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企业需求谈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主要从成本和效益出发,更多地考虑招聘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在招聘现场经常见到,面对着设计精美、内容充实的一摞摞奖励证书,用人单位并不感兴趣。他们在面试现场向学生提问的往往是,“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你在哪里实习,做什么?”“你做过项目吗?”“现在是否有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用人单位用人,从过去看重学历转到学历、素质能力并重,甚至专以素质能力为重。
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与能力需求,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因此,从人才市场对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出发,高等教育要在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行业职业发展所需要的通用技能和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是决定职场成败的重要因素,是职场制胜、事业成功的法宝,是真正提高毕业生的择业就业竞争能力,提高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的根本途径。
一、企业招聘人才的主要标准和尺度
职业素质是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衡量应聘者能力的主要标准和尺度。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是人才素质的一个子集,同时也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人才素质,是指人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人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人才素质具有诸多的衡量标准,例如科学素质或者说专业素质大致可以用学历和工作经验来表征;人才的智力水平大致可以用智商来衡量,而心理素质和对社会或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则与个人的情商有关。这些衡量标准在用来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可以作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一个客观衡量尺度。
世界经合组织的柯林·博尔提出,21世纪人才必须有三本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和三种财富。三本护照分别是:学术性护照,职业性护照,事业心、进取精神、创造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的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分别是创造能力、塑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三种财富分别是创造性、健康和交往。这“三个三”实际就是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高度概括。能力结构指高素质人才对于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组成。从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及21世纪对大学生能力的需要和大学生成才战略来考虑,21世纪大学生在能力结构方面应具备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信息的灵活处理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交际和组织管理能力。
调查表明,接近100%的大学生不了解、迫切希望知道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使用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基本标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素质能力现状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去甚远,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生素质能力不足。社会对大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好高鹜远”、“高分低能”等负面因素的评价,说明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能力与社会、与用人单位、与工作实践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学生自身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技能不高,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企业最看重大学生什么素质
企业已不再单纯用高学历、高分数的标准来衡量大学毕业生了,而是用是否具有优良的人品、团队意识、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献身精神等来评价大学生毕业生。
(一)优良的个人品质
对企业而言,员工的品质就是企业的“品质”。所谓做事先做人,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方成事,这是对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很多企业宁愿要高品
质即使专业知识成绩差的人也不愿要专业知识优秀而人品低劣的人。因为专业知识欠缺一些可以通过企业各种培训、深造机会弥补,但低劣的人品却是无法弥补的。
(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企业发展离不开团队合作,个人成长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帮助。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员相互协商、相互尊重、相互凝聚的程度。所以企业非常看重大学毕业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大学毕业生也只有将个人融入团队,个人发展才会更加顺利。
(三)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
企业和社会非常欣赏勤奋、上进、肯吃苦的年轻人。大学毕业生在未来的道路上,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学生时代就要有长期忍受痛苦的思想准备,要耐得住寂寞、敢于拼搏、敢于冒险、吃苦耐劳、经得起各种困难的考验、不断进取、并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四)扎实的专业技能
学习成绩不是企业用人的唯一标准,但是仍然是企业衡量大学毕业生的一项无可替代的重要标准。熟练掌握或精通某项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永远都是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能称为“人材”,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可称为“人才”,而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的大学毕业生方能称为“人财”。
(五)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已由过去的一般能力要求,发展到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特殊要求。那些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去不断探索、开拓和创新的大学毕业生是企业最看重的人才,因为他们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孜孜不倦地向更新、更高、更强的目标挑战。
(六)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企业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也是毕业生成才的基础、事业腾飞的起点。企业和社会希望并要求大学毕业生把选择的“职业”当作长期追求的“事业”,要热爱、投入和执著,要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工作”和临时落脚点。一个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大学毕业生,不一味只关注企业能够为自己提供什么,而是考虑自己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七)较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毕业生是否能够在艰苦或不利的环境中很快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旺盛的斗志,朝气蓬勃,积极进取。大学毕业生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培养自信、豁达、乐观的思想素质,坚强、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进行友好的人际交往,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健康,自我个性意识稳定发展,从而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总之,具有良好的人品、扎实的基本功、吃苦耐劳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创新的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及有明确追求目标的大学毕业生才是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建议
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学校层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结合学生就业主要趋向,通过市场调研和归纳,梳理出学生所需重点发展的专业技能、通用能力和个人素质,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课程教学,达到满足学生未来职业与人生发展的能力要求,使学生做好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充足准备。
(一)重视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的调研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地域和历史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也不一
样。要总结出适应实际要求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与能力的胜任模型和标准体系。在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密切联系实际,不断更新人才市场信息,把握市场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和适应能力。人才需求的素质与能力体系的建立,可以通过对目标行业企业的职场人物访谈,收集近期毕业生反馈信息和用人单位的评价,调研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等途径获得直接的一手信息。知己知彼,有针对性提升学生各方面技能。
(二)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素质能力评估工具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各不相同。通过相应的测量与评估工具,让学生了解自身当前的各项素质与能力的状态和水平,准确清晰地了解分析自我。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素质与能力的拓展计划。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建立适应本校学生实际的素质与能力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科学设计评估流程和测量办法,建立素质与能力的评估记录,为学生提供实际帮助,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相应评估报告。
(三)借鉴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各项适应人才要求的素质与能力,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获得未来职场和人生的成功。通过讨论分析贴近学生的职场成功人士,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有利于学生模仿和建立榜样目标。在教学实际中,通过引用和分析典型案例,可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素质能力概念,进而理解和掌握各种提升途径与方法。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外亲自搜集和分析相关实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与探索,共享交流各种信息和思路,无疑可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四)加强课堂内外的团队训练
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各种技能是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逐渐掌握形成的。因此,团队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各项素质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师在训练学生各方面素质与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建议主要采用拓展训练的教学方式。拓展训练活动项目的选择与组织,一方面可以借鉴心理学与教育学方法,另一方面可以直接采用企业培训的成熟经验。这部分教学,除了授课教师外,亦可以根据学校条件实际,聘请企业人力资源和企业培训专业人员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冬蓉,严晓兰.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南昌大学学报,2007,(5).[2]荆秋慧.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目标与方法[J].大学生就业,2005,(8).[3]徐美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J].教育与职业,2005,(8).
第二篇:从企业需求谈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从企业需求谈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主要从成本和效益出发,更多地考虑招聘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在招聘现场经常见到,面对着设计精美、内容充实的一摞摞奖励证书,用人单位并不感兴趣。他们在面试现场向学生提问的往往是,“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你在哪里实习,做什么?”“你做过项目吗?”“现在是否有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用人单位用人,从过去看重学历转到学历、素质能力并重,甚至专以素质能力为重。
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与能力需求,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因此,从人才市场对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出发,高等教育要在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行业职业发展所需要的通用技能和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是决定职场成败的重要因素,是职场制胜、事业成功的法宝,是真正提高毕业生的择业就业竞争能力,提高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的根本途径。
一、企业招聘人才的主要标准和尺度
职业素质是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衡量应聘者能力的主要标准和尺度。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是人才素质的一个子集,同时也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人才素质,是指人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人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人才素质具有诸多的衡量标准,例如科学素质或者说专业素质大致可以用学历和工作经验来表征;人才的智力水平大致可以用智商来衡量,而心理素质和对社会或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则与个人的情商有关。这些衡量标准在用来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可以作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一个客观衡量尺度。
世界经合组织的柯林·博尔提出,21世纪人才必须有三本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和三种财富。三本护照分别是:学术性护照,职业性护照,事业心、进取精神、创造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的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分别是创造能力、塑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三种财富分别是创造性、健康和交往。这“三个三”实际就是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高度概括。
能力结构指高素质人才对于更多精彩文章尽在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组成。从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及21世纪对大学生能力的需要和大学生成才战略来考虑,21世纪大学生在能力结构方面应具备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信息的灵活处理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交际和组织管理能力。
调查表明,接近100%的大学生不了解、迫切希望知道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使用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基本标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素质能力现状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去甚远,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生素质能力不足。社会对大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好高鹜远”、“高分低能”等负面因素的评价,说明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能力与社会、与用人单位、与工作实践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学生自身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技能不高,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企业最看重大学生什么素质
企业已不再单纯用高学历、高分数的标准来衡量大学毕业生了,而是用是否具有优良的人品、团队意识、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献身精神等来评价大学生毕业生。
(一)优良的个人品质
对企业而言,员工的品质就是企业的“品质”。所谓做事先做人,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方成事,这是对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很多企业宁愿要高品质即使专业知识成绩差的人也不愿要专业知识优秀而人品低劣的人。因为专业知识欠缺一些可以通过企业各种培训、深造机会弥补,但低劣的人品却是无法弥补的。
(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企业发展离不开团队合作,个人成长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帮助。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其成员相互协商、相互尊重、相互凝聚的程度。所以企业非常看重大学毕业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大学毕业生也只有将个人融入团队,个人发展才会更加顺利。
(三)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
企业和社会非常欣赏勤奋、上进、肯吃苦的年轻人。大学毕业生在未来的道路上,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学生时代就要有长期忍受痛苦的思想准备,要耐得住寂寞、敢于拼搏、敢于冒险、吃苦耐劳、经得起各种困难的考验、不断进取、并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四)扎实的专业技能
学习成绩不是企业用人的唯一标准,但是仍然是企业衡量大学毕业生的一项无可替代的重要标准。熟练掌握或精通某项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永远都是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能称为“人材”,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可称为“人才”,而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的大学毕业生方能称为“人财”。
(五)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已由过去的一般能力要求,发展到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特殊要求。那些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去不断探索、开拓和创新的大学毕业生是企业最看重的人才,因为他们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孜孜不倦地向更新、更高、更强的目标挑战。
(六)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企业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也是毕业生成才的基础、事业腾飞的起点。企业和社会希望并要求大学毕业生把选择的“职业”当作长期追求的“事业”,要热爱、投入和执著,要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工作”和临时落脚点。一个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大学毕业生,不一味只关注企业能够为自己提供什么,而是考虑自己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七)较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毕业生是否能够在艰苦或不利的环境中很快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旺盛的斗志,朝气蓬勃,积极进取。大学毕业生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培养自信、豁达、乐观的思想素质,坚强、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进行友好的人际交往,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健康,自我个性意识稳定发展,从而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总之,具有良好的人品、扎实的基本功、吃苦耐劳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创新的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及有明确追求目标的大学毕业生才是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建议
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学校层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结合学生就业主要趋向,通过市场调研和归纳,梳理出学生所需重点发展的专业技能、通用能力和个人素质,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课程教学,达到满足学生未来职业与人生发展的能力要求,使学生做好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充足准备。
(一)重视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的调研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地域和历史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也不一样。要总结出适应实际要求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与能力的胜任模型和标准体系。在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密切联系实际,不断更新人才市场信息,把握市场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和适应能力。人才需求的素质与能力体系的建立,可以通过对目标行业企业的职场人物访谈,收集近期毕业生反馈信息和用人单位的评价,调研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等途径获得直接的一手信息。知己知彼,有针对性提升学生各方面技能。
(二)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素质能力评估工具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各不相同。通
过相应的测量与评估工具,让学生了解自身当前的各项素质与能力的状态和水平,准确清晰地了解分析自我。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素质与能力的拓展计划。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建立适应本校学生实际的素质与能力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科学设计评估流程和测量办法,建立素质与能力的评估记录,为学生提供实际帮助,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相应评估报告。
(三)借鉴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各项适应人才要求的素质与能力,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获得未来职场和人生的成功。通过讨论分析贴近学生的职场成功人士,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有利于学生模仿和建立榜样目标。在教学实际中,通过引用和分析典型案例,可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素质能力概念,进而理解和掌握各种提升途径与方法。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外亲自搜集和分析相关实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与探索,共享交流各种信息和思路,无疑可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四)加强课堂内外的团队训练
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各种技能是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逐渐掌握形成的。因此,团队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各项素质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师在训练学生各方面素质与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建议主要采用拓展训练的教学方式。拓展训练活动项目的选择与组织,一方面可以借鉴心理学与教育学方法,另一方面可以直接采用企业培训的成熟经验。这部分教学,除了授课教师外,亦可以根据学校条件实际,聘请企业人力资源和企业培训专业人员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
第三篇:大学生职业素质培训需求分析方案
10企管31班学生职业素质培训需求分析方案 受训对象:10企管31班全体学生培训时间:2012-05-21 培训对象:学校老师培训地点:学校
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为了了解学生目前的职业素质状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学生更好的进入社会,更好的适应人事工作。
(一)培训需求分析前期的准备工作
1.建立学生背景档案,对各个学生的背景进行了解,做适当分析;
2.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目前状况;
3.向老师领导反映情况,相互交流学生的基本情况;
4.准备培训需求调查,准备一些培训需求调查的资料、工具、物资等。
(二)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
1.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行动计划,调查人员的分工、合作等;
2.确定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目标,能将学需要培训的学生和学生需要培训的职业素质确定下来;
3.选择适合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关键事件法等;
4.确定培训需求调查的内容,能调查出学生的职业素质差异。
(三)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
制定了培训需求调查计划以后,就要按计划规定的行动一次开展工作。实施培训需求调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提出培训需求动议或愿望,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培训,使他们毕业后更好地适应人事工作;
2.调查、申报、汇总需求动议,对培训需求动议进行调查,向上级申报审核,审核通过后再汇总。
3.分析培训需求
分析培训需求需要关注的问题:
(1)受训学生的现状,学生现已具有的关于从事人事工作的职业素质;
(2)受训学生存在的问题,从事人事工作所欠缺的职业素质,纠正就业错误观念,加强受训意识;
(3)受训学生的期望和真实想法,考虑学生自身的发展追求,结合他们的自身的职业愿景,内心真实想法。
4.汇总培训需求意见,确认培训需求,将学生的培训需求意见进行分析汇总,确认需要培训的学生和学生个人需要培训的职业素质。
(四)分析与输出培训需求结果
1.对培训需求调查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将需要培训同类职业素质的学生信息整理出来,进行归类;
2.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总结,统计培训需求分析调查信息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做出概述性总结;
3.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调查,撰写结论性的培训需求分析的报告。
(五)培训需求分析费用预算
第四篇: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近年来,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因此就造成了就业难这一大社会热点问题。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先不说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一份称心的工作,哪怕是找到一份工作就已经比较困难了。各因此大高校也将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考察学校教育成果的一大重要指标。同时,也不乏有很多企业也无奈的感叹招不到适合的毕业生,其实这不仅仅是企业的要求问题,同时也表明了现今的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难以满足现今企业的要求。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对人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
曾经在一本书中偶尔看到过,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于:
1、动力不足,没有坚定的意志和恒心。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部分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向于实用主义,功利心太强,缺乏社会责任感。
2、缺乏奉献精神。在父母身边生活惯了的我们,容易形成“公主”脾气,养成了只会索取、不懂奉献的习惯。甚至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3、太过以自我为中心,过于骄纵,自制能力差,不善于交往,缺乏宽容与团队合作精神。
4、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习惯了在家中依赖父母,习惯了他们事事为我们打点好。
5、身体素质、心理上的问题。许多学生身体状况不佳,身体瘦弱,有许多学生体育成绩一般或勉强过关,心理比较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产生抵触情绪和不良行为。甚至是轻生或是报复的念头。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大学期间我们应该学会自我培养。我们需要要明确什么是职业?什么是职业素质?需要明确自己在毕业之后要做些什么,想做些什么,为自己找到一个定位。“雷恩·吉尔森说:“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买穿了一年就会扔掉的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未来的幸福和富足要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正当刚刚步入大学门槛的我们,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其实才是我们人生的另一个开始。大学期间,我们应明确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而不是整天无所事事的唱K,玩三国杀亦或是在寝室闲聊八卦的度过大学的生活。思修老师经常跟我们说大学是一个塑造人格的地方。
正所谓就业是民生之本,正因如此高校毕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被社会所瞩目。所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是解决当前就业难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让当代大学生树立好正确职业理想。高三的政治课上,老师一直在和我们强调理想
和空想的区别。而职业理想可以概括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定位与追求。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对未来人生职业走向的一种规划。也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动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奋发进取,顽强拼搏的去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正确的职业理想应当正确的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三者的关系。其实我觉得最单纯的职业理想是小时候的我们说着“长大后想当老师,当医生,当科学家”这种话语,现在想来小时候的回答看上去很稚嫩甚至是可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那个时候的我们少了些功利的心情在内,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想法。这样的职业理想应该是不会被当今社会中的不正之风所扭曲的吧。这样的职业理想应该是现在的我们所缺少的吧。
2、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充分了解每职业特性以及自己的兴趣,个性。了解了每种职业的特性,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我们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了解自己的兴趣,要了解自己对什么感兴趣,这样才能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获得尽可能大的自由感、满足感和适应感。比如:喜欢欢什么样的同事,喜欢怎样的活动,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希望做什么样的事情,这些问题都会与我们未来的工作状态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我们充分的了解了这些,那么在择业的时候的针对性就会比较明确,便不会像大海捞针那样漫无目的的四处找工作,四处投简历。
3、应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正所谓德才兼备,现今很多用人单位也改变了只注重才的观念而将德放在首位,将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干才,能踏踏实实工作,有吃苦精神,而不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那些德才兼备,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的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青睐。经常听老师说有才无德是对社会的一种极大的危害。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前,应当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毕业生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的向着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去努力。
俗话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层次与自由度。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毕业前的突击武装能解决的。它要求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在整个大学期间,按高要求有针对性、分阶段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择业竞争中的强手。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也已经成为解决当今社会就业难这一严峻问题的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正如我们所看的《时尚女魔头》一样,我们要学会去适应自己的工作,要学会去适应自己的工作环境,而不是想着让环境来适应我们。只要足够勤奋,足够努力,明确自己的目标,那么就业问题便不再是问
题。女主角的职业素质是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就算工作在怎么出人意料,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去抱怨而是去想办法解决。一个良好的职业素质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大学期间的我们,应当学会去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为自己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大学生职业需求调查报告
图书馆学毕业的学生到底到哪里去了?三个大的方面:图书馆,考研、出国,其他。其他是指就业未在图书馆的。这几年变化的一个趋势,从02-xx年,到图书馆的趋势有所下降,不去图书馆的有所上升。有些人认为图书馆学教育适应面很广,这一点我不敢苟同。图书馆学学生大量不去图书馆,不能说是图书馆学教育的成功。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调查
这些年图书馆新进的员工中,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偏少。图书馆学毕业在图书馆任职情况来看。怎么发挥图书馆学毕业的专业特长,还是值得领导者思考的问题。从图书馆学毕业发挥作用的情况来看,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发挥作用最好的岗位是分类编目,其次是文献采访和参考咨询。图书馆学毕业难以发挥作用的岗位是系统和网络维护和软件开发,还有一些是流通阅览。虽然流通阅览是占比例最多的岗位,还是有一些馆长认为他们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图书馆学毕业生不能胜任所在岗位工作的原因: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学得不系统、不扎实;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图书馆实践脱节;图书馆学专业知识陈旧,跟不上图书馆实际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学课程太偏重理论性、方法与技术的内容偏少;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缺乏其他学科知识背景。调查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贵馆招收从事专业性工作的新员工,在求职者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您更倾向于?”共设计了5个选项。共有112份问卷参与回答了此问题。录用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 30.95。不考虑专业背景,关键看能力 20.63%。
图书馆员眼中的职业竞争力,认为不断地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最多的,跟对馆长的调查一致。不断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俄能力,还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工作能力。图书馆学专业毕业认为自身从事图书馆职业的优势是系统的的图书馆学知识。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与图书馆员的职业竞争力,方法类的课程,图书馆员们认为非常重要,接受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人可能理解得更深一些,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不是一种职业培训。专业课程对于职业竞争力的重要程度来看,他们认为实用性强是最重要的。还有就是课程内容新颖。(责任编辑:范文之家)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