自然情况。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没有对全市进行全方位、全口径的调查,而是对具有代表性的六县(市)、四城区和市直73个单位进行了调查。在上述单位的调查中,共有退休干部22228人,其中机关4237人,事业11424人,企业6567人。厅级45人,处级1562人,科级8309人,一般干部12312人。退休干部党员13832人。退休干部平均年龄66.7岁。
(二)、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模式。一是人事局退管中心统一管理;二是离退统管,六县(市)、中省直采取的此类管理办法;三是四城区机关的退休干部纳入老干部办管理,其余企事业的退休干部由退管办管理;四是各行业协会自主管理;五是社区属地管理。
(三)、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得到基本落实。从调查的情况看,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的退休干部工作有机构管理,有人员负责,退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基本得到了落实,退休干部队伍保持稳定。
1、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干部养老金基本保证了按月发放。目前,我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的养老金全部纳入财政开支,按时发放;98%以上的企业退休干部参加了社会劳动保险统筹,实现了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2、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干部基本保证了正常的看病就医。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干部全部纳入医疗保险,95%以上的企业退休干部参加了医疗统筹,基本保证了正常的看病就医,达到了退休干部有病应治必治。
3、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基本得到了落实。调查显示,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干部做到了统一管理,机构健全,有专职工作人员,活动阵地完善,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基本得到了落实。据不完全统计,能按规定为退休干部订阅报刊的占82%,及时组织传达文件的占73%,组织退休干部参加重要会议的占56%,定期或不定期向退休干部通报情况的占64%,经常组织退休干部参观考察的占16%。大多数单位都注重加强了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退休干部党组织积极开展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党委开展的“评优”活动,每年“七.一”表彰,退休干部党支部和退休党员都榜上有名。
4、部分退休干部仍在发挥余热。退休干部老有所为,充分发挥一技之长为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今年“五.一”劳动节,爱民区北安乡化工厂返聘的原市石化局的一名退休干部自办养鸡厂,帮助20多名下岗职工重新就业,被评为市劳动模范。据统计,全市有8%的退休干部在教育、科技、卫生和其它领域发挥余热。
二、我市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误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政府和企业关系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特别是非国有性质的企业往往不把安排照顾退休干部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错误地认为退休干部应该由国家养起来,在调查中我们觉得这种认识较为普遍。尤其是一些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的领导认为,退休干部本身不应该由他们来管,他们没有管理退休干部的责
任和义务,因此在落实退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上态度消极、工作被动、矛盾突出、问题成堆。有一个私营企业的领导每到缴纳职工“两险”时,先让工作人员查一下退休干部“去逝几个了”,把退休干部当成包袱
(二)、管理服务有空档。调查发现,首先是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中政出多门,权限不明确。市人事局及各区都有退管中心,但都不直接从事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市老龄委抓全社会老龄工作,实际上也包括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市委老干部局主要职责是管离休干部,但同时也管理着一些退休的厅级干部,这样的结局就形成了都管但都管不到位。其次是退管机构形同虚设,服务有名无实。我市原8个工业局撤销后,成立了6个协会,虽然各协会成立了离退办,牌子高挂,制度上墙,但实际上离退办人员都身兼多职,所属几百名离休干部管理服务都忙不过来,更谈不上为几千名退休干部管理服务。第三是一些退休干部根本无人过问。个别退休干部去逝,单位因经费不足,连一个花圈都送不起。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三无”、破产、非公有制企业的退休干部处于“散羊”状态。有的长年呆在家里“猫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有的成天泡在马路边上的棋摊打发时光;有的整日遛公园三五成帮,牢骚满腹,当众“骂娘”。
(三)、生活待遇差距大。企业退休干部养老金过低,这是突出的矛盾。在改革前,国营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的退休养老待遇基本相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由于在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执行了退休养老待遇“双轨制”,逐渐拉大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退休养老待遇的差距。目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国营企业同类人员退休养老金的三倍左右。北方工具厂原党委书记赵文和享受正厅级待遇,每月从社保领取的基本养老金799.6元,加上工厂每月对原厂领导的特殊补贴共计1044.88元,与同期同职机关事业单位厅级退休干部养老金相比差距悬殊。座谈中,一位级别很高的企业退休干部情绪激动,他说:在退休养老金问题上,公平何在?正义何在?和谐何在?
(四)、政治待遇无着落。调查显示,95%以上的中小企业和农村乡镇的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无人组织退休干部阅读文件、听重要报告、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很多单位领导从不走访慰问退休干部。有一个企业的退休干部伤感地说:“从宣布退休那一天起,我再见到领导面都很难。”按照牡组发[2003]19号《关于改制企业党组织关系调整意见》和[2004]19号《改制企业离退休党组织归属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管理的规定》的要求,97%以上的改制企业退休干部党员组织关系迁移到了社区,但大多数社区缺少人员、资金和场地,机构不健全,功能不完善,一些退休干部党组织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第三篇:职称考评聘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职称考评聘问题研究
作者:王涛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4期
[摘要]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能力的一项主要制度,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人才科学配置和使用的重要依据。现行的职称考评聘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达到不容忽视的地步。一是职称评定过程中的考试问题;二是计算机考试问题。要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加快改革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
[关键词]职称评定 职称考试 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7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027-01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能力的一项主要制度,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人才科学配置和使用的重要依据。众所周知,结束十年**后我国开始全面改革开放,1979年国家恢复职称评定工作,以此区分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或学识水平,评定级别,检验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职称评定工作对于推动专业技术人才成长,促进科技成果研究,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水平起到了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进步,现行的职称考评聘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达到不容忽视的地步。一是职称评定过程中的考试问题,自1979年开始的职称评定工作就实行外语必考制度,考外语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是为了提高科技人员的外语水平,提高科技人员与外国人沟通的能力。如今我们国家已经有几十年的外语教育经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中专、大学乃至研究生教育阶段,外语都作为主课重点抓,可以说国民的外语能力比起改革开放初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晋升职称依旧按照30年前的老黄历照考不误,本人觉得没有必要。二是计算机考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恐怕用几何级数的增长来描述都不为过,有人用爆炸式发展来形容,笔者觉得这种发展变化几乎与核反应过程中的链式反应旗鼓相当。美国专栏作家曾经说过:“地球变平了、地球变小了、地球变热了、地球变体了。”随着IT事业的发展,计算机软件硬件不断升级,从16位、32位到目前普遍应用的64位,微软公司(Microsoft)创立的视窗操作系统也从最初的DOS,逐步发展为Windows1.0、Windows95、NT、Windows97、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me、WindowsXp、Windowsserver、WindowsVista、Windows7、Windows8,再来检视一下我们的职称计算机考试,国家规定的19项考试科目还仅仅局限于WindowsXp操作系统、WPS Office 文字、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2003、FrontPage2000网页制作等已经过时的计算机知识,如今广泛应用的Windows7操作系统知识一个字符也不考,全世界都在广泛应用的互联网知识,计算机安全知识也不见踪影,这种考试即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便过关,恐怕连计算机如何安全运行都不清楚,甚至一台电脑应该安装几个防病毒软件都不清楚。这样的考试对于提高科技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近年来职称考评聘管理部门对职称考评聘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应该肯定这些改革对于促进专业技术人才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改革还是不彻底,不到位,还应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至少应该把公务员也纳入职称考评聘范围,制定一套适合公务员考评聘的具体办法。网络上有一篇文章《外国怎么评职称》,我们以韩国为例,看看人家是如何对公务员进行职称考评聘的。韩国公务员分9个级别,级别数越小,公务员对应的职位越高。一般情况下韩国公务员从8级公务员升到7级需要工作7年左右,平均为7.6年,从7级到6级需要9年左右,平均为9.6年,从6级升到5级也是9年左右,平均为9.1年。从7级考进公务员开始晋升,到达退休年龄之前一般可以晋升到3-4级。如果从5级考入公务员开始晋升的话,到达退休年龄一般能够晋升到3级以上。但是大多数公务员要从9级起步,靠资历,逐级晋升,一般情况下退休前晋升到6级就很难再晋升上去了。
韩国公务员从6级晋升为5级的途径一般是通过审查升职。这种方式往往都是由上级说了算,韩国公务员晋升过程中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媒体也曾经公开曝光过韩国发生多起为晋升职务送数千万韩元大礼包给地方政府首长的丑闻。对于没有希望通过这个途径晋升的公务员,一般都要参加5级公务员考试。
韩国公务员为了晋升职务职称也要参加考试,以首尔为例,6级公务员升职考试一般在3月份。公务员为了迎接考试都要进行长达十几个月的备考,影响办公的事情时有发生。
韩国公务员升职考试根据公务员类别,考试科目也不尽相同。据统计,韩国公务员晋升职称职务平均每人需要支付1000万韩元左右的辅导班学费和资料费。为杜绝评职称中的腐败现象,中央政府曾要求各地方政府全部采用考试升职形式,但是遭到强烈抵制。很多地方领导人认为,控制升职权是他们行使职权的有效手段之一。一些地方政府采取折中方式:50%考试升职,50%审查升职。
所以我们的职称考评聘工作也应当多借鉴些外国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使其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与时俱进,更好地为促进社会和谐、经济腾飞服务。
第四篇:加强镇级事业干部管理问题研究
在力倡以科学管理“产出效率、速度和财富”的知识经济时代,建设一支具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能力的高素质的事业机关管理队伍,已是时代赋予的崭新使命,更是新时期建设工程发展形势所提出的高要求。近年来,该镇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市委关于事业机关干部管理的系列相关文件、条例,在事业干部管理改革方面进行了
积极的探索,较为系统地明确了不同层次的干部管理权限,规范了干部任免程序,严肃了干部调配纪律,对于加强和完善干部的宏观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事业干部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从而更好地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收到明显的效果。
一、镇级事业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镇级事业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思维观念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一是部分事业干部盲目乐观,固步自封,容易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习惯于纵向比较,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成绩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年年迈,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其次是有些事业干部发展意识不强,缺乏开拓创新、干大事、创宏业的精神,有等待观望,得过且过、等靠要的思想,存在畏难情绪,干事创业氛围不浓;三是缺乏事业心、责任心、上进心,有些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感觉政治上没盼望、无奔头,因此没有上进心,缺乏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胸怀,作风不扎实,工作热情不高;四是事业干部工资福利待遇低,无保障,后顾之忧多,丧失斗志、实干和进取意识,影响工作的开展。
2、管理水平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一是工作能力和精力有限,部分干部忙于应付日常事务,放松了党建工作,造成有些工作很难得到深入的开展,出现不少问题。二是部分干部态度不端正,放松了日常工作的学习、业务水平的提高及工作经验的积累,没有真学真懂真用,工作开展效率不高。三是干部之间缺少经验交流,缺乏互相学习取经的氛围,造成工作上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的流失,未能及时得到推广宣传。四是部分干部素质不高。有些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未作全面了解,对任职资格和条件把握不严,未认真履行备案手续的情况下,将少数素质不高、能力一般的干部选调进镇机关单位。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直接影响我市镇级事业干部队伍的管理建设。
3、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部分干部仍然按照过往的老办法、老经验,实行经验论、个人主义论、一刀论,处事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唯来到论,唯文件论,领导没有说的不敢做,文件没有规定的不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不敢去尝试,宁可安安稳稳甘任后,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不善于转变观念、思维,不善于开拓创新,不勇于探索,工作效率不高。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事业干部管理的几点思考
1、进行镇机关单位运行机制和用工制度改革的试点。结合机关效能建设,以统筹的理念,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对镇机关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将过多过散的“站、所”进行归并为综合性服务机构,对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予以撤销,对机关内原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力量整合,配置优化,采用辞退、提前退休、内部退养、鼓励自谋职业等途径进行人员的分流,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使干部的报酬和工作岗位、工作业绩相挂钩。
2、探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新机制。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导向,进一步明确考核工作的指导思想,建立“框架统一、特征明显、定义清晰、权重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在坚持和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基础上,探索群众立体评议、干部素质测试、干部日常考察在考核中的有效运用。实施“三位一体”量化分类考核评分机制,将岗位目标完成情况、群众公认度情况和组织考察情况作为评价干部的主要内容,按照不同类别、不同职务、不同层次进行分类量化评分,形成准确量化的考察结果。
3、制订完善干部人事方面的有关工作制度。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制度管人,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一是全面推行人事代理制,凡新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一律实行人事代理;二是制订出台符合事业干部实际的系列相关规章条例,对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从工作职责、考核、激励等各方面进行规范,以制管人、用人;三是对《事业干部任免条制》进行完善,对任免的对象范围进行拓展,工作程序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操作;四是制定完善《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若干办法》等相关制度,将那些不适应新形势的干部进行培训或淘汰,促进事业干部管理体制和国家公务员管理体制的衔接,有效地推进事业干部队伍的建设。
4、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和增强创新意识。在深入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要弄清楚干什么和怎么干才是符合实际情况、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找到要干的事,明确目标,善于找准方法,有步骤、有计
划的去做事、干事。镇事业单位遗留的历史问题多,管理难度大,工作千头万绪,需要及时的正确处理。若处理不好,问题就会越来越多,矛盾叶会越来越大,那就会造成工作更加难开展的局面。鉴于此,在工作中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引导,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勇于探索,善于探索,变强迫命令为示范引导、提供服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和谐有序的工作机制,有效地解
决管理工作中矛盾问题。其次,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历史任务,要多谋善断,依据实情,制订出多个符合实情的发展方案,进行科学评估、择优,寻找最佳的发展方案,找出突破口,狠狠地抓改革,顺应新形势发展规律。第三,要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往直前,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工商所干部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工商所干部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佚名点击数:467更新时间:2010-7-1
2工商所干部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随着国家工商总局新“三定”方案的出台和“两费”的停收,工商部门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的角色得到进一步增强,如何适应形势的转变,增强工商部门驾驭复杂市场经济秩序局面的能力,建立一个与职能相匹配的基层干部管理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工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为此,按照市局的部署要求,我局组织开展对工商所干部管理的现状进行调研,广泛听取机关股(室)和工商所的意见,对基层干部管理当前的状况进行了深入全面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局下辖工商所7个,有工作人员92名,占全局在职总人数的69.7%。按人员构成划分,所长7人,副所长11人,副主任科员1人,科员、办事员58人,工勤人员15人。各工商所一般设置登记注册组、综合管理组、市场巡查组,其中市场巡查组又根据辖区实际分若干小组。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局各工商所通过招录公务员,充实了队伍,提高了素质,加快了工商所队伍向年轻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的发展步伐。但是,在新形势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工商所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一)工商所领导“责权利”不平衡。完善的干部管理机制应该是“责权利”对应平衡的。现在工商所升格了,但工商所的职能权责却没有变化,工商所正副所长的级别提高了,但市场监管执法的职权没有得到增强。比如, 既然工商所是副科级单位,扣押财物的审批权是县级工商局分管局长的职权,能否下放给工商所所长。工商所升格的目的应该是工商所级别提高,职权增加,责任加大,而现在的情况似乎只是提高了正副所长的待遇(政治待遇、经济待遇)而没有使工商所在承担职能职责上有更大的突破。另外,“责权利”不平衡还体现在福利待遇上,干部的岗位津贴统一后,正所长享受副科级别待遇还好点,但科员级别不论是否任有职务都是一个标准, 副所长虽然说是正股级干部但也只能领取科员级别的岗位津贴,又取消了通迅补贴,与一般干部没有拉开级差,现在副所长是干得累责任大待遇却不高,挫伤了一些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可避免地对工作造成影响,不利于干部的管理。
(二)工商所干部整体素质不尽人意。不想学习不愿学习,特别不愿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现在有的单位在组织政治理论学习中,走过场,搞形式;在基层,有的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是高级领导干部的事,普通的公务员、基层的党员只要按照上级的指示、要求办就可以了,没有
必要花很多时间用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上,还不如去做点具体的事情;而有的干部也不愿学,整天忙于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认为做具体事才是实的,而政治理论学习是虚的;由此以来,思想得不到升华,偏差得不到纠正,灵魂得不到洗礼,因而在行动上就滞后时代的步伐,甚至出现一些不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金钱观。
(三)工商所队伍管理不畅顺。工商所升格后,工商所长成为副科级干部,囿于干部管理权限,造成工商所虽然是工商局的派出机关,但县级工商局对所长的只有拟任、提请的权利,具体要市局进行任命,权力掌握在市局手里,造成工商所是县局派出的机关,所长却由市局任免的奇怪局面,这种情形亦有意无意地造成政令不通的局面。另外,升格后的工商所与未升格前似乎并无变化,但对机关股室来说,以“下级”指导“上级”,业务股(室)感觉别扭,在业务指导、协调工作中,较常碰到的情况就是:工作拖延、材料汇报不按时;任务贯彻打折扣、马虎应付。
(四)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目前基层调动队伍积极性主要是靠单位的激励约束机制,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政治激励和经济奖励措施。但因领导职数限制,政治激励面较窄,对年轻干部有较大的激励作用。
作为基层工商所,经济奖励措施也未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统一岗位津贴后,干部职工工资福利由局统一发放,干部职工只要考核称职以上,就可领取工资福利。因此在工作中对那些出勤不出力,用力不用心,甚至是胡混过日子的人员缺乏惩罚手段,领导安排的不听不执行,认为反正你不能把我怎么样,即使干也是消极的干。在实际工作中干多与干少、干好与干坏区别不大,导致部分干部进取心不够强,消极怠工,安于现状的思想也逐步蔓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基层的生机和活力。迫于无奈,有些所长往往是将无心工作的人员凉在一边,或只留在所内作些杂活,又把有限的几个真正能干事的人员分派到各个工作任务重的业务岗位,导致“庸者累活,能者累死”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有能力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有时所长还要讨好普通干部,哄着干部职工干活,难以严格要求、放手管理。现在是每项工作都是要领导亲力亲为,领导不做没人肯做,一个工商所最忙的往往是正副所长。
在业务学习上,有的也不重视,不会执法办案不学,不会微机操作使用不学、不会公文写作不学、不会深入调查研究不学。如提倡人人会办案,人人会微机操作使用喊了多少年,可是变化不大,办案的还是那一部分人,微机操作也还是那一部分人,撰写材料的还是那部分人;尽管组织上安排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但还是达不到工作的需要,有的同志写一篇心得请人,办案微机输入也请人,工作效率低下。由于不学,思想政治素质不高,自身要求不严,讲索取的多,讲奉献的少,所掌握的知识不适用当前工作的需要,影响正常工作。
三、完善工商所干部队伍管理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要理顺。主要是理顺工商所领导干部的管理体制和明确机关股室的业务指导地位。虽然工商所所长的任免实际上主要依据的还是县级局的意见,既然如此,何不将提拔任用的权力直接下放到县级局,如此可树立县级局的权威,也可减少政令不通的情况。对于股室对工商所的业务指导地位,一方面要局领导不断强调:虽然工商所升格了,业务上仍受股室领导,给
予股室足够的支持;另一方面要从制度上形成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督察队的监察作用和办公室的工作督导的作用,用纪律保证政令畅通。
(二)要完善。主要是研究制定完善的用人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干部管理方面,一是对那些表现出色、能力出众,却因领导职数限制而暂未被组织上作为中层干部使用的同志,可通过基层推荐、群众测评、考核考评、公示任用等相应的干部管理程序选拔出来后,给予与中层干部相同的经济待遇,把位置给有能力肯工作的人。二是通过设设置组长、副组长或者初、中、高级注册员、执法员、网络操作员的形式,增加干部使用上的级差,并在经济待遇上体现差别。通过这样的手段对那些工作表现突出、有一定能力的同志的一种认可,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成就感和认同感。三是在基层工商所中推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用人制度,增大工商所所长的用人权力,激活用人机制,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经济激励方面,要与上面所说的用人机制结合起来,以能定级、按劳分配的原则,制定了系统而又严格的干部能级管理实施方案。按照“德、能、勤、绩、廉”五项标准,通过资格考试、民主测评、领导评定等综合考评,对在职干部进行能级评定。能级共分若干个等级,每个等级与干部岗位津贴和奖金挂钩,每个等级之间相差50-100元。
(三)要提高。主要是通过教育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现在我们举办的各种学习培训不可谓之少,但培训的效果却强差人意,效果不显著。这种情况主要是学与不学对干部的区别不大造成的,要想解决就要有的放矢,要有针对性来。如何做到这点,举个例子,前面提到在工商部门内部设置初、中、高级注册员、执法员、网络操作员,要取得相应的资格必须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同时工作表现还要得到领导班子的认可才能被聘任为初、中、高级注册员工作或初、中、高执法员,一经聘用也不是永久性的,而是每2-3年考试一次、聘定一次,并且不同级别的职称收入要有差别。这样通过职称、收入与一个人的能力和表现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干部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形成“学习有用”的良好氛围,使学习成为了工商干部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使“学习造就人才,人人都能成才”成为了工商人自我奋斗、自我超越的目标,干部素质方面才能不断提高,只是要求干部为了工作而学习始终不会有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