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肉牛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与启示五篇

时间:2019-05-15 01:0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省肉牛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与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省肉牛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与启示》。

第一篇:湖南省肉牛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与启示

湖南省肉牛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与启示

谭美英(湖南省畜禽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武深树(湖南省畜牧水产局)

《当代畜牧》2005-6(41-42,43)

肉牛业是畜牧业中最具潜力和优势的朝阳产业。湖南省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创新了肉牛养殖模式,走出了一条“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肉牛产业”的成功路子,为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龙头企业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1.1 创新了农区肉牛产业化发展模式

现阶段我国肉牛养殖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为代表的北方草原放牧模式;二是以山东、河南、陕西为代表的中原农作物秸秆舍饲养殖模式。但是,近几年,随着生态条件的恶化,北方草原退化严重,禁牧或限制放牧已成为各地草原工作的重点。中原的农作物秸秆也因干旱原因,生产成本提高而遇到困难。而以湖南为代表的南方农区雨量充沛,四季有草,湘西黄牛等地方优质品种牛肉风味独特,且耐焦虫、耐潮湿,抗逆性、适应性强,适宜大规模发展优质肉牛产业。湖南省过去肉牛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昌发展思路落后,如畜牧业上“生猪米,其它养殖为辅“和牛业上的”役用为主、肉用为辅“。龙头企业的发展,推进了湖南肉牛养殖模式的变革,尤其是在加华公司的倡导下,探索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南方农区优质肉牛发展的养殖模式,即政府统一规划,农户养母牛育牛犊,基地集中科学育肥,公司屠宰加工的分阶段梯次养殖模式。

1.2 提高了肉牛的科学化饲养水平

龙头企业雄厚的资金实力、准确的市场信息、灵活的运行机制,可以整合传统养殖资金、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的力量,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如湖南省加华公司聘请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畜牧业研究所、江南大学等全国著名科研院所的动物营养、生态工程、肉牛养殖、饲草生产、肉类加工等方面的专家教授,担任公司顾问,在肉牛的繁育、饲料配制、饲草生产、科学育肥、牛肉加工、牛粪加工等方面都形成了科学、严密的技术体系。他们在原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的指导下,以湘西黄牛为母本,安格斯、西门塔尔、婆罗门为父本进行多血源杂交,可望在5年内培育出适应南方潮湿气候的优质肉牛品种。湖南省天华肉业公司,聘请德国专家开展牛的胚胎移植,实现繁殖技术新突破,培育出了适合山区肉牛发展的“湘中黑牛“。目前,湖南省肉牛养殖业普遍采取农户与公司相结合的阶段式饲养育肥技术,先昌农户分散饲养,然后由育肥大户集中育肥,再到龙头企业催肥屠宰,这种养殖模式既适合农户分散饲养,又满足了龙头企业的加工屠宰需要。汨罗、平江、慈利等地采用分阶段式育肥,肉牛生长速度每天达2千克,达到国际肉牛先进饲养水平。

1.3 促进了肉牛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湖南围绕龙头建基地,建设基地抓大户,目前,已建立了35个草食动物生物基地。2003年的肉牛养殖基地县的肉牛出栏总量达到了75万头,占全省邮栏总量的45%。同时,一些龙头企业采取联基地、育大户的发展模式,与大户签订

购销合同,免费提供技术、优质种牛等服务,培植年饲养100头以上的育肥大户283户,年出栏肉牛28万头,其中优质肉牛4万头。

1.4 推进了肉牛饲料饲草业的发展

肉牛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肉牛饲料饲草业的发展。目前,湖南省在肉牛养殖基地推广了黑麦草、矮象草、桂牧一号、皇竹草等一批高产优质牧草,利用冬闲田种草30万亩,改良天然草场70万亩,建立人工草场58万亩,建成牧草种子繁育基地2.56万亩,完成退耕还草面积75000亩,稻田改为种植饲料玉米50万亩,氨化秸秆100多万吨,青贮饲料200万吨。此外,肉牛专用饲料生产也得到快速发展。

1.5 提高了肉牛及其制品的产品质量

一方面,龙头企业在主要肉牛养殖基地、育肥场采取标准化、无害化生产,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提高了肉牛饲养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肉牛的屠审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采用全封闭的现代化分割生产屠宰流水生产线,采用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质量控制,生产的鲜牛肉及其制品,能达到卫生标准要求,提高市场竞争力。湖南省肉牛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2.1网络发展模式

慈利县以南滩天然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与农户签订联合发展协议,每个农户只要交10元钱即可成为公司的网络会员。公司为网络会员饲养的湘西黄牛提供建立档案、注射疫苗、品改配种、疫病防治、饲料购置、信贷担保、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做到“四统一”,即由公司统一向保险公司投保,每头牛保险金1000元;统一帮助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农户凭入网合同,可从银行贷款5000元;统一向农户提供品种改良;统一养殖技术和兽药、草种、防疫、饲料等服务。网络建起后,慈利县已有3514个养殖农户加入了网络。网络为农户供应良种母牛370头、良种公牛16头,引进西门塔尔牛等颗粒精液和细管精液4600颗,建立了40个冷配网点,完成配种2150胎次。在南滩天然牧业公司的推动下,全县涌现出养殖牛10-50头的专业户291户,50-100头的专业户186户,100头以上的46户。

2.2 技术服务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公司设立固定的养殖基地,主动为养殖基地提供技术服务。定期组织基地的养殖大户和专业技术人员举办技术培训班,发放养殖技术资料。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服务,为养殖户提供品改、饲草栽培、牧草青贮、疫病防治、科学催肥等技术,扶持养殖大户,建立示范基地。加华公司在汨罗县建立的肉牛养殖基地,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350多次,培训养殖农户4200户,发放养殖技术资料6万多份,建立了两个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基地示范乡镇达10个,发展了一批规模养殖大户。屈子祠镇的楚天牧业公司,投资200万元,建立高标准牛舍4幢,购进良种肉牛400头。黄金乡牧业公司投资600万元,引进优质良种牛640头。清泉村农民吴道富,养殖肉牛120头。全市去年出栏牛

1.96万头,今年又引进良种扣8200头,新增肉牛养殖户2000多户。

2.3 订单合作模式

涟源天华牧业公司与重点养殖基地的养殖户签订肉牛购销合同,负责养殖户的生产技术支持和商品肉牛收购,既解决养殖户的技术困难,又帮助他们消除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伏口、湄江的4个省级贫困村,通过与天华牧业签订“订单养殖”合同,去年发展养牛户200多户,农户户均增收500多元。白马镇在天华牧业的带动下,发展肉牛养殖户1357户,农民增收110多万元。全县通过公司的“订单合作模式”,仅去年1年时间,饲养肉牛50头以上的专业大户发展到500多户,其中100头以上的基地和大户90多个。湖南省推进肉牛产业化的启示

3.1 产业化发展必须推进肉牛加工业发展

我省肉牛发展的最大薄弱环节,是肉牛产品加工业滞后,肉牛产品加工产值仅占肉牛业总产值的9.8%,世界发达国家肉牛产品加工值占肉牛业产值的比重高达70%以上。加华公司在肉牛产业化发展中,紧扣加工环节,既提高肉牛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产品升级升值,又解决肉牛生产销售的后顾之忧,刺激产业发展,有效突破了传统产业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由此可见,实现肉牛业产业化发展关键是肉牛产品的加工化。一方面,要在畜禽产品主产区挖掘传统加工工艺,做大做强现有的中小型加工企业,通过股份、联合、兼并等形式,帮助民间作坊式的小型加工走出“深闺”,发展成为能带动一方产业的龙头加工企业。另一方面,要通过提供用水、用电、用地、优惠税费、信贷支持等形式,创造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也同行业的龙头加工企业合营、合作,发展一批龙头加工企业,推动肉牛产业化发展。

3.2 产业化发展必须走“公司加基地联农户”的发展路子

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需要有固定的生产基地、稳定的原料来源,农户生产的畜禽产品要有畅通的销售渠道,这对互为依托的生产主体决定了肉牛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必须是“公司加基地联农户”。加华公司建立的11个生产基地县,无论是“品改网络发展模式”、“技术服务发展模式”,还昌“大户培育发展模式”,虽然其扶持方式和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公司与基地与农户的联系非常紧密,形成了“公司加基地联农户”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这说明,在畜牧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既要尊重农户生产自主树,让其在统一的区域布局、协调分工原则下,自主决策,自由经营,自负盈亏。又要通过“公司加基地联农户”的形式,把各经营主体有机结合起来,以产业链或产业体系的“有机整体”形式合作化经营、一体化经营。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即使同是“公司加基地联农户”的生产模式,在扶持和联系的侧重点上,也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发展基础、不同养殖对象,因地制宜选择具体的合作方式、方法,不可简单地一刀切。

3.3 产业化发展必须注重优化发展环境

加华公司是由业外资金引进而来的,为引进加华公司,汨罗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班子实行“一块牌子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式服务”,主动为

加华公司办理审批手续,解决困难。公司从2001年8月批准立项到现在,虽不到3年时间,但已建立了11个固定的生产基地县。从基地县的肉牛产业发展来看,汨罗、邵阳等县(市)均相继制定了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性文件,对肉牛业发展给予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惠与支持,为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提供了保障。因此,推进肉牛业产业化,要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服务农民,就是服务龙头企业”的思想,把优化发展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多形式、全方位扶持龙头企业、扶持养殖大户。

3.4 产业化发展必须注重提高科技水平

在肉牛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与全国一流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从一开始就高起点发展,高标准生产,对养殖基地和养殖户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生产模式,加强科技培训和服务,不断提高养殖户的科学饲养水平和肉牛产品珠优质率,打造了“美加华”优质牛肉系列产品,赢得了养殖户的支持,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华公司肉牛产业化的发展,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肉牛业产业化必须注重科学饲养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这既是肉牛业发展的自身需要,也是提高畜禽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打造一方知名品牌产业的需要。

第二篇:庆阳市肉牛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庆阳市肉牛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杨德智高宪儒

(甘肃省庆阳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庆阳 745000)

摘要:庆阳市肉牛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肉牛品种的繁育和杂交改良,生产没有形成规模,缺乏有影响力的龙头加工企业。应切实加强政府引导扶持,提高对肉牛产业的认识,抓好黄牛品种改良,积极探讨种草养畜结合模式、大力拓展饲料资源,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做好设宣传培训和科学养殖示范,为我市肉牛产业做贡献。关键词: 肉牛;现状;发展建议

庆阳市地处甘肃东部,黄牛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黄牛重点生产区,也是陇东地区早胜牛的原产地、集散地和主产区。近几年来,庆阳市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富民兴市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大力实施“种草养畜”工程,全力推进全市肉牛产业发展。本文就将庆阳市肉牛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1、庆阳市肉牛产业现状

2006年全市肉牛存栏43.65万头,出栏13.60万头,生产牛肉16320吨;2007年存栏49.44万头,出栏15.82万头,生产牛肉18984吨,冻精改良授配

4.445万头;2008年存栏77.56万头,出栏17.97万头,生产牛肉22400吨,冻配改良肉牛8.2万头;2009年存栏82.30万头,出栏20.33万头,生产牛肉24396吨,冻配改良肉牛9.03万头。目前全市黄牛冻配点115个,正常开展工作的有68个。

2、存在的问题

庆阳市肉牛业开发起步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肉牛品种的繁育和杂交改良,生产没有形成规模,缺乏有影响力的龙头加工企业。因此,充分利用我市资源优势,加快肉牛产业化开发和规模化生产,显得尤为迫切。

2.1生产方式落后

长期以来,我市的养牛生产主要是以农村千家万户散养为主,“养牛耕田、养猪过年”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除部分奶牛养殖相对集中形成一定规模和部分业主投资兴建的中小规模肉牛场外,全市肉牛的规模养殖非常少,规模化水平较低,肉牛总体养殖水平仍然较为落后。

2.2 发展速度较慢,基础群不足

全市肉牛发展速度缓慢,1980年全市肉牛存栏量为15.55万头,2005年存栏39.59万头,25年增加了24.04万头,平均年增加9616头,按8个县(区)计算,年均每个县年仅增加1202头。

目前,全市存栏牛10 万头以上的仅有镇原县、环县、宁县等3个县,存栏5万头以上的有华池县和合水县。肉牛多千家万户分散养殖,育肥规模不大,发展不平衡。

2.3规模养殖基础薄弱,产业化发展程度低

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金投入、技术力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规模养殖业起步晚,投入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产加销一条龙、牧工贸相结合的畜牧业生产产业链衔接不紧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

2.4牛良种化程度低,生产性能低

我市养牛历史悠久,养牛氛围浓厚,各级政府也很重视,但就总体来说,牛个体小,生产性能低,同时存在规模小、良种改良面小、覆盖率低、饲养方式落后、饲养水平差、优质改良牛品种比重小的突出问题。据调查统计,现有本地肉牛成年个体平均体重为250~300kg,日增重500g以内,一般3~4岁出栏,屠宰率30%~34%,头均产肉量近100kg,比全国平均水平147kg低50%,比世界199kg低150%,与鲁西牛、秦川牛相比,其经济性状有一定的差距。

3、主要原因

3.1观念落后,认识不到位

一是庆阳市山多塬少,山地运输主要依靠的是驴骡,山区农民忽视了养牛的重要性。二是当地牛品种退化,经济效益差,加之养牛投入大、周期长,在短时

间难以见到成效,群众不愿意饲养牛而更意愿饲养猪禽。三是相当一部分农户还是持“养牛耕田”的观念。

3.2融资能力不强,畜牧业投入严重不足

一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养殖业启动资金,有限的养殖业贷款、国家产业扶持资金和群众自筹物资远远不能满足发展规模养殖要求;二是贷款投放手续繁杂,“贷款难” 问题突出;三是优良种畜的引进推广,科技知识的宣传培训等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优良种畜无法引进推广,造成改良周期过长、生产成本增加、优势资源严重浪费;四是防疫治疗经费投入不足,动物疫病防治、检疫、检测设备简陋,手段落后,防检体系不尽完善,存在重大动物疫情隐患。

3.3畜牧业市场体系不健全

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发育不健全、运行不灵活,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联系不紧密,生产、销售的盲目性大,畜禽及其产品卖难现象普遍存在,畜产品加工业滞后,缺乏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尤其牛羊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在我市几乎处于空白,畜产品附加值提高缓慢,影响了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3.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现有的科技推广体系不能满足农户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生产与服务严重脱节,市场体系不健全,中介组织层次低,信息传输不畅。

4、对策

4.1提高对肉牛产业的认识

肉牛产业是我市的地方优势特色产业,也是适应我国入世、西部大开发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长线主导产业,还是投资风险小,农民群众乐于接受且认可的高效富民产业。加快发展肉牛产业,可以带动种植业、加工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稳步实现农民增收。政府部门应当统一思想认识,把肉牛产业作为“抓特色、抓财源、抓小康”的一件大事来抓,与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建设、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发展步伐。

4.2积极探讨种草养畜结合模式、大力拓展饲料资源

由于牛是草食家畜,能大量利用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牧草、秸秆、工农业加工副产品等,不与人类竞争粮食。因此,在充分利用好当地农副产品资源及草山

草坡资源,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人工种草,积极探索“果——草间作”、“林——草间作”、“粮——草轮作”、“牛——沼——草”、“牛——沼——果——草”等多样化生态种养模式。大力推广农作物秸杆的青贮、微贮、氨化和秸秆粉碎发酵、糖化、微贮、秸秆粉制颗粒饲料等加工处理技术。

4.3突出抓好黄牛品种改良

牛业要发展,好种是关键。必须下大力气把肉牛品改搞上去,以加快黄牛由役肉兼用型向肉用型的转变,提高黄牛品种质量和经济效益。一是抓好早胜牛的选育和提纯复壮,扩大群体规模,特别是基础母牛资源。二是大力推广黄牛冷配技术,开展杂交改良,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牛冷配网络体系,壮大牛品改员队伍,提高“三率”。三是有计划地开展黄牛的本交与鲜精配种。在边远山区,牛冷配难度大,应及时去势淘汰本地劣种公牛,采取引进异地优秀杂种公牛的办法来改良。其中以荷西(西门塔尔×荷斯坦)杂种公牛为最好。强化杂交繁育体系建设,完善良种培育、选育、引育体系,推动良种繁育市场化进程。

4.4切实加强政府引导扶持

肉牛养殖周期长,投资的风险性也就相对要大。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要把肉牛生产的发展列为议事日程,作为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项目来抓。县、乡畜牧业务主管部门要制定科学养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发到养牛大户手中,并经常到现场作指导,提高养殖大户的饲养水平,带动周围农户的养牛能力和积极性。一是要加强宣传,引导消费,扩大牛肉需求,促进肉牛生产的目的。二是要加强领导,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发展肉牛生产的积极性。重点对发展基础母牛、品种改良和草场改造等进行奖励。三是要增加投入,建立稳定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投入渠道,如黄牛改良、人工种草、秸秆养牛以及防疫补贴等经费是必不可少的。

4.5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

疫病是影响肉牛饲养和流通的制约因素之一。在加强县、乡、村防疫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改善防疫的基础条件和设备,培训提高防疫队伍的业务水平,使兽医工作人员能够适应目前人员流动大,畜产品流通量大,范围广而造成疫病控制困难的复杂局面。在重点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疫监测的基础上,做好其它疫病的防治工作,确保活畜健康和畜产品的流通。建立健全完善的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

报和应急处理机制,强化疫情监测和报告、产地检疫及流通环节中的监督检查,严防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切实做好动物免疫标识、兽药饲料的监察工作,规范兽药饲料市场。

4.6宣传培训,做好科学养殖示范

积极推广科学养牛新技术,要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从改厩入手,推广驱虫、补饲、杂交改良、犊牛饲养、瘦牛育肥、疫病防治和草料青贮、氨化等一系列的规范技术,提高养牛的综合效益。扶持建立一批科学养牛示范村、示范户,使暖棚养畜、畜种改良、饲草种植、疫病防治等畜牧业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有效提高科技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率、转化率和贡献率。

作者简介:杨德智(1978-),男,硕士研究生,甘肃镇原人,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研究。E-mail:gs_yangdezhi@126.com

第三篇:筠连县肉牛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筠连县肉牛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筠连县政府课题组

“十一五”期间,筠连县肉牛业产值以每年12%左右速度快速增长,至2008年,全县年出栏肉牛3.923万头,创产值11769万元,占当年整个畜牧业产值的13.8%,肉牛业已经成为仅次于养猪业的畜牧业第二支柱产业。肉牛产业的发展势头以及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做强做大筠连县肉牛产业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2008年筠连县牛存栏7.417万头,其中黄牛存栏5.794万头,水牛存栏1.623万头。存栏黄牛中能繁黄母牛为4.68万头,能繁黄母牛的存栏数约占全宜宾总数的51%。

(一)肉牛饲养及管理情况。筠连县养牛业是为满足农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饲养普遍而分散,基本都是农户1头或几头小规模分散饲养,以南部山区相对较多,管理粗放,品种退化严重。长期以来,农民视养牛为副业,饲养管理粗放,圈舍简陋,卫生条件很差,饲料低劣等,尤其忽视品种的选育改良,野交滥配现象突出,造成牛的品种退化严重,生产性能降低。

(二)肉牛产业化发展现状。筠连县地处边远贫困山区,农民群众思想观念比较落后,长期以来,农民主要把养牛作为役力来发展,只有淘汰的老残牛等才作为商品肉牛,养牛业的商品化程度低,经济效益未得到有效发挥。同时,交通信息闭塞、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着肉牛养殖业的发展,从长远看,筠连县肉牛养殖业必须走产业化经营道路。

近年来,筠连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制定了在境内南部山区建成十万头优质肉牛产业带的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黄改重点村、示范村建设为抓手,推广品种改良技术,实施优质肉牛基地建设,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示范带动作用的肉牛养殖专业村、户,为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肉牛产业发展潜力

(一)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筠连肉牛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开发筠连黄牛资源为基础,以黄牛品种改良(以筠连黄牛为母本,引进西门塔尔牛或利木赞牛冻精,采用人工授精生产杂交牛的一种方式)为先导,以提高筠连肉牛业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产供销、牧工商、技工贸等一体化经营的原则,发展具有特色的产业化组织,形成了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的新格局,重点建立起了辐射能力强、带动影响大的龙头企业以及科学的产业组织链、合理的利益分配体制。抓好肉牛产业化建设工作是筠连县充分利用和开发资源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高肉牛业经济效益的需要,也是国内国际市场发展的要求和机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正在发生改变,牛肉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大,同时我国加入WTO后,牛肉产品还有较大的涨价空间,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二)能繁黄母牛资源充足。能繁黄母牛达4.68万头,为实施黄牛品种改良,生产优质杂交肉牛,实现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可靠基础。

(三)品种改良优势明显。筠连县从1998年开始推广黄牛细管冷配改良技术,引进世界优秀的肉、役、乳兼用黄牛品种——西门塔尔牛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所产的西杂牛显现了优越的杂种特性,与本地黄母牛比较,具有初生重提高,长势加快,肉质更好,适口性更强,肉、役、乳兼用性能好等优势,西杂公牛1.5—2岁龄即可出栏,体重一般达400kg左右,售价现价4000—5000元,效益比本地黄牛提高1倍以上。在省、市的支持下,筠连县已在18个镇乡建立了黄牛改良站,配备输精技术人员,黄牛改良技术已被广大干群所接受,黄改工作正在全县铺开,为肉牛业发展提供了最关键的技术保证。

(四)饲草资源丰富。筠连县地处亚热带气候区,饲草、饲料资源丰富,适宜于发展肉牛。据畜牧部门测算,全县可载畜量达17万个牛单位,目前牛羊饲养总量尚不足8万个牛单位,还有近10万个牛单位的潜力可挖。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进一步实施,给肉牛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五)发展肉牛产业的政策机遇。省畜牧局从1998年起就把筠连县列为全省14个黄牛改良项目县之一,2000年又列为全省48个肉牛良繁体系建设项目县之一;市政府正在规划建设筠连优质肉牛基地。目前,筠连县已把肉牛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项目之一,摆上了重要工作日程。县委、政府制定了全县肉牛产业化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并实行领导责任制和风险保证金管理。各镇乡和畜牧部门也根据县上的要求,明确了任务和职责,狠抓措施落实。

三、肉牛产业发展目标

综合分析资源情况、技术状况、市场形势及发展现状等因素,筠连县“十一五”期间肉牛业发展可实现下列目标。

(一)存栏基数增大,能繁母牛品质提高。计划牛的存栏量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从2008年的7.417万头增长到2010年的10万头,能繁黄母牛从2008年的4.68万头增长到2010年的5.38万头,其中包括优质西杂黄母牛1.06万头。

(二)出栏量增加,逐步实现以出栏优质肉牛为主。年出栏头数以12%的速度增加,计划从2008年的3.92万头增长到2010年的4.95万头(其中包括优质杂交肉牛1万头)。

(三)产值收入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肉牛产值以每年27%左右的速度增加,计划从2008年的11769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19500万元。通过提高肉牛品质,使牛的头平产值从2008年的3000元增长到2010年的3600元。

(四)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效果明显。预计肉牛业为全县农民创收从2008年的11769万元(人均350元)增加到2010年的19500万元(人均580元)。

(五)肉牛业在畜牧业和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经过3年的大力发展,预计到2010年,肉牛业产值可占整个畜牧业产值的25%左右占农业总产值的13%左右,肉牛业真正成为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四、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上还存在差距。近年来,虽然全县各级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干部群众对肉牛业发展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对肉牛业发展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思路不清、措施办法落实不够等问题。特别是对基层群众的宣传工作还不够深入,群众抓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二)养牛户资金投入困难。养牛业是一项投资较大的产业,农民要进行规模发展,单靠自身投资十分困难,盼望财政、信贷等给予资金支持。虽然筠连县财政近牛对养牛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有了较大的增加,但仍存在较大差距。信贷资金又手续繁锁,抵押不好解决很难落实到位。如联合乡革新村一位郭姓农户,2000年秋种植黑麦草25亩,计划贷扶贫款3万元养牛30头,但因找不到抵押,贷款无法到位,导致预期目标搁浅。

(三)技术力量薄弱。一是人员素质低。216名基层畜牧兽医站人员60岁以上的就占45名,中专以上文化的仅86名;二是职工薪酬无保障。只有39人属全民身份,享受财政差额工资,其余人员均为自找自食的集体人员,配种人员的报酬得不到保障;三是技术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办公地点;四是工作经费缺乏,业务工作难以开展。五是兽医体制改革进程缓慢,造成人心不稳,工作动力不够,积极性差。

(四)缺少加工龙头企业的拉动。2002年以前,金牛公司与筠连县签订了共建优质肉牛基地的协议,但后来金牛公司转换了经营方向。目前筠连县肉牛业加工环节出现断链,缺乏拉动效应。

(五)专业大户数量少,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由于基地建设工作刚起步,专业大户的发展数量少、规模小、功能弱,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五、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稳定完善扶持政策,引导农业投资向肉牛产业倾斜。

肉牛产业是一个投入巨大、周期较长、产业链复杂的产业,只有在制订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坚持长期不懈科学发展才能取得持久效益。各级党委政府应在肉牛业发展上制定一些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包括专业技术干部在内的各类人员技术服务和各种经济成分投资从事肉牛产业开发,特别要在发展资金上给予财政支持,按照以农户投入为主体、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投入为补充的要求,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新技术推广和扶建专业示范户等,信贷资金要切实简化程序,推行小额信贷和信用担保等,使信贷资金真正落到实处。

(二)强化科技进步,提升科技含量,促进生产方式转变。

一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不断扩大良种覆盖面。切实加强肉牛的改良及配种技术宣传,转变农户的观念和传统养牛方法,不断完善肉牛冻改服务网络,努力扩大优质肉牛良种覆盖面。二是推广普及品种改良技术。加大培训力度,让农民充分掌握母牛发情鉴定技术和肉牛养殖技术,提高畜牧兽医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受孕率。可用西门塔尔牛改良本地黄牛,然后用利木赞或其他优质品种对西杂母牛配种,生产肉用性能更好的三元杂交肉牛。同时,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好的优势,瞄准国际市场,改善饲养技术,高起点地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三是推广科学饲养方式,大力拓展饲料资源。大力推广种草养畜技术,引进先进的饲料加工技术和设备,做好饲料的加工和储备工作;积极探讨林、草、牧结合模式,退耕还林还草,林草结合、草粮结合,既可为肉牛生产提供优质牧草,又可绿化土地、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应树立“草就是粮食”、“草就是肉”的观念,走以“畜牧换粮食”的路子。林业和畜牧部门在退耕还林还草上要研究结合方案,安排足够的计划面积用于肉牛产业化的发展。

(三)引进和培植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建立多样化经营模式。

一是“公司+农户”模式。引导兴办专业公司,建立以公司为龙头,以肉牛饲养专业户、贩运户为基础的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公司为肉牛饲养户提供良种、饲料、技术、防疫、资金;销售实行配套服务,走专业公司加农户一体化发展之路。二是“畜产品加工厂+农户”模式。以畜产品加工厂为龙头、农户为龙身、产业派生的多种经营为龙尾,组建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型经济产业链,走“龙头企业+农户”的肉牛产业一体化发展之路。三是“协会+农户”模式。建立专业协会,通过经济手段,将农户联合起来,对内加强管理,对外开拓市场,融生产、加工、流通为一体,走“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制)+农户”的肉牛产业一体化发展之路。四是“大户+农户”模式。发挥专业户、重大户能人作用,发挥其有经营谋略、有经营门路、生产规模效益好的优势,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村组连成片,走“大户+农户”的肉牛产业一体化之路。

(六)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促进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保护政策机制。对肉牛产业化经营中的专业户、重大户、私营经济、个体户等给予保护和支持,减轻各种不应缴纳的税费;打击破坏和侵吞财产、利益的人与事;对肉牛产业化经营中需要扩大生产、加工规模的实行“两个优先”的原则:即对小城镇中发展肉牛产业化的大户,优先纳入城市统筹规划;对农村需要扩大发展农户应优先解决土地问题。二是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辅助,业主投入为重点,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以加大对肉牛产业的投入。三是建立市场机制。应本着“谁投资,谁受益,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在有条件的乡镇开办肉牛产品初级市场,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开办活畜交易市场,在交通枢纽的集镇建设产品专业市场。在市外、省外鼓励营销实体和营销大户开辟销售网点,采取代购代销、联购联销、联购分销等方式。以获取活畜牛和产品经营的最大效益。四是建立经营机制。按照“兼顾各方利益,重点保护农户利益”原则,让龙头企业把部分好处让给农民,促进畜牧生产迅速发展;加工企业将获得的增值利润返还一部分给农户发展生产,并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使农户不担心“卖难”、加工企业不担心“买难”问题;处理好产业组织内部利益的合理分配,实现以经济效益为纽带,互惠互利,共谋发展。

第四篇:优质肉牛产业化发展项目筹备情况工作总结

优质肉牛产业化发展项目筹备情况工作总结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优质肉牛产业化发展项目筹备情况工作总结2010-06-27 22:45:5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优质肉牛产业化发展项目筹备情况工作总结优质肉牛产业化发展项目筹备情况工作总结(2)区委、区政府:

甘肃省具有发展特色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农业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于是2006年初,农牧厅党组分析研究决定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及其管理理念,加大对全省农业的投入。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对此也高度重视,并经双方共同努力,成立了有双方主要领导参加的甘肃省农业开发性金融合作领导小

组。作为投资和担保主体的甘肃明德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甘肃陇塬农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注册,并通过了国家开发行组织的信用评级。7月13日正式在宁卧庄宾馆召开座谈会并签署了合作协议。

座谈会之后,我们便着手捕捉、搜集有关方面的信息,并多次和省厅一些重要处室的领导接触沟通,密切关注此项资金的运作动态。2006年10月10日,省农牧厅在永昌县召开了全省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现场会,会上农牧厅厅长就今后几年全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做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今后几年,省农牧厅将利用10亿元国家开发行政策性资金扶持全省畜牧业发展及标准化小区建设。

永昌会议后,我们深感到我区发展畜牧业的机遇已到,于是立即着手,多次争取机会找武厅长专题汇报我区畜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在我们的多次争取下,武厅长同意10月底来我区现场查看,对此,我们高度重视,马上给区政府领导汇报,并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我们精心选点,布点,将我区畜牧业发展的亮点一一展示给省领导查看,此行得到了武厅长一行的高度赞同。初步同意倾斜资金对我区畜牧业给以扶持。之后,我们立即安排专人负责,尽快编写了《**区利用国家开发行资金扶持畜牧产业化的项目申报书》。分别呈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和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审稿,随后我们再次同区委原书记王立泰、区长王洁岚一同前往省农牧厅争取立项。

在省畜牧兽医总站的大力支持下,11月7日在省农牧厅武厅长主持召开了关于我区发展肉牛产业的专题汇报会议,区上主要领导汇报了我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发展畜牧产业化的信心和决心,并就利用国家开发行资金发展肉牛产业试点项目在我区实施,当场拍板承诺了八项优惠政策,武厅长听完汇报后征求了省厅几位厅长、处长的意见和建议,认为我区地方党政领导对此项工作很重视,思路清,信心足,决心大,当即宣布:**区肉牛产业化养殖基地开发试点项目启动。并由省畜牧兽医总站全力支持配合做试点规划的编制。

从11月14日起,我局召开了系统副科级以上领导会议,传达了省上专题会议精神,要求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同时专门安排布署此项目的启动运行,至目前共做了以下几项基础性前期工作。

一是经请示区委、政府领导同意,成立了**区肉牛产业标准化基地开发项目领导小组。

二是成立了项目办公室,抽调了工作人员。

三是制定下发了《**区母牛存栏摸底表》,要求挨社逐户统计母牛存栏数,进一步摸清家底。

四是编制初拟的《**市**区优质肉牛产业化发展项目规划》已上交省畜牧

总站专家审阅后三易其稿,已基本定稿,待专家评审通过。

实施该项目的下一步打算及思路。

该项目规划的制定是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要求,以农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和科技推动力,坚持多元驱动手段,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以西门塔尔改良杂种牛为主的优质肉牛生产,以畜牧业增效、农户增收为目的,建成以**区为中心的全省规模化、产业化的优质肉牛基地,实现特色优质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的安全生产、加工、销售,推动我区乃至全省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优质肉牛产业化项目实施主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着手:

(1)优质肉牛良种服务体系建设;

(2)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建设;

(3)龙头企业体系建设;

(4)饲草料体系建设;

(5)市场体系建设。

项目经过五年的建设,优质肉牛年饲养达60万头,出栏达到23万头,规划期内投入资金134910万元,其中开发行贷款51800万元,自筹资金83110万元。完成“个、十、百、千、万” 工程,即:

个——建成1个年屠宰加工肉牛20万头规模的屠宰及精深加工企业;

十——建成10个千头肉牛育肥场,达到年出栏10000头以上;

百——建成100个肉牛育肥小区,年出栏12万头以上;

千——建成1000个百头肉牛育肥场,年出栏10万头以上;

万——发展20000户饲养5头以上适龄母牛繁育大户,建立起稳定的“河西肉牛”新类群基础母牛选育群2000头,核心群300头。

该项目计划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基础建设阶段(2007—2009年),按照扶优扶强,分步实施

第五篇:优质肉牛产业化发展项目筹备情况工作总结

区委、区政府:

甘肃省具有发展特色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农业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于是xx年初,农牧厅党组分析研究决定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及其管理理念,加大对全省农业的投入。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对此也高度重视,并经双方共同努力,成立了有双方主要领导参加的甘肃省农业开发性金融合作领导小组。作为投资和担保主体的甘肃明德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甘肃陇塬农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注册,并通过了国家开发行组织的信用评级。7月13日正式在宁卧庄宾馆召开座谈会并签署了合作协议。

座谈会之后,我们便着手捕捉、搜集有关方面的信息,并多次和省厅一些重要处室的领导接触沟通,密切关注此项资金的运作动态。xx年10月10日,省农牧厅在永昌县召开了全省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现场会,会上农牧厅厅长就今后几年全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做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今后几年,省农牧厅将利用10亿元国家开发行政策性资金扶持全省畜牧业发展及标准化小区建设。

永昌会议后,我们深感到我区发展畜牧业的机遇已到,于是立即着手,多次争取机会找武厅长专题汇报我区畜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在我们的多次争取下,武厅长同意10月底来我区现场查看,对此,我们高度重视,马上给区政府领导汇报,并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我们精心选点,布点,将我区畜牧业发展的亮点一一展示给省领导查看,此行得到了武厅长一行的高度赞同。初步同意倾斜资金对我区畜牧业给以扶持。之后,我们立即安排专人负责,尽快编写了《**区利用国家开发行资金扶持畜牧产业化的项目申报书》。分别呈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和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审稿,随后我们再次同区委原书记王立泰、区长王洁岚一同前往省农牧厅争取立项。

在省畜牧兽医总站的大力支持下,11月7日在省农牧厅武厅长主持召开了关于我区发展肉牛产业的专题汇报会议,区上主要领导汇报了我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发展畜牧产业化的信心和决心,并就利用国家开发行资金发展肉牛产业试点项目在我区实施,当场拍板承诺了八项优惠政策,武厅长听完汇报后征求了省厅几位厅长、处长的意见和建议,认为我区地方党政领导对此项工作很重视,思路清,信心足,决心大,当即宣布:**区肉牛产业化养殖基地开发试点项目启动。并由省畜牧兽医总站全力支持配合做试点规划的编制。

从11月14日起,我局召开了系统副科级以上领导会议,传达了省上专题会议精神,要求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同时专门安排布署此项目的启动运行,至目前共做了以下几项基础性前期工作。

一是经请示区委、政府领导同意,成立了**区肉牛产业标准化基地开发项目领导小组。

二是成立了项目办公室,抽调了工作人员。

三是制定下发了《**区母牛存栏摸底表》,要求挨社逐户统计母牛存栏数,进一步摸清家底。

四是编制初拟的《**市**区优质肉牛产业化发展项目规划》已上交省畜牧总站专家审阅后三易其稿,已基本定稿,待专家评审通过。

实施该项目的下一步打算及思路。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该项目规划的制定是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要求,以农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和科技推动力,坚持多元驱动手段,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以西门塔尔改良杂种牛为主的优质肉牛生产,以畜牧业增效、农户增收为目的,建成以**区为中心的全省规模化、产业化的优质肉牛基地,实现特色优质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的安全生产、加工、销售,推动我区乃至全省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优质肉牛产业化项目实施主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着手:

(1)优质肉牛良种服务体系建设;

(2)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建设;

(3)龙头企业体系建设;

(4)饲草料体系建设;

(5)市场体系建设。

项目经过五年的建设,优质肉牛年饲养达60万头,出栏达到23万头,规划期内投入资金134910万元,其中开发行贷款51800万元,自筹资金83110万元。完成“个、十、百、千、万” 工程,即:

十——建成10个千头肉牛育肥场,达到年出栏10000头以上;

千——建成1000个百头肉牛育肥场,年出栏10万头以上;

万——发展xx0户饲养5头以上适龄母牛繁育大户,建立起稳定的“河西肉牛”新类群基础母牛选育群xx头,核心群300头。

下载湖南省肉牛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与启示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省肉牛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与启示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茶叶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茶叶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 茶叶作为XXX县五大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已经成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本文在全面总结了XXX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宜章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研究

    宜章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研究 作者:范样平文章来源:宜章统计局更新时间:2012-5-24 宜章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宜章县始终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摆在首位,坚持科学农业化......

    肉牛产业化立项建议书(xiexiebang推荐)

    甘洛县绿海肉(奶)牛养殖示范场项目建议书一、慨况甘洛县地处凉山州北部,以彝、汉、藏等民族为主,多民族杂居,是中纪委定点联系扶贫的国定贫困县。种植业主产玉米、黄豆、洋芋、荞......

    思源公司肉牛产业化项目简介

    江苏思源养殖有限公司高档肉牛产业化 项目诚邀国内外投资商与合作伙伴1、公司基本情况 江苏思源养殖有限公司位于国际主义英雄杨根思的故乡—泰兴市根思乡,2010年10月筹建,注......

    优质肉牛产业化发展项目筹备情况工作总结(共5篇)

    优质肉牛产业化发展项目筹备情况工作总结 区委、区政府: XX省具有发展特色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农业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于是xx年初,农牧厅党组分析......

    农业产业化调查与思考

    零陵区凼底乡农业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凼底乡人民政府乡长全永红(2009年11月5日)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

    国外农业产业化经验与启示

    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及启示郭生河(龙岩市农业学校福建龙岩364000)摘要:农业产业化是目前世界农业发展的共同趋势,本文列举了美国等国家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通过分析,对如何提......

    双柏县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

    双柏县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 双柏县农业局 (二00八年十一月十五日) 2008年11月14日,双柏县人民政府转来了《农工党楚雄州委关于报送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