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的训练逐渐形成的
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的训练逐渐形成的,而阅读能力又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基本的能力,它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因此,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事关语文教学及各科教学的重要问题,值得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认真研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导督“查”与“读”
“查”,即语文教师积极指导督促学生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扫清阻拦学生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文字障碍,从而帮助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语体文和文言文的文字意义较为艰深,语言障碍较大,不扫除这些语言障碍,便不能真正读懂一篇文章的内容。“读”,即语文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所要学习的文章。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可采用示范朗读、学生示范朗读、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等方式。教师通过导督以上的“查”与“读”活动,使学生对文章的基本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为学生阅读文章后答题打下了一个初步的基础。
二、坚持复述文章内容
“复述文章内容”就是学生在“查”与“读”之后,按照文章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文章内容的一种阅读能力训练模式。具体来说有以下方式:
1.详细复述,即要求学生按照文章的原意全面细致地讲述;
2.扼要复述,即要求学生用概括而简洁的语言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创造性复述,这是一种较高要求的讲述方式,适合于中学较高年级的学生。在这种讲述训练中,或改变文章的人称进行讲述,或改变文章的角度进行讲述,或换成另一种体裁进行讲述,或对文章内容进行扩充„„形式多样,自由灵活。然而,不管如何改变复述方式,都要对文章进行一点评论。
语文教师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以上各种阅读复述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理解文意和阅读后答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但仅凭几节语文课,就想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这是很难的,也是不可能的。有人曾说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必须促进课内外的有效衔接。一是要带领学生直接走进生活去体验、感悟、印证。要教育学生一个大语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这就是语文,让他们清楚语文无处不在,只要用心,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语文学生。二是要广泛涉猎。仅仅靠教材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会有阅读能力提高的可能。鲁迅说过:“大可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对这一点是有着广泛的共识的。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就充分体现这一点,并作了规定: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名著推荐与阅读”中列出了多部古今中外名著。
第二篇:通过网络学习,提高教学能力
传统教研活动有其局限性,依托教研博客开展集体备课、同伴互助、课题研讨、专家引领、自我反思 等网络教研活动,拓展了教师合作教研的空间与时间,丰富了教学研究的内容,转变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方式与行为。传统的教学研究活动有时间与地点的局限性,还必须有专人组织。由于小学教师日常工作都很繁忙,除了学校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外,教师很少有时间集中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尽管学校倡导教师间的团结互助,但由于缺少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无法及时沟通,时间一久,教师间进行合作教研的氛围就受到影响,真正合作的也就少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走入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基于网络的学习、交流方式也正在被更多的人熟悉、接受并利用。在学校常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教研博客开展网络学习与各类教研活动,将成为弥补传统教研缺陷的有效形式。
一、网上“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学校常规教研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平时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时间短,许多问题无法深入研讨,因此,我们在平时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借助“教研博客”这个平台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网上集体备课采用“一人主备、多人研讨、反复研磨、最终定稿”的方式。各年级组备 课组教师根据学科备课组长安排的内容,精心备课,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初稿发布到备课组的“博客圈子”上。其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线研读,参与网上研讨活动,发帖回复修改意见。具体负责人根据大家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再上传到“博客圈子”上供大家参考。这样的网络集体备课,较传统集体备课拓展了教师研究的时间与空间、实现了交流对象的角色平等、交流机会的充分均衡。同时,教师经过多次这样的“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创造”过程,将日常教 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真正融为了一体,形成 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教师也由单纯的教学 者逐渐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二、网上“同伴互助”平时听课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听完某教师的课后,本想及时与被听课教师交流,但遇到有课错失这个机会,下次碰到往往没有了再交流的欲望,久而久之,同伴之间的交流也就流于形式。借助“教研博客”能有效弥补这种不足。平时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把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写成博客,上传到网上与被听课教师共同研讨,分享教学智慧及经验、研讨教学方法,以达到互相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学校利用视频、音频、文本等多媒体手段也可向教师 呈现教学研究的内容,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我们把上课的录像上传到网上,充分利用网络合作教研平台开展教师上网观课、网上评课议课活动,从而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网上“课题研讨”课题引领是合作教研的另一种有效形式。针对不同科 组与不同课题,在网上建立各课题组的“博客圈子”。各课题组每学期都制订课题研究计划、解决的问题与研究主题,课题组成员按照计划开展研究,及时把平时的研究体会写成博客上传到网上;课题负责人也可以通过网上发布邀请,开展如课例研讨、问题探究等专项论坛。教师通过博客谈所思、所想,大家畅所欲言,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也不受权威的影响,真正实现了平等对话与互动交流,同时,也为课题结题准备了第一手研究资料。
四、网上“专家引领”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都会有许多困惑,如果这些问题或困惑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教师教 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教学能力强的教师组成专家组。每位专家组成员都建立自己的个人博客。教学实践中,教师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向专家请教,及时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引领教学研究方向,提高研究的层次与水平。
五、网上“自我反思” 教学过程中,教师肯定有许多想法与困惑。一般情况下,由于习惯或其它原因,教师没有把这些东西记下来,时间久了也就忘记了,就算有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没有交流平台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不利于教师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创设“教研博客”这一个平台,教师就可以通过“教研博客” 及时记录所思所想。教师在撰写博客的过程中,不但自己的教研能力与水平提高了,也能给同伴提供可借鉴的案例,加强教师间的互动交流。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是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手段和形式是多样化的。这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合作教研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多媒体化等特点。学校开展网络教研以来,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较高,80%以上的教师有了自己的博客,大部分教师参与了讨论与交流,教师能及时上网关注教育教学的信息及讨论交流的情况。
第三篇:作文教学中学生点题能力训练引发的思维浪花
作文教学中学生点题能力训练引发的思维浪花
背景:
作文教学历来是个难题。“快乐作文法”“作文教学生活化”等都是说起来容易,真正落实起来非常困难。而多阅读多练笔对不会写作文的学生来说也多半是空话,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不喜欢语文或者没有好的语文学习方法的学生。他们本身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就不浓。多看多写也很难得到质的收获。学生写作水平提高不快,作文教学的效果不明显,不会写的学生还是不会写。因此,对学生作文训练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就一直困绕着我。我常常想: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便操作的办法让大部分学生比较快速地提高写作能力呢?
案例描述:
前段时间我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语文阶段性检测,为我了解学生临场作文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那次作文的内容是半命题作文“分享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我发现有许多学生点题能力很差。有的学生本来作文题目定为“分享母爱”,文章内容却只写母..亲给予他关心和爱护,结果成了一篇他“享受母爱”的文章,内容与题目没有很好的统一起..来。有的学生作文题目补充得不错,定为“分享黎明的曙光”,很有诗意。可在文章中对这个美妙的富有诗意、极具内涵的“黎明曙光”却没有画龙点睛式的语句揭示其与人分享的内涵。
„„
如何提高学生点题能力呢? 我在讲评完这次的作文后,布置学生根据我讲评的意见认真地修改,并尝试着说了一句:“不会点题的同学请在你的作文中用红笔划出你自己认为点题的句子,并在边上的空白处写个简评‘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我没有想到我的不经意的一句话竟“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重阅学生的修改作文时,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们的点题都做得比以前好。那位写《分享母爱》的同学紧紧扣住题目,对叙述的事件作了修改,并在文章结尾处这样写道:“母爱就像温暖的阳光,总是那样的无私,无时无刻不洒射在我们的身上。我们这些年轻的幼苗正是在伟大的母爱的无微不至的呵护下茁壮成长的。我愿意把母亲的无私的阳光奉献给我的朋友,我们大家都来感受这人间最美的情感吧。”学生在旁批处这样点评道:“把母爱比喻成阳光,赞颂母爱。我们每个人都感受最美丽的母爱就像分享温暖的阳光一样。我还愿意把自己以前感受不深的母爱写出来,让别人也来和我一起分享我的母爱。这句话就是我这篇文章的点题句。”这位学生事后跟我说,我以前写作文,总是感觉文章很散乱。现在这样修改,我心中有了一个写作的方向。
《分享黎明的曙光》一文作者也作了这样的点题:“梁老师的谆谆细语就是那黎明前的曙光,指引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向辉煌。他对别人的关心,我看在眼里;他对我的慈爱,我记在心里。事物因欣赏而美丽,黎明的曙光因分享而更加明亮。我不要独自享受这份美丽,我要让所有的人都能和我一起分享我的恩师的浓浓情意。”这位学生这样点评道:“黎明的曙光指班主任梁老师对我们的关爱,这份关爱是需要我们所有的学生来共同分享的。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欣赏。”
更可喜的是有位同学还在自己的文章的巧妙铺垫之处也作了旁批:“此处写父亲的反常是为了引出下文父亲因要外出奔波而对我的担心,烘托了父亲对我的关爱。”他这样一个举措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能不能在作文训练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妙之处也作上旁批呢?如果每次作文训练都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某项表达技巧的训练,应该是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指导真正得到落实的。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就存在一个如何落实的问题。老师的写作指导和学生的作文训练之间需要有一个联结点。而学生在习作中对自己的文章进行点评正是我们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一个很好的抓手。
教师要研究教法,而教法正应该从学法中来。教师如果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无疑是很有裨益的。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采用教学策略的依据应该是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照这样的教学理念来组织学生学习语文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学生自己点评习作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可以更好地促成他们自主学习,对写作的积极态度、表达的技巧可以更好地内化。这对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和自我反思也是很有利的。学生是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
专家点评: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难点。作者对此深有感触,所以,能在作文教学中明察秋毫,积极捕捉学生在学生中的创造性的发现,并以此来积极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困惑,提高自己的作文教学水平,这便是教学相长,这便是反思教学。教师教学中的很多困惑往往来源于自我封闭,走不出教师教的圈子,而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的学。也许,作者今后教学中的困惑可以更多地从学生的学习中寻找到理想的答案。这就给我们其他老师一个很好的借鉴。
在这堂课里,“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作文教学的效果不是老师讲了多少,也不是学生写了多少,而是老师点拨了多少,学生学到了多少,感悟了多少。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让学生感悟到了作文点题的重要性,感悟到了自己修改作文的妙处。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上一个大台阶。
第四篇:《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让学生找回自信;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搭建创新的平台;坚持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加强校企合作,创造更多的实际环境等手段。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理实一体化;校企合作
中职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其不仅要传授传统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在实际生产中,如何使工序更简单、工艺更合理、工效更高、产品质量更好、成本更低,如何改善劳动环境、节能环保。无数的课题有待我们去发现,去解决。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尤为重要。中职专业课理论、实践、生产相结合,那么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结合《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教学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尊重和爱护学生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尊重和爱护学生是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成绩较低,在初中学习阶段大多是班级的后进生,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这就要求教师更加关爱学生,在课堂教学和课余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鼓励、尊重与信任,让学习生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懂得自尊自爱,在职业中学的学习生活中找回自信。
二、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有着一些常用的理论和方法、技法,作为指导老师,应熟练地掌握。一个创新作品的创意一旦产生,首先应进行查新检索,指导老师应熟悉常用的查新网站和查新的技巧。一个创新作品一般要经历创意、查新、设计、制作、调试五个步骤,设计与制作对中职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指导老师应当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给学生以帮助。陶行知说:“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创新活动指导老师应能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活动,乐于为学生搭建创新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理实一体化营造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室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为一体,集机床、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一体,联系生产实际,能将车工的生产过程真实、直观地反映出来。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启发引导等教学手段,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贯彻“以实践教育为主,理论够用适度”的原则,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理实一体化营造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理实一体化教学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分类,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可搭建一个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如对工件车削加工工艺的安排等内容,通过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构建学生认知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感知、理解、运用有机地融为一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性较强,通过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探究性学习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策略等,为探究性教学做好准备。如量具的识读、刀具的角度及刃磨、车床的基本操作等等。其次,在选择探究课题时,应让课题具有普遍性,课题所研究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然后,在选用小组合作型组织形式时,要注意小组成员的搭配,让每个学生都发挥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后,教师要在做好过程和结果评价的同时,对学生的态度、情感、行为进行评价。通过正确客观的评价提升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独立操作、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进而获得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很多老师感到创新教育很难出成果,认为中职学生缺乏细致的观察力,创新意识不强。事实上,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未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平台,一个好的发明必定是“有感而发”,只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环境,才能触发学生的更多灵感。我校2011年的创新大赛作品“普通车床镗削深孔的工艺装置”,就是学生在进行企业金工车间实习时获得灵感而萌发设计思路,经过老师指导,将所学的镗床结构知识、V型块定位原理、楔块机构等知识巧妙地运用起来,解决了小企业利用普通车床加工深孔的问题。可见,结合专业课的知识和实践,学生可以对生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关创新活动。
创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更新教学思想和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力.指导学生创新活动的三个公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4(09).[2]颜士全.谈职业学校如何开展创新工作[J].江苏创新教育,2012(11).?编辑 薄跃华
第五篇: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多能力培养
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多能力培养
现代汉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学生扎实学好汉语拼音,是朗读、识记、写作的基础,是学生学习语文,教师组织语文教学基础中的基础。教好汉语拼音,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修养和素质。
一、听说能力的培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生学习持久能力的培养在于磨炼。教师要给学生磨炼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听”和“说”两种形式总会交替进行,良好的听觉是正确、清晰的发音前提,然后通过看图“示范”读音,“演示”教具等手段让学生观察模仿,掌握要领,形成技能。如教学单韵母u和u时,先让学生看图,然后问学生图上画的是什么,由图导出单韵母u和u,让学生说出u和u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在于字形相近,不同点是u比u多两点,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着重进行听说的练习。进行反复,教师多次讲,学生模仿。除了培养他们听和说的能力外还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二、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学生认识世界万物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因素。因此培养观察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汉语拼音中字母的形、音有许多相似或相近之处,稍有不注意就容易混淆。观察能力对学好拼音作用较大。b和p两个字母的笔顺、笔画都相同,但在字形上b是右下半圆,而p是右上半圆。在读音上b和p都是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让气流自己冲出来,极轻极短。b的气流较弱,而p气流较强。通过比较区别,使学生掌握了易混的字母,另外还可以采取念口诀、读儿歌(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特点的,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成或自编儿歌与识记字形加以结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竞赛等方式,如口诀有:一竖右下半圆b,一竖右上半圆p.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多次比较过程中,积极动脑,分析整理区别异同,培养了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又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了思维训练。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拼音教学能力的核心,也是创新品格的智力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点燃它”,一年级新生面对教材中的景物、人物、事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和兴趣,他们处于高度兴奋,活跃的状态。教师的责任在于抓准时机激励思维,用自己的思想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应该积极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场景,把课上得声情并茂,情趣结合,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拼音教材中,有许多插图生动有趣。如洁白的鹅、美丽的大公鸡、五彩的气球、古老的宝塔等。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彩纸制作精美字母图形卡片,充实教具,通过插图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先利用宝塔插图,再带着学生看真正的古塔,讲解塔的故事,了解塔的来历,教育学生学习古老的中国人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祖国的美德,我们应该保护古老的文化遗产。拼音教学中教师应当热情诱导学生大胆想象,给思维插上彩色的双翼。只有长期坚持,学生的想象就会如清冽的山泉汨汨而出,滋润他们的创造心田。
四、读写能力的培养
拼音教学中可以进行读写能力的培养,如教学声母,可读单韵母,要读写听相结合让学生先认读后书写;先书空再独立写;先抄写再默写。教学复韵母和音节时,在学生读准音节的基础上书写。除了强调按规定写好每个字母外,还要强调每个字母要写得紧凑匀称,看准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除此之外还可以读音节,带音调组词,说一句完整的话。加强学字、学词、学句和阅读之间的纵向联系。培养学生由学字母到学音节、新词、拼音句子、句群的能力,达到提前读写,为学好语文,讲好普通话打好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读一读融入到玩一玩游戏中去,例如: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找好朋友”的游戏,把声母和韵母卡片发到学生手中,每个人的卡片不同,让学生找出音节好朋友,并且在找到后大声地读出所组成的音节,之后再继续找出不同的组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让学生的说读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习也水到渠成了。
五、自读能力的培养
在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普通话是基础,汉语拼音又是普通话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是小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呼是小学生自己读书的必备条件。汉语拼音中采取多种形式,用反复出现常用音节的方法来复习巩固。除独立成音节的字母外,还有整体认读音节的形成,还有看图读词、读短句、读短文等形式。训练学生反复练习,激发学生兴趣,让每位学生学好拼音,都能准确的直呼音节,为自己读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好语文,讲好普通话打好基础。如针对三拼音节这一学生学习拼音的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识读,并且和学生一起总结拼读方法,尝试用口诀法加以识记,在发展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打下了基础。对于学生在自读课文或课外读物时遇到不会读的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养成给生字标注拼音的习惯,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如给物品、学生姓名加注拼音、读读纯拼音读物等一系列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作为教师,我们要肯下功夫,肯动脑筋,把各种能力的培养融入拼音教学,让学生抓住拼音学习的要点,深入理解汉语拼音,在掌握拼音这个学习工具的同时提高各项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