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聚丁烯在薄膜中的应用[最终版]
一)聚异丁烯在拉伸缠绕膜中的应用
缠绕膜(Stretch wrap film)又叫弹性膜,它在使用时可以利用薄膜自身具有的自粘弹性拉伸缠绕,靠薄膜表面的粘弹性和使用时使用的拉张力把商品紧紧地包裹起来,达到保护商品的目的。
缠绕包装膜可以用于运输包装,例如大型托盘的缠绕包装、集装箱、箱的缠绕包装,也可以用于短距离运输和销售包装,如日用品包装,不锈钢管、塑料管材、型材的缠绕包装,塑料装饰板、卷地板、卷地毯缠绕包装等。
按使用方法可分为机用拉伸缠绕膜和手用拉伸缠绕膜,大多数的拉伸缠绕膜都是透明的,少数的黑色机用拉伸膜主要适合于比较贵重的产品,不被引起注意可以有效防盗。
用于拉伸缠绕膜的原料有PVC(聚氯乙烯)、LDPE(低密度聚乙烯)、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以及PB(聚丁二烯)等,目前国内缠绕膜的生产主要是采用LLDPE、LDPE为原料。
根据生产设备的不同,拉伸缠绕膜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流延法(cast line)和吹塑法(blown line)。其中,应用最早的是吹塑成膜法,利用流涎成膜法较之吹塑成膜法,生产效率高,产品厚度均匀性佳、透明性高,而且可以减少增粘剂的用量,有利于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优点众多,在缠绕薄膜生产中,流涎成膜法目前居主导地位,吹塑工艺主要用在比较特殊的地方,如牧草膜、耐高穿刺膜和防锈缠绕膜等。但流延成膜法也具有一次性投资较大的缺点。
由于投资门槛较低,目前国内缠绕膜的市场的主要生力军是一些使用国产设备的小生产商,他们约占了市场70%的份额。
一)缠绕膜用增粘剂
1)增粘剂的作用及类型
包装用缠绕薄膜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性能,一个是要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较佳的延伸性和良好的回弹性;二是其表面(单面或双面)要具有较强的粘性。聚乙烯可以制得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较佳延伸性和良好回弹性的薄膜,但难于制得具有足够表面粘性的塑料薄膜,因此生产聚乙烯缠绕薄膜时,往往需要借助于增粘剂类添加剂的加入,以提高薄膜的表面粘性。
工业化生产中,聚乙烯缠绕薄膜可以用使用的增粘剂有低分子聚异丁烯(PIB)、密度在0.905以下超低密度聚乙烯(VLDPE)以及EVA树脂等。EVA树脂因可能产生酸味,价格较高,性价比低等因素,现在已鲜有使用;超低密度聚乙烯具有柔软性好、粘性较高、耐穿刺强度高的特点,均可用于制造缠绕薄膜,但也存在性价比较低的问题,实际使用较少;低分子量的聚异丁烯,作为聚乙烯缠绕薄膜的增粘剂,则具有粘性调节范围较大、粘性调节方便,而且价格比较低廉,性价的综合优势比较明显。因此,低分子聚异丁烯及其母料,是目前聚乙烯缠绕薄膜生产中最常使用的增粘剂。
聚异丁烯之所以能够成为出色的增粘剂,原因除了在于其固有的粘性之外,还因为它具有与聚乙烯薄膜不相容的特性,由于不相容,聚异丁烯会逐渐的迁移到薄膜的表面,从而产生粘性。
2)缠绕膜对聚异丁烯的性能要求
聚乙烯缠绕薄膜使用中所需要的“粘性”,实际上既要有良好的剥离粘性又要有良好的搭接粘性。剥离粘性越高,托盘越不易散包,且薄膜的密封性越好;搭接粘性越高,薄膜越不易发生纵向位移,因此要想获得牢固的包装,特别是托盘之类的商品的大型集成包装,必须使薄膜的剥离粘性和搭接粘性达到均衡。
不同分子量(MW)的低分子聚异丁烯对聚乙烯薄膜的粘着效果起决定性作用。分子量不同, 粘着性能亦随之不同。分子量高的聚异丁烯使薄膜具有更高的最终剥离粘着性, 但随着聚异丁烯分子量的增加, 搭接粘着力会衰减;而相对低分子量的聚异丁烯虽然具有较好的搭接粘着力,但是分子量太低的话,由于其较易挥发会导致粘性保持期过短。因此,选择合适分子量的聚异丁烯,才能使得缠绕膜具有最佳性能。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便利程度,结果表明,数均分子量在1300左右的聚异丁烯比较适用于增加缠绕膜的自粘性能。
为了求得剥离粘性和搭接粘性达到理想均衡,一些厂商还选择将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聚异丁烯进行组合,来用于聚乙烯缠绕薄膜的增粘。例如法国宝利得公司提供的聚乙烯缠绕薄膜增粘用聚异丁烯,就是不同分子量的低分子聚异丁烯的混合物。
3)聚异丁烯的最佳添加量
缠绕膜的自粘性能与聚异丁烯的加入量成正相关,但是,当聚异丁烯的加入量超过3%以后,随着聚异丁烯加入量的增加,缠绕膜自粘性的提高变得不明显,继续提高聚异丁烯的加入量,则会导致析出的聚异丁烯在膜表面集结成块,造成薄膜自粘性不均,甚至膜卷很难打开。为保证缠绕膜的最终性能,并综合考虑原料成本问题,聚异丁烯的添加量应控制在1%-3%之间。
PIB有一个渗出过程,一般要三天左右以后薄膜表面才能产生足够的粘性;另外,PIB的迁移速度与存放的温度有关:其夏天迁移析出速度较快、而冬季迁移速度慢。因此在生产缠绕膜时加入聚异丁烯的比例应随季节变化有所调整,即:冬季生产时加入量比夏季加入量要多一点。
不同的生产工艺由于装置的差别,聚异丁烯的使用量也有所不同。由于吹塑工艺生产的薄膜厚度的均匀性不如流延膜好,因此吹塑工艺中聚异丁烯的使用量应稍高于流延工艺,具体的使用量的差别还需参考不同用户具体的工艺条件而定。
4)大林、日石聚异丁烯与国产聚异丁烯性能比较
用于缠绕膜生产的国产聚异丁烯主要有吉化的JHY-1300以及锦州的JINEX6130,与它们相比,大林及日石聚异丁烯在性能上主要有以下优势:
(1)粘度:大林、日石的聚异丁烯的粘度高于相同分子量的吉化及锦州的产品,因此用量可以相对少一点;
(2)氢化程度:大林、日石的聚异丁烯的氢化程度高于JHY1300 和
JINEX6130,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被氧化而影响缠绕膜的色泽以及使用性能。
5)PIB增粘母粒
低分子聚异丁烯是一种粘稠性的液态物质,PIB与聚乙烯粒料间的混合物,在采用通用型挤出机生产塑料薄膜时,物料将不能顺利挤出,需采特殊的挤出设备,如料斗带有强制加料器的挤出机,强制喂入LLDPE和PIB的混合料,或者使用可泵入粘性液体的特种挤出机,泵入PIB。为方便生产,人们开发了用
于生产聚乙烯缠绕薄膜的高浓度PIB增粘母粒,这种母粒是由PIB和聚乙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它和塑料制品生产中经常使用的各种母料的形态相似,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使用方便,可用普通薄膜成型机组,顺利生产聚乙烯缠绕薄膜。
6)增粘母粒与聚异丁烯比较
由于增粘母粒也是由聚异丁烯组成,因此作为增粘剂在性能上与聚异丁烯并无区别,增粘母粒最大的优点便是使用方便。
目前市场上的增粘母粒有国产和进口两类,但是由于增粘母粒的生产过程存在一定的成本,因此在价格上高于聚异丁烯,导致其作为聚乙烯缠绕薄膜增粘剂时的配方成本要明显地高于聚异丁烯直接作为增粘剂时的配方成本。从而导致其市场占有率远不及聚异丁烯。
二)保鲜膜
保鲜膜是人们常用的一类保鲜食品的塑料包装制品,目前市场上的保鲜膜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聚乙烯,这种材料主要用于食品的包装,如水果、蔬菜等,包括在超市采购回来的半成品用的都是这种材料;第二种叫聚氯乙烯,这种材料也可以用于食品包装;第三种是聚偏二氯乙烯,主要用于一些熟食等的包装。由于PVC类保鲜膜中使用的增塑剂有致癌作用,而PVDC的生产成本太高,因此国内大多数的保鲜膜都倾向于使用PE作为原料。
保鲜膜是缠绕膜的一种,但是由于它不需要像缠绕膜那么高的自粘性能,因此,聚异丁烯的使用量会更少,聚异丁烯主要用来增加产品柔韧性及自粘性。
第二篇:聚丁烯PB材料发展和应用
聚丁烯PB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本文概括介绍了聚丁烯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应用特性,通过PB标准化发展的历程,介绍了聚丁烯领域产品的新的分类——均聚聚丁烯PB-H及无规共聚聚丁烯(PB-R)材料的定义论述了无规共聚聚丁烯PB-R管材与传统聚丁烯PB-H在性能方面的相似处及区别。简述了建设部城镇建设行业产品标准《冷热水用无规共聚聚丁烯管材及管件》CJ/T372-2011的相关内容。及在低温地暖应用的设计压力下PB-R管材的S值选择。结合应用案例阐述了PB-R管材的特点及应用情况,分析总结了无规共聚聚丁烯PB-R管材,在表面辐射供冷供暖中的优势, 在聚丁烯家族相对于传统的聚丁烯-无规均聚聚丁烯(PB-H)而言,更适合应用于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及表面辐射制冷领域。
关键词:聚丁烯;无规共聚聚丁烯PB-R;无规均聚聚丁烯PB-H;地暖应用分级条件;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及表面辐射制冷应用
0 前言
聚丁烯PB材料,已有近50年的实际应用历史,广泛应用于冷热水,采暖,空调系统的诸多领域,其性能出色的表现为它赢得了“塑料中的软黄金”之美誉。
业界共知的聚丁烯为均聚聚丁烯PB-H,近几年,聚丁烯家族产品又增加了新的成员无规共聚聚丁烯(PB-R),这一崭露头角的新面孔,从特性及应用方面,表现出更好的弹性,更好的加工性,更适合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及表面辐射制冷管道系统。聚丁烯材料的发展历史
聚丁烯(PB)是一种高分子惰性聚合物,属于聚烯烃类半结晶性热塑性材料。由于其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及在低温条件下的高柔韧性使得PB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化学材料之一。
追溯聚丁烯发展的历史,从1954年由意大利的G.Natta教授成功进行了首次聚合至今已经近60年,1964年在德国的首次工业化生产,1965年PB-1管道首次应用于奥地利塑料学院的采暖管道,至今近50年,仍然在良好运行。见下图:
以上所言PB严格来讲称之为均聚聚丁烯PB-H,由正丁烯(PB-1)单体聚合而成。40余年后,2008年利安德巴塞尔公司在聚丁烯领域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专利的工艺及催化剂技术首次研发出新一代的聚丁烯家族产品—无规共聚聚丁烯(PB-R),秉承了均聚聚丁烯PB的性能优势,经济性更好,特别为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及表面辐射制冷管道系统设计研发。聚丁烯材料的特性概述
聚丁烯PB管材特点:1)蠕变性能佳,化学稳定性好,抗老化,耐腐蚀;2)优异的耐高温性,耐低温性,承压能力强;3)出色的柔韧性,重量轻,易于安装搬运;4)无毒、无味,管壁光滑,不结垢,安全卫生;5)抗冲击强度大,机械性能好,可采用多种连接方式;6)节能环保,可循环利用。
上述这些特点,无疑使PB成为生活冷热水、高温散热器、低温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等领域非常理想的管道材料选择。相对于其它常用冷热水塑料管道而言,聚丁烯的耐高温性在热水的条件下表现尤为突出,可以做到壁厚薄,内径大,阻力小。聚丁烯材料的标准化进程及材料分类定义
新材料的发展丰富了聚丁烯家族,也突破了传统的材料标准,从而带来了新的材料定义。关于PB,原有的国际标准ISO/FDIS 15876-2002及在此基础上相应制定的我国的国家标准《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GB/T 19473-2004中涉及的PB管材料只是PB-1,即均聚聚丁烯PB-H。
均聚聚丁烯PB-H,由聚丁烯-1树脂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加热管.通常以PB-1标记。也就是目前市场上常称的“PB”。
PB-R材料2008年问世后,其材料特性与现行的国际标准ISO/FDIS 15876-2002及国家标准GB/T 19473-2004显然不匹配。为了新材料尽快用于市场,在欧洲,PB-R材料首先申请并获得了欧洲技术认可组织(EOTA)签发的技术认可,应该说这是PB-R标准化的第一步。目前了解的最新信息表明,PB的相关国际标准ISO12230-2012 Polybutene-1(PB-1)pipes—Effect of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theexpected strength(《聚丁烯-1(PB-1)管材-时间和温度对预期强度的影响》),德国标准DIN16968 Polybutene-1 pipes(PB-1)— PB 125—General quality requirements(《 聚丁烯-1(PB-1)管-PB125-一般质量要求和检验》),DIN 16969 Polybutene-1 pipes(PB-1)—PB 125—Dimensions(《聚丁烯-1(PB-1)管-PB125-尺寸》)已经分别完成了相关修订,新的版本已经包括了PB-R材料。管材管件的产品标准ISO15876的修订已经启动,目的就是将PB-H和PB-R体现在一个标准中。
在国内,PB-R管材的标准化进程首先是管材制造商开始制定企业标准,比如佛山威文管道系统有限公司于2009年制定完成了相关的PB-R管材企业标准《非给水、冷热水用无规共聚聚丁烯管道系统》(Q/HW2.1-2009),在国内率先开始进行PB-R管材的项目推广,2010年成功应用于大连万达公馆地暖管路系统,也是国内首例PB-R 509工程案例。随后国内的相关行业标准2010年开始启动,城镇建设行业产品标准《冷热水用无规共聚聚丁烯管材及管件》编号为CJ/T372-2011于2011年9月完成编制工作。自2012年2月1日起实施。佛山威文管道系统有限公司也是该标准的参加起草单位之一。
在新的产品行业标准CJ/T372-2011中,对于生产管材管件的无规共聚聚丁烯(PB-R)混配料的制作做出了如下规定:由质量份数不少于85%的丁烯-1与其他烯烃单体共聚聚合而成的无规共聚物,并且聚合物中的烯烃的总质量份数不少于95%,混配料中应添加必需添加剂,添加剂应均匀分散,以满足各种应用要求。以此聚合物挤出成型的热塑性管材,简称PB-R。聚丁烯材料发展的最新成果
目前国内市场常见的两种颜色均聚聚丁烯PB-H管道,象牙白色管道适用于包括地暖系统在内的供暖系统管道,不能用于饮用水级别的给水管路系统,深灰色管道可以直接应用于饮用水系统,符合欧洲饮用水卫生性能的要求。最新一代的饮用水级别的PB原材料在静液压强度及加工性能方面较之过去都有显著的提升。
新旧牌号PB-H材料预测静液压强度置信下限(σLPL)数值比较见下表:
加工性能方面,熔体流动速率(熔融指数)MFR(190/2.16)由原来的0.4dg/min提升至0.6dg/min,生产挤出速度提升了50%。结晶周期缩短,最早的均聚聚丁烯PB-H材料结晶期需要14天,后来提升到10天,新一代PB-H材料常温下结晶周期缩短到5天。提高了生产效率。
目前市场上见到的无规共聚聚丁烯PB-R管材颜色是棕红色,该材料是专为表面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对于柔性管道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而开发的。与传统的PB-H材料的区别见下表所示。
注:表中数据为典型值,并非用作材料之定义用
从PB-R材料物理特性上看,弹性模量得到了改善,更加适合盘管安装。熔融指数明显提高,满足了管材制造商高效率的生产需求,挤出速度高,结晶时间大幅度缩短,使短期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非常适合表面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对管材性能的需求。
PB-R的静液压强度方面,在95℃以下, 蠕变断裂都符合PB均聚物的参考线,在高温条件性能表现不及PB-H,但是无拐点出现。因此,可以满足在高达95℃(异常情况出现)时安全工作。PB-R及PB-H预测静液压强度参照曲线见图1、2。无规共聚聚丁烯行业标准的实际应用意义
新发布的行业产品标准《冷热水用无规共聚聚丁烯管材及管件》CJ/T372-2011,对于PB-R的相关规定,给选材提供了指导。
PB-R管材对比PB-H管材在ISO冷热水应用分级上设计应力不同见下表。
PB-H和PB-R管材按地暖使用条件级别4及设计压力选择对应的S值,见下表。
国内行业标准《冷热水用无规共聚聚丁烯管材及管件》CJ/T372-2011的发布实施后,为国内的地暖应用提供了又一理想的新型管材。在表面辐射供暖供冷领域PB-R成为性能上与PB最为接近,但是从经济性更为有竞争力的高品质管材。无规共聚聚丁烯管材在国内市场的应用
PB-R原材料2008年引进国内市场,2009年,由佛山威文管道系统有限公司的前身佛山协和安固管件公司先后在北京、内蒙、新疆、湖南都取得了最终用户的认可,取得了项目的成功。可以说是基于威文旗下海浦沃斯及安固品牌在聚丁烯应用领域的口碑和影响力的积累。是全球首家成功生产出PB-R管材的管材制造商,也是首家在国内取得成功案例工程的管材制造商。随后,更是获得了大连万达公馆(见图)、大连新国际会展中心、上海新世界花园等一系列经典项目。2011年,凭借威文在表面辐射供暖供冷领域的专业经验及PB-R管材卓越的性能,PB-R成功应用于兖州人民医院天棚采暖制冷系统中,也是PB-R首次用于此类结构采暖制冷项目。
PB-R管材在短短几年内得到用户的认可取决于以下几点:
1、管材出色的柔韧性(弹性模量低至320MPa),安装更容易;
2、高弹性和低密度,减低噪音传播;
3、与PB-H之外的其它材料相比,在长期高温应用中,具备更高的耐压能力,耐蠕变性好;
4、出色的耐低温性,低温下柔韧性好,有利于寒冷季节施工。
因此,有理由相信,在聚丁烯家族,相对于传统的聚丁烯-无规均聚聚丁烯(PB-H)而言,无规共聚聚丁烯PB-R管材更适合应用于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及表面辐射制冷领域。除此之外,供应商资质对于客户考量至关重要,即在聚丁烯领域的专业经验、技术能力和专注程度也是推出新材料时能够赢得客户信任的重要因素。
佛山协和安固管件公司从1995年最早在国内生产聚丁烯管材,1997年在国内首例聚丁烯管材用于地板采暖系统安装,采用插接管件连接方式,至今安全运行。近20年来,生产的安固及海浦沃斯品牌PB管材管件广泛应用于中国、澳洲、新西兰和欧洲各地。
佛山威文是荷兰威文集团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是欧洲最大的管材制造商也是全球聚丁烯最大的用户,是聚丁烯管道系统协会(PBPSA)之成员,为聚丁烯在管道应用领域做出了许多里程碑式的贡献,是标准的制定者更是应用的实践者,比如在欧洲编写《英国地板采暖安装手册》及英国冷热水及供暖管道手册,在中国首家参与编写了与聚丁烯相关的所有标准,即聚丁烯管道国家标准《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GB/T 19473-2004,也是首家针对PB-R的应用进行项目评估后制定企业标准的企业,乃至随后参与编制了国内首个PB-R行业标准《冷热水用无规共聚聚丁烯管材及管件》编号为CJ/T372-2011。
第三篇:涂聚脲防水在高铁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交通技术的日益更新,各项交通工具也不断完善,我国的和谐号快速列车就是鲜明的例子。和谐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速列车,它的一系列辅助设施也由我国的科技人员研制,在高速,重载的情况下,列车的稳定性就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随着科技人员的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适应高铁的新材料——喷涂聚脲材料。
关键词:喷涂聚脲防水,高铁,应用
引言: 喷涂聚脲技术是国外最新研制的材料技术,近十年来,国外的科学人员相继研制出高固体份涂料,水性涂料,辐射固化涂料,粉末涂料等一系列低污染甚至无污染的喷涂技术,而喷涂聚脲材料作为最新的防水材料,具有一系列的优势,比如无溶剂,无污染,纯绿色等等。本文将通过对喷涂聚脲材料的使用特点做详细的分析,并通过讲述其在高铁中的应用从而分析它的使用方法。喷涂聚脲材料的优点
喷涂聚脲材料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良好的弹性。正因为这点,非常适合于作为地材混凝土的防护材料。众所周知,混凝土的材料非常容易断裂,在极度的温度下耐久性很差,而在严寒或者酷暑的考验下,很容易发生断裂等情况,而聚脲材料正好弥补了混凝土的这一缺点,它具有非常良好的裂缝延伸性。在很多情况下,混凝土容易受到压力而发生断裂,而保护在外面的聚脲材料却不会发生任何的断裂情况,反而会将混凝土的碎片牢牢的聚在一起,正是由于聚脲材料的柔韧性和高度的力学强度,可以防止混凝土在遇到任何的恶劣天气都不会发生断裂,起到了很好的防水和保护作用。
其次就是聚脲材料优异的物理性能,比如它的抗拉强度,防撕裂强度,延伸率,耐磨性等等,在这些特点中,高的抗拉强度可以使聚脲材料抵御了温度的骤然变化带来的热胀冷缩危害,而良好的伸长率则会使其具备较强的裂缝弥合能力,如果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混凝土发生断裂或者开裂,聚脲材料会自动弥合裂缝,防止因为裂缝出现一些意外事故。
再者就是比较细致的特点。比如说不含催化剂,可以快速固化,不需要外界的条件就可以在曲面,鞋面以及垂直面喷涂成型,喷涂成型之后也不会产生流挂的现象,同时还可以解决前的涂料遇到的凸凹,拐角,边角等角落无法喷涂的问题;聚脲材料还具有很强的防腐蚀性能,可以抵抗酸碱盐,海水等一系列腐蚀介质的侵蚀;可以轻松的进行喷涂或者浇注,每次的施工厚度可以从几百微米到几厘米不等,提高了施工速度,大大的降低了施工时间。
最后就是聚脲材料对水气,湿气不敏感,可以承受住阴雨天气以及各种潮湿环境,在施工中也不需要顾虑到施工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影响,着实提高了工作效率。聚脲材料在高铁中的具体应用
第一就是要对高铁桥面做基面处理。在高铁桥面进行喷涂聚脲防水技术处理之前,需要对喷涂的表面做抛丸技术处理,而抛丸技术处理后的混凝土基面也是有一定规格要求的,一般要求基面的有效创面需要大于百分之九十五,而粗糙度达到sp3等级。为了达到此项要求,一般的施工单位都会将配置一个高质量的抛丸机作为施工的一项重要条件。而对于抛丸机,施工单位普遍认为柏瑞泰克无论从操作性能方面还是从处理问题能力方面都是比较高端的。为了达到预期效果,一般需要对抛丸机器做以下的参数处理,第一就是钢丸的规格,第二就是钢丸的流量,也就是电机的负载电流,第三就是抛丸机的行进速度。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要尽量保证抛丸机能够直线行驶,从而可以使相邻的行进道上边缘恰好可以相切,如若不然,就会出现部分地段出现漏抛或者需要补抛基面的情况。同时还应特别注意的是,在抛丸机行驶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驾驶者人身安全的保护,因为在抛丸机行驶的过程当中,极易造成钢丸的飞溅,钢丸不仅具有一定的质量和硬度,同时具备很高的速度,飞溅的钢丸打到人的身上,极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要特别注意对驾驶人员的安全措施保护。聚脲喷涂的施工过程
以往的喷涂技术一般都是由施工人员手动完成,而在喷涂的过程当中则需要一定的喷涂技巧,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具备相当高的经验和技巧,难度可想而知。而目前在城际高速铁路中一般都采用喷涂车的方式进行喷涂,不仅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也提高了工作质量,降低了工作难度。在目前我国使用的自动喷涂技术中,一般需要控制喷涂车的两项工作指标,行走速度与喷枪的往复速度。在喷涂施工之前,需要对这两项指标进行调整,从而控制喷涂聚脲土层的质量以及厚度,而这两项指标也会因为喷涂车的型号不同而不同,需要人员通过大量的实际工作中得出具备参照性的数据。在掌握这两项数据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喷枪的往返速度,然后再控制喷涂车的行走速度,如果行走速度过大,喷涂的土层表面就会出现很多不规则的搭接痕迹,反之如果行走速度过慢,则会造成厚度过大,浪费大量的材料,无意中提高了喷涂成本。
第四篇:在实际应用中
A1、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含义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2、构成总体总体,必须同时具备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
3、要了解某工业企业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的每一位职工。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文化程度。
5、统计工作的基础是统计调查。
6、统计的认识过程是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
7、一个总体可以有多个指标
8、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员,工资是数量指标
9、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时间与统计理论
10、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11、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原始资料,所谓原始资料是指
1.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原始资料,所谓原始资料是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2.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两种,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关系是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
3.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它们划分的标志是是否对所有组成总体的单位进行逐一调查
4.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调查,因此,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
5.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下述调 查中属于连续调查的是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
6.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二者有时是一致的
7.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省饮食业的所有从业人员
8对某省饮食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每一位从业人员
9.我国的统计报表目前大多是全面统计报表
10.统计报表报送周期不同,报表所反映的指标项目有不同的详细程度。一般,周期越短,则报告的指标项目越少
11.对1990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进行逐一调查,这是普查
12.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13.通过调查鞍钢、武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
14.统计调查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划分的根据是调查的组织方式
15.如果调查对象是全部工业企业,则调查单位是每一工业企业
16.典型调查是从被调查对象中按照调查目的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
17.全面统计报表是一种报告法的调查方法
18.下列属于专门调查的是普查
19.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20.在统计分析中,需要已婚人口数和未婚人口数指标,则相应的调查标志是婚姻状况
21.下列属一次性调查的是全国实有耕地面积
22.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23.区别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标志是 确定调查单位的标准不同
24.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的单位方式不同
25.调查对象是指所要调查的总体
26.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一个月
27.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28.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检查和控制应该采用抽样调查
29.调查期限是指进行调查登记工作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30.下列资料属于原始记录的是个人生产记录
31.人户访问的优点之一是易于进行质量控制和调查较为复杂的项目
32.街头拦截面访的缺点之一是搜集的数据对总体的代表性不强
33.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对象该市所有自行车
34.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该市每一辆自行车
35.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报告单位是该市每一个拥有自行车的人
36.为了了解职工的业余生活,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06年8月15日至21
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此项调查宜采用抽样调查
37.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06年8月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市全部职工
38.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06年8月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要求此项调查在9月底完成。调查时间是8月15日至21日
1.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能够区分 D.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
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D.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
3..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下述分组中属于这一类的是 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
4.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关键是确定 D.组距
5.全国总人龄分为5组,这种分组方法属于 A.简单口按年分组
6对某校学生分别按年级和年龄分组,由此习惯成的分组体系是平行分组体系 8组距数列中的上限一般是指本组变量的最大值
9组距和组数是组距数列中的一对基本要素,当变量的全距一定时,組距和组数有相反的关系 10等距数列和异据数列是組距数列的两种形式,其中等距数列是指各组組距相等的数列。11用离散变量作分组标志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应间断
12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收入最高者为4260,最低者为2700,据此分为六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为260 13在组距数列中,对各组的上限与下限进行简单平均,得到的是组中值
14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是因为不可能得到组平均数
15在分组时,如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将此值归入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16将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使用的分组形式为组距式分组 17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1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230 19统计整理主要是整理原始调查资料
20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自采用分组标志个数不同 21分配数列包含连个组成要素,既分组和次数
22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如重叠,则预上限相等的标识值计入下一组 23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各组单位数
24将某地区30各商店按零售额多少分组而编制的分配数列其变量值时各组的零售额 25比较法审查是主要审查数据之间有无矛盾
26静态数列也称时点数列,是反映同一时间条件下总听内部的数量分布
B、1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有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变量、指标。2作为统计信息管理机构,统计部门的职能有信息、咨询、监督。3统计的工作过程一般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4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5统计设计阶段的结果有统计报表制度、统计调查方案、统计分类目录、统计指标体系6当前我国统计的任务是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经行统计调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提供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7统计分析阶段的任务包括分析和评价所掌握的统计资料、认识事物的本事和规律性、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
8在全国人口普查中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1.非全面调查是仅对一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调查种类,下列各项中属于非全
面调查的有A.重点调查 B.抽祥调查C.典型调查
2.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的内容有 A.确定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对象E.确定调查项目
3.全面统计报表是一种A.全面调查方法 B.报告法调查C.经常性调查方法
4.通过调查鞍钢、首钢、宝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来了解我国钢铁的基本状况,这
种调查属于B.重点调查E.非全面调查
5.重点调查是一种B.非全面调查C.就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D.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的调查方法E.能够大致反映总体基本情况的调查方法
6.重点调查的实施条件是 C.重点单位的标志值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D.调查曰的不要求掌握全面数据,只须r解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调查少数重点单位能满足需要
7.抽样调查的特点包括 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B.按照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C.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
8.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B.专门调查E.统计报表
9.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有 A.确定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时间和期限 C.确定调在单位和调查对象和报告单位 D.确定调查项日和调查表E.确定调查的组织计划
10.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CATI)的优势有 A.能够建立良好的跳问模式 B.能够当场对数据进行审核 D.支持程序问卷的再使用
11.在全国_[业企业普查中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C.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的职T人数是变量
12.在工业企业设备调查中 B.T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13.下列统汁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14.下列哪种调查方式属于面谈访问 D.人户调查 E.街上拦截访问
15.原始记录必须具备的特点是 B.最初性 D.直接性
16.统计台账的特点是A.按时间的顺序对统计资料进行登记B.是一种账册D.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循序地汇总或积累资料
C、1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对)2统计学是先于统计工作而发展起来的。(错)
3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对)4品质标志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对)
5总体的同质性和总体单位的变异性是进行统计核算的条件(对)6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属性。(错)7对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错)
8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标志上都相同(错)9有限总体是指总体中的单位数量是有限的。(对)
10某工业企业作为总体单位是时,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是数量标志,若该企业作为总体,则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是统计指标。(对)
11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的划分都具有相对性。(对)
1.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答案】×
2.我国的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经常性调查方式。【答案】×
3.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答案】√
4.调查时间是指开始调查工作的时间【答案】×
5.普查可以得到全面、详细的资料,但花费较大。【答案】√
6.各种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会造成重复劳动,因此不应提倡 【答案】×
7.要想通过非全面调查来取得全面资科,应选用典型调查方法。【答案】×
8.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是不一致的。【答案】×
9.统计报表是按国家有关法规颁布的,是必须履行的义务。故各级领导部门需要统计资料时,都可以通过颁布统计报表来收集。【答案】×
1O.普查可以取得被研究事物总体的全面情况,且不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答案】×
11.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答案】×
12.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答案】×
第三章1.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能够区分 D.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
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D.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
3..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下述分组中
属于这一类的是 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 4.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关键是确定 D.组距
5.全国总人口按年龄分为5组,这种分组方法属于 A.简单分组
第四章
1.统计指标反映的是()。
A.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
C.个体现象的数量特征
【答案】A
2.总量指标()。
B.总体现象的社会特征
D.个体现象的社会特征
A.能从无限总体中计算出来
B.数值大小与总体的范围无关
C.与数学中的绝对数是一个概念
D.反映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某种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
【答案】D
3.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A.绝对数 B.绝对数和相对数
C:绝对数和平均数 D.相对数和平均数
【答案】D
4.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
A.预计指标和终期指标 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C.基期指标和报告期指标 D.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
【答案】B
5.统计指标体系是由()。
A.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
B.若干个相互矛盾的指标组成的整体
C.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数量指标组成的整体
D.若干个相互限制的数量指标组成的整体
【答案】A
第五篇:GIS在林业中应用
GIS在林业中的应用
摘要: 在概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功能、应用领域的基础上, 对GIS 在林业中多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并对GIS 在林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指出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上应用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林业;应用现状;前景
背景:林业具有用地广阔、生产周期长, 其所涉及的森林系统结构复杂, 森林资源附于地表等特点。而85%以上的森林管理决策与其空间位置有关, 采用传统方法制定管理决策, 缺乏直观性和决策过程的可视化, 给经营管理带来许多困难。而GIS能快速准确地获取多种组合形式的林业资源统计数据, 清晰直观地表现数据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趋势, 实现数据可视化以及空间地理分析与实际应用的集成。以满足森林资源管理和领导决策的需求, 进而可以利用GIS对林业资源质和量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与规划;解决林业上长期以来经营粗放、信息技术落后的问题, 促进林业的经营管理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1.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GIS 是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的缩写,即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介于信息科学、空间科学和地球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与新技术学科,对空间信息的管理与分析是它的优势所在,它是一种兼容、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数据的通用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模拟、分析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空间数据的管理系统,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综合体,其主要有以下特征:①空间定位特征:②多维结构特征③明显的时序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大致可以分为 3 大类:①专题信息系统.它是具有优先目标和专业特点的地理信息系统,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水土流失信息系统等.②区域信息系统,主要以区域综合研究和全面的信息服务为目标,按区域范围大小可有不同的规模,如加拿大国家地理信息系统、中国黄河流域信息系统等.③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库,它是一组有图形图像数字化、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运算和多种输出等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软件包.地理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对地球表层人文经济、自然资源及 环境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管理. 2.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用GIS 的数字地形模型(DTM), 地面模型, 坡位、坡面模型可表现资源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 利用栅格数据的融合, 再分类和矢量图的叠加, 区域和邻边分析等操作,产生各种地图显示和地理信息, 用于分析林分、树种、林种、蓄积等因子的空间分布。使用这些技术, 研究各树种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现状与形式, 根据不同地理位置、立地条件、林种、树种、交通状况对现有资源实行全面规划, 优化结构, 确定空间利用能力, 提高森林的商品 价值。各地、各林业局、各林场森林面积, 森林蓄积, 森林类型, 林种分布, 树种结构, 林龄结构及变动情况等, 过去只能从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库中了解情况,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做到图上动态管理和监测, 从而可以做到更真实、更直观地把握森林资源的状况及变化。3.森林分类经营管理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可以做到以林班、林场、林业局、地区及全省为单位的森林分类经营管理, 能够做到分类更为科学、更为客观, 为各级领导及林业管理部门、生产部门提供可操作的森林分类经营方案及科学依据。4.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及封山育林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两类三划分”必须要落实到可操作的地块, 并可进行动态管理。只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才能真正做到科学经营管理, 否则很难将天然林保护工程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封育区域的确定涉及一些地理地貌和社会经济及人为活动等因素。GIS 的分析设计可兼顾多种要素, 采用DTM和森林分布图及专题图叠加, 区划出合理且更易实施的封育区域。
5.森林限额采伐管理
借助于GIS , 制定详细的采伐计划, 确定有关采伐的目的、地点、树种、林种、面积、蓄积、采伐方式和更新措施。制定采伐计划安排, 制作采伐图表和更新设计。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可以清楚地把握各地、各林业局及林场,乃至各林班、小班的森林资源状况, 下达森林采伐限额指标可做到有的放矢。同时, 可以确定各小班的森林经营及采伐方式, 实现以小班为单位的动态经营管理。6.森林结构调整 用缓冲分析方法进行河岸防护林, 自然保护区, 林区防火隔离带等公益林的规划, 确定防护林的比例和相应的分布范围。根据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自然、社会经济分布特点以及社会经济需求进行空间属性分析可以确定不同林种的布局。一方面根据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利用地形地貌、立地条件分布特点林木生长各个阶段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特点利用GIS 和相关的技术确定合理的龄组结构;另一方面指定相应的森林时序结构的调整方案并落实到具体的山头地块, 在大力造林、绿化、消灭荒山的同时, 按照龄组法调整龄组结构, 加速林木成熟, 使各龄组比重逐步趋向合理, 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7.抚育间伐、速生丰产林培育及更新造林管理
利用GIS 强大的数据库和模型库功能, 检索提取符合抚育间伐的小班, 制作抚育间伐图并进行GIS的空间地理信息和林分状况数据结合, 依据模型提供林分状况数据如生产力、蓄积等值区划和相关数据,据此可按林分生产力进行基地建设。GIS可通过分析提供森林立地类型图表, 宜林地数据图表, 适生优势树种和林种资料, 运用坡位、坡面分析,按坡度、坡向划分的地貌类型结合立地类型选择造林树种和规划林种, 指导科学造林。8.林业用地信息管理
林业土地变化包括林地类型和林地面积两方面。GIS借助于地面调查或遥感图像数据, 实现了地籍管理, 将资源变化情况落实到山头地块, 并利用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可及时对森林资源时空序列、空间分布规律和动态变化过程做出反映, 为科学地监测林地资源的变化、林地增减原因、掌握征占林地的用途和林地资源消长提供了依据。我省林业用地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119 % , 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至今为止, 林业用地的管理还较为粗放。利用地
理信息系统, 可以做到有效地管理林业部;习的土地资源,实现对林业用地的权属、利用情况及开发前景动态管理。
9.森林病虫鼠害监测、控制、森林防火监测及动态管理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可以实现对森林病害、虫害、鼠害发生规律、分布状况及控制程度动态监测及跟踪管理,能够克服工作的盲卧险和被动性, 做到心中有数, 防治工作及时。可通过建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对省、地、县森林防火系统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国家林业局林业规划院于90年代就研制出了“林火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目前, 我省森林防火办也着手构建全省森林防火GIS 系统。该系统的
建立, 必将会大大提高我省的森林防火现代化管理水平,并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0.林权管理 权属分国家、集体、个人三种形式, 不同权属的森林实行“谁管谁有”的原则, 大部分权属明确, 产权清晰,界线分明, 标志明显, 山林权与实地、图面相符, 少数地方界线难以确定, 可用邻边分析暂定未定界区域。从而减少或避免各种林权纠纷。
应用前景:
一方面,GIS在林业学科中的应用促进了学科的知识创新和理论深化研究, 促成了各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极大地推动了林业系统科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另外, 随着新分支学科的建立, GIS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有的学者提出利用GIS建立植物转基因飘流状况的国家和省级地理信息系统。另一方面,各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反过来又需要GIS的不断完善, 并为GIS提供实验基地。如为了便于更科学合理地管理某一区域的自然资源, 就需解决GIS同GPS、RS以及与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的耦合问题, 这将促进GIS技术的不断完善。GIS、RS和GPS的集成(“3S”的集成)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3S”的集成是一种利用各自的技术特点快速准确地提供所需信息的技术。基本是RS 提供最新的图像信息, GPS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 GIS为图像的存储、处理、分析及应用提供技术手段。“3S”的应用可为林业生产管理和决策者快速地提供精确的信息。森林是农业的生态屏障, 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我国森林生态功能较弱, 林业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 对林业生产调控能力差, 再加上林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区域性, GI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提高林业生产的调控能力, 实现林业现代化和因地、因时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林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 对这一系统的监测、模拟和科学管理等复杂问题应用传统的GIS是很难解决的, 因为这些问题需要大量的知识与经验, GIS与专家系统结合而成的智能GIS, 并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将成为解决这些复杂问题的重要途径,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得到了重视。另外, 随着网络GIS、虚拟GIS、开发式GIS、真3维和时空4 维数据结构等这些GIS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出和不断完善, 林业作为GIS技术使用大户, 必然会受到深远的影响。
结束语:进入90 年代以来, GIS 正朝着分布式的、开放的、网络化的、大众化的、全球性的GIS 发展,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 我国已经提出了建设 数字林业 的概念, 是否建立和使用了先进的林业地理信息系统, 正在成为衡量当地林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 3S 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林业资源经营、管理、利用的信息化、网络化、数量化和模型化进程。目前, GIS 在我国林业上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从事林业GIS 研究的人数不多;GIS 在林业上还主要应用在建立数据库、数据库查询、空间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成果显示输出等几个方面。在林业GIS 基础数据库建设、林业通用GIS技术模块、林业行业数据标准和林业GIS 海量数据支持等方面报道较少, 这需要广大的林业工作者共同努力, 促进我国林业GIS 事业的快速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