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外古诗背诵比赛活动方案
龙兴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二年级课外古诗背诵比赛活动方案
(策划人:彭永红)
一、活动目的: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中华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些经典古诗文中有哲学,有智慧,有历史,有道德,有文化,有美学,涵储着中国人文精神的基因,是中华民族之魂。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时代是记忆的高峰阶段。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黄金时期让小学生背诵一些美文佳作名篇警句,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小学阶段是人生打基础的阶段,为了扎实开展营造“书香校园,读书节”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师生感受浓浓的读书氛围,展现师生的个性风采和精神面貌,培养审美情趣增强人文底蕴,我校决定举办校园小学生古诗文诵背活动。
二、活动时间、地点 :
时间:第八周星期五下午第五、六节
地点:综合楼一楼
三、比赛内容:
一、二年级课外古诗
四、比赛办法
1、参赛人员:各班级先进行初赛,由各班主任组织进行。不做统一安排。决赛:.一、二年级各班推荐2名同学参加。
2、背诵内容:
一、二年级指定背诵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5首)
3、比赛环节:个人抽背。按先后顺序逐个上台抽签背诵。
五、评分标准:
(1)背诵熟练,语调把握好。(50分)
(2)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诗歌节奏。(20分)
(3)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
味和表现力。(20分)
(4)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姿态得体大方,服装整洁、得体。(10分)
六、比赛规则:
①各班主任组织学生按要求坐好,不得走动喧闹,保持会场秩序。
②全体同学要认真聆听,学习别人优点,其他同学背诵结束后要热情鼓掌,给与鼓励。
七、奖励
此次比赛按评分总和分设一、二年级各“背诵古诗文状元”1名,“背诵古诗文榜眼”2名,其余为“背诵古诗文探花”。
八、特邀评委:杨红梅林银霞曾昭威邓阳陈婉玲谢鹏津2014—3—10
第二篇:课外古诗背诵
《古文二则:四知和私心》备课资料
Ⅰ.课外古诗背诵
【原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赏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沙白似雪,映白了回乐城旁边的烽火台,月色如霜,笼罩受降城。后两句抒情。不知何处响起芦笛声,引起征人的悲伤,整夜地盼望归家。本诗真切地再现了征人凄楚痛苦之情,感人至深。
Ⅱ.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骘(zhì):安排;定。如:评骘。
辟:1.(pì)①开辟。如:各家开辟出绿地。②透彻。如:精辟。③驳斥或排除。如:辟谣。2.(bì)①排除。如:辟邪。②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如:辟举。本文取此义。
谒(yè):谒见。涿(zhuō):地名。辄(zhé):总是,就。
便(biàn):1.方便,便利。如:轻便。本文取此义。2.非方式的,简单平常的。如:便饭。3.排泄屎、尿。如:大便。
悫(què):恭谨,诚实。
藉:1.(jiè)垫在下面的东西。如:枕藉。2.(jí)①践踏;侮辱。②盛多;杂乱。
二、词语识记 辟:征召。
当:当„„时候。举:推举,选拔。之:往,到。
迁:晋升或调动官职。故:从前。遗:赠送。或:有人。厚:优厚。
便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方:比作,比拟。虽:虽然。用:任用。竟:整。
选举:选贤任能。
三、预习效果反馈
1.“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的理解。2.用现代汉语表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3.如何理解“岂可谓无私乎?”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①举茂才: ②不受私谒:
③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④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5.填空。
①《四知》选自于,作者,史学家,字。②《私心》,选自于,主人公是,是复姓。
Ⅲ.课堂跟讲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范晔,字,南朝宋时著名,主要作品。
2.《后汉书》以 为体例,与、相同。它分、、,合为百篇。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
四知
拒收下属贿赂——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拒绝为子孙开产业——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私心
(二)段落层次 《四知》
1.开头到“密愧而出”:。
2.“后转涿郡太守”到“不亦厚乎”:。《私心》
1.开头到“亦以此见轻”:。2.“或问伦曰”到结尾:。
(三)写作特点 《四知》
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2.语言刻画形象传神。“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定态度。
3.写作借鉴:个性化的语言,非常鲜明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如杨震的“四知”、“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私心》
1.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用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2.语言朴实、发人深省。“岂可谓无私”发人深省,让读者扪心自省。
3.写作借鉴:发人深省的语言,促人自省。如第五伦有“私心”的两件事,使人扪心自问,促使每人都来挖掘自己深处的私心杂念。
三、古文今译
四 知
(原文)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私 心
(原文)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之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译文)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儿子们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四、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一)重难点句子
1.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本句中“故”是“从前”的意思。“茂才”为“秀才”。译文是“从前推举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本句为后文王密夜访作了铺垫。
2.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本句中“虽”表示转折,是“虽然”的意思。“竟”是“整、从头到尾”的意思。译文为“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本句用第五伦的人之常情来突出他的真无私。
(二)对《私心》的诠释
本文首先用两件事来正面表现第五伦的奉公无私。一是“诸子或时谏止,(第五伦)辄叱遣之”,二是“吏人奏记便宜者,亦并封上”。然后作者用第五伦自己的话来证明他的真无私。一是对故人的友情。二是对儿子的亲情。由此可知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样写,第五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这样的“私心”更能突出他的真无私、真正的公正廉洁。
Ⅳ.当堂练习
1.解释加粗词语。
(1)闻其贤而辟之(2)辄叱遣之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2)时人方之前朝贡禹。【同步达纲练习】
Ⅴ.课后巩固练习(60分钟 85分)
一、基础题(8分)
1.解释加粗词语。(8分)
(1)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2)君不知故人
(3)吏人奏记及便宜者(4)然少蕴藉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4分)(1)何谓无知?
(2)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3)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4)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二、整体感悟(6分)
1.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2分)
2.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2分)
3.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我们有教育意义吗?请简要分析,不少于50个字。(2分)
三、课文阅读题(21分)
阅读课文《私心》,完成下列问题。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3分)
(1)吏人奏记及便宜者()(2)然少蕴藉()(3)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2.解释每组中加粗的词语。(8分)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4分)(1)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2)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4.本文题目是《私心》,而文章意在表现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心,你认为题目恰当吗?请简析理由,不少于20个字。(3分)
5.你有私心吗?请你用一段一百字左右的文字把它表述出来。(3分)
四、类文阅读题(11分)
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解狐,人名)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给加粗字注音。(2分)
(1)解狐可()(2)国无尉()2.解释加粗的词语。(3分)
(1)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2)解狐非子之仇邪?(3)外举不避仇。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2分)(1)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2)午非子之子邪?
4.试评述祁黄羊、杨震、第五伦三人的共同之处。(4分)
赏析:《去私》和《古文二则》都是讲古代清官的故事。这三个人物有共同特点,就是没有私心。在对人物的刻画方面,祁黄羊主要是通过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两件事,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他的无私;《四知》通过写杨震拒收贿赂和不为子孙开产业突出他的没有私心;《私心》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来突出第五伦的无私。这三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是我们做人的楷模,对中学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五、中考题(9分)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
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D.“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可译为: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2.根据文义,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近朱者亦,□□□□”。(3分)
3.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3分)
六、创新片段作文题(30分)
杨震拒金,第五伦无私,这些清官都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你以“无私”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事实确凿,语言流畅,有说服力,文体不限。
Ⅵ.合作探究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2分)(1)曾子之妻之市。(2)为女杀彘。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2分)(1)婴儿非与戏也(2)子而不信其母
3.你同意曾子的教育方法吗?简析理由,不少于50个字。(3分)4.你的父母对你的许诺都实现了吗?假如你是做父母的,你会怎么对待自己对孩子的许诺?(3分)
参考答案
Ⅱ.三、1.杨震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2.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
3.本句用反问句式表达了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在别人眼中是人之常情的事,但第五伦却认为是自己的私心。这样写,更能突出第五伦的无私。
4.①推举,选拔。②拜见。③指对国家有利的事。④比拟。点拨:词语解释要放在原文中理解。
5.①《后汉书·杨震列传》 范晔 南朝宋 蔚宗 ②《后汉书·第五伦钟离宋寒列传》第五伦 第五 点拨:注意“晔”的写法。
Ⅲ.一、1.蔚宗 史学家 《后汉书》
2.纪传 《史记》 《汉书》 十纪 十志 八十列传 点拨:不要写错别字,如“纪传”中“纪”。
二、(二)《四知》1.杨震拒收下属贿赂 2.杨震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开产业” 《私心》1.正面描写第五伦的公正无私
2.以第五伦自己认为有“私心”衬托他的无私 点拨:层次划分以主要事件为依据。Ⅳ.1.(1)征召(2)就
2.(1)到了晚上,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拜访杨震。(2)当时的人把他比作西汉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点拨:不要写错别字,译文时重点词语要翻译出来。
Ⅴ.一、1.(1)晋升或调动官职。(2)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3)指对国家有利的事。(4)宽和,宽容。点拨:词语解释要准确无误,不要写错别字。
2.(1)怎么说没人知道呢?(2)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3)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4)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点拨:译文时,要把握准确文言实词的语义。
二、1.同意。因为留给子孙好的名声比丰厚的遗产更有价值。点拨:要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2.青天 包拯 董宣(符合要求的答案都可)点拨:你所举的例子必须是公正无私的官吏。
3.略 点拨:可从我国的现状、中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三、1.(1)biàn(2)jiè(3)xǐng 点拨: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句中的读音
2.(1)就 当即(2)比拟,比作 方圆(3)虽然 即使(4)长,这里指身高 整饬 点拨: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有不同语义,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3.(1)第五伦奉公守法尽守节操,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2)像这样,难道能说没有私心吗? 点拨:注意“依违”和“若是”的意思,“岂”字开头的为反问句。
4.恰当。因为本文意在通过第五伦坦言承认自己有私心,而这私心又是人之常情,通过他自认为的有私来突出他的真无私,这样更有说服力、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点拨:根据文章主旨考虑。
5.略 点拨:可以表现自己的私心,用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来刻画;也可以仿照课文写,符合题意即可。
四、1.(1)xiè(2)wèi 点拨:多音字应根据不同语境确定读音,“解”字作姓时读“xiè”。
2.(1)做。(2)仇人。(3)举荐。
3.(1)你是问谁可以当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2)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点拨:词语解释要据上下文思考,译文中重点词语要翻译出来。4.要点:公正无私,不受贿赂,为国家大事考虑,不作个人打算。点拨:找三个人“无私”的共同之处。
五、1.B 点拨:“与善人居”中的“居”意的“居住”;“居五日”的“居”意为“停”。
2.近墨者黑。
3.符合题意即可。点拨:答案不统一,但观点必须明确。
六、作文思路:以“无私”为主要内容,列举古今中外公正无私者的事迹,加以评论,最后启发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做无私的人;或是分析、评价古人的无私,是真无私还是沽名钓誉;或联系当代无私者的实例,启迪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养成美好的品德。
例文: “无私”之我见
常听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生来就是自私的”。果真这样吗?试想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中华民族是什么状况?(点评:问句发人深省。)
纵观中国历史,曾出现了多少公正无私的仁人志士啊。杨震拒金,“四知”传美名;第五伦自省,无私令人赞;为了法律的公正,包拯忍痛铡了自己的亲侄子,才会有《赤桑镇》的历演不衰,海瑞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敢当殿骂昏庸的皇帝。他们在正义面前,丝毫不考虑个人的利益,没有丝毫的私心杂念„„俱往矣,这些人物都已作古,在今天,焦裕禄为了兰考人民走上富裕路,不顾自己身患绝症,时刻为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忘我工作;任长霞,这个河南登封市的女公安局长,她坚决拒绝了黑社会头子的重大贿赂,毅然把他们绳之以法„„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真正的无私无畏者。(点评:引用学过的课文作论据,说服力强。古今事例结合。今天的事例更有说服力。)
总评:本文事实确凿,包容量大,说服力强。不足之处是结尾力度不够。
Ⅵ.1.(1)到,往。(2)同“汝”你。点拨:“之”字在句子中做动词用的时候,必须是文中没有其他可以做动词的词语时。
2.(1)小孩子不能跟他开玩笑。(2)孩子就不信任他的母亲了。点拨:要准确解释重点词语。
3.略 点拨:理由可从要信守承诺角度思考,言之有理即可。4.如假如我做父母,我会信守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并去实现诺言,从小让孩子养成言必行的好品质。点拨:符合题意即可。
ext style=“LAYOUT-GRID-MODE: char;TEXT-INDENT: 21pt;LINE-HEIGHT: 150%”>(1)曾子之妻之市。(2)为女杀彘。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2分)(1)婴儿非与戏也(2)子而不信其母
3.你同意曾子的教育方法吗?简析理由,不少于50个字。(3分)
4.你的父母对你的许诺都实现了吗?假如你是做父母的,你会怎么对待自己对孩子的许诺?(3分)
参考答案
Ⅱ.三、1.杨震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2.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
3.本句用反问句式表达了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在别人眼中是人之常情的事,但第五伦却认为是自己的私心。这样写,更能突出第五伦的无私。
4.①推举,选拔。②拜见。③指对国家有利的事。④比拟。点拨:词语解释要放在原文中理解。
5.①《后汉书·杨震列传》 范晔 南朝宋 蔚宗 ②《后汉书·第五伦钟离宋寒列传》第五伦 第五 点拨:注意“晔”的写法。
Ⅲ.一、1.蔚宗 史学家 《后汉书》
2.纪传 《史记》 《汉书》 十纪 十志 八十列传 点拨:不要写错别字,如“纪传”中“纪”。
二、(二)《四知》1.杨震拒收下属贿赂 2.杨震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开产业” 《私心》1.正面描写第五伦的公正无私
2.以第五伦自己认为有“私心”衬托他的无私 点拨:层次划分以主要事件为依据。Ⅳ.1.(1)征召(2)就
2.(1)到了晚上,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拜访杨震。(2)当时的人把他比作西汉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点拨:不要写错别字,译文时重点词语要翻译出来。
Ⅴ.一、1.(1)晋升或调动官职。(2)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3)指对国家有利的事。(4)宽和,宽容。点拨:词语解释要准确无误,不要写错别字。
2.(1)怎么说没人知道呢?(2)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3)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4)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点拨:译文时,要把握准确文言实词的语义。
二、1.同意。因为留给子孙好的名声比丰厚的遗产更有价值。点拨:要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2.青天 包拯 董宣(符合要求的答案都可)点拨:你所举的例子必须是公正无私的官吏。
3.略 点拨:可从我国的现状、中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三、1.(1)biàn(2)jiè(3)xǐng 点拨: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句中的读音
2.(1)就 当即(2)比拟,比作 方圆(3)虽然 即使(4)长,这里指身高 整饬 点拨: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有不同语义,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3.(1)第五伦奉公守法尽守节操,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2)像这样,难道能说没有私心吗? 点拨:注意“依违”和“若是”的意思,“岂”字开头的为反问句。
4.恰当。因为本文意在通过第五伦坦言承认自己有私心,而这私心又是人之常情,通过他自认为的有私来突出他的真无私,这样更有说服力、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点拨:根据文章主旨考虑。
5.略 点拨:可以表现自己的私心,用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来刻画;也可以仿照课文写,符合题意即可。
四、1.(1)xiè(2)wèi 点拨:多音字应根据不同语境确定读音,“解”字作姓时读“xiè”。
2.(1)做。(2)仇人。(3)举荐。
3.(1)你是问谁可以当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2)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点拨:词语解释要据上下文思考,译文中重点词语要翻译出来。4.要点:公正无私,不受贿赂,为国家大事考虑,不作个人打算。点拨:找三个人“无私”的共同之处。
五、1.B 点拨:“与善人居”中的“居”意的“居住”;“居五日”的“居”意为“停”。
2.近墨者黑。
3.符合题意即可。点拨:答案不统一,但观点必须明确。
六、作文思路:以“无私”为主要内容,列举古今中外公正无私者的事迹,加以评论,最后启发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做无私的人;或是分析、评价古人的无私,是真无私还是沽名钓誉;或联系当代无私者的实例,启迪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养成美好的品德。
例文: “无私”之我见
常听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生来就是自私的”。果真这样吗?试想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中华民族是什么状况?(点评:问句发人深省。)
纵观中国历史,曾出现了多少公正无私的仁人志士啊。杨震拒金,“四知”传美名;第五伦自省,无私令人赞;为了法律的公正,包拯忍痛铡了自己的亲侄子,才会有《赤桑镇》的历演不衰,海瑞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敢当殿骂昏庸的皇帝。他们在正义面前,丝毫不考虑个人的利益,没有丝毫的私心杂念„„俱往矣,这些人物都已作古,在今天,焦裕禄为了兰考人民走上富裕路,不顾自己身患绝症,时刻为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忘我工作;任长霞,这个河南登封市的女公安局长,她坚决拒绝了黑社会头子的重大贿赂,毅然把他们绳之以法„„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真正的无私无畏者。(点评:引用学过的课文作论据,说服力强。古今事例结合。今天的事例更有说服力。)
总评:本文事实确凿,包容量大,说服力强。不足之处是结尾力度不够。
Ⅵ.1.(1)到,往。(2)同“汝”你。点拨:“之”字在句子中做动词用的时候,必须是文中没有其他可以做动词的词语时。
2.(1)小孩子不能跟他开玩笑。(2)孩子就不信任他的母亲了。点拨:要准确解释重点词语。
3.略 点拨:理由可从要信守承诺角度思考,言之有理即可。4.如假如我做父母,我会信守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并去实现诺言,从小让孩子养成言必行的好品质。点拨:符合题意即可。
第三篇:古诗背诵比赛活动小结
古诗背诵比赛活动小结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为了让古诗的学习和背诵落到实处,从一年级开始,我在班级黑板报开辟“古诗园”栏目,每周欣赏1至2首古诗,一学年下来,大部分学生能背诵10-20首古诗词。本周,我班即开展了“古诗诵读比赛”活动,采取“必背诗文诵读”与“自由诵读”相结合的比赛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既诱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又使古诗教学得到了有益的扩展和延伸,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同学们在诵读的活动中汲取了大量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乳汁,受到了高尚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熏陶。取得了一定成效。
古诗文背诵活动获奖名单:
一等奖:王照涵 刘莹 吴浩洋 周昱辰 任可馨 李依婷 二等奖: 于玉 邢家铭 李贞慧
2014.12.29
第四篇:三年级课外古诗背诵目录
三年级课外古诗背诵目录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惜时
东晋 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江梅 宋 王十朋
园林尽摇落,冰雪独相宜。预报春消息,花中第一枝。
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丛梅(宋)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黄花 宋代朱淑真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别 诗 南朝张融
白云山上尽,清风松下歇。欲识离人悲,孤台见明月。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子夜四时歌《秋歌》
乐府民歌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论诗 清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题诗后 唐贾岛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第五篇:古诗背诵比赛策划书
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
古诗背诵比赛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爱经典诗词,做文明少年,诵千古美文,扬传统文化。
三、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13年11月4日(星期一)下午
地点:录播教室
四、参赛人员
九年级每班推荐3名学生参加比赛.五、比赛形式
个人背诵。
六、比赛办法
1、背诵范围:
个人抽背范围:指定背诵的中学生必背古诗34首。
2、比赛环节:
个人抽背。按先后顺序逐个上台抽签背诵。
3、评分标准:
①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诗歌节奏。(5分)②背诵熟练,语调把握好。(3分)
③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1分)
④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姿态得体大方,服装整洁、得体。(1分)
七、比赛规则:
①各班主任组织学生按要求坐好,不得走动喧闹,保持会场秩序。②全体同学要认真聆听,学习别人优点,其他同学背诵结束后要热情鼓掌,给与鼓励。
八、奖项设置
此次比赛按评分总和设一等奖6名,二等奖
九、相关事宜
评委名单:
会场布置:
6名,三等奖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