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腐败问题的认识与研究
对腐败问题的认识与研究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0041班马骏骁
摘要: 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对一个国家的政府具有这毁灭性的破坏作用。腐败问题自古有之,其本质的根源是“失去了制约的权力”。它是人们切齿痛恨的社会顽症,也是执政党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体制转轨的今天,腐败问题的现状令人堪忧。通过对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特征、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可探求解决腐败问题的合理途径。
关键词:腐败产生原因危害治理
正文:腐败问题日益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当代中国,腐败现象在广度上己经腐蚀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程度上已经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腐败不仅造成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巨大经济损失,造成了及其恶劣的政治影响,还逐渐扩大,社会各界皆出现严重的腐败现象,而且还对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判断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冲击社会公平感、正义感受到了威胁,严重败坏了我国的国际声誉。腐败治理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国的腐败问题越演越烈。腐败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江西省鹰潭市房管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林建伟因受贿、贪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涉案267万余元,近日被鹰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并处没收财产6万元。重庆市检察院昨日透露,今年1至9月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渎职侵权案件139件161人。其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29人(含厅级1人),占立案人数的18.01%。贵州省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局原局长宋建星利用职权,收受贿赂631.3437万元,日前被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受贿款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赃款没收上缴国库。这些案件都显示,腐败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一大顽疾。
这些令人发指的腐败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与研究。
一.腐败的定义
我们可以定义腐败为:
1.主体:拥有某种公共资源的人。这种公共资源包括政治权力、其它类型的公共权力以及其它社会组织中的权力。
2.目的:以私利为目的。所谓私,不仅包括主体个人,还包括其家属、亲信和所在集团。
3.违反规范:规范不仅包括刚性的法律法规,还包括职业准则,公认的社会准则和道德准则。
4.交易行为:有以私利为目的、违反规范、以手中公共资源为筹码的客观交易行为。
二、当代中国腐败的特点
当代中国的腐败现象具有自身的特点,与国外的腐败现象有明显的差别。当代中国处于转型期,因而当代中国的腐败具有转型期的特征,与国外非转型社会的腐败不完全相同。
第一、转型期社会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思想意识领域的多样化,这在客观上非常不利于遏制腐败。解放思想是启动改革开放的号角,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价值出现失范现象,社会思想多样化,国外思想大量流入,思想上、价值上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一方面从客观趋势来讲,社会变得更有活力,人的自主性显著增强,另一方面也给腐败的思想根源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享乐主义、金钱至上、政治麻木、急功近利等观念都有很大市场,而腐败的蔓延又进一步推动了这些不良观念的膨胀。
第二,当代中国的腐败己经呈现出体制化的恶性态势。中国的腐败还没有完全体制化,但在某些领域、某些地区已经形成了腐败体制,而且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当代中国腐败呈现出以下极为令人担忧的趋势:①个体腐败与群体腐败并存,群体腐败呈上升趋势。②腐败行为主体正在从基层向中层和高层领导干部蔓延。③腐败行为己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散到了党政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等要害部门。
当代中国的腐败有扩大化、弥散化、复杂化、网络化的趋势,体制化的苗头已经出现。总结上述两大特征,当代中国的腐败问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与发达国家法治相对完备状态下的腐败局势不完全一样。因而我们必须拿出理论勇气和
见识,扎扎实实努力,解决当代中国腐败的理论问题。
三、腐败产生的危害
腐败主要从政治、经济、社会风气三个方面对一个国家产生巨大的危害:
1、在政治方面,腐败放映的是国家与私有部门之间的一种关系。首先,大多数国家都是政党执政,腐败会动摇政府合法性地位,使民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2007 年发生在泰国的军事政变,也正是打着反对政府腐败旗臶,才获得了部分民众的认同。其次,腐败使得政府的工作效率极大的下降,如果腐败已经深入到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话,那甚至可能危及整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由于腐败存在,政府成员在工作时想的不是如何提高民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而是在考虑如何通过工作使自身获取利益,在工作中必然不会从公共利益最大化出发,政府工作人员工作互相推诿,工作效率随之下降。
腐败在本质上作为一种权力腐败,对我国的政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它是涣散党心、离间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的形象、降低党的威望的催化剂,严重破坏着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2、在经济方面,腐败会带来大量的外部性,严重妨碍或误导经济发展,使之偏离社会最优方向。腐败会扭曲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造成不正当竞争;严重影响国家税收,并阻碍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行;由于腐败造成收入分配合理,从而直接影响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国内还有学者认为,“腐败活动侵吞与虚耗了巨额资金,人为加剧了资金短缺状况,大量赃款外逃,阻碍和破坏了物质资本的形成和积累”。
3,社会风气方面,腐败现象对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判断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冲击,社会公平感、正义感受到了威胁。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学校腐败、舆论腐败……腐败几乎是无处不在。因而,出现了两种值得深思的观念:其一,见怪不怪。反正腐败到处都是,今天抓了明天还有,对其采取默然的态度,进而产生政治冷漠,对党和政府的反腐败和其它工作都采取消极态度。其二,能腐败也是本事,不腐败只因为没机会。腐败成为一种迅速牟利的手段,其价值上的负面性被回避。这两种观念和态度在人民群众中有一定影响,两者都是当代中国腐败问题引起的心理变化。
四、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
腐败的一般成因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当代中国的腐败也不例外。
1、权力。权力是腐败得以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腐败是权力的异化,有权力就存在权力异化的可能性。眼光如果放得远一些,从根本上说,腐败将与权力相始终,直至权力消亡、政治消亡。从这个意义上说,腐败不只是当代问题,也不只是中国问题,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任何有权力存在的地方都可能发生的问题。因而,反腐败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不容低估,必须常抓不懈。
2、经济。有经济就会有交易,而且市场经济中交易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臵。交易的本义在于交易双方互惠互利。就从市场经济的本性而言,权钱交易对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和宏观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而,权力不可以拿来交易,属于“非卖品”。寻租理论在这个方面颇具解释力,己经获得广泛的认可。寻租理论认为,腐败的根源在于政府对市场的管制和干预。寻租就是权钱交易。
3、法律。法治不够完备使腐败有空可钻。尤其在现代社会,技术条件日新月异,腐败犯罪的手段层出不穷,立法者不是巫师,无法预测所有未来发生的情况。因而很多法律是在社会出现某些典型或普遍的问题之后才跟进的。客观上,腐败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先于相关法律的出台是不可避免的。
4、道德。道德自律性的薄弱是腐败行为之所以发生的主观原因。个人的道德自律是抵御腐败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腐败是一种逐利行为,从交易的角度而言,对自己是完全划算的。但这种趋利之心能够被道德感压制,腐败行为就不会发生。人有自利之心在道德上并不是错误的,但放任自利之心而不顾道德就是错误的。个人道德感的薄弱与社会整体道德感的滑坡相关联。
五、腐败的治理对策
1、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有许多贪官都抱定这样一条定律: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因此,作为领导干部,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与理论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政治素养。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从思想上主动地杜绝腐败思想,以弘扬正气。可尝试在各地区、部门和全国设立道德委员会,赋予其一定的约束和影响的权力,使其评价与官员的选拔、任用和奖惩挂钩,等等。
2、加强制度建设。邓小平指出,反腐倡廉要靠思想教育,更要靠制度,制度具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制度好了,可以使坏人不能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一些领导干部对他人严,对自己宽,执行制度不能一视同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使违法泛滥,法不责众,甚至使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成为违法犯罪的保护伞。我们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制度和纪律,同时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不搞下不为例,抓住一个,惩处一个,起到强大的威慑作用,避免幸心理和法不责众的现象发生。
3、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完善监督机制,权力高度集中而又缺乏监督的集权体制,会最大程度地激发掌权者内心的腐败欲望,使握有权柄的人几乎为所欲为。虽然我们常常讲人民监督、舆论监督、上下监督、司法监督,而且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是遏制腐败的一方良药。政府机关只有公开除机密以外的文件,接受社会的监督,使每个敢于冒被惩治风险的贪官污吏时刻处于严密的社会和舆论监督之下,才能有效地遏止腐败。
4、建立健全法治。过去我们主要采取两种方法处理腐败问题:一种是进行专案查处,另一种是发动严打运动。回过头去看,这两种办法并不是很有效的。今后应当把反腐斗争纳入法治的轨道。法治的最起码的要求,是实现反腐的法制化。这就是说,不是用个别的措施对腐败案件作专题处理,而是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否则很难避免少数纪检干部疲于奔命地到处救火的被动局面。就是说,宪法和法律至上,一切团体和个人都服从法律和作为法律制定依据的宪法。建立法治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的领导人强调依法行政和建立法治,但观念上的惰性仍旧是我们必须克服的首要障碍。
5、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肃贪反腐不能仅仅依靠国家权力机关的自我约束,说到底,还要靠人民大众行使他们当家作主的权利,对政府进行监督。也就是说,归根到底要靠民主的政治制度,黄炎培和几位民主人士访问延安,谈到治国方略。当时黄炎培向毛主席提出:大凡一个团体、一个政党,初起之时都是艰难困苦、聚精会神,因而生气勃勃;而一旦环境好转,便惰性发作,人亡政息。真所谓“其兴也縨焉”,“其亡也忽焉”。黄炎培希望共产党能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主
席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当然,建设民主政治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将是今后要着力达到的一个长远目标。但是无论如何,这方面的实质性推进才是遏制腐败蔓延的根本保证。
总结:中国的腐败问题由于特殊的实际情况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在研究腐败问题的时候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解决好腐败问题。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腐败也有了其自身的发展,我们在解决腐败问题的时候要与时俱进,用时代的眼光看待腐败问题。腐败的智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治理腐败问题是,我们做好打持久仗的准备,与腐败抗争到底。
第二篇:对腐败问题的认识
腐败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自古以来就存在这个问题,而且也是人们一直都激烈反对的问题,但却又是始终不能解决的问题。
它为什么随着历史遗留至今;它为甚么屡禁不止;它为什么不能被有效地解决?究其根本原因:腐败的产生源于人性的自私和贪婪。然而,只有在人性至纯至真至善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才会得到最终解决。但是,作为自然人的我们,难免有七情六欲,让人人都成为圣人或君子是个非常不现实的问题。因此,腐败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极可能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腐败问题是人类共同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反腐败史。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更容易抵制腐败和反腐败,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又更加对腐败具有抑制力和抵抗力。在这里面,我们确知,新的腐败抵制体的产生不仅包含着新的较为科学合理的社会政治体制的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到了人性的解放和发展的问题。古代,人们受着蒙昧主义笼罩,所以人性收到了极大地限制。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人们的思想和理性是非常低的,而人们对腐败的承受能力也是空前绝后的,以至于奴隶制能够长时间存在。然而,奴隶制为什么最终毁灭?是因为它所导致的腐败造成了人们最为基本的生存困难,而又伴随着人性不断发展,腐败问题注定要退出历史的舞台。
诚如是,社会的发展伴随着人性的发展,而人性的发展有反作用着社会的发展。整个人类社会便就在这人性发展的反作用产生副作用的环境里,促使腐败问题推陈出新,繁衍不断。
面对当今社会的腐败问题,我们可以作出的以下两个结论:一,要解决腐败问题,就必须加强精神和社会文化的建设;二,要解决腐败问题,就必须不断寻求社会政治体制的科学合理的革新。
据于当今中国社会的实际,要作出实质性的社会政治体制的革新是比较困难的。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就放弃在这方面的努力。反而,我们需要积极的为此而奔波流汗。但是,鉴于实际,对于效果不明显且花费时间又长的精神和社会文明教育,我们更加需要督行和改进。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精神和社会文明对腐败的效用可能就某个或某些地区会较为明显,但要在整体上有个明显的改变却是难上加难。中国的反腐败任重而道远。如今社会的浮躁心理又越来越明显,再加上当今中国教育体制的严重弊端,故而导致了腐败漫延,致使腐败问题越加难以解决。
本文认为,中国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教育腐败;其次,是政府腐败;再次,是社会腐败。解决教育腐败是为解决从教育上衍生出来的腐败人物和腐败问题。教育腐败影响的不只是一代人或一个领域,它所涉及问题整个科教文卫事业,整个中国的未来。因此,解决它是首要问题。再次,解决政府腐败有利于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也为教育和社会的供足后劲。再则,解决社会腐败有利于促进教育不腐败、政府更廉洁。最后,要提出的是,要解决好中国的腐败问题,就必须对中国的人情关系作出科学合理的限制和规定。否则,在这样一个人情味浓厚的国度,人情必然是腐败的温床。
第三篇:对我国目前腐败问题的认识
对我国目前腐败问题的认识。
就我们所知的,自习总书记上台之后,我国在贪污腐败问题上下大力气,下狠功夫,“苍蝇老虎一起打”是新一届党中央给我们吃的一粒定心丸。那么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为何在中国腐败会如此受重视,为何如此让党和国家领导人头痛、让人民气愤。
众所周知,贪污腐败是个世界性难题,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政府都无法避免,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一现象,从人性的角度上看,这是人类欲望的伴生产物,我们没有有效的办法去遏制它,只能用理性去压制它,以期减少它为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么,在我国,腐败问题如此让人头疼的原因都在哪里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我国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封建社会,作为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官本位”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长期的封建专制思想是滋生腐败的思想基础。
2、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经验,因此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及措施。我们熟知的纪检委可能是目前我们体制内最直接的监管机构,鉴于我们国家人口众多,行政部门冗杂的现状可能难以有效的行使其监察职责。
3、国家处在发展速度逐渐放缓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交叉时期,我们体制内的一些不健康因素逐渐暴露出来,很多官员或者其他实权级人物在体制内养成的一些不良作风渐渐显露,使其贪欲滋生,最终步入贪腐的深渊。
4、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因改革需要实行权力下放,各级党政
机关职权得到加强,而我国的相关法制建设进程则相对滞后,未能及时形成严厉有效的相关法律监督管理体系。致使各级党政机关内部难以有效防控贪腐。我国贪腐惩治重心在于惩治贪腐犯罪而非贪腐防控,行政职权部门人员没有明确的防贪防腐意识。
针对以上原因,我觉得我们因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贪腐防控:
1、加强思想教育。从多方面深层次加强全民防贪防腐和各级行政机构内部的纠正官本位思想教育,以期从思想基础上断绝贪腐滋生的土壤。
2、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政府部门冗杂的现状,完善不健全体制,使体制内部一些不健康因素及早暴露出来并加以清理改制,以期从体制角度断绝贪腐滋生的土壤
3、建立多方面的监管机制。使政府行政权利间交叉监督尽可能避免一权独大的现象。同时加强现有监管部门间的协调与统一形成打击贪腐的铁拳!
反腐倡廉,是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保证。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当前,我国腐败问题仍然是个摆在面前阻碍发展的大问题。香港成功的管理经验、在反腐倡廉工作上取得的成就给我国反腐工作的最重要启示是,要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执法严格、强力威慑的监督体系。我国在反腐工作上这一点严重缺失,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独立的监督体系,导致我国反腐工作举步维艰。要使我国顺利进行反腐工作,就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加强反腐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良好反腐倡廉氛围。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对中国腐败问题的一些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对中国腐败问题的一些思考 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当时的总书记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胡锦涛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
最近,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又有哪位高官落马。据悉,十八大后至今,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4位高官被查处,其中级别最高的为省部级干部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这也用实际行动表示了中央高层的反腐决心。
腐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让统治阶级头痛的问题。统治高层将权力下放,以便更好地管理国家,获权者却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根据阿克顿的权力腐败论,“权力趋向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几千年来,统治者们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实际上他们也在根据以往朝代的教训对统治体系做出不断的调整。州刺史、道按察使、行中书省、巡抚、总督,各个朝代实施监察职务的官职和机构在变化改进,最终也不能改变封建王朝短命覆灭的命运。据柏杨统计,中国历史上4643年间,共有83个大小不同的政权,这样算来,平均每个朝代55.94年,刚好接近60年一甲子,就算是我们熟知的大朝代汉、唐、明、清,也不过两三百年的历史。在这些朝代的衰落更迭中,吏治腐败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古代的监察制度本质上说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一次次的改进好像只是将这个监督链进行了分级与拉长,监察官员始终是为顶级上司——皇上服务的。而最有话语权的百姓,却始终没有被赋予有效的进言途径。在这种情况下,监察官员的效率是可想而知的,毕竟他们不是官员贪污的利益受害者,却被要求费尽心机去做得罪人的事,而他们果真下访视察时,下面的人也必做好了准备,不该被看到或被听到的事是很难出现在监察御史面前的。在这样微不足道的权力监督机制下,人性的缺点很容易暴露出来,这从现代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里也能够得到印证,因此像海瑞这样的清官很少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身处官场,身不由己。环境造就人,环境改变人,置身于腐败的官场大环境下,能够保持崇高理想,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者,需要多大的定力与勇气啊。吴思的《潜规则》中对此有比较深刻的描述,表面上的制度规则总是冠冕堂皇、无限美好的,可实际执行时,却是按照圈子里的潜规则,不遵守规则的清官很容易被淘汰出局,连发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之声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任陕西巡抚期间也要收取来自下级粮道的巨额陋规、三节两寿,在现在来说就是收礼贪污了,可在当时的官场却被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再看现时流行的官场小说,其中关于跑部进钱、帮派暗斗、官商勾结等的描写何其生动,作为文学艺术,其中大部分都有夸张与虚构的成分,不可全信,然而因其源于生活,读起来却又那么真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能将拒贪防腐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官员本身道德修养的 1
提高上,历史的经验也证明这样做是行不通的。一个好的制度的建立才是减少官员犯错贪污可能的根本途径。1945年,在回答黄炎培先生如何使国家政权跳出“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律的提问时,毛泽东明确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清朝统治的风雨飘摇,也标志着皇权统治制度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当小打小闹的修补被证明于事无补时,我们需要的是彻底的革命。相对于温和渐进的改良,革命的过程令人痛苦,其带来的创伤甚至要经历几代人才能弥合,然而更大的牺牲与冒险也意味着更大的收益可能。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此时担当重任,用马列主义的先进理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在中国比较彻底地与进行了与封建主义的割裂,建立起具有理论先进性,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型社会主义国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我们是具有制度优越性的,我们应该因此感到幸运,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在一个相对稳定和平的环境下,再想进行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相对**时需要更大的成本,也势必会是更加困难的,这也意味着民主共和制的资本主义和更加不合理的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可能还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够改变他们的政治制度。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如果仅仅是空头支票,而不能表里如一,实际践行,只会让曾有希望的人民更加痛苦,就好似鲁迅《呐喊<自序>》中铁屋子中那些被惊醒的即将闷死之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太平天国当初定都南京后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描绘了一幅何其美好的景象;孙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和五权分立,也勾画出令人向往的政治图景。然而,历史的现实却告诉我们,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久便过上了与各朝封建皇帝无异的奢华生活,之前的承诺只能是空想,最后天国也被清军镇压覆灭;民国虽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各级政府组织也很齐全,但国内依然内乱不断,人民痛不聊生。当然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他们的美好的想法也只能是想法,没有办法真正实行。这里的两个例子只是想表达这样的意思,再好的制度,不能实施执行,也是空谈。
2012年12月10日,光明网发表了一篇评论——《占海特之父被刑拘是叠加的非正义》。关于教育平权的争议自然很多,不同的利益群体有其不同的利益诉求,在稳定和谐的大环境下,当局自然不想看到这种矛盾被激化表露出来。然而我这里主要关注的是,在论及公民不可剥夺的权利时,评论员引用了总书记在11月15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媒体见面会上的一段讲话,“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我想说的就是这个现象,是什么让中央宣传部门的评论员抛弃在公民的权利等方面有比较详尽描述的宪法等一系列法律,这些理论上来说更为权威的论据,而选择引用最高领导人在媒体见面会上讲的一句大白话来论证公民应有的权利。大家可能都对这一现象习以为常,好像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从封建帝国时代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文革时期的人人手持红宝书,出口先是毛主席语录,高呼“毛主席万岁”,华国锋时期“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的“两个凡是”的执政方针中,我们都不难窥见它的影子。随
2着时代的发展,它似乎有所减弱,但又是那么地深入人心。
中国共产党凭借着马恩主义的先进理论,结合自己的独特政治智慧,最终扫除了这个大陆上沉积多年的封建习气,推动着新时代的更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人都有着这样的观念:宪法不及一般法管用,一般法不及行政法规管用,法规不如规章管用,规章不如领导的指示管用。这样就对依法治国、实施宪政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脱离了法治,民主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保障人民权利、代表人民利益也就好像空中楼阁。
根据2011年的《中国法治建设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除通过了现行宪法外,还制定了现行有效的法律239件,行政法规714件,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8921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吉林四平伊通县法院原副院长郭学宏因其办理的经济案件被撤职,郭学宏认为纪委利用纪检权干预司法权,从此沦为上访人员,在最近的一次上京遣返后被判劳教。同样身为法官的冯缤,为维护妻子的劳动权益,多次上访,后被免除职务。且不提信访维权的效率,连广西桂平市退休的前信访办主任吴宗明因维权无望时也只能感叹,“我是搞信访工作的,知道上访没太大作用”。当作为司法权代表的法官都不能被赋予应有的权利,当司法部门的地位和独立性不能得到保证,依法治国又何从谈起。希望这些由媒体曝光的事件能够加快中国的法治进程。
很多的法律法规对官员贪污都有严厉的惩治措施,增大了贪污的成本,然而仅凭法律规定上的重罚能否抑制贪腐却令人怀疑。一般开国者因深知贪腐之害,为收敛民心,对贪官下手较重。明朝开国时朱元璋规定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砍头示众并剥皮实草,贪官仍杀之不尽。建国之初,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和天津专员张子善因严重贪污而被处决,史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贪第一大案,按照消费价格指数计算,他们在今天平均不过贪污十万元左右,这样的数额在今天绝不至于死刑的地步。虽然在《刑法》中这样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对照近几年的案件,量刑的重度似乎在下滑。
前段时间有人爆料广东佛山顺德区公安局副局长周锡开拥有亿元住宅,顺德区纪委在调查后表明周并无违纪违法问题,纪委书记潘东生更是向媒体飙泪道,“培养一个好干部不容易”。看到这里突然想起以前政治课上的一个材料,法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圣西门曾在《寓言》一文中提出:假如法国突然同时失去了三千名科学家、艺术家、手工业者,法国就要成为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要面临一场灾难,而如果只是不幸失去了国王的兄弟、王公贵族、参事、议员、主教、各部职员、法官和财主,人们只会表现出人道主义的“懊丧”,但并不会给国家带来政治上的不幸,因为会有很多人很容易地补上空缺,并且能做得更好。这样的假设有些极端,官员们能够身居其位,自然也有超出他人的一些本事。先不说这样一个移民去香港超生的干部算不算好干部,但如果连培养不易都能算作理由的话,确实有些荒唐。
仅靠刑法这种事后惩治的方法始终是治标不治本。中国共产党曾经依靠全中国人民的力量夺取了政权,现在要打赢这场反腐战争,依然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的力量。目前,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在某些地方有所实践,网络反腐也屡建奇功,但问题也很明显。相信在新一届中央团体的领导之下,中国一定会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框架内,与时俱进,实现稳定的渐进性改革,使贪污行为在人民的监督下,失去滋生的土壤,使政府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
参考书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吴思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一些材料来源于网络及记忆,恕不能一一标明出处
第五篇:对腐败问题的看法
尊敬的党组织:
反腐败是当前党内外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党的十七大把反腐败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党正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但是,应当看到,反腐败的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当前腐败现象发展蔓延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在党内和社会生活中至今仍然存在;在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乘隙而入,侵蚀一些干部的思想和作风。二是我们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工作中暂时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客观上给腐败现象的滋生留下了可乘之机。三是由于我们有些干部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等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工作上的顾此失彼,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滋长起来。四是一些地方和单位治党治政不严,“好人主义”盛行,有的领导干部甚至庇护腐败和犯罪。这些滋生腐败的原因不可能一下子消除,腐败现象就比较容易蔓延。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落实反腐败的各项任务,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一批大案要案受到查处,一批腐败分子受到惩办。二是一些群众普遍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得到初步纠正和遏制。三是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员
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等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和规定,对规范党政干部从政行为,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起到了积极作用。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党中央提出和确立了一系列反腐败的方针、原则和政策,在实践中形成了反腐败要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任务为重点的工作格局,以及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使反腐败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初步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反腐败路子。
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放松努力。因为腐败发展蔓延的势头在有些方面仍然不减,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件仍在增加,涉及干部的职级层次较高;大案要案居高不下,新发生的案件数量上升,窝案、串案突出;违法犯罪的金额越来越大,腐化堕落的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腐败现象在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蔓延,党政干部腐败、司法干部腐败的案件屡有发生;讲排场、比阔气、盲目追求高消费的奢靡之风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滋长,等等。总之,反腐败斗争任务依然艰巨,刻不容缓,我们决不能稍微松懈自己的斗志。
克服腐败现象的蔓延,需要有一个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随着新的经济、政治、法律制度的完善,腐败现象将会逐步减少。但是,这并不是说腐败现象会自生自灭。恰恰相反,腐败的东西,你不打,它就不倒,就会滋生蔓延,而且会愈演愈烈,危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因此,在社会大变革的过程中,我们既需要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掌握反腐败斗争的规律,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有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坚决惩治腐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稳定,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否则,在社会大变革过程中,由于腐败问题而引发社会震荡,那将是国家和民族的灾难。我们一定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切实抓好反腐败斗争,把消极腐败现象遏制在可能的最低限度。
贪污腐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防微杜渐。只有在思想上坚定信念才能抵制现实的诱惑,我们应该及早树立清正廉洁的思想。而且,我认为请客送礼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传统,根深蒂固的思想。很多人只要一想办点事,不管对象是不是领导干部,都会送点东西。只有礼到了,才好说话,不会送礼,别人甚至会认为你不懂礼貌。这种思想在普通的人际交往中是很好的,但要是把这种思想带入到工作中就是贪污腐败了。
实践证明,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认识是清醒的,惩治腐败的态度是坚决的,党中央确定的反腐败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完全正确的。党的十五大选举产生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坚决贯彻党中央的部署,认真执行党章规定的各项任务,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出了努力。
我们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严于利己,同时也要严于利自己周围的人,洁身自爱,时常反省,时刻保持与党组织的密切关
系,不断地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或许才能更好的抵制外来的各种诱惑。
以上是我对腐败问题的一些看法,请党组织指导我,帮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