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昆山一职中观摩有感
昆山一职中观摩有感
在参加江苏省中职教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第三天,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昆山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一进校园我们被分成两组对这个公园式的校园进行游览式参观。校园里的环境自不用说干净优雅,而且处处可见的校园文化,给这座美丽的校园增加了浓浓的文化氛围。橱窗里学生的智慧老师的成果在这里满满的聚集着,特别是这里的老师不管是文化课的还是专业课的各种获奖作品获奖证书让人目不暇接。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几个名师工作室,这对我是很陌生的一块领域,几个工作室参观下来我被他们深深的折服了,被他们的工作室被他们的专业素养被他们的团队精神,我感觉这几年自己在工作上不但没有进步而且在由着自己的性子在不断的后退,我也找到了这几年我们学校一直在原地踏步的原因。
下面我谈一下通过这次观摩自己的一点感想
第一、大家都知道教师的专业素养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通过全程的观摩我感觉昆山一职中的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都走的很远,无论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是在个性品质上都发展的很好。首先每个教师都有扎实专业基本功,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尺寸的挖掘教材,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兼顾,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每个教师都有灵活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文化课上老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专业课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好多师生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再次,每个教师都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工作有无限热诚,对学生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和学生打成一片,对同事能做到互帮互助,对学习资源能够做到共享,倾其所有的贡献自己的力量,有团队合作精神。我想这些就是这个学校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吧,而且对于每个学校的发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这次的观摩对我的又一震撼就是他们的名师工作室,我们参观了大约九个工作室,有发展早的,有刚刚发展的,但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先进理念,从2010年开始他们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把一批有实践经验、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群体集中起来更好的发挥他们的群体辐射作用建立了工作室,在工作中,他们总结一定的教育理论,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内涵建设注入了活力,更好的发挥了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引领作用,激发了师资队伍建设活力。工作室的每个成员都有团队合作精神,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他们把这个集体当作自己的又一家庭,每个人都融入其中。工作室搭建了平台让他们携手并进。建立工作室应该是以后职业中学发展的趋势,昆山一职中引领了这个趋势
以上是我在这次观摩后的一点小小的感触。
第二篇:学昆山先进经验有感
文章标题:学昆山先进经验有感-创优三个环境制造发展动力
创优三个环境制造发展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人以占全国近万分之一的土地,万分之五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0.14的GDP,2的合同外资,2.3的到帐外资,2的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百强县之首,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昆山的发展令人惊叹,今年元月8日省委发出了
学习昆山经验的号召,最近又随县委考察团到实地进行了学习,在赴常州考察学习中,县委王书记为了帮助我们理清学习思路,提出了“八个为什么”,带着8个问题,结合考察学习,联系海海实际,我做了认真的思考。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我粗浅的体会和心得。
先进,自有其先行独特之处,典范,肯定有值得我们效仿的经验。关键是学什么、怎么学?鲁迅先生在回答学生提出如何向他学习写文章时,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这句话很明了的告诉我们学习昆山经验,决不可照搬照抄昆山经验,而应学习昆山精神,依据滨海现状,围绕以工兴县战略,围绕两个聚集,借鉴昆山的发展的思路和发展的理念,从而从三方面以它山之石为我攻玉。[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找范文,到xiexiebang.com]
一、学习昆山艰苦创业,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打造具有磁场效应的推动发展的硬环境。
一是要不甘落后,不畏艰苦,坚定一定能打造好硬环境的信念。在考察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昆山建设两区时,并不是财政上就有充足建设资金,而是在他们认准了“不栽梧桐树就引不来金凤凰”的理念后,凭着一股艰苦创业的精神,远大的志向,敢为人先,敢想敢闯的豪情,负重奋进、创新思路闯出来的。是艰苦创业成就了昆山的小康大业,把目前的滨海与当初的昆山相比,也许相差并不很大,所以我们学习昆山首先必须借鉴昆山人艰苦建设两区,建设硬环境构造招商引资大森林引鸟、建设软环境构造适宜鸟儿生长的生态环境,建设人环境构造人与鸟的和谐相处护鸟的成功经验。确立只有艰苦创业,克服筑巢的暂时困难,才能解脱永远困难的思想,以一腔豪情建设好我们招商引资的硬件环境。
二是借鉴昆山发展轨迹,建大建优招商引资的卖方市场。昆山目前有数百上千的台资企业、日韩企业,是这些外资企业把昆山推到全国百强县第一的位次,而数百上千的外资企业花落昆山,又是昆山人自力更生率先建成了全国一流的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可以说昆山的成功之路,就是两区建设之路,腾飞之路就是软环境建设之路。硬环境是直观的,软环境是感观的,所以要吸引客商,首先必须要有让客商眼睛一亮,让客商眼球定格的硬件环境。市场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当产品供大于求时便形成买方市场,买方(即顾客)必然会货比三家,当供不应求时,便形成卖方市场,买方才会没有选择的抢购。在优惠政策渐趋一致,全世界都在招商引资的形势下,客商无疑就成为买方市场,到那里投资有了货比三家充分选择的空间,招商引资谁能成为赢家,首先比拼的是硬件环境。所以鉴于滨海的实际,我们必须要有加快建设具有磁场效应载体,否则招商引资将越来越难,就将更加落后的危机感,必须尽快建好载体才能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在建设思路上,要把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设施齐全,功能配套的综合型开发区,南区以轻工制造为主,北区以机械制造为主,能承接各类非化工企业的国家级,可成长为高新区的开发区。把化工园区建设成为独具特色,唯我其谁的省级化工园区,把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成为补充两个园区功能,服务两个园区中的骨干企业与大企业联姻,就地转化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的配套小区。
三是抢抓政策机遇,创造政策机遇,打破硬环境建设中的制约瓶颈。一方面要抓住省委振兴苏北的机遇,争取园区建设用地政策,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以调整村庄布局为契机,制造用地政策,抓住可争取的关系机遇,通过感情的沟通,在违规不违法的情况下,争取放宽用地政策。再一方面,要在县乡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创造和制定建设硬件环境的融资政策、税收政策,调整税收分配比例,给乡予乡镇建设工业小区的资金来源。第四方面,就是要借鉴昆山的做法,在政府不能贷款、不能融资的情况下,创造概念,采取公司运作的方式,通过成立以政府为后台老板的路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司,以企业的名义贷款,集股,解决建设资金问题。要像昆山之路,在一无所有的时候追求有,有了以后追求多,追求大、追求强,逐步而且快速地将工业小区变成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高新产业园。实现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的升级和飞跃。
二、学习昆山解放思想,一以贯之,不断创新的创新精神,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保障发展的软环境。
硬件环境是吸引客商的前提,创优软环境则是留住客商,让企业成长,并实现以商引商的重要条件。硬件环境建设是有形、有限的,软环境
建设则是无形、无止境的,如果说难,软环境建设比硬环境建设更难,软环境建设无处不在,隐没在人的主观意识,表现在具体行为,体现在各个层面。昆山的软环境,接受了成千上万投资者的评判,也得到了肯定和嘉许。昆山之所以成为先进的昆山,和昆山在同一起跑线的周边县市之所以没有成为先进的昆山,最大的差距是软环境的差距,所以加快滨海发展,我们要在落实
县委聚焦招商引资、聚焦工业突破战略,还要聚焦软环境建设。力争把滨海建设成为硬环境,让客商有梦中都向往的感觉,软环境让客商上帝般被人尊敬的感觉,人的环境让客商有一股到家的亲情,不忍离别的感觉。
其一要营造全民敬商,共谋发展的氛围。通过在党员干部中和新闻媒体上开展大讨论,使广大党员干部以至百万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抓服务就是抓发展,环境就是生产力,要利用报纸、电台广泛宣传亲商爱商,高效快捷服务客商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做法,通过评选最佳服务窗口,最佳服务标兵等形式,激发全民敬商、助商的热情,使服务客商成为每一个滨海人的责任意识,自觉意识。在硬环境不硬的客观条件下,以优质的软环境辅助。
其二要营造政府带动,部门主动,真心为建设软环境献计献策的氛围。政府要舍得牺牲眼前利益,部门要舍得局部利益,干部要牺牲个人利益。如果一切为了各自的利益,或者怕费神,就不可能真心出主意,就会找出违规、违法的借口,就不可能去利用好政策,更创造不出政策。真心出注意就能变通出企业用地,就能在最短时间内变通来项目环评。部门要转换思维,要把自己的权力看成是服务对象所给予的,当环保部门认识到没有企业的污染就没有本部门存在的必要,土管部门认识到没有企业用地就不存在管理,权力就无处行使时候,就会为客商着想,真心为企业服务。要学会用乘法算式,服务环境不好,管理范围内只有一个企业,一年收100元,明年还是100元,服务环境好,吸引更多企业,一个收50元,100个就是500元,服务好了,企业大了收200元也比当初收100元更容易。
其三要真正营造出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服务者是主人的氛围。要在全县喊响“为客商服务无时限,为客商服务无范围”的口号,只要客商需要,无论在什么时间都立即提供服务,只要客商需要,只要不公然违法,什么困难都要帮客商解决。要建立客商与政府,与部门沟通的渠道,专门设立客商投诉中心,对客商的投诉,落实专门领导处理,确保更加快捷。同时设立客商服务热线,并尽量扩大服务内涵,为客商提供产生、生活全方位的服务。政府及政府部门要将与企业的关系建设成母子关系,时刻心疼企业,象母亲一样呵护企业成长,让企业遇到烦脑时有地方倾诉,遇到困难像母亲一样宁愿苦了自己也帮他解决,让企业健康长大后回报养育之恩。各类出台的优惠政策和承诺,要坚决做到一诺千金,要做到一以贯之,绝不说“这是以前,这是前任”这样令客商无法接受的话。昆山领导班子换了一任又一任,但昆山为企业优质服务的软环境,不仅一直没变,而且越来越好。引资者是功臣,是功臣就要为他请功,就要给他们更大的立功空间。服务者是主人,主人就应当分享到收获的果实,要通过建立科学的综合的考核办法,对优秀的服务部门和服务者进行嘉奖,树立优质服务有功的软环境建设导向。
三、学习昆山争先创优,务实拼搏,永不满足的求实精神,打造具有轴承效应,一切都能为了发展的人文环境。
昆山人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总是力求比别人醒得早、赶得快、干得实,以创造性的业绩形成昆山的原创风格,体现昆山的首创精神,翻开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历史,昆山创造了无数个省内、国内第一。最近我们在与招商和服务人员座谈中,感觉他们中有人已感到“默驴技穷”,身心疲惫,这除了反映其本身缺乏创新、创先意识,和务实拼搏精神,也说明我们滨海整体人文环境上的落后,昆山之路证明,只有思想的领先,才能实现发展的率先。对照先进,我们差距很大,这种差距表现在经济发展上,根本却在思想观念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认识,在探索中更新观念,在争先创优中转换思维,创造像轴承那样,每一颗弹珠都围绕轮子转,人人都为了和围绕加快发展的的人文环境。
一是要精心打造一支视环境为生命的干部队伍。教育和引导各级干部把加快滨海发展作为已任,确立我就是滨海主人,我就代表滨海形象,滨海兴旺我光荣,滨海落后我脸红的意识,建立起谁影响滨海环境革谁的命,谁为滨海环境建设贡献大就重用谁的导向。
二是要打造一支视项目为生命的专职招商队伍。要通过聘请专家、学者对专职招商人员进行培训,不仅培训他们的招商谈判技巧,更要培训他们不断创新招商思维、思路、思想,帮助他们不断更新思维定势,转变思路模式,要让他们熟悉滨海的投资优势,掌握各类企业投资者的心态,让他及时了解政策,知道如何创造政策。要创新管理机制,建立责任与激励相对平等的考核机制,只强调责任,会造成各级的被动应付,甚至专门在迎考上下功夫,建立责任和激励的相对平等的考核机制,让引到项目的人有位子、有票子,引不到项目将没位子、没面子,调动广大党员干部乃至全社会抓招商、忙招商、为招商的工作激情。有激情就能创新,能创新就能创造业绩。
三是要打造一支视企业为生命并有一门技术的劳动力队伍。在工业经济迅速崛起,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有技术劳动力将成为招商引资的最大磁场。最近,我们与南通蕾丝妮服饰公司洽谈中就遇到了这个问题,人家说你有多少熟练工,我就兴办多大企业,结果我们通过对全镇劳力进行调查,连200名熟练工都不敢保证。所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不仅会为招商引资,加快主体经济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这一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需要。因此,如果我打造好劳动力队伍,在今后的招商引资中必将能决胜千里。
同时要创造创新、创业的的人文环境,要制定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制度,允许创新者失败,对创新失败,不求全责备,努力营造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氛围,让新招迭出,从而为滨海的加快发展注入用之不竭的生机和活力。
《学昆山先进经验有感-创优三个环境制造发展动力》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学昆山先进经验有感-创优三个环境制造发展动力。
第三篇:观摩活动有感
2015年新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2015年1月10日和11日,“全国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临汾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名初中语文名师登台献课或讲座。我校全体语文教师赴临汾观摩。
其中来自浙江的名师刘飞耀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执教的诗歌《华南虎》和小说《范进中举》对我们一线的老师来说不愧是两堂经典的课例。刘老师渊博的学识、强大的气场、独到的文本研读震撼了在座的每位教师。
首先从整体上谈一下我的感受。刘老师的课堂特别富有激情与感染力,老师的朗读很有范儿,声音就像一位播音员,朗读水平达到了配音演员的水准,听他朗读课文简直是一种享受。记得有位老师曾说:朗诵水平高的老师听他朗读一遍全文,整堂课就已成功了一半。这次我深有体会。就是刘老师不讲解,学生已经领略到这篇课文的美了。而且他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很有力度和美感。口语表达感染力强,站在讲台上就像一位娱乐节目主持人,亦庄亦谐,特别善于调动学生的热情,调控课堂气氛。
接下来,我就刘老师在两节课中的一些教学细节谈一点收获。
第一,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能够抓住“主问题”,使教学过程显得行散而神不散。《华南虎》这课,老师设计了两个 1
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华南虎”“诗人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范进中举》中填写范进的履历表,重点研读胡屠户,留白质疑。
第二,教师具备深读细读教材的功力
这位老师不仅能深入地研读教材,甚至能够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范进中举》是吴敬梓先生的作品。传统的主旨是记叙范进中举前后的遭遇,批判科举制度是套在读书人精神上的枷锁和讽刺世态炎凉。
但是这位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却别具匠心,在分析了胡屠户和众乡邻人物形象之后,提出一个问题:“在这篇小说里,甚至是在整部《儒林外史》里,有一个人物应该出现,但他却没有出现,他是谁呢?”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很快发现,五十多岁的范进居然没有儿子!(留白质疑)范进为什么会没有孩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推测出了很多种原因,老师提示学生一定要在文本中找答案,胡屠户的女儿是在多少岁的时候嫁给范进的?三十多岁,“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那么势利的胡屠户怎么会把女儿养到了三十多岁,还嫁给了穷酸的范进?学生均猜测她女儿有病。接着屏幕出示了《儒林外史》第四回中一段关于范进老婆的外貌描写:“只有她媳妇儿,是庄南头胡屠户的女儿,一双红镶边的眼睛,一窝子黄头发,那时在这里住,鞋也没有一双,夏天□著个蒲窝子,歪腿烂脚的。”这样,主旨的挖掘水到渠成:
为了功名富贵,范进——白发苍苍、饥肠辘辘的老娘可以不管;为了功名富贵,范进——让自己的青春白白消耗在八股文中,终身大事,可以不顾;为了功名富贵,范进——背负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罪名,甚至孩子,可以不要。从这一小段片段,我们可以看出,刘飞耀老师不仅仅读出了文字中现有的人物,还读出了留白,从小说留白中质疑,从而将这一篇小说与整部《儒林外史》有机的联系在了一起,《范进中举》一课留在学生脑海中的,绝不就是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这一个标签,而是一个活生生的被封建科举扼杀了天性的人,一幅追求功名富贵的世俗画。
我赞成刘老师的创设,本堂课始终围绕着这个为功名富贵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展开阅读教学。范进将自己20到54岁的青春都押在了功名富贵-----科举这座“独木桥”上!他宁愿冒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骂名,直至54岁也无子。一旦中举,35年的折磨摧残,35年的忍辱偷生,35年的辛酸,都在“疯”中爆发出来。“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一幅世态炎凉,热衷功名富贵的众生相刻画得多么淋漓尽致啊!
我想就这一点,足以能证明刘老师做到了创造性地挖掘文本特质吧!细读体现在对范进三句“噫,好,我中了”的体会上。
在《范进中举》中刘老师告诉了学生阅读小说的三种方法:关注细节,关注人物,关注缝隙。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还是忽视了一处,比如对胡屠户的分析,胡屠户拿银子的细节特别典型,而这个细节刘老师却没有关注到。
第三,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适时出示背景资料,通过铺垫,给学生搭设一个桥梁。
第四,刘老师的教学点评生动精彩,比如“你太有才了”“你太了不起了”“你简直是诗人的知音”“你独居诗心”等。
针对刘老师的讲座《汉语形象视域下的阅读教学》,由于时间紧迫,我只记住两句话,一是语文教学的背后必须有学理的支撑,二是教师要关注言语策略.总之,通过这次学习,反观自己一直以来的教学,感觉自己不足的地方太多,归根结底是自己学识浅陋造成的。
2015年1月20日
第四篇:优质课观摩有感
听课有感
那天观摩学习了两节课,觉得受益匪浅。我就观摩浅谈感受。
那是两个不同的教师,同时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老师只是作为辅助。前一个老师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而吴老师采用的是另一种方法,即是独立学习模式,他们各有各的优势,只为孩子们能通过自己或者小组讨论学到新的知识。
在教学新的内容时,老师们紧紧联系实际生活,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让数学为生活服务,同时也让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明白学好数学是非常的必要。吴老师的课真的让人觉得是一种享受,她不急于得到想要的结果,而是鼓励孩子们大胆去想,去思考,在她的课上,孩子们永远是主角,我想孩子们也享受着一直当主角的快乐。
当然,从中我也有所体会,我觉得应该要让孩子们会提问,在预习的时候,学会问为什么?以及怎么解决?然后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时间思考,怎么解决问题,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快乐。我决定在以后的习题课上,还是让孩子们大胆走上讲台,当名副其实的小老师,体会那种成就感,不懂得孩子就问,让台上的孩子有着优越感,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第五篇:---观摩招聘会有感
这周周六我们进行了观摩大学生招聘会社会实践活动。已是三月份,仍有大学生尚未找到工作。一次又一次投着简历,又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他们中有很多不被社会看好的90后,但是西装革履的他们不再是张扬、稚嫩、甚至颓废,他们脸上写满了茫然、无奈与沮丧。这难道是“90前”的人们想要看到的吗?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依旧充满活力,才应是90后的我们。
在招聘会现场,可谓是人山人海,但是似乎还比不上初中时“在规定时间购买规定教辅”的密度大。看来,待就业的大学生数量还是巨大的,这也是大学扩招的必然现象。仅2012年将要毕业的大学生就有680多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了,就业问题依旧严峻。而当他们尽力将自己推销出去时,另外一些精英们已经忙于工作了。他们可以不用为工作发愁,可以不用为生活过多担忧,他们甚至可以有选择地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当一些人可以通过“拼爹”求得一份好工作时,他们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实力得到同样的工作,甚至可以很快升迁。在这个“拼爹”时代,我依旧相信实力可以证明一切。
采访了几位求职大学生,他们的经历也许会对我们有所帮助。有两位是读文科的,他们说理工科的会比较容易就业。他们说大学的成绩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无所谓”,成绩以及获得的一些奖学金在求职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他们也提到要尽量多学些知识,毕竟工作有可能专业不对口,要逐渐完善自己。在学习之余,我们还要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校内、校外的活动都可以锻炼我们的能力。对他们来说,求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们不断受挫,不断完善自己,不断修改着自己的简历。他们说选专业只关注就业,应结合自己的爱好,毕竟没有人会干一辈子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在选择专业之前,一定要对其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否则就有可能中途开始不喜欢,开始堕落。这些对我有所启发,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